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肖戰代表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肖戰代表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肖戰代表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肖戰代表作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7萬的網紅GQ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多重人格怎麼樣才可以詮釋得維妙維肖,甚至教人不寒而慄?有請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入圍者楊祐寧跟我們分享。 #GQ名人 #GUCCI 楊祐寧...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消逝的肖像》系列堪稱是劉芸怡的代表作,而且持續不斷地變化,從東德城鎮的廢棄樓房,到金門的洋樓乃至於碉堡,其關注的面向也有著層層的演繹,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還原美學的呈現、歷史意識的體悟、失落時光的深情凝望。 赴德就學前,劉芸怡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她夢見原來居住的房間後頭,另外還有一個空間,她毫無恐...

肖戰代表作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3 20:15:38

《魔戒》三部曲之永遠的亞拉岡 ⠀⠀⠀⠀⠀ ⠀⠀⠀ 相信每個人開始著迷於電影的契機各個不同,仔細回想成長時光,會將喜歡的明星用立可白塗滿學校書包上的時光,屬於我的入口似乎有兩個,一是《駭客任務》三部曲,另一個為《魔戒》三部曲,可想而知,書包上寫的就是基努李維,與維果莫天森,還用中文寫。印象中一頭栽入中...

肖戰代表作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19 19:05:02

你眼中的別人,或許只是內心的自己。 What you see in others perhaps is just a reflection of yourself. 複身犯 (Plurality), 2021 完整預告:http://lessons.piee.pw/3cscvp 故事敘述警方...

  • 肖戰代表作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8 15:30:08
    有 7 人按讚

    多重人格怎麼樣才可以詮釋得維妙維肖,甚至教人不寒而慄?有請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入圍者楊祐寧跟我們分享。
    #GQ名人 #GUCCI 楊祐寧

  • 肖戰代表作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9:15:53
    有 16 人按讚

    【19世紀的頹廢主義 】

    畫中女子懶洋洋地攤在沙發上,就像我們平常逛完一整日街,或參加完派對後,回到家連衣服也不換便躺在沙發上無聊地滑一輪手機的狀態一樣。這個繪畫於100多前的頹廢畫面,散發着一股現在網絡語言「不想努力了」的氣氛,與當時正襟危坐、或擺出優雅姿態的肖像畫大相徑庭,然而,畫中慵懶的動作配合優美的裝束竟帶出獨特的美態。它是頹廢主義運動畫家拉蒙.卡薩斯的代表作。

    頹廢主義運動(Decadent movement)源於19世紀的法國,繼而在西歐各國蔓延,這股思潮挑戰當時的社會規範,甚至道德標準。而卡薩斯可說是西班牙頹廢派畫家的代表,筆下畫作多刻畫當時的西班牙社會衝突和警察鎮壓,譴責不公和壓迫。

    此畫值得一提的還有女子手上的黃皮書,似乎是同時期盛極一時的文學期刊《黃皮書》(The Yellow Book),它內容廣泛,包括詩歌、短篇小說、散文、繪畫,反映唯美及頹廢主義思想,成為19世紀90年代的象徵,後來英國文豪王爾德因「有傷風化」而被捕時,就因腋下夾了一本黃色封面的書,而被報章以此為標題報導。

    作品資料:
    1899年 西班牙 拉蒙·卡薩斯(Ramon Casas)
    《頹廢的年輕女子(舞會後)》(Decadent Young Woman. After the dance)
    縱46.5cm,橫56cm
    布面 油畫
    西班牙 Museum of Montserrat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有人物 #着墨彩 #記共鳴 #畫 #藝術品 #藝術 #文化 #繪畫 #歷史 #西班牙 #法國 #不想努力 #頹廢 #黃皮書 #加泰羅尼亞 # #history #apaintingaday #theyellowbook #decadent #artlover #painter #hkinsta #instagood #hkig #artist #museum #paintings #paris

  • 肖戰代表作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5 07:24:25
    有 1,008 人按讚

    【克林姆光影展】
    巴黎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 --
    克林姆與維也納分離派特展
    「Klimt : voyage at the heart of the Vienna Secession」

    巴黎「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隸屬私人藝術機構Culuturespaces ,2018年4月才開張,開幕大展便是以裝飾性強烈的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打頭陣,讓光影效果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又精彩,的確非常聰明。

    超過120組投影設備,將克林姆歷年代表作品從四面八方天穹地上呈現在不同立面上。這些無論圖形、線條、裝飾性和平面性的畫作被放大後更形斑斕多彩,再輔以華格納唐懷瑟磅礡氣勢,不論是黃金時期的耀眼澄燦、後期的瑰麗粉彩,或是細密靜逸的風景畫,都因現代科技更是炫目眼前。

    -------------

    克林姆的一生幾乎見證了奧匈帝國的起落,他從金匠之子躋身維也納藝壇領導者,以精細寫實,卻帶著與眾不同現代感的新古典作品嶄露鋒芒,到揚棄官方認同,無畏投入改革,才華仍舊備受名流追捧。

    諸多宮廷貴冑富戶仕紳家的如花容顏,在他筆下穿著時髦前衛異國情調長袍,各顯個性各展風姿;而奧匈帝國最後的華麗盛景,以及克林姆所引領「分離派」(Secession),將藝術結合生活的嶄新藝術潮流,也盡數收進光影展中。

    那一道道畫布上的美麗身影,與「維也納工坊」(Wiener Werkstätte)各類精緻成品,正是世紀末華麗頹廢維也納的迷人縮影。

    -------------

    儘管向來以黃金時期的澄燦耀眼風格廣為人知,作品亦以肖像畫為主,根據統計,克林姆列入畫冊的220幅油畫作品中,風景畫僅佔1/4,但這才是他無須滿足金主,行筆隨心所欲輕鬆自在做自己的成果。

    這些風景畫多半是克林姆從1900至1916年間,每年夏天於亞特湖畔(Lake Attersee)的避暑別墅所作。對於宅宅螃蟹男克林姆來說,出趟遠門並不容易,每年夏天的小旅行名為遠離維也納都市喧囂,實則是為了逃避城內眾多桃色糾葛。

    等到暫時遠離情慾紛擾,置身如畫山水,克林姆才得以在繁忙執行委託案之餘,稍稍歇息喘口氣。於是從夏日至入秋,徘迴於湖畔、逡巡於林間,克林姆遁入水境森野,覓得安逸之方。

    然而風流多情如克林姆,每回到亞特湖畔過暑假,卻也不寂寞,他總會帶上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伴-艾蜜莉(Emilie Louise Flöge,1874-1952)隨行。但為何艾蜜莉有此特權?

    不只因為她是克林姆已故弟弟恩斯特遺孀的姊妹,更重要的是面對克林姆身邊眾路女子,即使排山倒海始終不絕,她始終不吵不鬧不吃醋,永遠最〝懂事〞啊~

    啊不過,換成是妳,妳做得到嗎?

    -------------

    克林姆的風景畫風格截然不同於肖像畫。幾乎都是正方形尺寸,不採取傳統透視法,極少有人物出現,而是使用設計、紋理、圖案、色彩手法,筆觸細密、短而繁複,層層堆疊造成深度;並以主色調為主,再點綴上對比色,寂靜安寧並無方向性,把自然界的霎那轉變成永恆。

    光影展所呈現的克林姆風景畫更是另一項視覺效果的驚喜。

    把克林姆〝細密如織錦,寧靜若天堂〞的風景畫以光影投射在牆面和地面上,不但將畫作結合克林姆與Emilie在湖畔度假的留影,好呼應當時情景,另外鋪天蓋地的投影效果讓觀者被連綿不盡的花草圖樣包圍,除了更強調繁複筆觸堆疊出的強烈裝飾效果,也營造了色彩與形式所能達到的極致氛圍。

    當然,原作的用色層次、肌理表現、精密真實等呈現絕對毋庸置疑,但這種不受限於畫布尺寸的視覺傳達,則是另一番體驗 。若能開放心胸,有機會同時感受兩者,豈不甚美?

    -------------

    2018年的特展,至今想起仍舊激盪迴旋,感受至深。

    這是一場無論你跟克林姆有多麼熟悉,都會耽溺其中的盛宴。當然,要是了解克林姆,能夠體會畫面設計的巧思,感受肯定更加深刻。

    可惜克林姆於1918年因為西班牙流感身亡,不只是他,整個「分離派」幾乎全數亡於流感病毒,包含另一位傑出的畫家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而奧匈帝國也在同一年一次大戰結束之後解體。

    人事無常,幸而藝術之美永存。

    期待有天在台灣也能見到炫目光影投射交織下,克林姆的揮灑人生。

    #克林姆光影展
    #一起許願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關於更多克林姆,歡迎點選收聽《美學風格相對論》
    https://pse.is/3l4bb6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攝於巴黎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 肖戰代表作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6-14 14:05:28

    《消逝的肖像》系列堪稱是劉芸怡的代表作,而且持續不斷地變化,從東德城鎮的廢棄樓房,到金門的洋樓乃至於碉堡,其關注的面向也有著層層的演繹,不只是單純的記錄,而是還原美學的呈現、歷史意識的體悟、失落時光的深情凝望。
    赴德就學前,劉芸怡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她夢見原來居住的房間後頭,另外還有一個空間,她毫無恐懼的前往探訪,發現裡面有門,門後是更多的通道,她越來越深入,進入地下迷宮也似,那是一個原始的空間,彷彿回到母體一般。
    劉芸怡自言,後來看見廢墟,都會直接連結到回到原始空間的這個夢。
    對她來說,建築物如同人軀殼的延伸,而無名的廢墟則近似封存時光的盒子,能夠見證許多事,除去一般人生活的痕跡,潛意識的流動,還有戰亂的陰影,與歷史、文明的記憶,種種凡此。
    劉芸怡也提到,過往歐洲有幫死者做面具的傳統――他們會翻模死者的臉,以便留下存在的證明以及紀念。她認為,攝影其實也就是在做一樣的事,拍下來的人事物,絕不會是永久的,照片不過是時間的切片。
    唯消逝不等於不存在,那終歸是生命再自然不過的真實狀態。
    而金門所保留的戰爭時期的完整景觀,劉芸怡認為是由於長久的戒嚴,導致金門停滯在過往的時光,跟東德的城市頗為相似,儼然平行的對照。不只如此,她尚且發現金門植物的種植,與戰略位置密切相關,譬如鄭成功進入金門,大量砍伐,導致金門光禿禿一片,抑或是日後國民黨軍隊進駐,為戰爭需求,乃種植可以當作阻絕、防禦型武器的植物,如瓊麻、仙人掌、九重葛等。
    一旦建築物被棄置,這些廢墟就逐漸會被大自然的力量反噬。她在金門拍攝時,就常看到植物花草遍佈整個建物、進一步造成破壞的景象,甚至有屋子裡面直接長出一棵樹。劉芸怡表示,這會讓她重新省思文明與自然的微妙關係。

    小檔案
    劉芸怡出生於台中,2005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0 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碩士畢業(Diplom 學位),2014 德國 Burg Giebichenstein 藝術學院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ülerin)。 2011-18於德國柏林貝塔寧藝術村、耶拿、Schwalenberg、土耳其伊斯坦堡、台北國際藝術村、高雄駁二藝術特區以及台南蕭壠文化園區等地駐村。2013 獲世安美學獎:造型藝術類。2015獲台南新藝獎。2016獲桃源創作獎入選。作品並獲文化部藝術銀行購藏以及國立台灣美術館青年藝術家作品典藏。
    個展計有《歷史造景》、《消逝的肖像》、《遺落之島》、《歷史塵埃》、《城市幽靈》、《渡境》等,展場遍及世界各地,如台北、新竹、台南、台中、桃園、高雄、廈門及德國的柏林、柯尼希施泰因、哈雷、耶拿等地。

  • 肖戰代表作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11-09 08:00:00

    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稱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位於英國倫敦西敏市,是英國國會上議院和下議院的所在地。西敏宮坐落在泰晤士河西岸,接近白廳範圍內的其他政府建築物,是哥德復興式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西北角的鐘樓就是著名的大笨鐘所在地。建築物包括約1,100個獨立房間、100座樓梯和4.8公里長的走廊。儘管今天的宮殿基本上由19世紀重修而來,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時的許多歷史遺蹟,西敏廳今天仍用作重大的公共典儀,如國葬前的停靈等。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敏宮在倫敦大轟炸中遭到過14次炸彈襲擊。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41年5月10日,下院遭到摧毀,3人遇難。在賈萊斯•吉爾伯特•斯科特的主持下於1950年完成修復工作。隨著宮中辦公空間需求的增加,1975年,國會獲得諾曼•肖大樓附近增加的辦公區域。2000年保得利大廈的完工使得所有下院議員都獲得了各自的辦公區域。上議院廳是許多重要儀式的舉辦地,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每年議會召開前的國會開幕大典儀式。女王會在御座發表御前宣言,為隨後召開的議會勾勒立法議程願景。下院議員不會進入上院辯論層,相反會在上院更高一層的雅座中觀看整個過程。同樣的儀式會在議會閉幕時進行,但是女王並不一定會列席,常由君主委員會代表出席。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是英國君主位於倫敦的主要寢宮及辦公處。宮殿坐落在西敏市,是國家慶典和王室歡迎禮舉行場地之一,也是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在英國歷史上的歡慶或危機時刻,白金漢宮也是一處重要的集會場所。1703年至1705年,白金漢和諾曼比公爵約翰•謝菲爾德在此興建了一處大型鎮廳建築「白金漢屋」,構成了今天的主體建築,1761年,喬治三世獲得該府邸,並作為一處私人寢宮。此後宮殿的擴建工程持續超過了75年,主要由建築師約翰•納西和愛德華•布羅爾主 持,為中央庭院構築了三側建築。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後,白金漢宮成為英王正式宮寢。19世紀末20世紀初,宮殿公共立面修建,形成延續至今天白 金漢宮形象。二戰期間,宮殿禮拜堂遭一枚德國炸彈襲擊而毀;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畫廊於1962年向公眾開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現在的白金漢宮對外開放參觀,每天清晨都會進行著名的禁衛軍交接典禮,成為英國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觀。

  • 肖戰代表作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5-16 00:33:27

    昨日未講畢加索的《阿爾及爾的女人》以天價拍賣,成交價是1.79億美金。我想講講這些東西。其實我都不是太熟悉,不過也想跟大家講講。成交價其實即是13.8億港元。
    畢加索是奠定近代畫的三大師之一,尤以他最有名。以我粗淺的認識,畢加索之前是印象派,代表畫家有塞尚、莫內、高更、焚高等人。印象派之名是來自《印象 日出》那幅畫。印像畫派甚麼?那不是物件的實際樣子,跟古代的寫實派不同,而是表現出印象中的景物是怎樣,所以不是那麼寫實,而是加了一些主觀的元素。其實印象派有很多光和影的所產生的效果,用色也較大膽。如果以我這些外行人來講,印象派的畫是覺得很好看。

    去到近代,最有名的是畢加索。他早期時,有位朋友自殺死了,令他變得很憂鬱。這是畢加索的藍色時代,他用很多黑色和藍色,看來很憂鬱。有一幅《生命》(La Vie)達到了憂鬱的最高峰。他最著名的是《年老的吉他演奏者》《索羅的肖像畫》或者《蘇珊寶殊的肖像》最能突顯他的憂鬱。

    第二個時期叫做畢加索的攻瑰時期,因為他那時拍拖,遇上一個他很喜歡的人,費爾南德,於是他很開心,於是用了很多暖色調,畫了人生開心的事,像馬戲班表演、小丑和各種滑稽角色,穿著格子衫的滑稽角色成了畢卡索的個人標誌。而這個時期成交價最高的的是《拿著煙斗的男孩》。去到這個時期,他的畫還是易理解的。我們看上去還是會明白的。

    去到晚期,他受到黑人畫作的影響,變得非常大膽,後來的代名作是亞維農的少女。

    這次拍賣的這一幅畫,《阿爾及爾的女人》前後畫了十多幅,這是O verson。這是向另一畫家致敬。別人畫過,所以他又畫這個阿爾及爾的女人。這是較晚期的作品。立體派是大家看不明白,那是用理性的分析,而不再是用立體透視來表達,把形象抽離出,然後重新組合,對所突出的東西有更深刻的感受。這些代表作在美學史上是重要過《阿爾及爾的女人》,所以我不知拍賣會值多少錢。後期的作品創新度更多高。那些畫作不知值多少錢。藝術品每一個都是one of a kind,所以價值是難以估解。畢加索不但畫畫叻,在雕塑上也很叻。他是一個西班牙人,但內戰時支持共和派,怎知給共和派給打敗,於是他去了法國,然後終身沒有回西班牙。張大千曾經找他,和他留影,表示東西大畫家結合,其實也是沾人光。張大千地位當然不能和畢加索比。但中國畫炒得很貴是因為中國人有錢,喜歡炒賣,不過最近反貪,所以價錢下跌不少。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