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羅浮宮建築群三部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羅浮宮建築群三部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羅浮宮建築群三部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羅浮宮建築群三部分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聖與惡的交會|聖禮拜堂與巴黎古監獄 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時,文物搶救的重點之一就是收藏在院內、據信為耶穌受難時所戴的棘冠。然而棘冠原先並非放在聖母院,而是放在距離不遠、美得令人屏息的聖禮拜堂。聖禮拜堂位處法國最高法院建築群內,台灣人熟知的拉法葉艦案就是在此審理。同樣在最高法院內的,則是有「斷頭台等待廳...

羅浮宮建築群三部分 在 nano dairy?Couple || Foodi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7 13:49:12

話說早前的英法之旅我們待了三天在巴黎,打算分幾個posts同大家介紹巴黎的景點/飲食/購物的地方~ 而巴黎的住宿介紹可以去 @ronaldhklam 睇返最近的hotel review個post哦😊 今次先同大家介紹巴黎景點的市中心篇,其實巴黎市區的景點主要沿塞納河集中在第一區(及周邊)、第七區和...

  • 羅浮宮建築群三部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4 21:00:09
    有 1,010 人按讚

    聖與惡的交會|聖禮拜堂與巴黎古監獄
    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時,文物搶救的重點之一就是收藏在院內、據信為耶穌受難時所戴的棘冠。然而棘冠原先並非放在聖母院,而是放在距離不遠、美得令人屏息的聖禮拜堂。聖禮拜堂位處法國最高法院建築群內,台灣人熟知的拉法葉艦案就是在此審理。同樣在最高法院內的,則是有「斷頭台等待廳」惡名、關押過法國王后的巴黎古監獄。聖與惡的近距離交會,著實是巴黎值得探訪的地點。


    ▌巴黎古監獄 Conciergerie


    從塞納河北岸經過西堤島時,必定會看到這座有著中世紀城塔、猶如堡壘般的建築。這座佔去西堤島近三分之一面積的龐大建築群就是法國最高法院。它的前身是中世紀宮殿西堤宮,曾是法國的統治核心。但在王室遷移到羅浮宮後,這裡改為行政機關所用,並將部分建築改建成監獄。


    法國大革命時,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妮從凡爾賽宮被押回巴黎,並先後在不同地點監禁,最終以「囚犯280號」的身份被轉移至巴黎古監獄。期間她受到嚴密監視,毫無隱私可言。她最終被革命法庭宣判觸犯叛國罪等三項罪名,並於數小時後迅速在協和廣場的斷頭台處決。


    十九世紀波旁王朝復辟後,路易十八將當初王后瑪麗安東妮的囚房改建成她的紀念教堂,並繼續將巴黎古監獄作為關押高價值犯人(如未來的拿破崙三世)的地方。一直到二十世紀初葉(1914),巴黎古監獄才不再作為監獄,並小區域對大眾開放。


    ▌聖禮拜堂 Sainte-Chapelle


    同樣對外開放的,還有被譽為是法式歌德建築經典的聖禮拜堂。這座規模不大的前王家禮拜堂,是十三世紀路易九世為了十字軍帶回的耶穌受難棘冠,而專門興建的。因此與其說是教堂,聖禮拜堂似乎更像是棘冠的容器。


    聖禮拜堂面積不大,卻有三面環繞的高聳大面彩繪玻璃,唯一沒有彩繪玻璃的大門一面,上方也有扇不小的玫瑰窗。而少數不是彩繪玻璃的地方如拱頂、支柱,也被繪以豐富的色彩,以襯映彩繪玻璃。更顯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遭受到破壞,大多數的彩繪玻璃都還是13世紀的原件,感動了八百年來的數代人。


    我第一次造訪聖禮拜堂時,即便有一半的彩繪玻璃正在進行修復,我依然對聖禮拜堂的美讚嘆不已。兩年後修復工程結束,我又再次造訪聖禮拜堂。即便已經知道會看到怎樣的場景,但當我從狹小陰暗的迴旋樓梯出來,三面環繞的彩繪玻璃映入眼簾時,仍然是震撼不已,終身難忘。


    陰暗沈重的地牢到色彩炫目的禮拜堂,猶如從地獄來到天堂。聖與惡的距離,其實可以只有咫尺之遙。來到巴黎造訪西堤島時,很建議購買聯票兩處一起參觀。


    ▌景點都是遊客該怎麼拍

    我最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為什麼一些熱門景點像是博物館、教堂與宮殿,他們去的時候都是滿滿遊客,而我卻拍得到空景。事實上,只要掌握幾個簡單原則,一般人也可以不用透過特殊管道,就能拍攝到空景。

    在我的旅行攝影線上課程中,我將詳細闡述這些方法,以及如果沒有空景,該如何利用遊客人群,來幫助你拍出同樣出色、有故事性的照片。課程正在進行募資,期間有六折優惠,與參加活動再享折價,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 羅浮宮建築群三部分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5 21:30:13
    有 474 人按讚

    【講座】聖與惡的交會 聖禮拜堂與巴黎古監獄
    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時,文物搶救的重點之一就是收藏在院內、據信為耶穌受難時所戴的棘冠。然而棘冠原先並非放在聖母院,而是放在距離不遠、美得令人屏息的聖禮拜堂。聖禮拜堂位處法國最高法院建築群內,台灣人熟知的拉法葉艦案就是在此審理。同樣在最高法院內的,則是有「斷頭台等待廳」惡名、關押過法國王后的巴黎古監獄。聖與惡的近距離交會,著實是巴黎值得探訪的地點。


    ▌巴黎古監獄 Conciergerie


    從塞納河北岸經過西堤島時,必定會看到這座有著中世紀城塔、猶如堡壘般的建築。這座佔去西堤島近三分之一面積的龐大建築群就是法國最高法院。它的前身是中世紀宮殿西堤宮,曾是法國的統治核心。但在王室遷移到羅浮宮後,這裡改為行政機關所用,並將部分建築改建成監獄。


    法國大革命時,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妮從凡爾賽宮被押回巴黎,並先後在不同地點監禁,最終以「囚犯280號」的身份被轉移至巴黎古監獄。期間她受到嚴密監視,毫無隱私可言。她最終被革命法庭宣判觸犯叛國罪等三項罪名,並於數小時後迅速在協和廣場的斷頭台處決。


    十九世紀波旁王朝復辟後,路易十八將當初王后瑪麗安東妮的囚房改建成她的紀念教堂,並繼續將巴黎古監獄作為關押高價值犯人(如未來的拿破崙三世)的地方。一直到二十世紀初葉(1914),巴黎古監獄才不再作為監獄,並小區域對大眾開放。


    ▌聖禮拜堂 Sainte-Chapelle


    同樣對外開放的,還有被譽為是法式歌德建築經典的聖禮拜堂。這座規模不大的前王家禮拜堂,是十三世紀路易九世為了十字軍帶回的耶穌受難棘冠,而專門興建的。因此與其說是教堂,聖禮拜堂似乎更像是棘冠的容器。


    聖禮拜堂面積不大,卻有三面環繞的高聳大面彩繪玻璃,唯一沒有彩繪玻璃的大門一面,上方也有扇不小的玫瑰窗。而少數不是彩繪玻璃的地方如拱頂、支柱,也被繪以豐富的色彩,以襯映彩繪玻璃。更顯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遭受到破壞,大多數的彩繪玻璃都還是13世紀的原件,感動了八百年來的數代人。


    我第一次造訪聖禮拜堂時,即便有一半的彩繪玻璃正在進行修復,我依然對聖禮拜堂的美讚嘆不已。兩年後修復工程結束,我又再次造訪聖禮拜堂。即便已經知道會看到怎樣的場景,但當我從狹小陰暗的迴旋樓梯出來,三面環繞的彩繪玻璃映入眼簾時,仍然是震撼不已,終身難忘。


    陰暗沈重的地牢到色彩炫目的禮拜堂,猶如從地獄來到天堂。聖與惡的距離,其實可以只有咫尺之遙。來到巴黎造訪西堤島時,很建議購買聯票兩處一起參觀。


    ▌講座資訊


    本週我有兩堂講座噢,資訊如下:
    Nikon School 歐洲城市拍攝技巧
    地點:新竹相機王
    時間:7/6 (一) 19:00~21:00
    內容:歐洲拍攝行程怎麼規劃?歐洲拍攝安全嗎?歐洲常見場景與對應拍攝方式。去歐洲要帶哪些鏡頭?要帶腳架嗎?如果只能跟團或參加導覽,時間很緊迫怎麼辦?


    攝視度 旅遊攝影經驗分享
    地點: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05號20樓之10 攝視度共享空間
    時間:7/11 (六) 14:00~16:00
    內容:怎麼規劃攝影行程?怎麼樣的旅行方式適合我?如何選擇器材?怎麼設定相機?旅行攝影有什麼禁忌?旅程中怎麼保護昂貴器材?

    詳細資訊與報名連結請參考留言~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 羅浮宮建築群三部分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2-11 21:56:01
    有 356 人按讚


    < 如何分辨巴黎建築的年代 >

    巴黎建築群當中, 最廣為人知的類型應該是19世紀奧斯曼建築了. 其次 art nouveau 與 art deco. 除此之外, 要如何分辨文藝復興時期, 或者1900, 1920年代建築?

    巴黎其實有一些仿古建築, 乍看是中古世紀, 事實上卻是蠻晚期作品. 連法國人自己也被騙了一陣子: 比如art de metier 松興河粉那棟建築, 在1980之前被認為是巴黎最老的建築. 後來才發現煉金師Nicolas Flamel (哈利波特裡面寫過)的住宅才是巴黎最老(1407年).

    Paris ZigZag這篇文章提出幾個觀察巴黎建築年代的小撇步. 茲粗略翻譯如下 (若有錯誤歡迎糾正):
    https://www.pariszigzag.fr/…/5-astuces-pour-dater-les-facad…

    ***1. 以區域分辨
    巴黎瑪黑區歷史悠久, 擁有最多18世紀之前的建築(因為地質關係, 倖免於奧斯曼時期都更被拆的命運). 而12~20區的建築則大多在最近150年當中興建. 所以如果要找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 去第四區比較多, 14, 15區不太可能.

    ***2. 建築正面是否有凸出的部分
    中古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甚為常見, 建築的二樓比一樓凸出. 或者整棟建築從側面看是斜的, 越高的樓層越往外擴張一點.
    1667年基於安全理由禁止這樣的作法, 一直到1882年才取消禁令, 但凸出的部分必須高於地面六公尺. 也所以奧斯曼之後才能在建築上安裝美麗的陽台啊~
    凸出物不高於六公尺的, 是1667年之前的建築.
    凸出物高於六公尺的, 是1882年之後的建築.

    ***3. 建築的材質
    🔺石灰泥, 石頭, 磚頭?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建材.
    在比較老的地區, 石灰泥與木條門面的建築 "通常" 是17世紀建築. 1666年倫敦世紀大火災之後, 法國的路易十四為了防止火災, 規定法國的建築一定只能用石灰泥.
    而巴黎近郊建築在19世紀之後常利用石灰泥來做建築外牆的 enduit 粉刷塗層.

    🔺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的建築則多用來自Saint-Maximin的石頭當建材. 原本只屬於豪宅, 或羅浮宮等建物的高級石材, 在第二帝國時期普及化.

    🔺20世紀的建築則拜at noueau及art deco風格影響, 大膽混和不同的建材: 紅磚, 礫石, 陶瓷, 磁磚, 鐵.
    20世紀的工人階級住宅大量使用紅磚, 而在路易十三時期, 紅磚是相當昂貴的建材.

    🔺1940年代之後, 水泥取代昂貴的石頭. 玻璃也進入建築的世界.

    ***4. 抬頭看看建築的屋頂
    屋頂陽台是20跟21世紀的產物. 人字形屋頂toit à pignon則通常是很老的建築, 如瑪黑區 rue François Miron街11跟13號.
    zinc 灰色鋅皮屋頂是19世紀.
    顏色較深的ardoise板岩屋頂則是18世紀.

    ***5. 親身走一趟瑪黑區的 François Miron街
    這條街是不同年代建築的伸展台.
    2跟12號是路易十四時期1730年代建築.
    11跟13號的人字形屋頂及木條門面仿中古世紀建築建於1644年(1667此類建築被禁止)
    82號是18世紀絕美建築典範. 超級豪宅!
    31跟33號則是藏身在19世紀建築當中的兩棟17世紀窄門面建築.
    52號則是20世紀建築.

    =====
    第一張照片是即將完工的巴黎最高法院新大樓的模型. 21世紀建築 :D
    新大樓建築師 Renzo Piano曾負責設計龐畢度中心.

    =====
    認識巴黎建築的五個門道
    http://peggyetseb.blogspot.fr/…/5-choses-savoir-sur-larchi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