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承
很多時候的 身不由己
身為一個曾經的中度憂鬱症患者
其實 心理疾病在這社會 真的是常態
我不太能理解 在國外的心理醫生
明明就正常到跟台灣的小兒科醫生一樣
但 在台灣 還是有大部分人 聽到心理醫生 就會直接反應 啊 你想太多了啦 沒事啦 睡一覺就好了 甚至是哩卡ㄉㄧㄡˇ陰啊 ?!?!?!
靈...
坦承
很多時候的 身不由己
身為一個曾經的中度憂鬱症患者
其實 心理疾病在這社會 真的是常態
我不太能理解 在國外的心理醫生
明明就正常到跟台灣的小兒科醫生一樣
但 在台灣 還是有大部分人 聽到心理醫生 就會直接反應 啊 你想太多了啦 沒事啦 睡一覺就好了 甚至是哩卡ㄉㄧㄡˇ陰啊 ?!?!?!
靈學的部分 就不管了 有「正確的」心靈寄託是好事
但 還是希望舊觀念的人 可以去重視科學
拿自己的經歷 我自己意識到有憂鬱症
大概是國中時期 那時候有告知阿嬤
阿嬤想帶我去看醫生
但 無奈老人家不懂這方面要去哪看
而媽媽 不相信 後來就不了了之
20歲左右 憂鬱狀況不減反增 害怕這種被吞噬的感覺 自己查了相關資訊 自己看醫生 可 也沒有改善 反而更討厭吃完藥後 混混沌沌不知道在幹嘛的自己
我的憂鬱症狀 從莫名哭泣 不想出門 不想開燈 把自己關在房間 到傷心時會捏自己 想用身體的痛 轉移心理的痛
甚至在行動中摩托車後座時 想直接往後倒 或是 更誇張的拿刀把自己手臂割花(打這句猶豫好久 還好把自己帳號設定18🈲️)看到傷痕累累的我
媽媽害怕了 經過打聽 把我帶去給有名的醫生看
太不愛吃藥的我 後來是發現 我的行為
會讓身邊的人 很累 壓力很大 我不想要讓身邊的人難過 所以開始出門 面對人群 嘗試著更多不一樣的方式 及角度看待事情 才有好轉 但 藥物還說沒有停喔
好的醫生 不會只問問 最近感覺怎麼樣 然後狂加重藥物 讓你每天醒了 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醫生 真的非常重要 請慎選
經過一兩年的治療 我自己把藥停了
懶惰的人還是有好處的😂
跑到台北看醫生 雖然媽媽都會開車
可我還是懶 覺得麻煩😂😂
不過 自己是真的好轉 才開始嘗試停止藥物的 不要學我 最好還是跟醫師討論會比較好嘿❤️
很慶幸 自己很久以前就有察覺
而且 會想要正視 並改善
現在 完全好了嗎?!這我也不敢說
畢竟 我真的太討厭看醫生了😂
但 至少 不會再給自己身體任何傷害
會用正確的方式調適自己的心情
現在的我 最明顯的狀況 就是很害怕人群
如果不熟悉的人 沒有給予我一個安全距離 我就會像同極的磁鐵一樣 自動跳開
如果人群太多 我會黏著朋友 很近 然後雙手緊緊的抱胸 流手汗 心理覺得 好噁心 離我遠一點😂😂😂盡量給予自己一個可以不打擾他人 也讓自己平衡的方式
又不小心打太長了
如果你看到這 那就小小的重點整理給你
一 當自己察覺時 請勿忽視
二 當身邊人跟你求救時 請重視
(當然 如果單純只想靠邀 對妳感情勒索的例外 請自行評估)
三 請找到真的對自己有幫助的醫生
最後 請為了自己 去對抗這個病
生病 沒有錯!
我可以身心健康的話
誰想當一個怪人
我知道自己想要身心靈都很好
也明白身 心 是互相牽制的
我有想要達成的生活目標
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好
我必須先將自己照顧好
才能好好的過想過的生活
❤️
不勉強 但也不擺爛 好好的去抓到平衡點
我可以 你一定也可以 不要急 放慢腳步
適時的放過自己 只是要讓自己恢復該有的彈性
話說 這照片的屋頂 真的很稀疏耶😂
但如果太陽在上方 光打下來 應該也有另一種美
老人憂鬱症評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朋友說,我現在真的面臨上有老,下有小的辛苦
最近這段時間,因為照顧肉肉又陪著老爸處理奶奶的事,其實非常疲憊
今年四月開始,奶奶換到爸爸這裡照顧
也是那時候,我發現奶奶開始有一些失智的初期症狀
像是注意力無法集中,開始無法記得有沒有吃過飯了
原本都會每天唸佛的她,已經不記得唸佛了
開始出現,有時候不記得我爸是誰
開始沒辦法自己洗澡,走路的能力也在變差
當時奶奶住院,
我便已請爸爸交待醫師會精神科開始進行失智評估
但當時醫師來,好像奶奶又正常了?
問一些數學問題,或記憶問題,突然又可以了
到了七月,爸爸告訴我
奶奶個人衛生,也就是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開始有尿失禁,或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尿尿或大便
把爸爸認成他的大哥,或是鄰居
會疑神疑鬼的被害妄想,覺得有人在門外偷看
或是有幻覺,一直說家裡有貓一直沒有趕走,說有老鼠等等
情緒起伏是越來越平淡
走路已需要攙扶
不記得剛吃了什麼,或以為自己剛吃飽了
日夜顛倒,晚上會坐起來,而讓照顧的爸爸無法安心睡覺
我自己的判斷是
如果繼續這樣,我爸可以照顧多久?
我也發現爸爸言語越來越混亂,表達越來越不精準
我自己的猜測是睡眠混亂,以及照顧壓力造成的
奶奶讓爸爸照顧之後,
爸爸無法繼續、穩定地到慈濟當志工
無法和志工朋友再出遊,或是泡溫泉
好像整天都被阿嬤綁住了
其中有幾次姑姑來幫忙
但似乎也感受到照顧奶奶極大的壓力,姑姑過去一年照顧奶奶,照顧得說自己要得憂鬱症了
我想一想,覺得不對勁
一方面是,也許我知道失智(認知障礙症)是什麼,但家人可能搞不清楚
爸爸還常覺得是奶奶跟她在開玩笑,因為好像有時候知道,有時候不知道
但奶奶根本不知道自己前後不一呀!
因此,跑完博士班離校手續後
這段時間,就陪著爸爸聯繫長照
之前,我和奶奶那邊的家人其實接觸少,也不熟
因此,過程中很多事,我是不理不睬的,我不覺得那是我的事
我總是說:我聽一聽,但我沒有想要做什麼
但這次,因為涉及爸爸,覺得爸爸快垮了,我很難不覺得這不是我的事
似乎,也是透過協助的過程,讓爸爸輕鬆一點,我也會輕鬆一點
光看資料
我實在弄不懂什麼喘息服務、日間照顧有的沒有
然後一堆什麼補助
還是撥空先打電話給1966
後來有一個高雄市社會局的個管社工和我討論
比較麻煩的是
爸爸覺得自己很需要幫忙,因為真的很累
又覺得自己不需要幫忙,因為覺得是自己的媽媽要自己照顧
我猜還是有文化上孝道的因素在影響
對我來說最困難的
不外乎要在長照個管、評估個管、日照社工、社區醫師、精神專科醫師、護理師之間溝通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不是學習諮商的,如果我不是輔導教師
我會有辦法這樣充份或精準地溝通,或是FOLLOW整個流程嗎?
連我都覺得壓力這麼大,一般在照顧老人家的人,像我們家是老人照顧老人
哪有辦法講得這麼清楚呢?
我很感謝政府提供長照資源
但也體會到,要弄懂長照,或懂得申請長照,要能清楚表達需求,還真的有點困難
失智的評估,依然在進行中,需要六個月以上的時間
光是等心理衡鑑就要排隊等三個月...
另一方面
困難的是,因為我不是整天陪著阿嬤的人,所以我需要自己幫忙整理出阿嬤的病程大概的時間
因為爸爸總是回答的很亂,或答非所問
那天陪著爸爸、奶奶
奶奶醫院診間外,告訴我她很害怕,莫名的害怕,她說她手腳麻(指的是驚惶感)
當爸爸笑笑著跟護理師陳述,「他總是說我是他大哥,但圍圍她還記得,因為他們以前會一起拜佛。」
其實我在心裡偷哭了一下,其實我也只有一年回去看一兩次阿嬤,陪她聊聊佛法而已
我心裡偷哭的還有,其實爸爸像玩笑話地說著,其實很難過,奶奶已經忘了他這個兒子了吧……
這幾次陪著爸爸處理找日照中心、身體健檢等問題,或是聯繫個管員,協助交通接送這堆瑣碎的事
有時候我好生氣,生氣爸爸講不清楚,但我更清楚的是,生氣的背後,我真正的情緒是難過
我知道爸爸也老了,爸爸也累了,我也捨不得爸爸這樣的照顧奶奶,而失去了原本還算快活的退休生活
by圍爸
老人憂鬱症評估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人家的憂鬱症】
知名Youtuber阿滴近日公開罹患憂鬱症一年來的心路歷程,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
#憂鬱症 是一種腦部化學物質失衡的疾病,我們也擷取《顧爸媽,這樣做最安心》書中的部分段落來分享給陪伴在年長者身邊的子女。
·老人家的憂鬱症經常是以「身體不舒服」來表現的。
·要評估老人家是否真的有憂鬱症,必須同時考慮是不是因為其他疾病,造成這些類似憂鬱的症狀。
比如說,貧血患者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都常會覺得疲累、提不起勁。
而甲狀腺亢進者,則有可能會躁動、睡眠減少。
此外,帕金森氏症的病人經常會繃著一張撲克臉,看起來心情不好的樣子,這些老人家未必真的有憂鬱症,但會因為這些疾病,產生類似憂鬱的症狀。
👉看更多內容https://bookzone.pros.is/3l28vm
👉《顧爸媽,這樣做最安心》https://bookzone.pros.is/3km26l
#天下文化 #相信閱讀
老人憂鬱症評估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想念我自己」 ― 每千人就有一名「年輕型失智症」
一部榮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片子「我想念我自己」,劇中內容描述一位聰明優秀的50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女教授,在一次受邀演講時,發現自己有一些詞彙竟然想不起來。
一天,有慢跑運動習慣的愛麗絲,在熟悉的校園中忽然不知道如何回家。當詞彙運用的困擾漸漸影響到她的教學時,她尋求醫師的協助,於完整評估後,醫師宣布她罹患的是「年輕型失智症」且有遺傳性。
愛麗絲去檢查後,發現自己是家族遺傳的早發性阿茲海默症患者,而她的記憶就要一點一點退化,過去她引以為傲的智識與才華、過去所有她心血累積來的學術成果,現在都要一點一滴隨時間離她遠去,她再也不會記得這些事情。
而那些消失的東西,不只是記憶而已,那更是愛麗絲的自我認同,是她一直以來回答關於「我是誰」時的肯定答案。而如今,對與過去人生彷彿斷裂的自己,還會是同一個「我」嗎?【註1】
■年輕型失智症 ― 推估台灣30-64歲年輕型失智症人口約有1萬2千人
「失智」常讓人聯想到的是「老人」,但若年齡低於65歲而罹患失智症,就稱為「年輕型失智症」。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的資料30-64歲失智症盛行率為千分之一,推估台灣30-64歲失智症人口約有1萬2千人。
這些患者與家屬所承受的衝擊絕不亞於老年失智症者,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因這個年齡層仍處於身負家庭經濟支柱的階段,「上有老,下有小」未來生活要怎麼辦?如何面對家人?又如何說明自己的病情?【註2】
■失智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屬疾病
臨床上常發現,失智者就醫時,其實已發病一段時間,尤其是早發性失智症的患者,因為年紀較輕,所以未聯想到失智症的可能性,如此掉以輕心反而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
早發性失智症徵兆具個別性,不同類型、不同病因所造成之失智症,其出現的症狀及病程不盡相同。當發現自己或家人有以下十大警訊中的症狀,且持續了一段時日,請儘速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關係。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註3】
■年輕型失智症類型
老年失智症常見的病因類型是阿茲海默症,而「年輕型失智症」的類型除阿茲海默症外,有血管型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可治療型失智症、甚或是具遺傳性的失智症,因此醫療上特別著重於病因的探索,除可治療型失智症外,就是血管性疾病之危險因素與遺傳型之基因分析。
首先,血管性疾病之危險因素包含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尤其是高血糖,依據研究報告不論是否為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都會讓智能下降;高血壓及高血脂除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外,也與智能退化密切相關。
其次,「年輕型失智症」有較高的比例具遺傳性,如同「我想念我自己」片中的女主角,確認罹病後,鼓足勇氣將這訊息告訴她的三個小孩,而年齡介於18到25歲的孩子們,面對罹病的媽媽與是否要接受基因檢測以確認自己可能攜帶有失智症的遺傳基因,內心的衝擊與徬徨,相信心理輔導與遺傳諮詢是需要的。【註2】
■年輕型失智症初期7大警訊
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全台年輕型失智患者約一萬兩千人,但其中逾五成是尚未被發現的「黑數」。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主任賴德仁說,一般人難以想像,四、五十歲怎麼就罹患失智,患者可能被當成憂鬱症、躁症,或家人輕忽以為僅是情緒暴躁。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指出,年輕型失智患者症狀表現多樣,老年失智在極輕或輕度期會先出現記憶力減退、健忘等,但年輕型以行為異常表現居多,容易懷疑、妄想、會在公共場所脫衣、罵粗話等,甚至出現「語意」問題,語言表達能力變差、聽不懂他人話語的意義等。
(1)語意表達能力變差,影響工作
(2)無法理解他人說話內容
(3)行為脫序,如在公共場所脫衣、大小便或罵粗話、買東西不付帳等
(4)易懷疑、妄想
(5)個性轉變
(6)出現幻想,如家中突然出現小孩、小動物等
(7)迷路
年輕型失智比起老年失智仍十分有活力、好動。賴德仁教授說:「年輕失智患者卻受到更多歧視。」國人對年輕失智不了解,普遍無法接受年紀輕輕卻罹患老年人疾病,有些患者走在路上,就因多問路人幾句相同的話而被當作「精神有問題」,患者多有病識感、內心受挫。
賴德仁教授表示,找出社區年輕型失智者並不容易,社區篩檢可行性有待討論,提醒民眾,當家人本來個性謹慎小心,但在四十、五十多歲時出現隨意脫衣服、買東西不付錢等個性突然轉變情形,或伴隨記憶障礙、無法勝任工作等,建議就醫釐清病情。【註4】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目前仍是處理失智症最好的策略,「年輕型失智症」與老年失智症較為不同的警訊症狀,包含性格改變、判斷力變差及語意出現障礙等。若周遭親友出現這些症狀,尤其是「三高」患者,提醒及早尋求醫療協助,找出可能病因,以獲得適當處理。【註2】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國立陽明大學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電子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https://bit.ly/2Q9m3bp
∎註2
(高醫醫訊-守護健康全為您)「我想念我自己」-談年輕型失智症:http://bit.ly/3qZxWxr
∎註3
(國民健康署)「聽說人過中年,記憶力漸漸不佳,可能就是得了失智症,是真的嗎?」:https://bit.ly/3eHgScK
∎註4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健忘、妄想、暴躁...年輕型失智,台灣 1.2 萬人」:http://bit.ly/2OWSwB0
➤➤照片
∎註4
年輕型失智初期7大警訊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年輕型失智症 #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 /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診所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