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老人社會參與案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老人社會參與案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老人社會參與案例產品中有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439的網紅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必看‼設計TIPS:為百歲人生打造理想環境】 「#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熱烈報名中🔥相信參賽團隊們都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設計方案中! . 在此為大家整理了設計時可參考的 #設計思考點👀讓我們一起激發思考🧠力! . 1. 『友善空間與安全環境』 可從大部分的人都可便利的使用的「通用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40歲掌握未來30年, 現在有多少朋友,決定了你老後有多幸福! ▌ 繼《下流社會》、《第4消費時代》後,日本趨勢預測大師三浦展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共享」是打造快樂老後的終極解答 ▌ 【面對老年生活...
老人社會參與案例 在 曾俊傑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3:40:01
教育部門質詢 高雄市有不少閒置的學校公共空間,市議員曾俊傑今天表示,教育局要透過創新思維將空間釋出,可以活化利用閒置空間外,也可以幫市府增加租金等的收入。 市議員曾俊傑發佈新聞稿指出,教育局自102年8月推動校園閒置空間活化,例如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照護高關懷學生的「九天藝能家園」、配合新...
-
老人社會參與案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1-22 08:22:26本集主題:「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40歲掌握未來30年,
現在有多少朋友,決定了你老後有多幸福!
▌ 繼《下流社會》、《第4消費時代》後,日本趨勢預測大師三浦展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共享」是打造快樂老後的終極解答 ▌
【面對老年生活來臨,你是否也擔心這些事?】
‧三高?癌症?如果身體不好怎麼辦?
‧行動不方便,是不是不能再四處遊山玩水?
‧物價越來越高,養老的錢不夠用?
‧另一半生病,萬一他/她過世了,生活會怎麼樣?
‧又老又窮,會不會給子女添增負擔?
‧不常跟子女、孫子有見面,也不常看到朋友,心情寂寞……
【影響老年生活的關鍵是什麼?該如何在老年得到幸福?】
為了深入理解富裕、中產、貧窮的老人們,會為何感到幸與不幸,日本趨勢預測大師三浦展透過數據研究,深入調查及分析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的經濟背景、日常生活與幸福程度,發現幸福的關鍵,就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與他人連結」的生活日常。
【就算又老又窮,只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幸福仍舊唾手可得】
原來,與一般人的想像不同,並不是資產越高就越幸福,根據調查,有錢卻感到不幸的老人也相當多。從數據中,三浦展發現了影響老後生活的關鍵:越是幸福的人,越常與朋友相聚。「朋友資本」才是最重要的:多多結交能一起愉快相處的朋友,互相幫忙與交流知識。
透過數個在日本已行之有年的「共享生活」成功案例作為借鏡,三浦展認為,打造「多世代共生、多功能、參與型」的生活/社交圈,是讓人人都可獲得幸福的方法,他也預測,這將是未來社會的主要趨勢。
三浦展這本清晰透徹、務實周全的趨勢分析報告書,將是我們掌握老後的幸福關鍵!
作者簡介:三浦展
1982年畢業於一橋大學社會學系,並進入PARCO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擔任行銷雜誌《穿越》(ACROSS)總編輯。1990年進入三菱綜合研究所。1999年創立CULTURESTUDIES研究所。研究消費社會、家庭、年輕人、社會階層、都市等等主題,預測未來時代走向,並對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提出建言。著作有:《下流社會》、《東京正從郊區開始消失》、《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為了日本的未來,來談談「共享」吧》、《新東京風景論》、《快速同質化的日本》、《第4消費時代》、《「家庭與郊外」的社會學》、《找出你的理想居住方式》、《「家庭」與「幸福」的戰後史》、《吉祥寺風格》、《郊外、核電、家庭》……等。 -
老人社會參與案例 在 高閔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08-10 03:59:00【高雄・議會】第2屆第1次定期大會/社政部門質詢(04/07)
高閔琳議員針對社政部門提出以下質詢:
一、青年失業與青年就業問題
(一)台灣青年失業率?高雄青年失業率?高雄市青年失業人口?
(二)檢視勞工局:校園就業服務、青年培力計畫、青少年職場體驗營
面對高雄青年失業人口高居不下,因高雄整體產業結構配置以傳統製造業及重工業為主,市場提供的工作機會與青年人需求不符,要求勞工局需擴大舉辦校園就業服務計畫,包含103年三期青年培力計畫及青少年職場全能體驗營,但參與人數不如預期,閔琳建請勞工局檢討並增加推廣,並非單純以補助方式而是鼓勵親年學子參與相關計畫,方能學以致用無落差,致力於產業提升,創新工作機會並提供青少年失業對策,所學與職場需求銜接,提高青年就業率。
二、提高婦女勞參率
(一)婦女職訓計畫或政策措施?
(二)30歲以後女性勞參率急速下降原因為何?
(三)應克服女性就業障礙,協助婦女就業
(四)政策措施:新生兒與兒童照顧、二度就業媒合機制
(五)檢視社會局:數位婦女創業班、婦女經紀培力方案
社會局曾推動數位婦女創業班、婦女經濟培力方案,提升婦女數位能力,協助弱勢婦女創業,並鼓勵婦女關注公共事務為目標,現今社會30歲後的婦女參勞率偏低,源起女性肩負家務勞動與子女照顧責任,必須先解決育兒托老問題,婦女方能安心進入勞動市場就業,在此要求社會局提供更完善、經濟、高品質及便利的子女及其他(老人)家庭照顧服務,落實每區設置公共托育中心,提供更多托老機構之服務,並將資源使用在真正有需求的地方。
三、公共托育中心
(一)公共托育中心設置辦法
(二)高雄市未滿兩歲幼兒人數與需求?
(三)大岡山地區僅有岡山設置一處公共托育中心,容納50人
四、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
(一)優良案例:喜憨兒基金會(庇護工作站、烘培坊)、2021社會企業(甲仙「日光小林」)
(二)檢視社會局:大高雄青年圓夢基金、青年與社區共同參與計畫
(三)宣導提升高雄市既有企業提升「社會企業責任」創造共享價值
(四)在社會關懷公益服務、志願服務面引入「公益創投」
(五)針對未就業或有意創業的青年,認識「社會創新產業」
高雄城市發展過程中,許多年輕人願意做社會服務及志工服務,過去曾有相關計畫,如「大高雄青年圓夢基金」,支持青少年自己提案來發揮公共關懷公益精神;「青春作伴好還鄉」讓青年與社會共同餐與一些行動計畫,社會局應並非單純提供補助而是鼓勵親年學子參與相關計畫,使其自營其利,期許透過創新思維,發展出有規模並永續經營的社會模型,解決社會問題,宣導高雄市暨有企業提升「社會企業責任」,創造共享價值,並在社會關懷公益服務、志願服務面引入「公益創投」協助社會創新產業,以及幫助未就業或有意創業青年,認識社會創新產業。
五、性別主流化
(一)高雄市政府獲得金馨獎
(二)CEDAW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三)性別主流化政策應採更進步的「多元性別」觀點
高雄為進步宜居城市,在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之下,市府對性別主流化一直著重在婦女權益部分,應對「多元性別」有更明確政策措施,除提倡婦權及兩性平等,應更重視多元性別平權,包括同志人權及跨性別人權。
老人社會參與案例 在 銀享全球 Silver Linings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必看‼設計TIPS:為百歲人生打造理想環境】
「#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熱烈報名中🔥相信參賽團隊們都正在如火如荼地發展設計方案中!
.
在此為大家整理了設計時可參考的 #設計思考點👀讓我們一起激發思考🧠力!
.
1. 『友善空間與安全環境』
可從大部分的人都可便利的使用的「通用性」思考。不同族群的身體特性伴隨著需求的產生,環境也應確保安全與通用。像是起居空間中貼心的空間配置與動線設計,戶外的完善和安全的行人設施與標示,有助於讓使用者更自主與安心。
.
2. 『智慧科技真正走入生活』💻
新興科技力結合環境,讓智慧生活重新打造百歲生活樣貌。而設計必須以人本與智慧導向,站在不同使用者角度思考與生活融合,創造出不同族群皆能互相尊重和使用的理想環境。
.
3. 『易達的社區機能與服務』🏘
生活中對於運動休閒🏌️、醫療服務🏨、社區社群👯♀的多樣需求串連,形成共體生活圈的概念,多樣化的需求同時能夠被滿足, #縮短與所需服務的距離 是打造理想百歲人生環境的關鍵要素。
.
4. 『激發社會互動以活化心靈』💝
設身處地想像百歲人生不同階段的身、心、靈狀態,會需要的是一個彼此互動和包容的社會,更多能促進人際交流及與社會連結的設計,讓心靈上更富足。
.
5. 『第二人生的自我價值感』
不少人退休後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因此,是否有機制能夠帶領打造自己的 #第二人生 使生命更精彩💗,也透過更多的社會參與,讓自我價值更能被看見。
.
.
看完了五大設計思考點,是不是對百歲人生的環境再設計更有想法了呢?然而知易行難,如何設計出可落實又友善的設計實為一大挑戰,後續我們也會分享更深入的相關案例,從國內外的案例更了解實務的設計方法,千萬別錯過~
.
👉關於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擁抱百歲人生的環境再設計
競賽詳情:#連結請見下方留言處
.
⚠徵件到2021年10月11日 (一),美好長壽生活等你來設計!
.
.
.
#史丹福長壽中心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 #銀享全球 #台灣人壽讚 #5designaction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百歲人生 #社會設計 #服務設計 #空間設計 #設計競賽 #設計行動 #社計行動 #在地安老 #成功老化 #幸福長壽
老人社會參與案例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He can’t reply]
高等法院第一庭的證人席旁,有個矮身木架,擺放了審訊相關的Bundle。 文件夾每個逾吋厚,約五六個排列在書架上,審訊談到那一份文件或證物,便需要從架上的文件夾中取閱出來。法庭很多時間就是消耗在翻查相關文件的程序上。文件夾背脊貼上了白紙告示,註明了這宗案件的編號及控辯雙方名字。
這宗案件為「HKSAR v. TONG Ying-kit」(香港政府v.唐英傑)。香港法庭文書處理,細緻非常。姓氏TONG全為大階英文字母,名字Ying-kit 中大小字母分野,讓人明瞭這組英文字需要連起來理解,但中間的「-」號又剛好分開了兩個中文字的粵語拼音。
唐英傑是誰?去年夏天之前,他不過是一個廿多歲,讀書成續欠佳,曾於台式茶飲店工作,後來到日本餐廳做侍應的香港年輕人。一夜間,他從藉藉無名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全港甚至全世界都知道的人。
只因他於港區國安法實施首日,即2020年7月1日,駕駛了一部電單車,被指衝向警方防線,車上插着「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幟,成為了港區國安法第一案的被告人。從此命運被改寫。
國安法首案開審後,連日來,歷史學者、政治學家、傳播專家,到庭上解說「光時」口號,是否有分裂國家的意思。然而學歷不高的唐英傑自己想甚麼?他想甚麼和案情有沒有關係?
24歲的唐英傑,身型壯碩,已還押逾一年。在三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押解下,進入犯人欄。連日審訊,他都穿同一套衣服。深藍色的西裝外套,黑色恤衫,配襯黑色領呔。同色系的領呔和恤衫融為一體,無聊時,他會用手指把玩領呔。
這天是審訊最後階段,控辯雙方律師「結案陳詞」的日子。唐英傑進入犯人欄後,三位法官未出來之前,律師團隊走到犯人欄旁,跟唐英傑商討甚麼。
律師們透過金屬欄柵送了文件給唐,而唐又俯身聆聽意見,多達九人的律師團隊有老有嫰有男有女,圍着犯人欄談笑。有些時候,律師們和唐談得輕鬆,抑壓着的「嘻嘻」聲在寧靜的法庭後方傳出來。
此案關於唐英傑的資料,有時是控方披露,有時是辯方提供,但唐自己沒有選擇出庭作供,只有他一名前僱主出庭作證。這位旺角台式飲品店老闆娘,指唐在社會運動期間擔任急救員,在案發當天約了唐到銅鑼灣吃午飯。
警方則從唐手機裡截取了社交媒體紀錄,對話裡,唐與友人於案發當天,收發過海隧道有設置了路障的資訊,而唐亦提時間「沒有遲,銅鑼灣未聚夠人」的說話。但辯方律師解釋,唐是社運的急救員,當天預備替傷者急救,而也約了友人在銅鑼灣區吃飯。
辯方今天翻出了唐英傑的中學成績表。辯方大狀Clive Grossman(郭兆銘)已達八旬,他手震震,口震震地拿着唐的成績表說:「中三那年,他的中史分數,一百分滿分,他只拿了五十分;全班130人,他考第124。」顯然,郭資深大狀想說明,唐英傑沒可能理解深奧的學術知識。
唐的爛成績,在辯方口中是說明他不知道口號的歷史意義;但對於控方來說,唐英傑在香港接受教育,有讀過中史課,而當日是七一香港回歸日,國安法生效第一天,加上關於國安法的報導已沸沸揚揚,控方周天行專員指,唐不可能不知道這支旗的意思。
周天行請法官翻看一個港島彩色地圖,周天行指出,唐英傑當天開着電單車,從東區海底隧道到港島,卻沒有直接去銅鑼灣,而是先到中環、金鐘、再繞回灣仔,先後經過(周指是衝過)四個警方防線。而從社交媒體截圖可見,唐知道自己在幹甚麼。
周續形容,唐四次被警方防線要求截停,但繼續駕駛,其中一次被射胡椒球也沒停下。控方指,唐非但沒停車,甚至加速,最後令三個警員身體「受嚴重傷害」。而現場圍觀人士拍掌歡呼,可見唐的行為嚴重危害警方及道路使用者安全。
相反,代表唐的辯護大狀郭兆銘則指,唐經過首三條警察防線,沒有直接衝向警察,而是繞開了,而第四次發生意外時,煞車燈一度閃亮。
郭資深大狀認為,「這不是恐怖分子的行為。恐怖分子不會按煞車掣,他也不會在社交媒體約人去吃飯,或帶急救用品出去。恐怖分子自毁之前不會說,我要約人去吃飯。」然而法官們卻指出,證據指當時煞車燈有亮起,但有交通意外專家卻指,其後車速是減慢還是加速沒法知道。
郭資深大狀又指,控方形容三個警員嚴重受傷是誇大了。「電單車不是致命武器,它不是機關槍。他在車上掛着那支旗,可以說是在showoff (炫耀)。但控罪說『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實在說不上。現場的圍觀人士,在拍掌喝采,那不是感到危險的人會做的事。怎能說公眾安全受威脅呢?」
郭更說,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也不見得受影響。法官杜麗冰此時指出,有證據指當時附近有一對年紀老邁的男女長者,正想過馬路。但郭堅持,沒有人感到危險。
郭資深大狀續指:「那是示威的時候,很多人在街上,街上很多人不滿政府,不滿警察。但說他這個行為嚴重危害社會,達至恐怖活動?說不上。控方引述的警方調查只證明,有人舉『光時』旗,有其他人喊港獨口號,但不能說所有人都同意其港獨訴求。」
控方周天行專員,今天帶出了要理解口號除了參考專家,也要考慮口號的 “ordinary meaning”, “ordinary understanding” 。周專員並引述案例指,常人理解口號意思如何,已可達至煽動入罪理據。
至於爭拗多天的專家意見,控方的周專員認為,包括辯方專家也同意劉智鵬教授對光時的理解(帶有分裂國家意思)是其中一個可行的理解。
周專員指控,辯方雙李專家指「光時」意義抽象又多樣的報告,不可靠又不可信。周專員指,辯方雙李專家(Eliza及 Francis)並非歷史學者,辯方報告裡的研究,也不是特意為此案進行,又指焦點小組的調查員在調查時發問了「引導性問題」。
但辯方的郭大狀則多次強調,法庭要小心不要隨便否定兩位辯方專家意見。「Eliza及 Francis是其領域上具權威的學者,兩人做的研究、著書、教學,均通過嚴謹的學術標準。控方劉智鵬或許是稱職的歷史學家,但劉智鵬教授不是政治學者,也不是政治傳播學者。Eliza及 Francis是真正的專家 (They are experts in real sense) 。」
今天代表辯方發言的郭兆銘資深大律師,年屆八十,眉毛稀疏,胖得有雙下巴,鼻子尖尖,耳朵卻特大。他在英國出生,曾於南非讀書,他嗓子陰柔,以英語提醒法庭:「正正是因為Eliza及 Francis的研究,不是特別為此案而做,而是他們老早以學者身份進行,更顯得他們是獨立而且不偏不倚 (independence and impartiality)。學界一直是這樣做研究,他們的方法受國際學術圈子認可。」
郭資深大狀,不時調整頭頂的假髮,或扯一扯身上的大狀袍,或在說英語的時候伸伸舌頭,舐舐自己乾涸的唇:「希望法庭不會說,這些專家的意見,我不用去理會,指控這些專家們是錯的,甚至說專家們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兩位學者告訴我們,社會運動的口號是抽象的,供人各自解釋,因為口號不只要帶出實質政治訴求,還要表達情感,團結群眾。」法官杜麗冰深思着,嘴唇緊合,神情嚴肅。
郭大狀也提及,控方證人劉智鵬教授,自己曾陪伴嶺大校長現身2019年7月「光復元朗」活動:「劉教授自己出現在『光復』活動,卻說自己不知道活動主題,也堅持自己不是參與者,只是去關心學生,這種說法很令人懷疑(suspicious)。」
控方還指辯方專家一個「關鍵性缺失」在「時間脈絡」不足,即「雙李」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2019年,非案發的2020年。郭資深大狀在自己的總結中幽了對方一默:「吓,時間脈絡的欠缺,好像控方專家犯這個錯誤更嚴重,劉教授指口號意思幾千年不變,他好意思去挑戰辯方專家幾年或幾個月的差距?」
郭資深大狀,肚腩大大,說話帶有老派英式紳士的幽默感。對於控方的指控,例如舉起「光時」旗有煽動成分,是恐怖活動,郭資深大狀攤開他的老人手掌,不住反問: “What? How? Why?”
控方指梁天琦本人支持港獨,故「光時」八字有港獨意思;控方指此八字在中聯辦外被叫喊,故「光時」有分裂國家意思。郭資深大狀連續用英語輕輕而高音地反問,說話時縮起他那佝僂的肩膀,攤開滿佈手筋的手掌: 「“So What?” 梁天琦怎樣想,被告人怎知道?“So What?”中聯辦外的活動,被告人連去都沒有去,他怎知道?」
郭大狀重申了Eliza及 Francis的意思:「口號意思是多元的,抽象的。」他舉起了右手拳頭,舉向天:「正如我喊:『Let’s go out and fight for our rights!』(我們出去爭取權利。英語fight有『打鬥』和『爭取』雙義),你可以理解為我要去寫信給報紙投稿,或參選議會,或者出去打人。一字歧義,是常見之事。」
「Eliza及 Francis提過,發訊者若想表達清晰的意思,會挑選一個意思更清楚的詞,不會選一個抽象的字去表達。『光時』這口號意思不明白,並不像『我們要去打林鄭月娥 (let’s go and beat up Carrie Lam)』那麼明確。」郭大狀語氣在說笑,但法庭裡卻沒有甚麼笑聲。
國安法首審,條文意思如何詮釋,萬眾觸目。這天,法官也曾和控辯雙方討論條文的法律觀點。
代表政府的周天行專員,提到「恐怖活動」罪行時,指出「光時」旗幟是一支帶有「政治議題(political agenda)」的旗幟,會向附近的人宣揚其包含的分裂國家意思,嚴重危害社會。
此時,唯一男性法官陳嘉信提出,根據國安法「恐怖活動罪」相關條文(24條),「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恐怖活動…..即屬犯罪。」陳官指,這條文是談活動(activity)而不是政治議題(political agenda)。陳官強調「的」這個字。而24條的細項指出,活動包括暴力、爆炸、縱火、破壞交通、干擾水電通訊等。
陳官解釋時,杜麗冰點頭。
周專員呢喃回應:「對,字面是這樣。」
彭寶琴插話:「不只是字面,是條例這樣寫,恐怖_的_活動,不是關於政治議題。(Activities intended to cause grave harm to society, not about political agenda)」杜官再點頭。
周堅持自己在提供事件的背景。彭官再重申。「我恐怕這一條法例不是談口號或談追求政治議題,而是關於破壞社會的活動。周先生,你是否接納這樣的解釋?」
周再說,因為唐的行為是針對警察。
彭官及杜官再重申條文是談「活動」。
周最後同意,恐怖活動罪的焦點是在「活動」一字上。
至於關於「光時」口號的控罪,則是國安法20條「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
彭寶琴問辯方,光時口號多義,為何郭大狀說「應當無罪」,兩者關係如何?彭官指出,「煽動」於口號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口號在這個考慮了歷史及處境,合理地造成一個事實,是口號有可能去煽動 (capable to incite)。第二部分,是指被告人當時的理解,有沒有犯罪意圖 (Mens Rea刑事意圖)。
而根據控方劉教授的報告,劉也承認,被告人車上插旗時腦海想甚麼他也不知道。於是大家在爭拗第一部分,即「光時」八個字,可不可能在不考慮唐英傑想甚麼的情況下,造成煽動。
郭資深大狀澄清,辯方認為,尤其考慮要對被告人公允,若有其他可能性,根本不應入罪。郭的話是指,這口號太抽象,根本不可能煽動 (the slogan is too vague to incite)。
最後,代表辯方的郭大狀,呈上了唐英傑之前的刑事紀錄,唐曾收過超速和受限制時間駕駛的告票罰款罪行。彭官指,現時唐被告三項罪,兩項和國安法有關,這些駕駛案底不相關,可以理解唐沒有「犯罪傾向」;然而第三項交替控罪,是和駕駛安全相關,則這些案底則要考慮了。
控辯雙方結案陳詞延續了一整天。下午四時許,大家也不知道,結案陳詞是否可以這天完成。
郭資深大律師未完成發言,他望了望時鐘,顯得有點擔心。結案陳詞的流程是,控方先說,到辯方再說,由於控方先說,辯方可以回應控方的話。
郭大狀不好意思的說,「我擔心之後要讓控方回應我,不夠時間。」此時杜麗冰法官微笑回答:「他 (控方周天行專員) 不可以回應,被告人擁有最後的回應權利。(He can’t reply. The accused has the last word.)」
戴了長方型眼鏡,年紀比郭大狀年輕,黑色短髮以Gel鞏固得竪起來的周天行,望了一眼他身旁的郭大狀,沒說甚麼,低頭做筆記。
這天所有程序完畢,三名法官宣佈,一星期後的7月27日下午三時,將會宣佈判決。
周專員向法官表示,當天他有事缺席,由另一位同事頂上。
而國安法案件,亦會排着隊開庭。
專家證人會不會再次在法庭就示威口號的意思交鋒,還看一周後,第一審結果如何。
(圖為今天替辯方結案陳詞的資深大律師郭兆銘 Clive Grossman)
老人社會參與案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整理各方對於疫苗採購及疫情的見解》
*先放鬆一下:
不知道那位寫的:
端午生死兩茫茫,禁返鄉,虛解盲。
萬人染疫,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罩遮面,人心慌。
五漢廢言擺爛王,普篩擋,高端放。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來年腸斷處,悼國殤。
* 中央昨臨時宣布配送日本捐贈的124萬劑AZ疫苗至各縣市,新北市12日一早已收到8.3萬劑。
重災區新北市仍比起高雄所播配的疫苗少,對此市長侯友宜於下午的疫情記者
會表示,中央分配疫苗有他們的戰略部署考輛,大家可以去請教他們。
針對最新配送的8.3萬劑疫苗,侯友宜強調,從以前到現在的規劃,都是準備好的,昨天才知道是配8.3萬劑,今早確定疫苗送到手,下午就先打洗腎患者、長照機構,這都準備好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251例確定病例,分別為250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確診個案縣市分布中,以新北市13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65例,基隆市16例,桃園市13例,苗栗縣9例,花蓮縣3例,宜蘭縣、新竹市、彰化縣及臺中市各2例,高雄市、雲林縣、新竹縣各1例。
高雄疫苗9.1萬又比新北8.3萬劑多 侯友宜:請去問中央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528528
*中央分配日本捐贈的疫苗給台北市後,柯文哲說,發下來台北市只有7萬支,「再扣掉中央自己要打的的1.2萬支」,再扣掉一至五類的要打,天啊,剩下只有85歲以上的能打,他要說抱歉,對75歲至85歲的長者,等下一批再施打。
公布AZ施打計畫 柯文哲:很抱歉!85歲以上才有機會打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528512
* 趙少康12日在臉書貼文指出,陳時中自以為天下無敵,新冠病毒不侵。這是他看過最剛愎自用、驕傲自大、一意孤行又無能無腦無邏輯無遠見無智慧的官僚;國家交到他們手中。真是人民的不幸 。
趙少康點出16項:
1.早就叫你普篩,尤其桃園機場進來的人要普篩,你就是不理。
2.早就叫你全力守好唯一對外孔道的機場,你偏偏要搞個3加11。
3.早就叫你開放機關學校、公司企業、家庭快篩,你總以怕偽陰偽陽搪塞。
4.早就叫你允許民眾到藥局通路購買快篩試劑,你就是堅持醫事人員才能做快篩。
5.早就叫你盤點國內快篩試劑製造商,確保足夠量能。你拖到6月8日才說,國產試劑都供專家使用,已請食藥署鼓勵廠商申請進口居家試劑。
6.早就叫你擴充檢測病毒基因序列的能量,才能在第一時間偵測到是否有新的變種病毒進入台灣,你到現在還是沒做,台灣到底有沒有印度變異、越南變異病毒?
7.早就叫你多準備收治輕症的類方艙醫院及隔離病房,你就是不理。
8.早就叫你早買多買疫苗,你就是不聽,還說我們沒疫情,讓別國先打。
9.早就叫你接受郭台銘、佛光會捐贈的疫苗,你就是不要,但你自己又買不到。
10.早就叫你國產疫苗要完成三期人體試驗,你就是睜一眼閉一眼,導致疫苗有沒有保護力都不知道。
11.早就叫你注意老人安養院的群聚感染,你就是不管。
12.早就叫你注意外勞群聚效應,你就是視而不見。
13.早就叫你提高PCR核酸檢驗儀器的效率,你就是不願。
14早就叫你準備單株抗體等治療藥物及高效率呼吸器,你就是不買。
15.早就叫你要迅速解決物流貨運大量超載、低溫宅配停送的問題,到現在你還是無計可施。最近又不接受貨物宅配了。
16.早就叫你快跟日本買或是借1千萬劑AZ,你顧左右而言他,不敢回應,查誰散布「假訊息」卻迅雷不及掩耳。
*陳文茜
他們把自己列入第二類,完全違反WHO及世界所有先進國家的施打順序。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sage-roadmap-for-prioritizing-uses-of-covid-19-vaccines-in-the-context-of-limited-supply
他們沒有買足國際疫苗,卻自己列優先順序:正如沒有登上鐵達尼號的船長,看著在疫情脅迫陰影下求生存權的我們,拍電影,寫劇本。
他們已經先打了疫苗,總統府,中央機關,國安會⋯⋯政府首長,包括地方。
至於立法院為什麼對此沒有意見⋯⋯May be⋯⋯否則我無法理解他們的沈默。尤其在野黨立委、監察委員。
其次,目前疫情中心每次疫苗接種,即滾動優先順序。
最新消息:下一波疫苗維持社會秩序之必要,包括「第一線記者」「半導體公司產業」,列第七類。
其次最新消息,台灣主要AZ疫苗一部分來自泰國暹邏生技公司,他們承諾台灣的六月疫苗,可能遲交。
根據曼谷郵報:泰國政府已知其皇室投資的AZ代工廠暹邏生技公司六月產量僅180萬劑,遠低於其原始承諾。泰國政府已緊急向中國買300萬科興、美國2000萬輝瑞,及JJ疫苗500萬。
這家生技公司王室是惟一投資者,交不出貨給泰國政府,也交不出給馬來西亞,包括台灣。
但在泰國依法不能批評皇室。
於是,他們衞生部自救了。
台灣一月訂的1000萬AZ一部分來自泰國,目前交貨0。
今年初二月韓國緊急支援11.7萬劑,其他的AZ都是COVAX 機制。
最大的AZ疫苗來源是日本124萬劑捐贈。
* 陳培哲《他們的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如果篩檢出新冠肺炎患者,立刻打新冠單株抗體,可以減少5到6成死亡率。這我很早就講過了。
那些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陳培哲是受到政府邀請、參與疫苗決策的專家,除了已辭掉的國產疫苗審查專家會議委員,他還是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成員。這個小組由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召集,大概每周開1次會,陳培哲說這1年多來參加了約50多次會議,但充滿挫折感,「我提出的意見沒有一件他們去做,只有我很早就提出的單株抗體最近才開始做。他們之前充耳不聞,這代表這個指揮中心的科學判斷與能力不足。」
單株抗體可以和病毒競爭與人體細胞膜表面受體ACE2結合,一旦病毒無法結合ACE2,就不能進入人體細胞,因此無法在人體複製繁殖。這個藥只有在感染初期使用才能阻斷病毒。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新冠肺炎確診時,醫生也馬上開給他這個藥。陳培哲說,如果篩檢出新冠肺炎的高齡患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者,立刻打新冠單株抗體,可以減少5到6成死亡率。「這我很早就講過了。那些生命是可以挽救的,你就知道我的挫折有多深。」
「我說民進黨政府不信任科學不是無的放矢,是我親身的經驗。」陳培哲指出,另一個疫情指揮中心不夠科學專業的地方是「核酸檢測方式」。
美國食藥局(FDA)有一套檢測系統,但台灣的疾管署(CDC)卻自己弄另外一套,沒自動化、量能少又不凖,專家建議應採FDA的系統,但指揮中心根本不聽。「這次中國廣州疫情爆發,1000多萬人1個禮拜做完採檢,用我們手動方式要做到哪一年?」
https://www.storm.mg/new7/article/3740414?fbclid=IwAR3DSwhaaTuqr3_wq_tPQvsuobSh9QIqCMB3pqQQRiZ3RNBQp5-S22Cl2o4
* 楊照:
現在這個政府給台灣社會製造了極為嚴重的公平危機。因為疫苗不足,為了顧慮扶植國產疫苗而在政策上退縮不願積極對外採購(我很希望政府能出面證明這是假消息,我必當樂於收回這個說法並道歉),又為了趕國產疫苗生產時程,早早就違背「國際安全標準」,擅自同意廠商可以不提第三期測試計畫與「期中報告」就取得「緊急使用授權」,造成什麼結果?
造成了在防疫上,台灣將明顯分成兩種人--一種是少數可以打國際疫苗的人,另一種是別無選擇只能打國產疫苗的人。疫苗提供人身安全,別忘了同等重要的,疫苗也給人行動自由。沒有三期測試,在二期試驗中沒有放入英國變種的國產疫苗,顯然在提供安全保障上,和國際疫苗是不對等的。更有著絕然差異的是,打了國際疫苗的人,能取得通行在台灣以外的「疫苗證書」,又稱「疫苗護照」,而打國產疫苗的人,卻絕對得不到這樣的行動自由。
在安全與自由上,明顯分出一等公民和二等公民。更糟的是,好像還沒有什麼空間可以讓人拒絕當二等公民。沒有國際疫苗就是沒有,你能怎麼辦?就算有國際疫苗,誰有資格打完全由行政團隊說了算,直接公告沒得商量,連負責監督政府的立法院都不能有意見,甚至連平素有各種特權的立法委員在這件事上都同樣被排在二等公民之列,一般升斗小民還能怎麼樣?
行政團隊規定的順序真的那麼理所當然不容討論不容更改嗎?不會吧!例如為什麼總統府與國安人員,不會比其他人更有機會接觸病患的,排名那麼前面?醫美診所的年輕櫃台人員都能打到疫苗了,高風險有慢性病的老人卻排不到?年輕的警察、軍人的排名真的應該比七十歲的老人更前面嗎?
不遵守順序,那就只能運用權貴關係偷偷打,曝光了被調查並公開道歉了事。沒有權貴管道的人,乖乖照順序等,則只能等到國產疫苗。要打不打?可以想見,不打沒有任何安全保護,連在台灣內部都得不到行動自由,還要被視為害大家不能解封的罪人,能不打嗎?
於是悲慘諷刺的結果:被以二等公民對待,卻同時成為去打國產疫苗的一個數字,可以被執政團隊拿來顯示國產疫苗政策的成功!
在日本,就是為了避免造成這種社會公平產生的分裂不滿不安,所以在取得足夠疫苗之後,日本政府實質放棄了被認為效果較差、副作用較大的AZ疫苗,才大方提供贈送給其他國家。很悲哀,當我們在感謝日本時,很多人忽略了日本政府關懷自身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的這份用心;更悲哀的是,很多人看不出來在比較下台灣政府不可思議的選擇--主動選擇創造在施打疫苗上的明確不公平,讓一部分人打國際疫苗,另外大多數人打不可能通過「國際安全標準嚴格檢驗」的國產疫苗。
無奈,夫復何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656876463/posts/4040016696096853/?d=n
* 龍應台
河裏撈上來的、廁所裡發現的、陋巷公寓裡無聲無息的....遺體,全部成為官員嘴裡一個號碼、案例。
當他堅持每天用「公務常態」的語調報告,每天把它正常化,久而久之,他就讓大眾習慣而接受,麻痹掉心裡的刺痛和驚駭。
同時,對每一個孤獨猝死的「案例」,都要透露一些前置「形容詞」:猝死「案例」有多種慢性病,猝死「案例」肥胖,猝死「案例」喝酒...,暗示的意思就是:他本來就該死,不要只怪新冠病毒。
這三週來讓我寢食難安的,倒不是很多專家學者和認真的記者已經分析的根本決策錯誤,而是這個政府對同胞死亡的態度。
那種掌權的強硬傲慢,那種慣性的居高臨下,那種認為所謂「國家戰略」高於「庶民生命」的理所當然的霸道,令人駭異;這權力的傲慢、聲調的居高臨下、以生命為政治代價的權術,我們並非不曾見識過,但絕對不是在一個民主政府。
台灣人民的公民素養是非常高的,這絕對不是台灣人對民主政府的期待。
為那死得不知所以的同胞,為那被剝奪了死別最後一個溫暖擁抱的家人,我心沈痛。
—————————————————————
「如果篩檢出新冠肺炎的高齡患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者,立刻打新冠單株抗體,可以減少5到6成死亡率.....那些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如今台灣疫苗要靠人家施捨,美國過剩的施捨你一點,日本不要的施捨你一點,再把台灣半生不熟的拿出來,「這樣對得起台灣人民嗎?這不只傷害人民的健康也傷害了人民的尊嚴。」——陳培哲
https://www.storm.mg/new7/article/3740414?fbclid=IwAR0IpBcWvLCpYpqjecMLaeDjac_wRuBgUIirk2FS37YwE3J9wxF7JR-C_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