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肯定句雙重否定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肯定句雙重否定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肯定句雙重否定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產品中有3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Lind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不是沒有對錯之分,是根本分不清對錯 對都是自己的、錯都是別人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自己總有理。 兩個觀點不同的人可以用同樣一句有道理的話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人通常不會真正的認同真理而否定自己。 每一個人都肯定自己是真理,那就會有冒牌的真理,都說別人是錯的,那就會有被栽贓或誤會的錯誤...

肯定句雙重否定句 在 Lind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29:34

人不是沒有對錯之分,是根本分不清對錯 對都是自己的、錯都是別人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自己總有理。 兩個觀點不同的人可以用同樣一句有道理的話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人通常不會真正的認同真理而否定自己。 每一個人都肯定自己是真理,那就會有冒牌的真理,都說別人是錯的,那就會有被栽贓或誤會的錯誤...

  • 肯定句雙重否定句 在 Lind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0 23:31:43
    有 1,211 人按讚

    人不是沒有對錯之分,是根本分不清對錯
    對都是自己的、錯都是別人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自己總有理。
    兩個觀點不同的人可以用同樣一句有道理的話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人通常不會真正的認同真理而否定自己。
    每一個人都肯定自己是真理,那就會有冒牌的真理,都說別人是錯的,那就會有被栽贓或誤會的錯誤,實際上對於某些人來說對與錯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個觀點是不是他提出來的。
    符合自己的就認可,不符合自己的就定罪,給誰幹活就為誰說話,同樣的一個行為如果傷害到自己就說可惡,如果沒有,就會認可它或沒有感覺。
    人們所說的善也與自己的利益有關,很少有真正的站在真理這邊的善。
    人之所以非要分出個善與惡、是與非就是因為有了己,並且以自己為標準,善惡產生了己,己就分了善與惡,沒有了己也就不存在善與惡了,當一個人講善惡是非時證明他的己被碰到了,善惡善惡,善來善去就惡了。對錯對錯無論怎麽對最終都是錯的,因為你的立場錯了。

    有些人除了給別人挑毛病之外他什麽都不能幹,什麽都不會做,實際他批評別人的時候他自己就是那種人,好像這世界只有自己是正確的,好像自己就是權威,自己就是神一樣~
    在一個沒有君子的世界,能承認自己不是君子就是君子了,反省自己不是好人就是好人了,每個人都會高調把譜念得好聽,可唱得起就不是那個味了,誰都會說仁義道德,難道你會說就證明你就真的仁義道德了嗎?難道你把宇宙研究明白了一些?你就是神了嗎?

    #人之所以不認識真理也是因為不認識自己

    人若是以自己為標準就會有雙重標準,以自己的觀點為是的最終他所提出來的會自打耳光自相矛盾的,除非你是真理的本身,除非你就是神~
    除了神之外任何一個人的理論來驗證自己,自己也是有他所說的問題的,也會把自己給否了,有些人說別人是異端的,恰恰自己就是異端。
    人們不接受神實際上就是把自己當神了,就是認為自己所定義的真理是對的。如果你能定義真理那麽人們就應當信奉你了,若是不然,你真應當信神
    你若認為神的話不可信,那你死我活說的這句話又可不可信呢?
    人若是以神為你的神你就會有神的眼光,人若有神的眼光才會知道如何地為人、人心若沒有神,他就會總以為自己是個神,人若心中有了神,就會發現自己原來活的根本不是人。

    #真煩2486的事一堆 #無聊透頂

  • 肯定句雙重否定句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9 12:29:09
    有 305 人按讚

    科學的盲點

    十多年前寫過一篇「中醫與科學」( http://andylee.pro/wp/?p=39 )的文章,被許多人引用,也被香港朗文出版社收錄在其出版的「新高中綜合中國語文:科普作品選讀」( http://andylee.pro/wp/?p=3214 )。那個時候指出,所謂「科學的思維」是「系統性的觀察、提出假說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依照假說來預測其它的現象、再度觀察來證實我們的預測」。如果我們的假說禁得起長時間的考驗而不出錯,這假說就變成了定律,新的假說就可以用此定律為基礎,再來解釋其它現象,如此不斷地往上架構,而能解釋及改變各種現象,因而成爲了一門科學的學科。

    這樣的思維是所謂的「Logical Empiricism(邏輯實證論)」,也是目前科學界的共識,被廣泛使用,也造就了很多科學的突破。然而,建立在邏輯實證論的科學,有其根本的盲點,早在1960年代開始,就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哲學家、方法學家等都認知到問題所在,並有許多國際大型的討論來試圖解決。很可惜,經過那麽多年的討論及反省,目前還是沒有找到良好的答案,只能在原有的盲點内打轉。

    建立在邏輯實證論的科學有哪些基本的問題?最常被大家討論的有幾項:

    (1)「Confirmation vs. falsification」,在邏輯上,我們無法從觀察來正面推論一個理論的正確性(confirmation),只能從反面來否定一個理論(falsification)。譬如我們的理論為天鵝都是白色的,我們觀察一百隻、一千隻、一萬隻天鵝,發現他們都是白色的,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肯定哪一天會不會有隻黑天鵝冒出來。反過來説,如果我們假設天鵝都是白色的,卻發現了一隻黑天鵝,那我們就很容易知道我們的假設是錯的。大量的觀察,讓我們以爲理論是正確的可能性增加,但那也只是我們的偏見,譬如我們在一個地區看到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我們換到遙遠的另一個地區,才發現那裡的天鵝都是黑色的,而且那裡的天鵝數量遠遠大過原本地區的天鵝數量,那麽我們原本的觀察都只是個誤解,而非實證。

    (2)「Observation is theory laden」,所有的觀察,無論是一開始的觀察,還是之後用來證實理論的觀察,都受到我們原本的概念、理論、期待等影響,並非真的客觀,我們往往尋找及看到我們想要看到的東西。譬如,上個世紀初期,科學家認為「電子」是一種粒子,因此觀察電子的方式幾乎都是基於帶電粒子的偵測,而由這些觀察所推導的電子相關理論也就建立在粒子行為上面,也以偵測粒子的方式來驗證推導的理論。這當然是自圓其說,直到後來發現電子有波動現象,科學家才驚醒,了解到以前的「觀察」是非常侷限及片面的。然而,我們怎麼知道電子除了粒子及波動現象外,沒有第三種、第四種的行為表現,導致我們目前對電子的理解依然還是自圓其說?這樣的盲點在各種學科裡層出不窮,舉不勝舉,人們總是可以找到證據來證實自己的觀點。

    (3)「Circular logic」,科學界對一件事物的定義,往往是隨著理論的改變而改變,而非對應一個獨立的實體。當舊理論被發現不符合新的觀察時,我們不僅僅改變理論,我們對原本事物的定義也隨之改變,如此新的理論才能自圓其說。這樣的運作,其實是一種「循環式邏輯」。怎麼理解循環式邏輯?譬如我們說「大家應該遵守法律,因為不遵守法律是違法的」,這句話看起來有道理,其實完全沒有解釋我們為什麼要遵守法律。我們本來定義電子為一種帶電的粒子,當我們觀察到奇特的波動現象後,我們重新定義電子為一種具有粒子及波動雙重特性的東西,如此我們才能建立一個新的電子理論來解釋我們觀察到的現象,而這樣新的理論也才能配合電子的新定義。然而,在這樣循環式邏輯下,我們還是不知道電子到底是什麼,下一次看到無法解釋的現象時,我們再來改變電子的定義。

    (4)「Screening」,當我們觀察到的現象不符合主流理論時,我們的觀察往往被鄙視,成為雜音,自動被過濾掉。甚至我們自己在長期洗腦下,自動把看到的差別歸咎於各種觀察上的誤差。科學界的霸凌,絕對不少於校園內的霸凌,我們能看得到的資料,往往是主流選擇下的「證據」。

    無可置疑,一百年來科學大幅進步,把人類文明推向了從所未見的高峰。然而,如果我們過度相信邏輯實證論,無視現代科學所隱藏的盲點,那很可能將是人類最終衰敗的主要原因!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http://andylee.pro/wp/?p=10309)

  • 肯定句雙重否定句 在 夢幻光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0 21:39:19
    有 8 人按讚

    得知第四位蘿莉即將出的我,當然也是立刻告知地母神啦(´◉◞౪◟◉)
    他的回覆是:
    『來了來了終於來了...不事先存好零用錢的話(可不行呢).... (΄◉◞౪◟◉`)』

    ---因為他的回覆就這麼一句話而已,所以就心血來潮想順便試著將這日語拆開來分享---

    日文原文:
    きたきたやっときた…お小遣いを溜めておかないと…(΄◉◞౪◟◉`)

    直譯一下日文的話
    きたきた (原型是くる(來) ,變成過去式就是きた(來了)

    やっと (副詞 終於)

    きた(來了)…

    お小遣(こづか)い (零用錢/零花錢)

    を (他動詞的作用目標)

    溜(た)めて (原型"溜める"表示積存 而因為後面還有後文 所以把"る"去掉加"て"表接續)

    ておかない (原型是ておく 有兩種意思:
    1.為了某目的而預先做好某動作(事前準備)
    2.做好某動作之後就放著不管它 (放置不管)
    這邊依照前後文判斷,是屬於第1種)
    然後ておく的否定型,是將"く"去掉 改成"か+ない(否定)"
    (五段動詞,也就是句尾不是"る"的動詞都是將後面那個假名,變成あ段(く的あ段是 かきくけこ的"か") 再加上"ない(否定)"也就是"ておかない" )
    不過要提一下,這邊的"おかない"前面必須是"て"才會是這"事先準備"的意思,不然沒有て的話,就會變其他的意思了)

    と (有"和"/"引用"/"假設語氣"的意思,而這邊的話是"假設語氣"的意思,加上前面的"ない"就是"ないと"意思是"不這樣做的話~就~"
    ( 順帶一提,這邊也可以替換成"ておかなければ "也是假設的意思,基本上意思一樣(差別很微妙),只是後者比較常用於文章上)

    因為這邊地母神是使用口語,所以省略後面原本應該有的"行かない" (日文的口語會省略"いかない和ならない)
    "行かない (原型是行く(往/走) 否定就是く去掉改成あ段的"か+ない 就是"行かない (不去/不走)
    如果不省略的話,整句就是"溜めておかないと行かない"
    表示"必須事先存,不然不行" 也就是"必須事先存" (雙重否定=肯定)

    後面要翻簡短一點的話,也可以翻”要先存好零用錢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