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聯發科庫存金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聯發科庫存金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聯發科庫存金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聯發科庫存金額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非凡電視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218 #收盤 #重點 📍非凡推出─台股盤勢即時直播─啦 不用怕人在外頭錯過最新消息,敬請追蹤「非凡股市最前線」:https://tw.tv.yahoo.com/stock-watch/ #韓股 #港股 #陸股 A股今(18)日為牛年首個交易日,三大股指開高走低,午間收盤,上證指數報3669.4...

  • 聯發科庫存金額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8 14:12:12
    有 44 人按讚

    0218 #收盤 #重點
    📍非凡推出─台股盤勢即時直播─啦 不用怕人在外頭錯過最新消息,敬請追蹤「非凡股市最前線」:https://tw.tv.yahoo.com/stock-watch/

    #韓股 #港股 #陸股
    A股今(18)日為牛年首個交易日,三大股指開高走低,午間收盤,上證指數報3669.42點,上漲14.33點,上漲0.39%,成交額3405.13億元;深證成指報15714.58點,下跌247.67點,下跌1.55%,成交額4146.46億元;創業板指報3303.71點,下跌110.1點,下跌3.23%,成交額1424.55億元。其他亞股也跌多漲少,包括南韓KOSPI指數、香港恒生指數皆下跌。

    #台幣 #台股
    新台幣再度強勢上漲,今早以28.180元開盤後,匯價勁揚,刷新逾23年半新高紀錄。中午暫收27.909元,升4.71角,成交金額8.73億美元。而台股今(18)日盤中一度漲逾百點,最高來到16517.73點,但買盤力道不足,終場漲幅收斂,收16424.51 點,漲62.22點。盤中、收盤續創歷史新高,成交額3655.26億元。

    #台積電 #旺宏
    台積電今(18)日漲多休息,終場以下跌0.45%坐收,為660元;鴻海、聯發科同樣漲勢暫歇,分別收在113元、978元。而DRAM現貨價在缺貨時漲得特別兇,市場也看好台廠營運可望直接受惠,旺宏今(18)日獲資金青睞,股價飆上漲停價 45.8 元。

    #新冠疫苗 #台灣
    蔡英文總統今(18)日表示,政府已經完成簽約的疫苗,預計在今年第2季開始供貨。另一方面,國產疫苗如火如荼趕開發進度,傳出指揮中心已經與高端、聯亞等,洽談採購,規模高達千萬劑。

    #元月營收 #世芯
    特殊應用IC(ASIC)設計服務業者世芯(3661)與IP廠商力旺(3529),今(18)日盤中股價雙雙攻上漲停,來到新高價,其中世芯衝至974元,眼看即將有機會成為新千金股,力旺最高也來到893元。

    #車載鏡頭 #亞光 #佳凌
    光學鏡頭廠亞光(3019)看好來自美系電動車銷售升溫,加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對於高階汽車滲透率攀升,亞光順勢搶搭車市全面回溫商機,今年車載鏡頭出貨大爆發,相關營收可望較去年同期大增五成。

    #散裝航運 #運價
    大宗物資需求增,助攻散裝航運表現回暖,波羅的海乾貨船綜合指數(BDI)17日單日上漲17.46%,帶旺台航 (2617) 、中航 (2612) 、四維航 (5608) 等個股直奔漲停價。

    #國際油價 #二線塑化股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營收除受惠半導體缺貨題材,國際油價表現強勢也有利相關塑化股出頭天,加上農曆年後塑化原料回補庫存潮,可望激勵二線塑化股上揚。投資人後續可留意晶圓代工、半導體設備與耗材、IC封測、IC設計、記憶體相關、載板、車用電子,原物料部分,以及塑化類股。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 聯發科庫存金額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03 12:11:04
    有 494 人按讚

    晶圓代工廠不願意大幅擴充,IC設計廠商只好自己買設備確保產能,雖然類似的案例不是沒有,像蘋果過去就會買設備給代工廠,但發生在IC設計產業,還真的挺有意思的。

    【半導體設備市場發出「異常」信號】

    近幾個月,半導體行業的熱點和主題一直是產能吃緊和漲價,已經非常成熟的IC設計+晶圓代工產業模式,分工明確,效率越來越高,這在客觀上也推升了產能吃緊程度。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近期出現了一系列十分吸引眼球的「新鮮」事件。

    就在昨天,業界傳出消息,IC設計大廠聯發科為了鞏固電源管理IC產能,自掏腰包16.2億元新台幣採購了一批半導體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搶產能。

    由於5G需求大爆發,加上遠程辦公/教育需求持續旺盛,聯發科在2020上半年向力積電每月下單3000片12吋晶圓用於生產電源管理IC。進入下半年後,下單量快速拉昇到每月7000片,全年取得12吋電源管理IC用晶圓數量達到6萬片。即使如此,仍不能滿足客户訂單需求。基於此,預計到2021年,聯發科每月將從力積電獲得上萬片電源管理IC的12吋晶圓產能,全年取得電源管理IC晶圓數量將比2020年翻倍增長。

    而聯發科的產能狀況只是整個市場的一個縮影,類似這樣的情況大量存在。

    傳統上,只有晶圓代工廠、封測廠和IDM才會購買半導體設備用於自家的生產,而IC設計廠是無Fab模式,是不需要半導體設備這類重資產投資的,這也是當初產業由IDM分化為IC設計+晶圓代工模式的主要原因,即分工明確,提升了產業效率。

    此次,聯發科採購半導體設備,在租給對應的晶圓代工廠的操作非常罕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當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已經非常普遍,且程度很深,從而形成了巨量的市場空白。而量變必定引發質變,IC設計廠商權衡後,認為做出少有的購買半導體設備這一舉動,投入產出比依然為正,且後續帶來的收入非常可觀,只有如此,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見,市場對產能的需求是多麼的大而強烈。

    除了聯發科這一吸睛的操作之外,近期還有多種因產能吃緊而出現的不同尋常事件,如三星晶圓代工業務部針對旗下的8吋晶圓廠進行自動化擴建投資,以提高生產效率。

    一般情況下,業界12吋晶圓產線為全自動化生產,也就是在無塵室中藉助架設在高處的運輸系統移動晶圓盒。不過,8吋晶圓盒仍由工作人員用搬運車運送。

    據韓媒報道,三星已經在部分8吋晶圓廠的產線測試自動化運輸設備。這樣的自動化升級,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據三星估計,如果要在所有8吋晶圓廠中導入自動化運輸設備,可能需要約870萬美元的附加投資。而且,這樣的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不能絕對保證取得預想的生產效果。

    此外,由於產能越來越緊張,很多小型IC設計公司到處找產能而不得,即使是加價也拿不到,因此還上演過一些很是讓人心酸的悲情場面。

    可見,無論是IC設計的代表聯發科,還是晶圓代工的代表企業三星,為了產能,都在不惜血本,甚至不約而同地改變了各自原有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規模較小的IC設計和晶圓代工廠則沒有那麼強大資金實力,能夠在這一大波機遇中分得的蛋糕就比較有限了,甚至有被「擠壓變形」的風險。

    總體來看,這種產能嚴重吃緊的狀況,使得相關的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以及半導體設備廠這三方成為了最主要受益者。

    晶圓代工催漲半導體設備

    在IC設計廠商、晶圓代工廠和半導體設備廠這一鏈條上,晶圓代工廠與設備商直接產生聯繫,而晶圓代工廠的火爆,直接帶動着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增長。據SEMI統計,今年9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 27.5億美元,月增3.6%,年增40.3%,創今年新高,並創下連續12個月超過20億美元的佳績,還創下近 20 年來單月歷史新高。

    SEMI 認為,2020年,隨着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和服務器存儲需求增加,加上疫情以及美中貿易戰加劇,供應鏈為預留安全庫存,帶動芯片需求提升,是帶動今年晶圓廠設備支出大幅增長的重要因素。

    近期,台積電也針對資本支出做出展望,預計今年資本支出將貼近170 億美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客户下單並未因疫情而減緩,需求相當強勁。

    SEMI認為,這一波設備支出走強,佔晶圓製造設備銷售約一半的晶圓代工和邏輯製程支出貢獻最多,2020 年及 2021 年都維持個位數穩定增長;DRAM 和 NAND Flash 在2020 年支出將超過 2019 年,且在 2021 年增長幅度都將超過20%。

    另外,晶圓廠設備包括晶圓加工、晶圓廠設施和光罩設備,預計 2020 年將增長 5%,受惠於內存支出復甦,以及先進製程與中國市場的大力投資,2021 年將大幅上升 13%。

    按地區來看,台灣、中國與韓國都是 2020 年及 2021 年設備支出金額的領先市場,其中,台灣2020年設備支出在去年大增 68% 後,略微修正,預計 2021 年將回升,反彈幅度達10%。

    由於台灣是全球範圍內晶圓代工業最發達的地區,這裏的半導體設備支出會明顯高於其它地區。而採購設備,本來都是晶圓代工廠做的,如今作為IC設計大廠的聯發科也加入這一採購大軍,無疑會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影響力。

    IC設計廠商的重資產化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整個半導體行業一直是從單一的IDM向IC設計+晶圓代工這一分工合作方向發展,但最近幾年,特別是從2015年在全球掀起的半導體併購狂潮開始,整個產業似乎在從分散向整合方向演進。這其中,有相同業務模式公司之間的合併,也有不同業務模式公司的合併。與此同時,原本單一業務模式的廠商,也越來越多地在向複合業務模式方向發展。

    典型代表就是台積電,該公司本來只做晶圓代工,但隨着市場地發展,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後,台積電開始導入封裝測試業務,因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

    另外,就是有越來越多的IC設計廠商涉足晶片生產過程,特別是封裝測試領域,相比於晶圓代工,IC設計廠商進入封測業務的投入相對少,門檻也會低一些。它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同樣是提升市場掌控力和話語權,提升產品上市速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MOS圖像傳感器(CIS)領域,由於CIS在2019年出現了井噴,嚴重供不應求,促使一些CIS芯片設計廠商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建廠、購置封測設備,從原來的fabless業務模式,逐步轉型為fab-lite。

    此次,在產能嚴重吃緊的產業大環境下,聯發科直接購買半導體設備租給相應的晶圓代工廠,似乎在從另一個角度詮釋着IC設計業的變遷態勢,以後很可能會出現更多類似的現象。

    最近幾個月,聯發科曝光率一直很高,這與華為有着很大的關係。由於受到貿易限制,華為原有的美國晶片元器件供應鏈受阻,特別是手機處理器、電源管理和無線連接晶片,而這些正是聯發科的強項,因此,華為向其發出了大量訂單,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其產品的供不應求。

    另外,還有消息稱,聯發科有希望拿下蘋果訂單,最有機會打進的是iPad或是iPhone 產品線,如果屬實的話,這將會進一步提升其2021年業績。或許,這也是該公司不惜花大錢購買設備租給晶圓代工廠,為其保證產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總之,如果能同時擁有華為和蘋果這兩大客户的話,前期多進行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嚐鮮

    為了尋求產能支持,有些電源管理IC和MOSFET廠商正在考慮從8吋晶圓升級到12吋晶圓生產,不過,這種想法的可操作性不強,主要原因在於,用12吋晶圓生產MOSFET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但就目前的產業情況來看,成本難以接受。而起初的參與者,都屬於「嚐鮮」、吃螃蟹的。

    此次,聯發科購買的半導體設備將租給力積電,主要是為了保證其電源管理IC產能。這裏就涉及到了「嚐鮮」的話題。具體來講,就是由於電源管理IC大多采用8吋晶圓製造,鮮少廠商使用12吋晶圓生產,因為12吋晶圓大多提供給邏輯製程使用,而力積電本來就具備DRAM技術,因此擁有12吋鋁製程產能,較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技術,而台積電、聯電在12吋生產大多以銅製程,相比之下不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因此,聯發科才會罕見採購設備回租給力積電,以鞏固其未來電源管理IC產能。

    聯發科似乎有「嚐鮮」、開創新業務和模式的傳統。早在20年前,當時的聯發科在業內還是岌岌無名的晚輩,當時,該公司憑藉「一站式」的手機方案,即為手機客户提供主晶片和參考設計,從而解決了手機80%的設計工作,客户只需要完成後續的20%工作就可以了。一舉統治了山寨機市場,並由此打下了立足產業的基礎,才有機會發展壯大到今天。

    目前,ASIC設計服務正在興起,聯發科的ASIC設計服務在業內也是一絕,也是較早投入發展該業務的半導體廠商。目前,在提供ASIC設計服務的企業裏,聯發科是數一數二的。不久前,有消息稱,當下在處理器市場熱得發燙的AMD將ASIC設計服務訂單交給了聯發科,也從側面展現出了其ASIC設計實力。

    如今,聯發科又開始涉足半導體設備業務。可以説,該公司一直走在不斷嚐鮮的路上。

  • 聯發科庫存金額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9 08:52:10
    有 66 人按讚


    1019 #開盤 #重點
    #美國總統大選 #台股 #外資 #避險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卻頻傳醜聞。摩根大通及瑞信證券分析,若拜登無法在大選中勝出,科技股恐震盪;國際資金則在選前預期波動的操作心態下,率先對台股啟動「雙邊避險」,借券賣出及布局反向ETF金額雙雙增加。證交所統計,上周外資對台股借券賣出金額較前周增加近百億元、來到234億元,為9月以來單周次高,另外,外資此波隨台幣走強、但美股震盪之際,擴大加碼元大台灣50反1、富邦臺灣加權反1、國泰臺灣加權反1,上周外資持股比皆創掛牌新高。

    #台積電 #美日系外資
    台積電法說會後一如外資所料引發獲利了結賣壓,股價陷多空交戰,外資鎖定長線動能,看好5奈米製程貢獻度將提升,2021年營收占比可望突破二成,成營運主流利多;調研機構以賽亞研究並拆解,台積電5奈米製程共有七大客戶,為首的蘋果明年更可能強占尖端製程六成產能。其餘重要客戶還有賽靈思、超微、聯發科、博通、比特大陸、英特爾,將攜手貢獻台積電先進製程營收。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第四季財測符合預期,但展望明年首季,受到庫存調整影響,外資持兩派看法,看好者估季減0~4%,保守者估季減7~12%,日、美系外資外資對於半導體庫存可能過高仍有疑慮,提醒庫存調整是明年最大風險。

    #IC設計 #聯詠 #敦泰
    半導體漲價風從晶圓代工吹向上游IC設計。因應8吋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報價一路揚升,聯詠以及敦泰近期成功漲價,聯詠漲幅更高達10%至15%,開晶片業漲價第一槍。業界人士分析,在正常的情況下,隨著製程微縮使得單位成本下降,加上良率提升,晶片價格通常「只降不升」,此次聯詠、敦泰等IC設計業者能調升晶片價格,相當少見。而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短期內仍難緩解,明年恐仍供需失衡。IC設計業界人士提到,現在有部分客戶考量到目前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的狀況,為確保貨源穩定,開始提早下長單,甚至能見度已到明年3、4月。

    #MOSFET廠 #調漲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市場受惠於桌機、筆電及平板等大力拉貨,加上8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的供需緊張效應下,供應鏈傳出,中國MOSFET廠已經在第四季率先喊漲10~20%,預期台灣MOSFET廠將有望在2021年跟進,第一季報價應可望調漲10%幅度。屆時大中、杰力、尼克森、富鼎等業績將有望全面進補。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