[爆卦]胎停跡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胎停跡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胎停跡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胎停跡象產品中有7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梗你報新聞】2020-SEP WEEK 3 追蹤報導:迪士尼多部電影影集檔期調整 / 黃鴻升猝逝 / 美國傳奇大法官RBG罹癌逝世 . ▶ 收看YouTube(單篇)影片: https://youtu.be/J96uDlDhgW8 ▶ 收聽完整 PODCAST內容(長版)收聽: https:/...

胎停跡象 在 Zoey ♪柔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6 22:05:59

在月中的時候,護理師都跟我說 妹妹精神好好,都不用睡覺耶 你們知道我有多害怕嗎😂 嫩嬰睡不好,嫩嬰不睡覺,媽媽也都別想睡 從第一胎就在口袋清單的Anna&Eve包巾 馬上準備讓Q妹用用看 Q妹的驚嚇反射沒有這麼嚴重 但偶爾還是會被自己嚇醒 睡眠中斷,媽媽就得停下手邊的事情來安撫 何況我還要陪波妞...

胎停跡象 在 孫語霙 營養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12:47:18

42小時生產馬拉松 之 催生催到吃全餐【中集:生不出來】 我們夫妻倆驚恐地看著地上這攤不知道是不是羊水的透明液體,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是羊水還是我尿失禁呀?」我問。 「矮額!還在流,有血、還有一些血塊和黏黏稠稠的東西。」怕血的老公驚恐的說。 此時,護理師已急忙衝過來,看到眼前這畫面,...

胎停跡象 在 Bibi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0:44:38

Photo throwback to the day before I’m officially a mom. / 順便回顧了一下那天,發現好多細節都忘了,好險當下有記下來。 文長,重點就是我吃了大全餐,但謝謝女兒來讓我當母親。 2020/11/13 Fri. 待產前最後一個上班日,中午在公...

  • 胎停跡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1 14:24:54
    有 9 人按讚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

  • 胎停跡象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7 11:32:17
    有 268 人按讚

    【托腹帶是甚麼?該不該使用托腹帶?】

    該不該使用托腹帶是一個常常被問到的問題。過去,我把托腹帶的功能定位在「保暖」用,對這玩意兒宣稱的功效持相當的保留態度。直到最近,有幾位產房同事親身使用的經驗,天天告訴我托腹帶有多麼的神奇後,我才對這個產品產生興趣。她們跟我說:

    「穿上後,整個恥骨的壓迫感少了一大半……」
    「腰痠背痛、下墜感也好很多了。」
    「走起路來比較靈活,再也不會像企鵝一樣了!」

    產房護士們的推薦應該是很有說服力的。產房在整個醫院中,算是最忙碌也最緊張的單位了,她們每天八小時幾乎沒有坐著的時候,而且需要不停的跑來跑去以應付產婦的照顧。因此,常見的腰酸背痛、恥骨痛也經常困擾著她們。不過,自從她們全部使用了托腹帶後,這些症狀都有了明顯的改善,真是太神奇了!

    所以我建議,懷孕四、五個月後,有上述的症狀,可以考慮使用托腹帶。

    但是在這裡強調,托腹帶的功用是讓孕婦舒服一點,除此之外,應該沒有任何醫療的療效,以下是很多孕婦對托腹帶的迷思:

    1.托腹帶可以預防早產嗎?
    答:不行。有早產跡象或是早期出血,千萬別以為繫著托腹帶就可以安全的去逛街,寶寶就不會掉出來。休息才是預防早產的方法。

    2.托腹帶可以預防妊娠紋嗎?
    答:不能。不要吃太胖才能預防妊娠紋。

    3.托腹帶會讓寶寶胎位不正或是胎位變正嗎?
    答:不會。有胎位不正的問題,要做膝胸臥式,矯正胎位。

    4.預產期快到了,還一直用托腹帶寶寶會下不來?
    答:不會,托到生都可以。

  • 胎停跡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0 19:00:21
    有 34 人按讚

    近期去試映看了台劇《逆局》第一集、第二集,不只超出預期還讓我讚嘆連連。

      開場就能見到冷硬黑暗的監獄,場景打造上讓人彷彿能聞到裡頭潮濕的氣味,閘門一關甚至就無法見到外頭的陽光,場景精緻,氛圍到位。封閉而窒息的場景帶來了主角梁炎東(周渝民飾演)的出場,在監獄中的他,只有編號,但在外頭的世界,他是個不容小覷的角色。

      祖寧真的非常久沒有看到周渝民演戲了,試映前對此也感到特別興奮。一出場那有點熟悉的氣質,卻又和角色碰撞出新生的形象,讓人一看就停不住眼,雖然我沒有看過本劇的原著小說,但周渝民站在那裡,就能感受到屬於梁炎東的心思深沉、睿智機敏。

      而《逆局》的卡司非常強大,但又有一半以上都是熟面孔,主演過《做工的人》的李銘順、《返校》的曾敬驊、《第三布局 塵沙惑》張榕容,就連看守所裡每個角色都令人期待,其中飾演管理員的大鶴,自從出演過《想見你》後,就讓我印象深刻,覺得他特別適合活寶型角色,有他在的地方就很好笑,所以也不用擔心整部劇會很沉悶,有大鶴在!看守所主任甚至還是出演過《角頭-浪流連》的鄭人碩,犯人更不用說,張少懷、張書偉、廖欽亮各個都是經歷豐富的演員了。

      自從看了寫監獄題材的韓劇之後,就一直很期待台灣也能夠有這樣多樣化的影視作品,沒想到今年就能看到,而且還很有氛圍,但又不會過於刻板化,這之中似乎還能聞到一些台味!打造出屬於台灣的懸疑刑案劇,沒錯!它是刑案劇喔!

    不只監獄中暗潮洶湧,牢外的世界也有一樁樁連續命案,菜鳥警察任非(朱軒洋飾演)為了死者捨身犯險。不得不說的是朱軒洋一出場,只是從警車裡探頭出來,我心裡就在想「好帥!他是誰?」

      他就是那個《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派恩啊!看《逆局》最大的感覺就像是在認親一樣,這麼好的題材、龐大的格局,竟然還有這麼多認識的演員,是真的邊看邊感動,最感動的地方是他們一個個都像是脫胎換骨了一樣,不是我曾看過的那些角色,他們在《逆局》的世界裡,活靈活現,為正義勇猛奔走,很快地就會讓觀眾跟著這些角色走(我要跟任非走,謝謝!)。

      《逆局》和《誰是被害者》一樣都是由莊絢維、陳冠仲雙導演執導,你如果喜歡《誰是被害者》氛圍,肯定就能想像《逆局》,甚至能感覺到兩位導演更加兇猛的企圖心!導演們刻畫出牢中、牢外兩個世界,但卻都危機四伏、激流暗涌,陽光下、黑暗中都有人以身犯險。

      而在氛圍打造上,除了畫面讓人非常有感覺外,令人意外的是音樂的部分,也絲毫沒有馬虎的跡象。觀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是誰做出了這麼有感覺的音樂,所以還特別看到最後,沒想到是我很喜歡的歌手蕭秉治一手打造!所以大家真的可以期待一下《逆局》的精采程度。

      劇情上更不用說,主線明確、角色鮮明、敘事滑順,觀眾不需燒腦就能輕易跟上劇情!讓我們一起走進《逆局》感受一下吧!

    9/3 (五) 20:00 愛奇藝國際站全網獨播
    9/4 (六) 21:00 緯來電影台
    逆局 Danger Zone
    IG/ drama_dangerzone
    #逆局
    #周渝民 #朱軒洋 #李銘順

  • 胎停跡象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23 21:00:11

    【梗你報新聞】2020-SEP WEEK 3
    追蹤報導:迪士尼多部電影影集檔期調整 / 黃鴻升猝逝 / 美國傳奇大法官RBG罹癌逝世
    .

    ▶ 收看YouTube(單篇)影片:
    https://youtu.be/J96uDlDhgW8

    ▶ 收聽完整 PODCAST內容(長版)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evkc8s0pqe081942ebfbq9
    .

    追蹤報導 / 快訊

    01. 迪士尼多部電影影集,包括《黑寡婦》《靈魂急轉彎》恐檔期調整

    自年初各大片商一波波延檔潮已讓影迷習以為常;八月底華納採全球分批院線發行《天能》,成效不如預期進而影響接下來原定在十月份推出的《神力女超人1984》延後至年底聖誕節檔期。有鑑於此,迪士尼目前正考慮重新調整原定在十月底上映的《黑寡婦》,可能也會跟進延後;而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新作《靈魂急轉彎》也可能和上一部作品《1/2的魔法》一樣,採用Disney+同步發行的模式推出。由此可見,疫情不只影響了檔期,更改變了目前電影產業的生態。
    .

    02.《汪達幻視》確認今年上線,超前《獵鷹與酷寒戰士》成為漫威首部影集

    Disney+官方推特是出了一段由2020年內上線作品的短片錦集,包括迪士尼自家的《冰雪奇緣》全新短片《從前從前有個雪人》,20世紀影業的《X戰警2》《關鍵少數》等片段;有趣的是,有關漫威的畫面,則有漫威旗下的紀錄影集《漫威616》以及漫威電影宇宙的《汪達幻視》影集,等於是間接確認《汪達幻視》確定將在今年登場。此舉推測,可能是因為原本排定第一部推出的《獵鷹與酷寒戰士》因疫情停工又延後復工的關係,可能無法如期推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劇情和《黑寡婦》有所連動;在不影響整體宇宙觀的考量之下,首推《汪達幻視》,帶出較後期推出的《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並將多元宇宙的故事走向確立,或許也是個不錯的決定。目前,《汪達幻視》的上架日期尚未確定,影迷們可能還需要再等等。
    .

    03. 《花木蘭》院線串流同步發行策略,成效優異

    在全球罵聲一片,上映後造成不少風波的迪士尼年度大片《花木蘭》,在9月4日採院線和串流同步發行後,成效相當優異;根據Yahoo財經專家以及7ParkData的分析研究,在《花木蘭》上線後的一個禮拜內,有將近29%的美國訂閱用戶付費觀看29.99美金的《花木蘭》。根據Disney+官方宣布有6千萬訂閱戶的數據推估,目前花木蘭在串流上已賺了2.61億美金,遠遠超過了同檔期採傳統院線發行的《天能》2.06億美金。雖然這僅是非官方研究單位的推測,另外應用程式下載研究公司Sensor Tower,也在這段時間內觀察Disney+的APP下載情況較過去一週成長了68%,消費者在Disney+上的使用時間也大幅上升了193%;從總總數據來看,《花木蘭》的推出仍有一定的影響力基礎在。
    .

    04. 臺灣藝人小鬼黃鴻升,9月16日家中猝逝,享年36歲

    臺灣藝人小鬼黃鴻升,在9月16日上午因久無音訊,59歲的父親前往其北投住家時發現倒臥在浴室門口、口鼻流血、屍體已呈現僵硬狀態;屋內沒有藥物或飲酒跡象,死因不明。消息一出令不少人震驚,臺灣演藝圈人士也紛紛透過社群媒體表達哀悼之意。9月18日在檢察官會同法醫在板橋殯儀館進行解剖畫驗時發現,小鬼死因疑似心血管疾病,遺體沒有明顯外傷,但可能是主動脈剝離導致血管阻塞猝死。根據小鬼的經紀人Dino表示,小鬼的靈堂自19日起會開放3天供親友或演藝圈友人弔念,粉絲可在一樓致意追思;正式的告別式或出殯日期不會對外公布,也請外界留給家屬隱私的空間。
    .

    05. 美國傳奇大法官 史上第二位女大法官 RBG罹癌病逝,享壽87歲

    2018年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記錄了美國著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人稱RBG。9月18日RBG因胰腺癌併發症病逝,享年87歲。

    身形嬌小,但精力充沛,在司法界積極為女權發聲,是美國自由派左翼人士眼中的英雄、女中豪傑,縱橫美國司法圈超過半世紀的RBG,曾多次參與有關性別議題的司法案件:包括改變維吉尼亞軍校只收男性學生的慣例、支持墮胎權、地球之友公司訴訟、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案等,堅持捍衛人權立場,讓不少保守派人士認為是「惡名昭彰的RBG」(採饒舌歌手-聲名狼藉先生 The Notorious B.I.G. 的諧音)。RBG自1999年確診大腸癌後在這20年間接受多次治療和手術,多次進出醫院;2020年9月18日,RBG因胰腺癌併發症在華盛頓特區家中過世,享壽87歲,擇日葬於阿靈頓國家公墓。
    .
    .
    .

    大家看到這五則追蹤新聞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

    新聞編輯:Jericho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2HdIoWMM0Ip4VtXd35gRQ

    **************
    歡迎加入【 有梗電影俱樂部 】臉書社團,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需回答問題審核)
    .
    也別忘了按讚追蹤更多不同平台內容唷!
    📣 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YouTube:http://pcse.pw/9ZNYT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迪士尼 #disney #RBG #小鬼 #黃鴻升 #不恐龍大法官

  • 胎停跡象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23 08:00:00

    海洋公園雌性大熊貓盈盈和雄性大熊貓樂樂為期兩天的交配季節於2018年4月22日完結,「大熊貓之旅」展館亦已重新開放予公眾。展館暫停開放期間,公園觀察到兩隻大熊貓於五次共處機會時曾嘗試進行自然交配,惜未能成功。由於雌性大熊貓發情高峰期只有24至72小時,公園及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團隊採用樂樂的新鮮精液為盈盈進行了兩次人工授精以增加盈盈的受孕機會,為保育此易危物種作出貢獻。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執行總監蔣素珊表示:「盈盈和樂樂今年自然交配機會較往年高。我們於未來數月將繼續密切觀察盈盈的身體狀況,如盈盈成功受孕,預料最早將於今年夏季出現懷孕跡象,包括荷爾蒙水平及行為的轉變,例如減少進食,惟上述的跡象亦可能是假懷孕所導致。儘管如此,我們依然期望公園大熊貓今年能成功繁殖。」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熊貓繁殖研究專家周應敏表示:「我們和海洋公園動物護理及獸醫團隊緊密合作,通過荷爾蒙水平監測和行為觀察,把握最好的時間安排兩隻大熊貓共處,我們亦留意到兩隻大熊貓於五次共處機會時曾嘗試進行自然交配,惜未能成功。由於雌性大熊貓發情高峰期僅有24至72小時,在這個關鍵時段採用人工授精可增加盈盈的受孕機會。」大熊貓的懷孕期長達72至324天不等,不過只有在胎兒出生前14至17天左右才可以透過超聲波偵察確認是否真懷孕。海洋公園將繼續適時向公眾提供大熊貓盈盈和樂樂的最新消息。
    海濱樂園:在七彩繽紛的「威威劇場」,趣味滿分的合家歡劇目每日上演,歡迎一家大小到來和威威與好友展開歷險!踏入威威劇場一刻,歷險旅程就要開始了!出發前,由車站職員為小朋友蓋上神秘印章車票,隨即登上「威威列車」展開世界七大洲探險!全長約20分鐘的表演,所有歌曲由著名音樂人雷頌德創作及監製,舞台上鬼馬活潑的威威與好友載歌載舞,兼帶領全場大玩遊戲,將歡樂氣氛帶給大家 ,並為小朋友帶出氣候變化對大自然的影響!兒童樂園於1977年開幕,以簡單兒童遊樂設施為主。包括兒童遊樂場、歡樂劇場、迷宮及小農場。其後該區進行大改建,成為兒童王國。90年代初,海洋公園把園內經營多年的「兒童歷奇天地」在原有的結構上重新規劃和設計,增添了各式各樣的遊樂設施,改建成新穎的「兒童王國」。設計的概念是要建造一條連合不同玩耍空間的遊戲街,各玩耍空間又以其獨特的顏色、形狀、座向等建築令人印象難忘。在建築設計上,除了更改視覺平面設計的元素如顏色、形狀和比例外,亦照顧到傷健人士的需要,好讓他們可以參與新建設內的活動。兒童王國於1993年7月16日開幕,面積廣達3.5畝,為遊客提供了既新奇又有趣的玩意。巨人森林(Jungle of Giants)中設有遊戲架和繩網陣等傳統設備的遊樂場,供小朋友耍樂。小紅熊堡壘(Castle of Redd)中設有條條縱橫交錯的秘道及小迷宮,供小朋友耍樂。蛙蛙跳(Frog Hopper)是一部以青蛙為主題的小型跳樓機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