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聊齋誌異畫皮人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聊齋誌異畫皮人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聊齋誌異畫皮人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聊齋誌異畫皮人物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織水為綃,泣淚成珠的「美人魚」,在中國,叫做鮫人。在多如牛毛的中國妖怪裡最特殊,它是一根曲折的線索,牽起人類與神秘的海洋世界。 ~水中「奇」~ 如果說人魚不美,怕是很多人都難以接受。琉璃一樣的海水裡,窈窕女子長髮如瀑,身上的錦鱗泛著銀光……這是多少人的兒時夢。 中國古代也有人魚,不...

「聊齋誌異畫皮人物」的推薦目錄
  • 聊齋誌異畫皮人物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8-20 18:35:00
    有 389 人按讚


    <中國古代人美|妖妖妖妖|04>

    織水為綃,泣淚成珠的「美人魚」,在中國,叫做鮫人。在多如牛毛的中國妖怪裡最特殊,它是一根曲折的線索,牽起人類與神秘的海洋世界。

    ~水中「奇」~

    如果說人魚不美,怕是很多人都難以接受。琉璃一樣的海水裡,窈窕女子長髮如瀑,身上的錦鱗泛著銀光……這是多少人的兒時夢。
    中國古代也有人魚,不同於來自西方的精靈,也無法用美來形容它,只能用奇,用幻。
    翻開妖怪大全《山海經》,到處可見「人面魚身」、「魚身鳥面」的魚怪形象,它們或潛遊,或匍匍,或翱翔,像是佔了半邊天。有山就有水,有陸就有海,那時的人對水中生物的認知很有限,主要就是魚,所以在全書400多種怪裡,和魚沾邊的就有50 多種。

    有些魚怪雖然長得怪,但從所配的文字看來,並不完全脫離現實。有一種滑魚,其狀如鱔,背部紅色,聲音如琴瑟,食之無疣(瘊子)。可能是一種特殊的鱔魚,並且有醫療價值。䱻魚,長著鳥翼,聲音像鴛鴦,「見則天下旱」。這個描述很奇特, 但仔細一想,「大旱」、「大水」、「風浪起」後才能見到某種魚,現實中也非常可能。

    真正的怪魚是那些「人面魚身」者,如赤鱬、氐人、互人等。《山海經•北山經》將一種魚直呼為「人魚」:「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決決之水,意為衝破堤壩的水,這裡可以理解為湧泉之水,或者說溪水。什麼魚生活在溪水中呢?根據其音如嬰兒的特徵,似乎文中的「人魚」就是今人熟知的大鯢,如今我們也把大鯢稱作為「娃娃魚」呢。

    更奇怪一些的,是《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提到的「魚婦」,據說由顓頊帝死後復生所變,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力。這種「復蘇」的魚怪,恐怕反映的是會冬眠的兩棲動物。

    人魚大量出沒的地方,除了古書以外,還有古代的墓室。人首魚身形象做成俑,被稱為「儀魚俑」,南京博物院和福建省博物館都收藏有多件。俯臥姿態的儀魚俑,它的人首部分被著重刻畫,五官清晰端莊,有些還戴著冠冕,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魚身的腹部多數都非常飽滿,也許這是為了象徵多子。

    人魚在墓室中要擔當什麼責任?應該是跳脫生死的界限,遊弋於陰陽之間,甚至上下於天地九泉。在一座南唐墓葬中出土的一尊儀魚俑,甚至被刻意地多塑上了一對翅膀,以強化人魚上天的能力,看起來頗具喜感。

    許多人糾結於人魚的樣貌是美是醜,忽略了另外一些可能性。其實作為妖怪,人魚是可以升級的,登仙或者成神。按照許多古代神話的說法,司水之神——河伯,其實也是人魚的形象。先秦雜書《屍子》裡記載:「禹理水,觀於河,見白面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所謂的河精,也就是河伯,他曾幫助大禹治水,並向大禹獻上了河圖。

    人們想像出如此眾多而又有神力的人魚,哪一種更接近美人魚呢?關鍵是兩點,一是美人魚半人半魚,而不是人首魚身;二是美人魚生活在海中。

    ~鮫人的寶物~

    鼻袓級的妖怪書裡,擅遐想的是《山海經》,會講故事的是《搜神記》。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二記載:「南海之外, 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繢,其眼泣,則能出珠」。這仿佛描寫了一位在靜靜的深海裡,邊織紗,邊憂鬱落淚的小女子,也許是因為她太美好了,落下的眼淚都成了珍珠。

    所謂懷璧其罪。後來有人覬覦鮫人的珠淚,駕著犀象拉的車,乘著象入海底取寶,住在鮫人的家裡,得到了這些珍珠。這件事被記載在東漢時郭憲所著的《漢武洞冥記》一篇中, 由鮫人的眼淚化成的珍珠,在文中成了最寶貴的異域貢物。

    晉人張華編撰《博物誌》,鮫人與鮫淚再次被提及,這一次,海裡的鮫人居然上岸做起了兜賣鮫綃的生意,並且為了感謝房主留住之情,臨別時,將自己的淚水化為滿盤珍珠,送給房主,以作酬謝。鮫人一下子就送了一盤珍珠,實在很大手筆、很土豪。

    杜甫的《客從》詩中提到了鮫淚的價值:有朋友帶給杜南一顆鮫人眼淚所化作的泉客珠,因為異常珍貴,所以將之封藏在竹箱之中,然而日後打開箱子時,才發現,這珍珠竟化成了血水。

    遍翻古籍就會發現,無論是誌怪小說的作者,還是唐宋著名的詩人,描述鮫人、歌詠鮫人的重點都是鮫人之淚。再看「鮫」這個字,《說文解字》解釋為可以裝飾刀鞘的海魚。也有說是海中動物比武的優勝者,特指鯊魚,鯊魚的皮做裝飾的確不錯。可以說,人們最早認知鮫人,都是從價值的角度出發的。

    《漢武洞冥記》講到鮫人故事的發生地點——「去長安九千里,在日南」,也就是在離長安很遠的南方,干寶認為是在遙遠的「南海」。鮫淚,也即珍珠最初作為貢物出現,產珍珠的是什麼呢?大海裡的蚌殼動物,博物知識不怎麼豐富的中原人,把產珠的光榮轉移到海中強者——鮫的身上,也無可厚非。

    鮫人可以給人帶來財富,這符合人們對神秘大海的想像與嚮往。但是,對於鮫人物產的另一個想像,就有些天馬行空了。另一樣價值不菲的寶物是鮫綃。按照南朝人任肪《述異誌》裡的記載,鮫人織成的「鮫綃」又名「龍紗」,價值百金,入水不濕,堪稱至寶。

    在《紅樓夢》第九十二回中,馮紫英受朋友之托,帶了四件西洋貢品去見賈政,其中就有「鮫綃帳」,把這束疊著的藍紗從匣子裡拿出來時,長不滿五寸,厚不上半寸,但一層一層打開,打到十來層時,桌上都鋪不下了,裡頭卻還有兩折,可見鮫絲織物多麼輕盈。暑天掛做蚊帳,又輕又亮。當然,它的價格也很驚人, 馮紫英的說法是「值銀五千兩」。

    文人酷愛珍貴的「鮫綃」,陸遊的《釵頭鳳》詞中寫道:「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鮫綃代指絹帕,卻也讓人想到,「入水不濕」的鮫綃,都被相思淚浸透了,這是多麼淒苦的愛情啊。

    既然鮫淚、鮫綃這麼名貴,那麼哪裡有售呢?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中,有一處「海中市」,在那裡,那四海的鮫人帶著各自的珍寶,前來進行貿易,而價值連城的鮫綃和珍珠,僅僅只是眾多珍奇寶物中的一部分。聽起來足夠吸引人,讓人心馳神往。

    鮫淚成珠,開海為市,時人已經意識到海洋所具有的財富價值,並且在幻想世界中表達了出來。不過,這些財富的持有者偏偏是神秘的鮫人。

    明屈大均所著《廣東新語》中載有一種人魚,「大風雨時,有海怪披髮紅面,乘魚而往來。乘魚者亦魚也,謂之人魚。人魚雄者為海和尚,雌者為海女,能為舶祟。火長有祝云:「‘毋逢海女,毋見人魚’。」這種乘著魚的海怪,能使船翻,誰都不希望在海面碰到它。鮫人雖然擁有無上的寶藏,它們卻十分危險。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