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股價波動率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股價波動率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股價波動率計算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Joe's investmen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證券市場上,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虧錢的,因為一般散戶投資人,他不會嚴謹的對某個商品,理性地分析該商品在當下環境的可能價格range,經常操作到最後會被市場情緒帶著走,然後走向虧損的結果 例如一檔股票,假設他的EPS是40,該市場或產業的平均本益比30~40倍,那股價落在1200~1600元,就是較...
股價波動率計算 在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08:44:28
#VIX是什麼 此指標反映 S&P 500 指數期貨的波動程度,測量未來 30 天市場預期的波動程度。 #VIX與S&P500關聯 VIX波動率指數由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推出,以S&P500指數選擇權的價平與價外的權利金去計算出未來 30 天市場預期的波動程度,因...
股價波動率計算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證券市場上,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虧錢的,因為一般散戶投資人,他不會嚴謹的對某個商品,理性地分析該商品在當下環境的可能價格range,經常操作到最後會被市場情緒帶著走,然後走向虧損的結果
例如一檔股票,假設他的EPS是40,該市場或產業的平均本益比30~40倍,那股價落在1200~1600元,就是較合理的價格,如果它跌到200元,我可能就判斷它是低於市場應有價值,如果漲到3000元,我可能就判斷它是高於市場應有價值,投資者要有一個可靠錨點,再來進一步判定市場價值高估或低估
不過股市的短線波動很大,市場情緒影響也很大,去尋找可靠錨點困難度非常高,如果是房地產業,那就相對簡單,因為波動率比股市穩定很多,錨點比較不容易飄來飄去,如果讀者像我一樣從事美股和外匯交易非常多年,然後再去看房地產,絕對不難發現,房地產的錨點相對容易判定,房地產是一個非常Stable的金融商品,這個我在Blog已經提過了,不再論述
美國的房地產資訊非常透明,我試著用美國的房地產來舉例,Zillow就可以看到每個物件的房租落點,租金找出來,再去尋找該區域對應的殖利率,那麼那間房子的適合價位,立刻就出來了,剩下的就是去那間物件實地探訪,周遭生活機能、學區、左鄰右舍狀況、社區水準、HOA fee的高低、維護的情況、前任屋主的養屋習性、過去的租金水平,通通觀察後再綜合評估,然後心中就能對該房子有錨點,例如我可能在加州看完數百個物件,我可能得到一個心得,我想要月租3000美元的物件,然後達到我預設的條件,我要付出的就是70萬美元左右的費用,所有相關數據去評估,30年房貸利率3.4X%以下,殖利率可能抓個5%以上,淨利來個2.5%,透過數據綜合比對,70萬美元就是我設定的錨點,如果我是那個70萬美元物件的屋主,我要賣房子,我也是這樣去設定錨點,所有的價值評估都經過數據量化計算,不是靠情緒去判斷價格
而且錨點不是固定的,要隨市場機制而變,例如2020年1月,美國十年債殖利率1.7X%,現在美國十年債殖利率0.6X%,代表市場上去借美國國債或民間資本,然後進行房地產套利的自然人或法人會大幅增加,殖利率1.7X%,房租投報率可能要2.5%以上才安全,殖利率剩0.6X%,房租投報率可能要1.5%以上就安全了,月租3000美元,這時候一樣品質物件的錨點,立刻拉高到90萬美元,如果金融環境沒變,就會發現,市場上一樣品質的物件,如果低於90萬美元,那就會逐漸被掃光,市場上精明的法人和大戶很多,大家都有自己的預設錨點,但明顯低於市場應有價值的物件,一定是不約而同掃光
如果我是那個70萬美元物件的屋主,我要賣房子,有買家來跟我說,房價所得比太高,空屋率太高,持有稅多高,我基本上完全不會理他,買價的價格離我的錨點太遙遠,他就是來亂的,價格評估都是有其背後的量化規則,不是隨便亂開價
一樣的道理,如果我在市場上看到一個月租3000美元的物件,然後只要50萬美元,我會不會很開心,實務上來說不會,因為那個物件一定有其對應的缺點,它在市場機制中,它就是值50萬美元,輪的到我去買,那就代表,它沒有低估,我必須要進一步的地毯式觀察內部和周邊,才能判斷是真的撿到便宜,但通常不會有這種好康,如果遇到了,當然就是在inspection後可以決定要不要買
用美國舉例完了,回到台灣的環境,台灣目前房貸利率約1.5%左右,十年債殖利率約0.5%,假設環境不變,2%的殖利率是可以長期存在的水平,那是一個safe的報酬率,如果有人來跟我扯,房價所得比太高,空屋率太高,持有稅多高,然後用他的幻想價格來論述,我基本上也不想理他,因為市場機制下,那個錨點是不容易驟變的,只靠自己的情緒思考,而不是用真實存在的市場經濟數據去量化評估,那種討論價格是否合理都是沒意義的,真實世界中,不存在的錨點,都是不切實際的
股價波動率計算 在 黃大偉理財研究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1檔金融特別股總整理,最高報酬達4%,狂勝定存!(2020/6月更新)
5月的各家金融特別股的股價已逐漸推高,但漲幅不大,相對於疫情爆發前的高奌,仍有一些距離。
📌版主在3月的資產配置已加入美股,因為跌幅高於台股,獲利空間比台股大,不是台股不好,是台股太好。別問我買哪家,但我只買產業的第一名的龍頭股,跌幅深的,昨日反彈至前高
📌在5月再加入金融特別股,因為股市漲幅已大,特別股主要是賺股息+低波動率,等待7月配息,放長選獲利率年年穩定的金控,未必是報酬率高的因為股利分配為不累積
現金殖利率的計算還是大部分人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版主先從善如流,但如要進一步了解特別股和普通股的差異,了解特別股買進到收回的報酬率就可以參考文章說明!
➔https://davidhuang1219.pixnet.net/blog/post/278573600
ℹ️免責聲明:本部落格或貼文資訊僅為作者個人經驗分享,不應視為投資建議!
股價波動率計算 在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幾天看到權證小哥的線上課程】
市場先生幾年前因緣際會認識了小哥,聽到小哥分享了很多交易上的見解。
在短線交易的操作上有兩個重點:
一是要找到額外優勢,二是要把優勢有效執行與放大。
這兩點小哥是少數我見過非常擅長找出優勢並且實際執行的人,尤其是開發優勢策略,他找出優勢的方法沒有五十套也有三十套。
例如在大多數人看指標都在判斷漲跌方向時,小哥則是已經在思考如何從波動性找優勢,
只要能判斷出波動性大的時機點,都可以透過權證或CBAS這類風險報酬不對稱的商品,變成獲利的依據。
那時印象深刻小哥談了很多他尋找波動率放大的時間點,
事件型的例如股東會後、營收月報公布後,
到籌碼面,例如被會被隔日沖券商的分點(今天發現大買、預期明天大賣的可能性高)
再到技術面,例如各種平常做技術分析時許多人會進場的點,
甚至到盤中,出現連續的內盤或外盤大量。
這些都是股價有機會波動放大的時間點,而統計數據拉出來也確實是如此,
小哥則是自己設計各種工具表格去撈資料做計算,這樣在決策上就會比別人有額外的優勢。
這些優勢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是要對投資的規則與市場夠了解才有機會把它找出來。
不過有趣的是,雖然掌握優勢很重要,
但更困難的,其實是把優勢有效的執行與放大。
因為大多數投資優勢,並不如一般人想的這麼"有優勢"。
原本如果我們像丟硬幣一樣亂猜,投資的損益五五波,
透過找到優勢,就會變成55比45,頂多60比40就已經很好了,過程還要考慮交易成本。
這些優勢並不像大家以為的一樣明顯,並不是找到優勢以後交易就會百發百中,大多數的交易優勢,都必須要長期執行才可能兌現,其中還需要紀律、資金控制、風險控制、經驗,才有可能把優勢體現在績效上,
但如果成功把握與執行,長期依然可以確保帶來資產的成長。這點也是推薦值得跟小哥學習的地方。
(我自己在這方面就完全不擅長阿~)
---
最後分享小哥最新的課程,我覺得比較適合想開始研究中短線操作的投資朋友,可以建立基礎的技術面與籌碼面觀念:
https://ps.yottau.net/L8397
這邊有個介紹影片:https://pse.is/J4F7Z
#不知道市場先生的讀者有人上過小哥的課程嗎
#有的可以留言回饋一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