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老人社會互動 量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老人社會互動 量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老人社會互動 量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老人社會互動產品中有70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心靈 ■ 人際關係是永遠的課題 我們總以為不嚴重的人際問題能讓我們變得堅強,不,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時還是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心灰意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大抵都是如此,人際關係是考驗我們成熟和堅強程度的最佳試鍊。如果我們都能像孤島一樣獨自生存,就沒有必要變成熟,...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梗你報新聞】2020-OCT. WEEK 2 追蹤報導:多部好萊塢大片延期消息 / 神力女超人將在《閃電俠》中登場 . ▶ 收看YouTube(單篇)影片: https://youtu.be/nXHDgl5VVVs ▶ 收聽完整 PODCAST內容(長版)收聽: https://open.fi...

老人社會互動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48:44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如果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我該怎麼辦? ——​ 📰 百刀弒父 📰 無差別殺人 📰 殘忍殺害好友 📰 兇殺案發生的時候,常常會在新聞報導上看到這樣的標題,強調加害人的犯罪手段,甚至在檢警調查出來之前,可以「推論」出加害人為什麼殺人。 然而新聞過後,大家常常忘記為什麼「事情就這樣發...

老人社會互動 在 林佳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7:58:35

每一個人都會變老,每一位老人家都該有依靠 我們都無法逆轉歲月,陪伴長輩給予溫暖的照顧服務,讓他們在人生的後半場,快樂緩步前進變得相當重要。會有感發,是要恭喜近日得知的台中市立仁愛之家興建多功能大樓,獲得了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的優質獎。 仁愛之家多功能大樓40多年來未曾重新整建...

老人社會互動 在 周慕姿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2 04:47:58

【「難道大聲就贏了?」~從看親密互動關係】 ⠀⠀⠀⠀ 有一次,我在公車站牌附近看到一個畫面: ⠀⠀⠀⠀ 一對情侶走著,女生年紀可能二三十歲,男生年紀比較大,女生大概是一邊很難過一邊說著什麼,男生突然很大聲的吼:「你給我閉嘴啦!」 ⠀⠀⠀⠀ 當場我們所有人都轉過去,女生哭了出來但又不敢哭出聲音,委屈的...

  • 老人社會互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19:00:30
    有 2,599 人按讚

    ▍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心靈

    ■ 人際關係是永遠的課題

    我們總以為不嚴重的人際問題能讓我們變得堅強,不,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時還是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心灰意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大抵都是如此,人際關係是考驗我們成熟和堅強程度的最佳試鍊。如果我們都能像孤島一樣獨自生存,就沒有必要變成熟,也不必煩惱如何讓自己的心更加堅強。

    但是,因為我們需要與他人一起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學習變得更有智慧,否則會很痛苦。因此,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也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源於自己的煩惱,比如內心的煩惱是不存在的,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煩惱,必然有他人的影子。」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

    我在面對衝突時尤其脆弱,即使我不是當事者,只是旁觀者,也容易感到害怕。雖然經歷過許多事件後,我自認得到了足夠的訓練,但如果處在衝突的狀態中,我的心臟仍會砰砰直跳,並驚慌失措。看著這樣的自己,我明白:「啊,我還差得遠呢!」

    大家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會存在特別脆弱的部分,比如,無法忍受自尊心被他人傷害、因為不能忍受無禮的人而憤怒,導致衝突變大,或因為內向,所以站在群眾面前就會很痛苦等等。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個性而有各種各樣的苦衷。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習慣這些呢?

    也許我們永遠不可能變得完美。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也會吵架,並因為人際關係而受傷,或許我們一輩子都會因此而煩惱。無論我們多麼成熟且堅強,遇到問題時仍會痛苦,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尋找避免痛苦的方式。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們逐漸了解如何避開最糟的情況,也愈來愈知道該如何明智地應對。有些方法對於在人際關係中守護自己的心特別有幫助,現在我想談談其中幾個。

    (1)不要浪費力氣證明自己是對的

    認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是驅使人行動和成長的原動力。孩子們為了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認可不斷努力並逐漸成長,成人們則為了獲得能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而付出努力。在親近的朋友和夫妻之間,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也容易產生失望的情緒。但也正是這種「認同需求」引起許多人際問題,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變得很脆弱。

    反向思考後會發現,我們只要能從「認同需求」中獲得自由,就能活得更開心。被他人眼光所綁架的人,會強迫自己把心思花在許多不必要的事物上,當我們的認同取決於他人時,我們就無法自己掌控,結果就是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饋。

    尤其韓國是特別喜歡批評的社會。看著最近的新聞報導,我有時會覺得,別說認可和支持了,只要不挨罵就萬幸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許多人在匿名的保護傘下說出許多可怕的話。另外,我們藉由手機聊天工具不斷與人接觸,所以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接受他人的評論。我們在學校學習國文、英文和數學,但卻沒有學到智慧溝通的方法。在職場,甚至家人之間也經常互相批評。愈是親近的人,說話愈尖酸,愈讓人感到痛苦。我們會覺得對方似乎完全不了解自己,因而傷心且委屈。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很容易崩潰,任何人都一樣。

    但是,說話傷人的人,內心往往有著傷痛。無論他們多努力希望獲得認可,也不會有太大收穫。因此,守護自己的方法不是費盡心思證明自己是對的,不是將精力放在強調「那個人是錯的,我是對的」上,相反地,應該把焦點轉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傷心。這樣就能看到隱藏在這些情緒後的認同需求,並且能了解到「啊,我是因為想得到認可才這樣啊!」、「原來那個人不知道我的真心,所以我才會傷心。」這樣一來,我們反而會減少向外尋求認同,也能節省心力,因為我們已經了解自己了。

    請記住,不要因為尋求他人認同而浪費力氣,甚至失去自己。如果是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問題,他人不認同也沒關係,乾脆讓自己挨罵也是一種方法。若我們可以相信自己,能夠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即使沒有他人的支持,也完全沒問題。就算他人不認同,你所做的事依然是正確的。別人詆毀、討厭自己,或者嫉妒自己,事後回過頭去看,往往會發現那對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是為了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證明自己正確才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因為這讓我們將生活的主控權放在他人手上,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想大家應該都不希望因為執著於他人的認同,而讓自己的人生朝不願意的方向發展。

    「你正確不是因為別人認同你,而是你實際做的事及其理由是健全的。」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2)覺察比較的情緒

    不是別人折磨自己,而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情況之一就是自卑感。因為未達到他人決定的標準而感到自己不足,這就是自卑感。自卑感需要有比較對象才會產生。我也會不知不覺把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因此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你知道,其實自卑感和優越感沒有分別嗎?在佛教心理學中,比較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統稱為「傲慢」。通常我們會認為感到優越是傲慢,但事實並非如此。優越感、自卑感,甚至認為自己和別人是同一等級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比較」而產生的。

    將其他個體與自己比較,並感到痛苦的生物只有人類。田裡的花也是照著自己的步調開花,不會和別的花比較。請想想看,看著梔子花盛開的杜鵑花,會因為自己不開花而傷心嗎?花朵們都是依據季節開花和凋謝,不會費盡心力模仿其他的花,也不會因為長得比別的花好而驕傲。在這方面,人類也許比花更脆弱。

    但是,如何消除這種自然而然比較的心態呢?持續研究佛教冥想的美國第一代冥想領袖約瑟‧戈爾斯坦(Joseph Goldstein)是這麼說的:每當產生比較之心時,只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的心。也就是說,當傲慢的心態出現時,沒有必要灰心喪氣,也不必責備自己或感到驚訝。只要對自己說:「啊!這個情緒又來了。」並接受它,同時了解這只是暫時而非固定不變的心態,如此一來,這種情緒就會自然消失。

    我之所以認同將比較的心稱為傲慢的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源於「我們自認為了解那些我們其實不了解的東西」。只看到他人的某一面,便與自己進行比較,其實這也是誤以為了解他人的傲慢態度。複雜的人類,能讓我們像用尺衡量東西一樣簡單地分析並比較嗎?

    然而,這樣的錯誤卻以各種面貌蔓延。父母以生下孩子為由,介入子女的生活,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為止,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子女最好。不只如此,好朋友、戀人或夫妻之間也會輕易定義對方「是某種人」,並以此作為指責的工具,甚至彼此詆毀。

    但是,我們究竟為何能輕易說出「了解」誰呢?我們連自己也不了解,卻認為自己很了解別人,這實在太荒謬了。

    「因此要反覆告訴自己:『我不了解任何人。』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間都應該要互相提醒。我們所知道的只有自己並不了解對方(……)因為不了解,所以需要對方說明,並像初次見面一樣傾聽對方。如果不打破『了解』的信念,並反覆提醒自己不了解對方,就無法逃出這個地獄。」
    ─李允珠,《忍耐自己的時間》(나를 견디는 시간)

    正如李允珠作家所說的,我們所了解的只有我們並不了解任何人(家人、朋友、戀人)。

    (3)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

    因為自以為了解他人而產生的常見錯誤,就是輕易侵犯他人的領域。所以人際關係中,需記住的第三點就是「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我們必須記住對方是對方,我是我。

    無法區分他人和我的界線會引起兩大問題。一是依賴,因為無法確信自己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所以總是依賴父母或朋友的意見。為了安心,總是希望別人陪在身邊,如果不能如願以償,就會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這相當於把自己生活的自主權讓給了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另一個問題是干涉。就像父母希望操控子女的人生一樣,介入他人的人生。這是家人之間經常發生的情況,也很常發生在朋友、同事或戀人之間。因為愈親近愈容易越界,也愈容易讓人相信自己能改變對方。

    干涉並不只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對方身上,也包含為了幫助家人、朋友或同事,過度消耗自己的心神。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因為覺得失業的兒子很可憐,所以繼續提供經濟援助,母親很容易覺得這是「為了兒子好」,但其實也有可能只是為了不讓自己覺得不舒服,所以持續提供兒子經濟支援。母親的支援會不會反而使兒子失去立足的機會?會不會因為這樣,兒子反而無法下定決心獨立呢?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很常發生。

    很多人總是以「因為愛你」為由幫助他人,卻拖延了那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立」。那真的是愛嗎?

    因此,我們有必要區分「為了他人」介入某件事,是真的為了那個人,還是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我們應明確區分他人和自己的界限。尤其是因為東方集體主義文化的特性,讓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區分界線的家庭環境中,這也讓我們在這方面經常感到疑惑。每個人的界線都截然不同,所以更容易無意中犯錯,並產生衝突。我們應該如何分清楚界線,並互不侵犯呢?

    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的阿德勒,也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此,阿德勒強調「課題分離」。就是要將他人的課題與自己的課題的分離。他告訴我們明確且簡單的區分標準。那就是,思考誰最終會面對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

    面對成績或前途問題後果的是子女本人,如果失業的兒子不求職,其結果應由本人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另一個人生活,所以能負責選擇結果的人只有當事者一個人。我負責我的生活,你負責你的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課題推給別人,也不要把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再親近的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也不能被對方動搖。我們人生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到目前為止介紹的三種方法都不是容易實踐的方法。但如果對這三點掉以輕心,不僅心靈會受到威脅,甚至會失去自己生命方向的鑰匙。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自己的心,就像是自己堅強地主導自己的生活一樣。如何?這三點是不是值得一試呢?以下提供在實踐過程中能給予勇氣的短祈禱文來幫助大家。

    「我做我的工作,你做你的工作。
    我不是為了符合你的期待而活在這個世界上。
    你也不是為了我才存在於這個世界。
    你就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的心偶然相合,那是美好的事,
    若不是如此,那不是沒辦法的事嗎?」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Friedrich Salomon Perls)

    .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快樂會消逝,情緒也會過去,你需要的是奪回心靈方向盤,照顧脆弱的心
    내 마음을 돌보는 시간: 연약한 마음을 단단하게 지켜내는 셀프 심리학
    .
    作者:金慧伶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5)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人我關係中,要能守護自己的心,對我來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交友簡單,減少不必要的互動。這包括社群網站上面的朋友,還有我們選擇關注的對象。

    還有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這要刻意排時間給自己,而不是有了空閒時間再說。照顧自己的心靈是責無旁貸,可是多少人不願意對自己好好負責。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可愛的書,持守內心,減少無謂地向外追逐!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老人社會互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8:16:22
    有 1,017 人按讚

    身為女人,你想要甚麼樣的人生?
    #無須花力氣去管住別人的嘴
    #把時間花在創造你想要過的人生
    回來前,抓緊時間帶著三個孩子小約會,po文底下有位粉絲朋友留言:「看到這篇文章後,有想哭的感覺。到底放手哪一邊?如果在台灣早就被說三道四,第一個被罵就是媽媽不負責任,放著小孩老公在另一邊生活,自己回台快活……」。

    這樣的擔心,過去也常壓得我喘不過氣。弔詭的是,這樣糾結的心境,很常只發生在女人身上。男人追求夢想、投身工作,就算拋妻棄子也可以名正言順。似乎不只這個社會給女人設下框架,連女人自己也為自己套上緊箍咒,想逃又掙脫不了時,就只能無奈地認為這是身為女人的宿命,然後暗自希望下輩子別再當女人。

    靜心之後,把更多的注意力回到自己,透過觀照也看到,滿足別人的期待或做到符合閒雜人等的標準,並不會讓我的人生更美好喜樂。反而是聽見自己內在的聲音,真實地去支持自己的需要,才可能獲得踏實安定的滿足。於是我輕描淡寫地回應這位粉絲:「別人的嘴你永遠管不住。他們不會幫你照顧小孩也不會幫你看顧父母。你跟小孩一起,他們會說你不孝順放老人家不管。你跟父母一起,他們又說你不負責任放著小孩不顧。這些只出一張嘴的人,既不懂你真實生活的狀況,在你面臨人生中任何兩難的抉擇時,也不會支持或幫助到你。所以其實只要清楚自己想要照顧的、問心無愧就好了」。

    所以,與其要花力氣管住別人的嘴,不如好好花時間和精力去創造你想要的人生。

    把自己過好,是一種示範,也是給孩子的禮物
    #為自己而活是斷絕情緒勒索最好的方式
    #斷捨離掉媽媽病重新做回自己

    前幾天看到俗女2的預告片段,嘉玲媽語帶抱怨地說嫁進陳家後省吃儉用,自己也沒過過好日子,就為了幫兩個孩子存錢,結果換來陳嘉玲冷冷的一句:「又沒人叫你生啊!」,很寫實、很殘酷,但卻又是很多子女被情緒勒索時,最想大聲喊出的心聲。

    以前其實不太理解證嚴法師所說「歡喜做,甘願受」這句話的真諦。現在我體悟到,原來這句話,是個提醒。提醒自己在給的時候要先對準自己,到底,我是不是真心想做?還是只是頭腦覺得我應該做?
    而我做的時候自己享不享受?開不開心?是不是為自己而做?
    如果答案都是「是」,我相信,就算累就算苦,也會甘之如飴
    沒有委屈、沒有退讓,哪來的情緒勒索?

    昨天直播,有粉絲開玩笑說,小志跟孩子們看我隔離過的這麼爽,會不會不是滋味?想著也好笑,他們要真心愛我,難不成會希望我隔離的這些時間過得苦哈哈?又或是,讓他們看到我在台灣照顧阿公阿嬤到身心俱疲,或是過的不開心,才能解他們相思之苦?既然我們都是「看到你快樂,我也會開心」,那我何必要上演一齣苦情劇?

    而很多人都覺得要隔離被關14天很痛苦,像在蹲苦牢。去年回台被隔離的他們也是這麼覺得。我倒是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讓他們看見,只要我們願意,不管在甚麼惡劣或是不喜歡的情況下,都能把自己過好,依舊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對孩子來說,是種正向的示範,也是一種祝福。而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快樂滿足的媽媽,讓孩子之後不用掛心,我們彼此間的交流互動能舒服有質地,是我想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唯有我先解放自己意識上的框架,綺綺跟小羽,才能自在地活出更美更好的女人樣貌。

    #圖文不合之今天下午茶在看的書
    #靜心分享
    #蘿瑞娜女人心事

  • 老人社會互動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17:21:45
    有 86 人按讚

    如果我的兒子是死刑犯,我該怎麼辦?
    ——​
    📰 百刀弒父 📰 無差別殺人 📰 殘忍殺害好友 📰

    兇殺案發生的時候,常常會在新聞報導上看到這樣的標題,強調加害人的犯罪手段,甚至在檢警調查出來之前,可以「推論」出加害人為什麼殺人。

    然而新聞過後,大家常常忘記為什麼「事情就這樣發生了」,也忘記「為什麼犯罪」,以及「我們要如何預防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判決出來後,最常聽到的另一個關鍵字是「兩公約」,後面可能還要再加個「逃死」。但兩公約是什麼?真的有那麼厲害到可以當作「免死金牌」嗎?

    我們將和 Giloo紀實影音、法務部一起推廣線上影展——兩公約不思議:人權的輪廓

    包括各類關於人權的影像作品,分享你的看法,一起來了解相關規範。生而為人,我們希望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都能被重視,並進一步預防憾事不再發生。
    ——
    🔴 直播預告 🔴

    9月11日(六)晚上 7 點,Giloo 紀實影音將邀請許萃華檢察官及李家驊導演,分別從司法實務工作者以及影像創作者的角度,和大家一起聊電影、談人權,想更深度瞭解電影內涵的你千萬別錯過!

    ➡️ 不要錯過直播通知 https://fb.me/e/4e2el6tfJ

    參加本次直播座談活動,除了可以填問卷抽 iPhone 等大獎,直播期間留言互動還有機會獲得法務部提供的神秘小禮物唷!
    ▍問卷這裡填 ☞ https://bit.ly/3jApEvr
    ——
    兩公約不思議:人權的輪廓線上影展座談會 ​
    日期|9/11(六)19:00~19:30​
    與談人|許萃華(檢察官)X ​ 李家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導演)​
    主持人|施俞如(Giloo行銷經理)​
    ——​
    ​ 來賓介紹​

    ▍與談人:檢察官 許萃華
    身為面對人犯與被害人日常,檢察官如何面對人權保障議題?
    司法實務工作者,曾指揮偵辦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1. 偵辦多起性侵害、兒少性剝削案件
    2. 破獲臺灣三大毒梟之一的南部林姓大毒梟
    3. 偵破王姓男子為首具有凌虐習性之犯罪集團

    ▍與談人:導演 李家驊
    長期關注司法人權議題,有多部相關作品:
    1.《我的兒子是死刑犯》,2019(本次座談主題)
    2.《起點》,2011
    3.《我無罪,我是鄭性澤!》,2013

    ▍主持人:Giloo紀實影音 施俞如
    超過十年行銷經驗,致力透過不同的行銷策略,讓更多人接觸電影。

    ​——
    線上影展介紹​

    你知道《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疫苗抉擇》、《計程人生》談的議題都在「人權」及「兩公約」範圍內嗎?人權是什麼?兩公約又包含了哪些權利?三言兩語可能很難說清楚,不如一起參與線上影展及講座吧!

    兩公約指的是「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台灣已施行超過 10 年。兩公約的核心是對人權的保障,包含生命權、兒童權利、環境權、集會遊行、老人權利等,都是兩公約涵蓋的權利內容。想了解更多,一起用電影來探索人權的輪廓吧!

    GilooX法務部|兩公約不思議:人權的輪廓​
    輸入序號「MOJ2021」免費看線上影展!​
    點擊直接兌換序號 ☞ https://bit.ly/3tliL46​
    (序號數量有限,兌完為止。)

  • 老人社會互動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14 21:00:31

    【梗你報新聞】2020-OCT. WEEK 2
    追蹤報導:多部好萊塢大片延期消息 / 神力女超人將在《閃電俠》中登場
    .

    ▶ 收看YouTube(單篇)影片:
    https://youtu.be/nXHDgl5VVVs

    ▶ 收聽完整 PODCAST內容(長版)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a1vwfs4eiw0875v09txvpw
    .

    追蹤報導總整:

    1. 好萊塢多部大片延期
    上週華納方面宣布原訂12月上映的《沙丘》,調整檔期至2021年10月1日上映;有別於《神力女超人1984》的檔期微調,《沙丘》如此超過半年的延檔調整,不免讓人好奇華納對於明年上半年的疫情仍沒有信心,目前排定於明年上半年上映的華納電影包括傑瑞德雷托主演的《細節》、怪獸電影《哥吉拉對金剛》、恐怖片《厲陰宅:是惡魔逼我的》等許多影迷期待的電影,可能是下一波在未來調整檔期的電影。另外,DC漫改電影《蝙蝠俠》,原定2021年10月1日就目前看來與《沙丘》撞期,未來也可能因此調整檔期,值得關注。
    .

    2. 蓋兒加朵有望在《閃電俠》中回歸登場 / 目前《閃電俠》電影消息統整
    目前排定在2022年上映的《閃電俠》,已陸續傳出不少讓人期待的消息,包括前陣子提到班艾佛列克回歸演出蝙蝠俠,米高基頓將在片中飾演另一位蝙蝠俠,並與伊薩米勒所飾演的閃電俠有更多密切的互動;如今確定由蓋爾加朵所飾演的神力女超人將在《閃電俠》電影中登場,不免讓影迷們好奇,《閃電俠》中的閃點劇情將會有什麼樣的爆炸性發展。
    .

    3.《永恆族》反派被玩具暴雷?
    原定今年上映的漫威電影《永恆族》,因疫情緣故調整至2021年11月5日,但有網友發現,近期推出的漫威傳奇系列玩具,《永恆族》的反派玩具意外讓從未曝光的反派角色 卡洛 出現了!這個在漫畫中的外星角色,全名為督軍卡洛 WARLORD KRO,是目前電影中由安潔莉娜裘莉所飾演的蒂安娜有密切關係。目前電影並未透露是由哪位演員飾演卡洛,影迷們可能還要等一陣子才能知道他的廬山真面目了。
    .

    4.《小美人魚》加入新血!《天命之咒》女星 艾蜜莉寇帝絲飾演未知角色
    在Netflix影集《天命之咒》中飾演艾瑞絲修女的28歲女星 艾蜜莉寇蒂絲,經外媒DisInsider證實加入迪士尼真人電影《小美人魚》的卡司陣容,但尚未確定是扮演哪個角色。目前真人版《小美人魚》確定的卡司包括由哈維爾巴登飾演的川頓國王,荷莉貝利所飾演的小美人魚艾莉兒、喬納霍爾金所飾演的艾瑞克王子,奧卡菲娜所飾演的海鷗史卡托、雅各特倫布雷飾演小比目魚,以及瑪莉莎麥卡錫所飾演的反派烏蘇拉。目前電影在三月份因疫情停工,原定暑期復工,卻因為瑪莉莎麥卡錫的演出檔期衝突,預定於11月復工。
    .

    5. 艾馬史東主演庫伊拉,《101忠狗》真人電影劇情曝光
    根據外媒DisInsider指出,《101忠狗》真人版電影的故事將聚焦在由艾瑪史東所主演的庫伊拉身上,描述庫伊拉如何從一位懷抱夢想的年輕時尚設計師,因為踏入上流社會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逐漸走向偏激,最後成為反派庫伊拉的過程。本片英文片名為《庫伊拉》但中文官方片名仍沿用《101忠狗》,除了愛馬史東演出之外,影后艾瑪湯普森也會在本片中亮相,電影目前排定2021年5月28日上映,未來是否受疫情影響,也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

    6.《暫時停止呼吸 2》導演證實主角戲份殺青
    於2016年由費德阿瓦雷茲導演的恐怖電影《暫時停止呼吸 》,推出後廣受恐怖片影迷好評;如今在片中飾演主角盲眼老人的史蒂芬朗,在近期推特上發文表示自己已在《暫時停止呼吸 2》的拍攝階段中殺青。《暫時停止呼吸 2》目前預計在2021年秋季上映,費德阿瓦雷茲也從導演轉為監製,並由第一集的編劇羅多薩亞格斯接手導演一職。雖然目前故事細節尚未公開,但監製山姆雷米曾表示這是他聽過最棒的續集點子,看來喜歡這系列電影的影迷能夠好好期待。
    .
    .
    .

    大家看到這則追蹤新聞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
    新聞編輯:Jericho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2HdIoWMM0Ip4VtXd35gRQ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
    https://www.facebook.com/FILMemesTW

    **************
    歡迎加入【 有梗電影俱樂部 】臉書社團,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需回答問題審核)
    .
    也別忘了按讚追蹤更多不同平台內容唷!
    📣 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YouTube:http://pcse.pw/9ZNYT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迪士尼 #華納 #沙丘 #dune #暫時停止呼吸 #dontbreathe #艾瑪史東 #101忠狗 #庫伊拉 #cruella #disney #永恆族 #小美人魚 #eternals #kro #閃電俠 #flash #神力女超人 #wonderwoman

  • 老人社會互動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24 20:00:12

    5月11日下午,我去上王嘉明導演的課,他是一位我非常景仰的劇場導演,課後我鼓起勇氣上前攀談,聊著聊著,影片中的阿嬤出現了,她問我們哪裡有公車站牌,她要到台北車站搭火車回桃園。

    線索一:阿嬤約70歲、說著台語、拄著拐杖

    本來我只是隨手一指「往前走就看到公車站牌了」,但阿嬤並沒有照著我手指的方向前進,王嘉明老師可能也察覺到我分心,趁機一句「我先去趕捷運了」,騎上Ubike離開現場。

    我因為放心不下阿嬤,決定陪阿嬤找公車站牌,一開始她以為我是壞人,我拿著打開導航的手機畫面跟她說我不急回家、能陪她去台北車站,阿嬤卸下心房跟我大聊特聊,還特別提到今天來台北找朋友玩的趣事。

    線索二:我們到了公車站牌,但阿嬤沒有停腳步,反而繼續往前走

    當下我有點生氣,明明再過2分鐘就會來一班往台北的車,萬一阿嬤沒上車,我又得多陪她等下一台,突然閃過一個想法「該不會阿嬤聽不懂我在講什麼吧?」,我在大馬路上用台語大喊著「去台北的公車要來了」,阿嬤沒有理我,繼續往前走。

    線索三:阿嬤進去一家雜貨店,向老闆問路,一樣說要回桃園,想去台北車站搭火車

    瞬間我閃過四個字「老人癡呆」,阿嬤的狀態完全跟我過世的爺爺一樣,會不斷重複同一件事情,就算旁人提醒他,他也會一直不斷重複同樣的動作。我決定報警,而平時有在做影片日誌的我,立刻打開相機記錄整個經過。

    我跟在阿嬤後面一段時間,邊記錄邊保護阿嬤的交通安全,過程中她至少拜訪三家店詢問如何去台北車站,就在巷弄的某個角落,被一位阿姨攔住,我跟阿姨說我已經報警了,阿姨因為家中也有失智老人,所以很清楚阿嬤的狀態,立刻邀請阿嬤坐在她家門口休息。

    我撥打110向警方更新阿嬤的位置,過不到5分鐘,警察到了,我跟警察說明剛剛的經過,其中一位女警眼尖,順手拿起了阿嬤的拐杖,原來阿嬤的拐杖上寫著家裡的地址及手機,警察播了電話,發現阿嬤的家人已經找她超過3個小時了。原來阿嬤並不是來台北找朋友,她家住天母,而我發現她的地方在圓山,走路至少要一個多小時。

    最後看著阿嬤坐上警車的背影就安心了,謝天謝地,與阿姨互道祝福後,就直奔家裡陪家人了。

    這幾天突然想起那天的事,想說可以整理當天拍的影片,但不知道是硬碟出問題,還是農曆七月到了,整個資料夾檔案毀損,只剩下這個影片打得開,第一時間非常難過,但想說沒關係,至少幫阿嬤找到家已經功德無量了,那些與阿嬤互動的溫度會留在心裡。

    想藉此發文,讓更多人意識到這些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失智老人是需要幫助的。「愛的對立面不是恨,是冷漠」- 埃利.維瑟爾(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失智老人 #楊元慶

    FB粉專 / https://goo.gl/dRfJuQ
    IG / https://goo.gl/1UtZSy
    Line@ / @yoyoyang
    教學 / https://hahow.in/cr/yoyoyang
    演講邀請 / https://goo.gl/forms/EQPUHUmUUpNx5zIE3

  • 老人社會互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28 17:22:34

    在醫學領域進行專題研究的莊媖智,赴美讀書、工作,另外也修習了攝影課程,並因此開展攝影創作計畫《Sunday at East Palo Alto》――她在北加州墨西哥移民的教會裡拍攝。她發現,移民們面對白人社會,常處於擔憂戒慎的情況,唯有在自身社群的教會裡,才能安心的完全做自己,與人互動親密且自在。莊媖智自言,她頗為喜歡突破外界既有印象,深入到場域內部的私密感。

    返台後,莊媖智在工作之餘,花費4年時間拍攝的《西門時刻》,也有近似的意味。進入不同社群的私密空間拍攝後,莊媖智明瞭,每個群體有自身的文化、生活的品味與調性,而他們都能夠在三教九流匯集的西門町,找到自己的位置。

    猶如《愛麗絲夢遊奇境》,莊媖智就像摔進洞中,體驗各式空間的獨特情景。而這些空間的使用與布置、擺設,都有自身文化的意義,且空間不止是空間,更隱含她自身與及該群體的心理狀態。此外,莊媖智在攝影時,就已經明白這些空間的變異迅速,它們有一大半很快就會消失,包含重新裝潢、易主或關閉,因此作品也就蘊含進入死亡夢境的意味。

    莊媖智相信真實的接觸,勝過於表面的現象。《西門時刻》是她遊走與瞭解的過程,她不諱言自己對人比對作品更有興趣,因此她在意的是那些群體的內在邏輯,空間反倒是理解眾人的途徑。

    身為女性,在龍蛇混雜的西門町進行拍攝,莊媖智會進行防衛措施,如設Line群組、請友人幫忙留意她的動向,抑或拒絕各種人等的主動幫忙,無論拍攝什麼樣的空間、親自交涉有多難,她都希望由自己主控。而有一回莊媖智切實感覺危險,當她在老人喝茶店拍攝後,感覺被年輕異性釘上跟蹤,藉由疾走於西門町的各種小巷,甩脫對方,儼然驚悚電影。

    西門町外在跟內部有著巨大的不同,這也是它的魔幻魅力所在,各式各樣的不同人聚集,在底下形成種種暗流,宛如龐大的地下生態體系。自言是比較低調、不明顯的莊媖智,亦具有內外的差異性,似也無須意外她會被西門町打動與吸引。


    小檔案
    莊媖智,台北市人,長期以攝影來關注特殊社群之文化樣貌和生活處境。2012-2016年進行攝影專題「西門時刻」,拍攝台北市西門町的私密空間,呈現不同族群次文化的氛圍和情感,獲得2012年台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攝影新人獎(Epson獎),以及2016高雄獎入選。2016年參加中山好融異街區藝術計畫,進行「熟悉/不熟悉的所在」攝影專題,拍攝有代表性的公共/消費空間,希望藉由觀看照片,能促使居民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社區。2017年參與嘉義市人文攝影計畫,拍攝國宅式之軍眷舍,試圖理解「現代眷村」的家庭空間會如何延續或演變。2017年並獲得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的專家面對面之評審團特別獎。2018年出版首本攝影集《西門時刻》。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後製:黃丞瑜
    作品提供:莊媖智  場地提供:布拉格咖啡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