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羽觴借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羽觴借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羽觴借代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謝茜嘉 Tse Sai K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Glocal Pop 27] 《天問》/達明一派 不久前和填詞人周耀輝相遇,終於可以親身告訴他,至今仍然喜歡他填的達明一派作品《天問》。那個時代的詞,不止有國際視野,還有宇宙情懷,雖然這首歌是六四後芸芸作品之一,但和同一系列歌曲相比,沒有聲嘶力竭的濫觴,卻鮮有地足以傳世,因為歌詞超越了單一事...
羽觴借代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4:16:27
【大和言葉的字裡人間】 . 外人如我輩看來,日語總依稀有幾道異鄉影子:現代日語近半是漢語詞,又有 2 成是借用他國的外來語,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等斑駁陸離,被調侃集大成也是常有的事。 . 不過,日語中還有一類,生於奈良時代以前的傳統風土,既非漢語亦非外來語,儘管後來有借用漢字形義,但沿用和語...
羽觴借代 在 謝茜嘉 Tse Sai K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local Pop 27] 《天問》/達明一派
不久前和填詞人周耀輝相遇,終於可以親身告訴他,至今仍然喜歡他填的達明一派作品《天問》。那個時代的詞,不止有國際視野,還有宇宙情懷,雖然這首歌是六四後芸芸作品之一,但和同一系列歌曲相比,沒有聲嘶力竭的濫觴,卻鮮有地足以傳世,因為歌詞超越了單一事件,放在不同時空,都能令人思考。
對這首詞驚為天人,首先自然是「天問」的氣魄,這可是屈原的同名楚辭。在屈原版本,放在當時的環境,已是無限顛覆,開宗明義對「天道」提出種種質疑,問的既是古代神話傳說歷史,也是當世當權者的無道無能。周耀輝的版本似乎有意當屈原續篇,還要使用一些相同典故,例如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屈原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質疑后羿如何射下九個太陽,太陽內的神鳥金烏又如何解體,究竟意思何所指,自然有不同解讀,特別是後文還有談論后羿是否偉人的部份。到了周耀輝版,問「誰挽起弓箭/射天空的火舌」,似是歌頌當時學生的「射太陽」豪情,卻也似暗示在東方社會只有徒勞無功,同樣可予人無限聯想。
又如屈原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這兩句更深奧,大意是「月亮有着什麼德行,能死了又重生;月中黑點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似是充滿對「離地」月球神話的犬儒批判。到了周耀輝版,卻問「誰偷仙丹飛天/月宮安守青天」,似是諷刺在天上的人(領導)其身不正,又似慨嘆不少人選擇離開地面是非地獨善其身。到了第二節,關於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這四句歌詞,詞人終於加上「斗膽」、「囂張」、「不惜」、「孤單」等形容詞,一切意思,更形白露。
無論屈原也好、周耀輝也好,都不是單純的、說教的對社會批判,而是把對象轉移到整個東方社會的「天道觀」,因為尊卑有序,不能「問天」(可見金庸《笑傲江湖》人物向問天之大膽),只能任由「天問」,道出同代凡人活在不敢想、不敢問的秩序,與及箇中的無奈。周耀輝還似有意「second」屈原,例如問「千秋的咒詛何時作罷」,1989年之前的二千多年,正是屈原的時代,華人社會的醬缸居然至今毫無改變,默許天道的人始終是主流,屈原泉下有知,當引為知己。
最具藝術意義的是,「天問」其實不一定說政權,也可以借代任何可供批判的制度,例如資本主義、性別霸權或全球化。達明版本如是,其實屈原的《天問》何嘗不是?近年甚至有研究說屈原是同性戀者,種種情懷既是抒發對家國的嘆息,也是個人感情的釋放,教人想起周耀輝本人六四後離開香港到荷蘭長住,既是對六四的反彈,卻也是一段感情的逃避。這種一詞多義的功力、心路歷程,縱然相隔千年,大概也沒有比作為過來人的屈周二人更相互知心。
沈旭暉 now 娛樂生活 2015年11月20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58625
延伸閱讀:《光輝歲月》
https://www.facebook.com/…/a.991840954183…/1025284250839058/
羽觴借代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local Pop 27] 《天問》/達明一派
不久前和填詞人周耀輝相遇,終於可以親身告訴他,至今仍然喜歡他填的達明一派作品《天問》。那個時代的詞,不止有國際視野,還有宇宙情懷,雖然這首歌是六四後芸芸作品之一,但和同一系列歌曲相比,沒有聲嘶力竭的濫觴,卻鮮有地足以傳世,因為歌詞超越了單一事件,放在不同時空,都能令人思考。
對這首詞驚為天人,首先自然是「天問」的氣魄,這可是屈原的同名楚辭。在屈原版本,放在當時的環境,已是無限顛覆,開宗明義對「天道」提出種種質疑,問的既是古代神話傳說歷史,也是當世當權者的無道無能。周耀輝的版本似乎有意當屈原續篇,還要使用一些相同典故,例如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屈原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質疑后羿如何射下九個太陽,太陽內的神鳥金烏又如何解體,究竟意思何所指,自然有不同解讀,特別是後文還有談論后羿是否偉人的部份。到了周耀輝版,問「誰挽起弓箭/射天空的火舌」,似是歌頌當時學生的「射太陽」豪情,卻也似暗示在東方社會只有徒勞無功,同樣可予人無限聯想。
又如屈原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這兩句更深奧,大意是「月亮有着什麼德行,能死了又重生;月中黑點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似是充滿對「離地」月球神話的犬儒批判。到了周耀輝版,卻問「誰偷仙丹飛天/月宮安守青天」,似是諷刺在天上的人(領導)其身不正,又似慨嘆不少人選擇離開地面是非地獨善其身。到了第二節,關於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這四句歌詞,詞人終於加上「斗膽」、「囂張」、「不惜」、「孤單」等形容詞,一切意思,更形白露。
無論屈原也好、周耀輝也好,都不是單純的、說教的對社會批判,而是把對象轉移到整個東方社會的「天道觀」,因為尊卑有序,不能「問天」(可見金庸《笑傲江湖》人物向問天之大膽),只能任由「天問」,道出同代凡人活在不敢想、不敢問的秩序,與及箇中的無奈。周耀輝還似有意「second」屈原,例如問「千秋的咒詛何時作罷」,1989年之前的二千多年,正是屈原的時代,華人社會的醬缸居然至今毫無改變,默許天道的人始終是主流,屈原泉下有知,當引為知己。
最具藝術意義的是,「天問」其實不一定說政權,也可以借代任何可供批判的制度,例如資本主義、性別霸權或全球化。達明版本如是,其實屈原的《天問》何嘗不是?近年甚至有研究說屈原是同性戀者,種種情懷既是抒發對家國的嘆息,也是個人感情的釋放,教人想起周耀輝本人六四後離開香港到荷蘭長住,既是對六四的反彈,卻也是一段感情的逃避。這種一詞多義的功力、心路歷程,縱然相隔千年,大概也沒有比作為過來人的屈周二人更相互知心。
沈旭暉 now 娛樂生活 2015年11月20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58625
延伸閱讀:《光輝歲月》
https://www.facebook.com/…/a.991840954183…/1025284250839058/
羽觴借代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local Pop 27] 《天問》/達明一派
不久前和填詞人周耀輝相遇,終於可以親身告訴他,至今仍然喜歡他填的達明一派作品《天問》。那個時代的詞,不止有國際視野,還有宇宙情懷,雖然這首歌是六四後芸芸作品之一,但和同一系列歌曲相比,沒有聲嘶力竭的濫觴,卻鮮有地足以傳世,因為歌詞超越了單一事件,放在不同時空,都能令人思考。
對這首詞驚為天人,首先自然是「天問」的氣魄,這可是屈原的同名楚辭。在屈原版本,放在當時的環境,已是無限顛覆,開宗明義對「天道」提出種種質疑,問的既是古代神話傳說歷史,也是當世當權者的無道無能。周耀輝的版本似乎有意當屈原續篇,還要使用一些相同典故,例如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屈原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質疑后羿如何射下九個太陽,太陽內的神鳥金烏又如何解體,究竟意思何所指,自然有不同解讀,特別是後文還有談論后羿是否偉人的部份。到了周耀輝版,問「誰挽起弓箭/射天空的火舌」,似是歌頌當時學生的「射太陽」豪情,卻也似暗示在東方社會只有徒勞無功,同樣可予人無限聯想。
又如屈原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這兩句更深奧,大意是「月亮有着什麼德行,能死了又重生;月中黑點是何物,是否兔子腹中藏身」,似是充滿對「離地」月球神話的犬儒批判。到了周耀輝版,卻問「誰偷仙丹飛天/月宮安守青天」,似是諷刺在天上的人(領導)其身不正,又似慨嘆不少人選擇離開地面是非地獨善其身。到了第二節,關於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這四句歌詞,詞人終於加上「斗膽」、「囂張」、「不惜」、「孤單」等形容詞,一切意思,更形白露。
無論屈原也好、周耀輝也好,都不是單純的、說教的對社會批判,而是把對象轉移到整個東方社會的「天道觀」,因為尊卑有序,不能「問天」(可見金庸《笑傲江湖》人物向問天之大膽),只能任由「天問」,道出同代凡人活在不敢想、不敢問的秩序,與及箇中的無奈。周耀輝還似有意「second」屈原,例如問「千秋的咒詛何時作罷」,1989年之前的二千多年,正是屈原的時代,華人社會的醬缸居然至今毫無改變,默許天道的人始終是主流,屈原泉下有知,當引為知己。
最具藝術意義的是,「天問」其實不一定說政權,也可以借代任何可供批判的制度,例如資本主義、性別霸權或全球化。達明版本如是,其實屈原的《天問》何嘗不是?近年甚至有研究說屈原是同性戀者,種種情懷既是抒發對家國的嘆息,也是個人感情的釋放,教人想起周耀輝本人六四後離開香港到荷蘭長住,既是對六四的反彈,卻也是一段感情的逃避。這種一詞多義的功力、心路歷程,縱然相隔千年,大概也沒有比作為過來人的屈周二人更相互知心。
沈旭暉 now 娛樂生活 2015年11月20日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58625
延伸閱讀:《光輝歲月》
https://www.facebook.com/…/a.991840954183…/1025284250839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