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會員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會員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會員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會員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548的網紅楊博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立網路霸凌專法-拒絕網路霸凌,落實人權正義】 「台灣民眾黨」未來進入國會,將扮演關鍵少數的力量,推動反網路霸凌專法,以落實普世人權正義。以下經由專業警察、民眾陳情、報章雜誌參考,綜合討論出以下「拒絕網路霸凌」 的六大主張: 1.便利個案收件審查 2.擴大網路警察編制 3.加快辦案時程效益 4....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會員國 在 楊博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11 00:56:07
    有 242 人按讚

    【#立網路霸凌專法-拒絕網路霸凌,落實人權正義】
    「台灣民眾黨」未來進入國會,將扮演關鍵少數的力量,推動反網路霸凌專法,以落實普世人權正義。以下經由專業警察、民眾陳情、報章雜誌參考,綜合討論出以下「拒絕網路霸凌」 的六大主張:

    1.便利個案收件審查
    2.擴大網路警察編制
    3.加快辦案時程效益
    4.加重網路霸凌罰則
    5.數位公民融入教學
    6.落實普世人權正義
    ❤️「#立法更新,#國會換新」❤️
    ❤️「#專業治國,#安心樂活」❤
    📌全文請見👉 https://reurl.cc/1QqQN9
    📌懶人包👉 https://reurl.cc/mdAd1Y

    --------------------------------------------------------------

    #價值│#拒絕網路霸凌,#落實人權正義
    #立網路霸凌專法
    #言論自由不代表可以濫用虛擬丶鍵盤霸凌
    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幾乎是全球性的現象。拒絕網路霸凌,歐盟的進度領先全球。歐盟自二〇〇四年起訂每年二月的第二個星期二為網路安全日(Safer Internet Day),希望喚起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活動也獲得國際關注,包括台灣在內,超過一百個國家每年都會在這一天舉辦活動,呼籲外界注意兒童網路安全。歐盟同時也與十七個社群網站簽訂協議,試圖遏止網路霸凌。

    最近網路霸凌事件頻傳,大到國會議員、小至市井小民都有遭受網路霸凌之經驗,霸凌者以「肉搜」、「起底」方式,公布受害者姓名、照片、聯絡方式,此舉已違反了個資法,網路霸凌涉犯罪為告訴乃論,即使受害者死亡,只要本人未曾表明不追究,依據「刑事訴訟法」,家屬仍能代為提告,檢察官認為有必要也能主動介入。

    #現有法律規範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1⃣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
    2⃣ 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
    3⃣ 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若有網路霸凌行為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刑法第 27 章:公然侮辱罪
    📖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
    📖刑法第 310 條:誹謗(毀謗)罪
    📖刑法第 235 條:妨害風化罪
    📖刑法第 315 條之 1:妨害秘密罪
    📖刑法第 318 條之 1:妨害秘密罪
    📖民法侵權行為第 184 條:
    📖民法侵權行為第 195 條:

    #網路霸凌提告的法律時效
    1.被害人得於六個月提出刑事告訴。
    2.二年內提起民事起訴請求賠償。

    #網路攻擊者散布個人隱私,#但所攻擊的內容是事實或假新聞,#會不會觸犯法律呢?
    網路攻擊者或許會說「我在臉書寫的都是真的啊…」,但是刑法規定,縱使證明內容真實,或提出資料佐證有相當理由確信為真實,然而內容涉及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的話,也會構成犯罪。
    換言之,除了惡意散布謠言,言論內容縱屬真實,但純屬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的話,亦屬加重誹謗罪。
    所謂「私德」,指個人私生活領域範圍內,與人品、道德、修養等相關之價值判斷事項。

    「台灣民眾黨」未來進入國會,將扮演關鍵少數的力量,推動反網路霸凌專法,以落實普世人權正義。以下經由專業警察、民眾陳情、報章雜誌參考,綜合討論出以下「拒絕網路霸凌」 的六大主張:

    1⃣.#便利個案收件審查
    現有報案制度曠日廢時,由於受害者可網路蒐證、加害者可能是跨區域犯案,建議建立全國性線上申請平台(目前台北、新北、高雄等大城市有網路報案),數位收件,同時顧及受害者隱私。

    2⃣.#擴大網路警察編制
    選舉將近,假消息丶假新聞頻傳,散布假訊息一經報案成立,就屬於網路犯罪的一種,其偵辦並不是像刑事案件一樣,任何轄區分局、派出所的警力都可以偵辦,必須由專門負責網路犯罪的「電腦犯罪專責組」接手。網路警察具有資安專業,並非每位員警都能勝任,偏偏目前許多犯罪手法已經走入網路化,不肖人士所依恃的是容易隱藏和散播快速。然而以目前警察機關受理網路犯罪案件數量相比,專業網路警察明顯已不成比例。

    3⃣.#加快辦案時程效益
    因網路霸凌將會造成許多假新聞、帶風向等耗費社會資源的事實產生,應線上透明控管辦案時程,全民監督,加快辦案時成效益,減少社會資源之損耗。

    4⃣.#加重網路霸凌罰則
    歐盟會員國法國去年通過修法,加重處罰所有霸凌,網路霸凌與一般騷擾或霸凌同罪,可處二年有期徒刑及三萬歐元(約新台幣一百萬元)罰鍰。而在台灣卻只處以300元~1000元易科罰金,加上此為告訴乃論罪,企圖操作假新聞的網軍有恃無恐,網路鍵盤手也攻擊他人口無遮攔,因此建議定專法遏止網路霸凌。

    5⃣.#數位公民融入教學
    應從教育增強國人數位公民素養,辨別假消息、受霸凌時之蒐證能力、認識報案求助管道…等等,都可借助各大社群媒體(包括Facebook、Twitter、Google 、 YouTube、Yahoo、MySpace等社群網站)之公關部門公私協力推廣。

    6⃣.#落實普世人權正義
    聯合國調查顯示三分之一年輕人曾遭遇網路霸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最新出爐的2017年世界兒童報告中指出,全球網路有三分之一的使用者是未成年人。聯合國秘書長-暴力侵害兒童問題特別代表納賈特•馬拉•穆吉德說,包括政府、互聯網公司各方必須團結一致,為消除網路霸凌而共同擔責並展開合作。

    #專有名詞:
    告訴乃論:即被害人須提出告訴表示追究者,檢察官才能偵查、法院才能判決。

    #參考資料: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網路霸凌&法律責任
    台灣醒報-網路警察不夠多
    不再容忍!拒網路霸凌,法國去年通過修法 加重處罰所有霸凌
    科技警網VS.網路犯罪
    快新聞/政治活動都應遠離醫院!藍委手夾傷住院柯文哲轟國民黨錯誤示範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會員國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12-25 18:18:36
    有 36 人按讚


    ※ 2015.12.25 觀點—德國 ※
    人道協助、發展協助:更多的金錢,不一定提供更多的幫助

    未來的一年,聯合國將投入歷年來最大一筆——200 億美元——的資金,以提供各種必要的人道援助。在現實狀況中,今年的人道援助,已經出現各項資金短缺的問題——譬如在約旦的難民營。約旦的難民營目前收容了約 63 萬名難民,這相當約旦人口的十分之一。今年初,聯合國救援組織大幅縮減了提供給該地區難民收容的資金,許多救援物資沒有送達、或是延遲送達,一直到今年夏天,當抵達歐洲的難民人數大幅攀升時,約旦才獲得新的援助資金。

    敘利亞的狀況也沒有好到哪裡。今年冬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無法提供該地區 2.5 億美元的協助。目前現有的資金,僅能讓敘利亞與其週邊國家的 25 萬兒童在這個冬天獲得保暖衣物。數週前,兒童基金會執行長史奈得(Christian Schneider)在一份現況分析中評估:實際需要協助的兒童人數,可能超過百萬。他呼籲各界提供協助和捐款說:一個世代的存亡正受到威脅。

    當戰爭持續愈久,整體情況也會愈糟,人們愈失去希望,他們就會想辦法到歐洲。

    在國際援助中,歐盟與其會員國,提供了超過半數的資金。2014 年,歐盟提供了 582 億歐元,是最大的資金來源者。德國在 2016年至 2019年中,將再提撥 83 億歐元,為國際援助發展所。在德國,光是發展部的預算,在過去的幾年間,就從 8500 萬歐元攀升到 74 億歐元。最近,「援助發展政策」有了新的討論層次與方向:11 月下旬,德國發展部部長穆勒(Gerd Müller)在德國國會中表示:「發展政策是國安政策、和平策略、同時也是經濟政策。」

    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明年將獲得 1.8 億歐元的提撥款項。該署的德國辦公室主任暑厚夫(Ralf Südhoff)表示:這筆預算,將使得在敘利亞周遭百萬人很快地得到幫助,以度過嚴峻的冬天。在這個地方,德國外交部也提供了超過 65 億歐元的資金。

    對德國聯邦政府的態度,德國國際救援組織 Malteser 的秘書長 Sid Peruvemba,給予了正面的評價,但是他也表示:資金的提供仍不足以解決問題。他說:「人道救助只是止痛劑,無法治本。」他還說,「人道援助無法取代政治解決。」

    人道援助只是國際援助的一個面向,另一個面向則是發展援助。不同於在災難發生時緊急投入的人道援助,發展援助往往較晚開始,其關注面向是長期而穩定的投入。Peruvemba 說:「在人道援助方面,我們具體地投入資金,可能可以很快看到成果。而發展援助的概念則比較困難,資金多是投入在社會結構中,要看到成效往往需要等上比較久的時間。」

    而國際援助的成效又如何?研究人員帕當(Martin Paldam)整理了超過 140 個針對國際援助與經濟發展的研究發現:援助資金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沒有一定的關聯。發展經濟學者得雷赫(Axel Dreher)認為:如果國際援助無法改善人們的經濟狀況,會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得雷赫發現:聯合國安理會的國家,明顯得到比較多的資源——國際援助成為某種買票方式。另一個理由則是,部份國家打著「反恐」的旗幟,以獲得自身利益。於是,國際援助常淪為某種政治象徵。

    德國大部份的國際援助以雙邊計劃——而非許多國家一起參與的多方計畫——的形式運作:就是德國直接將資金投入受援助的國家。得雷赫認為:這裡有太多德國的自身利益考量。他認為:應該增加提供多方合作的形式,一方面能增加資源的提供者,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太多自身利益夾雜在其中。

    僅管歐盟國家在 2000 年時曾通過協議,提供 0.7% 的 GDP 作為國際援助。但 2014 年,歐盟僅提供 GDP 的 0.42%,0.7% 仍是一個尚未被實踐的承諾。然而,得雷赫認為:不論是多少百分比,都只是數字遊戲。他認為:在國際援助上,應該提出更具體的目標——像是撲滅痢疾——這會使得國際援助的效益評估更具體,也讓國際援助不再只是象徵性政策。

    http://www.tagesschau.de/inland/entwicklungshilfe-101.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