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育上面一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育上面一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育上面一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育上面一點產品中有265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回信](IG併記) 心裡一直惦記著要回覆這封信,但育兒的日常實在很難擠出多一點時間好好發文,現在啼哭的豆豆轉手到她爸爸手上,媽媽手刀拾起手機!(還在地上滾一圈有沒有)(當然沒有!) 扯遠了。 我記得我以前實在是蠻在乎自己有沒有被別人當作朋友這件事,有沒有被當作朋友的依據呢?我自以為是的認為如...

 同時也有17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彼得爸與蘇珊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

育上面一點 在 Rita_English learni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7:05:15

《How is everything?》 疲勞管理也是成年人的課題 ⁡ 你同意嗎? 除非我們身處還債、或是有長照責任、懷孕生子、育兒這種比較棘手的問題可能真的沒有辦法管理疲勞,不然我覺得把疲累掛在嘴邊久了連心都很累,對不對! 最常見的是那種常常認為自己太忙了,沒辦法進修運動煮飯,但卻有時間發限時動態...

育上面一點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39:58

. 【iPad介紹系列第一彈】 . 從在台大的時候開始使用iPad,到現在大概已經有四年多快五年的時間,實在覺得它對醫學生而言是個幾乎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如果要我筆電跟平板只能選一個,我還是會選平板。 . (第二頁) iPad可以聊的東西很多,趁著iPadOS 15正式發布的這幾天,先介紹我桌面上的...

育上面一點 在 小蘋肚子餓吃彰化 員林 台中?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2:21:02

#彰化美食 日出川鹽麴舒肥餐盒✨ 現在彰化也愈來愈多健康餐盒,其中他們家比較特別的在於烹調方式是採用日本健康料理『鹽麴』,利用自然的酵素在醃漬肉品時達到軟化肉質、分解肉蛋白的作用,不是加一些有的沒的去軟化肉質,而且通常三餐吃外面的話想要吃得健康或是達到一日五蔬果有難度,但他們家一個餐盒中就有至少3種...

  • 育上面一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30 20:32:09
    有 235 人按讚

    [回信](IG併記)

    心裡一直惦記著要回覆這封信,但育兒的日常實在很難擠出多一點時間好好發文,現在啼哭的豆豆轉手到她爸爸手上,媽媽手刀拾起手機!(還在地上滾一圈有沒有)(當然沒有!)

    扯遠了。

    我記得我以前實在是蠻在乎自己有沒有被別人當作朋友這件事,有沒有被當作朋友的依據呢?我自以為是的認為如果對方上廁所會找我一起去、吃飯的時候會揪我、假日要約去哪玩樂的時候會算我一個,交談的時候會親暱的稱呼我,那就是有把我當成朋友。

    我總是在在意這些莫名其妙的瑣事。

    我是到很久之後才發覺自己這樣的想法真的很淺。也許那些事情的確可以看作是被當成朋友,但真正的友誼其實不應該只建立在這種事情上面。

    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很重要,像我真的很後知後覺的發現其實我一點也沒有喜歡被呼朋引伴的感覺,也常常很勉強自己參加一些我根本就沒興趣的局,只因為我下意識裡很害怕如果不配合就會失去朋友。

    結果原來我是一個很需要維持人際距離跟社交禮儀的那種人。

    我很喜歡像悠醬(#我公司倒了但賺了日本男友 的版主)這樣的朋友,某種意義上我認為我們是很懂得對方的人;因為我跟她都是屬於特別謹守分寸跟人與人之間的分際的那種個性。

    實際上我們只有碰過一次面,但這麼多年來我們常常會互相關心跟對話。跟悠醬聊天非常舒服,因為她總是在某一條看不見的線外、很適切的距離和我交流,而且常常我一講某件事她就馬上意會到,根本不需要任何多餘的廢話。可是我們既不會沒事就約出來逛街,嚴格來說也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但我們無可否認還是很好的朋友。

    我的意思是,不一定要有怎樣的行為模式才能去定義是不是朋友,對方是否有把你放在心裡也不是光用那些表徵就能斷定。

    我覺得真正的朋友會知道你的底線、並且會尊重那條底線。

    如果有一個人口口聲聲說是你朋友是你姐妹,可是對你從不守信用、很隨便的對待你、不把你的感受當作一回事,那再多的飯局再多的吃喝玩樂都沒有必要。

    人生在世當然需要朋友,但你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朋友,你自己又是什麼樣的朋友,才是我們應該在乎的事情。

    只要是真心誠意,幾年不見或者見了面只是擁有一杯茶的時間,你們還是能從對方身上獲得很多溫暖跟力量的,那是再多虛應故事的表演情節都難以替代的,真正的友誼。

  • 育上面一點 在 馮筱芹 풍소근 Gin Fung 中韓翻譯한중통번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7:02:50
    有 239 人按讚

    #中韓口譯 #口譯人生 #同步口譯
    #國際譯者節快樂🥳

    有一間跨國大企業要找中韓同步口譯,認識的翻譯社PM找上了我,問我那時間有沒有空,還說正式會議之前要跟韓國主管線上面談,並請我找一個我的同步口譯夥伴,這時翻譯社提出了一個神奇的要求,希望我找的夥伴是「年輕」的譯者,還說希望在四十以下😆天哪我自己都快超過了😂而且台灣的經驗豐富中韓同步口譯老師們真的大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師年紀啊~

    約好了3:30線上面談,面談的主管是該企業韓籍北美總監,負責韓國、台灣、香港等地的業務。總監詢問我跟搭檔老師的學經歷,很訝異台灣的中韓譯者都非譯研所出身,因為在韓國要擔任同步口譯工作的譯者99%都是譯研所畢業的。而且總監說他之前來台灣出差或跟台灣團隊開會時的同步口譯譯者多半是華僑而且年紀都蠻大的(我這時才知道翻譯社提出年紀要求的原因應該是在這兒😆),他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跟韓國的狀況差那麼多。

    大家應該都知道,台灣的譯研所或者大學推廣部、口筆譯補習班只有中英跟中日選項,所以我一直很羨慕中英/中日譯者好友們都有機會進修。而我們中韓文的市場實際上歷史也比中英/中日短很多,可以說是2000年韓流開始盛行後,市場對中韓文人才需求增加,也才開始有更多中韓譯者投入這一塊耕耘。

    我自己就是在這一個最好的時機點加入的,在我之前,市場上的中韓譯者幾乎都是華僑,很少看得到台灣籍譯者,所以我很湊巧地填補了這一個空缺,一路順利地接很多案子並工作至今,累積了各行各業不同的口譯經驗。而在二十年後的現在,台灣市場的中韓譯者主要由華僑、台籍譯者跟韓籍譯者佔據,雖然同步口譯譯者人數依然不多,但初中階的譯者人數眾多,案子很快被瓜分完畢,新人再也不是那麼容易加入了。

    很多人覺得同步口譯比逐步口譯厲害、同步比較難,但其實同步口譯與逐步口譯的技巧不同,不一定哪個比較厲害,只是沒有受過同步口譯訓練的譯者不是那麼容易能做到同步口譯需要的一心多用。因此逐步口譯入門比較容易,但逐步口譯需要的記憶力、表達能力、重組能力、邏輯思維整理跟摘要能力又跟同步口譯不相同,同步口譯做得好的人不一定逐步口譯就做得好,同理,逐步口譯做得好的不一定同步就做得好,但當然很多技巧都能相輔相成,可以同時培養同步跟逐步的口譯能力,能互相幫助並成長進步。

    因此台灣目前的同步口譯老師多半是經驗豐富的華僑老師們,他們也大都是在累積了豐富的逐步經驗後踏入同步領域的。

    我自己是2015 年時,認識的中英同步口譯譯者找我一起做了一場化妝品國際教育訓練的同步口譯,那是我第一次踏入同步口譯的領域,真的是初生之犢無所畏懼,收到邀約就去了,也沒想過自己做不做得來😆而且這場還是沒有搭檔的單人同步口譯,講者講日文,聽眾有聽日文的、英文的、中文的還有韓文的,所以有日英、英中、英韓(變中韓)同步口譯。一開始客戶希望我做英韓同步口譯喔,但我做了之後放棄英韓改成中韓relay,因為發現英韓我腦袋處理速度跟不上。幸好中韓的同步口譯沒有問題。還記得那時候因為做relay,講者說了一個動作要學員們跟著的話,聽日文的學員第一個動,接著聽英文的動,再來是聽中文的,而韓籍學員每次都是最後一個,讓我覺得有點抱歉~
    👉印象最深刻的是日籍日英同步口譯老師超酷,她會說「現在腦袋負荷量超過了,需要休息」強制中斷會議,幫譯者們爭取到合理的休息時間,這真的要是經驗豐富的老師才做得到的👍
    👉那場教育訓練學員是來自亞洲各國該化妝品品牌旗下的教育老師們,每個都皮膚超細膩年輕的,讓我從此很相信該品牌的功效😂

    總之我真的運氣很好地在做了多年逐步口譯之後,也有人不嫌棄找我做同步口譯,不知不覺中同步口譯經驗亦累積好幾年,雖然做的場次沒有厲害的華僑老師多,也是每年平穩地成長中。到目前為止都戰戰兢兢且算是順利完成同步口譯工作,還沒有搞砸過自己的口碑😆合作過的同步口譯搭檔老師也蠻多位的,像這樣有前輩可以依靠真的很不錯。現在有很多年輕的譯者去韓國就讀譯研所,他們陸續畢業加入這塊口筆譯市場,相信以後專門從事口譯工作的人數會更加壯大,而品質也會不斷地提升。

    跨國企業韓籍總監表示他這次會面試很多組譯者,明天才會給答覆。雖然不知道對方會不會選擇我們,總之已經盡人事就聽天命囉。自由業接案的譯者就得習慣這種案源不穩定的生活,也要習慣不被挑選上的命運😆不豁然一點就也不大適合做自由業啊~🤣
    👉好好奇他會面試誰哦🤔應該也會有其他我認識的前輩❤️

    但還是祝自己好運good luck🍀

    🌵🌵🌵🌵🌵
    班級招生中
    五級班:首爾大5A,週一晚上7:00-10:00
    一級班(快升二級):高麗大1,週二晚上7:00-10:00,11月初開班
    線上口譯班:10/7-11/25週四晚上7:00-10:00
    口語表達班規劃中
    有興趣者請跟我說🤗

    推薦書籍👇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716918118504061/

    我也有YouTube頻道了
    雖然還很貧瘠但拜託大家順手訂閱一下啊❤️
    https://www.youtube.com/user/abycat0118

    線上課程
    https://bit.ly/3qc2gEw

    페이스북 언어교환 그룹 臉書語言交換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63378430545552

    라인 언어교환 채팅방 賴語言交換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291325547729989/

    인스타 IG
    https://instagram.com/abycat0118
    https://instagram.com/gin_fung

    韓文書推薦
    https://www.facebook.com/754823874713495/posts/1716918118504061/

    Clubhouse
    @ginfung

  • 育上面一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20:30:45
    有 285 人按讚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 育上面一點 在 彼得爸與蘇珊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19 18:56:31

    訂閱我們的頻道⬇︎
    https://goo.gl/AZvZXq
    更多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6f_wRUZBEAP5vb3GqzScHbPJ-xTLNUB
    追蹤我們⬇︎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and_sus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nsusan/
    =========================================================
    今年蘇珊生日還有我們的結婚紀念日
    爸爸決定不再給他驚喜了
    現在也不方便出門
    就讓他自己挑選喜歡的生日禮物吧

    前陣子蘇珊一直想買一款二手包
    我就希望生日再買新的給他
    請他忍耐一下
    結果生日還真的給我挑LV包包🤣

    ShopBack 是亞太區第一大的現金回饋平台
    現在用的人非常多
    你平常會用得的平台在這邊買會有額外的回饋
    大家最常用的像Foodpanda、 agoda、booking、pchome、apple…..等等
    在Shopback上面買都會有額外得回饋
    今天我們要買的LV包包跟縫紉機這邊一樣都有

    大家平常如果有線上購物的習慣
    推薦大家都可以先用ShopBack搜尋看看
    不要小看每次累積一點點
    累積一個月下來金額其實也很嚇人,都是多賺的
    底下會放註冊連結,用連結註冊可以賺100塊獎勵金唷
    https://app.shopback.com/Tv5mqRWE0hb

    #Shopback #現金回饋 #LV #包包 #生日禮物 #化妝幫 #palmspring #縫紉機 #Brother
    =========================================================
    Youtube官方為了避免小朋友看到不該看的留言
    所以把我們的留言區鎖起來拉
    歡迎大家可以到我們的IG、FB分享你們想說的內容唷
    =========================================================
    熱門影片:
    彼得爸與蘇珊媽水中生產 | 溫柔生產 | 全紀錄 :https://youtu.be/6SqVOTw5buk

    蘇珊媽懷孕日記Ep33|Kyle真的來了|水中生產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kszriBAaA&t=1s

    蘇珊媽懷孕日記Ep25|孕婦肚模DIY|Belly Casting|彼得爸與蘇珊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7mDnZt5No

    彼得爸與蘇珊媽育兒日記Ep87|帶kyle出院兄弟倆被迫分開了:
    https://youtu.be/v43QC1tMB3M

    Cody爸比媽咪先回家囉:
    https://youtu.be/WoS_mr07qIE

    susan水中生產經驗分享:
    https://youtu.be/sQSXpYOifmY

    彼得爸與蘇珊媽婚禮mv:
    https://youtu.be/pz3mfpYxj0I

    彼得爸與蘇珊媽求婚紀錄:
    https://youtu.be/dEQhWmkiDiE
    =========================================================
    拍攝工具⬇︎
    相機: Osmo Action Sony rx100m7 Gopro6 canon 70D iphone 8 Gopro5
    麥克風:RODE video mic pro
    空拍機:dji mavic pro
    =========================================================
    剪輯工具⬇︎
    final cut pro
    =========================================================
    合作邀約⬇︎
    petersusan0625@gmail.com
    =========================================================

  • 育上面一點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06 14:56:20

    210305TVBS 小宅經濟夯!少子化影響家庭支出 低總價小坪數好入手
    TVBS原影→https://youtu.be/tOJdLq3OIOg
    TVBS原址→https://news.tvbs.com.tw/life/1473010

    高房價讓很多人覺得很憂心,不想買房又背負大筆貸款,加上少子化影響,近年來購屋型態大幅轉變,大坪數的房子越來越難賣,甚至出現不少認賠的情況,反觀小坪數,有著低總價的優勢,加上小家庭興起,不需要太大空間,讓這些小坪數的房型,越來越受歡迎,同時在家庭支出的分配上面,住宅需求預算減少,顯示大部分民眾在購屋的支出上面,花費越來越少。

    記者 藍于洺 / 攝影 葉俊宏 報導……↓

    超大空間視野又好,像這樣大坪數的豪宅建案,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夢想,但畢竟是豪宅,單坪價位高加上又大坪數,動輒七八千萬甚至破億的比比皆是,高總價也讓不少想買入售出的民眾,等待的時間更長了。

    房產銷售仲介業者陳泰源:「現在的趨勢本來就是少子化,甚至有很多頂客族(不生育),甚至有很多單身族群,所以其實現在房子在銷售的部份,都是以小宅為主,反而坪數越大的房間,確實在銷售期會比較拉長。」

    大豪宅難度高,價位是關鍵,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台北市中山區豪宅,2016年10樓戶交易,當時屋主賣掉已經持有四年1.24億的房產,但最後賣出的時候跌破億元,只有9800萬,賠售2600萬,而2017年也有6樓戶讓屋主賠售了1320萬,顯示買賣豪宅在現今當口,若急於脫手失去耐心恐怕難以回本。

    記者藍于洺:「這裡是位在台北市鬧區的房屋房型,可以看到整體坪數大概是將近17坪左右,但是這樣的房型其實越來越搶手,因為符合時下年輕人生活需求,也讓這樣的銷售案更好賣了。」

    小格局房型布置的美輪美奐,為了使空間感更大,採用挑高六米設計,以及大片落地窗,能讓小房型變得更寬敞,少子化影響以及為了價錢好入手,大豪宅打怪難度高,像這樣的低總價小坪數的房屋,越來越受歡迎。

    房產銷售仲介業者陳泰源:「家庭結構人口都越來越少,很多人就算他的預算,明明可以買豪宅明明可以買大坪數,但是他可能也會考量到說,居住的時候在這個期間,他要整理打掃房子這也是很辛苦的,漸漸的大坪數40坪以上大坪數,甚至是豪宅就會變成已經是獨立開來,另外一個不同的市場。」

    探究原因除了低總價之外,少子化是最大關鍵,大多數父母幫新婚兒女選購房產,但生育率降低,2020年出生人數16萬5,249人,比2019年減少1萬2,518人,今年一月更慘只有9601人,創下史上新低生得少,自然用不了這麼大空間,也讓小宅經濟越來越受歡迎。

    房產觀察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雖然說現在的資金豐沛,豪宅市場交易頻傳,不過這些中大坪數的住宅,它是屬於比較高端,市場需求性比較低,因此這時候如果有豪宅屋主,急著要出售的話,在這個時候就會面臨到,要認賠賣出的窘境。」

    購屋消費力減少反映在數據上,主計總處資料台灣家庭支出,第一醫療保健16%增加5.1個百分點,餐廳及旅館排第二12.8%,增加3.9個百分點,運輸交通及通訊第三,近20年增加0.6個百分點來到12.2%,減少最多的是食品及飲料,其次為休閒、文化與教育消費,住宅需求也少了1.7個百分點。

    房市分析專家徐佳馨:「現階段的高房價來說的話,確實是有很多的人,他可能會思考把這個購屋預算,相對撥得比較少一點,可能有一些必要的花費,他的比重可能比較高一些,比如說像是外食啦醫療啦,亦或者是說有一些休閒的一個部分,他可能會透過一些分配的方式,去達到一個生活平衡的目的。」

    豪宅固然豪華氣派,但現實面就是得付出大筆金額,也讓家庭支出型態轉變,小宅經濟成了時下新風潮。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iLlZmnd8M0Y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3/210305tvbs.html

  • 育上面一點 在 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30 17:13:10

    #Quut 比利時精品玩具夢幻登場

    Quut(英語發音為"cute")創立於2012年底,其品牌理念是創造具真實性、耐用性和巧妙設計的玩具,讓孩子和父母能夠在沙灘上度過一段美好時光。Quut致力於兼顧環保、安全及創意的設計,開發出一系列結合設計、人體工學的智能沙灘玩具,材質不含鄰苯二甲酸鹽、BPA、乳膠且100% 可回收。

    這次團購想跟大家分享
    超可愛的沙坑和浴室玩具
    看起來超級可愛的它們
    功能性很強,一種玩具就有多種玩法,
    不限於帶出去玩沙或是在家玩水而已,
    只要有空間都可以隨處玩喔。

    首先來介紹這兩天詢問度很高的
    『拼貼系列』和『動物立體組合』,
    這兩組都是可以沐浴時間變得更加有趣
    兩個孩子玩到不想起來那種,
    像是拼貼組合:
    把不同的形狀和顏色組合在一起,
    可以幫助孩子訓練精細的手部動作
    EVA環保泡棉材質撕不破也無色無味
    寶寶拿來咬也安心,不用擔心塑化劑問題,
    而且這種拼圖使用特殊材質
    沾了水後就非常容易黏在浴缸、磁磚
    或是玻璃等光滑表面,
    能夠重複使用,
    加上所有配件們都不吸水,可以減少發霉,
    我真的很怕浴缸的玩具發霉,
    那真的很難清.....
    整體來說,是款有趣又好玩的益智拼圖玩具
    其實不止孩子喜歡,前幾天po出來,
    姐姐妹妹們都想買回家自己收藏了。

    當然另一款『立體動物』也很有趣,
    跟拼圖們是相同的EVA環保泡棉材質,
    但拼接是3D立體的,
    使用簡單的壓扣就能拼出立體動物,
    壓口設計也是無毒塑料,不會發霉,
    這點很棒!加上材質又輕又軟,
    小一點寶貝玩也可以!

    像是我們玩的深海鯨魚和天鵝湖
    都有配合場景,
    天鵝湖還有小花朵和小天鵝,
    粉色系非常夢幻,
    而鯨魚的話就是大小鯨魚家庭,
    其他還有青蛙和海豹系列,
    每組都非常療癒,搭配拼圖系列都好可愛
    平常放在房間裡或是浴室都是種裝飾品呢。

    這款立體動物我是覺得
    年紀大一點孩子很適合,
    因為要動手拼接,會有點挑戰性,
    這湯包可沒辦法,
    二歲多的他很喜歡拼圖系列就是,
    這兩款其實也能組成同個故事來玩,
    天馬行空的讓他們去想像就是,
    像小班班拼好後就會一直想拼更多,
    然後這套立體動物不止在浴缸裡可以玩,
    因為是立體,
    不洗澡的時候也能當成一般玩具在玩喔。

    這兩組的款式很多種,大家可以慢慢選
    目前組合價非常划算,
    一起買也能增加比較多種玩法的可能性喔。

    其他沙灘戲水的玩具也很棒
    有特殊功能的挖沙鏟和多功能性撈沙飛盤
    以及到圓嘟嘟球型水桶和環型水桶
    還有幾款遊戲組都非常超值,
    重點是外型都是拿到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拿去沙灘還是沙坑玩都讓人眼睛一亮,
    非常值得收藏擁有,
    而且每款玩具我要再強調一下,
    玩法都是很多種,
    不是單單一種玩法而已。

    『球型水桶』:
    水桶的邊緣做了貼心的柔軟橡膠邊緣設計
    把手設計也非常好拿
    雖然是圓的 但不會亂滾
    球型水桶最厲害的地方是它不太會灑出來
    外型也超級可愛

    『多功能水沙漏組』:
    可以在沙灘或浴缸中遊玩的玩具
    看似只有一支卻可以拆成兩隻
    可以當成挖沙工具使用
    一支是鏟子一支是篩子
    搭配上了球之後卻可以變成傳接球的遊戲

    『環狀水桶』:
    這款兩邊的出水的方式不一樣
    一邊像是撒水器的洞
    一邊是正常尖嘴出水孔,
    但把手更好握,所以更適合小小孩,
    而且我也可以拿來澆花用,外型同樣可愛。


    『多功能水沙漏組』:
    可以在沙灘或浴缸中遊玩的玩具
    看似只有一支卻可以拆成兩隻
    可以當成挖沙工具使用
    一支是鏟子一支是篩子
    搭配上了球之後卻可以變成傳接球的遊戲

    『魔法師模具組』:
    傳統裝沙模具都是要把沙子填進去後
    倒扣才能成形圖案,
    但這款用手壓就可以壓出圖案,
    小小孩玩都沒問題,非常簡單好玩。

    『多功能飛盤』
    這款是班哥的愛,他喜歡拿去戶外丟飛盤,
    然後也是款大篩盤,
    也能拿去沙灘沙坑玩喔。

    另外還有『沙灘遊戲組』可以選擇
    這是款結合了多款沙灘玩具的組合
    包含了魔術師模具組、套圈圈遊戲組
    和多功能耙沙鏟
    很適合在沙灘和沙坑裡玩遊戲,
    也附贈一個能夠瀝水瀝沙的束口包
    讓小子們自己裝出去玩
    再自己裝玩具回家。

    我非常推『多功能耙沙鏟』
    是支結合了 鏟子,耙子,篩子的多功能玩具
    倒過來還能拿來灑水,非常特別
    買一支抵四支。
    而且還能搭配成套圈圈組,
    這個湯包超級喜歡的喔,
    不止在外面可以玩,
    拿回家後在房間也能單獨變成一組玩具玩。

    『金字塔模型組』
    玩過沙的人都知道,堆沙堡最難的地方
    就是一層層疊上去,
    而且這真的需要很技巧,
    要是底層不夠穩,上面就疊不起來,
    這款堆沙模具非常厲害,
    從大的模具裡把沙子放進去
    一層一層放好壓好
    再一層層從最上面拿起模具,
    金字塔就好了,
    非常方便,而且非常好看
    一般沙坑能蓋出金字塔的很少
    這個馬上引起別人目光😂😂
    而且這些外型設計超棒的玩具
    真的很吸引其他小朋友,
    德國人不像台灣人那樣會問你哪裡買,
    但都會主動靠近表示要一起玩...
    莫名讓小班班的心情大好😂😂😂

    綜合以上種種特色,
    其實最重要是我買過那麼多玩沙的玩具
    都很不耐用,動不動就裂開。
    或是邊角殘缺之類的,
    從小班班小時候到現在,
    大小玩沙工具超過10套了吧?!
    真的就是隔年就丟一組耶...
    但QUUT的材質非常堅固難用
    除了功能性強外,也能用很久,
    加上能回收這點也很棒,
    至少不浪費資源也不會污染環境,
    所以我真心大推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