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肝細胞癌診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肝細胞癌診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肝細胞癌診斷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信傳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肝癌貴為全台大二大癌症,相關治療是需要了解下的🥺🥺🥺 #癌症 #肝癌 #健保 #肝移植 #死因 #肝腫瘤 #質子治療 #脂肪肝 #三高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
肝細胞癌診斷 在 信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肝癌貴為全台大二大癌症,相關治療是需要了解下的🥺🥺🥺
#癌症 #肝癌 #健保 #肝移植 #死因 #肝腫瘤 #質子治療 #脂肪肝 #三高
⭐️掌握更多訊息,快加入信傳媒Telegram:https://is.gd/a5lUNM
⭐️好玩有趣的新聞分享,歡迎加入信傳媒IG:https://tinyurl.com/y6oqqqbh
急難需求湧現!超商免費取餐暴增48倍 新北幸福保衛站不只供餐 跨局處守護每位孩子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8779
肝細胞癌診斷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6成台灣人有脂肪肝!成為肝癌新指標】
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肝癌網」提出肝癌防治新方向,發現「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與非病毒性肝癌」有顯著相關,其中脂肪肝、糖尿病史與三酸甘油脂過高是3個重要風險因子,這將改變未來肝癌篩檢的新策略。(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 - 「肝癌防治新方向—脂肪肝和代謝性疾病也是得肝癌的風險因子」: http://bit.ly/2KY5ubB )
肝癌一直是國人重要的健康議題,2004年以前,肝癌長期為台灣癌症死因之首,之後才被肺癌超越,目前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1000人診斷出肝癌,2016年有高達8353人死於肝癌,高居台灣女性第2大死因。
由於台灣的肝細胞癌有8成5以上是慢性病毒肝炎感染(B型、C型肝炎),因為慢性病毒肝炎會造成肝硬化,進而產生肝癌;這就是過去醫界認定肝癌高風險因子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與男性。
不過,台灣肝癌網最新的研究卻有新發現,國衛院分子基因學研究所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黃秀芬表示,在沒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癌患者中,他們的風險因子已經大不相同,就是沒有喝酒、沒有肝硬化、有代謝性疾病或脂肪肝也可能罹患肝癌,女性才不例外。( 資料來源: 中時電子報: http://bit.ly/2AQRMCO )
台灣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有脂肪肝。但常見不代表可以掉以輕心,這反而是全民需要一起重視的問題。因為脂肪肝除了惡化後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外,有脂肪肝的人也常常同時存在其他慢性疾病。當這些疾病一起對血管造成損傷,容易引起中風或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改善脂肪肝,避免惡化的最佳方法是減少飯量以減輕體重;多運動、少醬料;及避免過量飲酒。使用保肝藥或購買成藥是沒有幫助、甚至有傷害的作法。
【何謂脂肪肝】
肝臟細胞間充斥著油脂,就會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發生原因】
肝臟具備許多重要功能,代謝各種養分及毒物是其中之一。當肝臟油脂過量或難以代謝時,就會滯留堆積形成脂肪肝。常見的原因包含(1)過量酒精攝取、(2)肥胖、(3)各種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等)
【嚴重度】
每100克的肝臟,有大於5克的油脂,就代表你有了脂肪肝。我們稱油脂佔肝臟重量5~10%為輕度脂肪肝;10~25%為中度脂肪肝;當被診斷為重度脂肪肝時,你的肝臟已經有超過四分之一(25%)是油脂所構成。
【脂肪肝的影響、症狀、合併其他疾病】
脂肪堆積於肝臟中會造成肝臟發炎,產生疤痕組織而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改變脂肪肝】
當務之急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變生活模式非常困難,但若能持之以恆對脂肪肝有非常好的成效。
★減重(體重是脂肪肝重要指標)
★運動(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星期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飲食(最重要的是控制總飲食量,細嚼慢嚥、以吃七分飽為原則)
★不飲酒過量(過量飲酒增加肝臟負擔,是產生脂肪肝的高風險因素)
★其他營養食品(富含維他命E食品 : 如黑芝麻、杏仁、橄欖油…等)及深海魚Omega-3魚油)
(資料來源: 早安健康 - 脂肪肝惡化當心肝癌!逆轉脂肪肝醫師公開最佳方法(彰化基督教醫院) http://bit.ly/2AW9qVJ)
【Reference】
1. 資料 / 照片 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 - 「肝癌防治新方向—脂肪肝和代謝性疾病也是得肝癌的風險因子」: http://bit.ly/2KY5ubB
►國家衛生研究院 - 研究論文:( 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Metabolic risk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non‐hepatitis B non‐hepatitis 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aiwan, an endemic area of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
▸Volume2, Issue6 , June 2018 , Pages 747-759
▸http://bit.ly/2zLbPCP
►台灣肝癌網: http://tlcn.nhri.org.tw/TLCN/index.jsp
►大紀元: http://bit.ly/2C1lM0E
►中時電子報: http://bit.ly/2AQRMCO
►(彰化基督教醫院)早安健康 - 脂肪肝惡化當心肝癌!逆轉脂肪肝醫師公開最佳方法: http://bit.ly/2AW9qVJ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新版運動指引】: http://bit.ly/2PDGXup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 http://bit.ly/2wmGJ1Y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脂肪肝 #肝癌 #代謝性疾病風險因子與非病毒性肝癌 #脂肪肝 #糖尿病史 #三酸甘油脂過高 #風險因子 #脂肪肝和代謝性疾病也是得肝癌的風險因子 #國衛院分子基因學研究所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黃秀芬
AASLD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國家衛生研究院 (中華民國)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肝細胞癌診斷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Hello醫師文選]
(編按: 偷偷說 開一台食道癌需要8小時....)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因食道癌於12月3日過世, 令人震驚, 年僅53歲。藝人安迪也因食道癌於上個月病逝, 相繼的噩耗讓民眾開始關注食道癌。
通常診斷食道癌是透過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以及食道蠕動壓力檢查食道有無癌細胞或經常受到刺激的區塊。
認識無聲的隱形殺手: 食道癌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因食道癌於12月3日過世, 令人震驚, 年僅53歲。藝人安迪也因食道癌於上個月病逝, 相繼的噩耗讓民眾開始關注食道癌。
食道癌在全球癌症死因中排名第6,由於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又被稱為無聲癌。通常患者直到出現吞嚥困難、不停咳嗽清痰去檢查時,才發現為時已晚。預防勝於治療,一起來了解食道癌的原因與症狀,才能避免並預防這個隱形殺手找上門。
症狀
食道癌可能發生在食道的任何部位,且通常男性罹患的機率高於女性。症狀包括吞嚥困難、沒有刻意減肥但體重卻下降、胸痛或有灼熱感、消化不良或胃感到灼熱,咳嗽、聲音沙啞等等。若您長期有以上的症狀或胃酸逆流,請立刻找專業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
罹患原因
一般認為,食道受到慢性刺激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包括肥胖、患有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食道遲緩不能症(achalasia)而無法正常吞嚥,或是出現膽汁逆流等。另外像習慣抽菸喝酒、喝熱飲等,都是刺激食道的因素。
食道癌種類
食道癌也有不同類型,主要有2種:「鱗狀細胞癌」與「食道腺癌」。鱗狀細胞癌常發生在食道的上段和中段,致病的主要原因為飲食習慣、抽煙喝酒與熱飲等。食道腺癌常發生於食道和胃交界處的腺體細胞上,與肥胖、胃食道逆流等有關。
食道癌產生的併發症會使食道阻塞,食物和液體難以通過食道,晚期則會感覺疼痛,甚至可能有出血現象。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食道癌除非晚期堵塞,否則就臨床症狀不容易早期發現,我們只能針對喜好飲酒或有肝病在身、已經有先前食道傷害的族群,提高警覺預防這件事。
我們可以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1. 戒菸:您可以尋求專業醫師與配合藥物來幫助戒菸。
2. 適量飲酒:各種年齡的女性以及65歲以上的男性,建議飲酒量每天最多1杯,65歲以下的男性每天最多僅可2杯。
此外,多吃蔬菜水果與保持標準範圍的體重也是降低罹患風險的要素。
檢查方式
通常診斷食道癌是透過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以及食道蠕動壓力檢查食道有無癌細胞或經常受到刺激的區塊。
在台灣請大家記得接受國健署計畫,一定年齡定期做健康檢查,並留意自身及親友的健康,才能在病情惡化以前及早治療。
#食道癌 #健康檢查 #戒菸 #適量飲酒 #多吃蔬果
作者: Jamie Chang
審稿: 姜冠宇醫師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