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國政體的結構與運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國政體的結構與運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國政體的結構與運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國政體的結構與運作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子迂的蠹酸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民主選舉獲勝的秘密在於「票多者贏,票少者輸」。由於民主制度的權力結構是由下而上,因此幾乎所有公部門的職位,都與選票結果息息相關。影響選舉結果的方式有兩個,第一當然是直接暴力的修改選舉票數,第二種方式便是靠著各類宣傳影響選民投票意向。前者當然嚴重破壞民主制度,且多半落人口實和話柄,而後者雖然聽起來虛無...

美國政體的結構與運作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46:53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2020美國大選有戲看 貼文接力賽 】  國際內世鏡 @insight_issues 啡聞1c.c. @lescs.news 公民不下課 @socialclassonline 懶人包小腸 @lazymanbag 賓狗單字 @bingobilingual_bb...

  • 美國政體的結構與運作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6 09:00:01
    有 92 人按讚

    民主選舉獲勝的秘密在於「票多者贏,票少者輸」。由於民主制度的權力結構是由下而上,因此幾乎所有公部門的職位,都與選票結果息息相關。影響選舉結果的方式有兩個,第一當然是直接暴力的修改選舉票數,第二種方式便是靠著各類宣傳影響選民投票意向。前者當然嚴重破壞民主制度,且多半落人口實和話柄,而後者雖然聽起來虛無飄渺,但卻是當代民主制度之所以得以運作的根本。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民主的弱點:民意,如何成為世界強權操弄的政治武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683

    民主制度得以運作的方式,其實正是各大勢力隱於幕後,靠著媒體於戲台前操作議題,製造對立、仇恨和紛亂,導致民眾種種極端的情緒,而為了宣洩這些情緒,將會促使民眾一個個走進投票所。至於幕後的勢力,可能是本土製造業、外資礦業、新興產業、政府不中立、外交使館,也有可能是鄰國獨裁政權。這些隱於背後的勢力,靠著金援特定人士或組織,甚至是收買重要官員或媒體高層,企圖影響選舉結果。

    單就《民主的弱點》書名,本以為此書主旨針對於民主制度運作討論,不過內容卻大相逕庭。本書前半部分,作者大衛夏默蒐羅了二次戰後美蘇對壘冷戰期間的案例。美國代表著自由民主,蘇聯則代表共產,分別由兩者隱於檯面下的CIA和KGB對第一線的民主國家操作。這些民主國家多半是二次戰後的第二波民主國家,對於民主體制之運作和基礎不穩妥,加上當時國際局勢動盪,許多國家內部都有共產黨勢力。這些共產勢力的興起原因各異,有些是當地階級差異、貧富不均所導致,有些是左派知識份子主導的理想主義運動,還有些是蘇聯共產國際於各國扶持所成立。不過這些共產黨的成立,並非是單一緣由,而更多是複合因素所導致。

    本書前半部分以冷戰為主軸,敘述了CIA對1948年的義大利選舉、美蘇於1960年代對智利選舉的影響、1972年東德對西德選舉的操弄等等。這些篇章中不但有著濃厚的冷戰氛圍,甚至能感受到諜報片中的種種間諜和反間手段。

    相比於前半部分較接近於思考歷史案例,本書的後半則將鏡頭擺到了當代國際局勢。以冷戰結束後的首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作為故事的開頭,他面對的是走向民主化的俄羅斯總統葉爾欽。人人都認為蘇聯解體後,走向民主化的俄羅斯將與國際社會有更多接軌,葉爾欽種種與歐美合作的態勢,以及國內種種改革開放的大方向,將讓世界局勢趨於更加穩定之時,但是葉爾欽的接班人普丁卻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普丁掌握了葉爾欽的政治勢力,並利用俄羅斯尚未深植的民主文化,巧妙運用制度上的漏洞,總統總理輪流當的方式,自2000年起開始長期統治俄羅斯。近些年內發生的事情,我們皆從媒體中得知。美俄關係並不融洽,不管是烏克蘭糾紛,抑或是美國數次的總統大選,甚至只是特定議題的新聞輿論,背後都有俄羅斯勢力介入的影子。

    本書最為精華之處,便是有意無意的向讀者們拋出幾個問題。

    一、 操作媒體影響輿論,其效益本就難以評估或論證。畢竟我們沒有任何對照組能相互討論。因此CIA於1948年義大利選舉後的報告表示,雖然他們成功讓共產黨落選,但由於選票差距甚大,加上並沒有蘇聯明確介入或介入多寡的證據。一切都不禁讓人思考,是否共產黨本就會落選? 是否CIA介入他國選舉是無意義的行為? 是否美國一但選擇介入他國選舉,就勢必得不惜血本的幫助特定候選人勝利?

    二、 假新聞和造謠等手段,在民主國家選舉中已歷之百多年之久。過去資訊較之今日為高,多數假新聞皆透過報章媒體或電子媒體傳播,且多數具備特定目的的訊息,皆來自於他國政治勢力。今日隨著社群網路讓資訊成本大幅降低後,帶來的反而是形成一個個排外的網路社群。假新聞的製造者也藉由對特定受眾的理解,假新聞反而變得種類繁多並層出不窮。人類於這百多年來的教育平均水準絕對有顯著提升,但受過更高教育的人類也不見得能輕易分辨假新聞。那麼是否假新聞此一存在,乃民主機制永遠無法根絕的問題?

    三、 如美國國力如此強盛之民主政體,因其自由之主張,本就允許他國政治勢力介入其中。但倘若強勢介入其中者,乃一帶有相當敵意之非民主政體,加諸社群網路讓媒體受眾加以區隔化,那麼如美國這般擁有強大國力的民主政體,要如何在維持民主機制順利運作下,同時維持國家安全議題?

    我想以上都是本書作者拋給讀者的問題。作者本人當然對此些問題也並沒有個完善的解答,但隨著書中的歷史案例及當代政治思考,我想讀者對此些問題的思考和省思也會更加深入。也是個非常好的契機,讓活在當代民主社會的我們,重新思考民主的價值何在。

    最後,我不得不提到台灣。事實上第一島鏈的台灣在冷戰期間,處於對抗共產體制的最前線。長年接受美援的蔣介石政權,也時時刻刻處於CIA的監視之下。根據身旁某些長輩的經驗,CIA人員的身分五花八門,他們可以是正而八經的美國官方人員,能是來台經商或就學的平民,也能是非美國籍的平民,甚至以情報工作來說,甚至許多擔任CIA間諜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在為CIA工作。曾聽聞2000年時參與選戰幕僚工作的長輩提起,選舉當天開票剛開始,長輩身旁一位美國情資系統的人員,便談起他們於台灣的情蒐工作,並表示陳水扁應該會以些微差距獲勝,並笑臉向在場的人表示別擔心,軍方那邊早已安頓妥善,政權定會順利轉移。

    時至今日,我依舊對長輩口中的這個故事感到驚訝。我也並不意外美國對台灣情資工作的齊全,我想如今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都肯定投資台灣甚多。就算美國如今宣稱已慢慢放手於新興民主國家的選舉,我也依然相信美國情資單位對台灣政壇牢牢不放。

    此次由 堡壘文化 出版的《民主的弱點》,齋主很推薦對輿論操作和媒體造謠有興趣的齋友們一讀。當然此次堡壘文化同樣為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8/22(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堡壘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 美國政體的結構與運作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9 22:15:48
    有 621 人按讚

    人生話題選篇(之15)
    美國秩序的根基- 李怡
    ( 2018年12月6 日與7日,我分兩天介紹了美國的一本書《美國秩序的根基》,現將兩文合拼重刊。現在正值美國的所謂進步勢力要拋棄固有傳統的時刻,也許可以再了解一下美國秩序的來源與根基是什麼。)
    在許多人印象中,美國秩序是進化的、世俗的、科學的、現代的、民主的。事實上,美國秩序是神明的、宗教的、道德的、古老的、共和的。印象中,美國是各國的現代化楷模;事實是,美國是古老智慧之樹的新枝。
    一、人民心靈的永恆城堡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有不少大國,勃然興起,但也迅速衰落。論幅員廣闊,資源豐富,許多國家不輸於美國,如俄羅斯、加拿大、澳洲、中國、印度,但都不能像美國那樣吸引全球人才和持續強大。原因何在?美國究竟有什麼其他國家所不及的優越之處?
    很多人會說是美國的制度。但制度也需要人去運作,而美國是世界各地移民建立的國家。來自全世界的人,能夠在一種秩序之下發揮個人的潛能,這才是美國持久成功的關鍵。
    那麼這是怎樣的秩序?1974年,尼克遜不光彩地辭去總統職務,越南戰爭正走向災難性的結局,大學正從學問的殿堂墮落成瘋人院……,在這樣的危機時刻,美國政治理論家羅素•柯克(Russell Kirk)出版了一本書《美國秩序的根基》,揭開了美國持續成功的秘密:它的強大不是來自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優越的地理環境、發達的教育和科技、強大的國防、高素質的民眾,而是來自建立在古老又文明的傳統根基之上的美國秩序。
    許多人認為,美國是只有200多年歷史的新興國家,是現代的、科學的、世俗的,但柯克從對西方政治思想與宗教思想史的梳理中,認為美國基於悠久歷史的基督教和自由主義的思想傳統中建立的體制,是美國得以長期保持自由與繁榮,長期維繫和諧高速發展的力量之源。換言之,美國秩序就是在保守傳統中的充份自由。
    美國秩序的思想根源,來自四個古老城市:耶路撒冷、雅典、羅馬和倫敦。耶路撒冷的信仰和倫理、雅典的理性與榮耀、羅馬的美德與力量、倫敦的法律與市場,四個城市的傳統價值融匯到美國秩序之中。
    美國的政治首都是華盛頓特區,但耶路撒冷是美國的精神首都。美國秩序不是起源於西歐,而是起源於舊約聖經,起源於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神明才是美國秩序的首席作者。希伯來人的這一秩序經過很多世紀傳到美利堅合眾國的手中,上帝的律法依舊是秩序的源泉。摩西頒佈十誡啟示了超驗秩序的原理,正是美國秩序的神明根基。美國的開國元勛們把舊約聖經的神明意圖變成了現實。
    美國秩序建立在人們普遍相信神明是宇宙最高主宰的基礎上。邦國的秩序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靈魂與信仰深處的內在秩序,也叫靈魂秩序;一個是政治與社會的外在秩序。內在秩序決定外在秩序。美國人的靈魂秩序端賴從耶路撒冷而來的神明秩序,這是人民心靈的永恆城堡。有此永恆城堡,內心就有了俯視現實流變的定力。心中是永恆,眼前是流變,而且一定是向那永恆秩序的流變。這才是真正的制度自信。
    無神論的國家,不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人民,不可能建立這樣穩定的秩序。
    二、永恆的必定是古老的
    作為美國秩序思想根源的第二個古老城市是希臘的雅典。雅典創設民主制度,但盛世未超過50年。美國的開國元勛們不是揚棄民主,而是要吸取雅典民主所提供的負面教訓,希望找到更持久的實行民主的道路。
    構成美國秩序的第三個城市,是古羅馬。民主起源於雅典,共和則起源於羅馬。共和的本質是政權的公有,是公天下,其對立面是一人獨大或一黨獨大的私天下。相對於專政依靠武力的統治,共和的統治依靠和平手段。專政權力的特點是暗鬥,共和權力的特點是明爭。
    美國參、眾兩院所在的國會山(Capitol Hill),這個稱呼取自古羅馬的Capitoline Hill,是古羅馬政治權力中心元老院所在。古羅馬的公民精神與公民美德,信仰上的虔誠,詩歌與雄辯,法律傳統與政治制度等等,深度影響美國秩序的建立。
    對美國秩序構成最直接影響的是第四個城市——倫敦。
    為什麼美國獨立戰爭會出現這麼多傑出的、被後世視為典範的開國元勛?因為獨立戰爭的對手是英國,對抗英國不但要在武力上戰勝它,更要在道德、理念上不輸於它。你的對手強,你也會強;你的對手爛,即使你贏了他,你也好不到哪裏。
    美國對英國的秩序一脈相承。繼承了以個人自由、財產權、普通法、大憲章、代議制政府等為特徵的盎格魯‧撒克遜自由傳統。此外還有重要性被低估的英語語言、自由市場經濟、英國的傳統、習俗、民風、觀念。
    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英國《自由大憲章》所確立的「法在王上、王在法下」的法治傳統。《大憲章》確立「法律之下的自由」,是全人類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法理不只是由國王與議會創制,而且是他們權力的來源。
    美國《獨立宣言》與憲法再現了《大憲章》的精華。美國憲法是一部保守主義的憲法,它保守《大憲章》的自由傳統,繼承《大憲章》的法治原則。
    美國秩序是人類漫長優秀傳統的集大成者。永恆的必定是古老的。耶路撒冷啟示了秩序的奧秘與原理,雅典貢獻了民主精神,羅馬貢獻了共和政體,倫敦則貢獻了法治、語言、習俗、傳統與盎格魯傳承。沒有這些傳統,就沒有後來的美國秩序。在這種意義上,美國的秩序在性質上是保守的。
    在許多人印象中,美國秩序是進化的、世俗的、科學的、現代的、民主的。事實上,美國秩序是神明的、宗教的、道德的、古老的、共和的。印象中,美國是各國的現代化楷模;事實是,美國是古老智慧之樹的新枝。
    很多人認為,美國秩序是歐洲啟蒙運動結出的果實,但柯克認為,美國秩序的永恆之道,蘊藏在美國和西方文明的三千年傳統之中。美國革命所要建立的,是基於古老事物與古老原理的新秩序。
    《美國秩序的根基》的結尾,作者說:「在上帝的良辰吉日,可能有人會以審慎與愛心更新與改善這一秩序的結構。」這句話意味美國秩序並非完美。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秩序,基於人性的醜惡,任何人類社會中也到處藏着魔鬼。維護美國秩序的保守主義者認為,在熟悉的魔鬼和陌生的魔鬼之間,寧可選擇前者,而一定要拒絕後者。
    (後記:網友Michael Siew在我的文章《美國的靈魂》後留言:2020 大選 , 證實了美國第二任 總統亞當·史密斯 一句名言 : 「 我們的政府 不具備能力去對付不受倫理和宗教約束的人類情感 , 我們的憲法只是為有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民族制定的 ,它遠遠不足以管理任何其他民族 。 此憲法只適合於有道德與信仰的人民 。」( 參見 : 美國《 憲法 》 )這話是 200多年前說的 。)

  • 美國政體的結構與運作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30 21:04:32
    有 7 人按讚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2020美國大選有戲看 貼文接力賽 】
    
    國際內世鏡 @insight_issues
    啡聞1c.c. @lescs.news
    公民不下課 @socialclassonline
    懶人包小腸 @lazymanbag
    賓狗單字 @bingobilingual_bb
    政經八百 @p.e.800
    拉美近一點 @latinews.tw
    
    □
    
    距離下周二的美國大選只剩下四天,此次大選因為中美衝突的加劇,使得臺灣人的關注程度以及分歧程度都是前所未見,許多評論甚至直接視大選為挺川普與反川普的大對決。
    
    關於防疫、族群問題等議題,兩位候選人幾乎都站在對立面,這也代表著候選人背後的兩大黨在意識形態價值上的南轅北轍。
    
    美國從政治到社會面間的對立,隨著選舉日期的逼近而逐漸升高。因此我們今天的貼文響應與另外 6 個時事創作者帳號一同合作的美國大選企劃,來跟各位壯士們聊一聊 #美國的政治極化。
    
    ▌極化
    
    所謂「極化」意味著成員的政治態度在意識型態上存在對立觀點,且分別朝光譜兩極端移動,持中間立場者比例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形成意識型態上的「U形」分布。
    
    社會學家 Hunter 認為美國社會正逐漸形成「傳統」與「進步」兩大陣營,彼此之間的衝突也日趨擴大為「文化戰爭」。
    
    實證分析也指出,戰後美國兩黨的立場區隔日益明顯,民主黨逐漸傾向意識型態光譜「自由」的一端,共和黨則離「保守」一端越來越近。
    
    只要有關自由與保守價值對立的議題,例如墮胎、多元性別、社會福利、增稅等議題,勢必都會激起兩黨之間的「藍紅對抗」。
    
    ▌選民結構的重組
    
    要談起政黨極化的出現,就要追溯至1960年代民主黨轉而支持民權運動,獲得少數族裔及都會區支持的同時也讓內部較保守的一派分裂。
    
    加上當時共和黨的尼克森藉著南方各州對民權法案的反彈,推行南方策略,一舉將支持民主黨長達百年的南方各州白人轉化成支持共和黨的骨幹,徹底改變了選民結構。
    
    到了1980年代,共和黨雷根總統的新保守主義大行其道,造就了兩黨意識型態的徹底重組。
    
    共和黨和民主黨分別走向光譜的兩端,其社會團體支持基礎也發生質變,絕大多數的少數族裔和自由派選民轉而支持民主黨,南方白人及保守派選民則擁抱共和黨。
    
    ▌極化的政黨
    
    種族議題及其背後意識型態上的價值觀,不但使黨際間的立場差距漸行漸遠,也讓黨內在重要議題上的立場更趨一致。
    
    民主黨內保守立場的比例愈來愈低,而共和黨內持自由立場者也逐漸萎縮,最終走向政黨極化的局面。
    
    如今,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策偏好是史上最為分歧的時刻,根據國會表決資料顯示,國會中越來越多的表決呈現政黨的高度對立(一黨的90%以上反對另一黨的90%)。
    
    黨內意見一致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在1950-1970年代,國會議員只有六成的表決會和政黨意見一致,但比例在1980年代開始上升。新世紀以來,國會議員和其所屬政黨投票的一致率已超過87%。
    
    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也指出美國是過去四十年來,兩極分化幅度增加最大的民主國家。
    
    皮尤研究中心從1994至2017年的調查,發現如今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在意識形態上的距離比二十多年間的任何時候都遠,黨派的分歧指數已從1994年的15%攀升到2017年的36%。
    
    ▌公民跟著極化了嗎?
    
    政治菁英以及政黨上的極化,對於一般民眾的政治態度與行為是否存在影響?
    
    這是諸多政治學者爭論不休的話題,有論者認為美國歷年投票率不高,社會上有許多公民是對政治冷感的,因此極化僅出現於政黨菁英以及有涉入政治的公民。
    
    但也有人認為極化的現象已經擴散到公民社會之中,參考以下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我們可以發現美國的公民社會似乎也越來越極化了。
    
    ▌2019 年媒體信任度調查
    
    2019 年針對媒體信任度的調查指出,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所信任的新聞媒體幾乎完全相反。
    
    FOX 新聞雖得到65%的共和黨人信賴,卻被61%的民主黨人認為不足為信。
    
    而獲得民主黨人67%信任的 CNN 也不被58%的共和黨人信任。
    
    同樣地,自認為自由派的民主黨人有66%信任《紐約時報》,相比之下只有10%的保守派共和黨人認為《紐約時報》可信,甚至有一半的人完全不信任紐時。
    
    而右翼電台主持人拉什·林博同時是保守派共和黨人第三信賴的消息來源(38%)也是自由派民主黨人不信任的消息來源第二名(55%)。
    
    比對 2014 年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共和黨人對於諸多媒體的不信任感大幅增加,以最常被川普抨擊是假新聞的 CNN 為例,共和黨人的不信任感從33%增加到58%,對《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也上升了超過一成。
    
    ▌極化政治是好是壞?
    
    在某種程度上,兩極分化其實可以幫助民主政體,適當極化表示政黨與政治人物在議題立場有明確的區隔。
    
    若能以有紀律的方式貫徹於立法決策上,那麼選民可以有更清楚的選擇依據,並要求政治人物為其決策負起責任,極化反而更能落實責任政治。
    
    但是當兩極分化變得過於龐大以致於多數人都拒絕考慮彼此的觀點,彼此間將無法對話。
    
    這便會阻礙了民主的運作,甚至更進一步造成不同群體間的撕裂,嚴重侵蝕民主體制運作上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