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地論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以研習《十地經論》為主,屬如來藏唯識學派。又作地論家、地論學派。係依十地經論之說,主張如來藏緣起義之大乘宗派。弘揚此宗思想者,稱為地論師、地人。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義學縉儒十餘人奉宣武帝之命,於洛陽翻譯...
⭕️第384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地論宗」,漢傳佛教十三宗之一,以研習《十地經論》為主,屬如來藏唯識學派。又作地論家、地論學派。係依十地經論之說,主張如來藏緣起義之大乘宗派。弘揚此宗思想者,稱為地論師、地人。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義學縉儒十餘人奉宣武帝之命,於洛陽翻譯十地經論,至永平四年完成。其後,因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之弟子間,見解有異,本宗遂分為相州南道、相州北道二派,即:慧光承勒那摩提之說,於相州(河南安陽)南部弘法,稱相州南道派,又稱南道,係地論宗之正統;道寵嗣菩提流支之法,宣講於相州北部,是為相州北道派,又稱北道。隋唐之際,講《十地經論》的大德稱為「地論師」,其宗派則名為「地論宗」。始於北魏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譯出世親所著《十地經論》,《十地經論》為世親對《十地經》(《華嚴經》〈十地品〉之別譯)的註釋,內容是解釋菩薩修行的位階。由於菩提流支與勒那摩提(Ratnamati)二人對《十地經論》的見解不一,故不久就分為二派。本於菩提流支而始於道寵的流派,稱為「相州北道派」,而源自勒那摩提而始於慧光的「地論宗」則稱為「相州南道派」。相州北道派和後來真諦三藏所傳攝論宗的持九識說,相州南道派和後來的法相宗反對另立第九識認為只有八識。相州北道派後併入攝論宗。此後地論宗以相州南道派為主,慧光弟子法上,再傳隋代慧遠大師,與天台宗智顗、三論宗吉藏,合稱隋代三大法師。此外更有慧順、道慎、靈祐、慧藏、智炬等皆為地論宗大師,後併入華嚴宗。《大乘起信論》可能是地論宗論師所作。「地論師」、「攝論師」分別是指南北朝中葉至唐朝初年 ( 六、七世紀 ) 研習世親的〈十地經論〉和無著的〈攝大乘論〉的專家。無著和世親是印度佛教瑜伽行學派的創始者,而地論師、攝論師闡揚其論著的教理,可說是中國初期的瑜伽行教學傳習人。現時地論師、攝論師的著作大部分已經散候,祇能通過後人的記載和零星的逸文,觀其教說之一二。「判教」者,是指對內容、風格多樣的佛教經典和教義,加以類別和會通的工作。判教的風氣是在東晉末年 ( 五世紀初 ) 開始形成,隨即迅速開展。在南北朝時代,流行著各種判教主張,當中不少為地論師、攝論師所提出,反映了他們的教學取向,並影響到日後判教理論的發展,是值得注意。法雲《翻譯名義集》:「然此諸識。西域東夏。異計紛紜。今先敘異執後述會通。初異執者。性相二宗肇分於竺國。南北之黨。彌盛於齊朝。故西域那爛陀寺戒賢大德。遠承彌勒無著。近踵法護難陀。依深密等經瑜伽等論立法相宗。言法相者。唯齊八識業相以為諸法生起之本。故法相宗以識相行布為旨。其寺同時智光大德。遠稟文殊龍樹。近遵青目清辯。依般若等經中觀等論立法性宗。言法性者。以明真如隨緣為染淨之本。故一性宗以真理融觀為門。洎乎東夏。攝論有梁唐之異。地論分南北之殊。以無著菩薩造攝大乘論流至此土。二譯不同。梁朝真諦乃立九識。計第八識生起諸法。如彼論明十種勝相。第一依止勝相。明第八識生十二因緣。次唐時玄奘新譯攝論但立八識。乃謂第九秖是八識異名。此是梁唐之異也。天親菩薩造十地論。翻至此土南北各計。相州南道計梨耶為淨識。相州北道計梨耶為無明。此乃南北之殊也。」珍海《三論玄疏文義要》:「《起信》是虜魯人作,借馬鳴菩薩名。均師《四論玄》第十云:『起信,有雲是北土地論師造也。』云云而未知見非。取意正文云:『北諸論師云:起信論非馬鳴造論,昔日地論造論,借菩薩名目之。』故尋不見,翻經論目録中,無有也,未知定是不。」慧光初就佛陀扇多出家,曾參與十地經論譯場。後撰疏闡述十地經論之奧旨,又注解華嚴、涅槃、維摩、地持、勝鬘、遺教等諸經,及著作四分律疏,住於鄴都大覺寺,大振法化。門人有法上、僧範、道憑、惠順、靈詢、僧達、道慎、安廩、曇衍、曇隱、道雲、曇遵等。其中,僧達極受粱武帝崇敬,曾住洪谷、定冠二寺講華嚴、十地;安廩入陳地,住鐘山耆闍寺,宣講大集經;而法上之慧業最勝,年十五即開講法華,曾長期任東魏、北齊之僧統。法上門下有法存、融智、慧遠等;融智講涅槃及地論;慧遠住長安淨影寺,注解地論、地持、華嚴、涅槃、維摩、勝鬘等經,又造大乘義章、十地義記等,盛揚所承,其門下有靈璨、惠遷、善冑、智徽、辨相等十餘人。其中,靈璨繼住淨影寺,專講十地及涅槃。此外,道憑之門人靈裕,住大慈、演空二寺,精於華嚴、地論,著有十地論疏。曇遵之門人曇遷,原精研華嚴、十地、楞伽諸經,後遇周武帝毀佛,避難於南方,獲「攝大乘論」一書,遂以攝論為宗,而成為北地攝論宗之始祖。上述為南道派傳承之概況,北道派則不如南道派之隆盛,道寵有門人僧休、法繼、誕禮、牢宜、儒果、志念等,惟事蹟多不明,其中,志念曾住晉陽開義寺、大興國寺,著雜心論疏、廣鈔等。
耆那教教主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佛誕,就談談一些佛教的歷史。
其實華人的廟宇裡面,多有稱大雄寶殿的習慣。但,這習慣有可能是一個誤會。
誤會源自當年與佛陀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教主,就是耆那教的教主。
貼圖中,若你沒細看的話,應該會以為這是一尊佛像。其實這是耆那教教主 —— Mahavira。
Mahavira翻譯成中文就是大雄。
耆那教的時間其實比佛教早,Mahavira雖與佛陀為同一時代,但他比佛陀更早出世。
比較詭異的時,兩邊宗教記載教主的傳記,是非常非常非常的相似:出生前從天投胎(大雄從帝釋天,佛陀從兜率天),都生在印度東北(很近哦),都是王子(可能國都很小吧),都結婚生子(這就很普通,我也是結婚生子),都二十多歲時放下一切出家修行,都修成正果,都宣揚Ahimsa無暴力思維,都反對婆羅門所設的種姓階級。
教義當然有同和不同處。
兩派的信徒所用的教主形象非常接近,唯一不同的是耆那教是Digambara 以天為衣,就是一絲不掛的意思。
南傳佛教禮佛時唸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 sambuddhasa
耆那教徒唸的第一句是 Namo arihantanam
arihanta 就是佛教的 Arahato,即阿羅漢的意思。
而在南傳佛教的立場,佛陀就是人間第一位的阿羅漢。
#這世界的各個宗教
#沒有一個是百分百原創
#一個都沒有
耆那教教主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次在泰國買下的畫冊,是一系列不丹內境一些廟的壁畫。
不丹被譽為是藏傳佛教一個如神話般的角色蓮花生大師的聖地,而這畫冊的名字 Zangdok Palri就是傳說中蓮花生大師的淨土 —— 銅色吉祥山。
畫冊有很精美的圖片,包括整體的壁畫和局部放大的。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是關於蓮花生大師和印度神話 Ramayana的一些關係 —— 蓮花生大師的神話中,他在西藏教化完畢後,就飛去了在東南方的羅剎國,把羅剎王的靈魂遣走,而自己的元神則奪舍附體在羅剎王身上,從此在羅剎國教化眾羅剎。
給大家科補一下:印度神話 Ramayana裡面的羅剎大魔王就是 Ravana, 他是一個十個頭的羅剎王,他是羅剎島 Lanka 之主。
是的,Lanka,就是 Sri Lanka,也是在印度的東南方。
在Ramayana裡面,羅剎王被 Hanuman這著名的猴神幫忙 Rama而殺掉的,恰巧的藏傳的蓮花生大師是生肖屬猴的。
那這些資訊跟這畫冊有甚麼關係呢?
我拍了畫冊中的其中一張照片,是蓮花生大師的宮殿和圍繞著的十個羅剎界。這照片就是描述著其中一個角落,有個十頭羅剎王,坐在女妖的身上(根據印度神話,羅剎王通常是坐在 Vetali的身上,vetali 是如同殭屍的一種妖),而這十頭羅剎根據這畫冊的記錄,就是Lanka之王。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版權意識還不是很強的時候,有些文化是直接的把另一個民族的神話,直接換湯不換藥的佔為己用。
根據一個學者,回教基督教的隱修派都有拿過佛陀的故事來用,藏傳的一個大圓滿傳承的祖師的故事,是有移植了耶穌基督的故事。
但,事實上佛陀的故事又和與他同時代的耆那教教主 Mahavira是近乎一樣的,(很有可能這兩位教主的故事是抄另一個當年在印度流傳的神話),而耶穌的處女誕生、傳博愛、行神蹟、死了三天而復活等情節,也不是基督教原創,而是比基督早上千年的羅馬太陽神 Mithra就已經是這個同樣的故事情節。
我提醒藏傳佛教徒,西藏人是認為西藏人生觀音和綠度母的後代,就是觀音化身為一羅剎(又是羅剎),度母化身為一女猴(又是猴),這兩位交配而生下來的後代就是西藏人。
所以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些所謂的天龍八部羅剎妖魔,很可能只是不同部落的人,後來才被逐漸的封神。
#印度神話和希臘神話都非常的有血有肉
#Ravana這羅剎王的十個頭是代表了他對十種學問的精通
#羅剎女很妖艷美麗
#大藏經裡面的一些咒
#是可以用來召喚Ravana的弟弟
#我在想辦法召喚Tha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