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而不是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而不是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而不是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而不是英文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小王的心聲 | 我另一半很喜歡的法國歌手Mathieu Boogaerts今年出了一張新專輯,通常他喜歡的歌手出新專輯時,就會在家裡和辦公室洗腦式的從早放到晚,放到女兒跟我都會跟著唱。但這一次,我家爸爸竟然沒有放Mathieu Boogaerts的新專輯,為何? 大家都知道法國人特別的英語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r. Grac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謝大家又來參觀我的頻道,其實我本來要做YouTube 是英文的,今天就是要和你們談一談為什麼我的頻道到最後會變成中文😀 0:00 做中文YouTuber 的真正原因 1:45 如果我講英文應該是長這樣的 3:20 影片草稿其實是英文寫的? 3:54 一開始對中文YouTube一概不知? 5:05...

而不是英文 在 翁馨儀 , 張太太 , 櫻桃?栗子?媽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1 12:26:09

我還躺在床上就聽到櫻桃的怒吼:媽媽💢你跟爸爸晚上又偷吃麥當勞 那 ⋯ 現在去買給你們吃 ( 怒吼立刻變成😅歡笑聲 ) 只要有空我就會陪🍒🌰一起看書 最近Happy Meal推出新的雙語讀本立刻入手收藏~~ 邊吃邊一起進入📖書本的世界 栗子:「他們住在哪裡?好多冰塊 」 櫻桃:「北極熊好可愛喔~...

  • 而不是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7 18:16:29
    有 570 人按讚

    | 小王的心聲 |

    我另一半很喜歡的法國歌手Mathieu Boogaerts今年出了一張新專輯,通常他喜歡的歌手出新專輯時,就會在家裡和辦公室洗腦式的從早放到晚,放到女兒跟我都會跟著唱。但這一次,我家爸爸竟然沒有放Mathieu Boogaerts的新專輯,為何?

    大家都知道法國人特別的英語腔調,這真的是沒有練過無法聽懂的。我在美國的二姊曾經跟我說過,她唸書時的法國同學說123時,會說成「12樹」。這是因為法語h不發音,所以three就變成了tree。這還是小事,讓我最尷尬的,是我另一半曾經把W,用英語發音法語思考,直接說成double V,而不是英文的double U。

    這些小小的零零總總,讓我們很愛嘲笑法國人的英語發音,法國人自己也頗愛自嘲法式英語。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法國可是有很多英語說得非常好,而且完全沒有法國口音的人。

    這些人多在法國菁英階層或好學校,我曾在science po的一場演講中,看到許多年輕的法國學生操著一口漂亮英語和台上的講者對話。我也曾經在女兒學校註冊時,看到三五成群以英語交談的學生,一點都不是我們「法國人英語不好」的刻板印象。

    我們再回到為何我另一半沒有不停播放Mathieu Boogaerts的新專輯?因為這張專輯全部用英語演唱,而且不是那種標準的英語,是標準的「法式英語」。這樣的法式英語,連法國人都聽不下去,網路上惡評不少。

    真的有那麼差嗎?週六早上放來聽聽,不會呀~不就是法國人唱英語歌嗎?其實是我已經習慣這種法式英語腔了,感覺他就是在唱法語香頌啊!然後吃著早餐中,想說來專心聽一下歌詞吧,就聽到「我知道妳不是我的女朋友,我知道妳是別人的妻子~~」之類等等的,蝦米?這是小王的心聲還是愛上人妻的歌詞?

    好啦,是什麼我都不意外,感情的事你情我願,在法國不以道德標準規範。只是突然想到,喜歡法國香頌卻又不會法語的朋友有福了呀!這就是一張法式英語香頌,大家都能聽得懂(耳朵還是要練一下才能習慣法式英語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聽整張專輯「En anglais」。

  • 而不是英文 在 陶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2 19:21:03
    有 10,411 人按讚

    BNO居英權的要求,是香港人抵埗後五年,可以選擇讀書或工作。否則應該自備足夠資本自給自養。

    對於很多擁有BNO、但錯過了在香港讀大學機會的香港人,去英國定居如果選擇讀書,不一定要讀大學,更不必選擇什麼牛津大學的PPE之類,為了生活保障,英國有一種院校,長期為香港人忽略,就是除了大學和寄宿學校之外,還有一種「專上學院」( College for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

    英國的專上學院,設有許多能通往英國社會職業市場的學科,有許多還頒學士(BA Hons)學位。例如有一家「南艾錫斯學院」( South Essex College ) ,有許多實用的學科,包括電腦 ( Computing )、 時裝設計( Costume Construction —— 這一科為何不叫做 Costume Design ,應該也有原因,建議自行詢問)、犯罪鑒證學、數碼動畫(Digital Animation )、還有一科叫「電子遊戲設計」( Game Design ),頒授理學士學位。

    這些學科都非常適合全球化之下香港年輕人的志趣和口味,而且英文程度要求普通,因為這些實用學科的溝通語言,在於技藝本身,而不是英文。

    在英國選讀這些科目,可以學到全球最新的技術和潮流。學院都有職業生涯輔導部門幫助求職。年齡超過了21歲也不是問題,只要專心,學好一門技能,畢業之前平均發出200封求職信找到一份工作的機會有九成。

    香港的英國教育概念,視野相當狹窄,以為讀寄宿學校要爭先入哈羅和伊頓或排名頭十大,報讀大學牛津劍橋或 LSE。

    這種神話,是將英國教育買辦化和精英化,高等華人包裝,為英國讀書回香港之後糊弄中國人僱主而設的。

    但當你決定歸化為英國主流公民,不妨想一想:英國人口六千萬,不曾擁有牛劍或十大排名大學畢業履歷的人,是否活不了?

    答案是,大量英國中產階級或自僱人士擁有專業學院的學位或文憑,就夠了。

    這種 Colleges for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在全國有很多,水準平均都很好,除了以上這家,還有 Uxbridge , Havering, Mid-Kent , Guildford,連蘇格蘭的愛丁堡和格拉斯哥各自都有這類出色的學院,蘇格蘭是工業革命的創意搖籃,蘇格蘭人對於工藝的專注,一點也不次於英格蘭。

    而且大多數這樣的學院還附有 A-Level 課程。也就是說:如果子女在香港讀到 F3 或 F4 隨同父母搬來英國,家長無法負擔寄宿學校的學費,也找不到政府的文法中學(Grammar School),隨時可以報讀專上學院的附設 A-Level 課程,將來可以接駁英國的名牌大學。我當年由香港來英國讀 A-Level,就是讀這種院校。

    這樣的英國,就是平時香港人不知道的層次。

    不必爭奪虛榮的金融時報教育版排名,全部都腳踏實地,是大量英國人擁有的履歷。可以自己 Google 尋找專上學院的資料 —— 它們不是英國式的「毅進」,那裡的同學可以令你接觸英國的現實生活。還有許多學位為三四十歲的成年人而設,英國人在這方面沒有階級觀念,也沒有歧視。

    對於手持BNO準備離開的人,如果感到惶惑,不妨開拓視野試一試。

  • 而不是英文 在 Johan Ku 古又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21 10:22:42
    有 511 人按讚

    我在英國的第一個震撼教育就是「口音」。
    英國人習慣用口音判斷對方的出生背景、社會階級、教育程度,甚至住倫敦哪一區都有不同的口音,而如果在英國說「美式口音」,英國人會覺得你在講「美語」而不是「英文」......
    It's a bit complicated, isn't it? (英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