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股東現金增資所得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股東現金增資所得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股東現金增資所得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股東現金增資所得稅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粘拔的幸福碎碎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振興券之我見2 ] . 以前我一直以為,只有當政府要從你身上拿錢的時候,才會被罵,例如: . 「提高所得稅率」-->從受薪階級拿錢 「提高勞健保費」-->不想拿我的錢補黑洞 「減少年金」-->跟你拼命 . 沒想到,現在要送你錢花,也會被罵,而且罵的人還非常激動地關心起公共議題,...

  • 股東現金增資所得稅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05 12:04:56
    有 1,553 人按讚


    [ 振興券之我見2 ]
    .
    以前我一直以為,只有當政府要從你身上拿錢的時候,才會被罵,例如:
    .
    「提高所得稅率」-->從受薪階級拿錢
    「提高勞健保費」-->不想拿我的錢補黑洞
    「減少年金」-->跟你拼命
    .
    沒想到,現在要送你錢花,也會被罵,而且罵的人還非常激動地關心起公共議題,彷彿「#自己可以受惠」這件事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的施政成效」。例如:
    .
    「這能振興經濟嗎?根本政客騙子」
    「發放振興券限制用途?這違憲了吧!」
    「GDP能增加多少?笑話」
    .
    政府要拿你錢,你會在意個人權益受損
    政府要給你錢,你竟然開始關注政策成效、憲法、經濟成長等..公共議題。
    .
    這倒是發放振興券意外的收穫,因為我以為很多民眾其實對公共議題不關心。
    .
    例如:
    .
    「疫情重創回不來了 吳東進:該倒產業恐怕都會倒」
    (風傳媒 2020-06-05 07:37)
    .
    「疫情衝擊4月失業率升破4% 國發會:全力保就業」
    (中央社 2020-05-22 19:31)
    .
    「疫情衝擊弱勢家庭生計 「救助套餐」盼各界認捐」
    (自由時報 2020-06-02 20:19:24)
    .
    如果你真的這麼關心振興券的政策成效與經濟刺激效果,是否也能把同樣的關注度,用來關心一下瀕臨崩潰的產業、因疫情而失業快半年的基層勞工、等著三餐溫飽的弱勢家庭?
    .
    那些抱怨「還要花1000元才能拿到3000元振興券」的人,我不太懂你每個月的花費是否低於1000元?
    .
    如果政府今天是說,你要消費到10萬元才能換3000元振興券,那就真的是很高的門檻,多數人達不到,該罵;但是,1000元的門檻肯定是多數人每個月日常花費的額度內,怎麼會覺得是「多花了1000元」?我不懂這個邏輯。
    .
    如果你「認真的」在意政策成效會不好,那麼,就請你記得,只有當你願意多消費、用力消費,力挺支持國內產業、店家、廠商,你所在意的振興券政策成效才能越好。
    .
    就算台灣人積極配合都未必能有多高的消費乘數效果,更何況是消極配合,肯定不會有效。
    .
    最後補充一些數據:台灣從民國99年起算到108年,GDP從14兆成長到18兆左右,而「消費」的占比大概是50%,意思是消費市場大概是7兆~9兆,抓個中間值算8兆。
    .
    就目前看到的各國預估數據,消費市場很可能會衰退8%~10%,假設這數據是正確的,台灣的消費市場約莫會少掉6400億~8000億的產值(p.s 上天保佑,希望不要)。然而,這次振興券據官方所說,能扮演的點火器金額大概是400億,而這筆錢相對6400~8000億的比例是5%~6.25%。
    .
    這就好比如果你開公司,原本營業額是1億,現在因為疫情而短少800~1000萬營收,但股東只增資了40萬,希望靠這筆錢當本金做生意補回800~1000萬營收,你覺得容易嗎?
    .
    正因為不容易,所以才需要大家團結,一起對抗因疫情帶來的消費市場衝擊。
    .
    正因為不容易,才需要請大家包容一下換券的擾民感,把重點放在消費幫助產業振興,讓失業的勞工有飯吃。
    .
    正因為不容易,當看到還有人說要拿振興券想方設法去套利、去退換貨變現,我都覺得很遺憾。
    .
    因為你的眼睛只在意「誰叫執政黨以前批評過前朝」、「我就是覺得擾民麻煩,為何不直接發現金給我」、「是制度有漏洞又不是我的錯,都不能批評嗎」;卻沒看到消費市場衰退的嚴峻問題,以及那些瀕臨崩潰的產業、因疫情而失業半年的基層勞工、等著三餐溫飽的弱勢家庭。
    .
    我相信,能在這時刻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一定不會是那種「缺1000~2000元過日子」的族群。如果可以,不管你想領或不領,領了會花掉或賣人,都是你的選擇。重點其實在於,只要你願意「恢復疫情前的消費水準」,都能幫助台灣消費市場恢復得更快一點。
    .
    台灣內需市場振興,對你我都有好處,而不僅僅有社會意義。一日之所需 百工斯為備。沒道理台灣環境糟而你自己能活得多好,反而是環境好,多數人才能好。
    .
    我們大家一起撐過了防疫,現在輪到經濟振興。兩者相較,都需要大多數民眾共同合作,共同配合,成效才會好。
    .
    如果防疫期間你願意配合麻煩一點去領口罩,出門戴口罩,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那麼,現在是否也能麻煩一點,拿個1000元現金換3000元振興券去消費,一起共同支持台灣在地店家與產業?
    .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甚至是全民一起救,努力恢復疫情前的正常消費水準,大概就是振興內需消費市場最好的註解了。

  • 股東現金增資所得稅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28 13:00:48
    有 4 人按讚


    #名人堂-葉銀華
    投資人對股利的正確認知

    這幾年以高現金股利為選股策略,被許多投資人奉為圭臬!然而要形成此一策略之前,有必要了解台灣股市之股利發放的趨勢。

    根據長期觀察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股利發放,發現過去經濟高成長年代,上市櫃公司也有高成長的機會,台灣投資人喜歡股票股利,公司股價可以填權,加上有上漲的預期,股票股利有水漲船高的效果。二千年之後台灣經濟轉成中低成長,產業空洞化與代工模式使上市櫃公司成長下降,股價不一定可以填權,股票股利不再吸引投資人。再加上兩稅合一可扣抵稅額的鼓勵、保留盈餘稅的懲罰,台灣上市櫃公司就傾向將可發放的盈餘都當成股利發放,其中現金股利是最主要的部分。

    也就是說,台灣上市櫃公司發放高現金股利,可能是如上述之兩稅合一與保留盈餘稅的影響。兩稅合一政策使公司發放現金股利,可讓股東有可扣抵稅額,因此刺激公司發放股利;而保留盈餘稅更是處罰公司保留獲利於公司內部,自然激勵公司增加股利的發放。

    上述的發展導致「稅制影響股利政策」,甚至有發放現金股利之後,需要資金投資或周轉又來增資或發行公司債的現象,這是值得討論的現象。公司本來可以保留盈餘來投資,但又怕繳交保留盈餘稅十%,在避免短期稅負支出的情況下,只好在未來透過舉債融資或現金增資來因應。然而前者會增加負債比率,使得稅制影響融資決策;後者又有不確定性,且現金增資又有可能使股價下修。

    然而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並沒有帶來實質投資的增加,甚至帶著較大的稅損,幾年前遂放棄兩稅合一制,讓營利事業所得稅與個人綜合所得稅分離,但仍有保留盈餘稅,惟在企業界建議下,稅率降為五%。因此稅制絕對不是中立的,稅負是對人民、企業財產合法剝奪,人民、企業會去尋找眼下節稅的手段,因而影響他們的決策。

    常有報導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現金股利殖利率高,是值得投資的股市,但要做此引申要特別小心。投資人的獲利不是僅止於股利,還有資本利得,因此有可能賺了股利、賠了利得(亦即有資本損失)。即使兩稅合一制已於去年完全取消,但保留盈餘稅也還在,因此台灣上市櫃公司高股利的現象,有可能受政府稅制的影響,不必然是公司未來績效與價值增長的象徵。

    因此,投資人必須對公司股利政策有正確認知!如果公司有可持續之高成長,藉由發放高的股利、創造高股利殖利率,可傳達給投資人公司正面訊息,降低資訊不對稱,則可提高公司價值。然而一旦沒有高成長,則股價終會下跌,甚至下跌幅度高於上漲幅度。

    其實,現金股利也是發放屬於股東的錢,股票股利也只是帳上效果,發放股票股利也必須讓投資人相信公司有高成長機會,否則也不利於股價。綜合而言,若無稅制的影響,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是無關的,只是盈餘要留在公司或發放給股東的選擇而已。但如果高的股利可發放高成長機會訊息給投資人,且之後有做到,或表達公司不會亂花錢,則可持續增加公司價值。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 股東現金增資所得稅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28 13:00:48
    有 4 人按讚

    #名人堂-葉銀華
    投資人對股利的正確認知

    這幾年以高現金股利為選股策略,被許多投資人奉為圭臬!然而要形成此一策略之前,有必要了解台灣股市之股利發放的趨勢。

    根據長期觀察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股利發放,發現過去經濟高成長年代,上市櫃公司也有高成長的機會,台灣投資人喜歡股票股利,公司股價可以填權,加上有上漲的預期,股票股利有水漲船高的效果。二千年之後台灣經濟轉成中低成長,產業空洞化與代工模式使上市櫃公司成長下降,股價不一定可以填權,股票股利不再吸引投資人。再加上兩稅合一可扣抵稅額的鼓勵、保留盈餘稅的懲罰,台灣上市櫃公司就傾向將可發放的盈餘都當成股利發放,其中現金股利是最主要的部分。

    也就是說,台灣上市櫃公司發放高現金股利,可能是如上述之兩稅合一與保留盈餘稅的影響。兩稅合一政策使公司發放現金股利,可讓股東有可扣抵稅額,因此刺激公司發放股利;而保留盈餘稅更是處罰公司保留獲利於公司內部,自然激勵公司增加股利的發放。

    上述的發展導致「稅制影響股利政策」,甚至有發放現金股利之後,需要資金投資或周轉又來增資或發行公司債的現象,這是值得討論的現象。公司本來可以保留盈餘來投資,但又怕繳交保留盈餘稅十%,在避免短期稅負支出的情況下,只好在未來透過舉債融資或現金增資來因應。然而前者會增加負債比率,使得稅制影響融資決策;後者又有不確定性,且現金增資又有可能使股價下修。

    然而台灣實施兩稅合一制,並沒有帶來實質投資的增加,甚至帶著較大的稅損,幾年前遂放棄兩稅合一制,讓營利事業所得稅與個人綜合所得稅分離,但仍有保留盈餘稅,惟在企業界建議下,稅率降為五%。因此稅制絕對不是中立的,稅負是對人民、企業財產合法剝奪,人民、企業會去尋找眼下節稅的手段,因而影響他們的決策。

    常有報導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現金股利殖利率高,是值得投資的股市,但要做此引申要特別小心。投資人的獲利不是僅止於股利,還有資本利得,因此有可能賺了股利、賠了利得(亦即有資本損失)。即使兩稅合一制已於去年完全取消,但保留盈餘稅也還在,因此台灣上市櫃公司高股利的現象,有可能受政府稅制的影響,不必然是公司未來績效與價值增長的象徵。

    因此,投資人必須對公司股利政策有正確認知!如果公司有可持續之高成長,藉由發放高的股利、創造高股利殖利率,可傳達給投資人公司正面訊息,降低資訊不對稱,則可提高公司價值。然而一旦沒有高成長,則股價終會下跌,甚至下跌幅度高於上漲幅度。

    其實,現金股利也是發放屬於股東的錢,股票股利也只是帳上效果,發放股票股利也必須讓投資人相信公司有高成長機會,否則也不利於股價。綜合而言,若無稅制的影響,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是無關的,只是盈餘要留在公司或發放給股東的選擇而已。但如果高的股利可發放高成長機會訊息給投資人,且之後有做到,或表達公司不會亂花錢,則可持續增加公司價值。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