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缺氧膠去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缺氧膠去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缺氧膠去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缺氧膠去除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口罩荒,#口罩如何再生?#口罩重複使用的方法?】 全世界都在鬧口罩荒,很多人買不到口罩,於是有「口罩消毒再重複使用」的諸多方法提出。 以下是歐醫師看過同業分享的專業內容後做的一些筆記,跟大家分享: 🟤一般人平常不用整天戴著口罩,戴口罩的時機有三: (1) 自己生病了(有咳嗽、打噴涕、發燒…...

缺氧膠去除 在 Eiren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14 02:07:53

成日化妝,加上而家日日都要戴口罩😷 令到肌膚嚴重缺氧,皮膚問題越來越多,好似角質層變厚、膚色 暗黃同生暗粒等😣 @oolabhk 嘅雲朵Detox Buffet療程,百分百還原韓國人氣No.1療程🇰🇷 療程會根據個人需要去定制組合精華,利用強效吸收力,倍效發揮適合每個人膚質嘅美肌功效❕ 真正一對一,...

缺氧膠去除 在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7 13:47:41

// 💓 唔知大家知唔知肌膚嘅含氧量係好重要 隨着年齡增長同環境影響 微血管會老化 唔能夠再提供充足嘅氧 令到細胞分裂速度明顯放慢 膠原及彈力纖維減少 皮膚就會變得單薄、乾燥、出現皺紋和色斑 😖 所以之前我都會定期去美容院做注氧treatment 💁🏻‍♀️ . 最近收到Age Solution B...

缺氧膠去除 在 梁祖堯 【演員 / 廚師 / 業餘農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02:35:15

種植茄子 ☀️💦🍆 基本上,香港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茄子,在春天三四月時播種,一直到九月才收成,屬收成期非常長的一種植物。 . 決定要種茄子後,首先要選擇品種。茄子品種實在太多,長形、圓形、小小的泰國茄;白色的、青色的、有花紋的,種植方法都差不多,要衡量的是空間和你喜歡哪一種茄子的味道,如最接近原生品...

  • 缺氧膠去除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15 00:05:00
    有 947 人按讚

    【口罩荒,#口罩如何再生?#口罩重複使用的方法?】

    全世界都在鬧口罩荒,很多人買不到口罩,於是有「口罩消毒再重複使用」的諸多方法提出。

    以下是歐醫師看過同業分享的專業內容後做的一些筆記,跟大家分享:

    🟤一般人平常不用整天戴著口罩,戴口罩的時機有三:

    (1) 自己生病了(有咳嗽、打噴涕、發燒……症狀時)

    (2) 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

    (3) 有慢性病的人外出時

    口罩有很多種,除了因SARS而聲名大噪的N95是一線照顧/接觸病人的醫護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使用的,一般人在上述三個時機戴外科口罩/醫用口罩足矣。

    請把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人與醫療、防疫人員,才能讓防疫發揮最大效用。

    🟤 所謂「醫用口罩」是有認證的,這個認證叫做 #CNS14774

    這個認證的內容很專業,以下也可以跳過不看:

    (1) 抗合成血液穿透性,最小通過壓力 (mmHg):CNS14776

    (2) 細菌過濾率 (BFE, 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CNS14775

    (3) 次微米粒子防護效力 (PFE, 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 %):CNS14755之8.2 (鹽霧法) 或 ASTMF2299-03 (乳膠球法)

    (4) 壓差(mmH2O/c㎡):CNS14777

    (5) 防燃性:CNS10285

    其中 (3)、(4) 是影響過濾品質的主要因素;5個項目都過關才算是「#外科口罩」,通過(2)、(4)這二項的就叫做「#醫用口罩」。

    題外話,拿這些認證很花錢的,私以為太便宜的產品不要買……

    🟤 口罩有壽命,所以外包裝都會寫保存期限

    口罩的過濾效果來自於中間那層「#靜電棉」,「靜電棉」是一層特殊的過濾材料,其纖維表面上有「靜電 & 靜電電場」,因此有過濾的效果。

    (1) #時間& #環境 會影響材料的靜電 & 靜電電場,儲存口罩的地方溫度、濕度不宜過高;好的靜電棉材料可維持 10~15 年,靜電的效果只消失5%。

    (2) #酒精是天敵,酒精和酒精揮發的氣體都會降低口罩的過濾效率,因為酒精會去除靜電棉上的電場。

    醫護人員應該定期更換口罩,因為工作環境有較高濃度的酒精氣體;照顧冠狀病毒病人的醫護人員其實更換口罩的頻率比平時 (照顧一般病人) 還要高,所以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品一定要充足。

    ➡️ 不可以用酒精消毒口罩喔!

    ➡️ 也不要把口罩擺在有揮發性的有機物質環境中,口罩會失效!

    (3) 不得已的辦法:一般人的口罩除非 #弄髒、#弄濕、#口罩過期了,否則現在是 大缺口罩的危急存亡之“春" ,其實可以考慮口罩不要天天更換,甚至可以考慮 #一個口罩用3天。

    🟤 想重複使用口罩的話,可考慮用以下兩種方法消毒:

    (1) #乾熱法

    以70℃ 加熱30分鐘,用電鍋乾蒸 (別加水,這不是蒸饅頭XD) 應該可以做到這個條件。

    不過,乾蒸後口罩的過濾效果會下降5~10%左右,因此還是不能多次重複使用口罩。

    (2) #紫外線法

    以波長254nm、強度303 uW/cm2的條件作用30秒

    再次強調,口罩怕高濕、高溫、有機物質,但真的逼不得已需要重複使用口罩時,可以考慮上述方法消毒,惟須確認口罩外表無明顯髒污、血液、唾液弄濕。

    🟤 戴口罩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保護

    正確配戴口罩要注意 #密封性

    (1) 為什麼有鼻樑片的設計?為什麼有立體式口罩的設計?為的就是「密封性」,漏洞百出戴口罩的話,反而會令人置身於危險曝露而不自知喔!!

    如果是服貼性較差的平面口罩,可以用醫用膠帶將口罩和臉接觸的地方黏上來減少漏氣。

    (2) 說自己N95戴整天都不會不舒服的人,那他根本是浪費、戴心安的!

    N95口罩必須貼緊臉、完全覆蓋口鼻,吸氣阻力很大,有正確配戴的人其實每小時都需要稍微離開工作環境、讓自己自由呼吸透透氣,才不會缺氧頭暈。

    所以如果看到「平面N95口罩」這種名詞,請把它視為一般口罩就好了,頂多有拿到 CNS14774 認證的話,可以做為「醫用口罩」使用。

    🟤 真的買不到醫用口罩/不夠用怎麼辦?

    聊勝於無,非高危險群 (防疫/醫護/照顧病人者) 戴一般口罩、活性碳口罩、布口罩都可以。

    記得 #密合度很重要,要戴就戴緊戴滿,別露出兩個鼻孔見人呀!

    如果是用布口罩,記得天天清洗喔~

    🟤 穿脫口罩時,記得洗手

    (1) 戴上口罩前請洗淨雙手

    (2) 脫下髒口罩後也請洗手

    (3) 暫時脫下口罩用餐時,可用乾淨的衛生紙/紙袋/塑膠袋包住口罩,我會將口罩朝內對摺後收進去。

    🟤 戴口罩不是萬靈丹,請勤洗手,請確實洗手

    (1) 洗手7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2) 用餐前洗手

    (3) 如廁後洗手,洗完手記得擦乾,別再碰門把了

    (4) 沒洗手前,不要摸你的眼、口、鼻;挖鼻孔前、揉眼睛前都要洗手,否則會病從"手"入喔!

    (5) 擤完鼻涕、幫孩子擦完屁屁、用手摀嘴咳嗽完,都要洗手

    #歡迎分享
    #歡迎理性討論
    #別謝我謝那些認真做研究做功課寫文分享的專家們吧

    參考資料:
    https://pse.is/QK4EY
    https://pse.is/Q5LY2
    https://pse.is/NWSAB <-- 口罩再生術的秒懂ppt ❤

    照片:一線面對孩子們的無差別飛沫攻擊,現在看診要提高防護措施了🤓

  • 缺氧膠去除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15 00:05:00
    有 949 人按讚


    【口罩荒,#口罩如何再生?#口罩重複使用的方法?】

    全世界都在鬧口罩荒,很多人買不到口罩,於是有「口罩消毒再重複使用」的諸多方法提出。

    以下是歐醫師看過同業分享的專業內容後做的一些筆記,跟大家分享:

    🟤一般人平常不用整天戴著口罩,戴口罩的時機有三:

    (1) 自己生病了(有咳嗽、打噴涕、發燒……症狀時)

    (2) 看病、陪病、探病的時候

    (3) 有慢性病的人外出時

    口罩有很多種,除了因SARS而聲名大噪的N95是一線照顧/接觸病人的醫護相關工作人員需要使用的,一般人在上述三個時機戴外科口罩/醫用口罩足矣。

    請把口罩留給真正需要的人與醫療、防疫人員,才能讓防疫發揮最大效用。

    🟤 所謂「醫用口罩」是有認證的,這個認證叫做 #CNS14774

    這個認證的內容很專業,以下也可以跳過不看:

    (1) 抗合成血液穿透性,最小通過壓力 (mmHg):CNS14776

    (2) 細菌過濾率 (BFE, 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CNS14775

    (3) 次微米粒子防護效力 (PFE, particle filtration efficiency, %):CNS14755之8.2 (鹽霧法) 或 ASTMF2299-03 (乳膠球法)

    (4) 壓差(mmH2O/c㎡):CNS14777

    (5) 防燃性:CNS10285

    其中 (3)、(4) 是影響過濾品質的主要因素;5個項目都過關才算是「#外科口罩」,通過(2)、(4)這二項的就叫做「#醫用口罩」。

    題外話,拿這些認證很花錢的,私以為太便宜的產品不要買……

    🟤 口罩有壽命,所以外包裝都會寫保存期限

    口罩的過濾效果來自於中間那層「#靜電棉」,「靜電棉」是一層特殊的過濾材料,其纖維表面上有「靜電 & 靜電電場」,因此有過濾的效果。

    (1) #時間& #環境 會影響材料的靜電 & 靜電電場,儲存口罩的地方溫度、濕度不宜過高;好的靜電棉材料可維持 10~15 年,靜電的效果只消失5%。

    (2) #酒精是天敵,酒精和酒精揮發的氣體都會降低口罩的過濾效率,因為酒精會去除靜電棉上的電場。

    醫護人員應該定期更換口罩,因為工作環境有較高濃度的酒精氣體;照顧冠狀病毒病人的醫護人員其實更換口罩的頻率比平時 (照顧一般病人) 還要高,所以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品一定要充足。

    ➡️ 不可以用酒精消毒口罩喔!

    ➡️ 也不要把口罩擺在有揮發性的有機物質環境中,口罩會失效!

    (3) 不得已的辦法:一般人的口罩除非 #弄髒、#弄濕、#口罩過期了,否則現在是 大缺口罩的危急存亡之“春" ,其實可以考慮口罩不要天天更換,甚至可以考慮 #一個口罩用3天。

    🟤 想重複使用口罩的話,可考慮用以下兩種方法消毒:

    (1) #乾熱法

    以70℃ 加熱30分鐘,用電鍋乾蒸 (別加水,這不是蒸饅頭XD) 應該可以做到這個條件。

    不過,乾蒸後口罩的過濾效果會下降5~10%左右,因此還是不能多次重複使用口罩。

    (2) #紫外線法

    以波長254nm、強度303 uW/cm2的條件作用30秒

    再次強調,口罩怕高濕、高溫、有機物質,但真的逼不得已需要重複使用口罩時,可以考慮上述方法消毒,惟須確認口罩外表無明顯髒污、血液、唾液弄濕。

    🟤 戴口罩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保護

    正確配戴口罩要注意 #密封性

    (1) 為什麼有鼻樑片的設計?為什麼有立體式口罩的設計?為的就是「密封性」,漏洞百出戴口罩的話,反而會令人置身於危險曝露而不自知喔!!

    如果是服貼性較差的平面口罩,可以用醫用膠帶將口罩和臉接觸的地方黏上來減少漏氣。

    (2) 說自己N95戴整天都不會不舒服的人,那他根本是浪費、戴心安的!

    N95口罩必須貼緊臉、完全覆蓋口鼻,吸氣阻力很大,有正確配戴的人其實每小時都需要稍微離開工作環境、讓自己自由呼吸透透氣,才不會缺氧頭暈。

    所以如果看到「平面N95口罩」這種名詞,請把它視為一般口罩就好了,頂多有拿到 CNS14774 認證的話,可以做為「醫用口罩」使用。

    🟤 真的買不到醫用口罩/不夠用怎麼辦?

    聊勝於無,非高危險群 (防疫/醫護/照顧病人者) 戴一般口罩、活性碳口罩、布口罩都可以。

    記得 #密合度很重要,要戴就戴緊戴滿,別露出兩個鼻孔見人呀!

    如果是用布口罩,記得天天清洗喔~

    🟤 穿脫口罩時,記得洗手

    (1) 戴上口罩前請洗淨雙手

    (2) 脫下髒口罩後也請洗手

    (3) 暫時脫下口罩用餐時,可用乾淨的衛生紙/紙袋/塑膠袋包住口罩,我會將口罩朝內對摺後收進去。

    🟤 戴口罩不是萬靈丹,請勤洗手,請確實洗手

    (1) 洗手7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2) 用餐前洗手

    (3) 如廁後洗手,洗完手記得擦乾,別再碰門把了

    (4) 沒洗手前,不要摸你的眼、口、鼻;挖鼻孔前、揉眼睛前都要洗手,否則會病從"手"入喔!

    (5) 擤完鼻涕、幫孩子擦完屁屁、用手摀嘴咳嗽完,都要洗手

    #歡迎分享
    #歡迎理性討論
    #別謝我謝那些認真做研究做功課寫文分享的專家們吧

    參考資料:
    https://pse.is/QK4EY
    https://pse.is/Q5LY2
    https://pse.is/NWSAB <-\-\ 口罩再生術的秒懂ppt ❤

    照片:一線面對孩子們的無差別飛沫攻擊,現在看診要提高防護措施了🤓

  • 缺氧膠去除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8-30 21:08:13
    有 285 人按讚

    #微冷 #冷專欄【讓你滑倒的「青苔」不是苔】
     
    就像周董唱的:雨下整夜我的愛溢出就像雨水~~八月最末的這一周,雨暴彈襲擊南台灣,造成大規模的災害損失。史稱823水患。
     
    而即使幸運的沒被捲入災害,小編科宅也都快要覺得自己住的是南「苔」灣了。
     
    真的,水泥或磚造的牆面、地面都因為長期浸在水中而變得綠綠的。這些青苔真是有夠滑——這些蘚苔植物,很煩很危險耶......耶?
     
    等等~~等等,雖然自然課本裡講到蘚苔類植物,永遠只提到土馬鬃和地錢,但我看到長在潮濕人行道上,常讓人滑倒的那一坨墨色爛爛的東西,顯然和課本上或Google上找到的苔蘚植物長得不一樣。什麼葉狀體啊,雄雌配子體,連一點長得依稀像植物的部分都沒有。
     
    縱使蘚苔只是高等植物裡略為低等、原始的一群(沒有微管束、沒有種子),但他們畢竟還是高等植物,有組織有分化構造,顏色鮮綠而有立體感,才不會是平舖地面、軟爛的史萊姆。
     
    難道我們一直叫做「青苔」的東西,其實不是青「苔」?這些偽物到底是什麼?
     
    在網路上搜尋沒有幫助,打「青苔」只會看到怎麼去除青苔的101種方法——對人們來說,兩個字在腦中直接連接到「清除」而不是「好奇」。
     
    ※有時候或連結到「水熊蟲」(緩步動物)或「小黑蚊」(台灣鋏蠓),因為這兩種生物會採食「青苔」。
     
    科宅編立刻與友人G君與友人S君求助,立馬得到重要情報:
     
    「我們口語說是青苔的東西,通常都不是苔蘚啦(我=😱),而是以藻類為多數。」
     
    「不過要是你在人跡罕至的深山滑倒,倒是有可能是踩到苔蘚。最近從日本開始流行起來種植苔蘚,有社團你看看。」
     
    「以我自己養殖水族箱的經驗,那一坨東西其實是藍綠菌喔。游泳池要一直加『抗藻劑』,抗的其實大多是【藍綠菌】,少部分是【綠藻】。」
     
    恍然大悟。原來它們是藍綠菌啊。
     
    藍綠菌(一種細菌)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強悍的生物,沒有之一。它們生存的38億年中,都持續在用一種非常致命的毒素汙染著地球,這種毒素造成了地球上的第一次生物大滅絕,還讓整個海洋、以及大氣層的化學元素組成都改觀。最誇張的是,藍綠菌它們還曾經獨力造成覆蓋了整顆地球的超級冰河時期(雪球地球)。
     
    #這段好長暫停一下我要呼吸 #啊我吸到毒素了
     
    其實這種毒素就是氧氣,藍綠菌是首先發明【光合作用】的始祖。在將原始地球大氣層大量的二氧化碳(由火山釋放),轉成氧氣的過程中,原始地球的大海從缺氧變成充氧,原本溶解於海水裡的鐵離子,全部被氧化而沉澱,形成目前遍布全世界的主要的赤色鐵礦地層。
     
    製造大量的氧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於是整個地球的氣溫終於降到了冰點之下。於是大約在七點五~六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微)生物遭到了氧氣的襲擊、然後是嚴寒的考驗,不能忍耐氧氣的就躲到海床土壤的深處、或者滅絕了。
     
    但罪魁禍首藍綠菌存活了下來直到今日。
     
    希臘神話說,普羅米修斯從奧林帕斯山偷火到凡間......這是世界上有火的原因。但神話只是神話,世界上有火的真正原因——正是因為藍綠菌(和它們的藻類、植物後代)不斷進行著光合作用,把地球大氣的氧濃度維持在21%。
     
    整個太陽系裡,只有地球的大氣的氧氣多到滿出來,而且能讓火點著之後就一直燃燒。人們通常都不會注意到「有火」是一件特奇怪的事。
     
    藍綠菌原本生活在水中,但經過了三十幾億年,區區的一點乾旱已經阻擋不住他們了。秘訣就是「史萊姆」,藍綠菌會分泌史萊姆(黏液),成分是一種多醣類。這些多醣類非常吸水、超級保濕。身為簡單單細胞生物的藍綠菌,靠著共同製造出的巨大史萊姆保護膜,共同居住、分工(例如異形細胞固氮),像一種多細胞生物似的。
     
    生長在內蒙古荒漠地帶土壤中的【髮菜】,就是無數藍綠菌(史萊姆)的集合體,你知道嗎?髮菜它根本不是一種「菜」,連植物都不是,更連細胞核或胞器都沒有,但卻輕易地活在一些地球上最惡劣的環境。#藍綠菌好棒 #學學藍綠菌
     
    這種吸水的多糖類,填滿了岩石、水泥、人行道、柏油路上的微小坑洞,因而成為【超強的潤滑劑】,就像打到關節裡的玻尿酸一樣滑,阿冷的腳踩到這些「青苔」(但其實是藍綠菌),就這樣沒有懸念的~
     
    咕咚~
     
    滑倒了。
     
    雨後,不只人行道上會長藍綠菌,土壤中的藍綠菌也可能大量繁殖。恆春的特產「雨來菇」——膠膠黏黏股溜股溜的一團墨綠色的東西......嘿,它也是藍綠菌,一般稱為【葛仙米藻】,它的真身是一大團包在膠質裡的藍綠菌。最怪異的是,葛仙米藻和髮菜根本是同一種生物 = = 都是念珠藻屬的 Nostoc commune,但擁有很不一樣的生活史。
     
    藍綠菌無所不在,包括水質【優養化】的藻華,也是它。肆虐海洋生物的【赤潮】,經常也有它參一腳(但一般認為赤潮是由原生動物中的渦鞭毛藻/蟲: Dinoflagellate 為元凶)。
     
    曾經由李昌鈺博士代言,後來被發現廣告誇大不實而在台灣銷聲匿跡,只由更加可疑又不可靠的直銷通路販售的【引藻】,也是藍綠菌......
     
    ※更正/補查證:所謂的「引藻」是小球藻(Chlorella,是一種綠藻。如衛署健食字第 A00066號),此外有人說自己賣的是螺旋藻(Spirulina,一種藍綠菌。衛署健食字第A00206號)。不管何者,廣告上的神奇療效通通沒有通過主管機關核可。順帶一提,兩類藻類除了是常見的神奇直銷仙丹,另一個共同身分,就是常見的動物飼料添加養料。
     
    打到這,小編有點怕。因為藍綠菌不只會產生氧氣而已,視品種而定,一旦條件適當,也可能產生毒素。前述的藻華和赤潮,之所以會讓水體中的生物死光光,就是因為藍綠菌懂得合成一大狗票的毒素。
     
    包括會損害肝臟,致癌程度與黃麴毒素相當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會損害神經系統,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產生類似帕金森氏症的退化疾病的「BMAA」。因此當讀者在吃標榜有神效的「藻類」營養補充品,或據~說~能帶來福氣的髮菜時,請抱著必死的決心......這些微生物可能並不好惹,而儘管宣傳經費充裕,但廠商不見得有適當的食品加工技術為你的健康把關。
     
    對於游泳池與魚塭的管理人而言,藍綠菌增生最明顯的壞處是——唷,超臭。因為比起製造氧氣,過多藍綠菌的生長與死亡會耗盡水中的氧氣,開始分解的菌屍,會釋放出臭雞蛋味的硫化氫氣體。
     
    小編開始理解大家看到綠綠的它們,直覺就是「怎麼去掉」的心情。不能說不正確。
     
    總而言之,今天的冷知識是這樣:
     
    我們口語上說長青苔的 #青苔,經常並不是 #苔蘚植物。通常是 #藻類,但我們口語上常說的 #藻類,經常它根本是無所不在、超級古老而且強悍的單細胞生物(雖然它們很擅長打團體戰,簡直比多細胞生物還猛):#藍綠菌 ,嚴格來說是一種細菌唷。
     
    我們下次見。
     
    等九月結束了,或天什麼時候放晴,請再叫醒我吧~
    (↑今天的粉專唱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