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長距離訓練(下)
首先綜合上、中兩篇當中,透過各種推論得知了以下幾點:
1.兩種訓練手段都可增加耐力型表現,並以不同機制對粒線體方面有積極性適應效果。
2.一類型訓練手段較為溫和,因此應該佔總練習比例較高。
3.二類型訓練手段較能短期見效,但同時也可能較快達到臨界,必須謹慎分配。
4.超過關鍵...
淺談長距離訓練(下)
首先綜合上、中兩篇當中,透過各種推論得知了以下幾點:
1.兩種訓練手段都可增加耐力型表現,並以不同機制對粒線體方面有積極性適應效果。
2.一類型訓練手段較為溫和,因此應該佔總練習比例較高。
3.二類型訓練手段較能短期見效,但同時也可能較快達到臨界,必須謹慎分配。
4.超過關鍵速度時,身體用氧能力到達極限,當速度過快時,氧債開始積累(當然因個人能而異,可影響練習後24-48小時)。
5.進行一類型的訓練時,強度必須夠低(當然因個人能力不同),重點放在長時間有氧適應,而非逐漸加快速度去提高體內乳酸量(因為乳酸量提高表示強度超過有氧系統負荷)。
6.即使採穩定的速度持續跑動,因慢性物質的機制,疲勞慢慢產生、心跳率上升,同時逐漸偏離有氧區間,TypeII型肌纖維參與運動。
再次展開今次討論前必須先聲明一些事:
1.雖然本次的主題旨在探討長距離訓練,但本訓練概念適合身體成熟且有經驗的跑者。
2.任何一個項目的選手、教練,都不應該在任何時期追求短暫且快速的表現提升方式,姑且不論其它運動,單就長距離、耐力型項目選手來說,有氧能力從20歲晚期甚至到35歲左右才會達到巔峰穩定,因此不應該在國、高中發育成長階段使用過多的高強度間歇訓練以及過量的耐力訓練,而應該採用多元運動的方式去多方面刺激、提升身體素質與各項能力,伴隨身體的逐漸成熟以及對身體的控制程度,運動表現會自然提升,過早專項、專業化訓練除了提早面臨撞牆期,也會導致過早退場。(Alits、USATFCCC、以及許多精英高中、職業教練都持相同觀點。) 綜合各種資訊來源之後,在這裡針對長距離訓練概念給出一個可執行方向:
75%的訓練於VT1或VT1以下的強度區間,也就是一類型訓練手段。
(VT1=第一換氣閾值,約等於有氧閾值,或約為LT=乳酸產生點)
10%的訓練於VT1~VT2的強度區間,也就是中強度的二類型訓練手段。
(VT2=第二換氣閾值,約等於無氧閾值,或約為OBLA=乳酸大量堆積點)
15%的訓練於VT2或VT2以上的強度區間,也就是高強度的二類型訓練手段。
(Lausen, 2010)
研究顯示:
VT1強度約為最大心跳率(HRmax)的67%~82%。
VT1~VT2約為最大心跳率的82%~87%。
VT2以上約為最大心跳率87%~100%。
(Pallares et al., 2016)
關於最大心跳率(HRmax)有非常多算法,這裡快速提供幾種:
1.HRmax=220-年齡
2.HRmax=206.3 - (0.711 × 年齡)
(Londeree and Moeschberger, 1982)
3.HRmax = 217 - (0.85 x 年齡)
(Miller et al., 1993)
4.HRmax = 206.9 - (0.67 x 年齡)
(Jackson et al., 2007)
5.男性:HRmax = 202 - (0.55 x 年齡) 女性:HRmax = 216 - (1.09 x 年齡) (Whyte et al., 2008)
另外耐力型選手經常會關注自己的最大攝氧量(VO2max)是多少?而最大攝氧量的精確計算需要透過實驗室儀器的協助,在普遍沒有實驗室協助的情況下,最簡便的算法是:
VO2 max = 15 x (最大心跳率/安靜心跳率)
(Uth et al., 2004)
另外提供一個最大攝氧量(VO2max)與最大心跳率(HRmax)之間的換算法:
%HRmax=0.64*%VO2max+0.37
(David Swain et al. 1994)
舉例來說:想要跑在最大攝氧量80%,但不知道怎麼拿捏時,可用此公式得出:
%HRmax=0.64*80%+0.37,得出0.882=88.2%HRmax,也就是最大心跳率的88.2%。
有興趣可以練習用這個公式將以上各VT區間換算成最大攝氧量。
如何徹底將這個75%、10%、15%比例,安排到訓練週期當中呢?
有幾種可能用法:
1.由訓練日做切割:假使從比賽日往前推算,扣除休息日之後還有100個訓練日,則當中75天會由各種不同模式的持續跑組成,專注在最大化有氧適應、10天進行中高強度間歇、15天進行最高強度間歇,當然這25天的間歇不是一口氣完成,而是平均分配到週訓練日當中。
2.由訓練餐做切割:假使一週訓練5天,每天2餐,可練習日為100天,共有200個訓練餐,其中150餐會由會由各種不同模式的持續跑組成,20餐進行進行中高強度間歇、30餐進行最高強度間歇。
3.由小週期訓練量做切割:如果小週期訓練量是100公里,則當中75K是低強度練習,10K中強度間歇、15K高強度間歇。
第三種安排方式,隨著小週期訓練量的提高,中高強度間歇的訓練總量會提高到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步,因此需要交給對週期安排相當有經驗的教練來使用,因為各項訓練之間的休息、恢復,甚至加入肌力訓練之後,會使週期安排變得相當困難。而第一種第二種安排方式相對簡單許多,即使加入肌力訓練也不會使安排變得太過複雜。
文章過長,後段請由自介聯結到Medium閱讀。
有幫助還請Like+share💪
#訓練知識 #肌力與體能 #長跑 #耐力 #馬拉松 #田徑
育成高中訓育組 在 黃國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有小戴、小林同學、黃金男雙的比賽,田徑代表團也陸續要登場了,你全部的身心靈都準備好替台灣代表隊加油了嗎?
(括弧中為台灣時間,實際可能因比賽進行而有差異)
#林昀儒(桌球,19:00):你是不是也有昨天大戰樊振東7盤才是金牌賽的錯覺?小林同學昨役打出了台灣人對於奧運桌球男單金牌的希望,相信也讓世界球王嚇出一身冷汗。今天的銅牌賽也需要大家一起集氣,讓台灣能獲得第一面男子單打獎牌!
#戴資穎(羽球,16:30):又是依瑟儂!小戴今天的8強賽對手就是她此生的宿敵,同時也是好朋友的泰國依瑟儂。兩人僅相差1歲,都曾有「天才少女」的稱號,甚至生涯29次對決小戴也僅僅是15勝14負,幾乎是平分秋色。但好消息是最近的三次交手小戴都獲勝,所以臨場發揮將決定比賽勝負。
#王齊麟/ #李洋(羽球,17:15):昨天黃金男雙力抗防守堅強的日本組合,打出一場令大家捨不得去吃午餐的精采絕倫比賽,也成為台灣羽球史上第1個晉級奧運4強的男子組!不死鳥二人組今天將面對世界排名第2的印尼組合阿赫桑/塞帝亞萬,贏了就進金牌賽,輸了只能爭銅牌,我就說一句你要不要認真集氣加油呢?
#陳傑(田徑,10:25):出身體育世家,父親是前田徑跨欄國手陳光明的陳傑是阿美族人,為了不揠苗助長,父親刻意等陳傑上了高中身體發育成熟後才開始讓他接受正規訓練,果然擁有出色運動天賦的他成績開始一飛沖天,獲得「跨欄一哥」的稱號。第三度征戰奧運的他,期許自己能突破過去參賽的最佳成績。
#林佳恩(射箭,08:43):射箭女團之一的林佳恩昨天連同兩位未晉級姊妹的份一起努力,在中間休息僅30分鐘的情況下漂亮地連勝希臘和愛沙尼亞選手挺進16強,其中第一場更是在0:4的絕對劣勢下硬是逆轉獲勝!帶著這股氣勢,今天佳恩將遭遇美國選手布朗,請大家繼續為她加油!
#陳念琴(拳擊,11:18):有「馬祖拳后」、「台灣拳擊女王」之稱的念琴在前幾天的首戰漂亮地以3:2擊敗義大利選手,不僅晉級8強,也寫下台灣女子拳擊在奧運的紀錄。陳念琴今天的對手是來自印度的博爾戈漢,我們一起集氣在她的拳套裡注入台灣魂吧!
#吳佳穎/ #田家榛(射擊,08:00):我國射擊雙姝在昨天的女子個人25公尺手槍資格賽慢射項目中有不錯的成績,其中田家榛暫居第10,吳佳穎則暫居第14,兩人今天將繼續進行快射項目,力拼在資格賽44名選手中取前8名晉級的機會。
#黃義婷(划船,07:25):「划船甜姐兒」黃義婷(連講好幾天大家應該都記住這個稱號了)在昨天女子單人雙槳13至24名的排名賽,划出7分56秒00在小組中排名第5,這個時間也是她本屆奧運的最佳成績!今天她將在19到24名的排名賽繼續努力,義婷加油!
#吳詩儀(拳擊,16:00):3天前吳詩儀在奧運的初登場就發揮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擊敗瑞典的選手,今天16強賽對上的是來自巴西的蘇雷斯。在內湖開麵店的爸媽為了替女兒加油,也特地推出若打贏取得8強門票,就要請大家吃麵的活動,住台北的捧油有口福了!
#潘政琮(高爾夫,09:47):昨天首度登場的政琮因為還在熟悉場地及風向,發揮並不理想,最後僅抓2個小鳥,苦吞5柏忌,以高於標準桿3桿的74桿作收,暫時與馬來西亞選手並列第58名。由於奧運高爾夫是採連續4天比賽4輪的制度,潘政琮仍有機會爭取更高的排名,請大家為他加油。
#謝喜恩(田徑,08:07):身為這次台灣田徑代表隊唯一的女生,謝喜恩不但放棄教職全心投入訓練,甚至為了把握得來不易的保障參賽名額,昔日台灣的「跨欄女神」這次改攻100公尺短跑,就是為了能站上奧運這個所有運動員都夢寐以求的舞台,這樣的決心,你能不為之動容嗎?
#黃渼茜(游泳,18:36):曾就讀北一女、台大的渼茜文武雙全,除了50公尺自由式,還保有50公尺蝶式的全國紀錄。本次以保障名額首度踏上五環殿堂的她今天將出賽女子50公尺自由式,期待她能享受比賽,突破自己!
以上是今天全部參賽的台灣選手,希望他們都能盡情在奧運這個大舞台上享受比賽、突破自我,也請大家一起為他們集氣加油!
#東京奧運 #台灣加油 #一起為台灣戰士加油
(圖片來源:中央社、EtToday運動雲、聯合新聞網、Yahoo新聞、東森新聞、EtToday新聞雲、NOWNews今日新聞、TVBS、中央廣播電臺、自由時報,更詳細來源網址請見留言處)
育成高中訓育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藝才培育 學校喊不能只看人數
中小學藝才班招生人數銳減,音樂班招生率連三年未達七成。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在立法院指出,一一○學年起逐年調降藝才班每班學生數上限,並研議退場轉型機制。不少學校指出,教育部退場轉型機制不明,台灣需要藝術人才,藝才培育不該單看班級人數。
台北市南門國中音樂班過去一五○人搶卅個名額,現在每年僅招到廿五人。南門國中表示,人數雖年年遞減,若直接減班,對有天分的孩子不公平,藝才班相較社團專業訓練更完整。
彰化民生國小有在地老牌的音樂班,昔日招生爆滿,現在六年級班只有五人,參加比賽還得出動跨年級學生。校長洪榮炎說,過往人數多要篩選才能比賽,現在反為孩子找到更多舞台。
彰化藝術高中是完全中學,國中舞蹈班每班僅個位數學生,校長李碧堯坦言學生確實太少,但藝才班與普通班不能一視同仁,藝才教育要扶植,不能說收就收。
也有校長指出,少子化雖是人數下滑主因,政策也讓藝才班受限。過去藝才班入學看術科也看學科,不少學生是資優班沒考上來念音樂班、美術班;也有音樂老師指出,各校廣設藝才社團,也會減弱念音樂班、舞蹈班動機。
彰化縣教育界人士指出,學音樂成本高,台灣音樂市場有限,音樂班學生年年減少,美術和舞蹈班教育成本相對較低,國小舞蹈班學生幾乎沒減少,九成舞蹈班學童會升學國中舞蹈班,美術班招生一直很順利。
高雄市教育局則說,國小美術班近年報考數多於招生數;音樂類僅少數學校在成班臨界點;舞蹈班雖曾無法開班,今年人數已回穩;國中藝才班近三年校數未有增減。
藝才班人數不穩,不少縣市藝才師資多年未招聘正式人員,有校長指出,藝才教職不穩定,家長更不放心,恐讓孩子未來職涯發展受限。
教育部指出,一一○學年度起,藝才班每班學生人數十人以上為原則,連續三年未達十人者,學校應提交改善計畫,並列為優先輔導對象,偏校及經核定教育資源需協助學校免提交改善計畫,但仍應予以輔導。
至於退場轉型機制,教育部說,目前由藝術教育推動會制度組定期召開會議研議中,將聚焦在健全規定、落實輔導改善機制等。
育成高中訓育組 在 PassionTimes 熱血時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靳民知:走出象牙塔的左翼史家】
「1619計劃」(1619 Project)策劃人鍾絲(Nikole Hannah-Jones)的左翼美國歷史修正主義(Historical Revisionism)並非新鮮事物,在她背後,有著侯活.辛(Howard Zinn)的影子 - 後者可謂此種史觀之頭號旗手。
辛氏在紐約一個中歐猶太移民家庭長大,其父僅有中下層收入。他後來憶述在大蕭條期間「我們總是在房東上門討欠租前搬走,布碌侖(Brooklyn)區內『最好』的貧民窟,都被我們住遍了」。中學時期他對文學產生興趣,家人集齊《紐約郵報》的優惠券,以平價買入整套狄更斯全集予他;另外,一些有美國共產黨背景的朋友,送他揭露法西斯意大利及納粹德國的書籍各一,修正了其原本孤立主義的政見。又有一次,他參與友人組織的示威,被騎警打翻在地昏厥,成了他最重要的政治啟蒙。
1940年,辛氏高中畢業後,在布碌侖的一個海軍船塢謀得裝配工一職,同時積極參與工會,碰巧當時乃美國開始進入備戰狀態的時刻。及至1943年二次大戰期間,他懷着反法西斯的熱情,加入了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國空軍前身),受訓成為投彈手,被派至歐洲戰場服役,但一些轟炸平民目標的任務令他信念動搖,以至日後回到全面反戰的行列。
全文︰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04-11-2021/71766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91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靳民知
請支持PassionPrime:
http://passiontimes.hk/prime/
請支持熱血時報印刷版︰
http://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請支持熱血文青課金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2
請支持熱血主持育成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
《熱血時報》 iOS,Android App 歡迎下載:
iPhone
https://apple.co/2IfgPoP
Android
https://bit.ly/2HqB4Q4
--------------------
成功之前,我們絕對不要放棄夢想!
Till our dreams come true, we'll figh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