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聖經原文對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聖經原文對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聖經原文對照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六六折推薦 #我真後悔把這本書給忘在家裡沒帶來! 不要說英文寫作,中文寫作也很重要,在通訊軟體發達的現在,越來越難找到文筆暢通,精準用語的文章啦! 想要孩子學好作文,尤其是英語寫作能力,大人提升自己必備好書。這本英文寫作聖經很值得下手(我買了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到美國來.... ...
聖經原文對照 在 Hally Che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16 11:31:59
喂~這本新書上市來得會不會太應景!出版社老闆有找人算命看日子嗎?!我剛剛隨便一翻,就找到今天下午見日本疫苗專機著陸時,符合當下心情的一句話: 「無關家人或同伴,只要彼此的羈絆夠牢固,一樣都很珍貴。」 這是炭治郎面對下弦之五·累的嘲諷時所說的話。說到強烈的羈絆關係,你會想起誰? 這本《#鬼滅之...
聖經原文對照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六六折推薦 #我真後悔把這本書給忘在家裡沒帶來!
不要說英文寫作,中文寫作也很重要,在通訊軟體發達的現在,越來越難找到文筆暢通,精準用語的文章啦!
想要孩子學好作文,尤其是英語寫作能力,大人提升自己必備好書。這本英文寫作聖經很值得下手(我買了但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到美國來....
聖經原文對照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天主教與基督教的《聖經》中文翻譯大不同】
#本日冷知識1566
大家好,我是Mr Holiday。
.
說到英文名字John跟Paul,如果要大家翻譯成中文,大家會怎麼翻譯呢?很多人應該會說是「約翰」跟「保羅」吧?
但是啊,曾在1978年到2005年擔任天主教教宗的John Paul II,新聞媒體卻是稱他為「若望保祿二世」。
奇怪,怎麼都是John跟Paul,會有這兩種不同的翻譯?🤔
.
簡單來說,天主教跟基督教將聖經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採取比較不一樣的方法:
📌天主教使用《聖經》思高本(Studium Biblicum Version),主要由希伯來文及希臘文翻譯而來。
📌基督教(新教)使用《聖經》和合本(Chinese Union Version),主要由英文翻譯而來。
.
📖思高本是由1945年在北京所創立的思高聖經學會翻譯和注釋,這個學會是由天主教方濟會會士真福雷永明神父(Blessed Gabrielle Allegra O.F.M.)在北京輔仁大學的宿舍內創立的。1948年聖經學會遷到香港繼續翻譯工作。 1954年聖經學會完成《舊約》翻譯,1956年到1960年再從事《新約》翻譯。
.
📖和合本源自1890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會中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各自負責翻譯官話(白話文)、淺文理(淺文言)、深文理(文言文)譯本。官話的版本則在1906年完成《新約》, 1919年完成《舊約》。官話版本從此就成了現今大多數華語教會採用的和合本《聖經》。隨著時代變遷,在1983年和合本進行了修訂,讓文本更貼近現代文意、並修正錯譯。
.
其他的例子還有:
英文 - 天主教翻譯 - 新教翻譯
Joseph - 若瑟 - 約瑟
Maria - 瑪利亞 - 馬利亞
Moses - 梅瑟 - 摩西
David - 達味 - 大衛
Peter - 伯多祿 - 彼得
Simon - 西滿 - 西門
Jacob - 雅各伯 - 雅各
.
因為中文是表義文字,所以翻譯的時候,就算音是一樣的,但是選字可能就有所不同,加上原文翻譯的語言也有不同,自然中文翻譯的差別也會有所不同。
.
其實廣義基督宗教還有另外一支「東方正教」,他們的中文翻譯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台灣可能比較少人接觸,所以這裡就不在深入說明了。
.
翻譯真的是門大學問,所以學習外語還是很重要的,在有異議的時候,還需要回去翻原始文本,才可以澄清。
.
我們下次見!
[Mr Holiday]
#Bible #ChineseUnionVersion #StudiumBiblicumVersion #DailyCold #MrHoliday #聖經 #思高本 #和合本
參考資料:
1. Wikipedia: 聖經思高本
2. Wikipedia: 聖經漢語譯本用語對照表
3. Wikipedia: 和合本聖經
圖片來源:
Photo by Kiwihug on Unsplash
聖經原文對照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編輯之癢】
**
張愛玲在《對照集》提到她的一段文字被編輯誤改的事,怨懟之氣溢於書表,讓捧讀的編輯人看得手軟心驚。
張愛玲的原文:
事實是我從來沒脫出那「尷尬的年齡」,不會待人接物,不會說話。話雖不多,夫人不言,言必有失。
結果,刊出時被編輯改為:
……話雖不多,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出自《論語》,張愛玲改「中」為「失」,頗有自嘲的意思。說自己不常說話,卻往往一開口就說錯話,語意也和上文的「不會待人接物,不會說話」一致。
不料,編輯一改,自嘲變自誇,讓以「反諷」風格當道的張愛玲氣得跳腳,自己再寫一篇說明,也難消怨氣:「明知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何況白紙黑字,讀者先有了個印象,再辨正也晚了。」
編輯人的惡夢很多,這絕對是其中最慘的一種,特別對方已是頗負盛名的作者。其實,只要編輯的路走得夠遠,這是難免要遇到的尷尬處境。
多年前,我就曾將一位知名作者寫的「流奶與蜜之地」,改成「牛奶與蜜之地」。那時,我剛粗略地翻讀過《聖經》,很得意自己看過這句話,於是就憑印象理所當然地改了。
我想,改了張愛玲文字的編輯當時也是這種心情吧──哈哈,這話出自《論語》嘛,難得名作家也有寫錯的時候。
「編輯之癢」(editorial itch)經常就出現在這時候,不懂的,你不會去動它;似懂非懂的見獵心喜,往往就是悲劇的開始。
在我現在看來過於漫長的編輯生涯中,這種尷尬處境當然不只出現三兩回。能怎樣?當然硬著頭皮熬過去啊。其實,編輯的「非懂」都是事後被證明的,而更多的「真懂」卻是船過水無痕。
編輯是小媳婦命,「有功無賞,打破要賠」,我們只能更小心、更謙虛地去查證,去詢問;但無論如何出錯都是難免的吧,實不必為一次失誤讓自己太受傷。
**
廣告一下,#難得七折喔。
《深度報導寫作》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8881
《一次搞懂標點符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