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股利二代健保退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股利二代健保退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股利二代健保退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股利二代健保退稅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投資0050不交易,獲利後的實際所得課稅是多少? 昨天看到有網友提出這個疑問,為何照片2中的收益分配金額已近3萬元,卻沒有被收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可能有些人不清楚規定,解釋一下原因好了。 1. 首先要了解目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規定,只要所得類別為「股利及利息所得」,且單筆給付達2萬元以上的話。...

  • 股利二代健保退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1 22:25:01
    有 618 人按讚

    投資0050不交易,獲利後的實際所得課稅是多少?

    昨天看到有網友提出這個疑問,為何照片2中的收益分配金額已近3萬元,卻沒有被收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可能有些人不清楚規定,解釋一下原因好了。

    1.
    首先要了解目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規定,只要所得類別為「股利及利息所得」,且單筆給付達2萬元以上的話。 就要課補充健保費,然後稅率是 2.11%

    2.
    再來,ETF的收益分配通知跟一般的個股不一樣。 他裡面除了「股利或盈餘所得」外,還包含「國內財產交易所得」等項目。

    其中前者屬於課稅範圍,至於後者則不用課稅,因為目前國內證所稅是停徵

    3.
    所以舉我帳戶實際例子來看。

    今年0050一年共配息兩次,每單位分別是3.05元跟0.35元

    第一次分配的時候,93張總金額是283650元,

    但交易所得181536元目前不會課稅,只有另一筆股利所得102114元才需要課稅,然後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11%,等於扣2155元。

    至於第二次配息,84張總共配29400元,

    其中股利所得只有9408元,因為單筆未達2萬元,所以不會被扣二代補充健保費。即使跟之前一樣93張,也達不到2萬的課稅標準

    因此為了方便計算,假設年初到現在都持有93張不變,兩次收益分配合計316202元,但實際要課稅的所得只有102114元,股利所得只占全部收益分配的32.3%

    不過這個比例是不固定的,但過去幾年,0050收益分配,股利所得占比大概都是50%以下

    另外從總報酬來看,今年至今93張的獲利(價差跟股利)約151萬元,但實際要課稅的所得只有約10萬元,占全部獲利的6.7%,而且還有可扣抵稅率8.5%,所以假如綜所稅級距在5%以下的人,還可以退稅。

    很多人會有配息的迷思,也許會想說,配息率這麼低,那日常生活費或現金流怎麼辦?其實在投資上,這是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以後有空再談。

    4.
    所以在這種部分價差的收益分配模式下,投資人會有稅務上的優勢,而且資金越大,綜所稅級距越高的人會越有感。

    如果你懂海外投資的話,每年還會有670萬的免稅額,優勢會更明顯,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分散海外投資的原因之一。

    每年報稅都是大家最痛苦的時候,薪資所得一毛都跑不掉,但如果懂得投資跟節稅的話,就能將投資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 股利二代健保退稅 在 投資癮 Wealtholic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9 15:12:16
    有 240 人按讚

    這是2/16寫的一篇文章,在農曆年前觀察價格與盤中的變化,也在過年期間花了一些時間研究NB族群,找到了幾支喜歡的,選擇的原因包含各項條件。

    台灣人特愛殖利率,只要財報還不錯,就會有專家們表示「進可攻、退可守」,但事實上股利就是左手放到右手,因為市值不變,但有些投資人會認為這是「多」的,實際上不會變多甚至還會變少(課稅以及二代健保),所以如果是大戶的話寧願不要利息。

    -

    對於小資族是有一點點優勢,條件限制要所得稅率在免稅或5%才可以享有8.5%的退稅額,但還要淨税總額低於54萬才可能退到稅,還有一些細項因人而異。

    至於「進可攻,退可守」,除非投資人單純看「現金流」而不是股價的話才能排除左右手的概念。

    -

    事實上投資人有進可攻退可守的概念去投資或投機,就會誤以為永遠不用停損了,當然為了現金流投資人也有再投入的金額當然可以不用太積極停損,完全看個人的遊戲設計。

    -

    每週一篇長文,2/16分享NB族群文章內的結論⬇️

    「生活的演變/NB族群 」💻

    明天年後開盤的第一天,經過一月份的修正後自己觀察的產業類族群會放在PCB、運動相關、NB族群這三大整理類股,另外會稍微觀察光學類有沒有轉機,未來會持續依照盤面的判斷將資金部位轉換到資金青睞的個股上,或許讀者有發現一月份的文章大多是分享交易心法以及研究個股,並無積極交易股票,原因是一月的行情不太好,我不希望自己不停的推薦股票去增加篇幅,而是希望在行情好的時候積極交易,行情不好的時候多分享工具與策略,成為一個能收縮的投機客。

    以上僅擷取部分內容

    https://www.pressplay.cc/link/B7E565B1DA?oid=AC1F3672D6

  • 股利二代健保退稅 在 投資癮 Wealtholic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2 11:06:56
    有 294 人按讚

    大家好我是Wade
    到了週末分享⛺️

    在12/7號金管會丟了一顆種子,可能研擬金融股不發股利,當天我也有看到這則新聞,但我對於這種看法會直接帶過,在金融市場是這樣的,各式消息在還沒拍板定案以前都是用猜的,沒有到最後一刻都不會知道答案,即使到最後一刻也會被轉彎,這種事情太頻繁,投資人看久之後就需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對我來說只是放在「知道」這件事,對於市場來說就是有個「話題」罷了,不需要太有新聞癮。

    ——————————————————————————

    我的想法:

    即使是未來金融股不發股利,對於股價的漲跌有什麼影響也很難在「此刻」判定,市場討論說小股民拿不到利息不能當作存股會造成賣壓。

    事實上,以總市值來說,股利收入只是左手換到右手的概念,並且還要列入綜合所得稅,超過20,000以上要扣繳二代健保1.91%,但部分小資族可以利用這部分來節稅,扣抵稅率為8.5% ,意思是你只要5%以下的稅率級距都很有機會退到稅,當然會有一個上限額度每一申報戶抵減上限金額為8萬元(約94.1萬元股利可抵減),直接抓94.1萬的5%殖利率來看約需要股票市值達到1882萬左右以上才無法退稅。

    目前還有一些細項是因人而異,這件事情一直都存在,但中間有改過一次,以前是每家公司的折抵稅率不一樣,自己也會從中間挑選高扣抵折率去做一些小手段,但後來改統一8.5%,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

    我覺得稅率某程度上很合理,對於薪資較低的人會給予一些福利,當年薪水實領18500的情況下當然是退到不要不要的,買多少的差額就能退多少,其中會有限制就不細說了,但如果你為了股票利息賠了價差會更慘。

    ———————————————————————————

    對於要不要發股息可能對某些人的稅率上會有影響,以及不想看盤但想要每年固定拿股利現金流的人需要調整,而對於自己來說短線交易上我只在乎價格的價差部分,對於資本利得的誘因較大,證交稅也是乖乖繳納。

    不管任何政策都可能影響自己的資產配置,而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去改變政策,只能不停的增加自己的財務知識,適時應變金融環境,才是一個合理的投資人。

    ———————————————————————————

    另外在12/9一早五點多爬起來趕在開盤前錄了第51集的podcast節目,是因為最近行情太火熱而自己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想要趕快提醒一下聽眾,節目重點大概就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
    不管在任何位置都一定要專心自己的風險與資金控管,不要因為部位獲利可觀而忽視這件事,要維持自己的節奏交易,市場會突然在某個狂歡的情況下丟一個考題給你,平常認真的好學生會知道答案,抄人家答案的人就只能說無解了。

    ☑️第二件事
    短線交易上不要聽電視說的『買黑賣紅』這種事情,買黑賣紅聽起來很合理,愚蠢的像是買低賣高一樣輕鬆又簡單,但實務上卻是漏洞百出,買黑賣紅某程度上會讓你對抗市場的趨勢,股票下跌了你一直買不就反趨勢交易,感覺就像你做生意一直賠錢你卻一直加碼一樣不合理,這不是百貨公司週年慶,這麼容易的話今年2-3月的疫情殺盤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受傷了,在投資人被融資期貨被斷頭的時候,那些俗稱專家老師並不會因此被斷頭。

    投資是自己的事
    釐清幾個重要觀念可以排除很多問題

    補上新聞🔗
    https://reurl.cc/0OrNZb

    自己各平台連結🔗
    https://linktr.ee/wealtholic

    先補上一個「買黑賣紅」的實務問題(淘帝-KY),實務上你買黑後可能會沒有紅給你賣

    再補上兩隻龍頭金融股的走勢
    不需要太過於判斷未來怎麼樣
    投機者只專心於價格
    對於使用槓桿的風險者5%的漲幅就可能是殖利率5年以上的報酬,時間與報酬應要同時考量在投資生涯之中。

    ❗️提醒亂使用槓桿也可能造成5年以上的虧損。

    不推薦買賣只單純分享新聞與走勢

    💡歡迎分享給狂歡中的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