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聯華氣體客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聯華氣體客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聯華氣體客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聯華氣體客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千萬不要小看台灣的實力!台積電先進製程的未來,部分關鍵就藏在台南一座使用100%再生能源電力製造的綠色氫氣(Green Hydrogen)生產工廠中.....(03/24/2021 天下雜誌719期) 亞東工業氣體揭幕全球最大超純低碳氫氣生產設備,典禮上,台積電與美商半導體企業代表坐滿一整排,連台...

  • 聯華氣體客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5 14:37:38
    有 68 人按讚

    千萬不要小看台灣的實力!台積電先進製程的未來,部分關鍵就藏在台南一座使用100%再生能源電力製造的綠色氫氣(Green Hydrogen)生產工廠中.....(03/24/2021 天下雜誌719期)

    亞東工業氣體揭幕全球最大超純低碳氫氣生產設備,典禮上,台積電與美商半導體企業代表坐滿一整排,連台電董事長也特別出席。氫氣為何攸關台灣半導體競爭力?

    文:劉光瑩

    3月18日上午,在台南科技工業區,一座兩層樓高的嶄新廠房外,貼著「水電解室」、「氧氣純化室」,以及許多三角形的警示標誌,乍看是普通的工業廠房,但卻藏著半導體產業先進製程不可或缺的原料。

    這是亞東工業氣體廠最新完工的超純氫氣設備,預計以再生能源供電,電解超純水產出氫氣。亞東工業氣體是全球第二大工業氣體供應商、法國液空集團(Air Liquide)與遠東新世紀集團合資,為法國在台投資最大的製造商。

    氫氣究竟有什麼重要?關鍵就藏在新聞稿裡的這一句話:

    「這些氫氣生產設備將滿足極紫外光微影技術(EUV)應用中,對超高純度氫氣的新興需求,並利用更環保的氫氣製程,支援台灣主要半導體產業客戶對環境與氣候的目標。」

    台積電與美商半導體企業都派代表出席

    誰是「主要半導體客戶」?應該不難想像。在完工典禮現場,來自台積電與美商半導體企業的代表,坐滿現場一整排位子,不言自明。

    但EUV為何會用到氫氣?還要超高純度?

    簡而言之,EUV光的產生,是用每秒5萬次雷射光束轟擊液態錫,過程中錫被氣化後容易沉積在EUV的反光鏡上造成霧化,影響製程。因此注入氫氣,與錫結合成氣態的氫化錫,然後被抽出腔體。

    根據業界人士估算,台積電第18廠等明年全面投產後,每天的氫氣需求量高達48輛槽車。

    因應將來可見的新增需求,聯華氣體也已在南科樹谷園區購置土地,將設立2座以天然氣當原料的氫氣產製設備。

    亞東的綠氫廠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將向台電購買綠電,以電解超純水的方式產出超純氫氣,生產過程無碳排。

    無碳排的「綠氫」,幫助供應鏈抗暖化

    亞東工業氣體總裁歐柏叡(Olivier Blachier)在完工典禮上表示,一座以綠電驅動的水電解製氫設備,跟天然氣製程相比,每年可減少8000噸碳排。等到5座綠氫 (Green Hydrogen) 設備都完成,減碳效果相當於達到100萬棵樹的固碳量。

    他更強調,未來3年內,法國液空集團將確保全球所有氫氣生產都來自綠色能源。3月23日,液空集團更宣布新的永續目標,要在2035年前投資80億歐元發展氫能低碳供應鏈,更預計成為全球第一個宣布達到碳中和的工業氣體公司。

    至於在台南的這座電解製氫設備,預計2年內完備購買綠電的程序,屆時生產出來的氫氣,就會是無碳排的「綠氫 (Green Hydrogen) 」,有別於來自化石燃料所製成的「藍氫 (Blue Hydrogen) 」(來自天然氣)與「灰氫 (Grey Hydrogen) 」(來自煤)。

    這為何重要?因為在巴黎協議之後,「減碳」乃至於「零碳」,已經成為全球科技供應鏈不能不正視的議題。蘋果宣布,將在2030年前使整體供應鏈達到碳中和,屆時消費者手中的每一台iPhone、iPad等蘋果裝置,生產過程淨碳排量必須為零。

    這就是為何蘋果全球供應商,在生產製造與能源使用上,都盡力追求降低碳排,能減多少是多少。例如台積電至去年7月為止,就簽下1.2GW再生能源購買契約,預計可年減218.9萬噸碳排。

    "亞東工業氣體表示,整體綠氫設備完工並搭配再生能源生產後,與傳統製程比較,每年將減少超過3萬5000噸碳排。"

    台電能源轉型,氫能是最關鍵的技術

    除了半導體製程需要用氫氣,在完工典禮上現身的另一位貴賓,也揭示了新的變化。

    「能源轉型是台灣現在的關鍵目標,」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在致詞時指出,最近許多社會關注焦點都在能源轉型,包括核電議題和藻礁公投,「最後都劍指發電來源。」

    他強調,全球零碳電力發展,氫能是最關鍵的技術。他沒說錯,因為過去幾年,氫氣在全球各國都成為發展重點,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德國、澳洲、北歐各國,無不投入巨大資源研發氫能,用於工業製造、儲能、新能源車等,儼然成為能源轉型的要角。

    "「台電是國家電力公司也是台灣最大碳排來源,我們一定要探索新技術,」他更提出,希望2050年,台灣能達到零碳社會、台電成為無碳電力公司。"

    從全球到台灣、從半導體龍頭到國家電力公司,無不卯足全力拚減碳。正如比爾蓋茲在3月出版的新書中所說,達到零碳未來並不容易,但並非不可能,所有人與企業都必須傾全力,才能避免氣候災難。(責任編輯:吳廷勻)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mp/article/5113276

  • 聯華氣體客戶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7-25 12:00:00
    有 44 人按讚


    《新日微信》20160724循環經濟驅動工業4.0
    德國機器手臂大廠Kuka對工業4.0的論述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概念:n=1,原始概念指的是生產批量為1,藉此實現極致的客製化。這個概念固然是因產業屬性所致,不一定在現階段即可適用於所有產業,但那個被描繪出來的願景,仍是一個充滿著生命力的想像。若將n=1延展為另一個面向的概念,當萬物聯網、所有的使用者也漸漸受同一個系統服務時,生態體系之間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強勢的生態體系將擄獲所有的消費者、收益流與獲利,甚至在掌握大數據與分析大數據所挖掘、開採的新興商機,也都是不再強勢生態體系中的廠商所分不到的未來羹湯。
     
    前兩天在台中查訪一家開發作物生長環境控制的資訊廠商,見證台灣農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也大步向前邁進,與業主的對話中,適逢上週今週刊以「安食」為封面故事,對談的內容令人印象深刻。農作物的成長週期與工業產品的生命週期均面臨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的挑戰,最近,中衛發展中心在執行聯華食品的4.0示範計畫中,也逐漸打破設備之間、廠商之間與產銷之間的資訊藩籬,從便利商店的POS回拋銷售數據給產品的製造部門,作為不同口味產品的生產規劃依據。這樣串聯產銷的資訊透通,已為製造廠商從備料、製造、物流、零售的精實與精準樹立了新的可能作業規範,也對於過去這些年來,由於惡性競爭造成物料與資材的過度耗費,提出了更符合永續精神的解決方案。跨領域、跨組織的合作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最精彩、卻最難克服的,透過智慧與努力,黑夜已近、白晝將至。
     
    PLM系統可以從企業資源規劃(ERP)、客戶關係管理(CRM)或供應鏈管理(SCM)等異質系統擷取相關資訊,藉此與產品知識產生關聯,並以關聯資料庫協助企業匯集製造、業務、採購或後勤支援等與產品相關的營運數據,若有效導入資料探勘與數據分析(這是目前台灣最欠缺的一塊),從銷售終端層層反饋、甚至反饋回到產品生命週期的開端,或許與目前眾所周知的「循環經濟」並不是同一個概念,但不失為另一個「循環經濟」的解讀,而這個延展型的循環經濟另解,本質上不僅以精準消費為目標不過度生產,也會對於全生命週期各個環節中的經營管理,造成全面的衝擊,回到Kuka n=1的倡議。若孤島式的單一廠商PLM無法與上下游的合作夥伴透通,任何優勢都會在資訊與數據融為一體的串連中化為烏有。
     
    在電子時報2014年中的一篇專論中(註),引述CIMdata總裁Peter Bilello的觀點,PLM的成長關鍵就在於「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一種新型態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特徵包括了「減量化」、「再利用」與「資源化」,一切以提高資源的運用效能、促進循環利用為依歸;透過對傳統製造業的技術改造,促使資源耗用、廢棄物排放趨於最小化,以期降低環境成本,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終極目標為促使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和諧相處。過去的綠色製造與綠色消費,偏重於透過技術手段時前述的循環經濟戰略目標,但工業4.0提供了管理面的全新切入契機,PLM是整個創新契機的核心。
     
    由於產品資訊的追溯是全生命週期的,政策也找到了可執行的工具。目前工業4.0已逐漸將人、機、物、料的資訊匯集,但這僅止於製造業者的資料彙集,若加上物流、倉儲、零售,甚至產品使用後的回收、再利用,都可以精準地將其中的能源與資源的消耗、溫室氣體的排放與減量,在固定與變動成本的累積之外,以具備永續與綠色功能的PLM追溯,有效運用每個階段的資訊將可做為課稅、獎補助與其他政策工具的客觀依據。碳足跡、水足跡與其他的追溯工具均將植基於巨量資料所提供的線索,而台灣產業如何從現行的產銷關係中,從既有的PLM,進行加值運用,不僅循跡可找到產業創新的蹊徑,也將決定未來的競爭力。
     
    註:原文網址: http://goo.gl/KOo0j1
    導入PLM協同作業環境 避免犯錯的重要一步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