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肝功能球蛋白偏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肝功能球蛋白偏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肝功能球蛋白偏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肝功能球蛋白偏高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林凱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因四面環海,水產資源豐饒,漁業發展蓬勃,各式海鮮食材更因料鮮味美而廣受歡迎。海味富含優質蛋白質,具低膽固醇(海鮮內臟除外)且蘊藏各種營養元素之特性,對於健康有諸多貢獻。此次,就與你分享「5種滋養身心的海味」! ❶鮮蝦-鎂元素 蝦類中含有豐富的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可保護心血管系統,...

肝功能球蛋白偏高 在 Moo|不務正業の菜鳥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26 16:34:40

#跟moo一起讀 #AZ疫苗 ⚠️更新 過去建議正在使用避孕藥、荷爾蒙治療患者暫緩施打 已於5/21更正指引為可以施打 有不少朋友對於是否要施打AZ疫苗 有很多的疑慮 尤其是可能導致血栓的副作用這件事 今天幫大家整理發生血栓副作用的比率、可能症狀 還有需要注意的族群 - 首先 血栓影響的位置...

肝功能球蛋白偏高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02 06:01:06

台灣因四面環海,水產資源豐饒,漁業發展蓬勃,各式海鮮食材更因料鮮味美而廣受歡迎。海味富含優質蛋白質,具低膽固醇(海鮮內臟除外)且蘊藏各種營養元素之特性,對於健康有諸多貢獻。此次,就與你分享「5種滋養身心的海味」! ❶鮮蝦-鎂元素 蝦類中含有豐富的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可保護心血管系統,...

  • 肝功能球蛋白偏高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28 14:36:30
    有 178 人按讚

    台灣因四面環海,水產資源豐饒,漁業發展蓬勃,各式海鮮食材更因料鮮味美而廣受歡迎。海味富含優質蛋白質,具低膽固醇(海鮮內臟除外)且蘊藏各種營養元素之特性,對於健康有諸多貢獻。此次,就與你分享「5種滋養身心的海味」!

    ❶鮮蝦-鎂元素
    蝦類中含有豐富的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可保護心血管系統,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且蝦還具有通乳作用,很適合產後孕婦食用。就中醫論述,吃蝦入肝經和腎經,因此可滋陰補陽。對於男性更有增強機能之作用

    ❷蛤蜊-鐵元素
    蛤蜊又稱為花蛤、文蛤、蚶仔、西施舌。蛤蜊含有比牛肝多7.4倍的鐵質。一天6~7顆,就可攝取到一日所需的一半鐵質。並亦含鳥胺酸,兩者皆有助於強化肝臟功能,以改善睡眠品質。此外,亦含有具造血作用的維生素B12及預防骨質疏鬆的鈣質

    ❸牡蠣-鋅元素
    鮮蚵是牡蠣在台灣的俗稱,與西方人常吃的生蠔,僅在品種上略有不同,雖然蚵仔一般體型較小,但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養殖時間的長短所致,其含有豐富的鋅,可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和生育力。每日攝取15毫克的鋅,能有效降低66%的攝護腺癌風險。對女性而言,則可促進荷爾蒙分泌,有助於緩解生理痛、月經不順等症狀。此外,亦具促進皮膚和毛髮生成、加速傷口癒合及增加免疫之功能

    ❹花枝-牛磺酸
    花枝又名烏賊,含豐富維生素B群,每100公克含蛋白質約12公克,脂肪僅0.5公克。且富含牛磺酸,有助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以促進脂肪的代謝,對於預防血管硬化、膽結石的形成皆有助益。此外,亦有利腦部及眼睛視網膜之發育,對於老年痴呆症以及眼睛黃斑部退化之修護也有貢獻

    ❺午魚-蛋白質
    又稱午筍魚或馬友魚,正式學名為四指馬鮁。是產自台灣海峽的特有魚種,因其肉質細膩鮮美。富含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脂肪構成都是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該脂肪酸能有助降低壞膽固醇,補充人體的營養所需,另含豐富且易被人吸收的DHA,有腦黃金的稱號,對孩童大腦發育具良好作用,可促進大腦發育,提高記憶力和思考力

    🦐海鮮品種
    ⏩大蝦
    ➤劍蝦
    產於台灣東北部及西部海域,以基隆為主要產地,產季為農曆11月到隔年五月。體型小,剝殼時感受殼比較硬,肉質軟嫩,入口有濃郁鮮香
    ➤蘆蝦
    也稱猿蝦,身體淺灰色,有小小的黑芝麻般的斑點,以3-4月為盛產期,厚蝦殼肉質甜,多以鮮蝦或冷凍出售,在日本是做成蝦乾和蝦餅的重要原料
    ➤草蝦
    生鮮蝦體的顏色偏墨綠色至深褐色,尾部具黃棕色及黑褐色橫紋。養殖以宜蘭與西部沿海居多,生長時間約4∼6個月。蝦肉口感緊實,因為體型大所以賣相佳,是喜慶宴客料理中很受歡迎的蝦種
    ➤白蝦
    白蝦是台灣目前養殖蝦類的最大宗,一年四季都可生產,有全海水、半淡水及淡水養殖方式,不僅蝦子的滋味有差,樣貌、品質與價格也有不同。體型較大,蝦體偏綠色半透明、外表有墨綠色針點、肌肉紋理透明且殼硬,口感爽脆鮮甜
    ➤斑節蝦(明蝦)
    以野生捕撈居多,人工養殖次之;野生明蝦盛產於中秋節後,身形肥大且長,主要特色是從頭胸到腹部都有褐色橫紋分布,尾扇開展則可見到如彩虹般的鮮豔色澤。蝦肉飽滿多汁,在料理上無論是中式、日式或是西式料理,都非常受歡迎,可說是蝦類中的明星

    ⏩蛤蜊
    ➤文蛤
    是市面上最常看到的貝類,大小多為2.5公分,外殼是渾圓的三角形。殼面平滑,顏色從白色、深褐色到米色都有,上頭有許多斑紋等,一般較常見的是自殼頂延伸出扇形的紋路。料理方式有煮湯、熱炒、燒烤都很美味
    ➤海瓜子
    海瓜子是一種雙殼貝,殼長大約3~4公分,薄薄的殼有各種顏色及花紋,從白色、灰色到棕色。生活在潮間帶礫石區,這種地方漁網無法作業,完全要用人工採集,肉較肥厚鮮甜,適合蒸煮或是熱炒
    ➤臺灣蜆
    蜆仔體型約是指頭的大小,形狀為扇形,最大的特色是外殼有一條條的凸起橫紋;顏色大多為土黃色,水質清澈、少污染時,殼色較淡。因為生長於淡水中,所以吐沙時要泡清水,不可以泡鹽水。料理方式可蒸煮、醃漬

    ⏩頭足類海鮮
    舉凡透抽、小卷、烏賊及花枝,因形態相似,容易混淆,以下簡述其特徵

    ➤花枝
    又稱烏賊、墨魚,體型圓短,下半部收尖,體型通常比軟絲大
    ➤軟絲
    身體尾端橢圓形,肉身透亮,口感較脆,台灣沿海產量少,多由東南亞國家進口
    ➤透抽
    細長,尾端收尖,身體下半段有一對較長形的鰭,食獵物幾乎用吞的,體內常有完整獵物
    ➤小卷
    鎖管的幼型,俗稱小管,體型細長,通常漁夫們將小卷捕獲後,就會立刻以滾水燙過,以避免發臭變質

    ⏩午魚
    臺灣目前發現的午仔魚種共有三屬七種,包含最常見的四指馬鮁及多鱗四指馬鮁,還有小口多指馬鮁、五絲多指馬鮁、六指多指馬鮁、六絲多指馬鮁、西氏絲指馬鮁。除了西氏絲指馬鮁僅於臺灣東部捕獲,其餘午仔主要分布於臺灣西部海域
    ➤野生
    主要棲息在水深2-20公尺的沙泥底質環境,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的海域,都有其蹤跡,近岸時通常會在浪腳附近攝食、休息
    ➤養殖
    於西南沿海的養殖品種主要為四指馬鮁,其抗寒能力較差,如果遇到連日寒流,或是水溫過低,就會增加凍死的風險。因此以屏東枋寮、佳冬為午仔主要養殖區域,避免寒害造成損失

    ⏩牡蠣
    又稱蚵仔,許多人常常會與生蠔混淆,在英文上雖然都稱Oyster,但兩者是同屬不同種的兄弟。台灣氣候較熱,牡蠣成熟期短,因此個頭較小,相同的品種在溫帶海域需兩至四倍的時間才能成熟,生長時間拉長,體型自然也會長得比較大。而牡蠣能否生食,則取決於採收、運輸、保鮮過程中的溫度及濕度,只要生菌數達生食安全標準即可生食,但腸胃系統較弱時,則以熟食為宜
    ➤生蠔
    有「海中牛奶」的美譽,個頭比普通牡蠣要大,通常生長或養殖在河海交匯的內灣淺海,因為受到生長條件限制,使得數量較普通牡蠣少,價格也高出很多。產地分佈法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日本等

    ❤️海鮮停看聽
    ⚠️海鮮因富含鋅、蛋白質等營養素,對於男女性具滋補強身作用。但因海鮮通常普林含量不低,特別是內臟部分,若為痛風患者,應淺嚐即止

    ⚠️生鮮海產及魚貝類應避免生食,待充分加熱煮熟再食用為宜!因海產易受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污染。腸炎弧菌是一種生長在海水中的細菌,目前腸炎弧菌造成的食品中毒發生率在台灣排名第一。而諾羅病毒則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因此建議熟食為保健上策

    ⚠️若對海鮮過敏者,常見是因對海鮮中「原肌球蛋白」成份過敏,這種蛋白質普遍存在於蝦、蟹等食材之中。因此,過敏體質者即便吃最新鮮的活蝦、活蟹,仍會出現過敏反應。此外,有些過敏反應則與海鮮的養殖與貯存方式有關,可能為魚貝類的藥物殘留或使用增豔劑所致,也可能會誘發不明的過敏現象

    且因魚、蝦、蟹、貝類等海鮮本身都存在許多胺類物質,當海鮮食材死亡後,若存放不當,就會受到細菌污染而腐敗,胺類物質也會代謝產生大量的組織胺。這些不新鮮的海鮮食材即使經過烹煮,高溫僅能殺死細菌,卻無法分解組織胺,吃入體內就會造成組織胺中毒而出現皮膚紅、腫、搔癢等與過敏雷同的症狀。建議發現身體出現異狀,請務必儘就醫治療

    ⚠️挑選與存放方式
    ➟鮮蝦
    以顏色潤澤透明,蝦殼堅硬,蝦體具彈性,頭部完整為宜。若變軟變白、掉頭或有異味,就不新鮮了。存放時,先剪掉蝦鬚,用清水去腸泥並洗淨,即可放冷凍
    ➟午魚
    挑選時,以魚眼清澈不混濁,並無腥臭味 ; 鱗片帶光澤且整齊不脫落為原則。可再輕壓魚肉,回彈即代表新鮮。待去除內臟洗淨後,即可放冷凍存放,但建議購買後,即料理實用為宜
    ➟花枝
    可見其眼睛明亮度、表皮完整性、光澤和透明感做依據。摸其背部的骨板是否完整,檢查觸角吸盤是否有黏性,黏性越強代表越新鮮,切不應散發腥臭味。可準備保鮮盒加水,水位能淹過花枝,再放進冷凍庫保存,亦有助提升口感
    ➟牡蠣
    可觀察蚵葉顏色夠黑,蚵體色澤明亮、略呈鮮灰色,且飽滿有彈性等做為依據;如見到蚵體有發綠情形,或因為泡水過久使顏色轉白,則表示不新鮮。存放方式可先清水沖洗,加入乾淨飲水即可放冷藏,但泡過水後不耐放,應盡早點加熱後食用
    ➟蛤蜊
    取蛤蜊互敲,新鮮時有紮實清脆聲響,而腐敗的則為空心感。蛤蜊不耐高溫,在攝氏4~8度間,蛤蜊會進入冬眠的狀態,這個溫度區間,剛好是冰箱冷藏室的溫度。存放方法可將蛤蜊放入塑膠袋中,盡量將袋中空氣全部擠出,製造出真空的狀態,放入冰箱冷藏。夏天建議在2~3天內烹調食用完畢,冬天則可保存約5天;泡水吐沙過的蛤蜊能保存的時間較短

    #凱鈞有食力
    #5種滋養身心的海味

  • 肝功能球蛋白偏高 在 小虎.fip腹膜炎gs441524治療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28 20:00:05
    有 78 人按讚

    《GS441治療貓FIP腹膜炎:九大復發原因》無量度體重/亂減劑量/進食不夠/過早停針/隱性入腦.....過去一年多以來,很多家長PM小虎,小虎也跟世界各地的資深義工經常交流,總結各地的案例經驗。也不時去信將疑難案例通報Dr Pedersen,聽取他的意見。

    首先,各間GS441病毒抑製劑的老牌藥廠都號稱,復發率低至5%-10%之間。但海外和中國大陸的復發個案特別多,病毒頑強當然是主因,各藥廠質素也是主因。差劣的FIPV病毒抑製劑會濃度不足,結果導致病情惡化、復發,甚至造成FIPV病毒抗藥性,後果非常嚴重。純度不足則代表可能有毒素。所以,請查詢FIP香港群組和海外Warrior群組,哪些是有品質保證的441品牌,盡量提高治愈率。就算是好藥,也不敢説100%治癒,何況劣質藥。

    【FIP大新聞:注意劣質藥】:https://bit.ly/2RJvTy1
    【各間藥商的歷史和評價】:https://bit.ly/2Y6zxql
    【貓腹膜炎新藥KP-01?不要亂試】:https://bit.ly/3kAbQ1I
    【口服GS441 不及打針穩定】:https://bit.ly/396E8O0

    不過,復發率往往跟家長打針和治療紀律其實也存在很大關係!

    【過早停針結束療程】開創出GS441524 貓腹膜炎療程的Dr Pedersen,經過臨床實驗摸索劑量和療程長度,結論是至少注射12週,即84天每日持續注射(http://bit.ly/2qtxe1J), 可大大降低復發風險。各大老牌藥商的用藥指引也緊跟Pedersen的建議。《GS441是什麼》:http://bit.ly/38cqWUO

    我直接跟Dr. Pedersen的電郵交流請教中,他也表示,現實中確實有些貓能6-8周清除病毒,但如果不能呢,如果還有病毒殘留呢?他認為那算是賭博賭命,然後他強調他在UCDavis研究出來的12週療程的重要性。#病毒抑製劑只是抑制病毒繁殖,不是殺毒,#殺毒要靠免疫系統去殺,如果療程時間不夠,很多貓的免疫系統沒有足夠時間重建好,你停針,風險好大。這是為何他呼籲家長 #堅守12週療程 的原因。 現實中,有些血檢非常漂亮的貓,確實是可以在仔細評估後,提早停針於6-10週的,但應小心評估,不應自己亂來。

    不過,有家長在沒有諮詢資深獸醫和資深admin/義工的情況下,胡亂自行提早停針,結果提升了復發機會(有些則是被知識貧乏的獸醫誤導而停針)。中國大陸更有些賭徒型家長或窮困無助的家長(無奈),僅為貓貓治療兩週、一個便停針,這類貓貓復發後,更可能出現抗藥性,治療更為艱鉅。Pedersen多次說過,抗藥性FIPV病毒,難以根治,是他最害怕遇到的情況。

    【家長自行減低注射劑量】有些FIP貓家長打針一段時間後,見到貓貓狀態很好,於是自行決定減低劑量,這絕對是玩命。比如:注射劑量為每公斤6mg的貓,4週後狀態極佳,家長自行減低劑量為4mg,減幅高達33%,結果當然是復發。問你一個問題:#你如果感染了世紀絕症伊波拉病毒,你敢不敢在療程結束前,自己決定減低劑量33%?

    如上所述,FIP一旦復發,通常會出現嚴重的眼部病變和神經病變:http://bit.ly/2Qt7uNj 結果,家長被逼將注射劑量提升到10mg甚至更高,所花的金錢也被逼翻倍!!得不償失。而且,病情加深後,治療難度更高。

    Dr.Pedersen的2018年的GS441實驗劑量是4mg起跳,治癒率近80%。香港群組去年底調整劑量到6mg起跳後,根據admin和義工們的統計,治癒率提高到超過90%。歐美多個群組,包括最大的FIP Warrior在參考香港群組經驗之後,他們的admin們也跟歐美的資深獸醫商量,今年也已經跟隨了香港的6mg起跳劑量建議,放棄了4mg起步劑量。

    【注射劑量過低,不準確】比如有些貓貓腹水很多,病情不輕,#用15mg濃度版本抑製劑,只注射每公斤4mg(算式為:kg x 4mg ➗15)的低劑量,縱使打滿了12週療程,狀態看似一切良好,但停針幾日內仍突然復發。這類個案理應打每公斤至少6mg或6.75mg(kg x 6mg➗15)會更有保障。

    已經出現眼部病變的貓,會有眼部葡萄膜炎、瞳孔泛出紅斑白霧、兩隻瞳孔大小不一致⋯這種情況注射劑量至少是每公斤8mg(kg x 8mg ➗15)起跳。

    出現不妥、病發已經長達1-2個月,或者已經出現眼部症狀超過2-4周,應假定病毒已有能力入侵腦部繁殖,可以視為潛在的腦神經病例處理。至於已經出現腦神經症狀的貓,會走路不平衡、後腿無力、抽搐、四肢失控不協調、有些則會頭部震抖、有些貓會失控地轉身舔毛或舔物件(關於舔物PICA:https://bit.ly/2P4ClSD) ⋯這種情況應該注射劑量是10m起跳,非常嚴重的個案甚至是12mg、15mg、18mg或更高。打不夠劑量,縱使長期下來血檢正常,甚至漂亮,也會有機會復發。因為低劑量不足以消滅腦內病毒。詳情請看:http://bit.ly/2Qt7uNj

    如果注射劑量不足,貓貓表面上仍會出現好轉的假象,比如食慾增加,活動量增加。這是因為劑量雖然低了,但仍足夠抑制身體中的病毒。不過,沒有足夠的GS進入腦部,病毒就會持續潛伏在腦部,可能突然複製增多,導致病情急速惡化。或者,等到療程結束停針後,復發並且惡化。所以,大家可以見到 #復發的貓很多都會出現腦部病變,後腿失去平衡。

    【不量度體重、不定期血檢】有些家長則相隔一周甚至一個月,才量度一次貓貓的體重,結果貓貓長胖了,但沒有及時增加注射劑量。有些家長甚至從來不量度體重,這是自尋死路。慘痛案例:https://m.weibo.cn/1689317227/4447269619065396

    所以,家長必須買一個寵物或嬰兒用的電子磅,每日量度體重。淘寶有售,很便宜:http://bit.ly/2rOx0D0

    血檢必須是每隔三四週一次,每次檢討驗血報告中的核心指數:
    - 紅血球HCT、RBC
    - 白血球LYM、NEU
    - 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
    如果出現指數停滯甚至惡化,很可能需要迅速提升劑量。同時考慮加入免疫療法PBMC或IL2。如果到了接近84日才血檢,到時發現指數不好,那就要延長療程了。你會損失寶貴的金錢和時間。病毒也可能因為長時間不能被抑制而出現抗藥,危險!

    【打針時經常漏針不補針】長期累積下來,便導致治療劑量不足。所以如果有明顯漏針,家長需要適量補針。否則,這會導致復發或突然惡化。

    【沒有重視貓貓的飲食】關鍵詞:#灌食 很多家長看到貓貓『有自己開口進食』就很高興,但貓貓一天原來只吃了四分一個小罐頭。這時候,家長沒有很紀律地每日用針筒灌食(每日3-5次),結果導致貓貓營養不足,免疫力不足,無力對抗病毒。吃不夠,強烈建議考慮 #針筒餵食或針筒溝灌食。混很少量水,不要混太多。教學:
    https://youtu.be/2l4wqLbedGE
    https://youtu.be/ECPS4PFgRqg

    一隻病發時2kg的貓,進食Hills的處方A/D罐頭,一日起碼要食足1罐156g。如果只吃一半,而又沒有乾糧支撐,那是一定不夠的。A/d的餵食份量指南:https://www.hillspet.hk/zh-hk/cat-food/pd-ad-canine-feline-canned

    注意! #DrPedersen多次回郵中強調貓貓的體重不斷增長就是康復良好的徵兆。#如果體重增長極慢甚至停滯就可能是出了問題,必須警覺!可能是劑量不足或進食不足!

    UCDavis報告是這麼說:體重增長是最直觀的康復指標。接受84天GS療程後的貓體重增長大約20%-120%。越小的貓體重%增長理應越多,年紀越大的增長%較少。

    【沒有重視貓貓的營養品補充】沒有加強貓貓的免疫力、補血、護肝等等,無力對抗病毒。GS441是『病毒抑製劑』不是殺毒劑,它的功能是抑制病毒繁殖,#負責殺毒的是自身免疫系統。免疫弱,則殺毒慢。有關營養品購買,請看這裡:《FIP貓營養補品清單/價錢/購買方法》http://bit.ly/2LbNqfz

    教學:https://youtu.be/kkq_HKA7drA

    【碰上不懂FIP的獸醫】香港的獸醫界質素參差不齊,曾經有些診所竟然問家長,FIP需要看什麼血檢指數,那是很恐怖的。有些獸醫稍好些,會推薦441,但一知半解,建議了錯誤或偏低的劑量。有些則不能協助家長判斷療程進度,以及如何改善、如何提升、如何扭轉停滯的臨床狀態、#是否需要延長療程超過12週?那麼你的貓貓其實也會存在復發風險。因為有些獸醫根本不能幫你判斷停針的時間。所以,切記,一定要找一個熟悉FIP的獸醫。獸醫診所,不應該只是一間負責出報告,而不懂解讀報告的化驗所。就算是FIP經驗豐富的獸醫,面對異常狡猾的FIP,有時也可能會被表徵假象騙倒,何況是不懂FIP的獸醫了。

    【貓腹膜炎病毒狡猾地暗藏腦部】FIPV稱得上世紀絕症病毒,當然有其恐怖的實力!家長如果已經做足了以上的各項措施,絕大多數貓貓是不會復發的,但也不等於完全沒有機會復發。FIPV是很詭異的,尤其是一些個案的病毒暗暗隱藏在腦部,但數量不多,沒有表面的神經症狀顯露出來,就算是資深獸醫也難以察覺。又或者是症狀極度輕微,家長根本難以發現,比如一些貓 #走路偶爾拐了一下,有些貓則偶爾 #大力地扭轉身體舔毛。這些到底是不是神經症狀?是不是病毒入腦?如果不是當然好。如果是,又往往難以辨識出來。如果用藥劑量不夠,就會讓病毒有機會在腦部繁殖。

    小虎在交流中,得知美國的資深獸醫和外國Warrior群組一些管理員討論過,如果貓出現不妥、食慾明顯降低、病發已經長達2個月,或者已經出現眼部症狀超過2周,縱使沒有明顯入腦病徵,也應假定病毒已有能力入侵腦部繁殖,可以視為潛在的腦神經病例處理。小虎認為他們說法頗合理,應該參考。

    所以,家長第一身極度仔細的觀察和拍影片紀錄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為何群組admin和一眾義工經常問新家長發病過程,以及一定要提供詳細影片的原因。這不是找你麻煩,而是必要,盡量判斷出來。不幸的是,就算家長已經很留意,也未必真能發現,#入腦的微量病毒也可能真會是沒有痕跡!唉,FIPV確實可以非常詭異!非常可恨!

    這種復發,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康復的,有堅強的貓貓經歷了2、3次復發,仍然能夠成功停針。在FIP世界,沒有必勝,大家可以做的,就是盡量在死神面前,做到最謹慎嚴謹。大家加油!!

    大家的貓貓如果中招有了FIP,可以加入這些群組求救和查詢:
    【香港:FIP 腹膜炎 (最新資訊) 治療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ipcatvirushk/
    【海外:FIP Warrior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10898967022921
    美國西部/加州FIP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00835247226864/
    加拿大FIP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44659292587855/
    台灣FIP救急互助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fip/

    --------------------------------------
    【FIP大新聞:注意劣質藥】:https://bit.ly/2RJvTy1
    【各間GS441藥商的歷史和評價】:https://bit.ly/2Y6zxql
    【貓腹膜炎新藥KP-01?不要亂試】:https://bit.ly/3kAbQ1I
    【Pedersen最新談瑞德西韋對FIP的潛力】
    中文版:https://xw.qq.com/cmsid/20200322A0GTBF00
    英文原文:https://sockfip.org/2020-dr-pedersen-gs-441524-update/
    腹膜炎病毒如何突變而來?貓需要隔離嗎:http://bit.ly/38TFhWE
    FIP貓可以絕育嗎:http://bit.ly/2wzrhDA
    認識GS441是什麼:http://bit.ly/38cqWUO
    口服 vs 打針,打針會更有效:http://bit.ly/2ZWpwhr
    GS441治療為何會復發?九大原因:https://bit.ly/36ygMAp
    小虎的營養品清單:http://bit.ly/2NNkbBm
    恐怖的fip腹膜炎腦神經病變:http://bit.ly/2Qt7uNj
    小虎6月5日確診病徵記錄:http://bit.ly/2HQMYlo
    第一周441治療救命記錄:http://bit.ly/2HQxKg5
    透過mRNA檢測輔助停針:http://bit.ly/2MGg34f
    濫用GS441會導致災難:http://bit.ly/2TKSZFf
    甚麼是 #FIP:http://bit.ly/2NOtEc6(中譯:http://bit.ly/2NLvJFO)
    #GS441524 病毒抑制劑研究報告:http://bit.ly/2XEemN4、http://bit.ly/2JzCsib(中文版:http://bit.ly/2JZLaGU)
    治療嚴重的眼部腦部病變:http://bit.ly/2SosZAA、http://bit.ly/2Zb71jW
    腹膜炎的一切知識:http://bit.ly/2HPPKab
    看懂驗血報告:http://bit.ly/2HgXulr(中文:http://bit.ly/2ZmUdHp)

  • 肝功能球蛋白偏高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1 17:53:30
    有 15 人按讚

    孕期後三個月注意事項

    孕期倒數100天,正式進入最後階段。到了懷孕後期,隨著隆起的肚子越來越大,

    造成孕媽咪更多的不適症狀。究竟此階段孕媽咪可能會發生哪些狀況?又該如何做好準備,

    以安然度過這100天的關鍵時刻呢?

    孕媽咪從懷孕到生產的孕期約40週,大致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每週期約13週。在第三週期,也就是產前100天,此時孕媽咪會產生諸多身心不適的症狀,面對這些情況除了生理上的調適,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也相當重要,才能夠順利生下健康的寶貝。

    Part1:身心狀況篇孕媽咪的變化大致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種變化,生理包括腹部隆起、腸胃道壓迫、乳房脹痛等,這些都是為了生產做準備,症狀於產後大多可以緩解,無須過於擔心;心理變化則為產前憂鬱,為了健康生下小寶貝,不少孕媽咪難免心情焦躁,此時家人的陪伴與支持相當重要,孕媽咪也應該盡量培養興趣,避免經常陷入擔心胎兒健康的負面情緒。
    另外,由於胎位開始逐漸變化,胎兒的頭會開始慢慢下降,為自然分娩做準備,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頻尿或排尿困難。究竟這些症狀應該如何解決?

    腹部隆起
    隨著孕期進入最後階段,胎兒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孕媽咪的腹部也會明顯隆起。

    胎兒的體型與爸媽的身材有正相關,若父母親身材高挑,胎兒體型相對會較瘦長;若父母親身材適中,胎兒體型就會落在平均值,爸媽可以參照胎兒體重對照表,觀察寶貝的體重是否有落在標準範圍內。另外,也需注意每時期體重增長的速度是否有按規律速度成長,若發生異狀便應盡速就醫檢查。

    腰痠背痛
    孕期由於體重上升,體內荷爾蒙改變,身體會局部充血,骨盆、關節和肌肉也會逐漸鬆弛來適應日漸增大的肚子,因而造成孕媽咪易腰痠背痛,建議應調整站立姿勢,保持脊椎的自然位置,身體不要傾斜,穿著舒適衣著與鞋子,必要時以托腹帶支持腹部,改善恥骨痛、腰痠背痛和下墜感。坐著時可在腰際邊放上腰墊支撐背部,再放個小椅子把腳墊高,避免越坐越累,亦能適時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不適。

    靜脈曲張
    之所以會靜脈曲張,乃血管壁無力或靜脈瓣功能不全,造成下肢血液循環不良,外加懷孕時子宮變大,壓迫到下腔靜脈,妨礙下肢血液的回流。若有靜脈曲張的情形,孕媽咪應避免長時間呈現同一姿勢,包括站立、坐著和膝部交叉,休息時抬高下肢幫助血液回流,避免穿著束褲、塑身衣等會妨礙血液循環的衣物。

    下肢水腫
    由於體內荷爾蒙改變,加上靜脈回流速度變慢,血液容易堆積在下肢,使孕媽咪的雙腳常會變得光亮、腫脹,用手指按壓下去時,皮膚會深深的凹陷下去,穿鞋子甚至感到疼痛不適,部分孕媽咪連雙手也出現腫脹、手指不靈活的情形,建議孕媽咪避免長時間久站或坐著,休息時盡量採取最舒服的姿勢,並將下肢抬高,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臟負擔;亦可適當按摩、泡溫水、避免吃鹽分過高的食物,減緩水腫症狀。

    恥骨疼痛
    懷孕後為了生產做準備,身體會開始分泌鬆弛素和黃體素來促使肌肉鬆弛,增加骨盆空間以容納胎兒,但有時荷爾蒙分泌過多,孕媽咪容易感到韌帶拉扯。此外,第36週開始,胎兒的頭會漸漸下降,第38週後進入骨盆腔,由於重量集中在骨盆,因此,孕媽咪容易感到恥骨與骨盆疼痛,但生產後會逐漸消失。

    胎位狀況
    胎位指的是在分娩時,胎兒最靠近子宮頸口的部位,也就是生產時最先露出的部位。在第28週之前,因為子宮內的空間還很大,胎兒會轉來轉去,不需要在意胎位正不正的問題,第28~30週會自動轉正,變成最適合自然產的胎位。若此時胎頭未向下,稱為胎位不正,建議孕媽咪採「膝胸臥式」,也就是趴著、臀部提高,每次10~15分鐘,以利矯正胎位。做這個姿勢時,孕媽咪會不太舒服,故必須在家人陪同下進行。

    羊水量狀況
    醫師會根據羊水指數(AFI)判斷羊水量是否正常。一般來說,羊水指數介於5~25均為正常值,在第三孕期時才會逐漸減少。正常情況下,胎兒在母體裡喝羊水,再形成尿液排出,並重複循環。

    羊水是提供胎兒養分的重要管道,若羊水量過多代表胎兒沒有完全吸收營養,必須進一步就醫檢查胎兒的腸胃是否出現異常;若羊水量太少則可能是早期破水、泌尿系統發育、胎盤功能或胎兒活動力出現問題,需做胎心音測試確認羊水量與胎兒狀況。

    乳房脹痛
    為了哺乳做準備,懷孕後乳房會變大,乳腺也會開始增生,血管腺體密度提高。但受到雌激素刺激的關係,乳房在脹大的同時,孕媽咪容易感到疼痛,建議孕媽咪可以更換大一點的胸罩尺寸,以包覆胸型和避免壓迫乳腺。此外,也可輕輕按摩乳房來抒解疼痛。針對部分孕媽咪會分泌些微乳汁,分泌乳汁屬於正常現象,不必刻意過度清潔及特地收集。若長期疼痛,且發現乳房有凹凸不平,甚至有腫塊現象,應及早就醫診治。

    分泌物增加
    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陰道和子宮頸腺體會開始分泌黏液,正常分泌物為白色或淡淡的黃色、無異味,只要沒有異狀,孕媽咪不必過於擔心,僅需保持私密處的清潔衛生即可。若分泌物異常增加、顏色改變、有異味,且陰部感到搔癢,應立即就醫。

    頻尿、排尿不順
    胎頭下降以壓迫膀胱,如同一顆大石頭壓在膀胱上,孕媽咪會一直頻尿,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次數增加,進而影響睡眠。有些孕媽咪擔心頻尿而刻意減少喝水,反而容易造成膀胱滋生的細菌堆積或逆流感染,建議孕媽咪仍要多喝水,有尿意時應立即排尿,藉由解尿將細菌排出體外;飲水方面,白天可增加液體攝取量,晚餐後則可減少攝取量。若孕媽咪出現解尿疼痛、小便灼熱、腰痠等情形,表示尿路感染可能已擴及腎臟,應進一步求診。

    便祕
    便祕原因包括飲食不足、運動量減少和缺乏纖維素等。孕媽咪在懷孕後,體內黃體素增加,導致腸胃蠕動速度變慢,建議孕媽咪每日喝足2000C.C的水分,並且分次慢慢喝,也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物,搭配按摩來幫助排便。

    產前憂鬱
    根據臨床上發現孕婦產前憂鬱症的比例不低,由於懷孕的關係,孕媽咪不僅體內荷爾蒙產生變化,身材也會變得較豐腴,使心情容易情緒化,擔心胎兒是否健康、家庭經濟是否能夠支撐、育兒生活教養等問題,此時身邊家人的支持便相當重要,應適時給予孕媽咪鼓勵與陪伴,孕媽咪也可以培養興趣,盡量轉移自己懷孕的注意力,保持愉悅的心情。但若產前憂鬱症狀過於嚴重,可服用綜合維他命、B群,或是進一步至精神科尋求適當治療。

    Part2:日常作息篇
    為了做好卸貨的準備,孕媽咪應維持健康的日常作息,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避免單獨外出,更應該均衡飲食,攝取高品質蛋白質的食物,提高寶貝所需營養。另外,也需要增強身體的肌耐力與力氣,為順產做準備。

    生活起居
    懷孕後期由於身體負荷量越來越大,體力也容易下滑,此時每天應睡足8小時,白天亦可做短暫休息,睡覺時採自己以最舒服的姿勢,並適當按摩四肢,改善水腫問題。

    平日活動
    孕媽咪應避免爬高、提重或搬重物,平時亦可培養興趣,接觸對身心有益的活動,例如:看電影、散步等,以免情緒不穩定或壓力過大,家務部分則避免過於勞累即可。

    舒適衣著
    建議孕媽咪選擇寬鬆、吸汗、透氣的衣物材質,保持身體舒適與衛生,並選擇合適的內衣,以支持和保護乳房;內褲方面宜選純棉內褲,務必與其他衣物分開清洗,避免其他病菌孳生,感染私密處。

    如廁與沐浴
    孕媽咪平時上廁所時應確實用衛生紙由前往後擦拭會陰部,上大號時更應注意有無清潔乾淨,若擦拭方向錯誤,即可能造成陰部和尿路感染;沐浴方面,應盡量以淋浴方式代替盆浴,水溫不宜過熱,避免到大眾池或SPA洗澡。此外,隨著孕期增加,陰道分泌物會逐漸增多,應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與乾燥,避免私密處感染。

    性行為
    性行為是一種激烈運動,準爸媽在進行性行為時,應適度不過於用力,姿勢也應以難度較低的一般動作為主,若孕媽咪有早產、流產等狀況應先暫停,待生產後傷口癒合再進行。另外,若在性行為過程中,發生子宮強烈收縮、不正常出血或嚴重下腹痛的狀況時,亦應停止並盡速就醫。

    忌出遠門
    由於孕媽咪腹部已明顯隆起,加上四肢容易水腫,此時不論是長途車程、旅行或是出國,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很大的負擔,孕媽咪應盡量避免。

    吸收育嬰知識
    在小寶貝出生前,孕媽咪可開始了解嬰兒生長、發育、個性發展概況,不僅提早準備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更能預防日後疾病、教養問題的發生。

    飲食要點
    從懷孕中期一直到孕期結束,孕媽咪除了應均衡飲食,每日亦應增加300大卡的熱量,並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建議孕媽咪把握「三低一高」的原則,也就是「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分散食物的來源與種類,避免只吃單一食物,才能吃得輕鬆又能確保胎兒健康發育。

    少量多餐
    懷孕後,腸胃道蠕動功能減退,消化速度較慢,部分孕媽咪在正餐時無法吃進太多分量,用餐後1~2小時內就會感到飢餓。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在餐與餐之間吃一點小點心,以全穀類或非精製的食物為主,例如:全穀類雜糧麵包、燕麥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等,不僅可以維持身體能量、維持血糖平衡,亦能滿足口腹之慾。

    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組成胎兒器官的主要成分,懷孕後期正是胎兒的器官與肌肉大幅成長的時期,因此,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再多一份才能應付成長所需。建議孕媽咪應同時攝取動物性與植物性兩種蛋白質,以獲得各類胺基酸,促進細胞生長,而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包括低脂奶類乳品、豆漿、豆腐、魚類、肉類和雞蛋等。

    補充卵磷脂
    新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夏子雯指出,孕媽咪在懷孕後期可以補充卵磷脂,不僅能幫助乳腺暢通,也有豐富的養分供胎兒腦部發育生長,其來源包括蛋黃、豆類製品、堅果類食品等,均可適量攝取。

    補充維生素
    懷孕後期,各項營養素的需求均大幅增加,平時吃進的食物和種類較無法應付孕媽咪和胎兒所需的營養,孕媽咪可攝取孕婦專用綜合維他命、維他命C等,補充孕期間足夠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孕期後三個月不宜食物

    魚油
    一般懷孕中期可以攝取魚油,但懷孕後期應避免食用,因為魚油具有明顯的抗凝血作用,若食入過多,生產時可能會造成子宮大出血,身體也會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

    過多咖啡因
    長期攝取過多咖啡會導致流產、畸胎、胎兒發育遲緩等問題,因此,有喝咖啡習慣的孕媽咪在懷孕後應逐步戒除,一天咖啡因的上限攝取量為300毫克,也就是約一杯240毫升的咖啡。

    活血食物
    活血食物如山楂、薑母鴨、麻油雞等容易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等問題,建議孕媽咪應避免攝取。

    加工食品
    夏子雯營養師建議,孕媽咪應少吃加工食物,因含有高鹽、高糖、高油的成分,吃下肚後,身體需耗費較多能量代謝,易過度消耗體內的礦物質、維生素,建議應以新鮮食物為主。

    高糖分甜食
    不少孕媽咪懷孕後愛吃甜食,但吃進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澱粉反而容易胖到自己,建議孕媽咪應酌量攝取,或以非精緻的全穀類食物為主,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能吸收養分。

    宜適當運動
    越接近生產日期,孕媽咪全身的血液越會集中在子宮的位置,血液往心臟回流的速度也會變慢,因此,心肺負荷的能量相當大,加上生產需要花費相當大的力氣,建議孕媽咪在懷孕後期時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以不激烈、不危險、身體可以負荷,且能增加肌耐力與骨盆張力的運動為主。

    散步
    散步不僅可以保持肌肉健康,也可以提供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建議孕媽咪可以在晚餐後到附近道路平坦、空氣清新的地方散步,增加身體能量。

    游泳
    游泳不僅可以增強體力、維持體型、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減輕孕媽咪因為支撐胎兒,腰部與背部所受到的負擔,但要注意的是孕媽咪在游泳時,應以輕輕打水、漂浮動作為主,避免劇烈運動,以免過於勞累。

    瑜伽
    規律且恰當的瑜伽運動不僅可以舒緩水腫、抽筋等孕期不適現象,亦能伸展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體態,增強身體活力與能量,尤其瑜伽所倡導的呼吸法亦可消除緊張,讓自己身心穩定,提供胎兒正能量,降低自然產所承受的痛苦。

    運動6關鍵
    1.運動前排空膀胱。
    2.選擇空氣流通處,並在硬地板或榻榻米上做運動。
    3.運動前後確實做好暖身與舒緩動作。
    4.穿著彈性佳且吸汗的衣物。
    5.方式要正確並注意安全。
    6.勿過度勞累。

    Part3:產前檢查篇
    產前檢查是為了了解孕媽咪懷孕過程有無異狀及確認胎兒健康,以便提早發現問題,降低生產併發症並及早採取有效措施。除例行產檢外,還包括妊娠糖尿病、B型肝炎抗原等特殊篩檢。

    例行產檢
    例行產檢包括身體檢查、實驗室檢查與例行問診三大類,以下分別做說明。

    身體檢查
    ‧體重:孕媽咪懷孕前的體重範圍若屬於正常值(BMI 18.5~24.9),則增加幅度以11.5~16公斤為主。若孕媽咪過重可能是水腫或胎兒過大,容易引起疲倦和腰痠背痛,若過輕就可能造成胎兒生長遲滯。
    ‧血壓:若懷孕後期血壓偏高或併有蛋白尿或水腫,可能是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建議血壓偏高的孕媽咪應避免過度勞累、適度運動、注意飲食、養成固定測量血壓的習慣,必要時以藥物控制來順利生產。
    ‧胎兒評估:藉由觸診、子宮底高度測量、都普勒胎心音或自費超音波都可以評估胎兒狀況,而超音波能評估胎兒體重、胎位、心跳、羊水多寡、胎盤,最能夠掌握胎兒狀況。

    實驗室檢查
    尿蛋白、尿糖是採取驗尿方式檢查,若尿糖較高,可能是糖分攝取量太高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偏高如合併出現高血壓,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子癲前症。

    例行問診
    醫師會詢問孕媽咪是否有不適症狀,包括出血、腹痛等,孕媽咪也應主動告知

    特殊篩檢
    一般例行產檢大約可檢測出一半以上的胎盤功能和胎兒異常問題,但仍有些問題無法被發現,以下為懷孕後期的特殊檢查項目。

    B型肝炎抗原(32~34週)
    過去臺灣屬於B型肝炎盛行地區,不少B肝帶原者或患者是經由母體垂直感染,孕媽咪應於產檢時確認是否為B肝帶原者,若為高傳染帶原者,胎兒出生後應注射B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預防感染。

    胎兒生長超音波評估(32~34週)
    醫師與準爸媽可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評估胎兒生長速度與胎位,胎兒生長遲緩可能是因為母體不佳、胎盤功能不足,或是胎兒本身發育不良所造成,若發現有異狀,應定期追蹤檢查。另外,若於懷孕末期胎位仍然未轉正或胎兒體型過大,應考慮剖腹產。

    B型鏈球菌篩檢(35~37週)
    B型鏈球菌是腸道常見菌種,但有時會跑到陰道或直腸,造成分娩時胎兒不慎感染而引發嚴重併發症,因此,醫師會用棉花棒在陰道和肛門口抹一點分泌物,檢測孕媽咪是否有B型鏈球菌,若發現有,則將於產程開始至寶寶出生之際開立抗生素治療,避免新生兒通過產道感染。

    胎心音監測(37週以上)
    項目包括子宮收縮、胎兒心跳頻率、胎動次數,藉此檢視胎盤功能是否健全及胎兒心跳變化情形,若胎心音反應不良,可能是胎兒窘迫,需進一步確認是否需要提早生產。若孕媽咪有胎動減少、子宮早期收縮、足月、過期妊娠等狀況,則應每週測試一次,觀察胎兒狀況,並適時使用催生藥物使胎兒盡快產出。

    Part4:待產準備篇
    歷經懷孕的喜悅、孕期不適、身心調整等,一直到要生產的日子,準爸媽的心情一定充滿緊張和期待。在生產前的倒數時刻,除了請產假、準備生產包,還需了解生產前兆,以便掌握生產時機,盡速就醫。

    生產包
    一般來說,生產包需準備個人隨身物品、生理用品與衣物,數量則視個人需求而定,一旦發生產兆情形,準爸媽可以立即拿了生產包就走,掌握生產時機。基本上,生產包可分成三大類,包括個人隨身物品的身分證、媽咪的健保卡、錢包、手機、孕婦健康手冊;生理用品的衛生紙、產墊、看護墊、衛生棉、生理沖洗灌、免洗褲、尿布、盥洗用具;衣物的媽咪衣服數套、嬰兒包巾數件、拖鞋、薄外套。

    生產前兆
    產兆指的是孕媽咪在懷孕足月時(大約37週左右),生產前的徵兆,包括陣痛、落紅和破水,這三者沒有一定順序,但要注意的是一旦發生破水現象,必須立即就醫,避免發生感染情形。

    陣痛
    陣痛可分為假性陣痛和真正陣痛,假性陣痛可能發生在生產前的幾天或幾週,孕媽咪可能會感到子宮收縮或腹部疼痛,時間和次數都不規則,而且痛了一會兒就會暫停,此屬於正常現象,是身體在為生產做準備。真正的陣痛有規律,且次數和時間都會越來越頻繁,一開始大約是5~10分鐘收縮一次,之後則會3~5分鐘痛一次,持續時間也會越來越長,此時應就醫生產。另外,黃佩慎醫師提醒,若懷第二胎後的孕媽咪,一旦有規律陣痛就要立即就醫,因為第二胎後的生產過程比較快。

    落紅
    當快要生產時,子宮頸會開始變薄、變軟,子宮頸口的黏液也會逐漸掉下,此時陰道會排出的黏稠狀血液,通常是少量的粉紅色或暗紅色的點狀出血,即稱為「落紅」。落紅時若沒有規則的子宮收縮,表示還未到達生產時機,孕媽咪可先進行簡單清理再前往醫院檢查,屆時醫師會評估子宮頸打開的狀況,建議孕媽咪稍微休息或準備待產。若孕媽咪的出血量已超過點狀出血,顏色為鮮紅色,血量甚至和經期第一、二天一樣多,可能是產前出血或胎盤功能出狀況,這時應緊急就醫檢查。

    破水
    破水是指包裹胎兒的胎膜破裂,導致羊水流出,羊水呈現清澈無色,並帶有些微腥味。破水可能是慢慢流出,也可能是一次就流出一大攤水,部分孕媽咪可能是陣痛前先破水,有些可能是生產時才破水。黃佩慎醫師提醒,一旦破水,不論分量的多寡都應立即就醫,準備生產,因為羊水是保護胎兒的重要關鍵,一旦破水表示子宮與外界相通,恐造成孕媽咪或胎兒感染情形。

    施打催生針的時機
    部分孕媽咪到了足月,甚至過預產期仍未生產,此時胎兒越來越大,孕媽咪不僅更容易腰痠背痛,睡眠品質也會下降。一般來說,第三孕期之後孕媽咪每天都要數胎動,到第40、41週時,由於胎盤功能逐漸下降,若仍未發生產兆症狀,就要準備催生。

    催生相當安全,目的是要以人工方式進入自然產程。催生針採用點滴注射方式達到子宮收縮的效果,催生藥物會放在子宮頸口處或口服,使子宮頸慢慢軟化、變薄、張開,營造出像陣痛的效果。在整個催生過程中,醫師與護理人都會在旁隨時監測,了解母體與胎兒的狀況,這類藥物對母子健康都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準爸媽不必過於擔心。

    剖腹產的時機
    剖腹產是經由切開腹腔與子宮的方式將胎兒娩出,雖然可避免自然產的突發狀況,也不用經歷產程的陣痛,陰道亦不亦受到損傷和鬆弛,但傷口癒合速度較慢,產後併發症和出血量多,且有子宮與膀胱沾黏的風險。常見剖腹產的情形如下:

    骨盆腔過於狹窄
    一般來說,胎兒頭骨直徑超過10公分就算大,但媽咪的骨盆腔是否過於狹窄,仍要根據胎兒的頭大小而定。生產過程不順利也有可能是剛好某個角度無法通過,此時就要實施剖腹產。

    前置胎盤
    一般懷孕時,胎盤會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隨著孕期增加,胎盤會往子宮頂部方向移動,但若過了20週後,胎盤位置仍過低,且擋住子宮頸口,即稱為前置胎盤。在這樣情況下,自然產相當危險,因為子宮頸打開時,胎盤若先剝離,會引起產前出血或生產時大出血。

    產程遲滯
    產程遲滯亦即生產速度過慢,一般來說,若子宮頸每小時開口小於1.2公分,即為產程遲滯,此時就需考慮剖腹產。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的狀況包括臉朝下、臀部朝下、軀幹或肩膀朝下等,在懷孕後期時可藉由超音波方式檢查出來。若胎兒在足月時,也就是第37週左右,胎位仍未轉正就必須考慮進行剖腹產。

    巨嬰
    一般來說,若胎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即可稱為巨嬰。若孕媽咪的身材較嬌小,又採自然產方式,可能會造成產程遲滯或肩難產,因此在足月時,準爸媽與醫師可先透過超音波了解胎兒大小,決定最適宜的生產方式。

    胎兒窘迫或缺氧
    若在生產過程發生胎兒心跳下降、胎兒窘迫,可能是胎盤功能不足、臍帶繞頸等情形,此時應緊急剖腹產,娩出嬰兒。

    請產假的時機
    根據勞基法第50條規定,女性工作者可於進入分娩期前後請8週(56天)產假,孕媽咪依自身情況、工作場所、家裡與醫院的距離,決定何時要請產假,而準爸爸則有5天陪產假,可於孕媽咪進入產程階段來請假。



    黃佩慎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
    經歷: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總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研修醫師、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