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運動可以消耗脂肪,是真的嗎?】
有一天教練跟我說:「有氧消耗的脂肪比較多!」這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麽要甩腰間肉的話是不是狂有氧就好了🏃🏻♀️?等等‼️再你把教練課退費之前,先來看看你是否真的了解 #有氧運動 吧📝
【怎樣算有效的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身體耐力,增加心肺功能。
一般常見...
【有氧運動可以消耗脂肪,是真的嗎?】
有一天教練跟我說:「有氧消耗的脂肪比較多!」這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麽要甩腰間肉的話是不是狂有氧就好了🏃🏻♀️?等等‼️再你把教練課退費之前,先來看看你是否真的了解 #有氧運動 吧📝
【怎樣算有效的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提高身體耐力,增加心肺功能。
一般常見的有氧運動有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舞蹈等等。
根據《2017新版高血壓臨床指引》,它不只建議有氧運動的 #時間總和,要達到每星期 #90到150分鐘,#運動強度 也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有效果。
書中建議運動強度是運動時,心跳要能達到65%~75% 的儲備心率(Heart rate reserve,HRR)。
註1:儲備心率=最高心跳率-靜止心跳率
註2:每個人的最高心跳率假定為「220 -年齡」
【所以有氧真的比重訓減更多脂肪嗎?】
一般來說,維持人體正常機能的能量,主要來源為醣類以及脂肪,次要則為蛋白質、酮體。
當我們運動時,強度的不同,會影響到各種賀爾蒙以及身體的能量供應系統。
i)運動強度低或是靜態活動時:
能量供應來源主要是脂肪。
ii)運動強度高時:
以醣類當作主要能量來源,而脂肪的消耗比例降低。
也就是說,跟同一時間長度的重量訓練相比,「低強度有氧運動所消耗的脂肪比例較高」,這句話的是對的!不過,總消耗熱量則會比較少哦!
【你的衝刺,只是我的慢跑😎】
耐力訓練可改善肌肉和心肺功能,從而增加最大攝氧量(VO2 max)和乳酸閥值(無氧閥值)。無氧閥值越高的人,越能在不大量增加換氣量與乳酸堆積的情形下,長時間地運動。因此,受過耐力訓練的人與未經訓練的人相比可以執行更高的工作率。舉例來說,一般人用跑百米的速度奔跑達到乳酸閾值,進入無氧醣解時,專業的短跑選手可能都還在他的有氧運動階段呢。
註3:最大攝氧量(VO2 max)= 最大心跳率(MHR)*最大心搏量(SVmax)*動靜脈含氧量差(AVO2 difference
註4:乳酸閥值/無氧閥值:當運動強度逐漸增加至一定程度後,人體無法維持呼吸不急促、 攝氧量、換氣量、心跳的穩定狀態,血中乳酸急速增加,此運動強度即為「乳酸閥值/無氧閥值」
【教練,推薦我一些有氧運動吧!】
最簡單的就是選你喜歡的運動開始進行,不喜歡戶外吹風、太陽曬的話,健身房內的划船機、飛輪機跟戰繩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管是正在增肌期、減脂期或是追求體態改善的人,除了重訓,有氧也是很棒的訓練🙌🏻
你最喜歡哪個有氧運動呢?下面留言告訴我們吧!
畢竟辛苦的有氧需要互助會才能支撐下去啊
#有氧 #有氧運動 #運動 #重量訓練 #阻力訓練 #慢跑 #游泳 #爬山 #跳舞 #飛輪 #單車 #健身 #健心 #增肌 #減脂 #能量系統 #脂肪 #儲備心率 #攝氧量 #乳酸 #乳酸堆積 #無氧運動
肺靜脈含氧量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別小看寶寶發燒和呼吸急促 可能是先天性心臟病作怪》
剛出生的寶寶呼吸好快,緊急送到醫院發現是罹患「全肺靜脈回流異常」,屬於先天性心臟病,緊急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救回一條小生命。先天性心臟病原因非常複雜,可能和環境、遺傳、染色體、感染、媽媽喝酒有關。新生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最嚴重的就是嘴唇、四肢或全身發紺、呼吸急促,平常症狀就是餵食困難,喝奶量少,餵奶時間較長,嬰兒吸奶時常因較喘而中斷,並有額頭流汗現象。究竟寶寶怎樣才算是呼吸異常?一般來說新生寶寶的呼吸次數每分鐘大約40下,如果寶寶在安靜睡眠狀態,呼吸每分鐘大於60下,同時出現呼吸速度快的「喘」,也就是「喘鳴聲」,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氧氣無法正常供給,只好靠喘氣來增加含氧量。還有胸凹情形,也就是肋骨下緣跟腹部交接處會有凹陷的現象、中央的胸骨凹陷或胸骨上方跟頸部交接處凹陷,可能造成的原因有肺炎、敗血症、心臟病、代謝疾病,或是腦部受到撞擊導致腦震盪,導致腦壓上升而出現呼吸困難或急促。最好帶孩子去給醫生做進一步檢查。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加入寶貝幫社團: https://bobocan.cc/寶貝幫社團
⭕更多寶貝幫: https://bobocan.cc/寶貝幫官網
⭕我們加賴吧: https://bobocan.cc/賴寶貝幫
肺靜脈含氧量 在 身心療癒-Nicole.W 王羽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效率的呼吸-橫隔膜呼吸法(3D呼吸法)
橫隔膜是一層骨骼肌薄膜,
像降落傘一樣隔開我們的胸腔與腹腔,
是我們主要的呼吸肌群...
吸氣時
橫隔膜下降 肺部擴張
肋骨會輕輕地往兩側與後背推開
吐氣時
橫隔膜回升 肺部收縮
往兩側與後部擴張的部位
會再輕輕的回復到原來的位置
橫隔膜呼吸也屬於腹腔的內臟運動
因為橫隔膜的伸展,
會幫助腹腔中大量的靜脈血液壓縮到心臟
是一種促進血液循環與活絡圈身組織與心肺的直接內臟運動,
是屬於有效率的呼吸法
也因為呼吸時,
肋骨會往3D的方向運動
因此,
我們把橫隔膜呼吸法稱作為“3D呼吸法”
這樣有效率的呼吸
不單單只是生理上的將氧氣帶入身體做氣體交換
更可以提升血液中的含氧量
是一種自我淨化、能量轉換,
提升覺知、提升意識的方法
藉由著有意識地控制我們呼吸
更可以消除我們不安、焦慮或躁動的心情
來讓心靈得到平靜
今日
試著讓你的呼吸成為”有意識“的呼吸
試著改變你的呼吸方式與頻率
當你的呼吸方式與頻率改變了
人生也會有神奇般的變化....
一切從回到呼吸開始....
合十 回到心 從心愛自己
心靈的覺醒 始終來自於身體覺醒
#橫隔膜呼吸法 #提升血液含氧量 #有效率的呼吸#減肥 #平靜 #改變人生 #改變呼吸 #淨化腦部
文章來源:台灣行動瑜伽 身體覺醒粉絲團
<<<如何加入搶先看?>>>
電腦版➡➡➡
❶ 點選左上方的【追蹤中】
❷ 動態消息勾選【搶先看】
❸ 通知勾選【開啟】
手機版➡➡➡
❶ 點選右上方的【設定】(每隻手機可能選單位置會不同!)
❷ 點選【追蹤中】
❸ 動態消息點選最右邊的【搶先看】
❹ 點選【編輯通知設定】
❺ 勾選【貼文】跟【活動】
肺靜脈含氧量 在 徐國峰 HSU KUO FE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運動錶上最大攝氧量的估計值,準嗎?】
前陣子有位網友在耐力問壇上問道:「GARMIN 920XT上量測出來的最大攝氧量準不準?它所計算出的最大攝氧量與輸入耐力網得到的跑力值兩者相差會有多大呢?譬如我最近3000公尺成績測得10:35,得出的跑力值為55;而920XT手錶所推出的最大攝氧量卻是61,想請問這兩項彼此間是否有關聯?」
剛好最近又有人問道,所以把回覆的內容整理分享出來:
先簡單解釋一下「最大攝氧量」(VO2max)的意義,是指每分鐘每公斤體重身體所消耗的氧氣量。只要活在世上,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使用氧氣,只是身體處於靜止狀態時使用的氧氣量比較少。身體各部的總氧氣使用量會隨著運動強度而增加,一直增加到其最大值,就像每具引擎都有固定的最大進氣量一樣,每個人的身體也都有用氧氣的極限值,在運動生理學中的術語稱為「最大攝氧量(VO2max)」,它是指身體使用氧氣的最大能力,即是身體所能消耗氧氣的最大量(單位是mL/min/kg),亦是心肺耐力的絕對指標。
影響最大攝氧量的變數很多,像是心肺端的攝氧能力,主要包含了肺臟的功能 (肺臟的大小以及氣體擴散交換能力)、心臟與血管功能(血液幫浦與運輸量的大小)、紅血球功能(攜帶氧氣的能力)。
你可以把攝氧量想像成汽車引擎,好的引擎必需有足夠的進氣量(心肺能力)、優秀的進氣品質(紅血球的攜氧能力),以及肌肉端的用氧能力(引擎的燃氧效能)。最後一項是什麼意思?你可以想像一下,一顆引擎每分鐘最多只能燃燒1000公升的氧氣,你把進氣量從1000公升加大到2000公升有沒有意義?
當然沒有,所以有些跑者只練高強度(會讓你喘到說不出話來)的訓練,不去加強肌肉端的用氧能力(LSD的訓練目的),最大攝氧量仍無法提升。就像汽車引擎的最大馬力是跟進氣、排氣、火星塞、汽門、活塞等零件與引擎的結構互相關聯,想要提升馬力,就要找到限制因素。
若要用比較學術方式來描述最大攝氧量,它是:心臟輸出的血液量乘上動靜脈含氧量差的最大值。在實驗室裡的測量方式是讓跑步機上的受試者口袋面罩跑步,逐漸提高跑步機的速度,用電腦分析受試者所吐出的空氣中每分鐘有多少毫升氧氣被消耗掉了(拿來跟大氣中的空氣含量相比),這是「絕對攝氧量」,為了能夠比較,通常會除以體重,取得「相對攝氧量」。
因此,最大攝氧量是一個需要進實驗室才能取得的數據,運動科學家或醫生們透過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把跑步機的速度愈調愈快)與氣體搜集分析的方式,來測量你在不同運動強度下身體分別用了多少氧氣。
因為最大攝氧量的意義實在太重要了:可以直接判別出誰的有氧引擎容量最大;也可以直接用它的百分比來定義訓練強度。然而,你我都知道,我們不可能戴著面罩隨時分析自己的攝氧量,所以進實驗室測出自己的最大攝氧量實在意義不大,因為不實用。
所以丹尼爾教練(Jack Daniels)才會利用眾多實驗數據回歸出「跑力值」(VDOT Value)。「跑力」一詞源自《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Daniels' Running Formula)一書,作者傑克.丹尼爾(Jack Daniel)以此值來定義跑者的能力等級。它並不等於最大攝氧量,而是身體實際的最大攝氧量、跑步經濟性、跑者的心志毅力結合後的指標。「跑力」愈高代表你的跑步實力愈強;試想,即使兩個人進實驗室測出來的最大攝氧量一樣,但A跑者比B跑者擁有更好的跑步經濟性 (攝氧所產生的是較多的能量而非體熱),也就是技巧比較好,因此A跑者的「跑力」會比B跑者高。你可以把它想成生理達到最大攝氧量時的跑步速度。假設兩個人有相同的最大攝氧量,一個人跑步技術比較高明或是意志較為堅韌者,他的跑力也就會比較高。
談到這邊,答案就慢慢浮現了:GARMIN 920XT所「預估」出來的最大攝氧量,大都會比跑力高。兩者差愈多,代表你的跑步技術愈差;兩者差愈少,代表跑步技巧愈高明。
因為你目前最大攝氧量的實際值只能進實驗室戴上面罩後運動到衰竭才測得出來,所以GARMIN 920XT的最大攝氧量是預估出來的。
GARMIN跑錶中的許多科學化數據是由FIRSTBEAT這家公司所研究出來的演算法來推估。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了FIRSTBEAT這家公司官網上的White paper,他們的確花了不少精力才能讓最大攝氧量這個重要的量化數據具有實用價值(不然都只是在實驗室測爽的,測出來後根本不能用)。目前GARMIN、Sunto、SamSung等跑步穿戴裝置的最大攝氧量預估功能都是由Firstbeat這家公司(Firstbeat Technologies Ltd. )研發出來的,因為要直接測最大攝氧量既麻煩又昂貴,最重要的是不夠即時,你無法在訓練時監控自己的攝氧量,所以他們是用心跳率和心率變異數兩個參數,再利用他們實驗所歸納出來的演算法所估算出來的。雖然是間接數據,但好處是方便、便宜又即時,而且我們不必知道實際的絕對值,我們想要知道的是比較值,也就是訓練一段時間後「數字是否有向上提升」(或是發懶停練後數字退步了多少),所以我們不用太在意最大攝氧量的實際值是多少,重點在於每次測量都是用同一套裝備、相同的機制(演算法)與流程所跑出來的數值,實際上的絕對值多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進步與否。
從前面我們的論述我們得出的另一個結論是:GARMIN 920XT所「預估」出來的最大攝氧量,大都會比丹尼爾所定義跑力高。兩者差愈多,代表你的跑步技術愈差;兩者差愈少,代表跑步技巧愈高明。
有跑者問:「是否有人的最大攝氧量跟跑力一樣呢?」就我所知,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案例。
順帶一提,還有跑者問到:「為什麼在越野跑路線上量出的最大攝氧量會比較小?」
因在在比較柔軟的越野路面上,跑起來會相對吃力一點,你的裝置並無法分辨路面的狀況,所以它會以為你的表現退步了,量測出來的數值自然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