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美食關鍵詞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美食關鍵詞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DAKOU (大口)看板book標題[心得] LIZ關鍵詞時間Sun May 26 22:08:...
美食關鍵詞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6 11:19:12
#Podcast Taster 美食加 Podcast #美食關鍵詞|EP108 【主廚的誕生16】 logy 主廚田原諒悟 Ryogo Tahara(上):小鎮男孩長成星級主廚,從北海道到義大利到台灣的廚藝之路 👉https://taster.life/podcast-20210812/...
最近時間瑣碎喜歡短篇。又吃是最簡便的舒壓方式,不只是吃本身,閱讀與書寫都是。
最近與友相詢幾本美食書都不甚喜歡,沒有鑽進食物的精髓中;食物,或是食記,不僅是
需要口感,也需要對於製程、歷史以及文字件件雕琢的事。自己試寫了幾篇,口中有沒有
敏感度或嫌主觀,但其他的都其差無比;惟若依此標準,恐怕光文字就能夠篩去大部份的
「寫作者」。美食要寫的身歷其境相當困難,尤其是如果不能在味覺上同步,對於讀者而
言多有指鹿為馬的情形。
買這本書是因為廣告打很大,一次兩次之後,意志薄弱就買了。作者是台大法律系,哈佛
法學院,兩個律師照,看來是個不可高攀的同行。部落格是「美食家的自學之路」,打開
書後看到這個名字,想了一下,它躺在我鮮少開的「我的最愛」書籤,點開滑鼠翻了幾回
,大多都是在介紹外國fine dining的盛事。
本書,開頭就直接,她是在探討fine dining。
fine ding不是個好翻譯的詞,但它是源自於法國菜。──大概就是因為記錄片《神廚東
京壯遊記》讓我找到這個部落格的。
噢fine dining,大概也只有在電視看略讀一二,吃嘛,是沒有機會的。唔,這本書,一
開頭就在探討fine ding的生成與發展,嗯,淺了些但問題不在這裡,是在於作者的文筆
不夠有趣,所以初讀會覺得似是資料多方堆積而來。
中間開始探討台菜的形態,以及,作者一直想在台菜中找尋fine dining的意圖,我覺得
作者對於台灣的飲食焦慮,致使她試著用他人的眼光自我審視,但畢竟一開始文化有別
生成不同檢視的模形就不一樣了,這本書,與其說她在給予什麼,不如說在找尋什麼。注
目著國外的範式,慌亂的面對自己的文化─說是範式不同又不那麼精準,即使是範式不同
的日本,亦有高度的美食精緻度。 但又找不到自我應然的定位,在本書昭然若揭。
嘿,講白點,就是這本出版的還太早。作者如果多一層的沉澱或自我評析,可讀度會高許
多。
我有時面對自己的文化也有這樣的感覺,不管是傳統還是現在的土地。不過高低之分,也
常常是評價或是塑造的問題。至於台菜,別說西餐,相較於外省菜,也一直覺得不夠精緻
,或許也多少與我不喜海鮮有關,精緻了菜我未必能吃,自然缺乏認識的可能。而書中討
論此點是著重於台菜沒有被「學院化」,沒有系統性的進入教學體系,所以慢慢的凋零而
難以傳承。
僅存的幾間書中列舉的,或許也該走一圈看看。不過前幾個星期才下定決心不該排拒食物
,昨天婚宴看到雞佛還是克服不了心裡的障礙。
那個豬肚跟鱉的,我們可能還是要有一段時間保持距離。
最後的訪談很好,對象是葉怡蘭、江振誠、詹宏志。尤其是我喜歡他們談夜市,大家對於
小吃的觀察與焦慮是很雷同的,怎麼找回自己的面貌,是幾位職人不斷反覆強調的點。尤
喜歡詹宏志講米其林評日本的部份:「一開始米其林還找不到方向,多次之後米其林也跟
著在地化了,名單的準確度也更高了。」我想對於台灣也是吧,慢慢的,他們會找到在台
灣應該要有的樣子。我們也能從中,或許也是很可悲的由他者的角度,找到自我的樣子。
這幾乎是現代(相較於西方強勢的)弱勢文化的某種徬徨與常態。
最後,作者在書末有推薦名單,有些店我的確不太喜歡或很不喜歡;不過略看推薦名單的
地域分佈,不免好似覺得知道作者的生活範圍在哪個區塊。
雖然可能有誤,但這也是讀書的另一個樂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97.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58879700.A.001.html
嗯..詹宏志的詮釋滿多面向的,你講的是其中一個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