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善品負評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善品負評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善品負評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善品負評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送書 最近是否覺得日子過得異常飛速,一眨眼夏天已經過了一半?我常在想,是否因為疫情期間影院和影展都暫時歇息,也讓我們過去習慣以電影記日的人,頓失一些生活的節點。 就好像楊德昌在《一一》裡頭所說的,「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少了電影,似乎也讓生活快...

美善品負評 在 丹眼看電影 Dans le ciném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9:21:45

《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送書 最近是否覺得日子過得異常飛速,一眨眼夏天已經過了一半?我常在想,是否因為疫情期間影院和影展都暫時歇息,也讓我們過去習慣以電影記日的人,頓失一些生活的節點。 就好像楊德昌在《#一一》裡頭所說的,「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少了電影,似乎也讓生...

美善品負評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3-04 14:04:33

《#晨曦將至》母親和生命所散發的耀眼光芒 (8.8/10) ⠀ (Part1)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晨曦將至》是一部日本劇情電影,由河瀨直美執導,演員永作博美、蒔田彩珠、井浦新、淺田美代子主演,改...

  • 美善品負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4 17:10:38
    有 120 人按讚

    《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送書

    最近是否覺得日子過得異常飛速,一眨眼夏天已經過了一半?我常在想,是否因為疫情期間影院和影展都暫時歇息,也讓我們過去習慣以電影記日的人,頓失一些生活的節點。

    就好像楊德昌在《一一》裡頭所說的,「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少了電影,似乎也讓生活快轉了三倍。還好,疫情轉趨緩和,一些令人期待的新片和經典之作正整隊出發,也讓人再次企盼能享有一些生活中的美善。

    在那之前,今天想先推薦一本電影書籍,是我的朋友彭紹宇所寫的《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這幾天拿到書,迫不及待翻閱了全本,好像再次經歷了一場電影討論沙龍,也透過文字重溫了許多喜愛的作品。

    初次和紹宇認識是在金馬影展一同入選「亞洲電影觀察團」的時候。記憶中那時的他就是一個風度翩翩、待人溫和,甚至有些謎樣的人。雖然在辯論電影過程中,他不會是那個最慷慨激昂、極力辯護的人,但在和他私底下聊天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對於影像帶有他的主見和直覺。

    他的文字也正如其人—樸實、誠懇、簡單卻精準。不刻意堆砌辭藻將影像轉化為詩句,或是鋪陳華麗的意識流;也不會只停留在呆板的劇情介紹和過於主觀的示愛或批判。在劇透暴雷與議題衍伸之間,他掌握了極佳的平衡,讓舊雨新知都能夠從一篇影評當中得到省思。

    有些影評走的是狗血煽情路線,容易迅速擄獲讀者的共鳴。也有些影評走的是批判路線,常常愛之深責之切(特別是對國片)。或許大家都同樣是出於對電影的愛,而就我的觀察,紹宇對電影的愛是「默默守護」的類型。他不在前線吆喝,也不走譁眾取寵的跟風路線,而寧願把時間留給自己與電影,默默經營出自己的一片園地。

    或許對他來說,評論一部電影的優劣並非首要之務,他更在乎的是這部電影能夠帶給社會哪些關懷、哪些警示。具有外交、國際政治與貿易的教育背景的他,擅長以電影作為引子,去暢談電影主題所觸及的社會議題和歷史意義。

    他長期關注韓國文化與電影,因此本書中有大量的韓影評論,像是《寄生上流》、《北風》、《燃燒烈愛》、《沒有你的生日》等等(對平日比較少涉獵韓影的我來說,非常有幫助)。另外影評集冊中常見的《愛在三部曲》、《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等也沒有缺席。但我覺得更有趣的則是一些平時沒有那麼多人書寫的,像是《書本馬戲團》、《幸福的拉扎洛》、《不丹是教室》、《個資風暴》等。當然,國片代表亦有《返校》、《蚵豐村》、《怪胎》、《陽光普照》等等。整體的選片品味和多元性可見一斑。

    難以想像紹宇能夠在就讀研究所的年輕歲月,就有能力也有勇氣出書。得以在影評圈保有初心、寫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而不淪為片商的吉祥物或傳聲筒),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據說這本書在短短時間內已經確定要二刷了,恭喜、祝福,也再次向各位推薦。

    -

    感謝紹宇和時報文化,提供兩本書要回饋給各位影迷朋友。規則如下:

    1. 追蹤〈丹眼看電影〉和 彭紹宇 Peng ShaoYu 。
    2. 留言 Tag 一位朋友,告訴他你最近最喜歡的一部韓國電影。
    3. 公開分享此篇貼文。
       
    截止及開獎日期:
    8/10 (二)晚間 23:59 截止,
    8/11 (三)公佈得獎名單,臉書和IG各抽出一位,可獲得《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實體書籍乙本。

    -

    以下書訊轉自出版社:




    幽暗的黑盒子,能通往最斑斕迷人的夢境

    電影,就是內在宇宙的鑰匙

    深愛電影,也認真看電影,為不負影院裡的流連時光,影癡男孩彭紹宇提筆寫下這本私人觀影筆記。曾受邀書寫多個觀影專欄,他的觀看範疇豐富多元,對影視動向、時事議題擁有敏銳的觀察。他的文字則具敏感共情的性格,擅於捕捉人物間埋藏的幽微互動,憐惜故事背後勾勒的細密情思。《黑盒子裡的夢》收錄了四十篇觀影筆記、兩本書的閱讀心得,以及兩篇影視產業現況分析。這是彭紹宇的第一本書,也是電影之愛的具象示現。



    「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楊德昌在電影《一一》裡這麼說。彭紹宇則說:「走出電影院,我就與自己有一部電影的不同。闔上一本書後,我也與自己有一本書的差距。」於是男孩一次次走入電影院展開探索人生的時空旅行,那幽暗的場域,能迸生最斑斕的夢境。書名的「黑盒子」既指電影院,也似飛航紀錄器,見證了觀影者在故事中的無盡追索。翻開這本書、參與飛行的我們才知道,原來故事裡頭追逐的每一道身影,皆是自己。電影,就是通往內在宇宙的那把鑰匙。

    博客來:https://bit.ly/3lIcr5h
    誠品:https://bit.ly/3A5xzWX
    城邦:https://bit.ly/3jpHJLr

  • 美善品負評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4 16:57:25
    有 3 人按讚

    生命故事典範 新北再表揚90位普仁小太陽

    [記者姜志剛/新北報導]靈鷲山普仁獎頒獎典禮陸續在全台各地舉辦,新北市幅員遼闊分3區辦理,本屆共有259位學子得獎,繼日前舉辦A區、C區頒獎典禮後,新北B區1月24日上午在新莊農會4樓會議廳,表揚90位普仁小太陽,雖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升溫,取消原訂節目演出及貴賓致詞,但每個普仁小太陽的生命故事,都是值得學習的典範。



    「美好的品德,帶來尊貴美好的生命!」普仁獎創辦人、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以「關心、愛心、慈悲心服務社會」的生命關懷理念創立,它是美善品德的呈現,也是善能量匯聚的平台。自2003年推動迄今,著重學生品德與孝行,透過學校師長推薦,志工實地家庭訪問,鼓勵德行優良且有志向學的學生,評選過程嚴謹,18年來,全台累計8745位國中、小學生脫穎而出。



    新北B區包含:中和、永和、新莊、平溪、貢寮、瑞芳、汐止、深坑、石碇、金山、萬里,今年有142位學生報名參加選拔,初選評審出100件做家庭訪視,經複選共有90位孩子獲得殊榮,國小24位、國中66位。其中,瑞芳國中葉俊祥、丹鳳高中附設國中吳逸琳、平溪國中劉家佑、貢寮國中黃品慈、民安國小李金鴻5位獲推薦入圍全國普仁獎。



    24日陽光普照,就像普仁小太陽一樣溫暖,一早的頒獎典禮,縮短時間,現場採取梅花座,與會者皆戴口罩、消毒雙手,並維持社交距離,瑞芳國中校長王綠琳、欽賢國中校長林才乂及多位主任、老師都特地出席鼓勵學生,王綠琳為感謝靈鷲山辦理這麼有意義的獎項,還特別致贈感謝狀,由新北B執事釋妙依法師代表接受。



    新莊區民安國小李金鴻,由年邁的奶奶照顧長大,平日協助家務、照顧年事高又臥病在床的爺爺,一放學回家就幫忙做手工、剪雞腳;為減少開支,利用週末到圖書館接受志工課業輔導,省去補習費用,跟同學出去也會選擇最不花錢的方式;去年奶奶因太過勞累引發小中風,讓他十分擔憂,貼心陪伴做復健,平日還會幫忙按摩。導師王珮玲推薦說,金鴻從不因家庭經濟狀況而抱怨,而是更努力求學,不讓奶奶擔心;認真投入課堂活動,從作業中深刻感受他額外的努力與付出,家中整面牆壁都是獎狀,當選班上模範生實至名歸;懂事得令人心疼,是位難能可貴的好孩子。



    就讀丹鳳高中附設國中8年級的吳逸琳,父親意外早逝,體恤母親工作辛勞,主動分擔家事,細心協助照顧重症的弟弟;定時餵食家裡飼養的小鸚鵡,常輕聲細語訴說心事,有愛心;課業表現優異,擔任小老師及直笛社社長,認真督導盡責,耐心與同學切磋問題,善解人意又貼心;獨立有主見,立定追求目標與方向。



    就讀貢寮國中9年級的黃品慈,以正面、樂觀的態度面對困境,雖罹患遺傳性疾病,仍積極認真學習,從未遲到早退,也非常願意協助其他同學;還像個小媽媽一樣,勇敢承擔照顧生病的哥哥,協助洗澡、照料吃食等,兄妹間深刻的手足之愛表露無遺;去年遭逢父親意外猝逝的家中劇變,感恩各界協助度過難關;甚至利用課餘時間,到長照協會陪伴老人聊天、散步,小小年紀發揮無私奉獻的大愛,令人動容。



    瑞芳國中葉俊祥,與行動不便的外婆相依為命,協助家務,是在逆境中茁壯的陽光少年。課業名列前茅,擔任班級幹部與小老師認真負責,在繪畫與舞蹈方面都有傑出表現,曾獲多項比賽佳績,多才多藝。他特別感謝校長王綠琳引導進入體育班,不時給予正面鼓勵;學務主任時延彰開設創意藝才社,讓他在繪畫領域有發光發熱的舞台;班導蔡麗淑賞罰分明,對他關心備至;還有生命中無數貴人的相助,知足惜福。



    完整得獎名單詳見https://puren.ljm.org.tw/page3.aspx?cid=106&lid=123&id=167

  • 美善品負評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28 16:06:29
    有 1,015 人按讚

    【宣教士談團隊衝突】
    蔡頌輝 (Andrew Chai)

    某工場來了一個新的單身宣教士,與一對已在工場服事數年的宣教士夫婦配搭。新舊宣教士做事方式極其不同,包括對金錢的處理。平時意見不合累積了許多不滿,終於有一天,在彼此對峙中爆發,雙方掀起罵戰,現場猶如戰場,最後不歡 而散。過了幾個月,雙方分家,新來的宣教士出去另外開拓事工。

    兩位新的宣教士在同一段時期來到同一個工場,在工場主任夫婦的督導下組成 一個團隊一起配搭服事。在同一個辦公室內同工,彼此之間有許多交流,聊事工, 也聊生活和興趣。幾個月後,其中一位宣教士找工場主任談話,指控另一位宣教士 總是針對他,甚至把對方所說過每一句令他不舒服的話都一一數算出來。一年後, 這同工要求轉到別的工場。

    有一組外來的宣教士團隊來到一工場與當地同工配搭,由當地同工領導。當地 的文化習慣家長式的領導,大部分決策都是領導一人說了算。雖然該團隊的領導還 是會召開會議討論事務,但宣教士卻感覺意見總被否決,有時候在會議上好不容易 被採納的建議在會議後也不照著議決執行……領導仍然一意孤行。漸漸的,宣教士 就不再提意見,甚至不願參與會議,整個團隊瀰漫著怨言和不滿。

    以上都是我親眼見過和經歷的實例,而且只是記憶較深刻的幾個。這些個案往往很難以誰對誰錯、或誰好誰壞來簡單定義,其中所牽涉的因素相當多樣,包括宣教士原居地和工場當地的文化、做事習慣、思維方式,還有個人背景、性格、所受的訓練……要就此化解分歧、安撫情緒、尋著出路更是難上加難。人際關係一向是教會生活最令人頭疼的難題,在宣教領域上,還加上了跨文化因素,情況就更複雜。很久以前就看過一個統計,相信至今沒有多大的改變——團隊不和是宣教士離開工場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解決團隊糾紛也成了差會和工場最大的挑戰。在宣教工場能夠找到一個志同道合、配搭愉快的同工,不是理所當然的!以下是我這些年來對人際衝突的反思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1. 不要懷著不切實際的期待

    很多因人際問題而離開事奉崗位的例子(包括一般信徒離開教會),都始於人對這個團體存著過度理想的期待——以為大家都是基督徒,而且還是獻身全職的人,大家都與神有美好的關係,聖經讀得很多、很屬靈,在個性和品格上也符合一定的標準,相處起來應該不會有太多問題。錯!大錯特錯!有人的地方就有問題,教會和宣教團隊也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巴拿巴和保羅,他們是自古至今都令人敬佩的領袖,巴拿巴更是被稱為「勸慰子」(徒四36)。這兩個大好人順利配搭了一整個第一次宣教行程,卻在第二次行程的開頭爆發衝突,導致最終二人分道揚鑣(徒十五36-40)。在事奉神的團隊當中有衝突,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

    2. 不要輕忽團隊發生的衝突

    有衝突雖正常,但不能不理。忽視衝突所造成的後果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我就親身經歷過,因上級輕忽團隊衝突而導致宣教士離職,甚至整個事工必須結束。人很難在一個關係緊張的團體中快樂地服事,服事不快樂自然就無法長待。我們或許應該先停下其他我們認為重要的事務,解決人際問題,即使無法一下子解決所有問題,也要及時先給相關同工予以安撫和解釋,並且讓當事人感覺到問題被重視。

    3. 不要太快下結論判斷是非

    衝突發生之後最常見的反應就是爭論誰對誰錯,但事實上,在一個「屬靈」的團隊中引起衝突的,往往不是對錯分明的問題。當然,這不意味著宣教團隊完全不會出現道德問題,但依我所遇所聞,機率很小。在以巴拿巴和保羅衝突的事件為例,你認為誰對誰錯呢?或者我們這麼問:路加在記載這件事的時候,是否有意判斷誰對誰錯呢?顯然沒有。該事件可能更多是牽涉到兩個人的個性與處事方式,也可能和巴拿巴與馬可的親戚關係有關。同樣的,衝突當頭,非但協助調解的第三者應當客觀,當事人也切勿因一時的情緒而對人、對事下定論。

    4. 不要只從一個角度看事情

    正如上文提到,人際衝突本身往往牽涉非常複雜的因素,在跨文化的團隊中,情況更是如此。某些地區的人習慣特定的領導方式,某些地區的人很介意某種說話態度,某些地區的人不習慣某些動作,某些地區的人很看重隱私……要不是事先了解並曉得如何謹慎,這些都可能是計時炸彈。而且炸彈不但可能在對方身上,也可能在自己身上。艾得理在《跨文化倫理學》一書中提到的就是一實例:一位在埃及服事的美國老師與當地同工配搭,那同工向美國老師吹噓自己乒乓球打得多棒,當他問起美國老師會不會打乒乓球時,對方回答:「會一點。」於是他邀請美國老師跟他比賽一場。結果,美國老師輕而易舉地贏了,但他們的關係卻從此有了很深的裂痕。美國老師認為埃及同工根本就是吹牛大王,而埃及同事則認為美國老師有意撒謊,為要羞辱他。他們對真理的認定各自有不同的前題,也各自以自己社會所認為美善的語言來表達。

    5. 不要輕言離開所屬的團隊

    我知道「忍耐」是很多人最不想聽的字,因為那非但不是一個容易承受的負面情緒、有害身心,而且顯然對解決問題沒有多大的幫助。然而,活在人間,即便是在基督徒的團體中,甚至在一群全都是蒙召全職事奉的工人中,人若想要完全不必忍耐就能順利的「活」下來,絕不可能!我聽聞一些基督徒不斷換教會,或者傳道人不斷換工場,結果自己永遠無法從中學到功課,更妄論要在事工上有所成效。當然,同工不是結婚,沒有必須終身廝守的承諾,我們也不應該批評因團隊不和而選擇離開的同工,但一遇到問題就以離職迴避,無論對事工或宣教士本身而言皆非好事。成熟的人格不僅僅是靠一堆待人處事的知識學習而來,更是靠有血有肉的實戰經驗去磨練出來的。一見衝突就逃的人,肯定有很多寶貴的功課沒學好。

    6. 不要把關係建立在事工上

    預防勝於治療,團隊衝突不能只是要在它發生後懂得如何面對和處理,最好是懂得如何將衝突發生率降低,或為難免會發生的衝突打下好的基礎,讓化解衝突變得更容易。按我的經驗,建立關係良好關係的團隊關鍵在於平時的相處,而不僅僅是在事工上有互動。我想念在韓國和柬埔寨服事時的團隊,平時天天忙於事工,一到週末就和同工一起出去吃飯、購物、逛街,一年也會有一兩次一起到較遠的地方旅遊。在台灣進修的時候也是。教會同工每週都開會,但每月會有一次大家一起出去散步、喝茶、聊天,一年會有一次帶全體同工和他們的家人一起旅遊。這些平時所建立起來的關係和認識,以及一起經歷和累計的美好回憶,使彼此更了解對方的個性、想法和做事方式,也因此能防備碰觸對方的底線。如果想要更有系統地認識自己的隊友,使用一些專家設計出來的測驗(個人性向、領導風格、衝突模式等)或遊戲(我就大力推薦《送禮高手》桌遊)會有所幫助。

    7. 當了解自己的職分與定位

    我發現,團隊衝突出現的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職份分配不清楚,或者衝突者不曉得自身的定位。換言之,一個團隊中必須對每一位同工的職責與權限說得越清楚越好,讓大家都知道哪些範圍是哪位同工負責,避免自己侵犯別人的範圍,也可以避免自己的權限被侵犯。在這個過程當中,每個同工當學習的功課就是順服。意即,在不是自己權限範圍的事,負責的同工做決定的時候,即便自己並不完全同意,也為了團隊和事工的好處而全力配合。健康的團隊精神,就 是放下自尊,全力地支持整個團隊達成的協議。

    話說回來,對事工造成最大破壞的是團隊不和,但相信很多宣教士都會認同,給宣教生涯留下最多美麗回憶的也是團隊。到底我們要讓自己的團隊經驗留下傷害還是甜美回憶,一大部分在乎我們如何有智慧地處理配搭過程中所產生的衝突。

    本文載於《華傳》第五十七期: https://gointl.org/magazine-57.php#imissi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