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肺癌末期有救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肺癌末期有救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肺癌末期有救嗎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兇手家屬痛罵受害人!他被爸爸一巴掌驚呆了 👉https://youtu.be/wG8EWgpzdmQ 阿姨勾引外送員!鄭弘儀大歎社會黑暗! 👉https://youtu.be/FzV_wqFj60s 廖美然示警辛丑年 恐天災不斷疫苗出狀況… 👉https://youtu.be/p_zLxl2ElNM...
肺癌末期有救嗎 在 吉爾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0 08:11:12
上周才結束非常燃燒生命的案子,以為能稍微喘口氣,我和Lara卻多次面臨緊繃的母女關係(這不應該還要再10年──青少年時期才需擔心的嗎?)。 周一晚上我答應哄孩子們上床,Lara爬進被窩前,突然轉身幽幽地對我說:「媽媽,我覺得妳沒有生寶寶比較好──因為妳就能好好忙妳的工作。」 此話搞得我一頭霧水,...
肺癌末期有救嗎 在 奇可奇卡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2 05:11:41
如果有一天你的親人,即將離開你,醫生要你簽放棄急救同意書 你會簽?還是不會簽? 這一天以前我的回答: “如果有這一天,為了不讓親人受苦,我會簽” 這一天以後我遲疑了…………… 時間回到2003年的七月.. 凌晨1:30分,我在睡夢中被爸爸呼喊聲喚醒 我跟兩位弟弟趕緊衝到爸媽的房間 看到的場景,是媽媽...
肺癌末期有救嗎 在 arryann18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0 05:31:35
#Repost Fongemantvman [跳躍生命線 EP20] 又到咗星期五大爆發時間,今集輪到雄姐。雄姐嘅死有人話好突然,但我又唔係好覺。因為片頭有浩園一幕畀咗提示,一定會有人殉職,而我一直覺得「最抵死」嘅就係雄姐。 雄姐由第一次出場開始,已經係傑仔同埋六號兩個變成更好嘅人嘅催化劑,亦都...
-
肺癌末期有救嗎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16 00:30:02兇手家屬痛罵受害人!他被爸爸一巴掌驚呆了
👉https://youtu.be/wG8EWgpzdmQ
阿姨勾引外送員!鄭弘儀大歎社會黑暗!
👉https://youtu.be/FzV_wqFj60s
廖美然示警辛丑年 恐天災不斷疫苗出狀況…
👉https://youtu.be/p_zLxl2ElNM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分段重點】
00:00 開場介紹
00:14 特勤教官的流感 僅3天過世?
06:49 那些人發燒 有可能會致命?
11:01 孕婦打流感疫苗 心肌炎暴斃?
14:46 疫苗來了?李騰龍:我OK你先打!
22:09 疫苗安全嗎?什麼事打的時機?
26:41 何時可以出國 李:2022年1月
30:27 吳淡如閨蜜乳癌 初期拖到末期?
36:40 拒絕治療乳癌的人 味道真的聞得到?
39:50 乳房濕疹 竟是乳癌?
43:10 網紅肺癌末期 治療無效還加劇?
55:05 為何癌末的痛 怎麼都壓不住?
01:01:20 人往生前一個月 還以為有救?
01:03:09 瀕死體驗 讓人想離苦得樂?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
肺癌末期有救嗎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3-31 20:00:03不少人以為只要讓病人插管或氣切,病人可能就會躺在床上一輩子。但事實上,在某些狀況下,及時插管和氣切往往是搶救病人生命必須處置。不了解氣切與插管為何,可能就是造成誤會的原因,以下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要教你,重症必學的3堂課!
插管是什麼?
插管,全名為氣管內插管,是維持患者呼吸的一種急救醫療措施。蘇一峰醫師說明,做法主要是將呼吸管透過鼻孔或口腔放入我們的氣管。氣管導管約有30至35公分,放置過程會壓住口咽,「其實是很不舒服的。」
蘇一峰醫師舉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時,會需要機器代替呼吸,就會採取插管的方式。此外,還包括一些緊急狀況,例如:車禍受傷、需要開刀等,得維持呼吸道穩定時也會用到。
插管適應症
全身麻醉手術患者
搶救危重與呼吸心跳驟停患者
非手術患者須氣管插管治療者
氣切是什麼?
氣切,全名為氣管切開術,蘇一峰醫師指出,假如我們認為這個患者插管時間會需要2至3週,甚至更久以上,這時候就會建議執行氣切。
氣切是在脖子開一個大約1公分的小洞,導管由此接至氣管,所以不會像插管的管子那麼長,氣切導管大概是7、8公分的C型管。
許多人會說千萬別做氣切,因為「氣切一做,人就死定了!」對此,蘇一峰醫師則說,這其實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迷思。
「病人做氣切,其實反而比較舒服。」蘇一峰醫師說明,氣切因為導管更換容易、管路短,所以比較不容易細菌感染、造成呼吸器肺炎;此外,同樣因為管路較短,未來患者脫離呼吸器時,克服的呼吸阻力也較輕,所以脫離呼吸器的成功率會上升。
氣切手術優點
病患較舒適
易清潔、不易細菌感染
患者易脫離呼吸器
蘇一峰醫師表示,氣切是重要的醫療處置選項,比起插管也能讓患者更舒適,因此是一個有待大眾好好討論及澄清的項目。
醫療小百科: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蘇一峰醫師解釋,心肺復甦術是環環相扣的急救措施,包括以下的執行步驟:
壓胸:維持心臟輸出
電擊:將心律不整整流回正常心律
插管:維持呼吸道順暢、提供氧氣
急救主要是為了恢復心律功能,所以上述步驟缺一不可,因此蘇一峰醫師透露,在急救過程中,三個步驟常常是不斷變換的。「時常這時候插管,等一下變壓胸,突然心律不整又要電擊。」然而他說,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家屬「點菜式選擇」,同意實施CPR,但三個步驟卻只願意執行一、兩個。
蘇一峰醫師分享,曾碰過一個心肌梗塞的患者,家屬雖願意做CPR、也願意插管,卻不要電擊。「偏偏這個患者是心律不整型的狀況,過程中需要電擊卻不能做。」因此造成心律一直不正常,只能不斷靠壓胸維持心臟輸出,「甚至壓了一個小時心跳還是沒有恢復正常。」
蘇一峰醫師強調,醫師非常不推薦這樣點菜式的選擇,因為容易延長患者急救的痛苦。若是患者因病情需求,例如已到末期,可以考慮拒絕全部的急救措施;或者就授權醫療人員施予全部的急救措施,「限制一樣、兩樣,都不是一個好選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不抽菸卻得末期肺癌!醫師警告:空汙正嚴重威脅你我生命!|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Ej3_8PNlee4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氣切表示病人快死了?醫師忠告:錯!其實氣切有5大好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85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蘇一峰 #插管 #氣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肺癌末期有救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肺癌末期有救嗎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早晚被這兩個廢物氣死!恩主公在看
你們新北市衛生局有沒有好好在做?!
#疫調匡列隔離降載很難嗎?
王浩宇:高雄確診暴增。
最主要原因是有人在新北市恩主公醫院感染,新北市卻沒有疫調、匡列、隔離。最後病患跑到桃園、高雄,傳染給一堆人,包含今天高雄的7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9260145178749&id=1775451270
張博洋講Hak啦: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27351837404885&id=584986081641475
其邁生氣的不是高雄+0神話的破除
而是新北恩主公醫院同樓層有確診,卻沒匡列沒篩檢沒隔離的疏失造成額外的家庭感染,這些被感染的人命都是原本可以避免掉的受害者
然後新北市長你這樣子還好意思去送葬擺拍說對不起家屬,做為一個地方政府的首長你才最對不起全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963094770639601&id=100008173211034
葉元之說三峽恩主公醫院未對出院病人篩檢,造成高雄九人確診是「陳其邁甩鍋新北」。
那以後規定雙北市民要移動至外縣市前,一律必須持有跨境前十二小時PCR陰性證明,大家說好不好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181302064508&id=633434507
新北市長也想要當王八蛋是不是?
幹!不尊重專業TMD最什麼東西?
無能垃圾廢物給我一堆小手段?
無能垃圾就是從市政府滾出去啦
一
今天侯友宜終於放狠話了,整個記者會基本上就是在自吹自擂「中央應該感謝新北市政府」「中央阻擋不給買疫苗,一年前又不給廣篩……所以才有Delta入侵……」,還鬼扯要「加強版疫苗」。退萬步言,若真有好的建議雙北會佔確診總數近80%嗎?雙北主事者就是所有破口的根源。
但我想臺派暫時放生柯文哲應該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戰略,切記主要敵人一直都在新北市政府。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087356284119&id=1587460255
時間會證明
不確實疫調跟匡列
真的會害慘全台灣
然後媒體還讚揚新北防疫最快最強?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9222513276980&id=1745581734
可憐吶
想幫侯友宜抹粉又被打臉
恩主公院長已經道歉了
新北市長何時道歉?
就算不肯道歉也無所謂
有好好在防疫跟補救嗎?
偏偏也沒有 拉🐔!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77854476926030&id=108037070574442
遺照的超前部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3518940313224&id=1580695095
不得不說台灣人真的很看重染疫這件事,明明是新北恩主公沒有按照CDC指導匡列篩檢,弄到隔壁病房的病患被感染了,回家再傳給家人一定很自責,扛著肺癌末期的壓力,最後還自己出來道歉。
如果恩主公有確實匡列篩檢,後面就不會傳染給家人還有更多其他人了。誰會想傳染給自己的家人?
#雙北擺爛 #全台受害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780649942605&id=518697604
轉自 高雄仁武大小事
#看完文之後
#恩主公醫院沒問題?
#新北市疫調要不要落實呢?
代 po文
#確診者家屬請託代po文
我是仁武家庭群聚案的確診者家人,我有話想說
在這裏我想把所有經過
以及網路上甚至新聞媒體報導的言論做一個說明
首先我想先為這次的事件對社會大眾道歉
因為我們的疏忽而造成社會的恐慌
非常抱歉,對不起!
新聞媒體說的癌末確診者是我的丈夫(因工作獨居於桃園,我與孩子則在高雄,丈夫兩邊往返)
這邊先澄清丈夫後來診斷報告並非癌末,文章後段會一一說明
事情開始於丈夫發現膽結石,並在新北三峽恩主公醫院(5/24~28)住院做開刀治療,申請住院前都有依照規定做篩檢,抽血報告及快篩跟PCR結果皆為陰性。(5/28)我開車接丈夫回家照料並且靜養,所有南北往返皆因回診、丈夫身體抱恙需家人陪同照料,並非新聞陳述的端午節返鄉聚餐!因此新聞一出,網路上民眾漫罵聲連連,我與孩子們恐懼之虞也不知所措,無權要求大家諒解,但此舉完全出於對家人無人照料的關懷之意,絕非刻意也絕非對疫情置之不理。我們真的不是故意確診,也絕對沒有故意要隱匿病情、不顧疫情多次的南北往返。甚至在網路社團被公布我們家人、外甥女家住址的確切地段,在全家(除了我)都確診的這個當下,我們真的身心俱疲也真的很害怕出院後會遭受到居民異樣眼光或是攻擊?
丈夫在家靜養期間開始出現咳嗽、爆瘦跟呼吸道症狀。
(6/3)第一次回診醫院拆線時,有和醫院反應出現咳嗽、呼吸道症狀,醫院回應:可能是手術插管的時候傷到,修養及吃藥即可,並未做篩檢。
(6/7)第二次回診,也有再次跟醫院反應咳嗽、呼吸道症狀,醫院也是開藥讓丈夫服用
(6/17)第三次回診,再次跟醫院反應咳嗽、呼吸道症狀,並且照X光發現肺部一大片陰影,醫院當下判斷「疑似肺癌」,以上三次回診皆向醫院反應咳嗽及呼吸道症狀,皆未此做篩檢。
也因為丈夫被醫院告知「疑似肺癌」,當時丈夫是已經爆瘦7.8公斤且肺部有陰影的狀態下,當家人聽到此消息時,全家沮喪,當時還不知道已被感染的狀況,一切真的很突然,我們真的很害怕、覺得在跟時間賽跑(怕丈夫很快就離開我們…)當時丈夫在桃園把後續工作的事情交代完畢後,也一併向家人們把後事逐一交代妥善,我們才決定緊急去拍全家福(小兒子年謹4歲,深怕留下遺憾,因此我們希望在可能僅存的時間裡能夠留下最後的合影作為紀念),並不是像新聞媒體及網友所說的我們不顧疫情期間急著拍婚紗照(看到網友留言:疫情都這樣了還拍什麼婚紗照!準備變拍遺照……..抱歉,我們當下的用意也許真的是如此。我能理解大家的憤怒,承受這樣的言論我想是必然。也藉此學習到,事情一體或許有兩面可以解讀,也提醒自己以後千萬不要犯錯)。
在往返回診期間,丈夫一直有出現咳嗽及呼吸道症狀,未出現過發燒情況,由於醫院在最後一次回診判斷「疑似肺癌」,我們一直把丈夫的症狀誤以為肺癌導致。
後來家人(除我與小兒子未出現任何症狀)女兒與女兒男友陸續出現發燒,就醫時診所未判斷需要做篩檢,服藥後即退燒,後續出現嗅覺異常,但也3-4天慢慢恢復(此時不知丈夫已染疫,女兒男友則平時就有過敏性鼻塞,因此我們誤把以上症狀當成是一般感冒所致),所以全家都沒有察覺異常,一直到知道外甥女也有同樣症狀,才察覺不對勁並相約篩檢,採檢後於(6/21日)接獲確診通知(除我以外,丈夫、小兒子、女兒及男友、外甥女皆確診),接著確診事件開始發酵,(6/23日)我透過新聞記者會才知道,原來醫院早在(5/29日)就有確診者(丈夫出院隔一天),且丈夫就住在確診者的隔壁病房,我們於三次回診皆沒有收到通知,期間也沒有被匡列,最終是透過新聞才知道此事。
我不禁納悶:為什麼醫院有確診者,卻完全沒對丈夫進行匡列動作?與確診者在同一樓層裡是多麼危險的事!?何況丈夫就謹住在離確診者隔一間病房內,醫護人員是照料整層樓病房的病人,那在這個狀況下,交叉感染的機率不是非常高嗎?為什麼都沒通報及匡列?
就在昨天(6/23)醫院發來丈夫的肺部診斷報告,不是肺癌,是肺部纖維化(據我所知這是COVID-19的症狀或後遺症?)
我們一方面鬆了好大一口氣,一方面對醫院的醫療疏失(不管是醫院告知疑似肺癌或是告知咳嗽呼吸道症狀問題時的處理方式)及防疫流程(沒有確切匡列及告知病患及家屬)產生非常大的疑問….?
才會讓一個62歲開刀的病人在開刀恢復期最虛弱的時候染上COVID-19不自知,進而讓感染源一直擴大
最初疫情延燒開以來,看著確診人數一直往上攀升,新聞媒體的報導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們也是。病毒看不見也摸不著我們永遠不知道哪裡有隱形的病毒,或是身邊是否就有無症狀的感染者?
一開始我們摸不著頭緒到底在哪裡染疫?高雄市衛生局疫調後往回追查才知道當時醫院早就有確診案例,甚至前後三次回診都如實告知有咳嗽、呼吸道症狀及肺部症狀,院方皆未為此採取行動、做任何篩檢。
為此次仁武家族確診案件說明,並不是要推卸責任、怪罪給誰,而是希望彼此都能在錯誤中學習並改進,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失去健康的身體和對社會大眾的愧對,也希望未來在防疫的流程上,自己、相關單位能更加謹慎小心嚴防疫情擴散。
「染疫」絕對不會是任何人想要的結果,包括我以及我的家人們。
再一次為我們的疏忽,謹相信醫療資源給的答案就鬆懈了自己,感到非常抱歉,對不起。
也希望大家能諒解在以為即將失去親人的恐懼下,又不捨親人的離開,而去(拍全家福),這是我們想把原委告訴大家了解,非常抱歉,對不起。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09219692206455&id=1745581734
另:「防北農群聚風暴往南燒 高雄匡列多家貨運行司機等125人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25987500874652&id=584986081641475
一個政治人物除了用嘴,更重要的是要會做事。台北市長的無能在此完全顯露無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790669524282101&id=100000173029079
自己看啊,仁武濃密接觸者17人,最後總共匡了1076人,你北農9個確診居然只匡了13個,疫調恁祖公啦。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6490236284521&id=100067706340838
北農都感染幾波了
相較其他縣市的疫調匡列圍堵
北市府的作為已經不是廢
而是根本刻意放任,想要擴大感染範圍吧
#防疫指揮官應該法辦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502042203142305&id=100000097096318
【回顧】
一「同島一命,共同抗疫-為什麼雙北以外也要認真防疫?」
【其他縣市】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95755750564494&id=584986081641475
肺癌末期有救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周才結束非常燃燒生命的案子,以為能稍微喘口氣,我和Lara卻多次面臨緊繃的母女關係(這不應該還要再10年──青少年時期才需擔心的嗎?)。
周一晚上我答應哄孩子們上床,Lara爬進被窩前,突然轉身幽幽地對我說:「媽媽,我覺得妳沒有生寶寶比較好──因為妳就能好好忙妳的工作。」
此話搞得我一頭霧水,她又接著說:「不然妳就會一直對我們生氣。」
因為不同於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我無法時間到就打卡登出。除了平時要做到全職媽媽的工作,還得額外找出空檔忙手邊的案子。也因此,當孩子知道我在家卻無法陪伴,自然容易感覺受冷落而抗議;或是當姊弟的爭執一起,工作受不了噪音的我便容易暴走,讓他們覺得媽媽凶暴如虎。
「對不起Lara,因為我沒有當過媽媽,所以必須透過和你們相處,我才能慢慢學著怎麼當一個媽媽。」那個當下,心中有著難以言表的無奈。
又過了幾天,下課後Lara開始上演一上車就崩潰的劇場,一不如她的意(例如抱怨我的車每天停在一樣的地方、抱怨我讓她錯失和老師說再見的機會…等),上車後便一秒鐘崩潰,除了一路尖叫回家,或甚至自己解開汽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表達不滿。
我試著讓她前晚提早就寢(睡眠)、午餐吃飽(體力)、接到孩子後的下午茶從甜點改成水果(減糖),卻仍被Lara突如其來的崩潰弄得不知所措,這兩個禮拜一想到要接孩子下課就全身緊繃。
我紅著眼眶向老丹抱怨了幾次,面對孩子不斷的崩潰,我覺得心力憔悴。但內心深處卻又明白:Lara的反常,更是一面鏡子──映照著的,是我努力想做好一切而壓抑的心情;是我強忍卻再也無法偽裝的疲態。
我累到撐不起自己,又如何能真心面對孩子呢?
面對家鄉的疫情,網路過於轟炸的資訊,工作心境上的得失,我不知不覺間也慌亂了起來,好像人生總必須要「快點」做些什麼行動才行。
於是孩子們竭盡所能阻撓──在我滑手機時哀求著念故事書;在我趕著工作時要我陪玩,讓我又急又氣。但他們才是最活在當下的。孩子知道:慢慢來,比較快。
好在週五有了小姑神救援。在知道我需要很長的自我修補時間,但Lara又需要100%的一對一關注後,在家工作的她下午幫忙接孩子到她家過了一晚。而我也因此有時間放空,甚至看了一本書:《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作者是一位還不到四十歲就攀上人生巔峰的神經外科醫師,卻在一夕之間發現自己得了肺癌末期。他最終決定以醫生&病人的雙重角度,記錄自己患病期間心態的轉換,並不斷詢問自己:卸下醫師的頭銜,我究竟還剩下什麼?人生的意義為何?
當初作者為自己做了40年的職業規劃:前20年行醫,後20年當作家。最後卻在辛苦完成住院醫師的審核後,發現癌症再度復發,不久溘然長逝。
讀完書,心中悲喜交加,卻也重拾了一點力量。
此刻,若是心情低落,我把它寫下;心中有痛,哭出來,我讓它疏通;關係緊繃,沒關係,我們明天再接再厲。最重要的是察覺並承認每個自己當下的情緒,那麼明天就會越來越好。
(圖解:最近很悶的媽媽,請小丹表演喝巧克力牛奶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