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聯合報報紙資料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聯合報報紙資料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聯合報報紙資料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聯合報報紙資料庫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報時光出版《年記》的故事】 報時光攜手尖端出版,目前正在各大書店熱賣的《年記系列》,謝謝粉絲和作家支持,也已進入二刷。這可是黑白照片文集啊,真是不容易。 借此我們來說說出版《年記》的故事,去年一開年,疫情肆虐,世界急凍,在凝重的社會氣氛下,我們希望能作一個讓大家感到療癒的懷舊書籍系列。 8個...

  • 聯合報報紙資料庫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2 16:41:15
    有 195 人按讚

    【報時光出版《年記》的故事】

    報時光攜手尖端出版,目前正在各大書店熱賣的《年記系列》,謝謝粉絲和作家支持,也已進入二刷。這可是黑白照片文集啊,真是不容易。

    借此我們來說說出版《年記》的故事,去年一開年,疫情肆虐,世界急凍,在凝重的社會氣氛下,我們希望能作一個讓大家感到療癒的懷舊書籍系列。

    8個月緊張的編輯時間內,從超過千萬張的照片資料庫裡,先由報時光團隊選出16年近600張照片,其中近80%的照片從未見報。然後一一邀約16位作家,取得作家們的首肯願意拔刀相助撰稿,這其中的作業之綿密繁重,感謝報時光的同仁燃燒青春燃燒熱情。

    《年記》一上市就衝上博客來即時榜前十名,書店店長都在問,年記這16冊怎麼這麼多人問。一張照片要保存60年,不是簡單的故事。從來沒有被看到,而今因為報時光的發掘,讓你我在今日得以看到昔日的台灣。一起來了解出版故事。

    照片和版面很珍貴 照片不易見報的年代

    今天我們手機拍照如此便利,如何能理解60年前拍照有多麼困難、紙本報紙的空間的貴重程度。60年代,報紙是三大張,只有12個版面。在極縮限的空間裡,許多因為新聞事件被拍攝的照片,並沒有太多機會刊登,有許多影像從拍攝到沖洗出來,沒有面世過,一路經過搬遷,塵封在報社的倉庫裡。經過了60多年,一直到報時光透過網路分享,經由這次出版《年記》系列,才得與大家見面,讓我們得以看到當時的台灣社會景像。

    用資料庫的技術作出版

    老報紙和照片全數建置成資料庫後,我們一日一日的看,以「時代感」為主要挑選標準,時代過去、新聞事件過去,希望在今日可以呈現的是台灣在那個時代的樣貌。這16個年份裡,每年選出30張,讓作家們撰寫文字,是一部純粹以「時光」為名的老照片新文集。

    重新定義了攝影文集

    回顧《年記》系列出版的亮點,或許第一要素是「全新定義」。新聞攝影集不是只有新聞觀點,在歷史和時光走過之後,今日我們可以有全新的視野。第二是「材料感」,有聯合報系集團的長遠眼光,投注資源作了充足的保存及數位化底片、照片、報紙工程,這盛大的資料規模與16位熱血的藝文作家參與,得以讓此系列問世。第三,「純粹感」,你出生的年份帶有一整個家族和時代的記憶,有時候,記得這些就很足夠。

    以上是庫編為大家整理的年記出版過程說明,謝謝大家支持,繼續關注我們哦。

    #報時光UDNtime #年記出版 #年記幕後

  • 聯合報報紙資料庫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7 15:30:00
    有 882 人按讚

    【1980年玉女偶像沈雁】#你會唱一串心嗎 #第一句是 #天上星星

    『小小的一陣風呀,慢慢的走過來,
    請你歇歇腳呀,暫時停下來。
    海上的浪花兒開呀,我才到海邊來,
    原來你也愛浪花,才到海邊來。』
    這是台灣第一代玉女偶像歌手-沈雁唱的「踏浪」歌詞
    被譽為台灣歌壇第一代玉女偶像的沈雁,
    2020年12月在美國辭世,享年60歲。

    我們從資料庫中找到沈雁在1982年於報紙上發表的文章
    走紅後備感壓力和疲憊的她,
    即使身體不舒服仍然想完成表演。
    而她的「踏浪」、「一串心」,
    今日重新溫習,仍能被她的清靈甜美震撼,
    謝謝沈雁為我們帶來的美好,
    讓我們一起懷念她。

    日期:1980/5/12
    圖說:中影新片「花飛花舞春滿城」十二日在台北市一家西餐廳開鏡,圖為於劇中飾演女主角的新人沈雁。
    來源:聯合報
    攝影:朱立熙

    #報時光UDNtime
    #沈雁

    歷史新聞

    【1982-05-06/聯合報/12版/影視綜藝】

    星語
    難忘的一個月

    【沈雁】從香港回台北的晚上,我徹夜失眠。整整一個月以來,我幾乎沒有自我:登台、宣傳、錄影和參與歌迷活動,忙得團團轉。如今,忙碌解除了,突然來的輕鬆,反而不能適應了。

    在綜一公司安排下,我由公司的宣傳經理葛元惠等人陪伴,三月三十日先到馬來西亞、新加被、吉隆坡一帶為唱片作宣傳,並在夜總會登台,最後一站到香港,為無線電視錄專輯節目。

    我形容這一個月是我有生以來「最忙的一個月」,葛大姊說:『形容得好!』好幾次,我想對她說:『我們回去好不好,我實在吃不消了。』但是我一直沒有開口。

    我巳經不是當年無憂無慮的學生了,唱歌和演戲這一條艱苦的路,使我認清了現實的問題。除了向前走去,我沒有理由回頭了。

    這一趙星馬香港行,我的精神全靠觀眾的熱情支撐。不論在香格里拉夜總會,或者是新加坡的唱片行或公共場所,我看到人間最溫暖的笑容,一聲『沈雁,你好嗎?』一束盛開的攻瑰都使我流淚。

    媽媽問我:『你巳經成名了,有什麼感想?』我說:『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但我欠他們太多人情。』

    四月九日我二十二歲生日那天,新加坡歌迷會的會長「清清」,手拎著巧克力大蛋糕和一束鮮花,從新加坡坐六個小時的火車,到吉隆坡看我。她買不到飛機票,回程也是坐火車,而且買的是站票!

    像「清清」這樣的歌迷,在星馬一帶好多好多,只是他們表現感情的方式不大一樣。

    生日當晚,在吉隆坡瑞士餐館的餐會也使我終生難忘。在輕柔的情歌聲中,金色推車裝著由攻瑰花簇擁的蛋糕來到我的面前,香檳聲帶來一聲聲驚喜呼叫,我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在這個時刻裡,一切工作的疲勞和辛苦都有了代價。興奮之餘,我也記起有一天身體不舒服,還必須上台的苦痛經驗;我要求的是什麼呢?如果我的表演不能帶給觀眾滿足,我豈不是欺騙了觀眾?我還是上台,用我全心去唱去跳,而台下的歌迷用掌聲和我溝通!

    兩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為「踏浪」唱片做宣傳,九龍公園的人潮,充分使我感受到當地歌迷的情意;這一次重踏舊地,沒有和廣大的歌迷群接觸;足足七天的時間,除了睡眠以外,幾乎都在錄音間和攝影機下度過。

    參加無線電視「十彩新地」專輯錄製,是我個人接受有生以來最大的工作磨練,也深深感受到香港人製作節目的精神。娛樂事業在觀眾感覺也許是輕而易舉的;但我以一位參與人作見證,當中確實充滿了心酸和血汗!

    【1980-04-27/聯合報/09版/影視綜藝】

    幽蘭化成帶露玫瑰 沈雁真的不一樣了

    【本報記者 黃北朗】沈雁跟以前不一樣了,有圖為證。

    當初,那個羞澀、靦腆的小女孩兒,處處顯示著與這個圈子的格格不入,她像極了一朵靜靜的幽蘭,曾幾何時,她卻默默綻放得如一朵帶露攻瑰。「我變了呀?」愉悅的聲音,開朗的一臉笑,眼神裡充滿了自信,以前目光裡的怯色早被洗盡。

    也難怪,工作上步步坦途,周圍全是讚賞與喝采,信心使她揚眉、抬頭,神采自是不同。在歌壇上巳闖出了一番錦繡,由孩子們都會唱「踏浪」就是個很好的證明,電影也是一部接一部,成績如何,則得看觀眾的反應了。

    「真怕觀眾不喜歡我。」對於初次嚐試,任何人都會有心理負擔,沈雁又不是超人。

    有人說,沈雁笑起來的味道好特別,也有人說,沈雁不笑韻味也特殊。

    「我該笑,還是不該笑?」小女孩兒有些左右為難了。

    上電視,她不算是新人。拍電影,比起別人,她是剛從起點上路。

    「不過很奇怪,說起來,上電視該是駕輕就熟,但是我還會緊張,演電影反而好,我一點也不像上電視那麼手足無措,大概因為電影有固定的形像,又有表達感情的目標。」

    難得聽她侃侃而談,肯開口,談感覺是她的一個大改變。

    她在「心酸酸」影片裡楚楚動人,但是小家子氣似乎與她本質不合。

    「造型我不喜歡,但是我喜歡這個戲,從少女到少婦,我體會了很多,也學會了演內心戲。」

    不喜歡這個造型沒關係,因為中影又要為她開部時裝片了,那時候,她就可以展現屬於自己的風貌了。

    【1980-01-27/民生報/09版/第九版】

    華視新人沈雁 今天播出專輯

    【本報訊】華視今(廿七)下午五時四十分「美好時光」節目,將播「沈雁專輯」。

    沈雁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自華視歌唱訓練班畢業,目前屬於華視及歌林唱片公司的基本歌星,同時她還參加了電影的演出,及唱電影的主題曲,是個影視歌三棲的新人。

    在這個歌唱專輯中,沈雁將演唱「踏浪」、「我踏浪而來」、「草原青又青」、「風兒多麼羨慕他」等新歌。(後略)

  • 聯合報報紙資料庫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31 18:10:30
    有 235 人按讚

    20210130年記講座文字紀錄如下,
    影片待整理後再與各位分享。

    #年記 #從老照片回顧美好年代的記憶
    #年記講座 #報時光UDNtime #張哲生 #李鼎 #馮翊綱


    【年記-從老照片回顧美好年代的記憶】

    由尖端出版社與誠品書店合作主辦的書籍講座「年記-從老照片回顧美好年代的記憶」2021年1月30日在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誠品松菸店3樓舉行。

    這是因疫情停辦的台北國際書展大會原訂舉行的「紅沙龍」活動,誠品書店在書展緊急宣佈中止後,特別開放場地,提供出版社免場租舉辦,在書店工作人員嚴格把關防疫措施下,活動得以延展到此而順利進行。

    疫情緊繃下的松菸,縱使這天冬陽和暖、輕風怡人,書店的人潮仍比平日少了許多。《年記》系列書籍16位作者群中,相聲大師馮翊綱、導演李鼎、懷舊達人張哲生,這一天應約前來,與報時光、尖端出版團隊會集一堂。分享年記系列出版邀約趣事及從中選出的照片,共同來回顧美好年代的記憶。

    說起報時光邀約趣事,馮翊綱說2020年疫情緊張,表演工作因配合防疫暫時中斷,而剛好在這時收到報時光的邀約,這是與《年記》的特殊緣分。
    而李鼎則說一開始接到電子郵信邀約,以為是詐騙集團,後來看到有張哲生參與寫作才安心。張哲生則笑說,獲知受邀時還以為這16冊都是他寫,沒想到只讓他寫一冊。

    講座主軸來到分享年記照片,
    報時光請作家選出幾張照片來分享故事,馮翊綱選出了1964年這冊中的3張照片,分別是健康寶寶比賽、祭孔大典及台灣光復節總統府前牌樓。身形高大的他說他自己也有一張類似的照片,是他的母親抱著他領取高雄左營軍區健康寶寶比賽第三名的紀錄。

    而特別選出祭孔大典,他戲稱只要看到長袍的照片就會特別興奮,於他而言有特殊情感,相聲表演經年最常穿的也是長袍。
    他回憶起祭孔大典是當時風行的重要活動,特別是高雄左營在蓮池潭旁的孔廟,曾是許多名片的拍攝場景,講起了八點檔一代女皇,還應現場氣氛哼唱了一代女皇的招牌主題曲,相信粉絲應該也都能小唱一段。

    台灣光復節的照片,也是歷史流轉中有趣的轉變,以前叫光復現在叫終戰,從1964的歷史照片就呈現了當時的景象與真實,這也是老照片的珍貴之處。馮翊綱說這也是他參與年記的寫作價值,能參與到歷史軌跡中令人振奮。

    李鼎選出的則是野人咖啡屋、童子軍野炊、南京西路地下道啟用、鄧麗君。他說就是因為年記中選出的照片是當年的生活百態,打動了他同意寫稿,也透露因為作者邀約過程中難免發生的意外變卦,他是臨危受命,是最後一位參與創作的作家。

    李鼎說野人咖啡館,當時就讀國中的他因為看了某一本書,被那個夢想之地牽引,總想著再過5年就能去野人咖啡屋,感受解放的世界,結果發現1970年這張照片,門上寫著「黑」的野人咖啡館已被查禁要求停業,真是一大打擊。

    而他童軍隊的年少參與記憶,一直記著「我已回」的符號,書裡他也寫出童子軍創辦人墓碑上告知世人的符號故事,相當動人。

    17歲的李鼎在六條通工作,賺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萬,所以他選了南京西路地下道的照片來懷念,這個如今已拆除的地下道,在1970年啟用的地下道,他看到了像是在走伸展台一樣的迷人女性及不亞於如今潮流的時尚。

    而鄧麗君的照片,則訴說他與父親的情感,當年開放兩岸探親,因為擔心會重蹈當年來台無法回家的惡夢,
    父親為了要回大陸甚至還寫了遺書,
    而鄧麗君的專輯就是父親經由香港回台灣時,在香港為他買回的專輯,
    因為鄧麗君的歌聲,父子兩人都有了身為台灣人的安全感。

    張哲生選擇的則是西門超級市場、中華商場、康定路長沙街口、狄斯角夜總會,他說,我們今天會看到這些照片都是因為當時發生了新聞事件,所以才會有紀錄,年記的每一本書翻到最後面都有當時的新聞紀錄,
    我們可以回頭去了解當時發生的事。

    而台灣第一家大型超市「西門超級市場」老照片,是因為超市被人放置了炸彈造成損傷的悲劇。當我們在回味老照片時,也可以察覺且有感的是,
    照片背後在當時發生的新聞事件。

    看老照片張哲生也有特殊視角,可多觀察細節,像是照片中的藍寶、白蘭洗衣粉紙箱,可以回想起那個年代對廣告的共同記憶。

    中華商場的照片,他說這張照片要講的已經全部在照片裡,各個店家的廣告招牌是那個年代的一個記憶。他仔細地將廣告招牌上每一個文字重新打字,讓我們可以透過網路搜尋去找到白雲天命相館、人生預言家北平多星子等等,一棟小小的照片角落,就有如此多面向的店家,也是奇妙之處。

    最後張哲生分享第一飯店的狄斯角夜總會,他回想起撰稿當時也剛好是費玉清宣告封麥前夕,費玉清首次出道的舞台就是在狄斯角,而出道原由是被姐姐費貞綾因臨時無人表演而把弟弟推上台去。

    馮翊綱說,我喜歡看歷史,但年記這系列很特殊,一般我們談歷史會講漢朝講唐朝,而年記就談離我們最近的這一個六十年,一甲子前的庚子年,那是出大事的。

    我們現在談這六十年,兩代人經歷的這段歷史透過年記來訴說,啟動了一種說故事和聽故事的一種傳承,一個樂趣,對此刻的台灣人來講,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

    在年記即將在2020年12月18日出版的前兩週,報時光來到了聯合報的林口印報廠區,在這裡拍下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是存放老報紙的地方,這裡的每一本聯合報的報紙在20年前都已數位化建置成資料庫,因為珍視歷史,報社仍闢建了空間留存著紙本。

    每一本報紙翻開來就是當年報紙的原樣,翻開老報紙的當下,覺得每一張報紙上的字和每一張照片都在說:
    「發掘我!讓我再被大家看見」
    16冊年記中的照片,近乎80%沒有見過報,呈現了六十年的台灣社會,
    那些當年無法見報的照片,為我們訴說了一個美好年代。今日能如此被呈現,真的感謝各位作家的支持,
    同時也要謝謝聯合報系。

    *****
    《年記》系列書籍在2020年12月18日出版上市,
    是由報時光團隊與尖端出版集團聯合企畫,
    從聯合報系上千萬張圖片資料庫中,以1960~1975年為題,
    每個年份挑選30張具有「時代感」的老照片,
    並邀請當年出生的作家撰文而成的「老照片新文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