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老人在家沒事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老人在家沒事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老人在家沒事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老人在家沒事做產品中有100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遠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總有一天,我的 #母親 會踏下人生的列車,想到這兒,也就懂得 #珍惜 這漫長又艱難的告別之旅!】 每次的陪伴都是和不斷退化的老媽的一部分告別,下次她只會更退步,能做的事情更少,能訴說的故事也更少、更難說得完整,因此,愈陪伴,反倒愈珍惜,於是,轉了念,就抱著挖寶的心態來探勘這個老生命被埋沒的生命厚...

 同時也有3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anice Yan閻奕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有段時間365天每天都有工作,長大後幾乎是沒有和家人出去玩的︱ 多年的駐唱和街頭表演生活,有過那些心境轉折和趣事? 也曾經有演出只賣出過個位數的票,這個經驗帶來了更多力量 喜歡挑戰和刺激,想做甚麼就會做的個性,也曾經有過掙扎 新專輯《你好嗎》中展現夢想與現實相對呼應的二元對照! 從音樂到影像也...

老人在家沒事做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6:57:03

👉創業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會有創業成功者,同時也會有創業失敗者。不管成功與失敗,創業都是一種奮鬥的經歷。在無數的創業者中有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有的是耄耋不甘於平淡的老人,很多的大學生取得創業成功,有的老人取得了失敗,那麼在創業的過程中成功與否跟年齡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 ⭕20到30歲正當...

老人在家沒事做 在 葉淇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1:06:36

#每晚九點十分 🚉我曾在火車站遇過一個老人家,他問我能不能借150元讓他坐火車回嘉義。 今天一個朋友也遇到同樣的「套路」,她發FB說自己好像被騙了,有人留言說她怎麼這麼傻。 我也回覆說她傻的人:「我們會因為善意而做錯很多事,比如被騙,比如用錯誤方式傷害了別人。但善意這件事情本身並沒錯。」 之...

  • 老人在家沒事做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7:00:01
    有 96 人按讚

    【總有一天,我的 #母親 會踏下人生的列車,想到這兒,也就懂得 #珍惜 這漫長又艱難的告別之旅!】

    每次的陪伴都是和不斷退化的老媽的一部分告別,下次她只會更退步,能做的事情更少,能訴說的故事也更少、更難說得完整,因此,愈陪伴,反倒愈珍惜,於是,轉了念,就抱著挖寶的心態來探勘這個老生命被埋沒的生命厚度與彩度。

    圖/Pexels

    👉【遠見華人 精英論壇】https://gvlf.gvm.com.tw/

    #華人精英 #彭菊仙
    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

  • 老人在家沒事做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5:57:46
    有 4 人按讚

    【讀者投稿:所有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翼人》作者:森杄

    (註:因作者未能定題,編輯讀後將其定為「翼人」,另按要求劃分章節)

    成長是踏進另一個更深沉、更幽暗的牢籠裡。那裡伸手不見五指,那裡只有你自己。

    當你意識到被囚禁時,你的全身上下會像是被烈火焚燒一般,痙攣不止。在你作出下一步抉擇前,會經歷越來越密集的陣痛。

    你會痛苦、會不甘、會很想示弱。

    但,這是你體內的能量正在拼命掙扎、迸發而出的前奏。

    ——

    人類是世間上最弱小又最自大的種族。

    而這個種族的幼崽,總會在最天真無邪的孩童時期反問他們的父母。

    「翼人也是人類嗎?」他們會指著書本,只表露最純粹的、對世界的好奇。

    而成年人類則理所當然地否定,極力撇清一切關係。

    他們都不屑承認。

    ——

    ​以上是男子唯數不多的童年記憶了。

    ​直至某天,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有個瘦骨嶙峋的老人,默默唸著有些口音的古老語言。他卻神奇地聽懂了。

    ​老人說人類早已滅亡了。

    「他們不是還活著嗎?」男子驚慌得反問。

    「他們真的還活著嗎?」

    「消滅自己種族的特性,難道不是自我毀滅嗎?」

    「甚麼特性?」

    那老人向男子投去惋惜的眼神,輕嘆:「沒有人記得……沒有人記得。」

    「人類會飛。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會飛。」

    「會飛?」

    「我父母說只有翼人會飛。」

    老人搖了搖頭,不再言語。

    ​男子見老人不願多談,反而關心起他的處境起來。

    「你不害怕嗎?」

    「這裡很……」男子環顧著陰暗無邊的四周,似乎找不出其他形容詞:「黑暗。」

    「外面的世界,有同伴、有安穩的生活、有家、有溫飽、有……」

    他掰著手指說話,卻被老人打斷了。

    「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才更令人覺得害怕。」

    「不是嗎?」

    ——

    那場夢以後,他時常會感到一陣反胃。

    是在吃到溫暖的晚餐以後。

    是在登上山頂,如常地拍了一張日落照以後。

    也是在跟別人來了一場淋漓盡致的性愛以後。

    他不知道如何面對。他不可能說他夢到一個奇怪的老人,而那段奇怪的對話令他對這個世界產生懷疑。因為他身邊的人也從來沒有這樣的困擾。

    在夜色降臨時,他諮詢了一名醫生。

    醫生說這是成長的陣痛。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不必擔心,只要定期覆診就可以了。

    如常社交。如常工作。如常運動。如常進食。如常,娛樂。

    後來他再也記不起以前做過的夢。

    後來他連那個人是男是女也記不清了。

    他只知道每晚睡不著的時候,都會照著醫囑吞下許多藥丸。有些藥丸的糖衣用特殊材料製成,醫生說,需要用唾液溶化。

    「唾液?」難道沒人覺得奇怪嗎?

    「對的。」

    「要我一直含著?」這不是違背了吃藥丸的原意了嗎?

    「不是你。」

    「只有別人的唾液才能溶解它。」

    醫生沒再給出解釋,即使病人有知情權。但很多時候,閉嘴才是當下的第一選項。

    他從醫生的眼神裡看出一點點不耐煩的意味。

    他好像在說,「我才不管你要如何得到別人的唾液還是別的甚麼,我只是下了一個專業的判斷」。

    「很多人連自己正在做甚麼也不知道。」他的腦海突然浮現了這句話。

    是從哪裡來的呢?彷彿是腦袋擅自回想起來,又彷彿是從心底深處傳來的微弱叫喚。

    他始終記不起他在哪裡聽過。

    他想吃藥,可他沒有一個恆常的伴侶可以幫忙。

    又或許,潛意識在阻止他撥通其中一個性伴侶的電話。

    他好像不應該繼續吃藥。

    睡不著是一件壞事嗎?

    ——

    許久以後,天空下起了一場紅雨。

    有些人說那些是翼人的鮮血,是人類把同類殺死的。

    但沒有人能證實那些雨其實是血。

    有人說在這個城市的上空佈滿帶著荊棘的藤蔓。當住在地上的人類妄想展翅高飛,那些藤蔓便會瞬間收緊,像自然反應一樣,自然地,緩慢地,絞碎翼人的翅膀。

    而對翼人來說,翅膀就像他們的心臟一樣,身沒死但心死了,同樣是活不成的。

    翅膀像他們的指南針,能助他們找到歸家的路。若失去了翅膀,他們會拼命回到大自然之母的地方。不是高樓大廈,也不是人類聚集的地方。

    他們會自然地,找到自己的歸處。

    但這些也只是在網上流傳的謠言罷了。

    沒有人能證實那場紅雨就是翼人折翼所濺的血。

  • 老人在家沒事做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2:00:01
    有 59 人按讚

    【藝術家 #林羿綺:長大了做創作,才從其他眷村恢復跟家人的記憶】文/陳又津

    舅公和阿嬤這對手足,不識字,分隔 #台北 與 #印尼 兩地,只能請人寫信,託人帶錢回去,寄送全家福照,背後一一說明是誰人。金門、邦加和新加坡的家人互無聯繫,就算在路上遇到了,也是相見不相識。舅公最後在邦加過世,無論寫家書還是病中,常說的都是那句:「#是什麼把我們分開?」

    阿嬤與舅公的那堆信件,一直跟著老人家離開金門、住進台北的眷村、搬到大樓,經過了長長的時光隧道,被孫女翻拍成藝術作品。2018年,羿綺決定前往邦加:

    https://bit.ly/3kTmsvr

  • 老人在家沒事做 在 Janice Yan閻奕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20:00:07

    ︱我有段時間365天每天都有工作,長大後幾乎是沒有和家人出去玩的︱

    多年的駐唱和街頭表演生活,有過那些心境轉折和趣事?
    也曾經有演出只賣出過個位數的票,這個經驗帶來了更多力量
    喜歡挑戰和刺激,想做甚麼就會做的個性,也曾經有過掙扎
    新專輯《你好嗎》中展現夢想與現實相對呼應的二元對照!
    從音樂到影像也和不同朋友合作,包括八三夭阿璞、理想混蛋雞丁和陳昊森合作

    來跟我們一起聊聊各式各樣的J格辣個吧~

    ---------------------------------------------------------
    00:00 鈔票不要再飛啦!!!
    00:50 本集大來賓魏嘉瑩帶著新專輯《你好嗎》來拉
    02:11 J格喝奕杯-今天不盲測紅茶,小魏今天來乾冬片仔!
    02:47 新專輯中展現相對呼應的二元對照是什麼?!
    03:37 小魏追逐夢想的過程中有過想放棄的時候?
    05:57 曾經有過害怕回家的日子
    09:10 有次演出只賣出兩張票,還只來了一個人
    11:46 當街頭藝人的日子裡有過那些心境轉折和趣事?
    16:43 除了製作精良的Cover好看好聽外,小魏這系列的影片超療癒
    17:58 巡演前打球要小心...
    19:18 喜歡打電動,新專輯裡這首歌是來自於這個電玩!?
    22:17 從音樂到影像也和不同朋友合作,天團主唱到新銳男神都有
    24:23 《你好嗎》帶來最溫暖的問候
    26:22 有想過嘗試跨足戲劇圈嗎?
    28:08 心理測驗來拉-這次要測出你的糾結指數
    31:45 J格問奕下--如果人生有所不足目前覺得最欠缺的會是什麼?
    33:47 暖心動人主打《你好嗎》真的太療癒~
    35:05 這張專輯還有更特別的,年底還會有xx!

    ---

    數位收聽"你好嗎"|https://arrowwei.lnk.to/HowAreYou

    Podcast廣告合作聯繫Email|[email protected]
    訂閱閻奕格YouTube頻道|https://janiceyan.fanlink.to/sub
    J格來尬聊 S2|Podcast 收聽平台
    https://janiceyan.podlink.to/J_NoLimits

    Special Thanks :
    @魏嘉瑩 @魏嘉瑩 Life
    魏嘉瑩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rrowwei/
    魏嘉瑩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rrowei


    心理測驗結果-
    選擇1.抱著孩子的孕婦
    你是一個非常果斷的人,不喜歡猶豫抉擇,做事情直率豁達,有時候會覺得思想簡單,但是你的處理方式確實是比較好的那一種,你對自己的生活規劃其實有很明確的計劃,並且通常能夠按照你的計劃來進行,你的糾結指數比較低,生活當中也比較簡單快樂。

    選擇2.拄著枴杖的老人
    你是個容易心軟的人,不喜歡惹麻煩。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會顧忌彼此的面子,而答應別人的要求,即使是無理的要求。你總是很直率地與人交流,並認為這樣可以讓一切事情變得更容易。思想有的時候很簡單,不願意糾結,但卻總容易糾結,總容易被生活當中的困境困住,很多時候都會好心做錯事,吃力還不討好。

    選擇3.腿打石膏的青年
    你的糾結指數比較高,在處理每件事情當中都會比較周全,但是思慮過重,有的時候,自己的壓力會比較大,但是你的情緒控制能力比較高,這也意味著,你會將過多的不愉快積壓在心中,然後強迫自己去消化掉這些情緒垃圾。 在做很多選擇的時候,你通常能夠通過自己的考慮,果斷的作出決定,但其實你的內心也會很糾結,只不過你通常不將它表現在臉上而已。

    選擇4.病殃殃的人
    其實你是一個非常糾結的人,各種細節都決定了你是個心思細膩的人,但是過分的重視別人對自己看法,也太糾結自己的缺點,這樣你會有很大的生活壓力的,不利於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糾結,可能是因為和自小的生活環境以及教育有關係,還有一些自己的選擇。

  • 老人在家沒事做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19:00:26

    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要介紹的秘境是『列尼部落』
    上一集介紹『列尼瀑布』
    今天我們終於跟隨崙山部落耆老
    走回他們的舊部落
    發現了日治時期建造的吊橋
    更發現了在半山腰上五個足球場大的高山盆地
    走進盆地有如走進阿波卡獵逃的電影場景了
    路上到處可見的足跡
    可見這邊的生態非常的豐富
    我們也到舊部落整理家屋
    發現這邊的家屋保存算完整也非常宏偉
    也有一些遺留下來的古蹟
    重點是我們發現黑熊爬樹的爪痕
    事實證明黑熊是會爬樹的
    回家的路非常的感動
    除了看見老人家對部落的想念
    也看見年輕人完成長輩的期許回到舊部落
    很榮幸能跟崙山部落族人一起回到舊部落

    『列尼部落』科普時間:
    崙山村大部份的布農族
    經過的路線
    多半是於翻越中央山脈之後
    到達哈哈米
    (今日的布列尼山
    上方步行四小時後可到達溫泉
    而對面的山坡就是哈哈米
    和太平入山管制站上方的
    哈哈米不同)
    後又搬至列尼
    由於此處是山區
    難得一見的大平原
    相當於崙山村的一倍半有餘
    成了大家途中最大的聚落
    後因人口漸多
    部份轉移至草坪溪下方的
    卡卡耳、尼尼安凡、巴支念
    及河對岸的馬忽蘭
    後經日人的撫蕃政策
    而集中至崙山村
    再加上馬達眾落部份移民

    『列尼部落』怎麼去:
    因為本次路線為部落尋根道路
    必須經過(崙山部落族人同意,使得進入山中拍攝)
    未來崙山部落也會開發生態旅遊
    大家再多多支持
    座標:23.494830, 121.248214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Fly away – Rexlambo (No Copyright Music).mp3
    2.DAH Trump - Hanakotoba (花言葉)
    3.[Non Copyrighted Music] @Dj Quads Official - Birds And The Bees [Chill
    Hop]
    4.Cinematic Inspiring Music (No Copyright) - Flowing Energy by Keys Of
    Moon
    5.🗻 Chill Oriental Lofi (Music For Videos) - Shizuka by AERØHEAD 🇺🇸

  • 老人在家沒事做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12 11:23:02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