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國女性投票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國女性投票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國女性投票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國女性投票權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西班牙流感:1918年全球大流行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Fernando Duarte 如果你之前沒聽說過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這場新冠危機也可能已經讓你知道,在20世紀初曾有一種致命病毒席捲全球。 人們常將它稱作「所有大流行之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自由派大法官RBG病逝,會掀起政治風暴嗎?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週末我想趁著美國大選前,週末還能休息,就到屏東去玩了一趟,結果就收到這個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過世,...

美國女性投票權 在 Iris 艾莉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5 13:53:11

#InternationalWomensDay #國際婦女節 3月8日女王節即將到來,但這個日子的本尊其實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 #國際婦女節。這個節日的來源和真正的意義,大家還記得嗎? 近年來在商業包裝下,這個節日成為女性享有折扣優惠的購物檔期,但其實國際婦女節的起源有著影響全世界女性的意義!...

美國女性投票權 在 乙烯的讀書帳⌬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21 22:00:30

《PBL資料收集-墮胎》 原本還在思考要不要發,因為其實發這個只是讓其他人考上醫學系的機會變高,把自己的心血分享給大家其實我是得不到好處的,但昨天 @sc_conqueror2019 學長說到:「如果我們都要考物理系,那我們不是敵人,是未來的系友」所以最後決定發出來給大家參考看看 - 下面是我自己的...

美國女性投票權 在 Elis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2-03 08:37:49

politics is about perception. and perception is reality. 很多人覺得時尚膚淺,談論穿什麼還不如直接談論議題來得有意義,然而政治是觀感的藝術,很多時候無關實質內容,他人如何看待評價,在協商過程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而在政治的宏大敘事中,是服裝...

  • 美國女性投票權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07:00:53
    有 59 人按讚

    西班牙流感:1918年全球大流行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Fernando Duarte

    如果你之前沒聽說過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這場新冠危機也可能已經讓你知道,在20世紀初曾有一種致命病毒席捲全球。

    人們常將它稱作「所有大流行之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在1918到1920年兩年間,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而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億人)曾感染這個病毒。

    那場疫情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而它造成的人員損失超過一戰。

    在全世界處於新冠危機之時,讓我們回望那場讓世界一度停擺的大流行。當時在那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1921年,世界非常不同

    1918年的醫學和科學與現在應對疾病的水平相比十分有限。

    那時的醫生們知道西班牙流感背後有微生物在作祟,也了解這種疾病可以在人際傳播,但他們仍然認為,導致疾病的根源是細菌,而非病毒。

    同樣有限的還有治療手段。全球首支抗生素直到1928年才被人類發現,第一支流感疫苗在20世紀40年代才被投入公共使用。

    尤其重要的是,當時全民衛生保健系統尚未建立,哪怕是在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公共衛生保健仍是奢侈品。

    「在工業化國家,大多數醫生要麼自己獨立門戶,要麼受慈善團體或宗教機構資金支持,而許多人完全無法接觸到醫生,」科學作家勞拉·斯賓尼(Laura Spinney)表示。她同樣也是《死亡騎士:1918年西班牙流感及其對世界的改變》一書的作者。
    相對年輕和貧弱的人

    在之前,1889至1890年期間的流感導致全球超過100萬人去世。但更加糟糕的是,西班牙流感以一種與此前流行病疫情截然不同的形式襲擊了全人類。

    死亡病例的年齡大多在20至40歲之間,男性受影響尤其嚴重。許多人認為這場流行病發源於「一戰」西方戰線擁擠的軍營,伴隨軍隊在戰爭結束後回家開始蔓延,這或許也是男性與年輕人受影響嚴重的原因。

    這場疾病給經濟實力更弱的國家帶來的打擊也更大。

    哈佛大學學者羅伯特·巴羅(Robert Barro)在2020年主導的一項研究估測稱,西班牙流感當時在美國造成0.5%的人口死亡(約55萬人),在印度則給其5.2%的人口造成影響(近1700萬人死亡)。

    隨之帶來的經濟影響也十分巨大。巴羅和他的團隊估計那場大流行使得所有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減少6%。

    「一戰和西班牙流感造成的傷亡給全世界帶來了經濟災難,」《1918大流行》一書的作者凱瑟琳·阿諾德(Catharine Arnold)稱。

    阿諾德的祖父母也因流感喪生於英國。

    「在許多國家,當時已經沒有年輕男性繼續經營家庭生意,管理農場,接受職業和貿易培訓,結婚撫養子女,沒有人可以補足成千上百萬人喪生帶來的損失,」阿諾德稱。

    「缺乏合適的男性導致了所謂『剩女』(spare women)問題,數以百萬計的女性無法找到合適的伴侶」。
    女性步入工作崗位

    西班牙流感並未像14世紀的黑死病(導致封建制度垮台)一樣帶來社會變化,但它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性別平衡。

    德克薩斯A&M大學學者克里斯汀·布拉克布恩(Christine Blackburn)發現,在美國,那場流感和「一戰」帶來的勞工短缺問題為女性加入就業大軍鋪平了道路。

    「到1920年,(女性)在全國的就業人口中佔比例約21%,」布萊克本說。

    同一年,美國國會批准了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賦予美國女性投票權。

    「有證據顯示,1918流感給許多國家的女性權益帶來影響,」她補充稱。

    由於勞工短缺,當時的就業人士薪資也出現上漲。

    美國政府數據顯示,1915年的製造業領域單位薪資為21美分,1920年時上漲到56美分。
    給新生兒帶來的影響

    科學家還對西班牙流感期間出生的嬰兒進行研究,發現與疫情爆發之前或之後出生的兒童相比,他們更可能出現心臟疾病等健康問題。

    英國及巴西的分析表明,1918-1919年期間出生的嬰兒被正式僱傭或接受大學教育的可能性更低。

    一些理論稱,大流行期間母親受到的壓力對胎兒發育造成了影響。

    而在對1915年-1922年之間出生的美國士兵入伍數據進行的分析中還出現了另外一條線索:「1919級」的士兵比其他人矮大約1毫米。
    反殖民主義與國際合作

    到1918年,印度已經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度過超過一個世紀。

    西班牙流感在當年5月襲擊了印度,印度人受到的衝擊要大於當地的英國居民。

    數據顯示,低種姓的印度人中,每一千人中有61.6人死於流感,而在歐洲居民中,這個數據為每千人中不到9人。

    印度的民族主義者一直堅稱,英國殖民者在處理那場危機時有管理過失。1919年,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出版的一期《年輕的印度》中便對英國當局火力全開。

    「在這麼可怕及災難性的傳染病流行面前,任何其他文明國家的政府都不會像印度政府這樣不作為,」其中的一篇社論寫道。

    儘管「一戰」給世界留下了地緣政治的噩夢,但大流行給同樣也凸顯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1923年,聯合國前身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成立衛生組織(Health Organisation)。作為一個專門機構,衛生組織創造了新的國際傳染病控制系統,由醫學專業人士而非外交官負責,運作方式與當時已經存在的國際衛生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Hygiène Publique)相同。

    世界衛生組織直到1948年才得以成立。
    公共衛生進步

    西班牙流感造成的傷害促進了公共衛生的進步,確切來說是社會醫學的發展。

    1920年,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完全公共性集中式衛生系統的國家。其他國家很快紛紛效仿。

    「許多國家在20世紀20年代創建或改建了衛生部門,」勞拉·斯賓尼寫道。

    「這是大流行導致的直接結果,公共衛生官員們在大流行期間或是完全被排除在內閣會議之外,或是被迫請求其他部門給予更多資金和管轄權的支持。」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人類學家詹尼佛·科爾(Jennifer Cole)認為,大流行和戰爭為世界許多地方撒下了福利國家的種子。

    「由國家提供福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因為有大量的人口變成了寡婦、孤兒及殘障人士,」她解釋稱。
    封鎖與社交距離當時也起到作用

    這是一個著名的雙城記的故事:1918年9月,美國各城市組織遊行宣傳戰爭債券,所得收入將被用於當時仍在進行的戰爭。

    在西班牙流感開始抬頭的時候,其中兩個城市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措施:費城繼續推行此前的計劃,而聖路易斯決定取消活動。

    一個月後,費城有超過1萬人死於這場疾病,而聖路易斯的死亡人數低於700人。

    這種反差成為應對傳染病時支持社交距離的一個例證。

    一項針對1918年幾個美國城市干預措施的分析顯示,在那些早期禁止公共集會,關閉戲院、學校及教堂的城市,死亡率要低許多。

    普林斯頓大學的一組美國經濟學家也對1918年的封閉措施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措施更加嚴格的城市在大流行之後的經濟恢復速度更快。

    然而根據估算,那場大流行仍然帶走了近70萬美國人的生命。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巴羅表示,其中一個原因是過早放開封鎖措施。

    「那時政策出台後通常持續四周左右,之後因為公眾壓力被放開,」他說。

    巴羅認為,如果封鎖可以堅持12周左右,那時的結果會更好。

    「這在今天顯然是個極其相關的問題,」他補充道。
    被遺忘的大流行?

    儘管有教訓,但從許多方面來講,西班牙流感是一場被遺忘的大流行。

    與新冠病毒一樣,那次疫情也影響了許多名人:美國前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與英國前首相勞和·喬治(Lloyd George)當年都患病,巴西前總統羅德里格斯·阿爾維斯(Rodrigues Alves)還因此喪命。

    但是在公眾視線裏,西班牙流感被「一戰」掩蓋,部分是由於幾個國家政府對媒體進行審查,阻止媒體在戰爭期間報道流感的影響。

    除報道不足外,這場危機也在很大程度上在歷史書與大眾文化中銷聲匿跡。

    「即便是在大流行一百週年(2018年)那年,你也找不到關於西班牙流感的紀念……也很少有墓碑紀念當時醫生和護士的犧牲,」醫學歷史學家馬克·霍尼斯鮑姆(Mark Honigsbaum)寫道。

    「在過去的小說、歌曲或藝術品裏,你也找不到許多描述1918年大流行的作品。」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患西班牙流感後的自畫像》是一個例外。這位挪威畫家在受這種疾病折磨時創作了這幅作品。

    霍尼斯鮑姆還注意到,192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在回顧20世紀『最有紀念意義的年份』時甚至沒有提及那場大流行」,最早討論那場疫情的歷史書籍在1968年才出版。

    而這場新冠疫情絶對刷新了人們的觀念。

    原文:經濟通

    #社會 #衛生

  • 美國女性投票權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9-25 22:00:15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自由派大法官RBG病逝,會掀起政治風暴嗎?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週末我想趁著美國大選前,週末還能休息,就到屏東去玩了一趟,結果就收到這個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過世,享壽87歲。

    RBG是媒體給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取的外號,台灣觀眾對她可能比較陌生,但知道她的人,我相信不少都是透過電影認識她的,這兩年剛好有兩部片以RBG為原型,一部是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另一部是《法律女王》,我自己非常喜歡,而且RBG一直都是美國大法官裡我最欣賞的一位。但RBG的逝世,不單只是美國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明星大法官,還有可能撼動美國總統大選,甚至牽動整個世界的局勢!真的那麼嚴重嗎?我們就先來看看RBG這位法官是什麼來頭,她到底有多「不恐龍」。

    RBG出生於1933年的紐約布魯克林區,1956年進入哈佛法學院,是當屆500個學生中,僅有的9名女學生之一,她的表現一直都非常亮眼,是歷史上第一位通過激烈同儕競爭、擔任哈佛知名法學研究期刊《哈佛法律評論》(Harvard Law Review)編輯的女性。不是我要一直強調女性就多了不起,實在是因為美國雖然1920年代就讓女性獲得投票權,但當時的社會氛圍依然是覺得,女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應該畢業後就找個男人嫁了,乖乖待在家相夫教子,1970年代時候的總統尼克森,甚至認為女人不該受教育。

    就是這樣的社會氛圍,RBG當時在公務員考試中拿到高分,最後卻只能找到打字員的工作,還因為懷孕而丟了飯碗,後來她懷二寶的時候就學聰明了,故意穿得很寬鬆,這才成功保住教職工作。而且就算RBG成績那麼優異,還獲得哈佛法學院院長強力推薦,當時的一位大法官依舊斷然拒絕她的實習機會,只因為她出生就「不帶把」。或許就是因為自己處處遭到性別歧視的經歷,讓她幾十年來致力於推動性別平權。

    1980年,RBG被指派為聯邦上訴法院法官;1993年獲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並且獲得高票通過,是美國史上第2位女性大法官。這樣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其實截至2018年10月,美國歷史上一共誕生114位大法官,女性竟然只有4位,而且其中兩位還是歐巴馬時代任命的。她在任期間最被津津樂道的,就是「維吉尼亞軍校案」。1839年創校以來,從來不招收女學生的維吉尼亞軍校,被想就讀的女學生一狀告上法院,校方後來因為外界壓力,在校外設立「女子學院」,但最後還是被RBG判違憲,因為設女校就跟種族隔離措施沒兩樣,此案成為了美國女性平權的重要一步。

    這位老太太雖然生活傳統,但思想開明,在兩性同工同酬、女性墮胎權、同志議題上,都秉持平等自由。左派傾向加上不斷衝撞體制,讓她成為高院的「頑固反對派」,2016年甚至曾經公然砲轟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川普,結果讓她人氣爆衝,瘋狂圈粉,有粉絲就以饒舌歌手「The Notorious B.I.G」為靈感,幫她取暱稱叫「The Notorious R.B.G」也就是「聲名狼藉的RBG」。有多少大法官可以被拿去比饒舌歌手?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RBG很受年輕人歡迎,曾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肺癌、胰腺癌,但她一直不願意向病魔低頭,80幾歲的老太太還可以上健身房、舉啞鈴、做伏地挺身,她能做的可能比我還多啊!她去世前幾天還跟孫女說,希望能撐到川普下台,可惜最後未能如願,在選前不到七週過世了。不過她的離開跟川貴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美國的大法官任命,比宮鬥劇還精彩啊!

    我們先解釋一下,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是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同意而任命,一旦任命就是終身職,除非是去世、辭職、自願退休,或是遭到彈劾,才會被撤銷職務,所以新任命的大法官很可能一當就是二三十年,目前平均任期是16年。因為流動性不高,有的美國總統在位期間都不見得有機會任命一位大法官,結果川普就職以來已經任命了兩位,現在又出現第三個難得的機會。

    大家可想而知,川普當然會任命「自己人」,也就是理念跟他相近的保守右派,目前高院的保守派佔據了9席中的5席,已經使得高院略為右傾,如果再找一名保守派法官,就會變成6比3,恐怕讓高院變成一個深度保守的機構,美國未來幾十年,無論政治、司法或文化,都會受到影響。先不談那麼遠,拿美國總統大選來說好了,2000年美國大選發生選票爭議,最後就是交由最高法院判決,才讓小布希勝選,所以有些選民就很不服氣啊,認為是當時保守派法官佔多數,才被小布希撈到一個總統寶座。那最近川貴人不是一直在吵郵寄選票會造成選舉不公嗎?萬一到時候出現爭議、開不出票、選不出總統,最後交由裡面多數是川普人馬的高院裁定,後續情況大家可想而知,球員兼裁判,人民服不服呢?

    目前還不清楚提名程序會跑多久,但過去通常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民主黨主張等到大選結束,新總統上任後,再審查提名案,不過把持參議院的共和黨,已經講得很清楚,說「會儘速安排投票事宜」很明顯是打算趕在選前,趁川普還在任的時候闖關,鞏固保守派的優勢。其實四年前就有類似的情況,當時一名大法官過世,前總統歐巴馬想要提名,結果被共和黨杯葛程序,故意弄掉歐巴馬的人選,等川普上台後,才讓川普提名保守派的大法官。不過這次共和黨強調,今年和四年前情況不同喔,他們說當年民主黨當總統,共和黨控制參議院,不適合在總統選舉年填補空缺,但是今年同一黨派同時掌管白宮和參院,就可以提名喔~好啦好啦!都是你在講!

    雙標的這麼明顯,但我就不罵了,因為今天是我,我也這樣搞。川普已經表示,將會提名一位女性來繼任,而且預計在RBG告別式的隔天,也就是本週五或週六(9/25-26)公布人選,「以示尊重」。先前傳出華府內有人擔心,RBG還沒入土為安就急著公布繼任人選,恐怕被民主黨拿來作文章,現在初步時間表出爐,看來川普多等一天,已經是他對RBG最大的尊重了,不過這我也不罵,因為是我,我也這樣搞。如果民主黨想要把整個提名程序延到大選後,最少要讓4名共和黨參議員跑票才行,目前已經有幾位共和黨人表態倒戈,不支持川普選前提名。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關我們什麼事啊?美國那麼遠,我幹嘛一定要知道他們家高院長怎樣?雖然川貴人把全球政局搞到「併軌」,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目前仍是自由世界的領頭羊,各方面都是其它國家的榜樣。就司法方面來看,台灣如果想要取經,很大程度會參考美國高院的判決。透過司法學習比較,美國會把他們的價值觀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如果美國高院組成保守,將對全球司法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影響到各國的文化與社會風氣。

    舉例來說,許多國家一直到近年才好不容易在人權、女權、同婚方面取得進展,例如我們台灣,美國老大哥萬一態度轉趨保守,恐怕會讓全世界跟著開倒車,大法官選誰難道不重要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惡名昭彰的RBG
    #美高院恐右傾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