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羅氏鹽話筒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羅氏鹽話筒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羅氏鹽話筒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羅氏鹽話筒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譚蕙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於採訪,關於家屬] 近日香港發生嚴重車禍,記者到現場採訪,面對經歷惡噩的家人,也會擔心在採訪過程會觸動喪親者的痛處,當中有些是我的學生,覺得過程非常困難.以前我做電視台記者,採訪過不少天災人禍,沙士和地震死者親友專訪,2008年前西貢旅遊巴十九人死事件親歷其境,明白電視台採訪的急速和技術需...

  • 羅氏鹽話筒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2-12 15:36:50
    有 309 人按讚


    [關於採訪,關於家屬]

    近日香港發生嚴重車禍,記者到現場採訪,面對經歷惡噩的家人,也會擔心在採訪過程會觸動喪親者的痛處,當中有些是我的學生,覺得過程非常困難.以前我做電視台記者,採訪過不少天災人禍,沙士和地震死者親友專訪,2008年前西貢旅遊巴十九人死事件親歷其境,明白電視台採訪的急速和技術需要,但又要平衡對傷痛者的同理心,的確困難.

    十年前這個時候,即2008年農曆年前後,旺角樓上書店青文書屋老闆羅志華不幸在貨倉過身,報紙電視新聞只簡略提及,我覺得這個人物值得詳細記念,於是生起採訪念頭.但電視需要畫面,上司要求我拍攝到羅氏離世的貨倉,不只是技術上難,即使做到,我也擔心令家人不快,我思前想後,即使貨倉主人已充許我拍攝.還是多做一步,接觸了家人並道明來意,當中我的情緒消耗非常之大.

    沒想到,與家人保持聯絡的過程中,最後竟然獲得家人最後在話筒裡對我說的是一句:「謝謝」.我想不到這位家屬哀痛未過,還要讓記者打擾,必定困難,但那個時刻可以立體完整地紀錄羅志華,也是一個不能再拖延的新聞時刻.

    其實,以我所知,不少大災難後的家屬,因為經歷漫長的追求公義的路程,均與用心採訪的記者成為了好朋友.這時候,我希望大眾明白,有很多有心的記者非常關切家屬需要,即使主流社會已遺忘了事件,有記者還是與家人並肩作戰多年,無論是報導死因庭或繼續爭取賠償或追究政府責任,還是不遺餘力.

    幾年前,我把這個採訪家屬的心路歷程寫了文章,刊在「一人一故事」一書中,後來還被《導火新聞線》拍攝成為電視劇內容.我把舊文章刊在Medium, 讓大家再重溫(由於是從PDF轉檔為 WORD,文字空隙有異常,請大家忍耐):

    https://medium.com/…/%E9%82%A3%E4%B8%80%E5%8F%A5%E8%AC%9D%E…

    //記者生涯裏 · 我最討厭的工作是「敲家屬的門」。在車禍或意外事故 之後, 公司總愛派記者到 死者的住所找家屬 訪問 。但每次面對哭得死去活來的家屬,站在 死者生前住所外,常感到進退兩難, 多次想把遞出的咪高峰收回, 把伸出去敲門的手放下。奈何家屬若有冤情要申訴, 而我因為怕難為情而沒有採訪,就會損失新聞材料了。 但在經驗裏 · 願意見報的家屬始終是極少, 而訪問死者家人多數換來的遭遇,是被怒目而視,更多時是咒罵。

    我明白家屬的感受· 家裏死了人.還要被記者煩擾,容易變成向別人的傷口撒鹽。但凡事總有例外。//

    //羅的姐姐聽完我的稿子後, 説出的話,是我從未從家屬口中聽過的一句 「謝謝你」。原來, 她一直不能明白弟弟多年來犧 牲時間金錢 ,只為經營商業價值不高的青文書店的執着。但弟弟過身之後 ,得到排山倒海的文化界友人慰問,連我這個小記者,也摸上門來採 訪, 令她覺得弟弟多年來的心血,原來有很多人認同。這位姐姐説, 在弟弟去世之後, 從親友間的慰問,她像重新認識弟弟羅志華一樣。

    聽了這句多謝之後, 我感動得很 。做記者多年 ,採訪過無數名人和平凡人的喪事,但每次訪問家屬,都會被指責揭人私隱,被批評為向別人傷口撒鹽 。這一次採訪的經歷,讓我重新發現做記者的意義 , 就是這麼簡單。在別人傷心的時候,給他們安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