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考古發掘 工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考古發掘 工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考古發掘 工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考古發掘產品中有17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78的網紅芯橙身心療癒工作室—盧恩符文占卜、療癒催眠、身心靈療癒服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粉絲破千慶祝!】 最近在當快樂的考古發掘挖土工! 所以粉專丟著好一會兒了XD每天下班累到快升天,連跟神扯假的力氣都沒有⋯⋯ 在考古遺跡裡面,邊挖邊問土地的故事,到時候整理完再跟大家分享! 這篇文也沒有要抽獎,而是抽牌❤️ 如果你有想問的問題,你可以留言問題,越精細回答的越詳細喔。 如果你沒...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ordan到處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文物陳列館隸屬於中研院史語所,為一座研究類型博物館,於2002年重新開幕,展出的文物不僅具備了歷史文化脈絡與考古知識的價值,同時也說明了史語所所自1920年代後期以來的考古歷史的發展演進歷程,近年來更利用數位典藏技術來保存文物和促進世界知識交流,這些都是與一般歷史博物館不同之處。 展示主軸以史...

考古發掘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10:45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

考古發掘 在 美食 旅遊 。 飛鼠痴遊吃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10:35:40

#卑南文化公園 #卑南文化遺址公園 #卑南文化園區 #卑南文化博物館 #PeiNanCulturePark 📍#台東 #taitung 。 🚩歡迎推薦 #台東景點 #卑南景點 #台東公園 給 @foodtravel_flymouse ❤️。 #飛鼠玩台東 #travel_flymouse_tait...

考古發掘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21 08:10:54

「人字形」的隋唐大運河,為何到後來被「拉直」成京杭大運河 歷史春秋網 作者:計白當黑 唐朝詩人皮日休留有「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的詩句,詩中的「此河」指的就是大運河。人們通常認為隋煬帝楊廣修建了現在依然發揮作用的大運河。 其實大運河分為隋唐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前者南北走向...

  • 考古發掘 在 芯橙身心療癒工作室—盧恩符文占卜、療癒催眠、身心靈療癒服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9 23:56:41
    有 40 人按讚

    【粉絲破千慶祝!】
    最近在當快樂的考古發掘挖土工!
    所以粉專丟著好一會兒了XD每天下班累到快升天,連跟神扯假的力氣都沒有⋯⋯

    在考古遺跡裡面,邊挖邊問土地的故事,到時候整理完再跟大家分享!

    這篇文也沒有要抽獎,而是抽牌❤️

    如果你有想問的問題,你可以留言問題,越精細回答的越詳細喔。

    如果你沒問題,那就來抽抽最近的運勢,或要給你的建議吧!

    截止時間10/3號晚間12:00

  • 考古發掘 在 關鍵時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3 16:00:44
    有 169 人按讚

    這地方徵「考古發掘人員」
    日薪1600 你會投履歷嗎?

  • 考古發掘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1 17:00:01
    有 451 人按讚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0 年臺灣開港通商後,自此捲入西方強權在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力。

    一方面,南臺灣海域歷來海難頻繁,不時有漂民被視為入侵者遭原住民殺害;而清廷長年將瑯嶠一帶視為「化外之地」,治理態度消極,國際強權因而獲得可乘之機。

    相隔不到十年的「羅妹號事件」(1867)、 「牡丹社事件」(1874),便是強權藉口船難爭端、嘗試搶占臺灣的例子。

    當時,以漢人為經營體系的糖、樟腦、茶葉出口,讓臺灣躋身世界貿易體系。不過從考古學調查,被清國視為化外之地的原住民部落,也並非與世隔絕。

    1980 年代在墾丁一帶發現的「社頂遺址」,石棺內採用屈肢蹲踞葬、複體多次葬,判斷是古時排灣人盛行的墓葬形式。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郭素秋副研究員進一步做考證。

    她將考古挖掘的社頂、龜子角遺址地點,與 1904 年日人繪製的「臺灣堡圖」套疊,進行古今比對,證實了這兩處應該就是「羅妹號事件」中力戰美軍的主角──龜仔甪社的相關遺址!

    剽悍的龜仔甪社族人,是否孤立封閉、鮮少與外界接觸?考古研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社頂遺址的陪葬品相當精緻豐富,有銅環、瑪瑙珠、玻璃珠,閩粵的瓷碗、瓷壺,甚至還有西班牙、墨西哥銀幣,都出現在排灣部族的石棺內。這些充滿「異國風味」的器物,與其他排灣遺址的考古發現相當吻合。

    「從屏東牡丹鄉、滿州鄉、來義鄉的出土文物,大概三四百年前,原住民就大量使用福建燒製的陶罐和青花瓷。」

    郭素秋解釋, 來義、恆春半島等排灣舊社皆位居深山,但從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十三至十五世紀(宋元時期),部落已經出現福建的青瓷、白瓷。

    十七至十九世紀(明清時期),排灣族家屋的出土文物,幾乎看不見部落傳統的手製軟陶,中國閩、粵陶瓷器取而代之成為日常用品。

    來義舊社甚至挖出日本江戶時代的銅錢。

    上述種種的考古發掘意味著:

    「三、四百年前,深山部落與外界已有活絡的交流往來,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很高,也是海外陶瓷器的消費者。」

    「我完全沒料到會找到這麼多海洋性器物!部落看起來很山區、很邊緣,但並不是一般想像的貧瘠和無知。他們大量使用舶來品作為日用品,代表可以穩定地持續取得這些器物。」

    郭素秋打趣地說,「其實部落可能過得挺好的,有大鐵鍋,還能用銀幣、瑪瑙珠、瓷碗陪葬。」

    但這些海外器物,怎麼遠渡重洋到達南部深山?西班牙、墨西哥銀幣,又怎麼來到龜仔甪社的石棺裡?

    目前仍是待解之謎。郭素秋推測,因緣於大航海時代下的殖民浪潮與全球貿易,讓遠在墨西哥的銀幣、菲律賓(西班牙殖民地)的物資,有機會飄洋過海。

    同一時期的福建,也出現類似銀幣,隱然勾勒出在美洲墨西哥城、菲律賓馬尼拉、中國廈門、臺灣瑯嶠之間輾轉流通的貨貿關係。

    透過出土文物、文物的使用痕跡和記號,對照歷史脈絡,考古學家雖無法完全還原銀幣流通的路線,卻獲得了一幅全球尺度的圖像,映照出各地人群透過戰爭、殖民、貿易產生的連結。

    而從這一枚銀幣,也隱約窺見臺灣原住民曾在全球貿易舞臺「參一腳」。

    📺和故事一起看斯卡羅

    1867 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深刻地影響了臺灣日後的發展。

    看完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想要更認識這段臺灣歷史?想要理解歷史上各族群在事件中如何互動,並在國際關係中彼此角力?想要知道劇情與史實有哪些差異?

    鎖定故事的FB和IG,我們會隨著劇情發展,分享相關歷史知識。和我們一起認識這段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歡迎一起邊看邊討論!

    #斯卡羅 #瑯嶠 #原住民 #排灣族 #龜仔甪社 #陪葬品 #社頂 #社頂遺址 #舶來品 #貿易

    閱讀完整文章:
    【研之有物】▹《斯卡羅》真實考古揭密:羅妹號事件中擊退美軍的排灣族,其實是熱愛舶來品的大戶 https://bit.ly/2VyeTR3

  • 考古發掘 在 Jordan到處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21 17:30:47

    歷史文物陳列館隸屬於中研院史語所,為一座研究類型博物館,於2002年重新開幕,展出的文物不僅具備了歷史文化脈絡與考古知識的價值,同時也說明了史語所所自1920年代後期以來的考古歷史的發展演進歷程,近年來更利用數位典藏技術來保存文物和促進世界知識交流,這些都是與一般歷史博物館不同之處。

    展示主軸以史語所研究成果為主,規劃出不同的主題:2樓的「歷史空間」展出居延漢簡、珍藏圖書、內閣大庫檔案、中國西南民族、豐碑拓片、臺灣史料等文物。1樓的空間試圖營造出進入地下墓室的情境,展出早期的重要考古發掘成果,依序為龍山文化、殷商、西周與東周。

    古埃及法老王長眠的金字塔和古中國商王大墓有何不同?「鹿方鼎」的長相為何?漢代的軍備檢查報告書怎麼寫?金榜題名的「金榜」又是什麼模樣?前往「歷史文物陳列館」可以滿足各種好奇之心,可以欣賞到中國珍貴的歷史文物,更重要的是「歷史」不再是教科書裡生硬無趣的教條。

    #台北景點 #歷史文物陳列館 #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歷史文物陳列館官網

    http://museum.sinica.edu.tw/

    中央研究院區圖

    http://museum.sinica.edu.tw/visiting_location.php?action=download&id=15

    「Jordan到處走」健行影片 https://bit.ly/30XNJBD

    渡假村、飯店住宿 https://bit.ly/3fcCDh6

    陽明山景點 https://bit.ly/2P3URqC

    賞花系列 https://bit.ly/336ZOHj

    夏天避暑清涼步道 https://bit.ly/2CYLRk4

    兒童遊戲場 https://bit.ly/3f9qXf5

    玩水系列 https://bit.ly/2Xab4Px

    歷史建築古蹟 https://bit.ly/2BGNzWR

    博物館 https://bit.ly/3094SZS

    台北景點 https://bit.ly/39BY0HN

    基隆景點 https://bit.ly/2PaYsDa

    宜蘭景點 https://bit.ly/3098Mly

    新北市瑞芳區景點 https://bit.ly/3368SMD

    新北市淡水區景點 https://bit.ly/2D0q6R4

    新北市石門區景點 https://bit.ly/2BHDCbJ

    新北市萬里區景點 https://bit.ly/3gblYMx

    新北市貢寮區景點 https://bit.ly/2X7JgLN

    新北市汐止區景點 https://bit.ly/2D1Tp5B

    新北市平溪區景點 https://bit.ly/3gejH2Z

    台南景點 https://bit.ly/2Dh8fFm

    商業配合聯絡方式:
    1. FB粉絲專頁「Jordan到處走」私訊
    2. E-mail:driversjuju@gmail.com

  • 考古發掘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14 08:00:00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香港歷史文物」由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分享香港古物古蹟的考古發掘工作及相關政策的發展,並藉着香港文物探知館文物廊的藏品,介紹這些考古發現背後收藏的歷史文化記憶。

    「網絡器物專題課堂」邀請本地博物館專家及學者,挑選具代表性的藏品,與學校教師分享相關範疇的文化、藝術內涵和與現今生活的關係,為本計劃的教材套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 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器物」教材套共分為四節,將透過日常生活乃至傳統的器物,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的教材,讓同學對不同的器物議題進行探索及創作,引導同學思考器物背後的文化藝術價值,以及面對器物應有的態度。

    觀看網絡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將可獲贈實體印刷版「器物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網絡教材套簡介會及專題課堂─器物」: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
    (建築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器物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4:30)
    6月30日(二):器物教材套簡介(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7日(二):茶具(主講:茶具文物館館長 林雪虹博士)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14日(二):香港歷史文物(主講:古物古蹟辦事處館長(教育及宣傳) 孫德榮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

    7月21日(二):家具(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7月28日(二):竹器工藝(主講: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 何兆基博士)
    詳情請參考: 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
    (建築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考古發掘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7-10 07:04:55

    本集主題:「編劇魂:說故事是本能,寫劇本沒有教條,用文學素養和科學思維孕育你的傑作」介紹
             
    訪問作者:小野
          
    內容簡介:
    ★「臺灣新浪潮電影重要推手」首次公開四十年編劇心法,科學方法直指核心,突破框架激發潛能。★
        
    編劇是可以教的嗎?說故事有沒有通則?
    故事大綱要寫多長?劇本有所謂的「格式」嗎?
    正邪對抗、角色轉變是鐵律?導演期待看到什麼?
    文學電影和電影小說有什麼不一樣?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人物從二十個變成兩百個;「三廳電影」帶來錢潮,也帶來局限;《成功嶺上》扭轉了僵化的愛國主義,學生電影一再翻新。田野調查只是基本功課,故事的選擇要像顯微切片一樣精準。創作關乎思想,技術只能輔助;故事和風格都是為了描繪主題,角色之間的關係隨時都像化學變化一般質變,情緒節奏帶來如力學原理般的力量,劇情發展發展簡直像是一場考古發掘的過程。劇本結構是用來表達創作者的創作觀點和形式。
        
      被稱為「臺灣新電影浪潮運動重要推手」的作家小野,第一次公開從七○年代初入電影圈沉澱至今的心路歷程,並以特殊的「科學/文學」斜槓背景,帶來一套難忘的「野式編劇法則」,用第一手經驗帶領讀者認識電影劇本,然後,超越電影劇本。
      
      於臺灣電影產業起飛、沉寂,又再度興盛的四十年間,小野曾身為電影的企劃、編劇、製片、原著作者、版權銷售和劇本改編,甚至行銷等角色,也歷經兩家電視台在變革時的重要角色。近四年更擔任台北影視音實驗敎育機構的校長及教授編劇實作課。
        
      本書中,小野首度把電影圈如此豐富的實戰經驗轉化為文字,並透過八十部經典電影賞析,佐以珍貴的部分劇本原稿,傾囊相授獨門心法,深入淺出趣味十足。若你是電影工作者、學生,或喜愛電影的人,亦或是電影研究者、評論者或是相關內容製造者,本書都將帶給你全然不同的觀點。
      
    「我們得充滿真摯的情感,有一種非說不可的慾望,一切才可以開始。」──小野
      
    【PART 1 我就這樣開始寫劇本】
      在中央電影公司,我陸續遇到了一些天才型的編劇和導演,和一堆正要燃燒熱情的電影人。八年來他們天天坐在你的對面,天天到你家來煩你,天天談的都是劇本,當然也會發些牢騷,傾吐祕密。當一起得奬時在臺上相互擁抱流下眼淚。其實和那麼多的天才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並不是什麼幸福的事。因為和天才在一起,學不到什麼東西,他們在創作過程渾然天成,你看不到什麼具體技巧,更糟糕的是,你會越來越自卑。我扛著一大袋自己寫的企業書、行銷計劃、票房紀錄和劇本回家,告訴自己暫時安靜下來,把這些非常難得的經驗寫成一本「工具書」。而這本書的構想,一放就放了三十年。
      
    【PART 2編劇的六種科學方法】
      對我而言,要替電影編劇找到一套可以教授的方法,是不太可能的。可是在我自己編劇的過程中,卻不斷的冒出一些自創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卻是一些科學方法。所謂的科學方法,是從科學知識中找到一個最接近劇本創作的思考及運作方式,所以最终仍然是要依靠人腦。這些方法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像是靈感一樣忽然跳出來,本身也像是另一種創作。終於在一個適當的時機,我把這些科學方法公開。在公開之前,我陸續在一些大學的編劇工作坊試著告訴學生,像是找到一種新藥,做人體實驗,效果不錯。
      
    【PART 3文學如何改編成電影】
      我不斷把文學作品引進電影和電視,除了想讓更多人藉由大衆傳播媒體認識文學作品外,更貪心的希望能因此促進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對我而言,浸淫在大量的文學改編成電影的寶貴經驗中,終於也發現到一些奇妙的東西,一些過去不曾思考過的問題。於是我決定把這些「發現」寫出來和大家分享。同時也覺得用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是給初學者最好的方法之一。讀一本好的小說,看一部好的電影,如果能夠找到改編的方式,我想你會距離「寫劇本」又更接近了一些。試試看你的潛力,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作者簡介:小野
      本名李遠。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曾經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攻讀分子生物學,也曾經擔任國立陽明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助教。
    1981年受明驥總經理之邀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擔任製片企劃部企劃組的組長,和當時的同事吳念真及新鋭導演侯孝賢、楊德昌、柯一正、萬仁、張毅等共同推動影響台灣電影發展深遠的「台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電影劇本五度入圍電影金馬獎,並以《恐怖分子》、《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刀瘟》等獲得英國國家編劇獎、亞太影展及金馬獎最佳劇本獎。
      
      二十四歲時以《蛹之生》、《試管蜘蛛》等小說成為七○年代暢銷作家。創作類別豐富多元,小說、散文、詩及童話。並屢次獲獎,包括第二屆聯合報文學獎首獎、中國時報舉辦讀者票選「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籍」,《蛹之生》一書獲選為七○年代十大最重要書籍。目前文學創作已經超過一百部、電影劇本三十部。
    曾經出任台北電影節創始第一、二屆主席。在電視工作方面,擔任過台灣電視公司節目部經理,及中華電視公司公共化後第一任對外徵選的總經理。長年參與不少社會運動,包括敎育改革、環境保護、基本人權、土地權等,為「千里步道運動」的發起人之一。
        
      近年來更努力倡議「文化在野」的觀念及投入影視音人才培育的計畫,現任臺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及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校長,成為大家口中的「小野校長」。《編劇魂》是他在長期創作及敎學後第一本工具書,想要和讀者們分享自己長期累積的創作經驗。
              
            
    作者粉絲頁: TMS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出版社粉絲頁: 積木生活實驗室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