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羅福星後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羅福星後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羅福星後代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華姵-長笛百變天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同行考察的台灣文學兩位作家-藍博洲 教授、呂正惠 教授、鄧雨賢嫡孫-鄧泰超、音樂總監 合影於- 羅福星故居 我是福星國小音樂班畢業,沒想到這次同行的兩位學者:蕭開平 法醫、台中林家霧峰後代-林友輝,也是福星我的學長🌹與兩位學長合影 ...
雖然這篇羅福星後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羅福星後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羅福星後代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華姵-長笛百變天后,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同行考察的台灣文學兩位作家-藍博洲 教授、呂正惠 教授、鄧雨賢嫡孫-鄧泰超、音樂總監 合影於- 羅福星故居 我是福星國小音樂班畢業,沒想到這次同行的兩位學者:蕭開平 法醫、台中林家霧峰後代-林友輝,也是福星我的學長🌹與兩位學長合影 ...
台北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台籍抗日英雄羅福星孫女羅秋昭。 ... 一人略懂中文,其他後代只懂印尼話,沒有中國傳統思想,難已維持聯繫;羅潤海的後代留 ...
羅福星 (1886年2月24日-1914年3月3日),別名東亞、中血、國權,生於荷属东印度爪哇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原籍廣東嘉應州。羅福星為同盟會會員,曾經參與黃花崗 ...
羅秋昭,1946年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1947年隨父母到中國台灣省。其先祖父羅福星烈士參加過「黃花崗起義」,1913年到中國台灣省領導台胞抗日革命,是維護國家統一 ...
羅福星 烈士肖像2014年3月2日,馬英九親自來到台灣的苗栗縣大湖鄉義民廟。紀念他心目中的抗日英雄羅福星,這一天,是羅烈士成仁100周年的紀念日, ...
由《旺報》與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協會發起的兩岸記者重走台灣抗日之路採訪活動,8月31日抵達苗栗縣頭份鎮「徐驤抗日紀念碑」以及大湖鄉「羅福星紀念館。」.
羅福星後代 ,大家都在找解答第1頁。 台北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台籍抗日英雄羅福星孫女羅秋昭。 ... 中文,其他後代只懂印尼話,沒有中國傳統思想,難已維持聯繫; ...
... 刑務所北側圍牆開記者會,並與羅福星孫女羅秋昭以及蔣渭水後代蔣朝根等 ... 推動臺灣歷史進程的先賢先烈斑斑血淚,例如苗栗事件羅福星的犧牲、治 ...
當初籌建這座紀念館,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紀念羅福星等抗日烈士,在苗栗從事革命運動(苗栗事件),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作為後人緬懷、瞻仰與效法的典範,這是一座相當有意義 ...
一般人對於羅福星烈士的認識,多半與329 黃花崗之役有關,其實是印尼華僑的羅烈士,少年在臺就學時便深深愛上這塊土地,更在民國創立後奉國父之命返臺 ...
包括羅福星在內的衆多臺灣抗日誌士用鮮血和生命證明,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臺灣人始終不忘身爲中華民族一分子。臺灣後代子弟不能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
我特別不忘把這次我搜尋經過詳細描述,主要目的是想給像我一樣,不是國民政府官塑的抗日英雄-羅福星以外,那一群100多名被判刑的家屬後代子孫,若也有 ...
關於「羅福星後代」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羅福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羅福星(1886年2月24日-1914年3月3日),別名東亞、中血、國權,生於荷属东 ...
羅福星後代. 概觀. 另一位抗日勇士羅福星,出生在荷屬東印度爪哇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原籍中國廣東嘉應州。 羅福星為中國同盟會會員,曾經參與黃花崗之役.
羅福星 主張以革命推翻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台灣遭受異族統治的命運。1913年4月中國同盟會台灣支部大會在苗栗縣召開。會議明確提出以武裝起義鬥爭形式進行抗日復台的方針,羅 ...
位於苗栗縣大湖鄉的羅福星紀念館,讓後人能緬懷這位抗日英雄人物。 ... 之役為起,敘述羅福星烈士自中國革命成功後,回台灣抗日的故事,同時也讓後代 ...
1886年生於印尼的羅福星,周歲時回故鄉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高思鄉大地村。1903 ... 值得後代子孫永遠效法,這種情操是客家人「硬頸」精神的最高表現。
羅福星 殉難百週年總統追思| 2014-03-02 12:52:59. ... 畫中羅福星以尖刀刺破日本國旗,眉宇間散發大無畏精神;隨後也與烈士後代合影留念。1030302 ...
聯語概括了羅福星志士抗日復台的事跡。 ... 蕉嶺縣的羅福星紀念圖書館還與台灣苗栗縣紀念羅志士的昭忠祠、昭忠塔隔岸遙對,館、塔、祠的紀念建築反映 ...
馬英九今天偕同苗栗縣長劉政鴻、立委陳超明、徐耀昌、大湖鄉長陳永福及羅福星後代孫子羅國慶、孫女羅秋昭等人,一同參與苗栗縣大湖義民廟舉辦的「抗日 ...
光復後,政府在苗栗大湖建昭忠塔,羅福星及歷次事件之愛國烈士忠骸,改葬於塔內,永受後人之瞻仰崇拜。 出處:我們的家鄉-苗栗[史地篇]
苗栗大湖義民廟2日舉行臺灣抗日烈士羅福星殉難100週年追思會,總統馬英九出席時 ... 大湖鄉長陳永福及羅福星後代孫子羅國慶、孫女羅秋昭等人,一同參與苗栗縣大湖義民 ...
羅福星紀念館(地址:364台灣苗栗縣大湖鄉民生路200號|電話:03 799 2750)更多【觀光景點】熱搜推薦-:羅福星後代:羅福星死因:丘逢甲:羅福星墓:羅福星評價:廖添丁:莫 ...
10月25日臺灣光復紀念日前夕,抗日烈士羅福星孫女羅秋昭在臺北接受新華社記者 ... 臺灣後代子弟不能忘記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要記取幾代臺灣同胞對祖國、民族的熱愛。
羅福星 (1885-1914),生於印尼雅加達中萄混血後代。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同盟會,先後到爪哇、緬甸、新加坡辦理僑教並宣傳革命。1911年參加黃花崗起義和武昌 ...
TW、FACEBOOK和馬英九這樣回答,找羅福星在在EDU. ... 昨天是國父冥誕146歲,我日前在府內與國父在臺友人後代茶敘,除感謝先烈先賢們的犧牲奉獻,也分享了幾則當年協助 ...
羅福星 先生是印尼華僑,苗栗大湖人,回臺參加黃花岡之役;民國建立後力圖抗日,不幸被捕壯烈成仁,臨刑前所寫下的〈祝我民國詞〉將「中華民國孫逸仙救」八個字嵌於句 ...
總統馬英九2日到苗栗大湖義民廟參加台灣抗日烈士羅福星殉難100週年追思會,感念烈士奮起救國,為巨幅羅福星畫像揭幕,並與羅家後代合影。
羅福星 因領導台灣同胞抗日、造成轟動一時的「苗栗事件」而名垂千古,卻鮮有人知他曾經參加三二九廣州之役,且為少數倖免於難的台籍革命志士。
愛呷宜花東「苗栗事件原因」相關資訊整理- 2021年8月4日— 1913年3月,羅福星企圖大舉抗日,事機洩露,潛逃淡水,不幸被捕。日人稱為「苗栗事件」。
如果因為這篇格文,而讓他們的後代子孫知道,他們的祖父輩,安放在這裏而能找到他們, ... 答案就和羅福星烈士有關,也就是為什麼要先認識他的原因。
昨天是台灣光復節,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昨天在抗日義士羅福星的遺族 ... 本次活動邀請烈士後代出席,包含羅福星烈士孫女羅秋昭、丘逢甲姪孫女 ...
苗栗大湖義民廟2日舉行台灣抗日烈士羅福星殉難100週年追思會,總統 ... 大湖鄉長陳永福及羅福星後代孫子羅國慶、孫女羅秋昭等人,一同參與苗栗縣大湖 ...
蕭開平先生(客家人,佳冬抗日蕭光明、蕭贊堯後代,東區服務隊蕭道應子。 ... 至於羅福星事件也是我祖父資助,他被捕後在自白書寫說「林季商有二萬個敢死隊支持我」, ...
霧峰林家後代林光輝憶臺灣抗日史傳承愛國精神(104年7月12日) ... 提及霧峰林家對抗日的貢獻,林光輝表示,其祖父林祖密均參與羅福星、大湖張火爐、?
當年國父組成興中會發動革命時,許多臺灣志士亦受到鼓舞參與國民革命,例如林薇閣先生是同盟會成員,在同盟會支部部長林時塽率領下參加黃花岡起義。羅福星先生是印尼 ...
21/8/2015 ·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臺北21日電)前體育主播傅達仁今天偕同抗戰英雄高志航,抗日烈士羅福星,抗日將領李友邦後代遺族出面,譴責前總統李登輝
余清芳羅福星,余清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官方為查出幕後主謀,佯裝不知情,縱容獄中的蘇東海繼續派人傳遞訊息,暗地監視,終於發覺余清芳、羅俊江等人才是事件 ...
... 葆楨」和「福星」,紀念開發臺灣的沈葆楨與日據時代的抗日烈士羅福星。 ... 引起很多人的譴責,包括非民進黨籍的「中國難民」後代行政院長林全, ...
圖為台灣抗日將領李友邦之子李力群(左起)、陸軍少將傅忠貴之子傅達仁、抗戰英雄高志航之子高耀漢、台灣抗日烈士羅福星孫女羅秋昭出席記者會。
今天有多個文資團體和學者,來到華光社區,要求台北市政府立刻停止開發,並重啟文化資產審議,抗日先烈羅福星、蔣渭水的後代並獻上鮮花,呼籲台灣保存 ...
新华社台北10月24日电(记者刘欢吴济海)“罗福星深知只有自立自强, ... 台湾后代子弟不能忘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要记取几代台湾同胞对祖国、民族的热爱。
羅福星 ptt · [亂吐] 越看越火大的小紅豆 · 緊張刺激的預官考試成績公布 · 臺客籍抗日領袖後代批李「祖國說」 · 全臺呷透早!苗栗人早餐吃這些?銅鑼蛋餅、阿土豆漿、福星麵店 ...
1913年8月,「二次革命」討伐袁世凱大總統失敗後,國父於赴日本途中抵臺,秘密會見翁俊明、蔣渭水、羅福星、廖進平等同志,瞭解臺灣詳情。廖進平捐贈六萬日圓,資助活動 ...
營運團隊用庭院竹林塑造從監獄裡仰望天光的渴望自由意象。圖為抗日烈士羅福星後代家屬羅秋昭(左)、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右)參與揭幕。
和姓纂》,春秋時夏禹後代杞國公子鮑敬叔至齊國任大夫,受封於鮑邑(今山東 ... 加入中國同盟會,投身民主革命事業。1912 年羅福星奉孫中山先生委派回臺成.
日,展現先民一身風骨、不屈不撓忠義之氣,身為後代子孫,務必對故土的歷史故事、淵源脈絡要有清楚的認識,不枉先祖血肉祭蒼天。烈士羅福星先生之父為 ...
香港文匯報訊據中通社報道,馬英九昨日到苗栗,參加抗日烈士羅福星殉難100周年追思會,感念這位奮起救國的先賢 ... 隨後馬英九也與烈士後代合影留念。
【僑社新聞】慶建百國父、黃興後代舉辦聯合畫展- 中央廣播電臺新聞頻道 ... 還有台灣志士如連橫、蔣渭水、丘逢甲、羅福星等人,這些肖像是以紅、黃、藍、白、黑5種色調 ...
位置和羅福星先生的簡介,編成福星國小的學校本位課 ... 臺灣抗日英雄羅福星烈士殉國一百周年紀念冊。 ... 械鬥落敗的泉州同安移民後代,不得不將整個宗族連同霞.
羅福星 在臺灣的抗日運動,以此作為探討孫中山辛亥革命與臺灣之. 關聯的切入點。 ... 孫氏平時講廣東話系統的白話」18 或「孫家的後代不講客語」,19但.
吳湯興後代中國評論新聞:臺灣抗日壯士吳湯興、徐驤祖籍都在廣東蕉嶺 ... 的愛國精神,教育子孫後代永志不忘。蕉嶺“抗日三英傑”(丘逢甲,羅福星,謝晉元),也應擴展
提及霧峰林家對抗日的貢獻,林光輝表示,其祖父林祖密均參與羅福星、大湖張火爐、噍吧哖等抗日武裝事件中,跟臺灣的關係可說是息息相關,甚至在林祖密 ...
15.下列關於臺灣義民之抗日活動,哪一項配對是正確的? (A)八卦山之役劉永福(B)西來庵事件余清芳(C)北埔事件羅福星(D)苗栗事件林少貓。
不論祖先是吳三桂、李自成,還是台灣抗日的林少貓、羅福星,後代繼承他們的血緣當然是無法選擇,但是後代並沒有理由天天抱着祖先的牌位,學牙高喊「 ...
當年領導“苗栗事件”的抗日志士羅福星的孫女羅秋昭參加開館儀式。 ... “不能讓我們的後代子孫不知自己從哪裡來。我們所做的就是要把大是大非講清楚。”.
而在八二三砲戰保臺戰役犧牲生命的吉星文烈士公子吉民立先生、別號「常勝將軍」張靈甫烈士公子張道宇先生,以及臺灣抗日革命先驅羅福星遺族烈士後代等 ...
1914苗栗羅福星,鑑於國父革命成,遊說抗日南北行,募達十萬餘民兵, ... 當年抗日有兩派,士紳階級暨農界,士紳大陸渡台來,官吏豪商的後代,.
本次活動除了邀請朱立倫主席與黨部主管蒞臨,為感謝先人為臺灣光復奉獻犧牲,更邀請烈士後代出席,包含:羅福星烈士孫女羅秋昭女士、丘逢甲姪孫女 ...
總統馬英九2日到苗栗大湖義民廟參加台灣抗日烈士羅福星殉難100週年追思會,感念所有革命烈士奮起救國,與烈士後代子孫合影時熱情抱起一名男童。
持續增加中出席代表:羅秋昭(苗栗事件羅福星後代)、蔣朝根和林銘鐔(治警事件蔣渭水和林幼春後代)、林光輝(會長)、何麥克(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 ...
本次活動除了邀請朱立倫與黨部主管蒞臨,為感謝先人為台灣光復奉獻犧牲,更邀請烈士後代出席,包含:羅福星烈士孫女羅秋昭、丘逢甲姪孫女丘秀芷、吉星 ...
暴龍(Tyrannosaurus Rex)是電影《侏羅紀公園》裏面出現的許多恐龍中最 ... 恐龍不會照顧後代? ... 自然科學:滅絶恐龍的災星竟是蛇類繁盛的福星.
羅福星 烈士是印尼華僑的身分,他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在南洋從事革命宣傳活動,是印尼華僑及台灣抗日烈士,客家先賢的身分,及其在南洋的經歷引起我的好奇。
地客家宗族的聯合武裝抗日;二是辛亥革命後,地方耆紳響應羅福星. 的起義抗日。 ... 「新民話」,並成為其後代的識別系統。據入廉第十八代吳鼎華回憶,.
羅福星. 20 連溫卿,〈台灣文化的特質〉,《臺北文物三》(154),頁123。 21 王詩琅,《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 ... 實部分也有些許錯誤,例如「柯象」並非衍有後代。
... 亦學習武藝,並且囑咐若不幸戰死,化為大愛,他們倆人的祖籍也和丘逢甲一樣,他的後代子孫立委吳宜臻,苗栗大湖客家人羅福星也在臺灣起事反日,為丘逢甲之親戚。
劉耿對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後代不忘先輩遺志,不余遺力地反對“臺獨”,支援兩岸統一 ... 勿忘先輩奮爭史牢記寶島中國心——訪台灣抗日烈士羅福星孫女羅秋昭 ...
... 售台的派里級軍艦命名為「葆楨、福星」,以紀念沈葆楨及羅福星兩人! ... 馬政府重用的親信、也就是駐美代表沈呂巡,就是沈葆楨的後代,為此還 ...
... 包括孫中山、黃興、蔡元培、秋瑾、林覺民等革命領袖,還有台灣志士如連橫、蔣渭水、丘逢甲、羅福星等人,這些肖像是以紅、黃、藍、白、黑五種色調 ...
霧峰林家後代-賽車手林帛亨表示,「不管是公開或私下,我鮮少提到關於霧峰林家的 ... 反日運動後資助大部分早期的反日運動,羅福星於自白書中更明白提 ...
Q. 臺灣有一座「福星山公園」,這是為了紀念抗日英雄羅福星而命名。羅福星與下列哪一抗日事件有關? answer choices. 牡丹社事件. 苗栗事件. 西來庵事件. 霧社事件.
地方中心/基隆報導失業男子羅福生8日晚間搭乘從台北開往基隆的國光客運 ... 羅男露鳥又撒尿,嚇壞正妹女乘客。 ... 核爆嗜血水滴魚 是羅福星的後代?
抗戰英雄高志航、抗日烈士羅福星、抗日將領李友邦等的後代遺族21日召開記者會,譴責李登輝“賣台”、竄改歷史、數典忘祖,簡直是“二鬼子”(漢奸);他們 ...
孫文(d)羅福星解答在最下面 這三題的答案都是(a) 因為美鐘出版社的教材裡面有一句話: 「黃興朝向空中鳴了三槍揭開了黃花崗起義的序幕」 你老師勒!!
臺灣抗日英雄後代挺連戰訪陸國民黨前主席連戰30日下午啟程訪陸,將出席大陸抗戰系列 ... 又跟高志航,羅福星,李友邦的後代,共同召開記者會,嗆過前總統李登輝。
根據史料,許多抗日人士曾被關在這裡,像是蔣渭水、賴和等人;另外苗栗事件的羅福星也是在此處受絞刑身亡。這些歷史人物的後代今天也到場聲援,重申 ...
後來範察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了一道祖訓:“不可以傷害鳥鵲,鵲是神鳥,是我們愛新覺羅的福星。” 愛新覺羅的後代們也都遵循祖先的訓導,從不傷害鳥鵲。
3月4日多個文史保存團體在古蹟臺北刑務所北側圍牆開記者會,並與羅福星孫女羅秋昭以及蔣渭水後代蔣朝根等代表向這些先賢先烈獻花,表示後人正積極為這些 ...
縣市 鄉鎮 社區名稱 屏東縣 九如鄉 洽興社區 屏東縣 三地門鄉 馬兒社區 屏東縣 三地門鄉 三地社區
... 大湖境內有青山環繞,四時風光明媚,居民以客家人為絕大多數,以樸實、勤儉著稱,境內有多處歷史景點,昔日抗日英雄「羅福星」之紀念館即位於市區邊緣,經過其後代 ...
南庄有個洋化的地名──紅毛館,由來與歷史羅福星臨死前,留下了最後的開發有關。 ... 拜訪賽夏族頭目,兩位長者深感為了後代子孫著想,應該停止敵對的立場,和平共處。
2021-12-08 王福星 ... 永豐鄉親誠邀文天祥的後代來尋根問祖,是想讓丞相的後人來看看丞相浴血奮戰的古戰場舊址。」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誠邀文天祥的後代前來尋根.
快帶我去看看。我有後代了,哈哈,我有後代了啊!舞麟,你真是我的福星。」 感受到他由衷的喜悅,唐舞麟也不禁心頭溫暖欣喜。面前這二位都是父母真正的朋友啊!
廣州起義國父羅福星殉國百週年追隨孫中山革命. 他強調,國父成立興中會是因為甲午戰爭,他 ... 國父 孫中山的後代怎麼樣了? - 每日頭條 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有1907 ...
今天這些先烈的後代,出面呼籲,希望政府能夠保留這塊爭取自由、民主的 ... 從早期抗日的羅福星,到1920年代從事社會運動的蔣渭水等人,都曾被關在 ...
... 賴和、簡吉、林獻堂、楊逵、羅福星、丘逢甲、莫那魯道等廿八人。 ... 畫出台灣抗日烈士肖像,「我十分感激,幾位台灣抗日烈士的後代也雀躍歡欣!
... 人物肖像油畫,包括孫中山、黃興、蔡元培、秋瑾、林覺民等革命領袖,還有台灣志士如連橫、蔣渭水、丘逢甲、羅福星等人,這些肖像是以紅、黃、藍、 ...
本次活動邀請烈士後代出席,包含羅福星烈士孫女羅秋昭、丘逢甲姪孫女 ...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左)在抗日義士羅福星的遺族羅秋昭(右)陪同下,參觀 ...
羅福星後代 完整相關資訊- 流行時尚選集羅福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羅福星(1886年2月24日-1914年3月3日),別名... tw羅福星臺灣歷史人物 ...
幾位助理進行田野調查,甚至尋找到江定的後代,對於重建下層社會的歷史,以及 ... 具規模者為1913年羅福星領導的苗栗抗日事件與1915年余清芳、. 羅俊、江定等人領導的 ...
提供苗栗抗日事件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苗栗事件結果、苗栗事件影響、羅福星後代有關流行服飾與配件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流行時尚選集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苗栗 ...
... 幫助孫文革命另一方面持續資助台灣的抗日行動辛亥革命後著名的羅福星事件 ... 無後代所以死後林家淡出紅派了--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時間:一九一二年十月抗日起義事蹟:羅福星又名羅東亞、羅國權等名,出生于廣東省嘉應 ... 水上其有安穩的象徵,同時也代表「有後」、「化育萬物」,就是祈福後代萬世 ...
羅福星...等。 近代中華:世界歷史偉人.中華民國開國國父. ... 派遣出來的五仟大軍,和五仟童男童女東渡蓬萊,求取長生不老仙丹的:《徐福》這批漢人後代.後裔。
... 也提及台灣民的武裝抗日活動,他指出,從早年姜紹祖、羅福星、林祖密、 ... 共同正視抗戰史實,還原真相,讓後代子孫認識正確且完整的抗戰歷史。
一問之下,才知道主人的母親是霧峰林家的後代,依據兒時記憶,做出菜餚。 ... 這些背後或多或少都有林祖密贊助的經費,羅福星於自白書中更明白提 ...
針對羅福星之研究書籍、論文等及「臺灣革命先烈事蹟調查會」等資料亦將收集。 ... 逐步取得臺灣「先覺者」後代之信任,並逐步發展成為日治時期臺灣民族運動史料中心。
... 霧社起義、參加抗戰到台灣光復,含括客家抗日三傑,徐驤、吳湯興、姜紹祖,及羅福星等先烈事蹟,策展單位也請來,先烈後代子孫分享先人的故事。
... 為國殉難的72位烈士(後代史學家考證結果,共86人),而設立青年節;1943年3月29 ... 起義中並未缺席,黃花岡之役共有兩位臺灣人參加,一位是苗栗的羅福星先生;另.
羅福星後代 在 華姵-長笛百變天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同行考察的台灣文學兩位作家-藍博洲 教授、呂正惠 教授、鄧雨賢嫡孫-鄧泰超、音樂總監 合影於- 羅福星故居
我是福星國小音樂班畢業,沒想到這次同行的兩位學者:蕭開平 法醫、台中林家霧峰後代-林友輝,也是福星我的學長🌹與兩位學長合影
羅福星後代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林帛亨回應八卦板比較臺灣兩大林家的文章,也講了許多家族秘辛,值得一看。
八卦板的那篇文章也寫得很詳細(當然要更詳細也有,去讀專書),不過文內說霧峰林家在清代是勝於板橋林家的臺灣第一大地主,與我讀過的資料相反;不過因為清代有超級長的兩百多年,可能從不同時間點去比較會有不同的答案。
林帛亨先生的講法我也不完全同意,我對他至少有兩點不滿之處,今日不顧全台灣林家反對,我就大膽公諸於世,顯現一個讀書人的堅持與風骨。
一是他用了相當激烈的詞語「臺奸」形容蔡培火,這一點讓我有點意外,我雖尊重他的看法,但長期關注活水來冊房的朋友們,應該都了解我的立場;蔡培火縱然立場或手段可議,但他一輩子九十多年為台灣人謀幸福的目標是不變的,只能說人在屋簷下,力有未逮。
二是你罵蔡培火,我可以忍,但林帛亨居然娶了馮媛甄,根本男性公敵。
-\-\
以下廣告
講題:你所不知道的藏書怪事
時間:8/17(六)22:30-23:30(是的,你沒看錯時間)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
詳細報名方法請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a.908383789253…/2295017307256869/
講者:黃哲永
講題:台灣漢文與漢詩的認識
時間:8/24(六)下午2:30-5:00
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1樓演講廳(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號)
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41865296494302/
【 PTT留言訊息澄清文 】
有些朋友在問我關於這篇PTT [八卦] 貼文 —>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63445803.A.18F.html
不管是公開或私下,我都很極少提到關於霧峰林家的事,因為我很討厭外界用富二代的角度看我,但這篇我必須要回覆留言一下,我必須要說當年這些人,貢獻社會、保衛國家是有命用命換、有錢花到透,完全Flat out!有沒有錢根本不是重點!
這篇可能是我粉專字最多的一篇貼文,但裡面都只有講到冰山一角的程度 XD!
我針對我大概知道,或聽長輩說過+看資料的部分,用一位後代人的角度,針對「PTT留言」的疑問QA一下!
—————————————————
❓Q1:
講白了 #霧峰林家 就是靠武力發財壓錯邊,也是第一個被清算。基本上林資鏗之後都跟台灣關係很薄弱了,兒子林正亨回台當共諜被陳誠槍斃,他妹林雙盼也是投共想回台灣回不來。
✏️A (這部分較精彩,字多):
✔️ #林資鏗 (原名:林祖密),霧峰林家第七代。
✔️ 父親
父親是「林朝棟」,曾參與 #中法戰爭,協助劉銘傳在台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官至二品頂戴道員,賞黃馬褂。
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台灣民主國」,以今時今日來說(可以算台灣歷史上想搞台獨的第一代吧)
✔️ 母親
母親 「楊水萍」,帶領霧峰義軍支援被法軍圍困的其父林朝棟部隊,時值清法戰爭,戰後被清廷以功受封「#一品誥命夫人」,為清史在台本地最高封位之一,另外台史上受封一品的還有 王得祿、林文察(林資鏗祖父)。
✔️ 改名的由來
回到他們兒子,原名林祖密,戰後由當時擔任欽差大臣、福建省巡撫的劉銘傳命其名為「資鏗」(音同「坑」)
✔️ 為什麼武力特別強?
我想可能因為當時在台灣只有林家有辦法In-house製造火銃,而且還是自己開發的。
✔️ 資助 #孫文 革命
1900年,孫中山親赴台北遙控指揮廣東惠州起義,起義前夕,孫中山在林資鏗於臺北的寓所中,孫請求林資鏗資助革命,但礙於父親林朝棟尚在人世及霧峰林家家主身份,並未加入 #興中會,不過依然讓孫用其寓所做為惠州起義的總指揮處。
補充:長輩是說他是孫文的最大Sponsor!
✔️ 反日運動
後資助大部分早期的反日運動,羅福星於自白書中更明白提及:「祖密有會員萬人,將與之聯合,共同驅逐日本人」云云,可見其參與之多、涉事之深。
當然也因一連串反日事件,日本總督府因此沒收了林家山林二萬多甲。在台五百多處樟腦作坊、糖鋪亦悉數荒廢。
✔️ 第一位 #中華民國正式國民
1913年中華民國政府內政部發給林資鏗的「許字第1號」證,簡單講就是第一張中華民國身份證。
✔️ 討袁
到了1915年(民國4年)時,因當時 #袁世凱 意圖稱帝,於是林資鏗加入中華革命黨。
翌年(1916年)時變賣在台田產數百甲,得銀十萬兩捐為軍餉,另外又召集漳、泉二州有志人士並收編閩南靖國、護法兩派隊伍,並創建「#閩南革命軍」,參加討袁護法戰爭,爾後這支閩南革命軍更成為日後國民革命軍的基本班底之一。
✔️ #閩南軍司令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並自任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領導護法運動。翌年(1918年、民國7年)1月6日,孫中山先生即任命資鏗為閩南軍司令,並授予護法軍政府陸軍少將位銜。當年也是少將的 #蔣介石 下野曾寄寓林家,但是同年4月,皖系軍閥「盧永祥」下派福建督軍李厚基偵知此事,電令廈門鎮守逮捕拘禁,幸得工部局及各國領事出面干涉而獲釋。自此事件後,資鏗率隊轉戰閩中,並先後陸續收復永春等七縣。
✔️ 被殺身亡
1925年,蔣介石率 #黃埔軍校 學生與教導團官兵三千人東征,而林資鏗亦想稱此時機與閩南各縣民軍聯絡,呼應廣州方面,發動革命。於是資鏗前往華安,進行重整與聯絡事宜。不料被直系軍閥 「孫傳芳 」下派廈門鎮守使張毅所部發覺,遂以假借進勦土匪之名,派隊圍捕,被殺身亡,享年48歲。
✔️ #林正亨
其子林正亨在1940年致書 #蔣中正,請求褒揚其冤死的父親一生功績,1947年國民政府追念資鏗之犧牲貢獻,明令撫卹,並以其事蹟宣付國民黨黨史。1965年(民國54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復頒「忠烈永式」匾額,以示旌揚。
✔️ 子怨恨 #國民黨
1944年林正亨參加青年遠征軍,任步兵團指揮連連長。在 #緬中戰役 中以一敵八,身中16處刀傷,被同袍從死屍堆中拖出來,被送往後方醫治一年,兩手成殘。出院後,林正亨以殘廢之驅沿途乞討從雲南硬是走到重慶找到妹妹 林雙盼。
妹妹介紹加入朱學範領導的「#中國勞動協會」工作。自此思想左傾,選擇加入 #共產黨。
以下純粹我的評論:
當年林正亨要加入反對黨是沒得選,只得共產黨一個選項,如果是今天,林正亨100%加入泛綠政黨。
以前加入共產黨算偏很左的左派,但現在事實上要算偏很右的右派,這是理想 vs 現實的差距。
✔️ 被捕
林正亨被供出,在台北市泉州街家中遭逮捕。由於林正亨是霧峰林家人其父為黨國元老,由時任行政院長的 #陳誠 親自審訊。
林正亨拒絕在悔過書上簽字遭判處死刑。
上面為歷史記載,沒寫到的是,蔣中正傳達給林獻堂,並要求轉答林正亨在獄中寫下悔過書,即可放他生路。
林正亨獄中在悔過書上僅以血書寫下六個字「士可殺不可辱」
最後赴刑場時高呼口號,慷慨赴義,並在牢房地板刻下決筆詩,年僅35歲。
✔️ 絕筆詩
「 乘桴泛海臨台灣,不為黃金不為名,
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
奔逐半生勞心力,千里河山不盡看,
吾志未酬身被困,滿腹餘恨夜闌珊。」
-\-\ 林正亨絕筆《明志》
✔️ 子孫
林正亨事件落幕後,他妻子帶著兒子逃亡經香港,前往北京投靠共產黨。
其子送進了當時的中共中央軍委保育院。後來成為記者,進而掌管北京日報,基本上現在全中國最頂尖的記者都是他的學生,所以說到新聞媒體(撇除統獨議題),中國新聞人只論能力來說是非常優秀的。
後記補充:
最後關於網友問題,從不是押錯邊,只是不願向霸權低頭。
林正亨妹妹沒有想回來過,倒是他的孩子都回來旅遊過。
他的孫子我年輕時經常往來,目前住北京。
✔️ 平反
2018年12月7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 促轉三字第1075300145A號函文,公告受難者1505人等應予平復,有關林正亨共同意圖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之有罪判決暨其刑之宣告正式撤銷。
—————————————————
❓Q2:
問一下,北中兩大林家有 聯姻 嗎?
✏️A:
有,很多次,光聯姻這個就出一本書寫,最有名氣的是「#醫學之父杜聰明」,我以前也不懂,他不是姓杜嗎? 哈哈。
—————————————————
❓Q3:
霧峰林家跟紅派有關嗎?
✏️A:#林鶴年 是台中紅派創始者。
✔️ 為什麼稱 #紅派?
其實一開始稱為「林派」,但在「林鶴年」競選第一屆台中縣縣長時,宣傳用的海報或名片,工作人員衣物皆為為紅色,其目的是為了好辨識,久而久之後被暱稱為「紅派」,黑派一開始也是類似的理由被稱爲「黑派」。一般大眾都以為是紅黑派是幫派派系的延續!
林鶴年離世後,霧峰林家子孫不再參與政治。
—————————————————
❓Q4:流亡海外算風骨嗎?
✏️A: 要不然等當時的國民黨在 #228事件 後的白色恐佈 來弄死嗎?當時林獻堂有人脈資源,早得消息要用「#懲治叛亂條例」對他動手,所以他以治病名義去了東京,國民黨叫 #蔡培火 騙他回來沒成(蔡培火基本是台奸,歷史課本似乎把他說的很好,但那又是別的故事了)。
#林獻堂 告蔡培火之不歸的理由爲以下:「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曾受先聖人之教訓,豈敢忘之也。台灣者,危邦、亂邦也,豈可入乎,居乎。非僅危亂而已,概無法律,一任蔣氏之生殺與奪;我若歸去,無異籠中之雞也。」
之後整整三十年,林家是被「監控」的,林獻堂到臨終都在東京沒法回來台灣,他也留下思念台灣的詩詞「異國江山堪小住,故園花草有誰憐」
以他為首,後來過去日本不少他那邊的子孫。
—————————————————
❓Q5:聽說 #張鈞甯 也來自霧峰林家?
✏️A:不確定,但我猜測是他爺爺或外公娶了林家的姑娘,那表示她家在那一輩有很高的學術成就,當時的時空背景很講門當戶對,跟當時的林家當然不會用收入來比,那就會比學識。
—————————————————
❓Q6: #新民高中 也跟林家有關?
✏️A:#林烈堂(我的曾祖父)與堂弟林獻堂等五人在1914年商議辦校,於是向時任台灣總督的提出申請,總督府以「自籌經費與校地」為條件,准許設校。
林烈堂捐出建校土地,並向外招募資金,創辦「#台中一中」。
1936年,由林烈堂等台籍、日籍人士創辦台中州私立台中商業專修學校,即今「新民高中」。
林烈堂的堂弟「 #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 」熱衷社會運動,林烈堂的角色就是專心賺錢,偷偷資助林獻堂的台灣自治運動。
為什麼說偷偷資助? 因為他貿易還要靠日本人,因為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但是林獻堂卻一直跟日本人有衝突,並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基本上也是為了要爭取跟日本人平權。
—————————————————
[ 補充 ]留言最多人推崇林獻堂,我當然也推崇,但往前推還有更多精彩慘烈的,只是時代變成清帝時期,所以知名度就較低了。
我覺的林資鏗的父親或祖父,這條線因為參加很多戰事,所以故事最為精彩,如果很多人覺這種正宗台灣歷史有趣,留言踴躍的話我再貼文寫一些。
- 全文終 -
羅福星後代 在 林懿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肯好文
台灣多元認同中的李登輝與馬英九
在國家機器面前,個人是很渺小的。國家所形塑的正統認同是很單薄地,遠遠難以描述戰亂時代,人們複雜多元的認同。
李登輝前總統說:台灣和日本在二戰是同一個國家,所以不存在抗戰問題,這句話對不對?在李登輝身上當然是對的,他用日本名字跟姓氏,當日本軍人,在日本本土的防砲部隊對著天上的美國飛機射擊,但是他這樣的例子在當時的台灣是普遍的嗎?其實還有更多不同的故事。
我的爺爺不但在日本念書還是念軍校,擁有正式的日本軍官軍銜,派任滿州國服役,但是終其一生,他從來沒有改過日本姓氏,他始終用我們傳統的姓氏"蔡",雖然在日本軍隊服務,但是他的親日意識沒有這麼強,他對自己身為台灣人的身分非常清楚,不過卻也沒有太多的中國大陸意識。他強調自己是台灣人,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無論是日本還是大陸,統治台灣的方式都是把台灣當地人當作次等公民,沒錯,日本也是一樣,所以我爺爺被拒絕考陸軍士官學校,只能轉考陸軍經理學校,這就是歧視。
不過日本的建設的確拉高了台灣的經濟與教育,有許多人藉著日語來了解跟認識世界,並且在日本人的統治下,建立了自己的認同,他們沒有能力在日本佔領台灣的頭兩年,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回到中國大陸的原鄉,他們留在台灣,從此變成日本國的國民,日語跟日本文化不一定是他們認同的理由,卻一定是他們認同的一部分,一刀切的以亡國奴或漢奸辱罵日據時代的台灣人毫無依據跟禮貌,也傷害了他們的自尊與認同。
在台灣還有另外一大群人,他們在1949年前後陸續來到台灣,是來自各省的軍公教人員跟眷屬,有兩百萬以上的數字,對這些人來說,他們在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是與日本軍人在戰場上面對面廝殺的一群人,是戰爭屠殺強姦的受害者,敵人就是日本皇軍,他們現在居住在台灣,他們的下一代在這裡出生長大,他們依然分享繼承著父祖輩的人生經驗與記憶,有同樣的愛有一樣的恨。他們來自大江大海,他們沒有不愛台灣,但是他們有著自己的抗戰經驗。
這些人的後代叫做傅達仁(父親傅忠貴是國民革命軍少將,1938年,傅達仁4歲時戰死在山東黃河邊。)、李力群(抗日名將李友邦將軍之子)、高耀漢(空軍英雄高志航之子)、羅秋昭(羅福星孫女),這些人在那個時代,也在台灣寫下屬於自己的戰爭與國族認同歷史,羅福星比較特別,他同時有華人、印尼與荷蘭血統,出生在印尼雅加達,只在台灣待了短短三年時間,後來離開,卻在台灣發動密謀抗日,最後遭到絞刑判死。這些人的記憶絕非一般台灣人普遍的印象,卻是台灣不可少的一股記憶。
能說他們的記憶不屬於現在的台灣嗎?台灣的可貴就在於它的包容與多元,我不是個大國家主義者,對我來說,國家法統沒有那麼可貴,最可貴的是尊重人的價值與精神。李登輝前總統的話語影響力在台灣大概少有人及,只要他開口幾乎一定都是媒體焦點,如果當時他在接受日媒訪問的時候,能夠用同樣的同理心去理解,包容台灣外省族群的歷史記憶與國族認同,我想或許今天李前總統能在台灣獲得更大的掌聲。
同樣地,馬總統用相當嚴厲的語句反擊李前總統,卻忽略了李登輝的歷史背景與人生經驗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台灣人的記憶,其實李前總統終究是卸任總統,他的話語有一定的意義,卻早已不能代表國家一絲一毫,他的背書不具備任何意義。很多人批評李登輝善變權謀,卻沒有想到在當時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是要多大的委屈才能僥倖生存。他一昧集中在李前總統對日本的認同,卻忽略了這種記憶與感情其實的確存在,不然台灣為什麼會對日本這麼友好?難道真的是愛看日劇的結果嗎?
李登輝會這樣有感而發,其實很大一部分來自過去台灣人長時間的壓抑,這些壓抑的來源不可諱言來自國民黨的統治,當然我也知道,這是地球上所有國家在建立國族意識必經的過程,型塑同一套的國族意識,壓制非我族類的想法與認同,來達到國家統一跟對抗外侮的目的。
但是台灣很特殊,在現在,我們在同一面國旗下,各自詮釋著自己家庭的認同、歷史與記憶,在彼此的尊重磨合當中,新的台灣意識必會出現,這個新意識必定會成為台灣新的認同,但這種新台灣意識,必須建立尊重彼此的歷史經驗之上,任何武斷地用自身歷史背景與經驗去壟斷歷史詮釋權的作法都是不可取的,台灣必須進步,各族群必須互相尊重,在歷史的詮釋權上更要注意各族群的獨特性。
可惜的是,至今台灣各個政黨與政治人物,還是困在政治話語當中,沒有辦法把個人從國家中抽離出來討論,只能集中在對方的動機好壞、愛國與否、禮遇要不要取消等問題,少了互諒多了對立,就算久未發聲的族群有機會暢所欲言,也因為隨後湧現的政治喧囂,少了讓對方聆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