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老人腳踏車香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老人腳踏車香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老人腳踏車香港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日本動漫和電玩裡面偶爾會出現全身纏著繃帶的角色。 先不說它的來歷為何,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是《神鬼傳奇》(The Mummy)系列電影登場的木乃伊,有著不死之身的印象。 聽說大約在一九九零年前後,日本小學生之間流傳著一個恐怖的學校怪談,就是全身纏著繃帶的繃帶怪人(トンカラトン),那時候鹿島小姐傳說又...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K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店內新活動開跑~投5送1 讓大家可以更盡興的玩~ [台湾UFOキャッチャー claw machine catcher 인형뽑기 夾娃娃] 1.官方LINE帳號 ID:@trr8079f 2.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manCatcher 3.Instag...
老人腳踏車香港 在 Hanna はん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7 02:44:14
築250年のお寺に泊まれるなんてすごすぎる‼️ 住職が不在になったあとに民宿にリノベーションしたそう。 仏壇の前でお布団。貸し切りだし大人数で泊まれてお得! 怖いと感じる人もいるかもしれないけどわたしは逆に安心感が湧いてきてこの空間で寝てみたい😇🏚🙏雰囲気が最高✨ #南魚沼 #予約 リンクはFB記事...
老人腳踏車香港 在 劉宜頻ᴼᴸᴵᵛᴵᴬ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3:19:37
「你在這裡我去對面」於是簡蹦蹦蹦跑到馬路對面,留下拖著行李的我,隔著一條馬路無法對話,也不知道他拍的怎樣?拍完了沒?事後在相機裡看到這張照片時,覺得很有趣,這一下快門把騎著腳踏車的中年大叔、拄著拐杖滿頭白髮的老人和東張西望不知該去哪的我框在這張相片裡,這一瞬間,似乎也道盡了人一生中的不同時期 - -...
-
老人腳踏車香港 在 Km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30 17:30:02店內新活動開跑~投5送1
讓大家可以更盡興的玩~
[台湾UFOキャッチャー claw machine catcher 인형뽑기 夾娃娃]
1.官方LINE帳號 ID:@trr8079f
2.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manCatcher
3.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kman_youtuber/
4.蝦皮賣場:https://shopee.tw/is910227
5.Twitter:https://twitter.com/is910227
6.片師頻道:YOH阿澤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mYF0_JG0-oh0SI6HTjrog
Kman機台位置:(隨時更動,已最新影片說明欄資訊為主)
1.【台南市】中西區青年路416號-1
2.【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一段80巷11弄2號
3.【台南市】永康區中華二路285號
4.【台南市】永康區正強街248號
5.【台南市】北區和緯路四段175號
6.【台南市】北區武聖路155號
7.【台中市】潭子區圓通南路251
8.【高雄市】鳳山區經武路161號
9.【高雄市】前金區中華三路244號
10.【新北市】三重區長榮路9號
11.【香港】荃灣眾安街65-67號地下67號舖(自由夾二店)
12.【香港】觀塘396號毅力工業中心地下A&B鋪(觀塘大亨)
13.【香港】觀塘牛頭角宜安中心3號鋪(觀塘元氣爪)
14.【香港】觀塘牛頭角道300號(觀塘Sweet time)
15.【香港】尖沙嘴漆咸道南53-55號(尖沙嘴大亨)
歡迎詢問★夾娃娃問題★合作工商★贊助★影片授權★影片權利金★等問題
#夾娃娃 #娃娃機 #青雉腳踏車 -
老人腳踏車香港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6-04 18:00:00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如孤島般的「地帶」,好像摯親都無法明瞭。偏偏英國的某位詩人如是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不少人說小島孤獨,卻鮮有人親身體會孤島的感受,因為都市人禁不起,放不下,走不來。外人走進島內,島民踏出島外,經年來往的渡輪看盡離合。島上的「祺森冰室」負責人林耀山(Gary)生於斯,長於斯,闊別孤島逾十年後回歸故地,不為甚麼,只為年邁父親背起擔子——好好經營冰室。他只望將冰室一代傳一代,交給兒子再交給孫子,世世代代得以保守家族的心血結晶。念念親情,看來孤島不孤單。
緩緩地流淌的靜謐時光
島與城的距離原來僅僅約半小時的里程,渡輪在浪花與浪花之間顛簸,不一會兒便來到彼岸。實實在在踏足於一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純淨清新的海洋氣息撲面而來,慣於急速的步伐不期然放慢,放輕鬆。赫然發覺孤島,原來一點都不孤獨,因她正正被溫柔的海洋圍抱著。坪洲,外形彷如一個「凹」字,半點兒都不平坦,地形與其名字不相配,煞是有趣,陷下去的地方像是埋藏着隱世秘寶,或是世外桃源,遠眺還看得見青翠山嶺。坪洲在七、八十年前是繁盛的工業中心,全盛時期更有逾百家廠房。
從昔日繁盛到今時今日的平靜,坪洲的面貌經歷多大的轉變,在島上不難發見歷史痕迹。如今,小島沒絲毫熙來攘往的壓迫感,沒有車子,沒有擠擁人潮,大街小巷彌漫悠閒靜謐的氛圍。每分每秒在城市如江河奔流的時光,在島上卻是緩緩地流淌。踏出碼頭,一座古廟映入眼簾,沿着永安街直行,偶爾有腳踏車擦身而過,街頭巷尾迴盪着微妙的窸窸窣窣,夾雜清脆的叮叮噹噹。店鋪之間隔着一道「楚河漢界」,店家卻會互相打招呼,談談天氣陰晴,說說生活瑣碎。
一塊牌匾牽繫兩代心血
巷尾,便看得見「祺森冰室」牌匾,一塊牌匾四個大字連繫兩代親情與心血,負責人林耀山(Gary)說:「爺爺名『祺』; 爸爸名『森』, 結合在一起就變成冰室的名字。他們都是行船,都是做廚房,懂得甚麼便做甚麼工。」原來,「祺森冰室」坐落的屋子早在一九六零年已經存在,Gary太公那代就已經在這裏居住,直至Gary的那一代已將近是第四代,經歷了數十載風霜的屋子見證着林氐四代的家族歷史,「之前是太公來到這個小島,買了這一棟物業,最初都是供別人做餐廳。坪洲那時有很多廠,人多了,食的需求就變大,就會有冰室及餐廳的出現。 他們想到不如就做餐廳生意,就收回餐廳。」
生於斯,長於斯的Gary繼承衣缽,經營島上的家族餐飲業生意,孝順的他從小便在冰室幫忙,亦與小島有着深厚感情,「坪洲這個地方,比較寧靜。最大分別是這裏沒有車,空氣好。坪洲人較淳樸,但睦鄰關係好很多,都是土生土長。我們從小就在這幫手,上午就幫手做早餐,放學後冰室已經關門,就回來掃地清潔。那時候,日常生活,包括吃飯、做功課等所有事情都在店裏做,記得有些人會拿五毫子給我,叫我拿給媽媽。」
離開終究是為了歸來
畢業後,Gary毅然離開長大的地方,出外尋找工作,移居近十年,曾與家人討論過「接手」的問題,他的內心亦經歷過幾番掙扎,徘徊於拒絕與接受的邊緣,反思過去梳理思緒有助填補未來的空白,他憶述:「那時心想不會接管餐廳,結了婚到有小朋友之後發覺 ,以前家人對我們真的好。慢慢就去理解,他們老人家可以撐起這間餐廳,真是厲害。中間也有很多時候,是星期六日或者星期五晚我也有回來,爸爸的年紀都差不多退休,經營餐廳,做了大半生,又供到我們、我、妹妹都長大自立,反思都應該是時候回來幫手 ,二零零一年便回來了。」 終究,冰室對Gary充滿了兒時回憶與深厚感情,可想而知難捨難斷。
於港人而言,冰室是香港歷史遺留下來的昔日印記,可理解為茶餐廳的前身,流行於一九五零至一九六零年代,隨着西餐業發展而起,最初因售賣的食品又以紅豆冰、咖啡、奶茶等西式飲品為主,以「飲冰」為賣點,故取名「冰室」。Gary解釋:「做冰室賣的食物很簡單 ,會有奶茶咖啡,只賣幾種粉麵。最早期我們有上海麵賣,雞蛋及肉片。我們的肉片是煎香了的肉片。那時是媽媽想食,爸爸就說拿一些回來賣,說這樣食就食了幾廿年 ,直到現在我都保持有上海麵賣,做一間冰室要茶靚咖啡都靚,兩者必須要做得好。」
片片蝦多士皆有血汗
歷久不衰的是情懷與傳統,雖然Gary 認為肯變肯去接受就會更好,但他並非一味主張顛覆過去的變革,而是選擇奠基於優良基礎上推陳出新。他細心地把過去的種種保存下來,「茶底沿用以前爸爸留下的,那味道由那時到現在沒有很大轉變,其實要煲一壺好的奶茶是很簡單,但要保持到十年是同一樣的味道,就是功夫。還有一個以前有、現在也有的就是紅豆冰。裝潢仍保留一派老式冰室格局,店內一枱一椅一磚一瓦均與開業時無異,還保留所有卡座椅子,這些椅子於一九六零年已經存在,因經過好些時日,木材腐朽,需要不停翻新修補。」蝦多士,是祺森冰室的「招牌菜」,不少人趨之若鶩來嘗鮮。
Gary坦言:「蝦多士以前是沒有的,以前麵食為主,而且沒有一種較有特色的菜式,就想到蝦多士不錯,將蝦放進麵包,再用餡包起。其實不是我構思,五十年代的蝦多士就是這樣做。」蝦多士滋味香口,然而製作蝦多士的過程竟血汗交融,因為當中有一個剝殼挑腸的工序,「我們剝得很快,很容易會刺到手流血,還有個漿,要用很多香料去炒,將幾樣混合放到麵包裏,再浸蛋漿,再沾麵包糠,再炸。」
情鍾爸爸烹調的早餐
經營餐廳的擔子沉重得很,Gary卻沒有後悔當初的承諾與決定,他憶起一件引以自豪的往事,「有一個時刻十分感動,平時我們收的錢會放起來,通常我就會全部拿給爸爸。有一天,爸爸突然跟我說不是啊 ,今日你第一日接管 ,你拿吧。那種感覺是我終於真正地接手了,是一種認同。」從爸爸身上,Gary學到了堅守原則,絕不馬虎,「本身有些客人喜歡爸爸的食物。有時我們會分得出是不是舊街坊回來,一家人來食四碗五碗上海麵。
不想失去這批客人,我會有少少要求,再做下去慢慢加東西,要求不能變,這是從我爸爸身上學的。因為爸爸做事的方法是慢工出細貨,當他口說隨便的時候才是最令人害怕,其實都是有要求的。」爸爸煮的食物,是Gary孩提時代的世間美食,他想起讀中學時,每日七時走下來客廳,便會看見一杯奶茶,一件腿蛋治已準備好在枱上,「爸爸一定先做好放在這,我從未食厭。」
冰室拉近了Gary與親人的距離,Gary爸爸放手後就沒有再理會餐廳生意,轉而在背後支持子女。 至於,Gary的兒子現時也會到餐廳幫手打點,「冰室令到自己和家人關係更親近 ,但當你太親近時也會有很多摩擦 ,我們的溝通方法可能就是先罵先吵架。有時工作上不滿意也會發他脾氣,吵完就算了。一家人,開心不開心全都在這裏,回憶都全在這裏。」承傳下來數十載的冰室是多代人的心血結晶,Gary一心希望能夠將冰室繼續傳承下去,「保存招牌和心血,再交給兒子再交給孫子 ,一代傳一代。」
撰文:文朗琛
攝影:胡浩賢
祺森冰室
地址:坪洲坪洲永安街3號地下B鋪
電話:2983 0554
營業時間:星期二至日 8am-4pm(星期一休息)
詳情: http://bit.ly/2VnXidp
老人腳踏車香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日本動漫和電玩裡面偶爾會出現全身纏著繃帶的角色。
先不說它的來歷為何,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是《神鬼傳奇》(The Mummy)系列電影登場的木乃伊,有著不死之身的印象。
聽說大約在一九九零年前後,日本小學生之間流傳著一個恐怖的學校怪談,就是全身纏著繃帶的繃帶怪人(トンカラトン),那時候鹿島小姐傳說又開始流行起來,鹿島小姐第一波掀起話題熱潮是一九七二年,過了幾年的時間,話題退燒,慢慢沉靜下來,人們就很少提到鹿島小姐。
後來出現了裂嘴女傳說和人面犬傳說,但不知為何鹿島小姐又死灰復燃,有很多人是頭一次聽到鹿島小姐的故事,身為怪談研究家的吉田悠軌描述了他當時還是小學生,聽到同學們都在談論鹿島小姐的故事,這時候進入第二波流行期,有人說如果沒有好好回答鹿島小姐的問題,就會被奪去雙腳,或是以殘忍的手段被殺害,所以小學生都很害怕自己會遇到鹿島小姐。
另外還聽說只要在關鍵時刻說出特定的咒語,鹿島小姐就會消失。雖然第二次流行的時候,雜誌或電視媒體並沒有像人面犬這樣大肆的報導,但是很多小學生都知道這件事,大人們並沒有覺察到關於鹿島小姐的耳語,對於小學生而言則是像夢魘一般的存在。
至於裂嘴女傳說,因為雜誌和媒體的報導將話題的熱潮推至頂峰,變成了全國皆知的都市傳說,日本各地都有人聲稱自己目擊到裂嘴女的出現,正因為媒體的報導,小朋友才逐漸明白,裂嘴女並非真實存在的,而是一種都市傳說,話題才慢慢平息下來。可是鹿島小姐的情況並非如此,它是潛伏在媒體報導之下,在小學生之間廣泛的流傳,雜誌和電視都沒有報導過,所以更讓人感到恐怖,而且持續了好長一段期間。
在都市傳說的流行現象裡面鹿島小姐有著這樣的傳播特質,而知名小說家乙一執導的恐怖片《怨鈴》(シライサン)也延續著這個傳統,讓人不明究底的恐怖感透過人們口耳相傳感染普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彷彿無孔不入的存在,《怨鈴》裡登場的女鬼,讓人們內心說不出來的這種恐懼感,賦予極為鮮明的形象,那個不可以輕易說出的名字,被視為禁忌的名字,只要說出她的名字,或是說出與她相關的故事,她就會如影隨形地跟在身邊並且索命。
聊了那麼多鹿島小姐傳說,究竟它和繃帶怪人有什麼關聯呢?
在松山ひろし的研究專著《鹿島小姐探源》(カシマさんを追う)這本書裡頭有提到,鹿島小姐傳說的起源,一個是身體殘缺的女性,另一個則是二戰後的日本傷兵,這兩種說法在第一次大流行的時候是同時並存的,不過在一九七零年代,聽說日本傷兵的說法給人的印象較為深刻,可是到了一九九零年代,這種說法就慢慢消失了,一方面是這些日本傷兵已經很少出現在街頭,很多年輕人都不曾看過日本傷兵的模樣,所以後來的鹿島小姐逐漸變成身體殘缺的女性,如此單一的形象便深植在年輕人的心中。
怪談研究家吉田悠軌提出大膽的推測,日本傷兵版本的起源說之所以會消失的原因在於,一九九零年代出現的繃帶怪人傳說。大家對於繃帶怪人的基本印象是騎著腳踏車,全身纏著繃帶,像木乃伊的外形,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揮舞著武士刀,唱著「咚~咚~咚卡啦咚」的奇怪歌謠,也因此繃帶怪人也叫做「咚卡啦咚」。如果遇到這種妖怪,他會命令對方:「快說咚卡啦咚」,要是不乖乖照著做說出「咚卡啦咚」,繃帶怪人就會立刻拿起武士刀將小朋友的頭砍下來,如果有照著他的命令,說出「咚卡啦咚」,繃帶怪人就會騎著腳踏車自行離去;此外有可能遇到這樣的狀況,在繃帶怪人發出命令之前,搶先說出「咚卡啦咚」,也會被繃帶怪人用武士刀砍頭,真是相當難纏的妖怪!重點是,遇到繃帶怪人的時候不要慌張,要沉著鎮定,在適當的時機點說出「咚卡啦咚」才會免於被殺害的悲慘命運。
另一種恐怖的情況是,不管你怎麼回答他問題,都有可能遭到殺身之禍,這點和鹿島小姐傳說的問答模式很相似,而繃帶怪人的外形和鹿島小姐日本傷兵起源說的形象十分接近,揮舞著武士刀的模樣也容易聯想到日本軍人。而日本傷兵起源說的由來,其實是二戰後的日本傷兵老人,有的缺了手,有的缺了腳,流落到街頭成為無家可歸的遊民,經常會被當地居民歧視和欺負。
其中有個日本傷兵覺得自己很委屈,聽說把汽油澆在自己身上就點火自焚,因為沒有完全被燒死,而是一級灼傷送進了醫院急救,所以才會全身都纏著醫療用的繃帶,於是有人看見了騎著腳踏車,全身纏著繃帶的怪人手裡拿著鐮刀,想要報復那些曾經傷害過他的人,這就是鹿島小姐的日本傷兵起源說。
恰好這段描述和繃帶怪人的形象很接近,所以才會出現繃帶怪人有可能是繼承了鹿島小姐的日本傷兵起源說的意外發展。筆者小時候看香港作家倪匡的科幻代表作《透明人》,記得小說裡的透明人也是全身纏著繃帶,每到夜晚會出現在陌生人的家門口準備行兇犯案,不知為何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總覺得全身纏著繃帶無法確知對方真實的長相,這種詭異的造型好像會引發生理本能的恐懼感,你不知道面對的是匪徒還是恐怖分子。
筆者與日本小朋友有著相同感受的是,倪匡筆下的透明人和全身纏著繃帶的怪人,兩者都讓人覺得童年陰影是真實存在的戰慄感,遇到怪人的時候千萬要躲開,否則很有可能登上隔天的社會新聞版面,成為下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文字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者
20210911 怪談就像是一種帶有傳染性的故事DNA它會延續下去
老人腳踏車香港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首相莊漢生對待中國武漢病毒,準備採取達爾文式的放任政策。因為國內醫療福利系統無法承載巨大染病人口,不如不理,任由病毒蔓延,令國民自行「出現抗體」,稱為Herd Immunity。
首先,英國政府如何確定在大面積國民感染後人體會自行產生抗體?愛滋病毒和伊波拉已經盛行30年,人類有無抗體?
第二,英國政府認為感染武毒死亡的以七十歲而本身現有疾病的老人居多,此等人口可以犠牲。此一年齡歧視和病患歧視政策,與納粹德國認為猶太族裔可以淘汰滅絶相同。
英國政府估計,會有六成人口感染病毒。全國人口六千五百萬,六成人口為四千萬,死亡若以百份之二計,將有八十萬平民死亡,與邱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轟炸德國漢堡和德累斯頓平民死亡人數相同。
但若醫院將感染者當做流感而拒醫,有如中國湖北武漢對待病人政策,令其自行在家中服藥,最終死亡人數不只2%。缺乏醫療藥物的伊朗,死亡比率接近兩成,意大利也在上升。
誰有權決定這八十萬人應該死?若以六成比例計算,英國警察、軍隊、英國政府內閣官員、公務員,最終也有六成染病,無法上班,包括莊漢生本人在內。經濟停頓,政府會面臨癱瘓。
莊漢生此舉,是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的焦土政策。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突如其來,武漢病毒卻早已在中國、香港、台灣,兩個月前已經成為人命實驗場,英國和歐洲一直在作壁上觀,而且取笑香港人戴面罩的衛生行為。
不錯,香港人平時不衛生,香港的食肆茶餐廳也相當骯髒。但香港人經過沙士,也去過日本旅行,疫症流行時,會全民上下非常自律,清潔衛生「日本化」。太平盛世,疫症流行,香港人的生活習慣各趨極端,這是香港社會的國情特色。
英國在殖民主義和戴卓爾夫人時代,也擁有此一高度自覺,因為英國人當時統治印度和非洲,對於熱帶病之蔓延深有研究。正如台灣,曾經有日本殖民領導,日本總督後藤新平,對於台灣早年的瘴厲和病毒,十分重視,邀請英國衛生專家鮑敦(William Burton ) 來台灣,為台北等城市設計下水道,防止病毒蔓延。今日台灣高度的防疫意識,即來自大正時代日本殖民地衛生管治的殘餘記憶,加上不相信中國及其控制世衛組織,因此台灣反而成為國際抗疫典範。
英國年輕一代,是戴卓爾夫人下台後的一代,他們缺乏歷史記憶,看「真的戀愛了」(Love Actually ) 那類現代Feel Good 童話長大,左膠大愛包容思想病毒,對於「隔離」,首先想到是法西斯式的管理,在他們眼中,不自由、毋寧死,Londoners 在倫敦,以不戴口罩、披一條領巾在風中飄揚、騎腳踏車去金融城的銀行上班,自我感覺非常的優越和有型。
首先,左膠排斥亞洲人戴口罩,但支持穆斯林婦女着黑色罩袍的「衣着人權」。
其次,首相莊漢生說他喜歡看七十年代災難片「大白鯊」(Jaws) ,他認為其中那個沙灘經理,即使看見海裏有鯊魚,也拒絕關閉沙灘,讓人自行展開達爾文式的生存,是最佳的管理方式。
但電影「大白鯊」這個海灘經理角色,是編導批判資本老闆短視自私的負面人物,正因為看見鯊魚也不封閉沙灘,才是血腥悲劇的因由。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看見英國首相這樣詮釋他當年的電影,一定笑甩牙骹(He must be laughing his jaws off) 。
英國和歐洲眼睜睜的看着武漢病毒已經在東亞長達三個月,但全無防範,眼巴巴的看着病毒在意大利登陸,吞噬一個歐洲國家。如同前首相張伯倫眼看着希特拉在歐洲擴張,依然一事無為。
那時候,早有一個邱吉爾看出危機即將來臨。現在這位金毛首相,卻自稱是邱吉爾迷。
病毒並不可怕,不論東西方任何一個國家,腦袋出現殘障的領袖才可怕。
莊漢生讀英國寄宿名校伊頓,後讀牛津。伊頓教出這種「天才」,香港的家長,明天若仍有膽將子女送去英國寄宿學校,伊頓公學即使取錄,也應該永久剔除。
老人腳踏車香港 在 漢娜在翻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潟必去口袋名單-3
你們敢睡在250年前的日本古廟裡嗎?😳
新潟有一間「寺廟改建成的民宿」,我們去一探究竟時,本來有點害怕,沒想到進去後待在裡面卻莫名的平靜下來,有一種莊嚴神聖的安心感。
一套套的床被就鋪在佛堂大廳的榻榻米上,用日文說就是「雑魚寝」(一群人睡在一起),不知為何有種去畢業旅行的溫馨感😆(?!)
這座廟本來叫做「唯尊寺」,是江戶時代建造在「上越市吉川」的古老寺廟,十年前左右因為寺廟的「住職」和「檀家」都相繼離世,過世後又沒有人繼承,變成了一個廢棄的空廟。
2013年有一位新潟人「黑岩先生」把它買了下來,移建到「南魚沼」這裡,本來是要給鄉里裡的老人當作交流的場所,但後來因為不太有在使用,黑岩先生的兒子就靈機一動,把這裡改造成了給外國人住宿的民宿。
接待我們的是黑岩先生的兒子,他說,一般日本人都會怕,不敢睡在這裡,但是卻很受歐美國家的歡迎,曾經有一個美國人來這裡住了一個禮拜。
他也很驚訝,因為這座古廟民宿非常大,最多可以住到十幾個人,多人分攤的話一個晚上可能只要兩三千日圓,但那個美國人自己一個人住一整個禮拜,去住外面的旅館都一定還更便宜的!
我們聽了也狐疑說:「他來這裡一個禮拜做什麼呢?」
黑岩先生:「就是為了體驗住在日本古蹟文化財產裡的氣氛。」
我們目瞪口呆:「體驗一整個禮拜??」(一週間も?)
黑岩先生:「對⋯⋯。」
我很喜歡這種歷史悠久的老東西,彷彿可以看見當時的人事景物,寺廟裡的雕刻非常精美,讓人屏息。
我一邊環顧四周,一邊好奇的問黑岩先生這裡是否跟250年當時一模一樣?
除了衛浴設備當然是新蓋的以外,屋頂也有挑高,天花板一格一格的花色原來是跟當地的幼稚園小朋友們一起創作的藝術作品。
另外據說當時的經書藏書也都保留著,黑岩先生指著隔壁不遠處的一棟看起來也很舊的建築,說想看也可以參觀。
黑岩先生問我們會不會怕?我說我不會,我還滿想住住看的😂(真心)
不過走出去後看見頭上的牌子寫著這裡是「往還堂」,跟香港朋友一起抖了一下說:「這名字⋯⋯怎麼很像魂魄交替之處的感覺?」
因為實在太特別了,跟大叔講電話的時候傳照片給大叔看,熱愛歷史古蹟的大叔也說超棒的!!說很想跟一群朋友在這裡開啤酒聊天😁
我說,聽說很多日本人會覺得可怕,大叔說:「怎麼會可怕!神明在頭上保護你耶!反而安心吧!」真不愧是大叔😄
這裡有淋浴設備、乾溼分離的廁所、簡易廚房可做飯、微波爐、冰箱、冷暖氣(冬天有暖爐桌!)、免費腳踏車租借、Wifi,旁邊還有滑雪場和溫泉,也有便利商店,民宿主人黑岩先生可以說英文、日文、韓文!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挑戰看看,進入另一個時空的感覺⋯⋯🙏
【古廟民宿資訊】
🏚お寺民宿「ホタル」(螢)
📍新潟県南魚沼市市野江甲2−2
🚃浦佐車站徒步約20分鐘
https://www.airbnb.jp/rooms/26335347?source_impression_id=p3_1579701796_jBu6fH00UMJdOGqT
(剛剛查了一下現在一晚居然8000日幣,一群人去住超划算的!)
(廣角照片是全職旅行的日本人妻 / 風信子幫我拍的,謝謝她❤️)
喜歡日本寺廟和雕刻的話,一定也要去西福寺的「開山堂」朝聖,這裡可以看到江戸末期的名匠「石川雲蝶」的雕刻和繪畫作品。
這裡雖然不大,可是可以看好久,每個雕刻都好細緻,有好多好多細節,堂內有錄音可以按播放,聽得懂日文的話可以聽解說,每一則雕刻都有故事。
站在堂中央,往四面八方看去都是精密的雕刻裝飾,色彩鮮艷,讓人很難想像當時他是怎麼完成這樣龐大的作品,根本是雕刻之神一樣的存在。
開山堂外圍還蓋了一座好高的屋頂,原來是為了防雪的,積雪太重會破壞裡面的珍貴遺跡,第一次看到這麼高的屋頂,高到我們以為有二樓😂😂😂😂(結果只是防雪構造)
【開山堂資訊】
🗾西福寺 開山堂
📍新潟県魚沼市大浦174番地
🚃浦佐駅下車搭計程車約10分
http://www.saifukuji-k.com/
※開山堂通常不可拍照,我們有申請攝影許可,條件是上傳時需要寫明「堂內平時禁止攝影」。
- - - - - - - - ♡ - - - - - - - -
✈新潟香港到三月底有直飛班機
https://www.cathaypacific.com/cx/ja_JP/explore-destinations/port-launch/niigata.html
🔥更多新潟推薦玩法看這個網頁很方便
https://zh-cht.activityjapan.com/column/2019_ajpush_niigata/
- - - - - - - - ♡ - - - - - - - -
文/Hanna Koma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