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聯合大學數位學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聯合大學數位學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聯合大學數位學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聯合大學數位學院產品中有1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專院校開學防疫指引發布 #有條件實體授課 #教育部應協助學校老師學生 #不因線上授課權益受損 昨天下午,教育部發布經過指揮中心核定的「大專校院110學年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 指引列出實體授課要符合社交距離與人數限制、固定座位及全程配戴口罩等規定,否則改採線上授課。 但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

聯合大學數位學院 在 Anya Cheng 矽谷阿雅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6 00:36:08

🔥新書印刷中🔥《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5/27實體與電子書同步上市 台灣女孩勇闖矽谷,教你在「慌世代」逆勢突圍!有時候,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但其他時候,真的沒有機會,與其在那空等,不如自己創造。等別人給你開一扇窗很好,但偶爾,你要自己把門踹開。如果你追不...

  • 聯合大學數位學院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8 16:53:26
    有 458 人按讚

    #大專院校開學防疫指引發布
    #有條件實體授課
    #教育部應協助學校老師學生
    #不因線上授課權益受損

    昨天下午,教育部發布經過指揮中心核定的「大專校院110學年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管理指引」。

    指引列出實體授課要符合社交距離與人數限制、固定座位及全程配戴口罩等規定,否則改採線上授課。

    但是,大學準備好了嗎?

    #數位教學卡卡的

    這段期間,我收到許多大學師生的意見和陳情,發現大學落實數位教學,還有很多問題,例如:

    ⁉️老師消失了,根本沒有線上授課。

    ⁉️老師用預先錄影的方式上課,未留學生發問管道。

    ⁉️老師線上授課,但可能因為不熟悉軟體操作,所以學生提問,老師沒辦法回答。

    ⁉️影像不清晰,有些需要觀察嘴型或肢體細節的課程難以進行。

    ⁉️學生頻寬不夠或缺少設備,無法順利上課。

    ⁉️實作課程無法線上上課,學校收的設備費又不退還。

    ⁉️考試要防弊需要更多設備(一台電腦考試、一台手機同步攝影自己),學生很難做到。

    這些問題,已經發生一段時間,但教育部昨天公佈新的指引,還是沒有完全解決。

    我們可以預期,採線上的課程,還是會有學生會有設備、頻寬問題,還是會有老師有軟體操作問題。

    部分只能採實體,無法採線上的實習、實驗、實作等課程,可能因各種原因無法達成防疫要求而停開。

    #數位教學已是國際趨勢

    一個月前,我與鍾佳濱委員和吳思瑤委員共同舉辦「新教學時代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線上論壇。

    我在會議上提出「數位教學已是數位時代必定的趨勢」,需要調整「線上教學只是過渡時期作法」的心態。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都指出數位學習的方向,終極目標是希望教師也能如實體課程般做到個別化教學。

    #借鏡國外大學經驗

    國外許多大學在去年就以線上授課應對疫情,例如 #劍橋 採取全面線上授課。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維吉尼亞大學等學校主動統整疫情資訊,讓教師能找出教學能力養成、遠距工作和勞動保障等資訊。

    也要確保學生方便獲得課程調整、社團活動、心理健康以及學費資助等內容。

    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學校特別成立防疫資訊網以 "Adapting to COVID, coming together."(適應疫情,一同前行)為標題,鼓勵校內成員攜手邁向後疫情時代,正面迎戰數位學習。

    當然,國外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經驗、設備取得程度等,和台灣狀況不一定相同。但是如何由教育部和學校,一起盡力提供完善的軟硬體設備、友善的資訊彙整和指引,才是 #保障學生受教權 !

    我也是大學教師,非常了解數位學習需要長期累積才能創造改變。當中的部分問題,例如軟體平台的熟悉程度和資訊不易取得,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解方;加緊腳步就能盡快克服。

    但在硬體設備部分,雖然教育部先前函發所有大專院校,請學校要提供設備給師生借用。

    可是我就知道有學校調查,各系所都有學生因為設備問題無法上課。

    其中有些是經濟上比較弱勢,平常仰賴學校計中、圖書館或系上設施設備;疫情後無法使用這些地方,不只無法寫作業,也無法線上上課。相關嚴重影響學生受教權益的狀況,我會監督教育部處理。

    後續,如何提升數位學習的品質和成效,發展可長可久的模式,也是我會繼續關注的議題。

    大家有任何意見或實務現場的經驗,請跟我分享參考🙏!

  • 聯合大學數位學院 在 林偉賢創業私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3 18:25:13
    有 74 人按讚

    【🎉重磅消息】風靡全球的時間管理專家,喜馬拉雅教育榜億萬級主播 #葉武濱 老師,加入論壇黃金講師陣容。他將告訴你「時間是一個人最稀缺的資源,每個人都需要時間管理」。 立即免費報名>> https://bit.ly/3yCw5TM

    ⏰葉武濱老師是喜馬拉雅大數據培訓類名列前茅主播。同時也是全球時間管理品牌-易效能機構創始人,擁有北京大學CEO教練證書,同時兼具環球旅行家、公益人等身份。著有《善用時間》《高能要事》等暢銷書。

    ✨財智大進擊 -產業複甦掌握契機 線上論壇✨
    活動日期:8月28日-29日
    活動時間:09:30am to 17:10pm

    💯品學網邀請國際大師、領域專家、企業經營者及轉型達人,以實例為根基,匯聚數位創新策略,分享線上線下整合策略。協助產業激盪出新啟發與思考,展現超越無界的產業量能,不只讓企業挺過逆境,更能掌握契機敏捷超前。

    ⭕️美國最佳商業教練 美國前奧運委員會運動心理組主席 #丹尼斯魏特利 #DenisWaitley 博士
    ⭕️美國BSE企業家商業學院 Money&You 共同創辦人 #DoriaCordova
    ⭕️世界級太陽能頂級權威 #黃鳴 老師
    ⭕️易效能時間管理機構創始人 喜馬拉雅教育榜億萬级主播 #葉武濱 老師
    ⭕️32年企業實戰顧問 商業戰略輔導專家 #林志誠 老師
    ⭕️泰國外商聯合總會主席 #康樹德 老師
    ⭕️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公會副總會長 #拿督雷智雄博士
    ⭕️資深理財專家 企業財經顧問 #盧燕俐 老師
    ⭕️產業互聯網應用研究專家 單仁資訊集團董事長 #單仁 老師
    ⭕️暢銷榜第1名APP《得到》企業服務事業部總監 #沈蘇怡 老師
    ⭕️品學網董事長 #郭騰尹 老師
    ⭕️品學網CEO 實踐家教育集團董事長 #林偉賢 老師
    分享他們在跨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整合策略與成功經驗

    免費報名,另贈您10堂免費線上課程
    📌【崛起之道-德行天下尊道而行】張錦貴老師
    📌【數字磁場與五行概念】王浩閎博士
    📌【微信和抖音營銷海內外不同的營銷策略】婁鵬老師
    📌【孩子就要這麼教】林偉賢老師
    📌【Money & You 300海報精讀】林偉賢老師
    📌【SLASH斜槓商機】林志誠老師
    📌【成為職場關鍵人才必修的10個學分】張情怡、陳英昭老師
    📌【在複合家庭中快樂撫養孩子】Riddhi Deorah 老師
    📌【感恩的態度】郭騰尹 老師
    📌【家庭會議】張雨 老師

    《免費課程及公益論壇報名鏈接》 各國家地區的夥伴,及實踐家全球各地的學員,請點選所在國家地區的鏈接,搶先報名!
    品學網_台灣
    https://bit.ly/3yCw5TM
    實踐家_泰國
    https://bit.ly/3fQn9me
    實踐家_台灣
    https://bit.ly/3fTf1kT
    实践家_大陆
    https://oua.h5.xeknow.com/s/4EgB0c
    實踐家_ 馬來西亞/新加坡
    https://forms.gle/Rb5XbkJ3cneW7Npm8
    實踐家_有方父母/实践菁英
    https://bit.ly/3jPKeH8
    實踐家_香港
    https://bit.ly/3jyowa8
    價值數萬元的財智大進擊論壇及線上課程,現在完全免費送給您!名額有限!請立刻搶報,以免向隅!

    #品學網 #線上論壇
    #財智大進擊 #財富永續
    #Supportingeveryone

  • 聯合大學數位學院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3 23:42:03
    有 10,306 人按讚

    #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 聯合大學數位學院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20 19:21:29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 聯合大學數位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7-20 15:35:20

    本集主題:寸草心個展、陳克華專訪
     
    「生命中總有連舒伯特都要無聲以對的時刻。」
    過去這兩年,正是我的無聲以対的時刻。從兩年前父親驟然過世的那一天起,一切音樂都失去了作用。
    然而在理應無聲的時刻,我卻選擇了「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我大量寫詩大量發表。畫畫。出版。去了愛荷華國際作家寫作計畫。
    至親過逝的傷痛,工作環境的壓力,中年危機的自我懷疑,使我陷入生命空前的茫然、悔恨和否定。至今我仍然沒有走出這場靈魂的暗夜。可謂一事無成。但最起碼,我做到了創作不懈。
    這次在M藝廊「寸草心」的個展,有過去十年作品的精選回顧,也有全新的現代水墨的嘗試。
    你,何不和我一起共度我55歲生命的黎明?
    陳克華簡歷:
    一九六一年生於台灣省花蓮市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眼科副教授 (2007-)
    學歷 ︰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得獎記錄(文藝類):
    中國時報文學獎多次,聯合報文學獎多次, 「聯副新人月」新人,金鼎獎最佳
    歌詞獎︰沈默的母親,金鼎獎最佳專輯︰台北的天空。中國時報五十週年青年
    百傑獎《文藝類》,第一屆陽光詩獎, 中國新詩協會《八十九年度傑出詩人獎
    》,台北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人《作品︰美麗深邃的亞細亞》,第三屆文薈獎報
    導文學獎第一名。文建會台灣文學獎散文評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得獎記錄(藝術類):
    2011 巴黎大獎優選獎
    2012 南美獎西畫類版畫入選獎
    2013 台陽美展版畫類入選獎
    2014 全國美展版畫組入選獎
      
    文字出版記錄︰共47本書(計有小說、新詩、散文、歌詞集等…)
      
    個展:
    花 (壓克力新作) ─台北榮總中正樓藝廊 / 台北 2014.0301-0331
    情色情 (台灣人體攝影藝術大展) ─華山 / 台北 2014.0517-0616
    攝影、數位版畫─台北榮總中正樓藝廊 / 台北 2014.1001-1031
    當我們的愛還沒有名字─油畫展─M畫廊 / 台北 2014.10/05-10/31
    華山攝影聯展─ 華山 / 台北 2014.11/7-11/10
    男慾天堂─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 花蓮 2015.01/17-03/10
    花叢中的男子─博藝畫廊 / 台北 20150625-07/19
    花叢中的男子─高醫大 / 高雄 20150913-1009
    騎鯨少年-油畫展 M畫廊 /台北 201510.04-10/31
    末日聖嬰-圖像創作展 華山 /台北 20151119-23
    外星曼陀羅展 M畫廊 /台北 2016. 07.05-07/31
       
    策展單位: M畫廊 / M Gallery
    展出日期:2017/07/06-29
    開放時間:每日15:00-21:00(周一休館)
    地址:台北市麗水街13巷7號(近東門站,永康街)

  • 聯合大學數位學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7-16 11:23:17

    本集主題: #外星曼陀羅展 #陳克華醫師專訪

     有時候會在自動書寫時,筆下出現讀不懂的文字狀的圖形。同樣地,也常在用電腦製作曼陀羅圖時,陷入一種異樣的出神狀態,往往一陣子下來,望著電腦螢幕上已然存在的各式各樣的曼陀羅,卻完全記不起來,如何用電腦簡單至極的軟體,做到這一步的。連擅於電腦繪圖朋友們看了也嘖嘖稱奇。前一陣子書市頗流行彩繪曼陀羅,我找出之前輸出好的作品,也忍不住技癢,在美術用品社找到了適合的彩筆,一心一意為這些作品做最後的潤飾和上色。也才發現為曼陀羅上彩,彷彿真的有一種靜心和冥想的效果。也才又一次體會到,電腦繪圖所欠缺的,究竟是什麼。至於內容,如同那些我在自發性的自動書寫狀態下所完成的「書寫」,我只能任我的想像力馳騁其上,以為是一種外星文字,如神秘的麥田圈所示現的,一種從遙遠宇宙盡頭傳來給地球人的訊息。放下成見,用心感受,或許就是解讀這些曼陀羅的關鍵。然而我在這個展示的時刻,卻只能把這些曼陀羅當作藝術品來欣賞,因為除了連我也不能理解的訊息和意義,它們同時也是美麗的。如同許多不可解的詩一樣,有時候光是欣賞它的美,就已經足夠了,不是嗎?(文/ 陳克華)




    陳克華簡歷:
      一九六一年生於台灣省花蓮市
      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眼科副教授 (2007-)

    學歷 ︰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得獎記錄(文藝類):
    中國時報文學獎多次,聯合報文學獎多次, 「聯副新人月」新人,金鼎獎最佳
    歌詞獎︰沈默的母親,金鼎獎最佳專輯︰台北的天空。中國時報五十週年青年
    百傑獎《文藝類》,第一屆陽光詩獎, 中國新詩協會《八十九年度傑出詩人獎
    》,台北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人《作品︰美麗深邃的亞細亞》,第三屆文薈獎報
    導文學獎第一名。文建會台灣文學獎散文評審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得獎記錄(藝術類):
    2011 巴黎大獎優選獎
    2012 南美獎西畫類版畫入選獎
    2013 台陽美展版畫類入選獎
    2014 全國美展版畫組入選獎
      
    文字出版記錄︰共47本書(計有小說、新詩、散文、歌詞集等…)
      
    個展:
    花 (壓克力新作) ─台北榮總中正樓藝廊 / 台北 2014.0301-0331
    情色情 (台灣人體攝影藝術大展) ─華山 / 台北 2014.0517-0616
    攝影、數位版畫─台北榮總中正樓藝廊 / 台北 2014.1001-1031
    當我們的愛還沒有名字─油畫展─M畫廊 / 台北 2014.10/05-10/31
    華山攝影聯展─ 華山 / 台北 2014.11/7-11/10
    男慾天堂─ 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 花蓮 2015.01/17-03/10
    花叢中的男子─博藝畫廊 / 台北 20150625-07/19
    花叢中的男子─高醫大 / 高雄 20150913-1009
    騎鯨少年-油畫展 M畫廊 /台北 201510.04-10/31
    末日聖嬰-圖像創作展 華山 /台北 20151119-2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