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右側感染性心內膜炎 ✅ 危險因素和病因 右側感染性心內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RSIE) 約佔所有 IE 病例的 10%,並且隨著多病人群的老齡化而繼續上升。近 90% 的 RSIE 發生在注射藥物患者中,9% 發生在心臟植入式電子設備 (Ca...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50的網紅香港喵喵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淘寶開箱 】#刮痧 #震動 #發熱 #拔罐 #充電式 #儀器 #刮痧儀 #愛用推薦 #刮痧 是用邊緣光滑的湯匙、銅錢、硬幣或較專業的牛角骨等製成的刮痧板,在病人身體的施治部位上順序重複刮動的治療方法,是中國民間流傳的傳統療法。 目錄 1 痧的定義 2 痧証 3 現代醫學觀點 4 刮痧過程 5...

  • 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3:43:03
    有 69 人按讚

    右側感染性心內膜炎

    ✅ 危險因素和病因

    右側感染性心內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RSIE) 約佔所有 IE 病例的 10%,並且隨著多病人群的老齡化而繼續上升。近 90% 的 RSIE 發生在注射藥物患者中,9% 發生在心臟植入式電子設備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IEDs) 或血管內設備患者中,1% 發生在先天性心臟病 (CHD) 患者中 。到 2015 年,Opoid類藥物的流行,尤其是在年輕患者中的流行,使美國與 IE 相關的住院率高達 30% 。靜脈注射毒品 ( intravenous drug use, IVDU) 引起的 IE 年發病率估計為 2%-5%,約 90% 的患者經歷 RSIE 直接累及三尖瓣 (TV),10% 的患者直接累及肺動脈瓣或其他結構。

    ✅ 發病機制

    對於 IVDU,引起RSIE 的機制:
    共同使用注射針筒導致直接內皮損傷的其他物質(例如滑石粉),以及將皮膚上的生物體、稀釋劑或藥物本身直接引入注射部位的血流中 。

    CIED 或血管內裝置,IE 通常從植入或處理時的污染開始。金黃色葡萄球菌佔大多數 RSIE (60%-90%),其次是鏈球菌、革蘭氏陰性菌或HACEK細菌。

    Methicillin-sensitive S. aureus引起人工瓣膜或血管內導管的RSIE;而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和真菌生物則是引起 IVDU 或慢性酒精中毒和 CIED 或免疫抑制的菌種。

    (註:HACEK: Haemophilus species, Aggregatibacter species, Cardiobacterium hominis, Eikenella corrodens, and Kingella species)

    ✅ 右側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危險因素、診斷和治療 (表1)

    臨床表現和診斷
    發燒是 RSIE 最常見的症狀:厭食、體重減輕、肌痛、呼吸困難、不適和盜汗。多達75% 的繼發於RSIE併發血性栓塞(septic emboli)時,75%會出現肺部症狀,因此不要將胸膜炎性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難誤認為是下呼吸道感染。臨床檢查除了注意右心感染的症狀與徵兆(三尖瓣返流 [TR] 和右心衰竭 [RHF]),13%會影響到左心。因此還需對於腦、眼、腹部和脊柱轉移性感染的系統評估,這些感染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中很常見。經胸超音波通常足以識別孤立性 RSIE,但可能需要經食道超音波(TEE)來檢測左側心臟併發症。使用CT. MRI檢測栓塞或轉移性感染的閾值應該較低。儘管 RSIE 的診斷通常使用 Duke 標準,但臨床醫生應該意識到,與診斷左側 IE 相比,這種方法的敏感性較低。

    右側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及治療策略(圖1)
    右側感染性心內膜炎 (RSIE) 的誘發因素包括:靜脈用藥 (IVDU)、心臟植入式電子裝置,或血管內裝置,及右側先天性心臟病。RSIE 診斷依賴於臨床表現(如發熱、敗血性肺栓塞等)以及陽性血液培養(如金黃色葡萄球菌) 和右側贅生物主要涉及三尖瓣 (TV) 的影像證據。

    治療通常需要靜脈注射抗生素、控制病源和手術(贅生物切除術或TV修復術)。經皮 AngioVac 系統 (AngioDynamics) 可以提供另一種選擇,但RSIE 對藥物治療無效且手術介入的風險,令人望而卻步。靜脈引流套管配備了獨特的漏斗形和20°角遠端尖端,可通過真空抽吸來抽吸血栓或贅生物,以減少受影響的結構。過濾後的血液然後通過其靜脈-靜脈 (VV) 體外迴路返回給患者;這與體外膜肺氧合不同,它用過濾器組件代替了氧合器。風險包括血管、心肌或 TV 損傷、填塞和肺栓塞。RHF = 右心衰竭;TR = 三尖瓣返流。

    ✅ 處置與治療

    在 RSIE 中,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靜脈抗生素治療、移除血管內裝置和手術。大多數孤立性 RSIE 患者可以單獨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對於贅生物 > 2 cm、儘管使用了適當的抗菌劑但仍反復出現敗血性栓塞、持續性菌血症以及心因性或敗血性休克的患者,建議進行手術 。
    在 200 名患者的病例係列中,20% 接受了手術,但主要是因為左側受累(1)。藥物治療的RSIE預後良好,1 年死亡率為 6%,尤其 IVDU 或 CIED 與血管內導管或 CHD 相比,效果更優。

    與左側 IE 相比,心衰竭不是常見的手術要件,因為嚴重TR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臨床耐受力仍可承受,而且使用利尿劑治療,效果頗佳。

    在需要手術的情況下,應通過植物切除術去除大的贅生物,並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 TV 修復來矯正嚴重的 TR。

    機械或生物瓣膜面臨較大的挑戰,因為已使用高劑量抗凝劑、術後止痛劑或靜脈注射吸毒者的胸骨傷口不易癒合、起搏器置入,經常需要重做手術。

    因為RSIE 的藥物治療成功率相對較高,在考慮手術時,需要謹慎決策。炎症指數居高不下,可能由於化膿性栓塞不斷演變的肺部變化,而不是持續性菌血症或抗菌藥物失敗。

    在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後,栓塞的風險會顯著降低,因此無論贅生物大小,剛開始治療時,可以採用保守策略。如果臨床症狀改善,且沒有進一步敗血性栓塞的證據,並且對TV之可修復性或IVDU 之復發,有所存疑時,則採用保守的抗生素治療。

    ✅ 經皮體外迴路的創新療法(Innovative percutaneous extracorporeal circuity-based therapies)
    JACC的一篇病例報告中,Zern 等人報導了他們在一名 25 歲的女性患者中使用 AngioVac 系統 (AngioDynamics),該女性患有獲得性嚴重TR、敗血性肺栓塞,和低氧血症引起的心臟驟停,而需要靜-動脈(VA)體外膜肺氧合(ECMO)。該系統通過經皮靜脈-靜脈 (VV) 體外迴路運行(圖2),並使用真空抽吸通過90厘米 22-F 線圈增強專用引流套管,從靜脈循環中去除新鮮的軟血栓或栓子。有報告稱,對於那些過於虛弱無法接受手術治療者,可用此法去除大面積的TV 贅生物,作為 RSIE 患者的一種治療程序。其原則是減少感染負荷和進一步栓塞事件的風險,並幫助病人穩定。雖然有創新的吸引力,但基於真空的抽吸系統用於該適應症的全球經驗有限,明顯缺乏隨機對照試驗數據,至目前為止,無法將此方法列入傳統抗菌和手術之外的策略。

    在這種情況下,基於真空的抽吸程序的主要適應症是基於贅生物的大小。單獨的抗生素治療是否會導致類似的患者結果仍然未知。難治性低氧血症才是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而不是心因性休克、RHF、持續的栓塞事件或無法控制的敗血症。儘管基於真空的抽吸是 RSIE 的一種有吸引力的選擇,但它確實存在血管、心肌或三尖瓣損傷、填塞和全身栓塞的風險。

    因此,考慮使用時,應根據心內膜炎專家團隊的共識,並根據現有治療策略對患者總體有利的結果。
    Zern 等人還揭示了一種利用 ECMO 優化患者氧合的動態方法,擴展了我們對此類迴路的了解。作者進一步展示了他們如何克服向現有靜脈-動靜脈 ECMO 系統添加另一個靜脈迴路的技術挑戰。患者對雙側頸內靜脈和股骨系統進行了插管以適應這些雙迴路。動脈回流套管被夾在治療性抗凝劑上,以避免夾帶空氣或植物栓塞,同時說明了患者適合從 VA 到 VV 支持以恢復心臟功能的低氧血症。儘管患者最終受益於 ECMO 配置和基於真空的抽吸系統的這種組合使用,但需要多個通路的複雜迴路增加了血管通路部位出血、感染、肢體缺血、功能失調等的潛在風險。

    結論

    RSIE 具有獨特的危險因素、病因、臨床表現、併發症、預後和治療選擇。診斷仍然需要杜克標準,影像學的右側贅生物為主要依據。隨著 IVDU 的普遍使用、血管內裝置植入的增加以及 CHD 或其他慢性免疫抑制疾病患者的長期生存,RSIE 的發病率預計會增加。在靜脈抗生素保守治療頑固且手術風險過高的情況下,新型經皮介入(如基於真空的抽吸系統)可作為複雜 TV IE 患者的治療選擇。目前,沒有RSIE 中使用經皮治療策略的指引,因此,應通過仔細權衡不同處置方案的風險和收益,單獨考慮每個案例。未來的工作需要評估這些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Keywords:
    RSIE: 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右側感染性心內膜炎
    CIEDs: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心臟植入式電子設備
    IVDU: intravenous drug use, 靜脈用藥
    Septic emboli: 敗血症血栓
    Vegetation: 贅生物
    TV: 三尖瓣膜

    References:
    1.Novel Frontiers for Managing Tricuspid Valve Endocarditis. JACC Case Rep. 2021 Sep 1; 3(11): 1350–1353.
    2.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2020: challenges and updat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 Am Heart Assoc. 2020;9
    3.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Eur Heart J. 2015;36:3075–3128.
    4.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adults: Diagnosis, antimicrobial therapy,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Circulation. 2015;132:1435–1486.
    5. 2016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AATS) consensus guidelines: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executive summary.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7;153:1241–1258.e29.
    6. Severe tricuspid valve endocarditis: a tale of 2 circuits. J Am Coll Cardiol Case Rep. 2021;3:1343–1349.

  • 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07:30:22
    有 196 人按讚

    【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6 18:54:39
    有 6,530 人按讚

    《疫苗接種知識:台灣大學》饅頭主播

    此資料主要摘譯、整理自美國CDC、Uptodate、各大期刊網站、學會及專家資訊,主要針對COVID-19疫苗常見疑問、疫苗簡介、特殊族群及罕見的不良反應,進行面向家庭醫師/基層醫療人員的介紹,一般民眾可先參考COVID-19疫苗Q&A、美國CDC Q&A或美國CDC疫苗迷思。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資料本來大多是基於有明確研究證據的脈絡來書寫,某些政策與醫療行為可能跟台灣狀況不盡相同。
    感謝費城兒童醫院提供的FAQ與Addison Lin團隊翻譯的中文版本。
    Fact sheet:NEJM Vaccine FAQ, Canada, Canada, Ontario, Toronto, HSE (Ireland)

    Q:打疫苗可以預防COVID感染嗎?

    A:接種第一劑疫苗21天後,仍有少數機會會罹患COVID-19,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大幅減少住院機會及死亡。目前無足夠證據顯示,接種疫苗後若仍感染,是否可降低病毒排出或傳染給他人的機率;但接種至少一劑21天後,似乎可減少家庭內傳染,且以色列研究顯示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可減少體內病毒量,英國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接種完疫苗後,仍須遵守防疫新生活原則,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Q:什麼樣的人建議暫緩施打或選擇適當疫苗?

    慢性病控制不穩定、發燒或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且病情不穩時。
    曾有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避免接種AZ疫苗。
    對核磁共振顯影劑(gadolinium)、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Ultravist、Omnipaque、Opitray...)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
    其他暫緩或選擇疫苗可參考下方特殊族群。
    Q:什麼樣的老人建議暫緩打疫苗?

    A:老年人若感染,重症的比例較高,因此衡量利大於弊之下,都建議接種疫苗。挪威專家指出,在生活完全無法自理且輕微病症就難以康復、預期壽命很短(少於6個月)的老人接種疫苗應謹慎評估利弊,因為輕微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更多詳細資訊請見年長者。
    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Moderna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副作用可參考下方。

    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

    A:建議參考: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以及台灣復健醫學會(詳細圖文建議)
    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2天),改為間歇性溫敷。如果真的非常疼痛,合併發燒,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以諮詢醫師。參考資料:CDC、EM、healthgrades。

    Q:打完疫苗會讓我變成萬磁王嗎?會讓我的手臂可以吸附金屬嗎?

    A:不會!! COVID疫苗成份沒有任何金屬或是磁力物質。美國CD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Q:我打完疫苗之後發燒,要去看醫生嗎?可以預防性吃普拿疼嗎?

    A1: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 其他藥物(如ibuprofen)請與醫師討論,未持續超過2天原則上無須採檢,於退燒24小時後可返回醫院或單位上班,但如為有較高暴露風險者或經評估有採檢需要者,仍應進行通報採檢。其他資訊請參考下方。
    若接種2天後持續發燒,甚至出現新的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

    A2: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NEJM FAQ)

    Q:是否可以使用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預防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呢?

    A:美國CDC不建議,因為抗組織胺藥不能預防過敏性休克(Anaphylaxis),如果預防性使用可能會掩蓋皮膚症狀,導致延誤診斷和處理過敏反應。Moderna約百萬分之2.5~24、BNT約百萬分之11.1~13.63、AZ約為百萬分之16.83。其他資訊請參考施打站準備、過敏性休克。

    Q:怎樣的人比較會發生疫苗誘發的血栓呢?
    A:目前因全球發生個案數太少無明確的風險因子,且主要發生於AZ及J&J。一開始認為年輕人、女性較易產生血栓,但可能起因於早期施打疫苗群體主要也是年輕、女性為主而造成偏差,後來男性案例較多可能因女性施打減少。目前粗估血栓約為每十萬人中0.79至3.77人(跟一張統一發票中三獎、四獎的機率差不多),而感染COVID住院中發現靜脈血栓約為3-20%。

    Q:如果打完疫苗引發的血栓會有什麼症狀?
    A:施打COVID-19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
    1. 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任一皆為腦靜脈竇血栓之可能症狀)。
    2. 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腹內靜脈血栓之可能症狀)。
    3. 下肢腫脹或疼痛(深層靜脈血栓之症狀)。
    4. 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肺栓塞之可能症狀)。
    5. 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其他資訊可參考下方。

    Q:什麼是疫苗保護力? 我打了保護力 95%的Moderna是不是代表只有5%機率會得病?
    A:可以分成兩個部分:Efficacy(效力) 與 Effectiveness(有效性)。
    Efficacy(效力)是Relative risk reduction(相對風險下降率)的概念。在臨床試驗中會把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安慰劑組,另一組為疫苗組,如果安慰劑組有80%得病,疫苗組有10%得病,那Efficacy就是 (80%-10%)/80%=87.5%,也就是疫苗組相對安慰劑組減少87.5%的感染機率。此外,臨床試驗設定的outcome也會影響疫苗效力的結果:有症狀感染、重症、死亡,各自所計算出的efficacy就會不同。所以打了保護力95%的Moderna疫苗代表跟沒打的人比起來可以減少95%的有症狀感染的機率。
    Effectiveness(有效性)是在真實世界中,觀察有施打疫苗與沒施打疫苗的人染病的差距,與臨床試驗不同,真實世界中包含較多無法準確控制的因素(如:接種者的年紀、本身疾病/用藥、疫苗儲存溫度...),但也較符合實際狀況,讓社會能整體評估這個疫苗的實用性。
    CDC vaccine effectiveness study

    Q:為什麼兩種疫苗的效力不能直接比較?
    A:因為臨床試驗進行的時間與地點不一樣。Moderna和BNT在流行尚未大爆發的時候在美國國內進行研究,所以相對得病的比例可能較低。相反的J&J剛好在美國國內疫情大爆發的時候做研究而且有包含其他國家受試者(南非、巴西),可能有較高比例的變種株(傳播力較強,致病力較高)。因此,如果要直接比較兩種疫苗,必須在相同臨床試驗,相同地點、時間、相同收案/排除條件,才有比較上的意義與價值。
    Vox:Why you can't compare Covid-19 vaccines

    Q:兩劑型的疫苗是否可以只打一劑就好?
    A:目前仍建議完整接種兩劑。此處不討論公衛政策與國家施打涵蓋率。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說明只打一劑疫苗有多少的保護力,但目前研究(大型前瞻性研究、小型研究)指出,施打一劑疫苗後,觀察28天後可達到臨床上8成以上的效力。但也有研究指出BNT疫苗若只打一劑恐怕無法對英國和南非變種病毒產生足夠保護力,且施打兩劑後抗體表現也較痊癒者高。

    Q:是否可第一劑打AZ, 第二劑打Moderna (Mixing and Matching)?
    A1:台灣CDC目前不建議,因為尚無足夠安全性與疫苗效力證據。但若已如此施打,也不需補打。如接種疫苗後出現症狀經醫師評估懷疑與疫苗施打有關,且通報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者,建議依原第一劑疫苗廠牌之接種間隔、以不同技術產製的疫苗完成接種。
    A2:根據臨床試驗(RH Shaw, CombiVacS, D Hillus, Hannover, Saarland)及專家建議,加拿大NACI於2021/06/01更新疫苗mixing-matching建議,考量有疫苗不足、VITT風險、增加短期免疫反應,可於第一劑AZ/COVISHIELD疫苗後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BNT/Moderna),但是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若第一劑接種mRNA疫苗則可混打他種mRNA疫苗,但是第二劑不建議改為AZ/COVISHIELD疫苗`。後續Com-COV研究針對AZ/BNT混打也有類似的結果,混打可增加抗體表現,且似乎並無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瑞典針對AZ/Moderna混打也有增加抗體表現、副作用較多的情形(但無統計學上差異),似乎對南非變種有較好的保護力。

    * 歐洲似乎相對較接受混打的策略,甚至認為可以減少對vaccine virus vector本身產生的immunity,也可能對不同病毒株有更好的保護力。參考:歐盟執行委員會

    Q:COVID疫苗對變異株的保護力為何?
    A:英格蘭公共衛生署公佈針對Delta變異株的資料顯示(6/21/2021):施打第一及第二劑後,減少住院的有效性:輝瑞BNT:第一劑:94%, 第二劑:96%。AZ:第一劑:71%, 第二劑:92%。輝瑞和AZ疫苗皆具有高度保護力。能夠避免感染Delta變異株,轉而住院重症的防護率超過九成。根據英國數據顯示,40多歲以下的人,佔Delta變異株病例數的75%。60 多歲的人中,已有90% 的人接種疫苗,僅佔病例數的4%。從數據仍可見疫苗正發揮強大的作用。
    完成兩劑AZ疫苗注射,對Delta/Alpha variant的效力可達92%/86% (2021/6/16)
    完成兩劑mRNA疫苗注射,對Beta/Alpha variant的有效性可達77%/86%(2021/07/13)
    變異株與疫苗政策:NEJM 2021/6/23 SARS-CoV-2 Variants and Vaccines

    Q:接種mRNA疫苗會改變我的DNA?
    A:否。COVID-19 mRNA疫苗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您的DNA或與您的DNA產生交互作用。mRNA疫苗作用機轉是教導人體細胞自行產出SARS-CoV-2病毒蛋白質片段(疫苗抗原),進而誘發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疫苗中的mRNA永遠不會進入細胞核(人體DNA存在的地方)。

    Q:腺病毒載體疫苗AZ會鑲入人體的DNA、誘發癌症?
    A: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疫苗是利用修飾後的腺病毒做為載體,病毒的DNA嵌入可表現SARS-CoV-2病毒棘蛋白的基因,此腺病毒不具人體內複製力、亦無人體致病性。接種後進入人體宿主細胞內表達疫苗抗原(SARS-CoV-2棘蛋白),進而誘導宿主對該疫苗抗原蛋白產生免疫反應。由病毒載體所攜帶的基因片段並不會嵌入人體的DNA。 (台灣CDC疫苗原理)
    目前也沒有證據顯示病毒棘蛋白有任何細胞毒性。(POLITIFACT)

    Q:我有在吃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是否可以打疫苗?
    A:可以!! 吃抗凝血劑並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台灣腦中風學會
    若您服用的是單線 / 雙線抗血小板藥物,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後建議加壓施打處2 / 5~10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
    若您服用的是wa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不穩定或大於3,則建議回診與您的醫師討論。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若您服用的是新型抗凝血劑(NOAC), 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做凝血功能檢查。若預定施打疫苗時間與服藥時間非常接近,可考慮暫緩服藥,施打完成確認無血腫之後再服用當天藥物。施打完成後加壓施打處5~10分鐘。
    2021 EHRA NOAC guide(p.10) 吃新型抗凝血劑(NOAC)病人,一天一次(QD)的藥可以延遲到注射完疫苗之後3小時再服用,一天兩次的藥(BID)可以跳過打疫苗前的那次服藥。

    Q:我有在吃賀爾蒙/避孕藥,可以打疫苗嗎? 要停藥多久?
    A:不用停藥可以直接打!! 台灣CDC曾建議要停藥28天再打,但已經在5/21修正建議可以直接打!! 吃避孕藥,血栓的風險,大約2000人會有一個(十萬人有50個)打AZ 疫苗,血栓的風險,大約是十萬個有一個。吃避孕藥比打AZ疫苗有高50倍的風險產生血栓。兩種血栓發生的機轉是不一樣的。荷爾蒙是讓凝血因子多了,血液太黏稠,所以產生血栓,發生的位置,大多在深部靜脈。AZ 疫苗發生的血栓,比較像某種自體免疫的疾病,血小板是少的,大多發生在腦膜上的靜脈。(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教授)

    Q:我在吃類固醇(glucocorticoid)若想打疫苗是否需要停藥?
    A:若您服用的類固醇劑量<20mg/day prednisolone,基本上劑量不需要調整,也不需要停藥。若劑量>20mg/day,建議要等到減低(taper)劑量到<20mg/day再施打疫苗(BC),並建議與您的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若是可延緩的注射型的類固醇,可考慮接受疫苗後14天再注射類固醇,以達到最好的效果。(ARMA)

    Q:我有在吃抗病毒藥物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

    Q:我對某些食物/藥物過敏,可不可以打疫苗?
    A:基本上可以施打,除非是對前一劑施打的COVID疫苗或已知的疫苗內容物產生過敏反應,但若您有任何疑慮或過敏性休克病史,建議與醫師討論諮詢。若最後決定接受疫苗注射,建議注射後確實觀察30分鐘。若曾經對核磁共振顯影劑、電腦斷層顯影劑或以下藥物(Niflec、Depo-Medrol、Depo-Provera、Micera、Neulasta、Herceptin...)產生過敏反應,應告知醫師,或許可建議施打非Moderna疫苗。(詳細資訊請見下文)

    Q:我曾對流感疫苗有過敏反應,可不可以打COVID疫苗?
    A:可以,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兩者之間有相關性。

    Q:我在抽菸/戒菸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也強烈建議您放下手中的菸!!! 趁著這次疫情一鼓作氣把菸戒了!!加油!! 吸菸是COVID重症風險之一,吸菸產生的氣溶膠,也可能擴大病毒傳播範圍(電子菸也是同樣現象)。使用戒菸藥物不須停藥(包含戒必適、尼古丁替代療法)。

    Q:我剛打完HPV/HBV/MMR…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打COVID疫苗?
    A:儘管沒有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一起施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資料,美國CDC目前建議COVID-19疫苗可與其他疫苗間隔任何時間甚至同時施打。美國ACIP過去曾建議在施打COVID-19疫苗後的14天內不宜施打其他疫苗,但此建議已經被修正,因為可能造成疫苗施打的延後。目前不確定同時施打會不會造成更頻繁或更強的局部或全身副作用。
    *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台灣疾管署2021/06/13修改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 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各該疫苗無需再補種。

    Q: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可以減少COVID感染?
    A:目前沒有直接證據可預防新冠肺炎,但根據研究指出,年紀大於65歲施打肺炎鏈球菌13價疫苗(PCV13)能減少COVID確診、住院及死亡率,而23價疫苗(PPV23)則無統計學意義,但另一篇針對PPV23則有預防確診及死亡率的效果;而針對特殊族群也有統計意義上的負相關,另一篇及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施打PCV13可能減少確診率;但也有研究指出,大於65歲施打肺鏈疫苗跟住院率、死亡率並無差異。因此,減少COVID-19感染是否是因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族群大多為較高收入、較注意健康者或有其他族群特性,而非直接或間接保護,是值得考慮的事。對於公共衛生而言,在無法立即接種COVID疫苗的情形下,或許可先施打肺鏈疫苗提升針對肺炎鏈球菌的保護力,進而降低因細菌型肺炎的住院及死亡率。

    Q:是否可在疫苗注射期間做結核桿菌相關檢驗(TST或IGRA)?
    A:臺灣CDC建議先完成檢驗(IGRA或TST)再接種疫苗;IGRA抽血完成後可同日或異日接種疫苗;惟TST檢驗須完成判讀後再接種疫苗,以避免疫苗接種後影響TST判讀結果。
    美國CDC:目前沒有證據顯示TST或IGRA會影響COVID mRNA疫苗的效力。根據ACIP,非活化(inactive)疫苗並不會影響結核桿菌相關檢驗,而活性減毒疫苗(如:MMR)可能會降低TST的反應造成偽陰性的結果。 COVID mRNA疫苗並非活性減毒疫苗,但目前也不清楚在其接種後的最初4週是否會影響TST/IGRA檢驗結果,因此針對一般無症狀(入住機構等...行政需求)民眾建議在注射疫苗前、當天或注射後4週再接受結核桿菌相關檢驗;其他有症狀或有高風險結核桿菌暴露人員建議與醫療團隊諮商討論。

    Q:打完COVID疫苗要隔多久可以捐血?
    A:AZ要間隔14天; Pfizer, Moderna不須間隔!! (捐血中心)

    Q:我是孕婦/哺乳中可以打疫苗嗎?
    A:建議接種!! 雖然目前安全性證據有限,但孕婦也屬於重症高風險族群,權衡感染與安全,還是建議接種。優先選擇mRNA疫苗,但如果第一劑已施打AZ, 第二劑還是建議施打AZ。此外,哺乳中也可以施打疫苗,抗體也會出現在母乳中,可能對新生兒有保護效果。
    (其他詳細資訊見內文)

    Q:我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洗腎)/中風/心臟疾病/肺部疾病/氣喘/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肥胖/吸菸/貧血等,可以打疫苗嗎?
    A:強烈建議!! 有以上疾病皆建議接種疫苗!男性、年紀超過65歲、住在安養或長照機構及有以上疾病且未控制,可能為COVID感染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且接種疫苗後能有效降低住院及重症的情形,因此強烈建議施打疫苗!
    注射疫苗前不須停用胰島素、血糖藥、血壓藥、膽固醇用藥,請繼續規律服藥。
    對於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的病患(包含LQTS, Brugada syndrome, CPVT等),目前並無相關研究指出不適合哪種疫苗,建議施打前可諮詢心臟專科醫師,過敏性休克時一樣可施打epinephrine;另外,布魯蓋達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的患者接種後若發燒則盡早退燒,避免發燒誘發致死性心律不整。
    補充:洗腎病人建議施打,近日有新聞指出有洗腎患者在打完AZ疫苗之後過世,讓不少腎友對疫苗卻步。根據2019年台灣腎病年報,2017年這一整年總共的透析患者死亡人數為9753 人,所以平均一天會有 26.7 位透析腎友過世。​這些死亡的病人,絕大部分都有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共病。「在這樣的背景值之下,必須去釐清打疫苗跟死亡的原因是不是有直接的相關:還是這個事件,只是剛好是背景值的呈現!」​

    Q:中風後多久才可以打疫苗?
    A:據台灣腦中風學會,腦中風並非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之禁忌症。但由於腦中風病人,在剛發作之急性期,可能會出現中風症狀惡化、再次中風、心臟血管事件、感染等相關併發症,因此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1~2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身體狀況已穩定,再施打疫苗。

    Q:有腦血管栓塞的病史,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但若腦血管栓塞是屬於腦部靜脈栓塞或與特殊免疫或血液疾病相關,則建議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之罕見血栓併發症,目前的研究認為上是體內免疫反應產生特殊抗體(如anti-platelet factor 4 抗體)而引起血栓,與多數腦中風栓塞的血管病變或心律不整產生血栓的機轉不同。此外,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並減少重症比例及死亡率,因此有腦血管栓塞病史的病人仍可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台灣腦中風學會)

    Q:有血栓相關疾病病史(thromboembolic disease)可否施打COVID疫苗?
    A:大部分人建議施打!! 疫苗相關的血栓機轉較類似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目前尚無證據顯示一般靜脈血栓病史(無合併血小板低下)或thrombophilic disorder有較高機率產生此不良反應,但如果過去曾發生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之血小板低下症者,應避免接種AZ疫苗。

    Q:我有巴金森氏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兩天前我接種了COVID-19疫苗,我的顫抖更嚴重,跟疫苗有關嗎?
    A:據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建議病友施打疫苗,並接種在較不便的手臂(減少健側因痠痛而造成不便)!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疫苗會如何影響巴金森症狀的大量數據。對於部分病友來說,巴金森症狀在短期內會變得更糟,但接下來的幾天內預期能夠恢復到以前的基準。

    Q:我有癲癇,可不可以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會讓我癲癇發作增加嗎? 疫苗會不會影響到癲癇藥物濃度?
    A:可以!! 注射疫苗後可能會發燒,若您的癲癇容易在發燒時發作建議與醫師討論,並可於注射疫苗後服用退燒藥。依藥物動力學及臨床經驗,疫苗與抗癲癇藥沒有明顯交互作用,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藥物濃度。(資料來源:台灣癲癇醫學會)

    Q:我有蠶豆症,可不可以打疫苗?
    A:可以!!目前並無證據顯示哪種疫苗較好,蠶豆症患者應施打當地所能提供的疫苗為主。

    Q:風濕疾病患者是否能注射新冠肺炎疫苗(COVID-19 vaccine)?
    A:基本上可以!! 領有重大傷病之病友,位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之第九順位。
    參考資料:TCR COVID20210625 民眾版 (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people with HIV),可以打疫苗嗎?
    A:目前尚未有完整研究,但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建議可考慮施打疫苗。也有研究指出部分族群,注射AZ疫苗後似乎可產生與對照組無異的抗體濃度。(其他資訊見下方)

    Q:我擔心/曾有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可以打疫苗嗎?
    A:如果目前正在治療帶狀皰疹,建議暫緩施打直到治療完成。目前觀察、文獻回顧指出,COVID感染1~2周後可能會出現帶狀皰疹。另外個案研究也指出,mRNA疫苗、不活化疫苗施打後,似乎會誘發帶狀泡疹,特別是自體免疫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但帶狀皰疹是有疫苗可注射且可治療,因此仍建議施打,接種後需注意!
    *台灣CDC建議COVID疫苗與所有疫苗間隔14天。美國CDC認為COVID疫苗與任何疫苗不需要間隔。英國建議帶狀皰疹的活性減毒疫苗與COVID疫苗間隔7天,避免COVID疫苗造成的發炎去減少對活性疫苗的免疫反應。green book

    Q:我擔心/曾有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lre´ Syndrome)、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可以打疫苗嗎?
    A:可以!! 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疫苗會誘發GBS、Bell’s palsy或使這些病症復發,反而是感染COVID後可能會誘發!也因此台灣及美國CDC都未將這些病症列為接種疫苗的禁忌症,但施打後仍須注意!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e/2PACX-1vRonbj6D3bX0UU1mTTjQO8u5iynhDUg-8d0Rf8qnKcNCS5o3sirFqF6fSh6Jc5YKYyNFNi9jRhpw3VD/pub

  • 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 在 香港喵喵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8-27 19:00:07

    【#淘寶開箱 】#刮痧 #震動 #發熱 #拔罐 #充電式 #儀器 #刮痧儀
    #愛用推薦
    #刮痧 是用邊緣光滑的湯匙、銅錢、硬幣或較專業的牛角骨等製成的刮痧板,在病人身體的施治部位上順序重複刮動的治療方法,是中國民間流傳的傳統療法。


    目錄
    1 痧的定義
    2 痧証
    3 現代醫學觀點
    4 刮痧過程
    5 刮痧效果
    6 刮痧的禁忌
    7 資料來源
    8 參考資料
    #痧的定義
    中國民間醫學傳統認為:皮膚出現紅點如粟,以指撫摸皮膚感到稍有阻礙的疹點,是疾病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應在皮膚的一種表現,是臨床許多疾病的共同症候。大部分疾病都是由於氣血瘀滯造成的,「痧」是一種病邪的排泄產物,「出痧」意味著「給邪以出路」,從而改善氣血平衡。

    痧証
    中國民間醫學傳統認為:四時不正之氣,毒氣外發所造成的多種傳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徵為有痧點和酸脹感。

    現代醫學觀點
    在英文醫學期刊以隨機對照實驗方式研究刮痧的發表並不多,一篇在2011年在「疼痛醫學」(Pain Medicine)發表的研究指出刮痧能顯著減低患有慢性頸部疼痛病人的頸部疼痛嚴重度並提升他們頸部功能的水平。該項研究是針對24名患有慢性頸部疼痛病人進行一次的刮痧,並追蹤一週後他們的情況。對照組的24名病人則只接受局部熱敷[1]。然而,刮痧對患有慢性頸部疼痛病人之長期效果則仍需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刮痧的機轉到目前為止仍未有定論,對於疼痛的功效可能是與刮痧部位的微循環上升有關[2]。

    刮痧過程
    刮痧前,先用75%酒精為器具、操作者雙手和刮痧部位消毒,在刮痧部位塗抹水、面霜、綠油精、清涼油、嬰兒油或刮痧膏等潤滑物。

    刮痧時,操作者利用腕力、臂力以刮板用力在刮拭部位刮拭,刮痧順序一般以頭部、頸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為序,刮拭直至局部出現痧點或微紫紅斑塊為止。

    刮痧也和針灸一樣,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的不良反應。暈刮的症狀多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噁心欲吐等。遇到這樣的情況,應立即讓患者平臥,並飲用溫暖的糖開水,用刮板重刮患者百會穴、用稜角輕刮人中穴及重刮內關穴、足三里穴和湧泉穴。若未明顯好轉,要及時送往醫院[3]。

    刮痧效果
    刮痧後有些病人感到局部或周身輕鬆、舒適、胸腹開暢、症狀消失,其原理在於人體應對疼痛刺激分泌的內啡肽。

    刮痧的禁忌

    刮痧
    傷口或潛在感染傷口
    出血傾向的疾病
    危重病症
    新發生的骨折
    傳染性皮膚病
    傳播性的皮膚病
    年老體弱
    空腹
    妊娠婦女
    婦女經期
    面部對刮痧具有恐懼或過敏者
    資料來源
    Braun M, Schwickert M, Nielsen A, Brunnhuber S, Dobos G, Musial F, Lüdtke R, Michalsen A.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ua sha"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in Medicine. 2011, 12 (3): 362–369 [2011-05-29].(英文)
    Nielsen A, Knoblauch NT, Dobos GJ, Michalsen A, Kaptchuk TJ. The effect of Gua Sha treatment on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surface tissue: a pilot study in healthy subjects.. Explore. 2007, 3 (5): 456–466 [2011-05-29].(英文)
    刮痧的17個禁忌. 人民網《生命時報》. 2011-05-18 [2011-05-29].[失效連結]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療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成書於西漢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關於「角法」的記載,角法就類似於後世的火罐療法。關於拔火罐治療疾病最早的中文記載,是公元281~361年間,晉代葛洪著的《肘後方》。而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也曾經盛行拔罐療法。文字記載,在古希臘,公元前400年,就有人使用拔罐療法。[1]


    目錄
    1 定義
    2 所用器具
    2.1 玻璃罐
    2.2 真空灸(也稱:灸罐)
    3 分類
    3.1 排氣方法
    3.2 拔罐形式
    3.3 綜合運用
    4 進行步驟
    5 起罐方法及處理
    6 注意事項
    7 禁忌
    7.1 疾病
    7.2 年齡問題
    8 總結
    9 名人
    10 參考資料
    定義
    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通常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法」,是指藉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這種療法經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所用器具

    海口,路邊攤的拔罐竹杯
    玻璃罐
    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囗之邊緣宜向外翻,其容積約為30-60毫升,可以稍大一點。(囗徑約4公分,高約6公分,容積約60毫升,為中形之玻璃小罐,呈鐘形,口略向外。)

    根據部位,選用大小適宜的火罐。
    皮膚面積小,肌肉薄處( 如頭部、,頸部等 ) ,可用小型罐子。
    皮膚面積大、肌肉厚處 ( 如臀部、大腿、背部等 ) ,可用大型罐子。
    真空灸(也稱:灸罐)
    真空灸是艾灸與葫蘆型結構拔罐器相結合的新型拔罐器。傳統拔罐器如角罐,陶瓷罐,竹罐,玻璃罐,塑料罐等,均由硬質材料製作。而付罐,真空灸則由柔性材料製作,如橡膠,矽膠等。由於真空灸的特殊結構,可以很方便的輕輕一按,就能造成罐內真空,立刻形成真空負壓,操作起來十分方便。真空灸的罐內頂部有一個容積較大的遠紅外加熱室。加熱室可以放入直徑和高為40mm×25mm體積的藥物。遠紅外對放入的藥物可產生180℃的高溫,使藥性緩慢揮發出來直接作用於皮膚。在皮膚作用部位溫度大約為43℃,是使用者的適宜溫度。

    真空灸的柔性材料屬醫用優質材料,與皮膚具有良好的親和力,特別適應於人的臉部皮膚和人體柔細皮膚如乳房、腹部等。
    真空灸有大小不同的罐,可適用於臉部、四肢、軀體,以及全身不同部位操作。
    分類

    海口,女人接受拔罐子
    排氣方法
    火罐:利用火的熱力使罐內空氣膨脹並排出罐外,罐在皮膚表面時冷卻,使罐內產生負壓。
    水罐:利用煮水法使罐內空氣受熱膨脹並排出罐外,罐在皮膚表面時冷卻,產生負壓。
    抽氣罐:利用儀器抽去罐內的部分空氣,產生負壓。
    拔罐形式
    閃罐:火罐吸拔後馬上拔下,反覆數次,至局部潮紅為止。用於局部肌膚麻痺的患者。
    走罐(滑罐):即吸拔後在皮膚表面來回推拉,其法選用較大的罐子,罐囗須平整光滑,並塗油少許,先將罐子拔上,然後用力將罐子上、下、左、右來回拉移三至五次。適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胸、背部。
    留罐:吸拔後留置一段時間,約5至20分鐘,根據病人的體質,耐受能力以及病情的不同而決定。
    綜合運用
    藥罐:用藥水煎煮竹罐後吸拔,或在罐內盛貯藥液。
    針罐:針刺穴位上在留針的過程中,在針刺的部位加拔罐子。
    刺絡拔罐:用三稜針或皮膚針等刺破皮膚表面,點刺出血後加拔罐子的一種方法。
    進行步驟
    施術部位用毛巾沾肥皂水洗擦潔淨後,再用紗布抹乾,必要時用酒棈消毒
    然後塗以凡士林或其他油類,以便罐囗與皮膚得到嚴密結合,但絕不可使用碘酒。
    用鉗子鉗住棉花球,吸沾酒精燃點之
    棉花球點著後在拔火罐內刷一下,很快的拿出來。
    然後驟然的將罐口按於皮膚上,如此罐囗即能很好的吸著在皮膚上。
    起罐方法及處理
    起罐方法。起罐時,一手按壓罐旁之皮膚, 一手按住罐子,稍一傾斜,使空氣進入即能取下,切記勿硬拔。
    起罐後的處理。起罐後局部皮膚呈現紅紫色而潮潤,有罐口深痕,中央凸起,是正常現象。如顏色紫黑,應用紗布包好,以防止擦破皮膚。如起罐後起水泡或有皮膚燙傷的跡象請立即求醫
    注意事項
    患者宜採取躺臥姿勢,切不可亂動以免罐子由身上墜落。
    罐子宜拔於皮膚平滑之部位,應避免有皺襞,突起,尤其是有骨頭的部位,最適於拔火罐的部位是肌肉脂肪層厚、血管較少之處。男子之前胸部、女子鎖骨下部、乳房下部、男女之背、腰部皆適於拔火罐。肥胖者、脂肪過多者拔於肩胛骨、側胸部皆可,需要時可拔於臀部,大腿及其他部位。
    保護患者,勿使著涼,避免吹風。
    向下取罐子時,為避免疼痛宜用一隻手使罐子傾斜,用另一隻手壓迫罐子對側之皮膚,使之形成一個空隙,空氣由此得以入於罐中,此時罐子之吸引力立即消失而墜落,如今患者自行皮膚收縮亦很易使罐子墜落
    若於同一部位重覆拔火罐時,必須選擇未拔過的空隙地方施行。
    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拔火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
    時間不宜太久,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
    禁忌
    疾病
    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請勿嘗試拔罐,否則可能引起問題:

    心臟病
    血友症
    全身浮腫
    全身皮膚病或局部皮損(如皮膚過敏或潰瘍破裂處)
    極度衰弱、消瘦、皮膚失去彈力者
    高熱不退、抽搐、痙攣
    年齡問題
    四個月以上之孕婦。六歲以下之兒童及七十歲以上之老人。雖不是絕對禁忌,但應選擇小口徑的管子,拔罐數目要少,距離要遠,操作時應特別慎重。

    總結
    拔罐對於疏緩肌肉的彊硬疼痛,效果快速良好。也常用於疲勞所致的膏肓緊崩疼痛。而配合刺血拔罐,更是民俗療法常見的手法。但對於虛弱所致的疲勞痠痛,當以調理氣血為主,不宜頻繁反覆使用。

    名人
    歷史上奧運金牌數保持人飛魚菲爾普斯(23金)就有使用拔罐調養身體。[2]
    曾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格溫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2004年參加一次電影首映時,身上帶有拔火罐形成的紅圈圈。
    加拿大歌手賈斯丁·比伯(Justin Bieber)、維多利亞·貝克漢姆(Victoria Beckham)以及女演員詹妮弗·安妮斯頓(Jennifer Aniston)都被拍到過身上帶有拔火罐留下的紅斑的照片。
    NBA騎士隊勒布朗·詹姆士就多年用拔罐,火箭隊哈登與雷霆隊韋斯布魯克今年(2018)季後賽也開始拔罐。[3]
    參考資料
    Cupping therapy: History.
    「東方拔罐力量」菲爾普斯最愛 俄媒:跟服用禁藥一樣. 2016年8月10日.
    拔罐有效!詹皇7顆後仰跳投平紀錄. 2018年5月4日.
    PAYPAL直播彈字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hongkong6429hongkong6429

    香港贊助 使用以下圖片到便利店說 i tunes pass 增值
    https://scontent.fhkg1-1.fna.fbcdn.net/v/t1.0-9/19437309_456983178008419_6452537168900830196_n.jpg?oh=8c6fb5ee6a3b09fc1228ec16f2fa1eb9&oe=59EE2713

    喵喵俠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atcatcatman/
    喵喵俠玩魔靈召喚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4214333715607/
    喵喵俠玩【遊戲王 DUEL LINK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7467056722/
    交鋒聯盟 fight leagu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1085637274178/

    直播台 逢星期一 08:00PM 未定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二 08:00PM 魔靈召喚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三 08:00PM 遊戲王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四 08:00PM 交鋒聯盟 10.00喵登熱話
    直播台 逢星期五 JAPHK 8:30PM 魔靈召喚

    以上節目全由youtube直播
    不停期請假,敬讀原諒

  • 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4-15 20:41:52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專屬6折碼】👉🏻MYPASHLEE
    -------------------------------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
    追蹤我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 FB👉🏻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女生健身常遇到的問題

    【1. 當初是什麼契機讓你去健身?】
    【2. 是什麼讓你堅持健身下去?】
    【3.很多女生想增肌減脂,卻擔心自己變金剛芭比,而且也不知從何下手,妳會建議他們怎麼開始?】
    【4.健身房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有沒有自己鍛煉的方法?】
    【5.網路上的小偏方,腳夾寶特瓶瘦腿等,這真的有效嗎?】
    【6.男生跟女生健身時,有沒有差別呢?】
    【7.女生生理期期間,還能做那些運動呢?】
    【8.平常除了持續運動和健身,還有什麼樣可以幫助增肌減脂的飲食或生活習慣可以推薦給大家?】

    今日菜單
    胸背臀(全是super set 超級組)

    槓鈴臥推 3*12
    寬握下拉 3*12
    上斜啞鈴臥推 3*12
    坐姿繩索划船 3*12
    上斜飛鳥 3*15
    站姿繩索划船 3*15
    繩索夾胸 3*15
    反向繩索夾背 3*15
    單腿臀推 3*15
    單腿硬舉 3*15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幕原文
    今天是胸背訓練
    我覺得教練這次給我的新菜單太多上肢了
    所以我決定今天的胸背訓練
    我會自己偷偷篡改一下菜單
    然後多做一些臀腿的訓練
    我今天的訓練是胸背訓練
    一共有十個動作
    這十個動作裡面全部都是super set
    全部都是超級組
    超級組就是
    我做完一個動作之後
    不休息 直接做反面肌群
    這樣子算是完成一組
    這十個動作裡面其實全部都是胸背
    我自己把最後的兩個動作改為臀部的訓練
    今天想要講的主題呢
    女生健身初學者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當初是什麼契機讓你去健身
    其實我滿矮的
    然後我的骨架也小
    一直以來我都是那種看起來瘦的女生
    但其實跟我熟一點的人都知道我的體脂肪非常高
    我記得那個時候的體脂大概有30%左右
    不過因為我個子小
    看起來好像瘦瘦的
    我也一直用那些修飾身材的衣服隱藏的很好
    一直到大概四五年前
    應該是新陳代謝下降的關係
    又加上我從來不運動
    我以前是體育課會躲在樹蔭下乘涼的那種人
    而且我記得我大學的體育課還被當掉
    所以大概四五年前的時候我突然感覺到
    我自己的身體不再像從前了
    我感覺到我自己身上的肥肉
    身上的脂肪已經完全不受控
    放肆的長
    肚子上可能是有那種三五圈很厚的游泳圈
    然後大腿都是橘皮
    屁股已經開始下垂
    各種地心引力的威力都發生在我身上
    我整個嚇傻了 覺得不行
    我一定要開始運動
    於是我就下定決心加入健身房
    但那個時候我加入健身房之後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
    然後我的健身房又是屬於那種比較像家庭式的
    他沒有會叫你買課的教練
    只有一個巡場教練
    我當時到那邊什麼都不知道
    到那邊完全不知道怎麼辦
    整個傻眼
    於是我就上跑步機
    我總會走路吧
    我就上跑步機
    但發現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效果啊
    然後我就開始鼓起勇氣問了那邊的巡場教練
    或是問一些看起來比較會練的人
    就稍微略知一二
    大概一個星期會去三次健身房
    每次去就練我會的那一兩個動作
    然後加上很多的有氧
    這樣子幾個月下來
    我的體重有變輕一點
    但是身型還是離我想要的非常非常遠
    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很幸運的之後我認識了Tao
    那個時候他就教了我很多觀念上面
    或是一些動作上面的知識
    我自己也滿認真的去學習
    我也會上網爬文 上網看影片等等
    開始發現到健身帶給我的好處非常多
    就這樣的一頭栽下去了
    健身的持續性很重要 是什麼讓你堅持下去
    剛剛有說到一開始我是為了瘦
    但那段時間我的工作壓力其實滿大的
    我的工作非常繁忙
    有很多的瑣事要處理
    那個時候的我
    運動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紓壓的方式
    當你在做那些動作的時候
    你是專注在你的肌肉感受度和完成每個動作
    所以你的腦袋是放空的
    這個時候你的腦袋就是呈現一個像冥想
    在休息的狀態
    我覺得健身也讓我變得比較正面
    比較樂觀 變得比較快樂
    當然體力好
    思路變得比較清晰
    現在的話我覺得健身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很多女生想要增肌減脂
    可是常常會擔心自己變金剛芭比
    而且也不知道從何下手
    你會建議他們怎麼開始
    金剛芭比這個擔憂我以前也很擔心
    但現在的我知道是我當時的觀念有誤
    其實你可以看網路上很多網美或是健身部落客
    他們也都是有在訓練
    但他們有長得像金剛芭比嗎
    你看到的那少數的真的像金剛芭比的女生
    大部分都是有用藥物輔助
    而且是苦幹實練十幾年
    每天訓練然後飲食控制超嚴格
    才會有的效果
    所以你真的不用擔心太多
    再不然你可以看看我
    我現在也算是很拚的在練
    我一週練五天 也是非常的注重飲食
    你覺得我看起來像金剛芭比嗎
    我練大概三年
    想要增肌減脂的話呢
    一定要運動跟飲食雙管齊下
    其實增肌跟減脂是兩個不同的事情
    唯有初學者
    或者是你離開健身房一段時間再回去
    再不然就是你打藥
    才有可能在同時做增肌減脂
    那我們把這兩個東西分開來講
    增肌的話一定要搭配重量訓練
    增肌是透過破壞肌肉讓它再生的過程
    去增加你的肌肉量
    不要忘了也要補充對的食物給身體足夠的營養
    減脂的話呢
    也是一樣 運動搭配飲食
    單靠運動不控制飲食的話變化幅度很小
    那如果你只靠飲食控制而不運動
    你可能可以成功的減掉體脂肪
    但是你的肌肉也很容易流失
    肌肉流失是我們最不樂見的
    健身房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負擔起的價格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自己鍛鍊
    如果你不去健身房的話呢
    可以選擇居家的徒手訓練
    比如說買一些彈力繩跟啞鈴
    或者是用大的寶特瓶裝水之類的
    但我還是覺得要看你自己的訓練目標
    如果今天你的目標是健美身型
    你想要那種肩背寬
    然後腰很窄
    屁股又翹又有肉的話
    我不得不說居家訓練辦不到
    因為居家訓練它的強度沒有辦法達到那麼高
    就像我剛才說的
    肌肉是要去破壞它
    但當你的身體已經對那麼輕的重量都沒有反應的時候
    就算你再怎麼刺激它
    它就是不會成長啊
    也有人說你可以用高次數去增加整個訓練的強度
    但是這樣子效率很低
    我打個比方
    如果我在家裡做深蹲
    空蹲一百下
    可能跟我在健身房舉個二十公斤的槓鈴蹲十下
    是有一樣的效果
    這只是舉例
    那你做十下跟你做一百下所花費的時間可以去想一下
    現代人這麼忙時間這麼寶貴對不對
    我們進入第五題
    網路上常常有很多小偏方可以鍛鍊
    像是腳夾寶特瓶可以瘦腿等等
    這真的有效嗎
    就跟我上述講的一樣
    這種訓練強度都是非常低的
    如果你今天是完全沒有接觸過運動的初學者
    你做這些東西可能會有一點點的效果
    但是相信我很快你就會遇到平台期
    男生跟女生在健身時有沒有差別
    理論上性別上面是沒有差別的
    我們都是講求全身的均衡訓練發展
    但如果妳是女生 你希望你有很翹的蜜桃臀
    那你可以多把一些臀腿訓練安排到你的菜單
    如果你是男生想要上半身看起來壯一點
    那你可以多增加一些上肢的訓練
    但是原理都是一樣的
    女生在生理期的期間可以做哪些運動
    我個人的話會視我當時身體的狀況去調整
    有的時候生理期前面幾天不太舒服的話
    我可能就不訓練在家裡休息
    或是到了健身房做個幾組之後覺得自己不太舒服
    我可能就會停止訓練回家
    有的時候你月經來跟沒來的感覺一樣
    我可能就會到健身房完成我原本的訓練
    然後強度都維持一樣
    所以我覺得是要花時間觀察你自己的身體
    找到一個最適合你自己的方式
    平常除了堅持運動和飲食
    有什麼幫助增肌減脂的生活習慣可以推薦給大家
    大家都知道嘛
    吃 睡 練是最重要的
    我個人覺得還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自律
    唯有自律你才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
    我對自由的定義是
    財務自由 時間自由 身體上面的自由 也就是身體健康
    我不會被病痛所苦惱 這是我認為的自由
    那我覺得你必須要先養成自律的習慣
    你才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
    得到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我手邊還有一些廠商寄來的新布料跟樣品還沒有確認
    於是我就把廠商寄給我們的東西帶在車上
    開一個現在產品面的部份都還是Tao在處理
    設計開始 到生產 然後跟廠商溝通的各種疑難雜症
    我覺得這部分是最燒腦的
    就會想要要求廠商可以做到怎麼樣怎麼樣
    但是人家又覺得你們單那麼小
    就根本不想屌我們
    所以你就要從中去協調很多事情 然後去取捨
    我現在主要銷售也都是以男裝為主嘛
    但是女裝的部分還是我在處理
    當然我希望未來可以漸漸的轉移給他
    因為我手上真的很多其他的事情
    而且我覺得 這一塊讓我心很累
    就是之前的影片我有講過嘛
    就可能是我們的要求比較高
    但是我們目前規模還是不夠大
    所以對廠商來說他們會覺得
    你們單量這麼小 然後毛又這麼多
    他根本不想賺我們的錢
    我現在還在處理一些去年就設計出來
    打樣溝通等等各種這樣來來回回
    到現在還沒有生出來
    最後有一件leggings我覺得
    那個廠商真的做不到我的要求
    我乾脆就是把我的訂金賠掉
    然後就到此為止
    可是我還是很想要把這件褲子生產出來
    所以最近找到另外一家工廠願意再幫我們試試看
    帶你們看一下我們的樣品
    丁字褲 這一款真的是讓我頭很大
    覺得這個面料不行 這個是新的廠商幫我打出來的版
    我覺得版型還不錯 然後他用的這個褲頭也是我們自己另外去開版的 但是你們看它這個縫線我覺得都沒有到位
    雖然它只是樣品啦
    樣品通常就是打一個樣給你看
    但是還是希望他們可以改善
    這個也是要穿起來才知道啦
    目前看起來是他有做到我的要求
    可是不知道穿起來怎麼樣
    而且這個布料也要重新再調過
    這個布料我也覺得不行
    摸起來就像幾百塊的leggings
    TAIGER不是幾百塊的衣服啊
    我覺得是這樣子啦
    我自己是不會穿一些很貴的衣服
    我是那種不會排斥穿便宜的東西
    到現在自己有在賺錢稍微有點能力的時候
    偶爾你買一些好的東西
    你會發現這些好的東西
    真的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鬆掉 退流行 起毛球等等各種
    你就不會再穿了
    我現在的想法是覺得
    不如好一點的東西買個幾件就好
    然後你可以穿好幾年
    而且穿在身上的質感
    就是你身體的感受度跟你給別人的觀感
    那完全就是不一樣的
    我現在就是比較會注重一些質感的部分
    那我當然不希望我們自己做出來的東西
    就是那種便宜街邊貨 快時尚的那種
    當然還是希望它有一定的品質在
    所以確實很貴 但是你買到 你摸到我們的質感
    你就知道為什麼是這個價錢了
    我剛剛去好市多補完貨
    就讓你看一下兩個在減脂的人
    冰箱有些什麼東西
    生菜 後面是生菜 這是一些醬料 蘿蔓心生菜兩包
    Greek Yogurt超多瓶 杏仁奶 雞胸肉三大包 這一包有六個 這又是生菜 然後藜麥
    雞胸肉煮好的跟番茄一些水果 這個是蒟蒻麵
    然後一樣是杏仁奶 再來看看下面
    這邊筊白筍我買了兩包 然後番茄番茄 小黃瓜
    反正總之減脂人生就是吃得非常清淡 現在這邊正在煮白飯
    其實我不太吃白飯的 雖然我覺得白飯很好吃 但我不太吃它的原因是因為 它是屬於高升醣指數的碳水
    現階段來說我吃白飯會覺得太奢持
    如果有在計算卡路里的人應該懂我這個意思是什麼
    就會覺得好奢持
    我不想要把我的碳水就這樣讓給白飯
    不過白飯確實是很適合訓練前後吃
    因為高升醣指數嘛 所以它可以讓你迅速的補充能量
    讓你的血糖趕快上來 胰島素趕快跟上來這樣子
    那為什麼煮一大鍋白飯呢 因為我男友超喜歡吃白飯
    像我煮的那一鍋藜麥它不吃 所以我才把它冰起來

  • 肢帶型肌失養症最新藥物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1-28 16:07:05

    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運動傷害:https://sites.google.com/s/1cieisPHB2Xkrn1em8vthbJgglWmCOZH4/p/1knFDZuDHNtQIb04gBSTm2fGkexK1QwX4/edit


    什麼是物理治療?
      什麼是物理治療?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來評估並治療病患的問題。舉例來說,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利用微波造成水分子的震盪可以來加熱食物。在物理治療中,就利用微波的此一特性,可震盪人體組織內的水分子,提高深部組織的溫度,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患部的癒合速度,也有減輕疼痛的效果。因此利用微波來治療,就是一種物理治療。
    歸納起來,物理治療的方法如下:
    (一)光療--紫外線、低能量雷射
    (二)電療--低頻電刺激、中頻干擾波
    (三)水療--溫水療、冷水療、熱水療、冰水療、冷熱水交替治療、水中運動治療
    (四)冷療--冷敷、冰敷、冰按摩、冷氣治療
    (五)熱療--濕熱療、乾熱療、超音波、短波、微波、蠟療、紅外線及熱敷包
    (六)力療--操作治療、牽拉運動、牽引、按摩
    (七)運動治療(Movement)--有伸展運動、主動運動、阻力運動、耐力運動、呼吸運動、平衡及協調運動、功能性運動、神經肌肉誘發技巧、姿勢矯正療法等。徒手治療(Manual):有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弛術、被動運動、其他特殊技巧。
    §低能量雷射:
      雷射是一種激發光子束,與一般光線不同的是,它具有單一頻率、單一色調、單一相位及集中光束的特性。一般醫用雷射,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高能量雷射,又稱為熱雷射或硬雷射,其能量通常為數十至數百瓦特,外科醫師常利用其高熱能以達到凝固止血及切割組織的作用。

      另一類是低能量雷射,又叫冷雷射或軟雷射,其能量通常是數毫瓦特至數十毫瓦特。當這類雷射照射人體後,經由其電磁效應或光化學作用,會影響體內種種生理及代謝反應,例如血管擴張、去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增加、膠原組織增生及免疫功能的增進等。

      由於低能量雷射具有上述生物刺激的特性,因此它可用來治療疼痛,並可增進傷口及組織復原。此種治療的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噁心、頭暈、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由於雷射對眼睛有害,因此不可直接照射眼睛,治療時也要帶上墨鏡以保護眼睛。一個部位治療時間為數秒至數分鐘,治療的效果通常在三至五次內會顯現出來。目前在醫院中常用的有氦氖雷射及鎵?紅外線雷射等。

      在風濕病的復健方面,低能量雷射可用來治療各種軟組織疾病,如肌腱炎、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其成效約為 75 ~ 80% 。

    §電療:
      根據史書記載,最早使用電刺激來治療骨關節疾病可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當時的希臘人和羅馬人發現一種魚可產生一百至一百五十伏特的電流。他們就利用這種魚產生的電流來治療足部關節炎。

      電刺激治療風濕關節炎最重要的目的是止痛,此外,電刺激也可以用來增強肌力,延緩或避免肌肉萎縮,減輕肌肉痙攣和增進血液循環。

      電刺激的種類很多,其中與骨關節疾病之治療有關的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低頻波(一般稱為經皮神經電刺激),另一則是中頻波(一般稱為中頻干擾波)。低頻波是指頻率在 1000 以下的電波,一般多採用 0 ~ 100; 中頻波的頻率是 1000 ~ 1000000 (一百萬)之間,但頻率超過 10000 (壹萬)以上的電波會產生熱,所以臨床上中頻波頻率均在 1000 至 10000 之間。經皮神經電刺激就是把電流通過黏在皮膚上的電極,以達刺激神經而得止痛的效果,成效不錯且無副作用,病人甚至可以買回家自行使用。

      中頻干擾波一般是採用兩組電極(一組兩個),其頻率相差為 0 ~ 100 之間,如 4100 及 4000 ,通電後兩組電極會以中頻波穿透皮膚,而在深部組織發生電流干擾,產生一個 0 ~ 100 的低頻波。

      採用中頻波的原因是穿透皮膚較容易,對皮膚的刺激也小,電流強度可以調得較大。

      臨床研究顯示,電刺激對於下背痛、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韌帶扭傷、肌腱炎(如網球肘)、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均有顯著的成效。

      很多慢性關節炎病人因為長期藥物治療而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可以考慮合併使用電刺激,以減少藥物的使用。

      此外,雷諾氏症候群病人或是交感神經失營養症者,也可用電流刺激局部患處或相關的交感神經節,以增進血液循環。

      而當風濕關節炎病人發生週邊神經病變時,也可用電刺激來減輕疼痛或是延緩肌肉萎縮。

    §水療:
      水療通常使用熱水,所以也算是淺層熱療的一種。除了利用水的熱度來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之外,水還具有浮力及黏稠度。此特性使水療能提供患者同時做各種運動而不致傷害關節。此外,大多數醫院的水療槽內裝有馬達,可將空氣與水混合打入水療槽,造成渦流,具有按摩的效果。

      水療的種類很多, 簡單的如家庭用的浴缸、公共浴室。一般醫院則依其規模大小而裝設各種上肢、下肢及全身水療槽、八字型水療槽或治療池等。此外,溫泉療法、泥漿療法亦可說是水療的一種。有人說溫泉或泥漿中的礦物質會改善關節炎,但亦有人反對此說法。

    §冷療:
      冷療的基本生理作用是使血管收縮,降低局部新陳代謝,壓抑神經的興奮及降低神經傳導速度。對於風濕關節炎而言,冷療可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

      與熱療不同的是,冷療可止血、消腫,故適用於急性關節炎或骨關節急性外傷。有些病人在運動治療後會有疼痛、腫脹的現象,也可以用冷療來消除。

      冷療的種類有很多,如浸泡法、冷(冰)敷法、冰塊按摩法及噴霧法等。

      浸泡法就是把要治療的肢體浸入 0 至 10 ℃的冷水中。

      冷敷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是家庭用的冰敷袋,只要把冰水放入橡皮袋或塑膠袋即可。亦可使用含有矽膠的冰敷袋,使用前先放入冰箱上層,使用時再取出即可。必要時可將冰敷袋充氣後壓迫患處,以止血消腫。其他還有即冷式的化學冰敷袋,使用時將袋子一壓,其內容物會產生化學作用而迅即變冷。

      冰塊按摩法是用冰塊按摩患處。為了方便起見,使用前可先把冰塊作成杯形或圓柱形,以便於局部按摩。

      噴霧法是將甲基氟( methylfluoride )等化學物質裝入容器中,使用時可噴出冷凍氣體,常用來治療肌肉疼痛或急性運動傷害。在國外風濕病醫師做關節穿刺前也常用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國內有些醫院也裝設大型的噴霧式冷療機。

      冷療的治療時間為五至二十分鐘。冷療初期會覺得冰冷,接著會感覺燒燒的,最後會有點酸痛、麻木。當皮膚變白發青時,應立即中止治療,以免凍傷。罹患周邊血管病變、雷諾氏症候群(手指遇冷會發白發紅)或是對於冷療過敏的人,都不適合做冷療。

    §熱療:
      熱療最重要的功效有五:
       (1) 減輕疼痛,
       (2) 降低肌肉痙攣,
       (3) 減輕關節的僵直感,
       (4) 增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
       (5) 增進血液循環。

      根據穿透人體組織的深淺,可將熱療分為淺層及深層熱療。淺層熱療透熱深度小於一公分,包括熱敷包、熱水袋、烤燈、紅外線、電毯、蠟療、微粒療法( fluidotherapy )等。深層熱療又稱為透熱療( diathermy ),其熱量可深入三到六公分,包括短波、微波及超音波等。

      熱敷是常見的一種熱療方式,在家裡可以用水煮、化學生熱、微波爐加熱等方式的熱敷包包上毛巾,敷在患部 20 到 30 分鐘即可。電毯,也是很方便的一種熱敷方式,一般電毯是乾熱式的,目前市面上也有溼熱式電毯,即利用吸收空氣中水分或直接可包潮布,其效果比乾熱式者為佳。熱水袋是種便宜簡單的熱敷方法,只要將熱水注入熱水袋內封緊,外包乾或微濕毛巾即可。

      熱敷用品不一定愈貴愈好,只要個人使用方便有效即可,在購買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熱敷用品應事先了解使用與保存的方法。使用熱療最主要是避免燙傷,熱敷不是愈熱愈好,也不是愈久愈好,所以使用電毯最好能夠定時,避免睡覺時用,感覺遲鈍或喪失者應多包一層毛巾或溫度不要太高,使用時間 20 至 30 分鐘就夠了,超過 30 分鐘效果差不多,且就算溫度不高時間夠長也會造成燙傷的。在此吾人不建議用熱毛巾作熱敷,因為熱毛巾保溫效果較差且容易燙傷。

      其他熱療方式如紅外線燈屬乾熱式熱療,有時會因太乾燥而皮膚不適。

      在物理治療部門除使用熱敷包外,也會使用所謂深部熱療或透熱療法,一般是利用高頻的電磁波例如短波、微波、或者用超音波等,深部熱療可穿透到組織的深部,但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必須由專業的物理治療人員施行,否則容易發生危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