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聖餐的意義和由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聖餐的意義和由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聖餐的意義和由來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英國小學 #秋季學期 「船到橋頭自然直」,從外籍新娘到老神在在的地方媽媽,不同文化思考和教育制度,孩子入學媽媽也學習。英國的小學制服以前介紹過,今天開始來說說盎格魯薩克遜人表面嚴肅、實際悶騷到骨子裏,整年度 #多如牛毛的各種校園活動 (每間學校略有不同,可能有幾項不參加/每年規畫不同項目,但是八九...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Mario 孝仔 & Mom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去年四月的我們還只有5000人訂閱,轉眼一年 我們達七萬了! 正如毛毛所說,除了你們的支持和鼓勵, 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和動力,在YouTube慢慢成長。 8萬thx 9萬thx 10萬thx很快就會來! 我們會懷着一顆謙卑和誠實的心去看待世界, 希望未來可以創造更多有意義和高質的影片給你們! ...
聖餐的意義和由來 在 Riichi 張維中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3 09:23:14
那一陣子,我以為天天都在過聖誕節。早晨起床,每當我走出臥房,就會看見飯廳的桌上,出現來自日本各地的特産,每一天都不同。大前天是從九州來的,前天是四國,昨天是北陸,今天是沖繩。今天的份吃掉了,明天又會出現新的,讓我錯覺回到童年時代的聖誕節,早上總能收到驚喜的禮物,而且居然沒有止盡。 去年的這時候...
聖餐的意義和由來 在 歐洲旅居手札x 德國不乖老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1-12 07:39:57
【德式聖誕怎麼過? 🌟 德國聖誕節5合1體驗包】 平安夜快樂!!🍷🤩 🎁 不知道大家今年怎麼過聖誕呢?#文末抽獎限時到今天哦 聽過一個說法:在台灣普遍認知的聖誕節就只是25號這一天;但到了德國以後,才知道聖誕期竟然可以長達一個半月之久!?為什麼呢? 以往我跟隊長習慣是:農曆過年陪台灣家人去廟裡...
聖餐的意義和由來 在 豪の日嚐|生活|旅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3 20:51:15
1988銷魂鍋貼 曾為叱吒台中中美街的鍋貼店 如今生意越做越大在幾年前也搬了大店面 然後我一直說要吃吃到現在才去吃 結果好吃到我真的對它想見恨晚😭 - 這間取名諧音1988代表著年份 它的由來是傳承彰化老店中華鍋貼的味蕾 而店Logo的意義也是蒸籠和蔥花的結合 店內裝潢有古早也有現代的風格 另外,店...
-
聖餐的意義和由來 在 Mario 孝仔 & Mom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25 12:00:10去年四月的我們還只有5000人訂閱,轉眼一年 我們達七萬了!
正如毛毛所說,除了你們的支持和鼓勵,
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和動力,在YouTube慢慢成長。
8萬thx 9萬thx 10萬thx很快就會來!
我們會懷着一顆謙卑和誠實的心去看待世界,
希望未來可以創造更多有意義和高質的影片給你們!
#七萬訂閱 #情侶QnA #你問我答
-------------------------------------------------------
//FOLLOW US//
►Instagram
Mario ☞ https://www.instagram.com/mariohau_/
Momo☞ https://www.instagram.com/momokwok/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Mariohau孝仔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ariohau1995
►Email
mariohau@pressplay.cc
-------------------------------------------------------
//MORE TO WATCH//
【歧視】英國街頭實測 | 戴口罩旁人即跑... 被當成怪物?| 華人在歐洲會被歧視? | 在英香港人告訴你排華的親身經歷
https://youtu.be/Rois1UMceD0
我在外國被歧視的親身經歷 | 晚上被爆門 手持菜刀 差一點搞出人命 | 面對歧視應該如何應對?
https://youtu.be/289mHGE6oss
街拍英國佛系抗疫|倫敦市中心如死城|廁紙意粉全城缺貨?
https://youtu.be/hABr-YoY8us
再見英國 | 留學生回家播毒? | 由堅決留守到決定離開的心路歷程
https://youtu.be/ZrtGBz5CfsE
12小時逃亡實錄|十級戒備的機艙,你一定沒見過|現實版生化危機
https://youtu.be/UTX6axeO7yM
我們酒店有人確診了... | 我的隔離生活
https://youtu.be/4F64OmUU9TA
獨遊女生勇闖非洲一個半月 | 非洲人貧窮 只是我們一廂情願? | 在大草原跟獅子擦身而過的冒險
https://youtu.be/WYIVhKVHqIk
//VLOG MY LIFE IN UK//
#15【不帶現金挑戰】能在英國生存嗎?| 美食天堂vlog | Cashless Day in London (Eng Sub)
https://youtu.be/g56KF7FASt0
#20 首次遇上英國人不合理的要求...?! | 迎接在英國的第一個聖誕節! FIRST X'MAS IN UK
https://youtu.be/QOSNcO9ujNo
#27 如何在美國工作? | 一趟絕不後悔的旅程 | 英美working holiday的分別
https://youtu.be/WewQzX5SUsA
#34 【英倫飲食台】超尷尬!英文差 點餐也有困難... | $100 在古蹟食大餐 | 茶餐廳碟頭飯的由來竟在這裡?
https://youtu.be/fZHGCEBm3Co
//VLOG THE WORLD//
旅遊Vlog | 友善的利物浦人,教我避過旅遊騙局 | 你聽得懂利物浦口音?
https://youtu.be/7YRkSWtwu8g
【中伏】這旅館...你敢住嗎? | 女裝底褲亂丟,還有露宿者... | 史上最差的旅館
https://youtu.be/uIB2o8Se8w4
【YORK】英國女生兩度穿短裙?| 全是賣肉的斜角巷? | York Day 1 (Eng Sub)
https://youtu.be/BitZwBZ2XIc
[Giveaway] 曼聯是英國公敵? | 竟然塗黑了... | Manchester Vlog (Eng Sub)
https://youtu.be/RrpGtnlpsGQ
大陸搭火車有幾恐怖? | 30億人類大遷徙
https://youtu.be/nKNO64VPBv0
越南神級街頭小食 | 荒謬的越南簽證 | RIDICULOUS Vietnam Visa (Eng Sub)
https://youtu.be/nKNO64VPBv0
(Eng Sub) 拳頭背後 | 兒童脫貧的不歸路 | Muay Thai and Social Problems
https://youtu.be/Xag-EVje45g
//ADEXE INFO//
我們戴的款式:Leicester & Leicester Petite
輸入 "mariohau" 有15% off!
全球免運費 不會港澳台除外
男友贖罪區 http://bit.ly/2PS0euP
聖餐的意義和由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國小學 #秋季學期
「船到橋頭自然直」,從外籍新娘到老神在在的地方媽媽,不同文化思考和教育制度,孩子入學媽媽也學習。英國的小學制服以前介紹過,今天開始來說說盎格魯薩克遜人表面嚴肅、實際悶騷到骨子裏,整年度 #多如牛毛的各種校園活動 (每間學校略有不同,可能有幾項不參加/每年規畫不同項目,但是八九不離十、小學七年都在搞這些)
** School Lunch
學校午餐每天在廚房現煮,菜單固定,通常三週為一個週期、15天份不同午餐、每天的主菜選擇三種 (熱食、輕食和素食)、加上不同的配菜和甜點,菜單安排通常遵循傳統每週四吃咖喱、每週五吃魚,其他天可能有義大利麵、pizza、牧羊人派、起司焗義粉、漢堡熱狗堡潛艇堡、烤雞或豬排... 偶爾可能有炒麵;英格蘭地區公立小學 #二年級以下毋須付費,三年級以上每天大約三鎊,也可以自備午餐 (冷食,不提供加熱設備),有些學校允許家長預約付費到學校和比較年幼的孩子共進午餐,朋友參加過覺得學校午餐不錯吃,我想她應該是饑不擇食、不用煮飯洗碗怎樣都好吧,哈哈哈哈哈。
** Snacks
每天有 1-2 次的點心時間,可以自己帶符合健康原則的點心,像是水果、蔬菜棒或麵包條,不能帶巧克力棒或洋芋片,因為可能引發某些學生的過敏反應、大部份學校 #禁帶堅果類。公立學校通常免費供應整籃水果和牛奶,要吃自己拿,數量太多吃不完還會發給學生帶回家。常見的點心水果是蘋果、橘子和香蕉,英國人習慣不洗不削果皮直接吃,不可思議但是世世代代這麼吃好像也沒怎樣。
** Wraparound childcare
課外時段服務,類似安親班的功能。一般小學早上 8:45 上學、下午 3:15 放學,如果父母因為上班之類的因素來不及接送,除了請有立案的 childminder 或是和朋友約定互相支援之外,也可以付費提早到校 (最早可能七點半) 和延後離開 (最晚五點半左右),除了整個月 (或學期) 固定時間制有些學校可以臨託,參加wraparound 的學生不分年級大家集和在一起,依照個別愛好和天氣,分組作手工、玩玩具或者在室外跑跳,總之 #都在玩,早上八點和下午四點半左右會提供簡單的早餐(麥片和吐司) 和點心 (這餐叫"tea",但是一點也不高貴,大抵是 sausage roll、pizza 等等能簡單加熱的食物),去過一些雙親上班參與 wraparound 孩子的家發現他們大多玩具比較少,因為英國小朋友大多七八點上床 #回家差不多要睡覺了玩個屁,而且不挑食又很能吃的孩子 #在學校吃到飽,回家不用再度餵食、馬上能上床睡覺,蠻方便的。
** Summer Born CSA
決定哪一年入學的關鍵是九月一日,在1/9之前滿三歲當年進入pre-school (或 nursery,私校稱為 foundation 或 pre-prep) 開始義務教育,滿四歲上 reception (小學預備班)、五歲一年級(...以此類推),滿五歲之前不強迫上學 (無故請假不罰); 夏天 (4-8月) 出生孩子的父母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請延後一年上學,這部份以前寫過;皮蛋正是夏天生的孩子,在上學頭兩年的確感覺和秋冬出生的同儕有身材和發展的落差,不過也正如許多人說的,這些落差在三年級之後漸漸消失,也就用不著過生日時糾結是不是比同學大一歲 (延後入學的小孩如果某方面表現好,其他人可能理所當然認為「他大一歲應該的」)。
Nursery 和 pre-school 的不同在於前者偏重玩、收的孩童年齡範圍大 (有嬰幼兒),後者除了玩也注重生活基本能力的培養,可能會教些簡單的數字字母、使用剪刀... 這類的。政府提供的免費幼兒教育福利可以用在立案保姆或公私立幼兒園,公私立的不同在於公立小學附設的 pre-school 師資經過認證、有教學大綱比較有組織,但是時間比較沒彈性 (分上下午。如果上午班就是一週五天每天 9-12點;私立通常可以自選,譬如選上兩個全天和一個半天),公立小學附設、滿三歲入學的 pre-school 大部份必須穿制服、在入學前必須脫離尿布。
** After school club
課後興趣班。課外的興趣選項,常見的有棋藝、桌遊、樂器、足球、合唱團、烘焙、縫紉、電腦、游泳等等,課業需要補強的學生可能受邀參加英語或數學俱樂部,受班級推薦的特定人選則出席自治會;這些興趣班由學校老師或外聘師資主持,通常上到四點,有些選項必須付費,有些有年齡限制,絕大部份有人數限制、填志願先搶先贏,通常每位學生至少能參與一個興趣班,每學期開放興趣班填選大家... #跑得可快搶得之兇啊~~
** Individual school photographs
請專業攝影師到學校幫孩子拍照,有手足在同校的通常可以合照。去英國人家裏常能看到這些不同年度「穿著制服、看起來很smart的照片」一字排開,算是家庭傳統;大概拍照後一個月學校會發線上密碼挑照片,從5*7規格(含紙卡裱框) 到整套購買、作成鑰匙圈馬克杯各種選購項目,也可以付費下載jpg檔案。
** Harvest Festival
九月底十月初。傳達感恩和分享的意義,學校會開出一張單子,通常是乾糧罐頭之類容易儲存的生活必需品,請各家準備好帶去學校,在早會時集合這些東西、擺上很威的一大桌、講些你們都知道的感恩阿惜福阿懂得分享之類 (我也很會講的) #廢話,然後捐給慈善機構或食物銀行。
** Parent's Evening
大概在十月和五月。學校會通知家長勾選適合的時段到學校和老師談話,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形;親師談話一對一進行,同時段不會有其他家長在場,學生本人可以參與。
** Secret Reader
通常在比較年幼的 KS1 班級,全年度邀請家長到學校為學生說故事;志願的家長在約定時間帶著自己選的書到學校、出其不意出現在孩子的教室會讓小孩走路都有風;依照故事書內容可以配合道具,譬如吹泡泡之類的、特別受孩童喜愛。
** Castle Day
通常在學期初。活生生的歷史體驗,由專門辦活動的公司到學校舉辦,主題可能是倫敦大火、維多利亞時代、希臘或羅馬,在這天全班包括老師 #打扮成古人的模樣,在學校做屬於那個年代的活動,譬如鑿井取水、手作中世紀防黑死病的香囊、拿劍盾穿盔甲排出十字軍東征的防禦隊型... 這些。
** Pen licence
鋼筆特許。不寫正體,大部份英國學校要求小孩寫連字和草寫體,從畫符階段晉升能運筆自如,學生得到這張許可、象徵『從此可以 #像大人一樣用原子筆鋼筆寫字』。
** Class Bear
通常在 Reception (四歲) 和一年級 (五歲) 的班級配有班級熊和它的週記,輪到的小朋友週末時把熊帶回家朝夕相處、並幫它拍照寫遊記,在週一帶回學校和大家分享週末做了些什麼,主要用來培養表達能力。
** Show and Tell
在比較年幼的班級裡,擬定主題,譬如「我最喜歡的玩具」,大家把最喜歡的玩具帶去學校、上台分享玩具是什麼、為什麼喜歡等等,也是表達和溝通技巧的練習。
** Golden pupil award
模範生的概念,各種名目,不一定學業成績出色才得獎。頒獎當天得獎學生的家長可能受邀出席很是得意,不過也不用太高興,比較年幼的班級為了讓大家有自信,可能整年度輪流、#通通有獎。
** Phonics badges/times tables badges
拼音和乘法表徽章。英國人學英文的方法和多數亞洲傳統教法不同,教的是字音,看到哪些字母發什麼音很自然,拼音學會就能讀字和閱讀;在每次拼音學習和乘法表(1-12) 學會時,老師會發給不同階段徽章,可能是貼紙或別針,可以自己收藏、別在制服或書包上,看起來很招搖 (也很煩,如果自己的孩子沒得到太多)。
學習自然發音可以看看BBC網站或 YouTube上的 Alphablocks,學數字或乘法表有 Numberblocks;這兩個節目也有雜誌、DVD、書籍和玩具。
** World Mental health day
十月初。世界心理健康日,可能會請小朋友配戴一截綠絲帶、穿黃色衣服上學,或是大家一起用黃色素材裝飾教室。
** Half Term
期中假。一年三學期每學期一次、每次一星期,通常在十月底、二月中和五月底。
** Guy Fawkes Night/Bonfire Night
十一月初。篝火之夜或煙火節,可能會講述節日由來和習俗,然後小孩回家像嘴裏內建鞭炮啵啵啵啵不停亂噴口水。
** Diwali
十一月初。印度新年,學校會大略介紹印度文化,可能會讓大家作一些手工,譬如用陶土作 bling bling 的燭台之類的。
** Remembrance Day
十一月中。國殤日,學習和平的真諦、不忘記戰爭的傷痛,通常會有罌粟花佈置 (大家一起作手工把花貼滿校門),也會請學生帶零錢自由購買義賣的罌粟花徽章手環等等。
** Bake Sale
不定期出現,疫情前一年至少三次,疫情後有些學校還沒辦過。請大家帶自家烘培的糕餅甜點去學校,集中好之後放學時老師會在校門口擺攤販賣、所得作為學校經費,bake sale售價很低、一片蛋糕幾十P這樣吧,問題是... 不曉得誰家拿出來的... (反正我不敢吃啦) 有的 Bake Sale 同時有票選和競賽,最受歡迎最熱賣的不要懷疑就是那些 #五顏六色滿滿糖霜的蛋糕,如果懶得自己動手,捐超市買的現成蛋糕也可以,要不就多帶點錢去買彩票(志在參加絕不要得獎),反正為學校募款是好事。
** Children in Need
十一月中。BBC 為兒童和少年募款的活動,活動代表標誌是隻單眼蒙著彩色點點眼罩的黃毛熊帕西 (Pudsey);這個活動為期一週,可能每天有不同把戲,請大家穿睡衣上學、帶硬幣去學校在地上堆成熊形(之後硬幣捐作公益)、穿點點衣上學、舉辦帕西著色比賽、把家裏的泰迪熊帶去學校參加選美比賽... 這類的,參加者建議小額捐款。
** Anti-bullying week
十一月中。倡導反霸凌、學習尊重個體差異,可能會請學生穿不成對的襪子上學 (odd socks day)。
** Flu Vaccination
十或十一月。由 NHS 團隊到學校幫學生噴流感疫苗,在九月會有意願調查、可以選擇不接受疫苗,小朋友的流感疫苗從鼻腔噴入,噴好會給乖乖貼紙和疫苗注意事項帶回家。
** Christmas tree & lights switch on
十二月初。學校立聖誕樹、點上聖誕燈飾的日子,可能會請每位學生自己作一個吊飾帶去學校掛在樹上並舉辦競賽,根據我的觀察,得獎的通常不是做得完美、家長參與太多的作品,而是 #手工感很強 歪七扭八嘴歪眼斜很有童真那種。
** Nativity Play
大約十月開始學校會排演聖誕節公演,最傳統的主題是耶穌誕生,視學校大小和學生人數多寡,可能每個年級或 KS1 (R, 1, 2年級)、KS2 (3-6) 合演一齣,每個人都有角色,主角找不怯場的學生演,害羞的小孩可能分配旁白跑龍套;扮演角色的服裝需求會在十一月左右請家長準備,最常見是純色衣褲 (Amazon, H&M, eBay, Next 有賣)、再由老師和助教加工 (他們真的很強) 作成舞台服裝;聖誕節公演門票在十二月登記,通常會演兩場或三場,每家限定索取兩張或三張票,閒雜人等不准進入、公演現場 #禁止拍攝 (有些家庭受社服保護,拍照曝露行蹤有損他們的人身安危)。公演散場門口設置捐款箱,不妨帶些現金贊助學校經費。
** Christmas Card Sale
在十月左右學校會讓孩子作聖誕節氣氛的貼圖或繪畫,讓家長自由選擇購買用這幅畫印成的卡片、禮物標籤、鑰匙圈年曆或馬克杯;學校有提成作為經費,通常大家都會捧場。
** Christmas Post Box
通常在十二月初學校會在每班設置信箱讓全校互寄聖誕卡。注重社交的家庭在頭兩年可能全班寄卡片,有些家庭因為環保因素不參加。
** Christmas Jumper day
十二月中。穿有聖誕節氛圍的毛衣上學,可能舉辦聖誕毛衣競賽看誰的毛衣最土,通常附帶小額捐款。
** Christmas lunch
十二月中。大約十一月底學校會發出聖誕節午餐菜單讓大家勾選,傳統菜色主菜必有烤火雞、配菜是烤洋芋小甘籃和約克夏布丁,甜點通常是果凍冰淇淋或巧克力樹幹蛋糕。聖誕節午餐這天早上可能會做些手工、中午大家在食堂戴著早上作的麋鹿帽、玩著聖誕拉炮一起吃午餐,喜氣洋洋。
** Christmas Carol
十二月中。在有合唱社團、宗教支持的學校或私立學校從學期開始會練唱聖誕節詩歌,在十二月時在學校禮堂或教堂演出邀請家長入席。我很喜歡聽小朋友唱聖誕歌,氣氛真摯、想到 #好不容易又一年每天起早趕晚催你去上學 潸然落淚。
** Christmas shoe box appeal
十一月初開始募集。自選性別和年齡層幫不是那麼富裕國家的小朋友準備整鞋盒的聖誕禮物,教導小朋友知足和感恩;這個活動的主辦單位是帶有強烈反同志意識的某宗教團體,如果介意也可以不參加。
** Christmas hamper appeal
大概在十月左右學校會開始徵集聖誕節禮籃的禮物。通常是日常用品,常見的有手工藝美術材料、香檳酒餅乾巧克力這類的,從各家召集的禮物由校方分類包成大禮籃當作彩票的獎品,出售彩票的所得用作學校經費。
** Christmas Fayre
十二月中的週五放學後。聖誕集市 (有些學校也會辦聖誕舞會),在學校禮堂擺攤賣有的沒的,包括上面說到的禮籃彩票,常見的還有各種糖果甜食和裝飾薑餅,大多數設有由教職人員或家長義工扮成聖誕老人和精靈的 Santa's Grotto (聖誕小屋),學校裏聖誕老人給的禮物通常是文具或童書,可能必須排很長的隊入場。
(呼!! 以上是秋季學期我能想到的,歡迎眾媽補充)
聖餐的意義和由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贊莫桑龍婆zu
#鯉魚躍龍門戒指
招財鯉魚,代表著招財、招福,還可以擋災、避禍,鯉魚象徵的意義有很多,最常見的是能夠如魚得水的“豐收和盈利”!招財、保平安、帶動生意、事業、財富運勢、家人吉祥安康、家庭生活快樂平安 ✔✔ 泰國的商店及餐廳除了供奉招財女神,最為平民百姓歡迎的就是巴打編(招財魚),尤其是臨河的商店更是家家都有請供,祈求財緣廣進,賓客盈門!
✔✔ 招財魚是泰國常見的招財聖物,以鯉魚為造型,具有財富源流不絕、財運如魚得水之美意
✔✔ 招財魚也是一種活力充沛的魚類,行動力強,積極覓食,具備努力、毅力、不畏困難、逆境向上的美德
✔✔ 魚強烈的生殖力延伸出保佑家庭生活快樂平安的意涵 ✔✔ 招財魚適合佩戴,放在營業場所、公司以及家屋之內,可帶動生意、事業、財富運勢,並保護全體員工與家人吉祥安康
✔✔ 招財魚,泰音讀為「巴打編」(Pla Tapian),是一種鯉科魚類。用來製作招財魚的材料,包括布、植物、木片、金屬、紙鈔等。至於招財魚聖物的開始製作時期,未有詳細資料記載 ✔✔ 招財魚的由來,說法不一,有的說法認為「巴打編」是菩薩投胎為魚的化身,在該世累積福德;亦有說法指出,「達篇魚」是水族動物當中,覓食能力強、不挑食、。此外,「巴打編」的「編」一字,在泰語中有努力、毅力、不怕任何困難之意。因此,古時高僧以「巴打編」的造型,製成招財魚聖物
✔✔ 製作招財魚聖物,需注意外觀精美,致力將魚類在水中悠遊的型像,如實呈現。
聖餐的意義和由來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求世 11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
西元1553年葡萄牙人東來澳門,向當時官吏行賄,以貨船遇到風浪爲藉口,請求借地曝曬浸水貢物,並上岸搭棚暫住,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葡萄牙人巧妙地把「暫住」變成了屬地四百多年。四百多年中國與歐洲文化經過消化反芻之後,成為別樹一幟「中學為體,葡學為用」的風味,也因為如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地小人稠,向天爭地,大部分是看不見天際線,自然也找不到顯著地標作為判別方向的指引,這時只能憑藉方向感,或者到路口擲筊決定向左或向右走,路長在嘴巴上?別以為當地人就熟門熟路,我拿著地圖向當地人詢問時,很多巷名有聽過,但不確定是在哪,因為要記這樣多的名字實在太難了,和澳門人約會,得要約地點,像是小木偶、小飛象(餐廳名),都比說巷名來得強,如果約巷名,他苦你也苦。因為很多巷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地圖上,再加上巷弄窄小,常會讓人在巷弄裡鑽了半天,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狀況下,又莫名其妙的繞回原地,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鬼打牆。
澳門有1255條街道,每條不管長短寬窄都有名稱,有以紀念日命名(十月初五街),有以人物命名,華人葡萄牙人皆有(盧九街、高士德大馬路),有以地方命名(大三巴街),不論直接發音翻譯或是意義翻譯,看名字往往就能了解澳門或當地的小歷史。就拿澳門的(Macau)來說,其實就是廣東話發音的「媽閣」,別笑!閩南語發音的「媽宮」,就是今天澎湖馬公地名的由來。媽祖廟前是當初葡萄牙人首次登岸之地,葡萄牙人試圖從住民口中得知地名,雞同鴨講的結果,陰錯陽差成為今日澳門英文名稱由來。而走在市區,諸如此類廣東腔式的葡語譯音屢見不鮮,像是聖老楞佐教堂(St.Lourenco)、澳門地標大三巴(St.Paulo)牌坊、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Almelda Ribeiro)、士多鳥拜斯大馬路(Sidonio Pais)等等,雖不見得能夠達到翻譯對於信、達、雅標準的追求,但都是這類「葡涇幫」語言的延伸。
自然環境決定格局,最熱鬧的新馬路雖名之為路,但事實上也只是條雙向道,更不用說街或巷的規模了。為了在窄路中保持交通順暢,大部分被規劃為單行道,小公車如魚得水般的在猶如支流的巷弄中穿梭,最後再從四面八方匯流入「大馬路」。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增加熱鬧感,或者是讓初來乍到者覺得澳門其實並不小。
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但偏偏有個街道叫做爛鬼樓巷,不是死鬼也不是醉鬼,原來這邊有座蘭桂樓是華僑所建的洋房,後來遭到祝融之災變成廢墟,中國人管外國叫鬼(洋鬼子、日本鬼子),加上廣東話發音,當然就變成爛鬼樓巷囉!而身為台灣人一定得來找美麗街,不是找了就美麗,而是這條街的葡萄牙文路名是Rua Formosa,台灣被葡萄牙人稱ilha Formosa(美麗島),當然得來另類朝聖一下;在地標大三巴旁的「戀愛巷」 ,據說是以前保守時期做完禮拜男女互訴情衷傳小紙條的地方;也在大三巴附近有條「短巷」,我一分鐘走了數十回之後,還是沒找著短巷中有任何的門牌號碼,果然短得讓人一目了然,短的讓人全無懸念。
澳門最早發展的三條街是關前正街、草堆街、營地大街,以三街會館為中心,三街會館是座關帝廟,也是以前的商業總會,做生意講信用,所以商人多半拜關公,一座建築結合兩種功能。營地大街在明代駐紮軍隊防海盜,關前正街就是廟口,自然熱鬧,而草堆街類似青草巷,許多柴草交易買賣之處,孫中山1893年在此開設中西藥局,掛羊頭賣狗肉從事革命事業,三條街涵蓋政治、商業、民生等需求,當然成為人潮匯集之處。
如果世界遺產的大江大海看膩了,不妨留意世界遺產中存在的涓滴細流小趣味,雖無法醍醐灌頂,但也有甘甜喉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