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羅馬文化重大發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羅馬文化重大發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羅馬文化重大發明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BBC中文網】黎巴嫩:中東「異類」和它一言難盡的歷史包袱 黎巴嫩貝魯特港區2020年8月4日大爆炸,承擔著全國60%海運的港口癱瘓。170多人死亡,6千多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20多家醫院診所和120所學校被毀。 黎巴嫩總統奧恩15日接受法國電視台採訪時表示,貝魯特港爆炸案調查需要時間,...
羅馬文化重大發明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BC中文網】黎巴嫩:中東「異類」和它一言難盡的歷史包袱
黎巴嫩貝魯特港區2020年8月4日大爆炸,承擔著全國60%海運的港口癱瘓。170多人死亡,6千多人受傷,30多萬人無家可歸,20多家醫院診所和120所學校被毀。
黎巴嫩總統奧恩15日接受法國電視台採訪時表示,貝魯特港爆炸案調查需要時間,所有假設依然存在,法國和美國調查人員參與了黎巴嫩最高司法機構主持的調查行動。他說,刑事財務調查將聚焦是否存在財務違法,而這是腐敗的起點。他希望新一屆政府首先推進改革。
次日,黎巴嫩基督教最高神職人員,馬龍派宗主教拉伊在周日禮拜時警告說,黎巴嫩處境極其險惡,面臨「最大的危險」,可能成為某些國家的籌碼。他呼籲議會提前選舉。馬龍尼禮教派歸屬天主教,在黎巴嫩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
總理迪亞卜10日引咎辭職,臨走前留言:災禍的根源在於政治腐敗,教派領袖和寡頭家族操控政壇, 積重難返。
總之,太多歷史遺留的包袱,冰凍三尺非易日之寒。
黎巴嫩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有著怎樣的歷史,留下了怎樣的包袱?
中東奇葩
黎巴嫩位於地中海東岸,扼守歐亞非戰略要道,三面陸地,西臨地中海,與敘利亞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國土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比天津略小。
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歷史上一直是各個帝國王朝擴張、征戰途中的要塞,進入20世紀後則夾在中東兩大宿敵的中間,難以獨善其身,終究懷璧其罪,成為別人相互廝殺的戰場。
當今世人對這個面積一萬平方公里的中東小國如果有印象,那麼最主要的有兩點:戰亂不斷,以及曾經的繁榮輝煌。
黎巴嫩鼎盛時期雖然不是中東首富,卻因經濟發達、社會多元開放、宗教分權共治架構等特點,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世人稱它是中東明珠、中東瑞士、中東小巴黎(首都貝魯特)。
黎巴嫩政治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分權共治,經濟以旅遊、金融等服務業為主,三分之二勞動力從事服務業;運輸以海運和空運為主,貝魯特港承擔了全國60%的海運業務;社會開放與保守並存,沙灘上有比基尼美女,也有長袍遮身的穆斯林女性。
「中東小巴黎」的前世
黎巴嫩境內山地為主,沒有沙漠,有高山、峽谷、沃土、沙灘,屬於冬暖夏涼、陽光雨水充沛的地中海氣候,谷地土壤肥沃,迥異於中東其他地方的沙漠氣候和環境。它還有良港和悠久的航海、經商傳統。
人類古代四大文明有兩支起源於它所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也在那片被歐洲人稱為中東的地方。文明在那裏交匯、碰撞。
聖經《舊約》裏有一些關於黎巴嫩的零散記述。
上下5千年,黎巴嫩這片土地上曾經飄揚過大約10面不同的大王旗,而每一個統治者都在那裏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從宮殿、神廟、宗教到城市、傳統和文化。
黎巴嫩是腓尼基文明的搖籃。
腓尼基人最擅長航海和經商,曾經幾乎壟斷了地中海地區的商貿。他們還發明了腓尼基22個字母,這些字母是後來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共同的根。
腓尼基人公元前9世紀遠征非洲,在北非的突尼斯建立迦太基國,然後依靠航海業與商業迅速崛起,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羅馬帝國崛起後,兩強爭霸,打了100年的仗,最後以迦太基被消滅,黎巴嫩也被劃入羅馬帝國版圖。
羅馬人之前,統治過黎巴嫩的先後有古埃及帝國、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
羅馬人之後,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後統治黎巴嫩,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黎巴嫩宣佈成立共和國。
中國宋朝與世界通商,史料記載中就有這個地區,還有經由這個交通樞紐與中國做貿易的歐洲和非洲商人。
宗教並存共處
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發源於中東地區。幾經盛衰,伊斯蘭教成為中東地區主宰,但黎巴嫩卻是阿拉伯世界裏唯一一個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各自內部主要教派)並存、分權共治的國家。
這是歷史的遺產,也可以說是伏筆。
基督教發源於黎巴嫩毗鄰的巴勒斯坦地區,先是受到羅馬帝國殘酷鎮壓,最後卻成為羅馬帝國國教,隨著帝國軍隊的鐵騎到處傳播,也傳到黎巴嫩。
公元7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帝國崛起,伊斯蘭教迅速傳遍中東,黎巴嫩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伊斯蘭教傳入。因為各種原因,征服者未能將基督教信徒趕盡殺絶。
阿拉伯帝國攻陷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歐洲教會和基督徒發起前後9次十字軍東征。黎巴嫩正處於進軍耶路撒冷的必經之地。
十字軍東征過程,也是黎巴嫩基督教不斷得到外力輸血的過程。同時,伊斯蘭教征服的其他基督教地區的信徒為了躲避迫害,逃到黎巴嫩山區。
這樣,黎巴嫩雖然被阿拉伯帝國統治,境內基督教卻信眾龐大,教派也很多,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馬龍派都有;伊斯蘭教的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也在此共存。
這就為日後的宗教文化多元社會和分權共治政體打下了基礎。
同時,也為日後宗教衝突和內戰埋下了伏筆。有歷史學者曾說,這裏可以是人間天堂,也可以是人間地獄,就取決於宗教之間是否發生衝突。
兩次世界大戰
奧斯曼帝國1516年征服黎巴嫩,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匈帝國戰敗。
1860年,黎巴嫩發生基督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激烈衝突,法國派兵干涉,最後將黎巴嫩變成自治區,立下規矩,黎巴嫩行政長官須由基督教派人士擔任。這個規矩得以延續,黎巴嫩本身的基督教歷史積澱也起了作用。
一戰結束後,英法簽約,規定約旦、伊拉克、巴勒斯坦歸英國委任統治,黎巴嫩和敘利亞成為法國的委任統治地。
又過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3年11月22日黎巴嫩共和國宣告成立,1944年元旦法國移交權力,1946年英、法軍隊撤出黎巴嫩。
分權共治原則
黎巴嫩獨立時人口130萬,基督教徒佔60%,穆斯林佔40%,伊斯蘭教遜尼派和什葉派差不多各佔一半。
當時各教派就國家權力分配達成了協議,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斯蘭教遜尼、什葉兩派分權共治,相互制約。
根據協議,總統和軍隊總司令由基督教徒擔任,議長由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擔任,總理由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員和部長的席位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二戰後十多年,黎巴嫩經歷了和平發展的繁榮時期,社會文化多元,在阿拉伯世界獨樹一幟。
不過,曾經在黎巴嫩生活過的人注意到,民間各宗教和教派平時相安無事,你穿你的比基尼,我裹我的罩袍頭巾,但通婚很少。
現在黎巴嫩政治改革舉步維艱,如果說教派和寡頭家族各謀其利的積弊難逃其責,部分也是歷史的折射。
以色列和中東戰爭
世上沒有不散的盛宴。二戰結束後,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地方劃出一片給猶太人建以色列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七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向以色列宣戰,結果慘敗,巴勒斯坦100萬難民出逃,其中40萬人湧入黎巴嫩。
本來並不牢固的平衡被打破。黎巴嫩權力分享機制建立在人口比例基礎上,而穆斯林人口驟增,導致權力分配的變數加大,要求調整的呼聲增強。
基督教派不讓步,穆斯林強烈要求,矛盾明朗化。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武力抵抗以色列,總部設在約旦。
約旦是阿拉伯聯盟成員,與以色列為敵,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百萬巴勒斯坦難民中的60萬進入約旦,並允許巴解組織客居約旦。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局勢。
內戰爆發
1970年9月,巴解組織成員"人民陣線"劫持英國、德國和瑞士的共3架民航客機,將300多名乘客囚禁在約旦的沙漠,逼迫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遭以色列拒絶後當眾炸毀飛機,舉世震驚,一致譴責。
約旦國王決定約旦不再歡迎巴解組織,武力驅逐。巴解組織總部迫遷到黎巴嫩南部,在那裏安營扎寨,訓練武裝力量,不斷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報復,炮彈打向黎巴嫩。
黎巴嫩鄰國敘利亞是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是宿敵。巴解在黎巴嫩南部安家後,敘利亞進入黎巴嫩北部。
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持續15年。"中東瑞士"變成了敘利亞和以色列角力的戰場。
1982年,以色列出動9萬大軍進攻黎巴嫩,決意徹底摧毀敘利亞和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的基地。第五次中東戰爭打響,敘利亞和巴解幾遭滅頂之災。最後經美蘇和聯合國調停之下停戰。
海灣戰爭
停戰後,衝突和矛盾還在延續。
戰爭期間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佔領地區的40萬什葉派穆斯林難民湧入貝魯特,在伊朗支持下成立了真主黨武裝,目標是以色列。
敘利亞軍隊停戰後繼續留在黎巴嫩,直到200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後才撤軍。
黎巴嫩國內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勢力的平衡被打破之後很難恢復。
不過,經濟得到復蘇,重建也頗有起色,貝魯特布滿彈孔的牆垣在霓虹燈和夜生活的喧囂中也不顯得突兀。
繁華開始重現,但不安定的潛流和各種摩擦、衝突從未真正消停。受別國宗教衝突和戰爭的影響,黎巴嫩國內各教派之間的齟齬和矛盾加深。
這種狀況持續到1990年,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無暇顧及黎巴嫩,敘利亞及其支持的伊斯蘭教派力量趁機出兵, 擊敗基督教武裝,黎巴嫩內戰結束。
戰後重建分權共治架構,伊斯蘭教勢力佔了上風,雖然議會中兩大教派席位均分,但跟1943年相比,基督教派的地位略有下降。
脆弱的和平只是暫時遮掩了眾多不安定因素。
2006年7月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爆發衝突,戰爭持續了34天,仍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後停火。
拉菲克·哈里里遇刺
那次衝突爆發前黎巴嫩發生了一樁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至今尚未結案,又因為今年貝魯特港區大爆炸重新引起人們注意。
2005年2月,已經辭職的遜尼派穆斯林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在貝魯特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經國際團隊調查鎖定4名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聯合國為此在海牙設立黎巴嫩特別法庭。
經過幾年調查,聯合國黎巴嫩特別法庭 2011年向黎巴嫩檢察機關遞交哈里里遇刺案起訴書,對4名嫌疑人提出起訴。
黎巴嫩特別法庭原定2020年8月5日開庭,因4日貝魯特港區大爆炸推遲到8月18日。
圍繞拉菲克·哈里里遇刺背後的動機和元兇,至今仍無定論。因為開庭和爆炸的日期巧合,各種猜測和陰謀論鵲起。
路透社8月16日引述黎巴嫩真主黨表態說,將等待官方調查結果,但如果最後發現以色列與此事有關,將採取相應報復行動。真主黨得到伊朗的支持。
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國務院官員到黎巴嫩港口爆炸現場察看後表示,必須展開透明、可信的調查。
聯合國呼籲國際社會提供5.65億美元的援助資金,用於穩定穀物供應和重建被炸毀的醫院。
黎巴嫩媒體16日稱,初步調查顯示儲存硝酸銨的港口倉庫事發前存在重大隱患,附近還存放著大量煙花爆竹。
其他
由於獨特的歷史,海外的黎巴嫩裔僑民為數龐大。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黎僑"超過1500萬人,主要分佈在美洲、歐洲、非洲及海灣國家,國內戶籍人口450萬左右。
海外黎僑中不乏世界名人,比如美國影星喬治·克魯尼的夫人阿邁勒·克魯尼(Amal Clooney),再比如中國人熟悉的馬海德醫生。
馬海德二戰期間以醫生的身份到延安參加中國抗戰,1949年後又是第一位加入中國籍的外國人,2019年9月被授予中國"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國際 #政治 #宗教 #歷史
羅馬文化重大發明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我不羨慕下一屆美國總統
上周用了古羅馬帝皇尼祿(Nero)來比喻現今美國,引來不少迴響。感謝讀者指出尼祿僅是Julio-Claudian皇朝的最後一個帝皇,並非整個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細心的朋友更指出小提琴發明於16世紀,所以尼祿不可能一邊拉小提琴,一邊觀賞羅馬在燃燒。哈哈,這個我是知道的(我也拉小提琴),但既然野史說他在拉小提琴,更具戲劇性效果,why not撒個小白謊言?較肯定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試過一手拿着電視遙控器,另一隻手拿着KFC雞腿,一邊大發雷霆,一邊在Fox TV收看美國暴亂新聞!
心水更清的朋友指出今天美國更像羅馬帝國共和年代的末期,Sulla將軍擁兵自重,兩度擔當Roman Consul,更成為Roman Dictator,亦為後來的Julius Caesar「登極」鋪路。
大家不用對這個羅馬比喻太過認真。重點是美國,一個比羅馬帝國更偉大,統領了世界75年的世界一哥,到了今天,整個帝國已出現很多裂痕。美國正面臨疫症,重開經濟和種族關係導致的社會動盪等相關內部問題,同時又因不安全感而感到被中國崛起所挑戰。最危險的是特朗普自毀長城,不斷努力削弱和摧毀幾乎所有把美國變得強大的體制和基石,包括民主機制必須有的求存同異精神,對事實和尤其科學的尊重,對移民的歡迎和包容等。
今年美國大選,具有前所未有的巨大意義,將影響到未來興衰,甚至世界和平。距離大選仍近5個月,變數尚多,甚至能否如期舉行都有一點不確定性。
美選舉人票制度扭曲民主
現在要作出準確的選舉預測仍太早,但可以先作出一個較有把握的預測。即使特朗普成功連任,幾乎肯定他仍必輸掉普選票,幅度可能比上次的300萬更大,亦即是繼續反民主!美國選舉人票制度的扭曲絕非偶然,是美國「founding fathers」(國父們),包括華盛頓和傑佛遜等擁有奴隸的南方大地主所精心設計出來的。不幸到了21世紀,此不公平制度不止仍然存在,更被共和黨利用到淋漓盡致,幾乎擔保每次選舉勝利都必定出於輸普選票的反民主結果。在現在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情緒高昂的今天,如不公的反民主選舉結果不停出現,將足以引發文化和街頭內戰!近日民眾包圍白宮的情况已令人極擔心(令人想起去年衝擊香港立法會),如行動變得更激烈,後果不堪設想!
順帶一提將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眾議院極可能仍留在民主黨手上,參議員任期6年,每兩年只約三分之一議席進行選舉,所以比白宮更難易主,較大機會留在共和黨手上。以傳統華爾街智慧來看,所謂grid-lock,即白宮跟國會兩院,由不同黨派控制,導致政策僵化,無法進行任何重大政策改革,反智地對市場更好。但如從闊一點的社會角度來看,美國如繼續無法進行一些極需要的社會改革,解決部分種族和貧富懸殊問題,再加上槍械問題,後果亦可非常嚴重!
美國疫情失控,引致經濟崩潰,特朗普責無旁貸,但以他永不認錯的縮骨性格,當然盡量推卸責任。美國死亡人數全球第一、英國第二、巴西第三,是純屬偶然還是跟這三個不懂亦不信科學,整天打着民粹旗幟,但其實在分裂人民,甚至草菅人命的無能領袖有關呢?
狂谷股市貧富更懸殊 街頭怒火愈難熄滅
特朗普以印鈔、派錢,狂谷股市,短期非常奏效,標普指數今年翻正,納指更創新高。但即使如此,仍無法掩蓋每日平均死一千人的恐怖事實,亦肯定影響經濟重開的速度。再者,股市表現愈好,貧富懸殊愈嚴重,街頭怒火愈難熄滅。
特朗普企圖轉移視線,把疫情全部責任賴在中國頭上,以此作為競選主打題材。但人算不如天算,不幸發生了George Floyd死亡事件,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BLM運動。相信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很難完全避開種族關係問題。他處理暴亂的手法一如既往的反覆和無能,他的言語,不止無療傷作用,反而每每火上加油,故意挑起更多種族仇恨,恐嚇放狗對付示威者,簡直把人民看待為奴隸!更離譜的是他吹噓經濟表現,竟說到Floyd在天之靈,會讚美正在發生的事情,且對Floyd和人人平等來說,是偉大的一天!此言論驚人地涼薄,有人認為是為了鞏固他的鐵粉支持,證明他有信心連任。
但老實講,根本毋須想太多,特朗普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到了這個年紀已無法遮掩,再加上明顯的cognitive decline(認知衰退),嚴重程度,尤甚於拜登很多,除此亦明顯與現實完全脫節!
BLM已成為了一個全球運動,世界各地大城市,例如倫敦、多倫多、悉尼、柏林等都有大型遊行示威。在Bristol,憤怒民眾甚至把著名黑奴販賣商Edward Colston的銅像掉進河中。
香港是一個奇怪的例外,那麼喜歡遊行、示威甚至暴動,唯獨今次幾乎完全沒有人發聲支持BLM,大規模遊行更加沒有。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門前曾有數人舉牌抗議,但反被人說是北京派來的。不支持BLM原因上周我已說過,不少香港人是支持特朗普的,而他們本身也是極端種族主義者,過去一年不斷做出各種嚴重種族歧視的暴力罪行。不少香港人故意指出Floyd有多次犯罪紀錄,他的死幾乎是咎由自取,支持BLM的人都是儍瓜。他們還替特朗普開脫,反而不斷指罵黑人總統奧巴馬,沒有解決種族問題。不少美國朋友發現這醜陋真相後,非常詫異和痛心,後悔去年支持香港的示威行動。
更可悲的是某些香港人的論調,竟然與支持特朗普的白種人優先主義者一模一樣。有人指出不是所有特朗普支持者都是種族主義者,但所有種族主義者都必定支持特朗普。
指摘Floyd為罪犯,表面上是正確的,但當然BLM的主旨不在表揚Floyd,而是借此殘忍的事件,道出400年來黑人被系統性捕捉、虐待、販賣、利用、勞役、打壓和歧視的可恥歷史事實。把責任賴到奧巴馬身上,更是雙重歧視,他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黑人總統,已經是提升黑人地位的最大貢獻!
英美鴉片商,荼毒和攻打中國,罪孶深重程度,與販賣黑奴不相伯仲!黑人尚且明白歷史的重要性,可惜不少香港人反而假裝漠視歷史。幸而近日已有所改善,口頭不認,但已被美英疫情和暴亂,弄到頭腦非常混亂。另外,如英國人真的開始懺悔過去罪行,為何仍未把坐落在倫敦St. James的East India Club拆除?
拜登終於鎖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無疑他並非一個最理想選擇,年紀比特朗普更大,精力有限,好好先生形象,但稍欠個人魅力。政綱包括極「趕客」的加稅建議,雖然其實美國非常需要。但這是否就代表拜登一定輸?
事實又未必。在所有全國民調中,拜登一直領先7%至10%,但當然經過2016年的民調失效,已沒有人太相信一般民調。再深入一點分析,在關鍵搖擺州份Michigan、Pennsylvania、Wisconsin和Arizona,拜登都有優勢。最重要的Michigan,拜登優勢正在擴大,有12%之多,但在最有機會投票者中,差距較細。這亦是特朗普早前故意煽動Michigan人民起來反抗疫症封鎖的主要原因。
關鍵搖擺州份 拜登優勢擴大
拜登說明他將選擇一位女副總統候選人為搭檔,是聰明還是愚蠢,難講。當然有資格的能幹女士有很多,包括3名參議員兼前競選對手,Kamala Harris、Amy Klobuchar和Elizabeth Warren,經常被特朗普攻擊的Michigan州長Gretchen Whitmer也是人選之一。暫時看來,Warren對拜登的幫助最大。
雖然拜登有機會贏,但他是否就是最佳人選?答案肯定不是,只是按照傳統,他已拿到足夠的支持票,在黨大會就必將得到提名(何時舉行和形式仍是問題)。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如民主黨明白美國正面對的嚴峻考驗,如尼祿的羅馬正在燃燒,就應該考慮一些非常手段,增加勝出機會。
最基本一招就是盡量提升投票率。2016年贏多300萬票仍不足夠,但在2018年中期選舉,贏700萬就足夠拿到眾議院控制權。今年情緒高昂,投票率應該高,但疫情可能影響投票意欲,所以郵寄投票之爭的確非常重要。民主黨希望所有州份完全開放郵寄投票,不需任何出差,行動不便等藉口,但特朗普就故意中傷郵寄投票的可靠性,誣衊將造成大量「假票」,更陰險企圖減少郵局經費,藉此阻撓選舉。
民主黨想增勝算 紐約州長應參選總統
疫症最嚴重期間,紐約州長Andrew Cuomo每天舉行記招,他高大威猛,60出頭,前妻來自甘迺迪家族,絕對是上佳總統人選。厚厚紐約市皇后區口音,能言善辯,聲調抑揚頓挫,講話有點像詩人,時而感性,時而幽默,給人一種可信任和勵志的感覺。他有一個在CNN當主持人的弟弟Chris Cuomo,早前曾染上Covid,但仍堅持帶病工作(地牢隔離),且經常邀請州長哥哥接受訪問。訪問氣氛盡表兄弟之情,還偶爾假裝爭取年邁媽媽寵愛,極受觀眾歡迎(似乎美國人真的最愛看真人騷)。因此馬上很多人呼籲Andrew Cuomo參選總統,或最少爭取副總統提名。
Andrew Cuomo非常像他爸爸Mario Cuomo,同樣曾當紐約州長,也曾被人看好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但奇怪地他永遠拒絕,只堅守州長崗位。Andrew Cuomo也一樣,節目上斬釘截鐵回答弟弟,說從未想過參選總統,連副總統都不會考慮。為甚麼?是因為他太愛州長工作?處理疫情失當,無面目參選總統?出於答應支持拜登的承諾?是否來自意大利南部的Cuomo家族的衣櫃裏,有太多骷髏骨頭?
不知道答案,但只知如民主黨真的想贏,拜登或應以大局為重,在黨大會上退位讓賢,勸支持者改投Cuomo,勝算較高。而Cuomo亦不應再扭捏推卻,應把國家興衰放在首位。
最有效的撒手鐗當然是提名極受歡迎的前總統夫人Michelle Obama當副總統候選人,簡直可說:得Michelle,得天下!黑奴後代,普林斯頓本科、哈佛法律學院畢業,背景學歷,一點都不輸給老公。如她願意接受提名,將能幫拜登拉到大量黑人、其他少數族裔、女性(包括白人)、知識分子、年輕人、中間派人士,以及LGBTQ的票。
前總統奧巴馬已表態支持拜登,且開始不點名抨擊特朗普,但不幸至今,Michelle仍表示沒有興趣參選。有人說她極憎恨在白宮的8年生活,每日為丈夫安全提心吊膽;證明做黑人辛苦,做黑人總統也一樣辛苦!但如她明白美國已到頗危險地步,也應該不懼艱辛,挺身而出,為美國前途盡一分力!
如一切按照劇本,不作任何改變,11月大選特朗普對上拜登,其實無論哪一位贏出,美國在未來4年多,必將極可能面對兩個重大裏外政治危機。首先種族關係問題仍極難解決,疫情都可能仍存在,經濟情况亦難說。另外,參考了actuarial tables(保險統計表),一位如拜登的美國77歲男士,平均壽命仍有不錯的10年,但在未來5年內死亡的概率也有23%。特朗普年輕4年(後天生日,Happy Birthday Mr. President!),未來5年內的死亡率約20%。更重要的是死亡之前通常會生重病,減低甚至完全失去工作能力;更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衰退的問題,其實兩位現在已有點迹象。所以死亡率加上身體或精神(更難判斷)出現嚴重問題的概率,需要副總統替代的機會,一定最少50%!即是說這次選舉等如為美國埋下一個政治危機計時炸彈,所以副總統的人選更為重要,必須真的隨時準備好接棒!
誰當美總統都要決定與中國相處方法
對外的危機更棘手。中國崛起是不爭事實,疫情更成為了中美GDP距離加速收窄的催化劑。中國經濟規模有很大可能在未來4至5年內,追到美國。不管誰當總統,都一定要決定與中國相處的方法。友好合作?還是冒着戰爭的風險,繼續惡性鬥爭,企圖延續一哥地位?
白宮重擔實在太難了,這是否大部分有識之士躲起來的真正原因?我不羨慕下一屆美國總統!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羅馬文化重大發明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華民族對全人類的貢獻有多麼大?
中國有5000年曆史,中華民族對全人類的貢獻之大遠超越替代人的想像。
一,悠久的歷史。
我們如果在網上搜索英語和漢語的歷史時
都會發現一個現像很有意思:
英語的歷史是可以搜索到的,現代英語的歷史只有500年左右,再往前就是中古英語(1150-1450年)和上古英語(450-1150年)。在現代英語的發展過程中,16世紀末但今天的普通英國人已經讀不懂莎士比亞的戲劇性財經。
有據可考的英國歷史也就只有1000年左右,但上古英語的歷史的超過了英國歷史的上限。
搜索“漢語的歷史”呢?
對不起,漢語的歷史搜不到,能搜索到的只有漢字的歷史。
象形文字是原生文明才使用的文字,由本民族發明,供本民族使用。字母文字則是藉用其他民族的文字來表達本民族語言。
現存初期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已經死成熟的文字,《尚書》中有記載盤庚遷都時發表的政治演說。
在古代,一套完全獨立的文字從發明到完善成熟需要至少幾千年,上萬年也很正常。可想而知,漢字的歷史有多麼悠久。
漢語呢?
關鍵語言並非人類獨有的,動物也有語言,原始人之前的類人猿也有自己的語言。
那漢語的歷史只能靠大家去想像了。
使用象形文字的中華民族的歷史有多麼悠久,遠不是使用字母文字的民族可以比擬的。
二,中華民族在古代的發達程度。
我們暫不討論商朝之前的歷史。單從西周到明朝中期,中國的人口規模,城市化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科技先進程度,政治制度的完備程度都是領先世界的。
「四大發明」的全稱是對西歐近代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四項中國古代發明,最初由李約瑟提出。
也就是說,這四大發明其實不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最先進的科技,而是影響了西方的這類發明。
中國的古代養蠶,鐵器的發明,瓷器的發明,漆器的發明,12平均律,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行省制,科舉制,內閣制等甚至更為偉大。這些東西也傳播到中東和西方,對人類的影響不低於四大發明,只是沒有西方人說出來而已。
三,中華帝國的規模。
20世紀人類剛發現比太陽大一千倍,一萬倍的恆星時,都不敢相信,以為自己的算錯了。直到幾年後才最終確認,宇宙中比太陽大的恆星還多的是,數都數不過來。
類似的,在古代,亞歐大陸上的大國其實非常稀少。與多數國家和部落劃分,中國就是一個超大規模「恆星」,突破了古代外國人的想像。
羅馬帝國的版圖實際上一直不固定,羅馬人只對很少的一些地方進行直接統治,對全國大部分地區實行“委任統治”,因此當地的大家族進行統治。類似中國古代的“土司製度”。
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也沒有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郡縣制。
總體而言,西方的大帝國們,不但規模(包括領土域,人口,經濟規模等)不如中華帝國,連制度也不如中國先進。
秦統一六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歷史事件之一,能與工業革命相提並論。
秦統一六國,產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大帝國,疆域大,人口多,只有皇帝,沒有諸侯王,全依賴官僚進行統治。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規模衡,修建馳道,這簡直就是近代國家。
總體而言,既從規模,還是先進程度,人類大多數的民族和國家只能算是行星和太陽,而中華帝國就是比太陽大一千倍的那顆「恆星」。代表人類的組織化程度上升了一個大台階。
四,中華文明的邊界和中西文化交流。
很多人認為,在古代,中國是封閉的國家,對中亞,中東和歐洲影響很小。持這種觀點的人該改變了。
中華文明的邊界其實遠至里海和波斯,與歐洲不太遠。
把中華帝國的絲綢,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軍隊組織模式改為了中亞地區。西漢時期,中華帝國就在西域建立了穩固的統治。
漢奴帝時期,匈奴被趕到了中亞地區,200年後敵奴又跑到了歐洲。匈奴與漢朝是兄弟之國,雙方都是炎黃子孫,在和親與戰鬥中,文化交流也比較充分。雖然比漢朝稍微稍微一點一點,但比中亞和歐洲先進多了。戰爭奴人在搶掠的同時,也給歐洲人送去了非常實用的中華文化。
唐朝時,突厥被趕到了中亞和中東地區。突厥與唐朝的關係,指出漢朝與戰鬥奴隸,突厥“西遊”又是一次文化傳播。
北宋末年,遼國滅亡後,耶律大石帶部分遼國人在中亞建立西遼,持續了一百多年。
當時金朝已經立國近百年,漢化比較明顯了。蒙古與金朝,西夏,南宋征戰幾十年,也屬於中華文明的邊緣文明,吸收了很多中華文化。蒙古征戰毀掉了南宋,它的西征卻促進了歐洲的近代化。
總體而言,中華文明並非封閉的,中華疆域曾遠至里海,靠商人和游牧民族傳播到中亞,中東和歐洲,對整個亞歐大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結:在古代,中國是人類的發展的最高峰,中國的疆域曾遠至裏海和波斯,把中華文化帶到那裡,匈奴,突厥,蒙古西遊也把中華文化帶到西方,促進了中西交流。沒有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國家,人類歷史不可能發展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