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聯發科生管薪水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聯發科生管薪水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聯發科生管薪水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年薪百萬是個假議題,你永遠拿不到,怎麼辦?] 昨天與Ray直播,主題原來設定是「怎麼拿到年薪百萬」,我們兩人通常固定在星期日會預演一遍,先溝通彼此的想法,以及敲定內容的走向。我第一句話就說: 「年薪百萬,根本是個假議題。」 這把Ray嚇了一跳,問我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統計數字明白顯示,九成上...
聯發科生管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年薪百萬是個假議題,你永遠拿不到,怎麼辦?]
昨天與Ray直播,主題原來設定是「怎麼拿到年薪百萬」,我們兩人通常固定在星期日會預演一遍,先溝通彼此的想法,以及敲定內容的走向。我第一句話就說:
「年薪百萬,根本是個假議題。」
這把Ray嚇了一跳,問我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統計數字明白顯示,九成上班族的薪水低於百萬,足見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是拿不到百萬年薪。因此當我們費盡唇舌討論如何拿到年薪百萬,對於全台灣1100萬上班族中的990萬人是無濟於事,他們只會更挫折,感到努力無用。
所以關於薪水,你要具備的第一個認知是你在哪個賽道,是高速公路﹑省道或小巷子。在高速公路,奔馳的是百萬跑車,甚至是千萬名車;在省道,幾十萬元的國產二手車就很強;在小巷子,騎單車反而比較好使,租Ubike就夠用。這個比喻在說什麼?只有一個,你拿什麼薪水老早注定,看的是你的條件。
首先,決定百萬賽道是哪些因素?
💚第一個決定因素是產業
💚第二個決定因素是企業
💚第三個決定因素是職務與位階
我有個斜槓學生既漂亮又時尚,穿戴講究,當然是個愛買小姐,辦了幾次二手市集出清存貨,我曾去掃貨一次,一看都是名牌。她一直在金融業帶業務團隊,還做到高階主管,每年扛業績20億,年薪千萬。她告訴我,其實她最愛從事的是精品業,可是每次面試過都放棄,心情很無奈,因為數字很現實,她說:
「精品業薪水,就是金融業的攔腰斬再打八折。」
錢是很可愛的,差六成,任誰也下不了決心,不是嗎?這說明產業薪資是有行情水準的,在台灣,讀理工的就屬半導體業﹑IC設計業最令人欣羨,讀商的就屬金融業最高。像我讀新聞系,媒體業是在中後段,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然而同一個產業,落差也不小。以半導體業來說,聯發科平均年薪270萬,而同產業平均是123萬,差了一倍有餘﹗薪資後段班有家公司是70萬,差2百萬﹗台積電員工多達4萬名,非主管職員工平均200萬,遙遙領先同業。當媒體報導的都是這些龍頭企業,這使得不少科技業工程師都被誤以為年薪百萬,他們在網路上大吐苦水:
「不是每個工程師都年薪百萬﹗」
就算是同一家企業,職務之間的薪資差異也明顯,可怕的是越低的職務越不會調薪,每年會調薪的就是原本薪資就高的職務,因此薪資結構M型化也會發生在相鄰的同事身上。另外一個決定因素是位階高低,美國大企業CEO的薪資是員工的300倍,台灣差十多倍至幾十倍應該是有的。
可是能進到高薪產業﹑龍頭企業,做一路發的職務,基本上多半是好學歷的人。如果不是台成清交政,或是中字輩,能擠進去大企業領高薪的,不是沒有,而是幾稀,他們一定具有其他很強的背景。那麼學歷不亮眼的上班族,想要在中小規模企業拿年薪百萬,至少要能做到—
💚1. 7-11型
💚2. 業績扛霸子
💚3. 壓力鍋
💚4. 冒險王
尤其是冒險王,是我最想提醒上班族可以採行的策略。正因為年薪百萬天注定,讓我們明白賽道決定薪資高低,所以不妨儲備實力,長期布局,再奮力縱身一跳,改變產業與企業,才有可能彎道超車。這種跳法,好比從家裡的魚缸跳至公園的水池,再跳至大海,但是你不能只是金魚或錦鋰,而是要進化成大鯨魚。
即使這麼鼓勵你,我仍然深知多數人無法做到,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決心不夠,不想付出加倍的努力;第二價值觀不同,不想為工作犧牲其他層面。人各有志,想清楚就好。可是年薪百萬在台北生活,都未必能買房買車﹑過上理想的人生,更何況領幾十萬,怎麼辦﹖
寫到這裡,以下才是我最想給990萬名上班族的正確觀念,那就是—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上班也不是收入的唯一
也就是說,當我們開始有「找工作不如找收入」的觀念,不靠年薪百萬致富,才會真正步向財富自由的大道。把腦袋從「找工作」的認知架構,轉換成「找收入」的思維系統,會突然發現海闊天空,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上班領薪水不過是其中一條路,然後眼睛一亮,看到其他更多收入的可能性。
對於有錢這件事,沒繼承任何財產的人,靠自己白手起家,也拿不到年薪百萬,大概不脫這三條路可走:
💚會拿高薪不如收入多
💚會賺錢不如會存錢
💚會管錢不如會理錢
不管薪水多少,都要想盡辦法存錢,沒有存錢就無法奢談後面的理財。《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效法有錢人的理財術,學習富人的致富之道》作者花20年訪問5百位富人,富人的定義是資產有3千萬台幣。他發現這些富人在以下三題都答「是」:
💚1.你的父母節儉嗎?
💚2.你節儉嗎?
💚3.你的配偶節儉嗎?
現在你知道了,當你瞧不起父母東摳西省的小器樣,省錢與存錢竟然是一般上班族的致富之道。我有個斜槓學生是公務員,父母親是藍領,不僅把3個孩子養大到各個成器,還買了2棟房子,全都靠省與存。他自己30歲出頭,先是靠省與存擁有1百萬資金,後來理財有3百萬,他的斜槓就是教人怎麼存到3百萬。
相反的,我認識的高薪族群中,不少人賺得多花得多,其實口袋是很空虛的。所以當賺不到年薪百萬,並不是天塌下來的事,而且我得說要翻轉這個命運並不容易,這牽涉太多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產業﹑企業﹑職位,你想想洪老師能去聯發科做研發工程師嗎?這叫癡心妄想﹗而我們能做的無非是三件事:
💚1.賺其他收入
💚2.省錢、存錢
💚3.投資理財
讀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聯發科生管薪水 在 謝金河 投資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持續進化成長的沈副院長!
財訊的影響力論壇已經持續十幾年,每年都邀請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演講,辜先生每年把他的研究心得跟財訊的讀者分享,對財訊雙週刊的讀者來說,是十分難得的饗宴。
今年特別來參加貴賓致詞的是剛剛升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前經濟部長沈榮津,他對著滿場的來賓,話匣子一開,致詞變成演講,非常精彩。
沈副院長說,台灣經濟比預期還強,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的「超前部署」,過去一年來,台商登記回台投資逾兆元,上半年實際到位七千多億元,台商加碼投資台灣,這是台灣經濟強韌的成長動能。
二是這次疫情的口罩國家隊展開台灣靈活的工業製造潛力。他說單是修護舊機台,工程就很浩大,更難的是加裝60條生產線,只用了廿天。他説他跟工具機業者談的時候,本來60條生產線機台要半年,他説半年不行,他親自下場督陣,結果從一天一台,到一天四台,就這樣沒日沒夜趕出來。他說台灣口罩自給自足,還可以援外,有很多幕後英雄。
三是在疫情重創下,台灣對艱困企業紓困,總共紓困金額981億,這些紓困企業保證不裁員,政府補助4成薪水,上限20000元,這個紓困措施幫了幾十萬個家庭,也讓台灣企業復原比別的國家快。
四是這次三倍券是政府精確盤算的政策,儘管有很多批評聲浪,但三倍券要自己掏腰包,確實把錢拿去消費,七月推出已造成意外好的效果。這次國旅熱度空間,領取三倍券民眾超過一千多萬人,已經對下半年的內需消費帶來正面效益。
五是,沈副院長提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已形成一個重要的產業鏈,這個產業愈來愈龐大,台灣可以研究成了半導體學院,向下紮根,培育人才。這個想法和我不約而同。如果,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重要半導體企業可以協力,敦請張忠謀先生擔任名譽董事長,邀集國際半導體專家授課,會是提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中長期大計。
沈副院長從高工畢業的電工,從經濟部最基層爬升,如今從部長變成副院長,他的「使命必達」,任勞任怨,勇於任事,積極學習的精神令人感佩。他剛剛接經濟部長之時,連直播、受訪都很生疏,但他勤力學習,愈講愈好,愈來愈有信心,現在成為內閣團隊的經濟一把手,這個不斷進化的沈副院長,真是令人感佩!
聯發科生管薪水 在 謝金河-數字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持續進化成長的沈副院長!
今天的財訊影響力論壇,我們持續十幾年,每年都邀請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演講,辜先生每年把他的研究心得跟財訊的讀者分享,對財訊雙週刊的讀者來說,是十分難得的饗宴。
今年特別來參加貴賓致詞的是剛剛升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前經濟部長沈榮津,今天他對著滿場的來賓,話匣子一開,致詞變成演講,非常精彩。
沈副院長說,台灣經濟比預期還強,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的「超前部署」,過去一年來,台商登記回台投資逾兆元,上半年實際到位七千多億元,台商加碼投資台灣,這是台灣經濟強韌的成長動能。
二是這次疫情的口罩國家隊展開台灣靈活的工業製造潛力。他說單是修護舊機台,工程就很浩大,更難的是加裝60條生產線,只用了廿天。他説他跟工具機業者談的時候,本來60條生產線機台要半年,他説半年不行,他親自下場督陣,結果從一天一台,到一天四台,就這樣沒日沒夜趕出來。他說台灣口罩自給自足,還可以援外,有很多幕後英雄。
三是在疫情重創下,台灣對艱困企業紓困,總共紓困金額981億,這些紓困企業保證不裁員,政府補助4成薪水,上限20000元,這個紓困措施幫了幾十萬個家庭,也讓台灣企業復原比別的國家快。
四是這次三倍券是政府精確盤算的政策,儘管有很多批評聲浪,但三倍券要自己掏腰包,確實把錢拿去消費,七月推出已造成意外好的效果。這次國旅熱度空間,領取三倍券民眾超過一千多萬人,已經對下半年的內需消費帶來正面效益。
五是,沈副院長提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已形成一個重要的產業鏈,這個產業愈來愈龐大,台灣可以研究成了半導體學院,向下紮根,培育人才。這個想法和我不約而同。如果,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重要半導體企業可以恊力,敦請張忠謀先生擔任名譽董事長,邀集國際半導體專家授課,會是提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中長期大計。
沈副院長從高工畢業的電工,從經濟部最基層爬升,如今從部長變成副院長,他的「使命必達」,任勞任怨,勇於任事,積極學習的精神令人感佩。他剛剛接經濟部長之時,連直播,受訪都很生疏,但他勤力學習,愈講愈好,愈來愈有信心,現在成為內閣團隊的經濟一把手,這個不斷進化的沈副院長,真是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