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羅馬尼亞共產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羅馬尼亞共產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羅馬尼亞共產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羅馬尼亞共產黨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覺得共產黨什麼時候下台?20年?100年?」引發了眾多網友熱議。儘管大家觀點不一,但大多數人盼著共產黨早日完蛋的心態卻是高度一致的。...

  • 羅馬尼亞共產黨 在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7 21:52:50
    有 87 人按讚

    「你覺得共產黨什麼時候下台?20年?100年?」引發了眾多網友熱議。儘管大家觀點不一,但大多數人盼著共產黨早日完蛋的心態卻是高度一致的。

  • 羅馬尼亞共產黨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16 12:00:02
    有 436 人按讚

    〈盜版電影何以推翻羅馬尼亞共產黨?〉


    不知道為什麼四年前寫的文章這兩天被翻出來。也許是因為對岸查禁《動物森友會》引發了大家的聯想吧?中共以為能透過這種手段來鞏固政權,但這真的有效嗎?別忘了,在上個世紀的冷戰尾聲,羅馬尼亞共產黨可是被一群愛看好萊塢盜版片的人民給推翻了。


    1985年,共產主義掛帥的羅馬尼亞只有兩家電視台,且播映內容全是對獨裁者尼古拉西.奧塞古(Nicolae Ceauşescu)的歌功頌德。電影院能放映的電影,則一概是千篇一律的洗腦政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電影全不得進口。


    一位名叫西奧多.桑佛(Teodor Zamfir)的傢伙從中聞到了商機,他開始組織地下工作室,秘密進口外國電影,並找來專業配音員伊莉娜.妮絲特(Irina Margareta Nistor)來兼差,自產自銷。但預算有限,又有供需壓力,伊莉娜必須一人分飾所有電影中所有角色(無論男女)。不過,她可沒閒功夫看完片後再整理成逐字稿,她採取的方式就是邊看、邊聽、邊口譯。


    這是紀錄片《那些年,我們偷看的電影》(Chuck Norris vs Communism ,2015)(Netflix原譯《查克.諾里斯對抗共產主義》)的作品背景,該片終究要告訴我們的是,羅馬尼亞共產黨被拉下台,竟是倒拷錄影帶(VHS)的功勞。


    英文片名中的查克.諾里斯(Chuck Norris)指的就是漢名羅禮士的美國武打明星,他大概從未想過,自己所拍攝的B級片對八〇年代的羅馬尼亞人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像是由他主演的《北越歸來》(Missing in Action ,1984)這般美國英雄電影,恰與共產主義下的集體主義相左,使得羅馬尼亞人無不為之震撼,進而,產生反思。


    除了動作片,羅馬尼亞人也拜倒在《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的美式情懷;對《麻雀變鳳凰》(Pretty Woman ,1990)中炫目的當代時尚同樣深感嚮往。此外,他們也在《暴君焚城錄》(Quo Vadis ,1951)的觀影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既視感,心想,片中那殘暴的尼祿皇帝(Nero Claudius Drusus),不是與我們的主子如出一轍嗎?


    《那些年,我們偷看的電影》穿插重演、訪談及VHS畫質的經典電影影像,使得觀者彷彿重回鐵幕年代,體悟了這群求「影」若渴的羅馬尼亞人的悲歡(相信不少台灣老影迷也都能感同身受)。


    被問到自己的「偉大貢獻」,西奧多.桑佛認為別人偷渡香菸,我只不過是偷渡了電影,怎麼會想到自己現在反倒被公認為羅馬尼亞人的啟蒙者。冒著牢獄之災進口電影的壯舉,似乎堪比庇護猶太人的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至於在五年之內為三千部電影獻聲的伊莉娜.妮絲特則說促使自己工作的動力,除了報酬,也只是能即時收看禁片如此好康罷了,怎會想到日後自己竟被封為革命先「聲」?


    真的是盜拷VHS推倒了暴政嗎?片末一句話為本片下了極好的註解:「在革命期間,所有人都走上街頭,因為他們知道在外面有著更好的生活。他們怎麼知道?因為他們看電影。」如果你自認是個影迷,《那些年,我們偷看的電影》對電影藝術的禮讚,肯定會深深打動你。



    (後記:很遺憾Netflix後來將這部片下架了,2017年的世界公視大展精選曾選映該片,當時的片名就是《那些年,我們偷看的電影》。可惜現在網上似乎沒有管道觀賞中文版正片,只好向 Giloo紀實影音 許願了。)



    由於後來片名有變動,於是就索性改寫一篇重新發布,本文改寫自2016年發布之舊文,原文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hotos/a.598813120221435/720030514766361/?type=3&av=598582783577802&eav=Afb6La0GK4k3pbGwbIZcrdYSfYe1E7BitMe5fdwc_p1D9IpKLOh1O6apvLcSX__keHk¬if_id=1586921121297412¬if_t=page_post_reaction&ref=notif

  • 羅馬尼亞共產黨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25 11:00:13
    有 2 人按讚


    #名人堂

    希奧塞古的獨立外交路線

    嚴震生

    今年12月25日是羅馬尼亞前獨裁者齊希奧塞古(Nocolae Ceaucescu)被推翻三十周年紀念。圖為羅馬尼亞總統府,位於首都布加勒斯特。(新華社資料照片)

    今年十二月廿五日是羅馬尼亞前總統希奧塞古(Nocolae Ceaucescu)遭槍決三十周年紀念,這位在執政期間大搞個人崇拜的獨裁者,在耶誕節前的造勢活動中被轟下台,幾天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審訊,就和他身兼第一總理的妻子愛蓮娜(Elena Ceaucescu)遭槍決斃命,結束了他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獨裁統治。

    希奧塞古聲名狼藉,他的槍決為整個東歐前蘇聯附庸國在一九八九年脫離共產統治,畫下一個句點。在他高壓統治下,羅馬尼亞不僅是警察國家,祕密警察進行全民監控,讓基本人權遭到戕害,且因為希奧塞古好大喜功,想要發展重工業,結果因管理不當造成外債高築、基本物資缺乏,人民生活水準大幅降低。

    個人在美國就讀歷史研究所時,所撰寫的碩士論文就和希奧塞古有關。當時,個人的論文指導教授萊恩哈特茲(Dennis Reinhartz)是一位蘇聯及東歐現代史學者,對南斯拉夫的狄托(Josip Tito)政權有獨到的研究,我也從他那學到該國前共產主義領導人吉拉斯(Milovan Djilas)批判性的著作—《新階級:對共產主義制度的分析》(The New Class: An Analysis of Communist System )。由於狄托走的是獨立路線,南斯拉夫雖然是共產主義國家,但基本上不是前蘇聯的附庸國。

    萊恩哈特茲教授認為希奧塞古執政下的羅馬尼亞,似乎想仿造南斯拉夫走獨立的外交路線,特別是因為當時已有許多資訊顯示,它在中蘇決裂(Sino-Soviet split)後,似乎想在兩個共產社會的大國中取得平衡。此外,希奧塞古和美國也改善關係,成為東歐地區與華盛頓關係最好的國家。羅馬尼亞這兩項獨立外交路線的特質,或許正是它有可能在美國與中國改善關係的過程中,扮演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

    個人當時對希奧塞古如何運用對蘇聯的抗拒,建立獨立外交路線、激發愛國主義,以進行個人崇拜、強化威權統治的做法,有深刻的印象,也對他破壞人權、打壓異己的方式有所描述。不過,該論文的重點在於羅馬尼亞的獨立外交路線,與它在美中和解過程的穿針引線部分。

    雖然這僅是一篇碩士論文,個人也不覺得對學術研究有什麼貢獻,但近卅年後一篇出現在《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期刊的學術論文「溝通失敗?羅馬尼亞與美中和解」(Communication Breakdown? Romania and the Sino-American Rapprochement),讓我感覺到萊恩哈特茲當初建議我寫的論文題目,並非完全冷門,畢竟在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執委兼副主席拉杜雷斯庫(Gheorge Radulescu)於一九七○年十一月底訪問北京時,就告知中共總理周恩來,華盛頓有意改善美中關係及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不過,當時讓我難過的是,希奧塞古獨立外交路線的受害者竟是中華民國。(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