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國第一志願科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國第一志願科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國第一志願科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家既然敲碗朱爸爸的曲折求學過程,阿爸就來慢慢寫分享給大家吧,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些幫助 (因為我個性寧可裝傻搞笑也不想說教) 好像大家對我說的阿爸從小都第一名但從沒開心過覺得好奇,事實是,我找各種方法努力唸書得高分 不是多厲害,純粹只是為了讓家人喜歡我 家裡有個唸私立小學惹人疼的妹妹(以前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50的網紅馬它mata 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這集聊什麼 feat. 娜娜 *我 & 娜娜的七年淵源 *跳脫本科系的理由 *大學指考Poduce101回憶 *跨領域、科系發展對我們的影響 (面試實習、生活作息) *實習小撇步 / 個人品牌經營 *娜娜面試被當中國人 *上大學跟準備要大學畢業的改變 娜娜的IG : @yehnana ( 有...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51:09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 在 Katherine Hua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07:52:53

# (左滑有我的夢想板) 前幾天在限時動態分享了我的夢想板 有蠻多人對夢想板蠻好奇的 所以來跟大家分享 #為什麼要做夢想板 #夢想板為什麼重要 -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做夢想板,我第一次做夢想板是在國三考高中的時候,那時為了激勵自己,在沒有人跟我說過這方法的情況下,我用對聯的方式在門上貼「持之以恆、堅...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 在 陪學生一起變得更好的英文老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5 16:36:54

英文系大小事3️⃣非本科系出路? - 大家都說英文系讀完難就業,因為語言說到底就是個工具而已,要如何善用這個工具來搭配其他技能,這才是變強的關鍵。剛好英文系的同學精通這項技能,所以有沒有發展第二專長真的就是自己意願的問題而已。 - 對商管也有興趣的同學,就勇敢去修商院的課,畢業後可以做product...

  •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2 22:55:44
    有 4,730 人按讚

    大家既然敲碗朱爸爸的曲折求學過程,阿爸就來慢慢寫分享給大家吧,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些幫助

    (因為我個性寧可裝傻搞笑也不想說教)

    好像大家對我說的阿爸從小都第一名但從沒開心過覺得好奇,事實是,我找各種方法努力唸書得高分

    不是多厲害,純粹只是為了讓家人喜歡我

    家裡有個唸私立小學惹人疼的妹妹(以前會懷疑,現在有女兒我了解了女兒怎麼那麼惹人疼,而且我妹對我很好)我讓當時很窮每天忙於賺錢的家人,唯一會稍微注意到我的時候,就是我得第一名,從課業得第一,到得市長獎,到得作文比賽冠軍,到小學投稿到報紙副刊,都是為了能讓眼光停留在我身上一下子,但這方法也沒有太大用處,因為最後來參加我頒獎典禮的都是阿公阿嬤,連得到作文冠軍的文章,都被家人覺得我亂寫他們處罰我的過程,被打手心,我也知道我錯了,也照樣得不到關愛的眼神⋯

    知道只能自立自強,該補什麼該上什麼自己找好,然後跟媽媽要補習錢,就這樣過了義務教育,至於同班同學眼紅成績好快畢業一起打了我一頓霸凌,然後我後來上企業後那人變成接我案子的導遊,跟我鞠躬哈腰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一路就這樣靠自己公立國小國中上來,想說高中聯考一定要考好,不然家裡沒面子,放榜當天,看到成績心涼了一半,跟第二志願、我心中第一志願師大附中差一分上榜,分到成功高中最高分,心情低落的同時,媽媽叫我去複查,等了幾個禮拜,拆開信封時我不敢相信,他們加錯總分,我被加了兩分回來,我上師大附中了!那大概是我人生最快樂的前幾名了吧,除了喜歡附中校風,還有一點是離家裡近省錢,公車三站就到

    能替家裡省錢,也是蠻驕傲的

    可能因為從無到有特別珍惜,上附中後,大家還沈溺在高一聯考完放很鬆的狀態,我就拼命唸書了,月考都第一,就一路被選為班長三年,那可能也是我人生最開心的三年,認真唸書認真玩,有時間還搞搞聯誼,阿嬤還很健康,沒事就送麥當勞到學校給我當午餐,真的好開心

    但人生最大的轉折,也由此開始⋯

    之前父母離異,老爸隻身赴美創業,到我高中時,開始有些成績,把妹妹接去美國唸書,我自然也想去,得到的答案卻是考完大學研究所再看看吧,這是當時考量很合理的路,但可能一輩子當聽話好學生的我膩了,叛逆從此開始,覺得為什麼我要那麼晚才能去,為什麼從小的差別待遇現在還是一樣,於是我放棄了高三,所有大學聯考模擬考,我只寫三民主義萬歲就交卷去操場打籃球,從前段直接到最後一名,然後大學聯考缺席

    就是自我放逐,放棄自我

    所以高中畢業後,我躲去了花蓮外婆家,考駕照順便躲避人生,躲避我好學生好兒子的身分,(爸媽應該氣炸了)然後跟教官報名提前18歲入伍,不當成功嶺大專兵,然後去跟刺龍刺鳳的一起,提前入伍當兩年大頭兵

    入伍當天,在松山坐火車,阿嬤媽媽跟著火車跑跟我再見,我忽然覺得,我是在叛逆哪一國啊?要讓最親的人擔心,然後要兩年跟外界隔離,我出來還能跟外界競爭嗎?

    新兵訓練完抽部隊時心裡一直禱告「拜託拜託不要外島」結果,居然抽到了在淡水,後來發現我的駐地居然就在咪咪家隔壁(當年她應該兩歲)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我在軍中,怕脫節,每個月看天下雜誌,補充腦子活力,同時找方法去美國唸書,那時,爸媽似乎有感受到我的決心跟死脾氣,找了畢業於柏克萊的姑丈問問有什麼方法?

    他建議可以退伍後來美國先念社區大學兩年,成績好再申請轉學去正規大學

    就這樣,本來死路一條忽然又有了活路,我一路算日子撐到退伍那天(說實話,現在還常常夢到我退不了伍,當兵的環境真的不適合我)飛到美國後,找了前十名的社區大學El Camino ,開始重拾書本,從頭開始唸人家唸了十幾年的歷史地理等等基本課程

    說真的,去美國唸大學比研究所辛苦,因為你要唸所有的基本課程,研究所只要唸你本科,但我不在乎,國小國中高中要唸給媽媽驕傲,現在要唸給不熟的爸爸看,不能讓他看不起我,覺得我不考大學聯考是任性妄為

    他創業五點半就出門,出門前會經過我房間,我就每天清晨五點出門,讓他經過時看到我已經出門唸書,覺得我至少夠努力,美國早上是會結霜的,我開車到學校,教室還沒開門, 我就在結霜走廊上溫習複習,GPA維持4.0,到第二年要拼榮譽學生,開始在圖書館固定幫成績差的黑人或墨西哥學生當家教,然後申請轉學

    我投了好幾個學校,這時就跟電影演的一樣,當你的信箱收到一大包裹,通常代表你過了,如果是薄薄一張,通常就是被退貨了,當時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信箱,結果,我申請的轉大三的大學,全上了!UC Irvine, USC, UCLA,還有UC Berkeley 等等都上了,當時其實最想去UCLA,因為跟附中一樣離家近(也不想離開當年女友)

    但我爸說了一句「你不去挑戰最難的,怎麼知道你可以到哪裡」連我當時USC的女友都說「能唸就要唸最好的,我會常去灣區看你」所以最後選了柏克萊電腦科學系,好笑的是,我附中唸的是文組,到美國繞了一圈居然又改成理工科系,人森啊!

    還記得開學前搬去柏克萊,下著大雨,一個人的感覺好孤單,害怕陌生的環境,打給女友,她馬上說幫我跟我爸講,沒多久,我爸打來,說「開學還有一個禮拜,想回來爸爸出錢你坐飛機回來啊」這句話,給了我在異鄉繼續奮鬥的勇氣,只要家人挺你,在天涯海角都會充滿希望

    柏克萊到處充滿怪獸,有全身打洞推超市推車裝書的醫學系高材生,也有裸體遊行示威的教授,也有有錢到炸來洗學歷的亞洲學生,柏克萊這些年應該是我最刻苦的時候吧,在實驗室寫程式到清晨五點,靠販賣機的巧克力當正餐,開回家洗澡後再出門上第一堂課,開到停紅綠燈睡著,女警敲我窗戶說你還好嗎?我也不知道我好不好,但我知道我不喜歡寫程式,但我也知道一定要畢業,就在痛苦下把所有學分上完在冬天畢業了(是的多花了一學期)

    後面就在IBM上班然後找機會回台灣,然後碾壓所有大中華三百名新進人員拿第一又拿honor,找機會從工程師轉成業務,GMAT考730分,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我討厭柏克萊的生活,討厭那個城市

    但,那段最痛苦的日子,卻是我人生成長最多的時候,不是學會電腦,而是,學會發現問題、找尋資源、解決問題,這應該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了吧

    人生最艱難的時候,也會是你收穫最多的時候

    所以,我對我自己女兒的教育態度,也是我親身體驗到的:學到自律、負責、群體關係、分析問題、找到方法、解決事情

    還有,最最重要的是,家人永遠是妳的靠山,妳不用證明什麼,唯一要證明的,就是妳有開心面對每一天!

    Only through the toughest time, you can start to see the blink of light !

  •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 在 三頭六臂.英格蘭主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18:46:27
    有 51 人按讚

    鎮上的公立學校已經放假,難得私校還在上課,頓時有『賺到』的感覺,我們聊起復活節假期比別人短,但是暑假多二十天,『放假很好,但是我會想念我的朋友』皮蛋說。

    我無限寬慰。想起去年此時學校停課,不用上學皮蛋歡呼,換了個學校、明明課程緊湊,年初封城她倒連說可惜,不曉得是長大了還是環境不同。

    這陣子網上許多媽討論歐美國家的升學壓力,異口同聲、風聲鶴唳的說「國外哪有比較輕鬆」,啊哈,其實轉念一想,沒有比較輕鬆的原因本來就不是國內國外,而是「人」、而且通常建築在「父母的期望」上。

    人工昂貴的國家,有一技之長的重要性和高大上的名牌學歷不分軒輊;我常想到多年前參觀過一間帶五個臥房的漂亮房子,屋主有三個孩子,進門就看到地板上的馬路動線和小孩乘坐的電動法拉利,太太是髮型師,先生邊泡咖啡邊閒聊,『昨晚挖馬路到五點所以有點睏』。

    蛤?當時還殘留萬品讀書高遺毒的我以為耳背、或者「挖馬路」是什麼特殊厘語,出了門問佛地魔「挖馬路」... 他的意思是...工人... 也就是像 Bob the builder 那樣的職業嗎?......

    Holy 靠。挖馬路住豪宅!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每個人天份不一樣,並不是否定讀書的好處或壞處,但是至少在英國、如果以財富作標竿,名校畢業並不一定比水電工高明,有的水電工還特別傲驕、千喚不一回,有錢不見得想來、來了不一定準時、不來呢?沒有熱水暖氣沒有電燈網路馬桶塞住漏水,看你多厲害的博士也沒輒!

    「升學壓力」說穿了是自己造成的,**不升學照樣能過得妥妥的。通常有亞洲人背景的家庭比較捨不得孩子受苦,望子成龍、多半希望下一代成為醫師律師工程師銀行家這些聽起來光鮮的職業,想進這些科系很殘酷地、不管在世界上哪個國家它就是一樣都很難,然後拼得你死我活進了門,來個疫情,當醫生的首當其衝無處可逃,更甭說未來人預言這個世紀的某個夏天股市將一夕崩塌造成萬人失業...

    想了很多、焦慮很多,結果萬般皆是命、紅塵一場空。

    雖然話又說回來我們家也準備考 11+
    😂😂😂😂😂😂

    倒不是希望孩子有什麼光宗耀祖的學業成就,單純怕她在普通學校學壞而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皮蛋是個容易隨波逐流的小孩,我們鎮上兩所中學雖然之前得到 good 的評比,但是看過他們學生放學時的德性,抽菸、喧嘩、對經過的車輛丟石頭砸空酒瓶、女生裙子折得短短 (again, 全世界中學生都做一樣的事)... 我們在搬來的第一年就知道上中學前必須另謀他路。

    寫了這麼長一篇沒什麼重點,可能昨天收到學校信、裏面提到今年畢業的學生拿到哪些中學錄取資格有點感嘆。十多位畢業生、沒指名道姓,卻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那串長長的中學名單好像二十年前聯考之後的榜單,看著都心急胃痛了起來。

    感謝上帝。我們這區沒有、所以也不用擠考公立的文法學校。畢業生的出路全是私校,劍橋各大名校和往北 (AKA 更鄉下) 的中學都有,也有人拿到獎學金。

    雖然我的第一志願是某間女校,但是我女兒的第一志願應該是有她迷戀的安東的學校:「媽咪,安東夏天之後不在我們學校他會去哪裏?」小少女憂心忡忡問我。

    『他應該會去 *****,不用擔心,妳好好用功,三年之後又可以跟他同一個學校了』

    世上父母的推辭到哪也都是一樣的 😂

    ** 「不升學」不是不上學,而是「不擠名校」。坊間盛傳英國的課業競爭白熱到「出生開始佔位子、搶買學區房」並不是常態、也不是大家都這麼做。

    絕大部份本地人從小到大讀免費的公立學校一樣好好的,「會讀書的人到哪裏都一樣」在這裏也適用,我們鎮上的『爛學校』每年還是有人得到劍橋牛津或者醫學院入學許可 (只是很少 🤣 前年三位)。

    之所以覺得「壓力大」那是因為硬要擠 selective schools,事實上不用通過考試、由政府分發一樣有中學讀,只是像上面提到的,生源沒經過挑選良莠不齊,可能會遇到三教九流跟著興風作浪。

  •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 在 鋼鐵 V 。 薇琪職場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30 19:30:23
    有 51 人按讚

    👉 抽書活動:2021 想要好好學習投資嗎?《拿鐵因子》告訴你三個觀念,輕鬆累積財富

    蠻常聽到別人開始學投資的第一句話就是:「要是我可以早在 10 年前懂投資,我可能人生可以過得更加輕鬆」。

    如同大家知道 2020 相當特別的一年,股市也是高潮迭起,從年初的低點後續持續飆升。今年最初的目標也是學會「投資」,當初在商業思維學院研究了「迪士尼的財報」,那時才的知道原來可以這樣了解一家公司,透過財務報表到後續判別市場價值,在利用廣泛的資訊來源,決定是否要投入資金進場。

    最近讀到《一位投機者的告白》,書中作者柯斯托蘭尼:「偉大的投機家是有遠見的戰略者。」,於是乎跟身邊一些大神討論如何選股時候,他們有自己的依據來決定是否將資金投入,可能是看財報,可能是看這家公司的老闆是否有遠見,開始慢慢培養這些關鍵洞察。

    雖然看完了財報和一些書籍,但總覺得自己一知半解,所以在線上平台買了一些投資課程,像是 M 平方 Rachel 的課程「15 分鐘看懂經濟運行,掌握全球投資趨勢」到王伯達的「動盪時代的資產配中:王伯達人生財務規劃學」。從年初講了很久要開戶,終於在年底前把這個願望完成!Rachel 講述總體經濟學時候,加上國際觀點頗析,是我近期非常喜歡的課程。

    汗顏的說,大學的我念了「經濟學」,可是總是對於這門學科興趣缺缺,當初上了這個科系其實就是志願選填,大概跟不少人一樣,就只是因為我分數到點,但我並不知道我適不適合。也是懵懵懂懂把考試考完,畢業之後,卻一點無法把過去所學所用上。我也以為我一輩子用不上了!

    從年初講了很久要開戶,終於在年底前把這個願望完成了。當自己開始想要好好了解「投資學」,才發現過去學習的記憶都湧上來了。突然覺得對於總體經濟學,能貫穿到國際政治、經濟到文化來了解局勢相當感興趣。

    就如同「蝴蝶效應」所說:「一隻亞馬遜熱帶雨林的蝴蝶,偶爾煽動擠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在美國薩克斯引起一場龍捲風。」,也開始學著使用這些原則,觀察和思考國際的脈動。

    大家或許覺得「投資學」非常遙不可及,其實我也跟書中的主人翁一般,怕數字我搞不來,怕會輸掉很多錢。因為這些恐懼,我覺得我要懂很多知識,再來實際操作,或者是當我累積更財富時候,再來思考這些事情會更好。然後隨著我閱讀完這本書,卻有些改觀。

    故事中,27歲的小資女柔伊,是位優秀的旅遊雜誌編輯,工作資歷有6年。但身為旅遊雜誌編輯,她卻從未出門旅行,甚至沒有護照。她跟許多上班族一樣,為了生活開支、卡費、學貸,拚命賺錢,但始終無法存到錢,支出反而越來越多。

    大家可能會好奇說,為何這本書要叫做「拿鐵因子」,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我們賺得太少,於是乎常常希望可以透過加薪,或者是找到更好的工作。卻不知道當我們賺得更多的時候,卻會花得更多。如果能好好檢視每天的花費,或許會發現有些花費是不需要的。

    書中提到三個重要的觀點,幫助大家思考自己的財富狀態:

    1. 先付錢給自己:每天付1小時時薪給自己,妥善讓錢增值,獻給未來的自己
    2. 不做預算,讓財務自動化:設定一領到薪資,就一部分錢轉到另一個儲蓄帳戶
    3. 揪出沒必要花費的拿鐵因子:咖啡、香菸、糖果、酒、包包、鞋子、訂閱會員……

    假如說,每天上班前需要來一杯「星巴克」,是因為我們需要「星巴克」的咖啡來提神,還是因為購買「星巴克」咖啡感覺不錯?當每天可以省下 135(咖啡價格)*5(一週上班天數)*52 (一年週數)=35,100。這些每天省下來的 135 塊,假設複利 10% ,十年之後會是多少呢?

    透過線上複利系統計算會是 900K,而多出來金額會是 550K,這就是大家常說:「與其賺錢,到不如學會存錢,有存款之後再透過錢滾年的方式賺錢。當然這些錢最好是『多出來的閒錢』。」

    在中間透過故事方式,娓娓道來這些要點為何如此重要,每次聽完如何有意識管理自我財富,都會冒出很多問題,藉由主人翁之口,也把這些問題解釋的更加清楚。書中也一步步教學說如何規劃財富存款,像是是可以額外開幾個帳戶,來儲放自己的夢想基金,以免自己在不知不覺把錢都花光了。

    如同作者提到一件重要事情:「解決財務的問題,並不需要更多錢,而是要養成一個新習慣。」

    最後曾經在 CMX 讀書會中曾經聽過前輩說:「大家都想要『財務自由』,但是我發現我每投資都失利,所以後來我清楚認知到我不適合『搞投資』,而且我也不想要不工作。不工作會是怎麼樣的生活呢?書中說到多少趴數的利率,只要每個月逼自己儲蓄,但是或許這些數字只是『書商的行銷手段』,給大家賣一個夢想,希望哪天可以不用工作。」

    或許如果前輩說的,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投資學』是一門需要長期學習,且需要有耐心。預祝大家在 2021 都有養成好的習慣,為未來的自己儲蓄。

    複利計算機:https://reurl.cc/e8jm0Q
    書籍推薦:https://reurl.cc/XkvlOR

    👉👉👉 《LUCKY DRAW 抽獎辦法》感謝 采實文化

    1、抽出「2本」《拿鐵因子》送給「鋼鐵V」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到個人頁面。
    2、留言寫下:為什麼想要得到這本書?例如:「想要學會投資?」、「如果現在薪水不夠多,是否能進入投資市場?」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01/5(二)晚上 11 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
    4、中獎人:請私訊小編,提供姓名、你的電話以及聯絡地址。就會安排新書到你家!

    ---------------------------
    《2021 一個嶄新的開始:鋼鐵V。商業讀書會》

    鋼鐵 V 的商業讀書會將帶領大家透過「目標設定」、「閱讀」、「分享」、「共享」、「目標覆盤」五大元素,一起成長突破。
    1. 目標設定: 透過 OKR 目標設定法,幫助大家訂定一年的讀書計劃。
    2. 閱讀: 透過領讀人來說書導讀,或是一群人共讀一本書籍,提煉出書中的知識要點。
    3. 分享: 通過與他人分享觀點、交流討論,將所學習到的知識點,在腦海中沉澱。
    4. 共享: 從「知道」到「做到」。把學習到的知識,連結到生活或工作上,讓你與知識產生連結。
    5. 目標覆盤: 探討目標與實際結果的差異,並總結經驗。

    若你對此計畫有興趣的話,歡迎填寫下列表單,幫助鋼鐵 V 團隊更了解你們,以設計出更符合參與者期待的讀書會,同時更可以獲得第一手資訊唷!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HhABwcrfdLnRhopr8

  •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15 17:00:08

    ▊ 這集聊什麼 feat. 娜娜

    *我 & 娜娜的七年淵源
    *跳脫本科系的理由
    *大學指考Poduce101回憶
    *跨領域、科系發展對我們的影響 (面試實習、生活作息)
    *實習小撇步 / 個人品牌經營
    *娜娜面試被當中國人
    *上大學跟準備要大學畢業的改變

    娜娜的IG : @yehnana ( 有很多行銷傳播實習資訊喔!)
    ………………………

    🗣 並非每集Podcast節目都會上傳~YouTube這邊只有部分集數喔

    【哪裡可以聽到我的每集Podcast🤔】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29055468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P_lh2Q1b7808rD93v5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6tVBi2mKNDxBQWom2jjyM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atainthehouse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9XOKVd
    ▌Podcast Casts https://pca.st/7ha2w03b

    以上平台搜尋 👉馬它 in the HOUSE 就可以聽到我的廣播節目啦~~
    *可以幫我分享貼文到限動,幫我宣傳一下
    *推薦大家起床、睡前、通勤、吃飯四個時間聽最讚!

    ▌麥克風:美國Blue Snowball 雪球麥克風 / 白色 2980$
    ▌聲音剪輯軟體:Audacity

    ………………………

    ★如果大家有什麼想看到的主題可以留言跟我說喔!!
    ★別忘了來IG找我玩
    我的IG : Haocheng.chan.92
    https://www.instagram.com/haocheng.chan.92/?hl=zh-tw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Haocheng.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觀看我的更多不同影片 :

    社群教室EP.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hujyGQpz0E
    社群教室EP.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8g1XrspmM&t=90s
    社群教室EP.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0jc7hhpAPk&t=105s
    社群教室EP.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fzA7FiobA&t=96s

    【實測】$3990的手機不充電使用三天結果.....?Samsung Galaxy M11全功能開箱點評!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xISaLcPTQ&t=1s

    「老闆,加薪?」實習全開架妝容分享,考核就地通過🤙|Double實習日記#1|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rHjQ3nuE74

    今夏"必收"穿搭單品+4套實穿分享✨,上學出門免煩惱怎麼穿✌|summer lookbook |大學生穿搭|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fjWQJpG0I&t=27s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podcast#走出本科#馬它intheHOUSE

  • 美國第一志願科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12-26 19:54:14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游宗穆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游宗穆外,還邀請到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行政黃郁婷來介紹。
      
    ▲沉靜木質,『貝殼.旋』之美
      
    ▲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曾說「貝殼是自然界裡硬而中空的形體,造型自具自足,獨立而完美。」游宗穆藉由木雕,展現出貝殼內部螺旋反覆的美感  
      
    ▲工作室
      
      微雨的陰天,來到藝術家游宗穆座落台藝大校區後方的工作室。衝出來迎接我們的是毛皮黑亮的土狗「宵夜」,以肺活量十足的叫聲表示歡迎著。游宗穆的工作室為一座挑高的鐵皮廠房所改建,內部空間為六位藝術家共用,大大小小的工作台與工具各據一角,放在地板與高櫃上的立體作品增添室內風光,閣樓則有幾間格局有趣的薄板房,是藝術家們自行搭建的生活空間。
      
    ▲關於藝術,課後的避風港
     
      游宗穆的生活很簡單:「創作、狗、娛樂」。這三件事情占據了他生活中大半的行程,單純的生活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直白,喜愛布袋戲的游宗穆引用當中常出現的一句話「一步江湖無盡期」他認為藝術創作是無止盡的,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國小上才藝班、國中上漫畫班到高中的繪畫班,這些「課業以外的避風港」,到升大學時成為他考量發展的路線,當時游宗穆的志願表上只填藝術科系,對他來說於藝術不再只是課後的消遣,而是想作的事情。
      
      游宗穆熱愛繪畫,也喜愛組裝模型和樂高積木,在拿到模型和樂高後按照說明書完成拼裝後,會將它們全數拆除,再次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想法重組,這過程如同雕塑,從加減與構築、破壞中產生作品。從大學才正式開始接觸藝術與學習雕塑,在大三後他才決定創作的方向,漸漸的建立起自己對於藝術的見解,慢慢找尋自身想要與想表達的理念。
     
    ▲對於木材質的喜愛
     
      游宗穆進入台藝大雕塑系,一開始學習木雕是從基本的磨刀開始,接下來刻鎖文,練習斜口刀的用法;以及傳統的透雕,例如刻雙魚、牡丹…等等,到大三木雕老師林漢鼎教授開始讓學生創作圓雕等。游宗穆說大一手刻、大二之後漸漸使用機會使用機械作為創作的輔助。直至研究所時,才漸漸減少機器的使用,回到以手工為主的方式來創作。
     
      對於木頭,游宗穆打從心底感到喜愛與莫名的親切。他認為每種木材質所表現出來的感覺與語彙不盡相同,原木的顏色、紋理、味道與硬度因品種而異,雖作品的造形是人為,但其呈現出來的色澤與味道卻是天然的。人造的夾板、木心板、角條等在創作的使用上產生強烈的工業性語彙。不論是原木或加工材,原料來自於大自然,就有種能拉近作品與觀者之間距離的魔力。
     
      對木材質的運用,游宗穆不會堅持一定要用原木或高級木材來創作,他認為只要能與作品結合,同時表現兩的特色就是塊好木頭,因此創作上對於木材質的應用十分廣泛:原木、夾板甚至於雜木等等,藉由創作希望能打破傳統木雕對木材質的迷思。
     
    ▲貝旋系列創作
     
      游宗穆參加過多場現場創作與工作坊,包含2009年關渡藝術節,擔任擔美國藝術Anthony Luensman的助手、2009台東漂流木現場創作、2010年大雪山漂流木創作,以及2013嘉義現場創作藝術家上原一明老師的助手,2016年第八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現場創作,等豐富的經歷。
     
      「雕」為「減」的技法,「塑」則為「加」,在這加減的過程中讓游宗穆專注、思考,並且感到快樂,這樣的情況在組裝模型、玩樂高積木時同樣存在著。木雕與模型和樂高不同,增加了媒材的部分。雕塑兩字中,「雕」對游宗穆來說更為吸引他,在創作上不斷的用減法來創作。對單一媒材創作者來說,一件作品的材質會影響作品呈現出來的感覺,而作者對材質的熟悉程度也可以決定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
     
      此次展出的貝殼系列橫跨了游宗穆大學與研究所。大學時期的貝殼以擬仿與材質的探究為主,研究所後則是從原本的貝殼造形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貝殼。游宗穆選擇貝殼作為創作發想,原因很單純「覺得它很漂亮」,除了造型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讓他繼續思考另一個創作「頭骨系列」的發展。除貝殼造型的模仿之外,也嘗試用其他材質來表現貝殼,例如:夾板、石膏、樹脂等等,最終還是回到單純的木雕創作。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有兩個系列,一個是「貝殼.旋」,另外一系列為「骨.枝」。「骨.枝」有其理論與脈絡述說。「貝殼.旋」則是很單純地追求造形線條的美感,以及木材質與螺旋造形的結合應用。
     
      初期的貝殼作品,例「大貝殼」游宗穆利用夾板的特性,將貝殼螺旋的造型,配合夾板的紋路,放大增強視覺感受。研究所的貝殼系列接續著大學時期,游宗穆開始思考除了造型上的模仿,還能有什麼變化「如何讓大自然的貝殼變成屬於我的貝殼。」於是乎他開始研究貝殼,選定螺旋貝作為研究對象。在觀察了它的外在造型,以及用砂輪機將貝殼剖半研究內部的構造後,他試著將貝殼的內外部造型融合,第一件「貝殼.旋」的作品就這樣產生。「貝殼.旋二」改進第一件作品的缺點,嘗試利用穿透的視覺效果讓貝殼內外的造形、空間互相交錯、融合,產生一種節奏感。
     
    ▲藉由思考與觀查啟發靈感
     
      游宗穆覺得「創作過程對我的重要性不亞於作品的完成,有時甚至比作品更重要。」習慣紀錄下創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對於他來說,就是像記錄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三步驟「觀察,思考,發現」:去觀察材料(原木)的變化,與造形的契合度;去思考作品的其他可能性,如果這麼做會如何?如果換一個方式或方向,會如何變化;去發現一樣的製作方式,上一件作品適合,這件作品適合嗎?如果適合,可以更好嗎?反之該如何改進。經由這些步驟改進自己的作品,藉由思考啟發下一件作品的靈感。
     
    ▲游宗穆-藉由貝殼單純而反覆的螺旋造型,造就純粹美感
     
     
    游宗穆:
    學歷
    2007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
    2011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簡介&經歷
    2014 第六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 銀獎
    2014 「疆界.擴散」2014台藝大雕塑系新世代校友展
    2014 第十五屆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 磺溪獎
    2015 「雲端集銳」-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聯展(木雕組)
    2015 玩美藝術節 貢寮國小駐校藝術家
    2016 「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