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美光製程整合工程師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美光製程整合工程師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美光製程整合工程師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美光製程整合工程師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忠孝,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分享520疫情後,臺灣未來四年經濟看法 第一個兩岸貿易是一種“虛假貿易”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比例佔25%左右,對香港的貿易比例在12%左右,加起來約37%。 但是這個貿易大部分是臺灣的虛假出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據國際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去分析,大部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實際上是臺灣本土零組...

  • 美光製程整合工程師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18 21:46:31
    有 103 人按讚


    #分享520疫情後,臺灣未來四年經濟看法

    第一個兩岸貿易是一種“虛假貿易”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比例佔25%左右,對香港的貿易比例在12%左右,加起來約37%。

    但是這個貿易大部分是臺灣的虛假出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據國際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去分析,大部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實際上是臺灣本土零組件廠商對中國大陸臺資代工廠商的出口。

    所以這次貿易衝突,打出了一個謊言,這個謊言就是臺灣對陸港出口比例很高,臺灣經濟嚴重依賴中國經濟。現在你們也看到,中國經濟增長日益困難,臺灣並不受任何影響,我很早就提過,臺灣這種貿易形態非常特別,臺灣不做品牌,專注代工的模式也需要得到正名,我想這是第二點。四五年前,我就抨擊仍有相當一部分產業人士堅信所謂利潤在品牌端,而代工處於產業利潤最低端所以必須拋棄掉的奇怪論斷。

    如果我們迴歸市場機制去看問題,那麼很容易理解所謂的價格是受到市場供需影響,而市場的供需歸根結底來說,就是看技術門檻被誰掌控。80年代之前,電子和半導體產業是品牌製造不分家,並無所謂代工廠和品牌廠的細分。因此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是絕對的高技術門檻產業,技術緊緊掌握在少數品牌廠商手中,由於是自有產能,因此每家品牌製造的產品都“獨一無二”,因此造就了品牌的神話。

    但2000年以來,隨着臺系ODM代工的興起和開源式操作系統的興起,歐美廠商奉行“品牌至上”,走上輕資產品牌化道路,放棄了自主製造能力轉而專攻市場營銷和品牌,在新興品牌站穩市場前確實風光一時。但新興品牌也藉着ODM廠商崛起和操作系統開源拉低產品設計製造門檻的東風,得以快速山寨製造出同質化的產品,並憑藉低價競爭策略,硬是將產業的利潤率由高階水準拉到中低階水準,憑藉中國低廉的人力和研發成本搞得歐美品牌虧損連連。

    歐美品牌自我拋棄最具技術門檻的製造業務短視的委外代工,不再具備獨有的硬件技術而專攻品牌,無論是研發、創新與創意甚至品牌溢價統統在ODM廠商代工高度同質化下被迅速抹平,歐美品牌除封閉的iOS生態系統獨此一家別無競爭對手的Apple外無一例外被中國品牌一一上演滅門慘案。這就是所謂的“品牌至上”的偏見帶給歐美電子品牌的結局。

    臺系供應鏈專注代工,開創了ODM代工模式和晶圓專工兩大商業模式創新,也開創了臺灣電子產業三十年的榮景。因爲代工實際上就是B2B模式,臺灣供應鏈事實上是全世界品牌的夥伴,是真正在做全世界的生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ODM廠商越來越少,能夠撼動產業的僅剩下臺系大廠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外加美系偉創力。而臺系廠商壟斷全球電子代工75%的份額,形成了事實上的產業壟斷。

    而當前的品牌廠卻是遍地開花,當百事可樂、康師傅、甚至前英語補習教師、相聲演員都來自辦品牌賣手機的年代裏,可以想象品牌端的門檻已經降到了何種程度。在這樣的品牌大亂戰局面下,也不難理解爲何專注品牌的SONY、LG、聯想的日子都很艱難,即使貴爲全球智慧機一哥的Samsung,如果我們剝離半導體業務單看行動通訊業務,根據市場研究公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Samsung已經有多個季度在智慧手機業務領域掙扎在虧損的邊緣。

    我是要講一下,雖然文章頭頭是道,不過,你知道代工廠裡面幾乎都是外勞天下,臺灣代工幾乎都是用低薪,低價的產品來搶佔代工市場——回應網友的問題。

    低階代工業事實上都已經遷離臺灣,大部分在中國和東南亞,這部分是用外國的勞工、外國的資源和環境、水電來賺錢匯回臺灣(也就是歐美下單—臺灣接單—中國製造的三角貿易模式),說得直白一點,富士康在中國剝削勞工以後把盈餘匯回臺灣發股息紅利,就是臺灣白得的錢。

    另外臺灣每年對中國貿易順差高達七八百億美元,大多是代工廠與臺灣母公司貿易創造的,從側面也能反映出代工業對於臺灣總體國際貿易收支平衡的關鍵作用。

    最後,代工廠的遷徙與佈局關乎整個供應鏈的聯動與羣聚,譬如廣達把高階伺服器代工線搬回臺灣,就帶動上游數十家供應商從中國撤到臺灣,帶動的整體經濟效益不能直接以個別企業的角度思考。最後,以臺灣傳統電子代工大廠鴻海爲例,其年淨利潤約43-48億美元,甚至遠超過南韓的現代汽車集團。而臺系代工廠雖然以低毛利率被詬病,但若以每股收益率或淨資產收益率(ROE)來衡量,事實上南韓的現代汽車集團比富士康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而有些臺灣代工品牌也是必須用美國德國的機械才能生產出臺灣品牌,我沒有看過臺灣交給國外的終端產品是用臺灣製的機械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說,初生產的毛胚和粗加工是臺灣工具機沒錯,但是要交給國外的時候卻是用外國機械研磨出來的,外國品牌的產品幾乎也是用他們國家的機械作為終端處理——

    第一,臺灣的機械設備屬於全球一流水準,以五軸中高階工具機來說,臺灣出口值高居全球前五,至於臺灣亞太菁英制造的X=30m超大型航太五軸加工龍門,則是美國波音公司製造大型客機、戰機機體承重結構的核心製程設備,並不能以某一設備的產地來判斷臺灣的製造業與機械工業水準,難道美國從臺灣買軍用芯片,大型航太工具機是美國沒能力的體現?

    第二,臺灣的製造業一向在國際上競爭力非常強悍,除半導體外,高階精密機械更是如此。臺灣在70-80年代的高階工具機性能就已經達到美國當地中流廠商水準,但售價僅是1/2左右,如此高性價比讓臺灣工具機迅速打垮美國機床業,迫使美國政府在1986年出臺《自我限制協議》(VRA),重點打擊臺灣和日本機床對美出口,又在到期後單獨對臺灣產製高階機床追加2年進口限制,方纔保住了美國本土機牀業的一口氣。

    美國目前本土一些較大型機床企業事實上也都賣身退出競爭,譬如MAG北美公司、SMS公司等都已經是臺資控股了。

    第三,全球化的今天,不應該太過於拘泥於設備產製於何處,正如榮總、長庚、臺大的醫療水準高,難道醫師還要會做核磁共振儀才算高明麼?同樣的手術刀,爲什麼有的醫師可以做開顱手術,心臟置換手術,爲什麼有的醫師只能做普通手術?設備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和運用先進設備的技術能力,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大力扶植的中芯國際趕不上臺積電步伐的原因之一。

    臺廠與南韓Samsung都有着通吃產業鏈的規劃,不同的卻是臺廠甘願隱身幕後,專注技術和服務,做默默數鈔票的無名英雄,因此,臺廠與全部的品牌廠都是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鴻海可以在大客戶諾基亞轟然倒下的時候依然穩定成長,因爲臺廠的商業模式事實上跳出了單一品牌興衰週期律,而與產業的全部品牌共生共榮,因此也就能隨產業發展穩健成長。

    南韓的Samsung既是代工業者又是品牌業者,與衆多品牌廠商本質上是一種零和博弈的生死關係,雖然目前風光無限,但終究還是未能跳出品牌的興衰律。

    臺系廠商的競爭策略,正是巧實力的體現,不比氣盛而比氣長,藉助客戶夥伴關係實現研發、製造、人才、資本的根留臺灣的同時行銷全球,以少量的投資帶動數十倍上百倍的現金流,以小博大獲得可觀的收益。由於避開品牌,規避了某些市場的政治風險,得以無視政治關係冷熱變化穩定透過各大品牌將臺灣製造銷往各地。這種務實低調的商業模式,穩紮穩打的踏實策略確實值得產業界更加認真看待臺系產業鏈的未來潛力。​​​​

    這個是我幾年前寫過的,呼籲業界重視高技術代工鏈的價值。現在也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點就是臺灣未來的經濟還是很樂觀的,五大因素撐着,一個是臺積電,幾乎是一己之力把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鏈都磁吸到臺灣來,你看看谷歌,微軟,美光,亞馬遜,思科,高通,ARM,ASML,Imec,蘋果,應用材料,康寧等等。

    全部都羣聚到臺灣,要跟臺灣的半導體技術做整合,從研發端深度對接臺灣的產學研界,全球高科技龍頭齊聚一堂,這般榮景除了硅谷,其他國家可以說是千年未有。

    第二個因素就是美國嘛,美國現在的政策太明顯了,發函給500大企業要他們加強跟臺灣連接,再到最近組建“人才循環大聯盟”,再到制裁中國,那不是逼供應鏈搬家是什麼?低階的成衣代工可以去越南,但是面板呢?半導體呢?主板呢?伺服器呢?遷廠的話不到臺灣到哪裏?

    你看看這次歡迎臺商投資方案,招募來的臺商,超過5000億都是因爲美國的關稅給逼回臺灣的嘛,美國這個大趨勢不變,對抗在加強,美國的態度越強硬,臺商就越得回家保命,這個趨勢能撐起臺灣未來5-10年的長期經濟表現。

    第三個因素就是內需能撐得住,無論是前瞻,5+2,還是國防自主,綠能計劃,這哪個都是數千億的大項目,而且都有國產化的要求,像是國防這部分,過去臺灣是買飛機,KMT不還是想買意大利的M346嗎?買了那就是花錢養活意大利的航太工人,甚至維修都要人家授權。現在臺灣自己做T-5高教機,超過55%的採購金額留在臺灣,維修保養100%在臺灣做,拿錢養活自己的航太工人,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把原本的外購變內需,這種也是非常大的利多因素。

    第四個就是從政策層面看,臺灣正在加速放寬各項法規,逐步鬆綁不合時宜的舊制度,以打造亞太地區最佳的投資及創新環境。無論是多元上市,還是金融沙盒,或者說是全球首個無人載具條例,亞洲第一輛獲得牌照的無人車等等,臺灣現在對於創新的友善度,事實上已經遠遠超過深圳,上海,首爾和東京,這對於搶佔下一波科技爆發帶來的商機是非常有利。

    第五個就是整個臺灣的經濟體質很優秀,持有的海外淨資產高達1.2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外匯儲備也是全球前五,人均持有專利量,人均出口量在亞洲名列前三,人均淨金融資產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整個銀行體系很少有呆賬壞賬,主權信用評級也很優秀,展望都是穩健向好

    鄭凱夫

  • 美光製程整合工程師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1-28 20:46:15
    有 739 人按讚


    Joe:「很多讀者應該都知道,政治、經濟、投資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政治會帶來突發性的不確定性,不過也不是不可預測,像中美貿易戰鬧這麼大,外資自然會對中國的投資案警戒,企業為了降低這種不確定性,他們下意識就是想要避開這種不確定性,尤其是國際因素,因為那根本連關說都沒機會,中國晉華的例子就是國際外交帶來的不確定性,就算美國之後解除禁令,外資都撤退了,你也無法恢復禁令前的模樣,像是中國合肥長鑫,相關外資敢繼續擴大合作嗎,很簡單的道理,與其賭Trump會不會進一步動作,不如乾脆避開這個風險,還有其他企業可以合作,沒必要冒險。」

    美國10月31日禁止技術出口中國禁令發布,美國祭出禁令後,福建晉華周邊供應商與美光在中國境內工廠,人不是走了就是被裁了,外資無預警收手撤退,福建晉華員工錯愕地說:「這些人,根本不給我們時間好好道別。」

    美國設備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的人員隨即開始打包,科磊(KLA-Tencor Corp.)和科林研發(Lam Research Corp.)也召回旗下工程師,就連掌握下一代半導體製程關鍵技術EUV的荷蘭廠商ASML,也在幾天內撤出。

    佇立著無數棟廠房與現代化實驗室,原本應是熙來攘往的廠區,現在只剩小貓兩三隻,偌大的科技園區宛若日漸凋零的老鎮。原本計劃斥資60億美元投資的園區內,福建晉華規劃每年生產6萬片晶圓,產能滿載的廠區內,本地工程師與外商顧問匆忙的腳步聲此起彼落,但10月31日禁令發布後,園區空盪盪。

    中國儘管有野心成為科技製造強國,但創新先進技術還是得仰賴美國,美國的制裁無疑往中國弱點踩,市場認為合肥長鑫與福建晉華,這兩間中國重點扶持發展半導體技術的企業,最終會被踢出市場。

    但面對市場一致看衰,福建晉華高層仍樂觀認為,美國終究會解除禁令,也希望中國北京當局可循中興通訊(ZTE)的方式解決。目前廠區仍有在運作,只是由本土廠商取代出走外商,自主發展半導體的決心仍在弦上,目光從南方移到北方的中國西安,美光案的當事方美光科技(Micron)盛傳,西安封裝廠可能再度裁員,甚至關廠,目前美光西安廠半導體封測產能占美光全球產能97%以上,可說幾乎所有產品都是在西安廠完成,占陝西出口總值40%以上的重要外商,美光廠一旦撤出,肯定造成當地龐大的失業潮。

    其實早在7月,業界即傳出,美光西安廠裁員200多人,同時也裁掉了上海的一個小團隊,而這些產能將轉移到台灣補足,今年3月,美光在台中加碼投資500億元蓋半導體廠房,並於10月正式落成,美光宣稱,台灣將是美光全球唯一DRAM垂直整合生產基地,假以時日將取代西安的地位,也隱約透露中國和台灣已重度出現調整。

    Trump政府不滿中國強制企業轉移技術、竊取智慧財產權等行徑,傳出除了課徵關稅外,未來還將加上出口管制、司法控告等武器。福建晉華積體電路公司(Fujian Jinhua Integrated Circuit Co.)最近被控竊取美光(Micron Technology Inc.)貿易機密,遭美國商務部與司法部聯手制裁,只是華盛頓的起手式,華盛頓希望能找到其他類似晉華的案例,然後用同樣的方式施以嚴懲,以此遏阻中國侵權行為。官員們希望,當局以前所未見的方式捍衛美光,能鼓勵更多美國企業跟政府配合,共同對抗智財權的偷竊行徑。那些只能向美國業者取得技術的中國企業,是最容易被華盛頓盯上的目標。

    美國政府需要業界配合、才能對更多侵權的中國企業開鍘。然而,不少美國企業擔心可能失去中國市場,至今還不敢加入美光行列。美國業界人士認為,華盛頓幫不了什麼忙,因此就算面臨中國侵權問題,也仍避免跟華盛頓官員接觸。

    美國部分官員則希望授權財政部,對透過網路攻擊竊取機密的企業間諜施加制裁,甚至建議財政部以2015年的行政命令對付晉華,即便晉華竊密案跟網路間諜的牽扯並不多。不過,美國財長Steven Mnuchin拒絕了這項提議。

    過去,美國商務部對威脅的定義較為狹隘,大都只侷限於支持恐怖主義、將產品出口到伊朗或北韓等國家,或是違反出口管制規定等,假如捍衛國家安全,意味著美國必須保有經濟和科技的領導優勢,且華盛頓認定自身可以為了這項理由,對某家威脅美軍設備供應商的中國企業先下手為強,那麼幾乎所有貿易保護措施,在「攸關國家安全」這個大傘保護下,都算是合理的行動。

    https://technews.tw/…/usa-china-intellectual-property-righ…/
    https://technews.tw/…/28/fujian-jinhua-micron-semiconductor/

  • 美光製程整合工程師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1-17 16:44:00
    有 24 人按讚


    【竹北分部敦親睦鄰 落地生根】
    恭賀工學院土木系張陸滿名譽教授
    獲選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ASCE, Fellow)

    本校工學院土木系張陸滿名譽教授,於2006年從美國普渡大學土木系返臺大土木系任教,在土木系許多教授之支持下,在2007年成立「高科技廠房設施研究中心」,共同將土木工程之學理、知識及技術闊展,延伸應用到高科技廠房設施之研發教學上,成果顯著,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土木工程師組織,擁有15萬名會員的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的認可肯定,並於去年12月底,經該學會董事會議通過,獲選為該學會之會士(ASCE, Fellow),詳請參閱下列網頁:
    http://news.asce.org/director-of-taiwan-high-tech-facility…/

    張名譽教授雖於2016年8月1日從臺大榮譽退休,目前仍擔任臺大土木系高科技廠房設施研究中心主任及兼任教授,並在臺大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中心主持專案研究計畫。

    張教授自2013年起將其研究團隊及設備遷移到竹北分部碧禎館,除在竹北分部校區落地深耕科研外,亦熱心協助竹北分部推動多項敦親睦鄰策施,廣邀新竹科技界專家學者(約3千人次)到竹北分部碧禎館參觀、會議及召開研討會等重要活動,增強新竹產業界及地方人士對竹北分部之瞭解,更敬邀他們運用本校竹北分部之設施,與臺大産學合作,共同推動新竹地區之科技、文化、教育的多元發展。

    臺灣行政院經濟規劃委員會(CEPD) 曾將高技術產業分成六個類別。包括積體電路、光電儀器、生物醫學、遠距通訊、精密機械、電腦及其週邊設備。高科技之應用包括: 半導體,微電子學領域、電子光學、高功能檢测儀器、電信、奈米科技、藥品配製、微生物研究、醫療設備, 動物實驗、航太科技,人工智慧,機械人,大數據,雲端計算,物聯網及其他先進技術等等。

    臺灣高科技的製造響譽全球,因其製造作的好、快、良率佳,成本低、製程先進,附加價值高,準時交貸,有誠信,不與客戶競爭,導致全球廠家競相到臺灣製造先進高端的産品及相關服務。但要持續推進提昇臺灣高科技製程的技術,必先有廠房設施。廠房設施是高科技製造提昇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其規劃、設計、採購、建造、驗證、移轉使用、營運、維修保養亦是提昇高科技製造的重要環節。同時,要讓臺灣高科技之製程技術更上一層,免於陷入技術停滯不進、廉價競爭之困,擺脫後追競爭者之擾,廠房設施之研發亦應積極配合,不可等閒視之,必須未雨綢繆加速研發。

    有鑒於此,張教授在2013年10月即在擁有近2000家知名廠家的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conductor Equipment &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的組織下與高科技廠房設施產學研界中之專家學者,共同成立高科技廠房設施委員會(High-Tech Facility Committee, HTFC),並擔任該委員會之秘書長(2013-2017)。

    該委員會之願景(Vision)係提升臺灣高科技廠房設施之關鍵技術及產業實力,持續穩固臺灣國際高科技產業之領先地位。委員會的宗旨(Mission) 有4大目標: 1. 整合臺灣國內、外高科技的相關資源, 2. 厚植臺灣高科技產業之競爭力,3. 透過相互合作來促進廠房設施關鍵技術之提昇,4. 增益廠房設施標準之擬定。迄今參加該委員會之產學研單位包括: 台積電、聯華電子、友達光電、群創光電、日月光半導體、臺灣美光、旺宏電子、華邦電子、茂迪光電、漢民科技、帆宣系統科技、千附實業、臺灣應用材料、臺灣鑽石、臺大、清大、交大、成大、北科大、中央大學、工研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臺灣營建研究院、世曦工程顧問、中興工程顧問、亞新工程顧問、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漢唐集成、亞翔工程、達欣營造、互助營造、根基營造、泛亞營造等等共83家。
    詳請參閱該委員會網址 http://www.htftaiwan.org/home.html
    該委員會並在上週五(2018/1/12) 於竹北分部舉行兩年一次的第三屆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