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術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術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術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術定義產品中有6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28的網紅林郁晉- Yu Jun LI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 《鏡水樓台》Gazebo and the Water Mirror #展覽預告 人們透過模仿,習得社會所運行的資訊系統,大腦不斷地學習、接收並四處傳播,資訊都會因有其用處而得以順利保留,成為熟知的文化現象,因此可以立即指認某些符號或概念,快速進入世界的系統。 現今網路迷因(meme...

 同時也有5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美術定義 在 荷爾蒙少年???????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9:49:28

【📺 荷爾蒙少年 Hormone Boys - 9999 GENZ (Official Music Video) 📺】 ⠀⠀⠀⠀⠀⠀⠀ 畫面旋轉,光影乍現,科技的枷鎖在我們身上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記。身為記憶構成的動物,我們本能的將雙眼所見歸類於現實,內化後成為自我的表述,身處瀕臨失控的年代,「真實」...

美術定義 在 尾崎ななみ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8:54:13

#東京 #真珠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アートアクアリウム美術館と、金魚真珠の深い繋がり @seventhree.pearl 公式note更新!◡̈︎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今回は、アートアクアリウム総合プロデューサー・木村英智さんにお話を伺い、アートアクアリウムと#金魚真珠 ...

美術定義 在 我是江老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4:51:24

讓我來分享一個台南旅遊的流水帳吧 台南真的是一個超級棒的地方, 為什麼旅遊大家那麼喜歡到台南? 因為東西超好吃又有很多各種多元的觀光景點, 真的是超級滿足啊~ 首先到台南第一站我就是去了我最愛的牛肉湯, 這次去阿裕牛肉湯崑崙店,舊店目前已經歇業了, 上次去新店的時候他們剛開幕沒有多久, 整體管理...

  • 美術定義 在 林郁晉- Yu Jun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20:34:33
    有 3 人按讚

    2021 《鏡水樓台》Gazebo and the Water Mirror
    #展覽預告

    人們透過模仿,習得社會所運行的資訊系統,大腦不斷地學習、接收並四處傳播,資訊都會因有其用處而得以順利保留,成為熟知的文化現象,因此可以立即指認某些符號或概念,快速進入世界的系統。

    現今網路迷因(meme)不僅是廣傳在網路上的梗圖,還泛指文化透過模仿的方式,成為訊息傳遞的機制,這些訊息快速的連結、不斷地混種、適應、變形,彼此相互吸引、結合共存,連結成新的訊息結合體。有趣的是它未必有其垂直式的文化脈絡,而是某種發散式的「水平式文化拼接」,發展出脈絡上的跳躍與斷裂,呈現社會與文化現象的存續與擴散。

    藝術家在不斷接收網路虛擬空間中流通的文化後,將抽象之記憶形象化,成為某種真實的檔案或外裝的記憶,爾後又再度回到了虛擬(展場),再次將技術、真理及意義之間的定義不斷翻轉,讓現實主體轉成虛擬之物,重新調換了先與後、真與假、符象與實質之間的關係,讓虛擬成為另一種現實。

    本次線上展覽,將與「台灣當代一年展」及由台灣民間所發起,響應世界博覽會的虛擬場館「群眾的國家館」共同合作。「鏡水樓台」透過網路,讓位在一片汪洋海面上,橫豎通直的跨海公路中的三座精美美術館,同時呈現在台灣及杜拜,還有可以自由進入虛擬現場的全球觀眾眼前。它像是透過影像紀錄下曾真實存在的現場,然,當現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模糊後,人是否存在於真實已不再重要,破除了現實所限制的框架,其中「水平式的文化拼接」更是某種突破框架之動力,讓訊息或原初即存在的慾望找出新的道路,重新連結成新的隱喻出口。

    儘管脈絡並非清楚絕對,依然可見其混雜的摺痕中原初慾望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覽資訊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展期:2021 年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31 日(日)
    開幕 / 閉幕 :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23 日(六)
    瞭解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tw.annual

    「群眾的國家館:我們的世博」
    展期:2021 年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31 日(日)
    瞭解更多: https://www.netizenpavilion.info/

    #蔡昌豈 #吳柏賢 #陳昱凱 #傅寧 #蔡尚孚 #蔡傑 #羅悅慈 #鏡水樓台 #Gazebo_and_the_Water_Mirror #2021台灣當代一年展 #2021Taiwan_Annual #一年培力 #pavilionchallenge #自己的國家館自己蓋 #重新定義世博

  • 美術定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7 21:00:16
    有 98 人按讚

    ▨(非)主流歌詞選:從地下音樂到獨立音樂 ▨ ◎ 九月第四週責編/林于玄
     
    寫在「獨立音樂」和「主流音樂」界線逐漸消失的現在。
     
    當「地下樂團」邁向「獨立樂團」,當「獨立音樂」逐漸進入金曲獎名單和流行音樂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改變了什麼?過去對地下音樂、獨立音樂所下的定義和期許是否仍然適用於今日?
     
    流行音樂是不斷在變動的,獨立音樂也是,嘗試在兩個時時流動的名詞間找尋一個模糊的邊界是一項困難且漫長的路程。從 2000 年前後「獨立音樂」一詞逐漸取代「地下音樂」,成為當時非主流音樂的代稱後,「什麼是獨立音樂?」便是迴響在歌者和聽者耳邊的待解謎題。過去已經討論將近 20 年,而未來也將會持續。那麼在此時此刻,「(非)主流歌詞選」的意義是什麼呢?這些歌曲又如何與當下的時代連結,成為聽眾的耳蟲?
     
    本週,我們挑選了六首別具意義的歌曲,從雷光夏、珂拉琪、餵飽豬、當代電影大師,到熱寫生、海豚刑警,由各個寫手輪番上陣撰寫賞析,祝大家收聽愉快!
     
    -
     
    ▨ 美術設計 _ 李昱賢
    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2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詞選 #私房歌單 #地下音樂 #獨立音樂

  • 美術定義 在 創業家驚點語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6 12:00:02
    有 3 人按讚

    女主希望家是一個「充滿溫暖與藝術」的港灣,全屋不用乳膠漆,一進門就仿佛來到了「美術館」

  • 美術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12:24:13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 美術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24 12:23:49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 美術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24 12:23:25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