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國颶風分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國颶風分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國颶風分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國颶風分布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534的網紅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風機葉片的回收危機 - (1)】 #目前風機葉片難回收 #美國以掩埋堆放為主 台灣開始以風力發電也將進入20年(兩千年初開始規畫第一架商轉陸域風機),風力發電廢棄物的問題也即將浮現,還好台灣投入的不算早,各國基本上已經有些實例可以參考。根據彭博社的估計,在接下來4年中,美國每年約有8,000片風機...

  • 美國颶風分布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9 08:27:06
    有 341 人按讚

    【風機葉片的回收危機 - (1)】
    #目前風機葉片難回收 #美國以掩埋堆放為主
    台灣開始以風力發電也將進入20年(兩千年初開始規畫第一架商轉陸域風機),風力發電廢棄物的問題也即將浮現,還好台灣投入的不算早,各國基本上已經有些實例可以參考。根據彭博社的估計,在接下來4年中,美國每年約有8,000片風機葉片要報廢,歐洲到2022前每年也有約3,800片,且問題會愈來愈大,因為這些待廢風機多數都在十多年前興建,當時數量還不到現在的五分之一,未來需要處理的葉片會愈來愈多。因此就來稍微介紹一下他國如何處理。

    ◎美國
    先簡介一下美國風機簡史:美國第一座風機於1980年在新罕布什爾州興建,隨後加州在舊金山以東的阿爾塔蒙山口(Altamont Pass)建置了數千台風機,早期的風機效率不佳,但1992年國會通過風電減稅後,製造商投資了更強大的設計,使鋼骨上升260英尺,並以玻璃纖維做為葉片材質。十年後,GE推出業界標準的1.5MW模組,足以靠正常的風量供應1,200戶住戶的用電需求。

    風機在生命週期結束後必須卸除,由於一支風機葉片的長度可以比一架波音747的機翼更長,因此在除役時無法直接搬走,須先以含鑽材質的工業用鋸割斷玻璃纖維,將之裁切成三塊,再綁在大型牽引車上載走。這些卸下的風機葉片無法回收,除了堆放在垃圾掩埋場,幾乎沒有別的方式處理。在美國,它們最後會落腳在少數幾個位在愛荷華州或南達科塔州的空曠掩埋場,埋於地表30英尺以下,但永遠不會被分解,成了名符其實的風機墳場。

    其實一台風機中約85%的組件(鋼骨、銅線、電子設備、齒輪裝置)都可回收或再利用,唯獨葉片的部分仍然無法處理,主因來自它的材質,由於風機的設計須可承受颶風威脅,而使用非常堅固的玻璃纖維做材料,極為不易被壓碎和重製。另外一個原因來自成本:風機葉片的體積很大,有些甚至和一座足球場等長,大型載具一次只能拿走一支葉片,若要長途遷移至回收場,運輸成本實在太高。

    而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掩埋的成本約為每公噸59美元元,一千根風機葉片根據目前看到的資料掩埋費用約為七十萬美元,相較除役一架風機叫要六十萬美元來說,僅占了其中一小部分。

    而嚴格限制垃圾淹埋物種類的歐盟,會將部分風機葉片拿到水泥工廠的窯爐或發電廠中燃燒,但這些葉片的產能很弱,且能量分布不均勻,燃燒中的玻璃纖維還會排放汙染,因此科學家試圖尋找更好的方法,希望能從玻璃纖維中分離出較小的顆粒。一家新創公司Global Fiberglass Solutions開發了一種將葉片壓解成顆粒與纖維板的技術,分解出來的材質,可以拿來做地板和牆壁的部分原料,且已在全美最大風場、德州的Roscoe風場附近設廠生產樣品,接下來還計畫在愛荷華州設廠。

    在葉片的回收技術成熟之前,市府和民營垃圾掩埋場將處理大部分的風機廢物,美國風能協會認為這是最安全、最便宜的做法,協會表示,不同於其他能源的廢棄物,以掩埋法處理風機葉片是安全的,且僅佔垃圾總量的一小部分,根據電力研究所(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EPRI)的研究,到2050年,所有報廢的葉片僅佔2015年垃圾場總廢棄物的0.015%。

    ▉參考資料
    彭博新聞:https://reurl.cc/Qpzx5o
    重點摘要影片:https://reurl.cc/4gZMMX
    WINDPOWER:https://reurl.cc/NaV9bx

  • 美國颶風分布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9 08:27:06
    有 341 人按讚


    【風機葉片的回收危機 - (1)】
    #目前風機葉片難回收 #美國以掩埋堆放為主
    台灣開始以風力發電也將進入20年(兩千年初開始規畫第一架商轉陸域風機),風力發電廢棄物的問題也即將浮現,還好台灣投入的不算早,各國基本上已經有些實例可以參考。根據彭博社的估計,在接下來4年中,美國每年約有8,000片風機葉片要報廢,歐洲到2022前每年也有約3,800片,且問題會愈來愈大,因為這些待廢風機多數都在十多年前興建,當時數量還不到現在的五分之一,未來需要處理的葉片會愈來愈多。因此就來稍微介紹一下他國如何處理。

    ◎美國
    先簡介一下美國風機簡史:美國第一座風機於1980年在新罕布什爾州興建,隨後加州在舊金山以東的阿爾塔蒙山口(Altamont Pass)建置了數千台風機,早期的風機效率不佳,但1992年國會通過風電減稅後,製造商投資了更強大的設計,使鋼骨上升260英尺,並以玻璃纖維做為葉片材質。十年後,GE推出業界標準的1.5MW模組,足以靠正常的風量供應1,200戶住戶的用電需求。

    風機在生命週期結束後必須卸除,由於一支風機葉片的長度可以比一架波音747的機翼更長,因此在除役時無法直接搬走,須先以含鑽材質的工業用鋸割斷玻璃纖維,將之裁切成三塊,再綁在大型牽引車上載走。這些卸下的風機葉片無法回收,除了堆放在垃圾掩埋場,幾乎沒有別的方式處理。在美國,它們最後會落腳在少數幾個位在愛荷華州或南達科塔州的空曠掩埋場,埋於地表30英尺以下,但永遠不會被分解,成了名符其實的風機墳場。

    其實一台風機中約85%的組件(鋼骨、銅線、電子設備、齒輪裝置)都可回收或再利用,唯獨葉片的部分仍然無法處理,主因來自它的材質,由於風機的設計須可承受颶風威脅,而使用非常堅固的玻璃纖維做材料,極為不易被壓碎和重製。另外一個原因來自成本:風機葉片的體積很大,有些甚至和一座足球場等長,大型載具一次只能拿走一支葉片,若要長途遷移至回收場,運輸成本實在太高。

    而根據美國的資料顯示,掩埋的成本約為每公噸59美元元,一千根風機葉片根據目前看到的資料掩埋費用約為七十萬美元,相較除役一架風機叫要六十萬美元來說,僅占了其中一小部分。

    而嚴格限制垃圾淹埋物種類的歐盟,會將部分風機葉片拿到水泥工廠的窯爐或發電廠中燃燒,但這些葉片的產能很弱,且能量分布不均勻,燃燒中的玻璃纖維還會排放汙染,因此科學家試圖尋找更好的方法,希望能從玻璃纖維中分離出較小的顆粒。一家新創公司Global Fiberglass Solutions開發了一種將葉片壓解成顆粒與纖維板的技術,分解出來的材質,可以拿來做地板和牆壁的部分原料,且已在全美最大風場、德州的Roscoe風場附近設廠生產樣品,接下來還計畫在愛荷華州設廠。

    在葉片的回收技術成熟之前,市府和民營垃圾掩埋場將處理大部分的風機廢物,美國風能協會認為這是最安全、最便宜的做法,協會表示,不同於其他能源的廢棄物,以掩埋法處理風機葉片是安全的,且僅佔垃圾總量的一小部分,根據電力研究所(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EPRI)的研究,到2050年,所有報廢的葉片僅佔2015年垃圾場總廢棄物的0.015%。

    ▉參考資料
    彭博新聞:https://reurl.cc/Qpzx5o
    重點摘要影片:https://reurl.cc/4gZMMX
    WINDPOWER:https://reurl.cc/NaV9bx

  • 美國颶風分布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1-29 08:30:01
    有 12 人按讚


    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醫學期刊之一《The Lancet》本周(編按:原文發表日期為2017年10月31日)發表的一篇報告對每年氣候變遷對大眾健康的影響,還有世界各國如何藉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來降低對健康的負擔提出了「健康檢查」方針。由一群著名醫生、學者與政策專家進行的這項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已損害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

    怎麼發生的?超出自然程度的顯著災害,如因暖化加劇的颶風和野火所帶來的災害顯而易見;極度高溫的熱浪所帶來的生命損失或造成心臟相關疾病的威脅也相當明顯。但還有其他險惡且可能致命的氣候變遷。不斷變化的天氣已經改變的傳染病的散播模式,導致瘧疾、登革熱、霍亂、蜱蟲性腦炎與西尼羅河病毒的意外爆發。容易過敏的季節越來越長,過敏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萊姆病正在蔓延:過去二十年來,美國的病例數增加了三倍。鹿蜱能把疾病帶到更遠的北方,而隨著氣候暖化,牠們大量繁衍,帶來頻率更高且更嚴重的問題,也讓攜病昆蟲的分布變得更廣。不均勻且難以預測的降水模式與升高的溫度亦降低了作物產量,導致更廣泛的營養缺乏與不良。( 完整文章,詳: https://goo.gl/xyHLYh )

    過去各國對「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的探討,著力於因應氣溫暖化的熱浪問題,尤其是歐洲地區,熱浪侵襲時造成相當多的額外死亡,其調適因應策略也著重熱浪。臺灣並不相同,到目前為止仍是寒害的衝擊大於熱的衝擊。也有觀察認為,臺灣冬季的空氣汙染,如PM2.5較嚴重,是不是污染也有相關;這和歐洲地區夏季的臭氧濃度較高,因此和熱浪侵襲時的額外死亡有關,似不相同。在臺灣,由於衝擊人數確實在冬春寒冷時多,提出因應需求和策略是必需的。對脆弱族群的鑑別、預警及調適需積極規劃。(資料來源:國衛院論壇出版品【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召集人序)

    Reference:
    1. 資料來源: TIME 時代雜誌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https://goo.gl/xyHLYh
    3.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氣候變遷與健康】
    購買資訊:
    >>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s://goo.gl/HbuUwE)
    >> 國家書店(https://goo.gl/nQP9Ai)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2BEqA1)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http://book.nhri.org.tw/)
    #國衛院 #國衛院論壇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局 #氣候變遷 #健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