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陳黎〈舌頭〉 我把一節舌頭放在她的鉛筆盒裡。是以,每次她打開筆盒,要寫信給她的新戀人時,總聽到囁嚅不清的我的話語,像一行潦草的字,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然後她就停了下來。她不知道那是我的聲音,她以為從上次見面後不曾在她耳際說話的我,已永遠保持沉默了。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收藏一撮牛尾毛」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央敏 內容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不辜負讀者才敢發表,發表後,有時可從讀者的來信或評者的論述中檢視自己是否做到感人共鳴的效果,比如有位快要當祖母的讀者說:「看你那篇文章〈第一封信〉,我都偷偷流淚,但怕被學生看到,趕快離開圖...
聯合報文學獎新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54:06
陳黎〈舌頭〉 我把一節舌頭放在她的鉛筆盒裡。是以,每次她打開筆盒,要寫信給她的新戀人時,總聽到囁嚅不清的我的話語,像一行潦草的字,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然後她就停了下來。她不知道那是我的聲音,她以為從上次見面後不曾在她耳際說話的我,已永遠保持沉默了。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
-
聯合報文學獎新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2-13 15:45:02本集主題:「收藏一撮牛尾毛」散文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央敏
內容簡介: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不辜負讀者才敢發表,發表後,有時可從讀者的來信或評者的論述中檢視自己是否做到感人共鳴的效果,比如有位快要當祖母的讀者說:「看你那篇文章〈第一封信〉,我都偷偷流淚,但怕被學生看到,趕快離開圖書館。」再如小說家宋澤萊寫道:「這篇文章〈阿母〉。仿若讓人聽到了作者的悔恨和自譴,讀完時我們竟流淚了。」讀者們的反應,其實也是鼓舞我砥礪自己用心創作的動能。──林央敏
曾以〈毋通嫌台灣〉獲得金曲獎最佳方言作詞人的林央敏,致力於台語文學創作,包含台語詩和台語散文,推廣母語,倡導將母語台語列為學校課程。
本書為其長年創作散文集結,以四卷四個不同的面相,素描親情、鄉情、人情與家園情,從親人出發,有寫給母親的〈第一封信〉和描繪〈阿母〉忙碌的身影,還有父親為了籌措學費,將家中老牛賣掉,他不捨老牛〈收藏一撮牛尾毛〉來紀念,最難忘的是〈和阿公聽拉即哦的日子〉以及鼓勵他升學的〈二叔公〉,字裡行間盡是濃密的親情,展現無休止的溫暖;再到成長的〈孕鄉〉嘉義太保,歲月流轉,從老家所在的水牛厝開始到牛稠溪流域的變化、信仰中心土地公廟的由來、吸石路的傳說,還有農曆七月二十三日的大士爺民俗祭典,訴說一個個引人入勝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村莊與濃烈鄉土情懷;繼之以對人情事故的感懷詠嘆,小則一己之思,大則關於國家、民族、社會、政治、文化的寄望。終章以隨筆小品,有生活記趣,也有對生命的感悟,乃至異想天開的遐思。
林央敏將自己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情,透過文字,引領我們將目光回歸自我,重溫情懷,找回我們對土地的熱忱與認同。
作者簡介:林央敏
一九五五年生,嘉義縣太保市人,現居桃園市。曾任小學、大學教師、台語文推展協會會長……。現任《台文戰線》文學雜誌社發行人。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第一名、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詩獎、散文獎、小說獎、評論獎、文化獎等多項文學獎,是台灣民族文學的代表性作家。
一九六五年即寫古詩、七二年首次發表新詩、八三年開始台語寫作。首倡台灣民族文學,是戰後台語文學運動的倡導作家及台語文學理論的主要建構者,也是首位將台語散文由說理引入純文學領域的詩人。八六~九七年間熱衷民主人權、民族解放、本土文化、母語文學、教育改革等社會運動。作品因觸犯官方禁忌屢遭查禁封鎖。
寫作品類豐富,風格、技巧與主題多樣,另有作曲與電腦軟體,被稱為全方位作家。有百餘篇作品分別選入詩、散文、小說、評論的各類選集百餘種,並選入大、中、小學教科書中,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日文發表於外國書刊。著作三十餘冊(詳見本書附錄),其中十一萬字的詩體小說《胭脂淚》是台語文學第一部史詩(EPIC),也是台灣文學史至今最長的敘事詩;詩作〈毋通嫌台灣〉被譜成二十四種不同的曲子,對催化台灣人意識與民主運動皆有深遠的影響。
林央敏文學田園網址:blog.roodo.com/tw_poem -
聯合報文學獎新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8-28 14:47:49本集主題:「我並不孤單:少年鍋餅的勇氣之旅」小說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李明足
內容簡介
一組神祕密碼,一場創傷的風暴,
揭開一趟冒險的火車旅程……
當法院查封了家,「餅乾」跟著母親住進陌生城市的地下室,在新學校認識了玩家「鍋子」。當他以為自己已經遺忘生命的傷痛時,一場生火競賽,讓餅乾像被魔鬼附身似變得歇斯底里,主任手上寫有四個字密碼的紙條,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為什麼鍋子和餅乾要因此展開一場冒險火車之旅?
夜越來越深,跌進山谷的兩個人,手機斷訊,傷口流血,用力嘶喊求救,上面的人聽得見嗎?看著又大又圓的月亮,早已被家庭創傷衍生的情緒層層纏擾的倆人,該如何走出生命的幽谷。
「不是我不給機會,是你一定要給自己機會,才有機會。」
「請相信,活下來,就會有好事情發生,人生是值得期待的」
作者簡介:李明足
文學博士、佛光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常務理事、蘭陽繪本營顧問與講師、聯合報文藝營繪本組導師暨講師。長期致力於兒童文學研究、創作與推廣。
曾獲高師大新詩首獎、全國生態文學獎(童話組)、蘭陽文學獎。
近期創作與研究──論文:《經典重構下改寫兒童繪本之研究》、繪本故事創作:《看見》。其他單篇論文、評論或創作散見於兒童文學學會《火金姑》、漢聲《吾愛吾家》及相關雜誌刊物。 -
聯合報文學獎新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1-24 20:27:20本集主題:「你便是我所有詩與不能詩的時刻」詩集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陳克華
本書特色:
從父親離開的那一天起,我每天都意識到自己的恐懼,哀傷,忿怒和絶望。
如果情緒有分數,是我一次又一次把它摜在地上,低到破錶。
而在父親七七之後,我居然還想到寫詩。
現在回想起來,與其說是寫詩,不如說我在詛咒和復仇。
詛咒這個非情殘忍的世界,人人自私為己的社會。一個好人終不得福報的人間。
回顧這些詩作,有一部分是描寫氣候變遷,暴雨和酷熱嚴懲地球上貪婪又愚蠢的人類。
而這樣的極端氣候,竟然在今年一一實現。
而在這兩年來(尚未結束)的靈魂暗夜裡,我讀著這些和我以往風格截然迴異的詩作,憂喜參半。
曾在一堂心靈課程裡抽到一張難解的牌,老師告訴我:其實我無時不刻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
我當下茫然:是嗎?那麼,我錯失了多少次生命轉彎的機會?
但願這次出版,能幫助我看清自己應該在何時何地,何種機緣,讓生命轉彎。
作者簡介:陳克華
1961年生於臺灣花蓮,祖籍山東省汶上縣。
臺北醫學院畢業,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曾參與「北極星詩社」,並曾任《現代詩》復刊主編。榮總眼科主治醫師;陽明大學、輔仁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副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新詩獎、聯合報文學獎詩獎、全國學生文學獎、金鼎獎最佳歌詞獎、中國時報青年百傑獎、陽光詩獎、中國新詩學會「年度傑出詩人獎」、文薈獎,台灣年度詩人奬等獎項。文字出版有詩集,小說集,散文集等超過四十冊,有聲出版則有「凝視(陳克華詩歌吟唱專輯)」和「日出」(巨禮文化),近年更從事視覺藝術創作,舉辦多次展覽並獲獎,並有日文(無明之涙),德文(此刻沒有嬰兒誕生)詩集出版。
聯合報文學獎新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黎〈舌頭〉
我把一節舌頭放在她的鉛筆盒裡。是以,每次她打開筆盒,要寫信給她的新戀人時,總聽到囁嚅不清的我的話語,像一行潦草的字,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然後她就停了下來。她不知道那是我的聲音,她以為從上次見面後不曾在她耳際說話的我,已永遠保持沉默了。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的「愛」寫得有點亂。她順手拿起了我的舌頭,以為那是橡皮擦,重重重重地往紙上擦去,在愛字消失的地方留下一沱血。
*原詩可見「陳黎詩倉庫」:
http://faculty.ndhu.edu.tw/~chenli/poetry8.htm#tt
--
◎ 作者簡介
陳黎,本名陳膺文,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凡二十餘種。譯有《辛波絲卡詩集》、《拉丁美洲現代詩選》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曾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
--
◎ 小編 #Y 賞析
從1975年首部詩集《廟前》出版到2000年代的此刻,陳黎的詩一直都頗具實驗性的風格,儘管時至今日,新讀者乍讀也不會覺得這是「過時」的產物,甚至仍然會認為是前衛的寫作。陳黎的創作頗豐,早期的風格也充滿野心。從語言、形式到題材,皆是寫作者意圖不斷追索與玩賞的技藝。儘管陳黎較為人所知的代表是乒乓相接的〈戰爭交響曲〉,但從《動物搖籃曲》中的〈小丑畢費的戀歌〉、〈魔術師夫人的情人〉、〈黃昏過蘇花公路送癌症病人回家〉就已經能看出許多新鮮的文字有機體。
延續著自己相當有突破性的代表作詩集《島嶼邊緣》(戰爭交響曲也是收錄在此書),這首〈舌頭〉一詩收錄在陳黎的第八本詩集《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評論者賴芳伶認為:「這本詩集在歷史性的前瞻與回顧中不斷自我辯證,既反思了舊有的美學軌範,並努力開放更新詩的形式;當然,類似的用心早在他近十餘年來的詩作中迭番出現;不過,仍以此集為最。陳黎自創的語言遊戲,喜歡大量援用約定俗成的話語和意象,常帶有後設式的自我指涉的傾向,讀者受邀進入詩中世界,聽其喃喃絮語的同時,亦回應了詭譎的閱讀反應。」詩人意圖在此編織的「詭譎」形體,或許也可以和這個月每詩本週的「奇怪」互相呼應。當然〈舌頭〉遠遠也不是陳黎最奇怪的詩,但絕對是其「散文詩」中非常精悍準確的一首。
豪不分行的「散文」詩,本質上會是一種「奇怪」的存在嗎?但是在這個場景的末尾:「她又寫了一行,發現那個筆劃繁多的「愛」寫得有點亂。她順手拿起了我的舌頭,以為那是橡皮擦,重重重重地往紙上擦去,在愛字消失的地方留下一沱血。」卻又那麼荒謬而合理。最廣為人知的那些散文詩代表作,如商禽的〈長頸鹿〉、蘇紹連的〈獸〉或許都是如此。作為一種對於「奇怪排版」的想像,散文詩似乎奇怪又不奇怪。儘管表面上沒有分行,但當「不分行」作為一種詩人有意為之的策略,或許詩作中的節奏、畫面、情節都作為一種隱藏的分行,在寫作者心中完成了。
不同於上述兩首散文詩對於動物性的想像或運用,陳黎的這首〈舌頭〉則是將身體器官(陳黎或許是全台灣最會寫『舌頭』的詩人了)與字詞、情愛的意象交錯,拼揍出如是光景。作為某種「在逗點與逗點間,隨她新削好的筆沙沙作響」在狀聲詞裡也帶有奇妙的情色意味。
見血是正常的,那畢竟是「我」的舌頭啊。
-
美術設計:佳郁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1.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陳黎 #舌頭
聯合報文學獎新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夏接近赤道 ◎張繼琳
冰水在喉嚨製造一道涼爽瀑布
我感覺胃袋這個水潭 水勢洶湧……
這是好消息 新聞主播說──颱風就快來了
不知為何 即將到來的災害
令人莫名興奮
我覺得自己彷彿生活在赤道附近
所有小公園都是被切割零碎的 憂鬱熱帶雨林
打赤膊露出刺青的散步男人或許 來自使用吹箭的部落
我想每棵樹都該掛著喧囂蜂巢
每條河都該以游著鱷魚蟒蛇而自豪
椰子樹的樹葉 開始緩慢運轉
多麼美的風力發電機啊
這時我才後悔 賤賣祖產農地
雖然買它的人 後來大方送我一棟房子
但不負責為我種回 失去的香蕉和蓮霧樹
午後雷聲 讓我接近原始蠻荒世界
迄今我仍將外國人視作探險家或侵略者
他們船隻 不知何時靠岸的──
這怎麼辦 他們肯定會愛上在溪澗裸浴的妻子
並以長槍挾持我 帶領他們走進叢林尋找黃金
坦白說我已錯過在春天種樹
今夏只好凝視爬藤 兀自扎起長長辮子
都說陽光無比燦爛 其實竟是海市蜃樓
我想告訴朋友 既然產生幻覺
大家不妨結夥從事 旅遊觀光事業
我還是覺得自己彷彿生活在赤道附近
路人揹著背包 那背包必定藏放箭簇
每一次怪手挖土機出現 我都緊張開發者
會在叢林鏟闢道路 那麼我勢必和原住民集結抗議
不穿衣 驕傲露出聳立朝上的陰莖
三十九度的熱空氣 驅使大家昏沉 好吃懶做
當我流汗發臭 黑蒼蠅不知從何飛來
好像警示我──即將曝屍 腐爛
我告訴自己太陽下山 體溫降低後
要以喜歡燕子的心情 去喜歡蝙蝠帶來月光
我需要一只大碗盤──芭蕉的葉子
來乘放夏天所有果實
好久了 我的冷氣機熱死在某年夏天
但只要有海的照片 就可以感覺海風吹拂
這樣便不至讓我產生 日子陷落灰燼的感覺……
--
◎作者簡介
張繼琳,1967年生於台灣宜蘭。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現為國中教師。
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聯合報及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自印詩集:《那段放牧時光》、《角落》、《關於無敵鐵金剛的詩》、《關於女鬼的詩》等。歪仔歪詩社成員。
--
◎ 小編 #三進 賞析:
張繼琳是我極喜歡的詩人之一。雖然我曾在某篇發表於知名文學雜誌的文章內,大大寫錯了他的學歷(一生的羞愧莫若是)。但那種就算對此人一無所知,仍能對詩句陷入癡迷的經歷,也屬一生罕有。
這首〈今夏接近赤道〉,為張繼琳2010年奪得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的佳作,那年,他以另一首詩〈寫生簿〉,奪下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創作能量正豐,且不斷瘋狂的漸入佳境。
〈今夏接近赤道〉這首詩,正好能讓我們初探張繼琳的魅力。
「冰水在喉嚨製造一道涼爽瀑布/我感覺胃袋這個水潭 水勢洶湧……」一開頭,就是一段感官衝擊的歷程,以極具動態感與溫度感的瀑布,極度放大了喝冰水的舒暢感,也更巧妙的襯托出「熱」的異常存在。
不只是夏天,還熱得時光倒退。吹箭部落、蠻荒世界,自在穿說虛實之間,熱得野蠻、熱出幻覺兼具「熱」的主題與「赤道」的喻依。這就是張繼琳特有的魅力,一開始你只是在讀詩,突然就被拉進他腦洞大開的奇幻世界。
然而「熱」是現象,背後的主旨仍是觸及地球暖化的事實。以今回顧,2010-2019年是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十年,張繼琳寫下此詩的2010年,正是有氣溫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而這紀錄,後來又被2016年打破,2020又再創新高。)
以此角度來看,人類進步帶來溫室效應的持續加速,而在「進步」的對立面,就是與原始、蠻荒、落後、非現代文明。才知張繼琳選擇靠近的「赤道」,不只是炎熱氣溫的最大化表現,也暗藏熱帶雨林原始部落的文明抗拒。探險家、冒險者、買走祖產且剷除作物的新地主,象徵文明進逼,極具威脅的改變著世界。
作為一首關懷環境議題的詩作,張繼琳的〈今夏接近赤道〉應可視為詩性表達最強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雖然並不承載關於地球暖化的相關情報,但熱到崩潰、熱到末日降臨的共感,應已極為強烈的傳達到讀者心裡。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張繼琳 #地球暖化 #赤道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03.html
聯合報文學獎新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臺北文學季 #公車捷運詩文(第一季)※
感謝《文訊》邀請,繼2019年後,今年詩聲字有幸再度協辦臺北文學季公車捷運詩文,我們將會在春到秋3季間的假日,陸續分享30首公車捷運詩文的朗讀,請大家關注臺北文學季,文訊,以及詩聲字粉專。
除了提供官方的朗讀之外,我們會再多分享幾個朗讀版本,以饗讀者~~
※
清晨穿過三個公園(節錄) ◎蔡富澧
敲門聲把清晨推開
一條縫
窺見小鳥的啁啾
在都市裡穿梭
腳步聲是天然有機的
階梯
春天雖遠
秋天不是還沒到嗎
打開勵志書籍
在充滿想像的第一頁翻土
至少我深信
只要播下第一滴汗水
藍圖就會開始發光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蔡富澧 創作
#阿默 朗讀,粉專 情緒感冒用詩詩
※主辦單位 #臺北市文化局
※活動粉專 臺北文學季
※規劃執行 《#文訊》雜誌社,粉專 《文訊》
※蔡富澧(1961-)
生於屏東縣小琉球。陸軍指參學院83年班畢業,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國防部部長辦公室上校參謀,文化總會主任祕書,《新活水雙月刊》編輯,耕心蓮苑主編,《原鄉》雜誌主編,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主任祕書,台灣之美文創公司副總經理,文化部「詩的復興」計畫執行長等等。
亦曾獲多項文學獎,例如: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獎、國軍文藝金像獎、文建會台灣文學獎、高雄市文藝獎、玉山文學獎。著有《三種男人的情思》、《與海爭奪一場夢》(詩集)、《藍色牧場》(以上為詩集)、《山河戀》、《山河歲月》、《生命的曠野》;《用生命的光熱擁抱大地》(報導文學)、《舞躍臺灣情:蔡麗華的悅舞人生》(以上為散文、報導文學或人物傳記);《佛教經典100句──法華經》(佛學)及《台灣現代詩中的禪境探究》(論文)等。(小編 #李蕪 據網路資訊整理)
※有意聆聽作者蔡富澧親讀全篇,可至 #鏡週刊 網站之「#鏡文學」: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1114cul002/
※阿默
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目前擔任新聞播報、廣播主持人。喜歡玩貓、學習各種新鮮事物,最近在迷打圍巾和做手工皂。
※感謝《文訊》,及其聯絡人基銓;阿默提供錄音室並參與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