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肝性腦病變利尿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肝性腦病變利尿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肝性腦病變利尿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肝性腦病變利尿劑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937的網紅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才後知後覺看到最近有小孩得到急性心肌炎,不幸病情發展迅速惡化😓急性心肌炎應該是所有兒科醫師跟急重症醫師的惡夢!今天來簡介一下心肌炎~ 👉🏻定義:急性心肌炎就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導致心肌細胞損壞甚至纖維化,造成心肌收縮不良、甚而侵犯心臟的傳導系統造成心律不整而使心輸出量減少,鬱血性心臟衰竭、休克...

  • 肝性腦病變利尿劑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5 21:56:13
    有 375 人按讚

    今天才後知後覺看到最近有小孩得到急性心肌炎,不幸病情發展迅速惡化😓急性心肌炎應該是所有兒科醫師跟急重症醫師的惡夢!今天來簡介一下心肌炎~

    👉🏻定義:急性心肌炎就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導致心肌細胞損壞甚至纖維化,造成心肌收縮不良、甚而侵犯心臟的傳導系統造成心律不整而使心輸出量減少,鬱血性心臟衰竭、休克甚至猝死。

    👉🏻致病原因:
    ✔️ #絕大多數由病毒引起,如:
    🔹#腸病毒(克沙奇B病毒、伊科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微小病毒B19型(Parvovirus B19)
    🔹EB病毒
    🔹C肝病毒
    🔹麻疹病毒
    🔹水痘病毒
    🔹皰疹病毒等
    ✔️細菌、黴菌或寄生蟲感染、
    ✔️發炎性疾病(川崎症、發炎性大腸性疾病、類肉瘤病、糖尿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
    ✔️毒物、藥物等。

    👉🏻年紀:因應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的症狀及嚴重度
    🔸新生兒或嬰兒👶🏻:多見猛爆性心肌炎。
    🔸兒童👧🏻:多為急性心肌心包膜炎合併心臟衰竭。
    🔸青少年👦🏻:常以急性或慢性心臟衰竭合併胸痛表現。

    👉🏻症狀:#兒童急性心肌炎最難診斷的原因就是其症狀無明顯特異性,不像大人可以明確說出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喘、全身無力等心肌炎症狀,#常常一開始看似輕微的感冒或噁心嘔吐腹痛如腸胃炎,#也有可能無症狀因此容易讓人輕忽,但病情可能迅速惡化成失去意識、休克、猝死等重症,常讓人措手不及!常常在疾病初期造成診斷的困難度!
    兒童心肌炎最常見的為病毒性心肌炎,就是一開始先有一個病毒感染,因此症狀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感冒期,病童有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或腸胃道症狀如拉肚子,噁心,嘔吐等一般感冒症狀。
    2️⃣#第二階段為心肌炎期,會有胸痛、呼吸喘、心跳過快、倦怠、無力、頭暈、咳血等症狀,#這時候一定要儘速就醫!
    3️⃣#第三階段為心衰竭或休克期,症狀如臉色蒼白,盜汗、缺氧、發紺、昏厥、低血壓、四肢冰泠、呼吸困難等,#若這時候才就醫通常預後不佳😓

    👉🏻診斷:
    ✔️心電圖(ST-T段變化、QRS波變小、心律不整)、
    ✔️胸部X光(心臟擴大、肺水腫)、
    ✔️實驗室檢查(血液心肌酵素上升)、
    ✔️病毒抗體或PCR(判斷病源體可以給予抗病毒藥)
    ✔️心臟超音波(心臟擴大、左心室收縮不良)、
    ✔️心臟核磁共振(心肌水腫、壞死)、
    ✔️心導管檢查(心臟切片)等。

    👉🏻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只有支持性療法‼️
    藥物:利尿劑、強心劑或抗心律不整等藥物。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類固醇,臨床效果可能有幫助,但實證醫學尚未定論。
    較嚴重的心肌炎可能導致休克,需要體外循環支持治療(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甚至成為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時期。

    ⚠️ #但葉克膜並不是萬靈丹‼️葉克膜只是暫時代替心臟運作,讓心臟休息,#心臟能不能恢復原本的狀態要看原本疾病的進程,基本上沒有特效藥可以讓心臟恢復如初!如果因疾病狀況不佳,葉克膜時間拉長,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末端肢體缺血、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感染、腎臟衰竭、肝功能異常等併發症都可能發生!

    👉🏻預後:#越小的嬰兒得到猛爆性心肌炎的預後越差,甚至死亡率可以達到75%。一般孩童跟少年的預後會比較好,#但容易獲得後遺症如擴張性心肌病變(慢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甚至在未來還需要作心臟移植。心肌炎常常來得又快又急、病情惡化迅速也無特效藥,何況疾病初期診斷困難,是所有兒科醫師跟家長的夢靨啊!

    👩🏻‍⚕️小孩子有時會無法分辨胸痛或腹痛,不管是肚子脹、悶痛、絞痛、想大便、小孩都會覺得是肚子痛,就像這次這個小妹妹,也是用腹痛、嘔吐來表現,心肌炎真的是兒科醫師最頭痛的疾病沒有之一!曾經我在實習的時候,有個有糖尿病的50歲婦人說她胃痛,吃胃藥無效,結果最後竟然是下壁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因此這個鑑別診斷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大人都會搞錯何況是小孩呢?

    🚩一定要注意的紅旗警訊‼️
    🔔#退燒時精神食慾異常差‼️(小孩精神食慾永遠是最重要的評估指標,小孩如果異常嗜睡一定要問題!須盡快就醫評估!)
    🔔#呼吸急促或很喘‼️
    🔔#四肢冰冷或發紺‼️
    🔔#哭鬧不安無法安撫‼️
    爸媽如果注意到以上幾個徵兆建議儘速就醫!

    🙋🏻‍♂️小朋友都在家裡沒有出門為何會染病?
    👩🏻‍⚕️前面有提過造成心肌炎的病毒很多是常見的病毒,有可能大人以前得過因此產生抗體,可能只會以小感冒甚至無症狀來表現,但沒得過此病毒、抵抗力較弱的小孩如果感染,可能不幸以心肌炎來表現。(也有可能常見的病毒卻以腦炎來表現,腦炎也是一個不常見但預後很差的疾病,下次再細說)

    👩🏻‍⚕️所以雖然疫情嚴重,我建議爸媽還是防護做好帶小孩來親自就診取代視訊看診較為妥當,畢竟兒科醫師已經習慣當一個偵探🕵️‍♀️邊問診邊觀察小孩的精神反應,#而且身體理學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像我們診所有超音波有時也可以做輔助檢查~畢竟爸媽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大多是單純敘述症狀,以這樣的案例如果視訊看診,爸媽可能會敘述小孩腹痛加上嘔吐,相信九成九的醫師都會開止吐藥跟腸胃藥給小孩😓這樣反而會造成病情的誤判!就像線上問診一樣不適合!

    之前我有放過一個線上問診的舉例,我的朋友大多是醫護人員,下面不乏很多醫護人員的回答,大家因為本身的資歷科別及訓練過程不同,可能心裡的鑑別診斷都會不同~所以不同的醫生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親自理學檢查後通常會接近一致!
    ➡️ https://ppt.cc/fd10Mx

    #佳鴻診所
    🔽此圖截自健康網頁Heho

  • 肝性腦病變利尿劑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30 16:12:34
    有 251 人按讚


    低血鈉的治療
    -UptoDate
    #teaching #na
    急性(< 48 小時)、慢性(> 48 小時或時間未知),嚴重(< 120 mEq/L,大部分的併發症與過快矯正的併發症滲透壓性脫髓鞘症候群 ODS 都屬於這些人)、中度(120-129 mEq/L)、輕度(130-135 mEq/L),症狀(嚴重:癲癇、意識障礙、呼吸終止,輕/中度:頭痛、頭暈、疲勞、嗜睡、肌肉痙攣、噁心/嘔吐、步態不穩、記憶力下降、混亂)。

    只有下列病人才會有腦水腫造成的腦疝脫(尤其是合併低血氧時):急性水中毒(精神病、劇烈運動、搖頭丸)、手術後的婦女和小孩、頭部外傷、顱內手術、顱內出血、顱內腫瘤。這些病人即使血鈉 130 mEq/L、症狀輕微,也能快速惡化成癲癇、呼吸終止、腦部傷害、死亡。

    急性、血鈉 < 120 mEq/L、症狀嚴重者必須住院。3% saline 1 mL/kg(周邊靜脈)大約能提升血鈉 1 mEq/L(但是會高估缺鈉量)。每 4-6 小時測定一次血鈉,每天血鈉上升的速度必須 < 8 mEq/L。

    急性:無症狀者用 3% saline 50 mL,然後每小時測定血鈉。輕微/嚴重症狀或有顱內病變者用 3% saline 100 mL/10 分鐘,如果症狀未改善,在 30 分鐘內追加二次 3% saline 100 mL,目標是在起初 6 小時內提升血鈉 4-6 mEq/L,當目標達成以後就停用 3% saline。不要用 mannitol、tolvaptan。

    慢性:如果有症狀或血鈉 < 120 mEq/L,3% saline 每小時靜脈點滴 15 to 30 mL。如果有低血量、停用藥物(利尿劑、SSRI)、副腎皮質功能低下、SIADH、有 ODS 的危險因子(血鈉 < 105 mEq/L、喝酒、肝臟病、營養不良、低血鉀)則用 dDAVP 預防過快矯正。目標是每天提升血鈉 4-6 mEq/L,當目標達成以後就停用 3% saline。也可以用 tolvaptan。

    如果 SIADH 病人的尿液 osmolality 大於 530 mOsm/kg,而且靜脈注射液中的 Na + K 小於尿液的 Na + K,那麼該靜脈注射液治療低血鈉就是無效的,此現象稱為「脫鹽(desalination)」。

    下列病人不要使用生理鹽水:SIADH、水腫(心衰竭、肝硬化、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竭)、血鈉 < 120 mEq/L、有症狀。

    其他的治療:限水(如果尿液的 Na + K 大於血鈉的一半,那麼限水就是無效的)、高鹽飲食、補充鉀(缺鉀也會造成低血鈉)、furosemide(水腫)、停用造成低血鈉的藥物、治療原發疾病。

  • 肝性腦病變利尿劑 在 信義公益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1-14 18:00:15
    有 1 人按讚


    【活躍老化】
    《常常忽略的營養下篇》
    5. 鉀
    在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鉀有助於維持骨骼強壯。這種身體必需的礦物質對於細胞運作非常重要,也被證實能有效改善高血壓及降低腎結石的風險。不幸的是,調查結果顯示即使是在美國這樣先進的國家,許多老年人並沒有達到每天4700毫克鉀的建議攝取量。

    如何吸收足夠的鉀:蔬果是目前所知鉀最豐富的飲食來源,香蕉、李子、桃子、馬鈴薯及它們的果皮特別富含鉀。只要每餐都有足夠蔬果,就可以攝取充足的鉀。如果考慮服用鉀的補充品,建議先與醫師討論,因為鉀攝取不足會造成健康問題,過量也可能對身體造成危險。

    6. 鎂
    鎂在300多種生理作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攝取足夠的鎂可以幫助免疫系統維持最佳狀態,也能保持心臟健康、骨骼強健。專家表示許多未經加工的食物,包括蔬菜類,都含有鎂,但是鎂也很容易在食物製造過程中流失。鎂的吸收效率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退,有些老年人服用的藥物,如利尿劑,可能也會降低鎂的吸收效率。

    如何吸收足夠的鎂:盡量多吃未經加工的食物,例如:新鮮水果、蔬菜、堅果類、全麥類、豆類及種子,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鎂來源。

    7. 纖維素
    纖維素能促進腸胃消化功能,使食糜在消化道中順利推進。許多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像全麥類、豆類及蔬果類,還有其他健康效益,例如預防心臟病。有一個簡單方式,可以自我檢查纖維素攝取量夠不夠,如果飲食中並未包含數種上述的食物,大概還沒有攝取到足夠的纖維素。

    如何吸收足夠的纖維素:多吃一些全麥類、豆類及蔬果類食物,並在飲食中多花一些巧思。當你去探視父母時,將南瓜子、堅果、藍莓及切好的蔬菜分裝入點心份量的袋子中放入冰箱,這樣他們隨時可以吃。也可以詢問醫師是否需要纖維素的補充品。

    8. Omega-3
    這種主要存在於魚肉中的未飽和脂肪具有許多健康效益,包括減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以及延緩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惡化,維持視力。新的證據顯示,Omega-3也可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維持腦內機能不容易隨著年紀減退。維持心臟健康的飲食中,也包括富含Omega-3的海鮮。

    如何吸收足夠的Omega-3:營養學家建議,每周至少攝取兩份魚肉,尤其是鮪魚、沙丁魚、鮭魚及鯖魚等含有豐富Omega-3的魚類。有些植物也是Omega-3的飲食來源,例如:黃豆、核桃、亞麻籽及油菜籽油。市面上可以取得Omega-3補充品,據研究顯示對維持心臟健康的功效尚有爭議,建議還是先與醫師討論過再決定是否服用。

    如果你是成年子女,希望幫助父母攝取足量Omega-3,專家建議盡可能讓他們方便取用,例如買一些鮭魚罐頭,可以買小罐裝,或是將大罐的量分裝入塑膠容器中,方便他們配稀飯、麵包、沙拉來吃。

    9. 水
    水乍看之下可能不像前幾項維生素、礦物質那樣重要,但它對維持身體健康卻一點都不能小看。隨著年紀增長,渴的感覺會變得遲鈍,常常脫水了還不覺得口渴。某些老年人常用藥物還會增加脫水的風險。當增加攝取纖維素,因為纖維素會吸收水分,減少水分在腸道的吸收,於是喝足夠水分變得更加重要。學者建議每天八杯水才足以維持健康的生理機能。

    如何吸收足夠的水:營養學家建議,每天應該喝3~5大玻璃杯的水。另一個建議是看尿液顏色,體內水分處於最佳狀態時,尿液是淡黃色的。如果尿液呈現亮黃或是暗黃色,則表示還需要多喝一點水。也有些人可能基於健康因素,例如肝或腎方面的疾病,而必須限制飲水量。務必跟醫師確認最適合的飲水量,喝太多水也可能導致危險。

    資料編譯自:https://goo.gl/bSMc2Q
    (圖片來源:https://goo.gl/2BW75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