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繪本我媽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繪本我媽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繪本我媽媽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889的網紅育茶手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親子繪本:我媽媽變成了大暴龍】 文、圖:育茶手記 獻給每個在抗疫時期的家長小朋友❤️#youarenotalone 經過幾個月時間,多番修改,終於完成了這本居家抗疫時期的親子繪本《我媽媽變成了大暴龍》❤️ 簡介:本繪本集搞笑、想像、現實、創意、懸念於一身。新型冠狀病毒的襲來,讓主角茶茶眼中...
同時也有2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感覺統合發展很重要~ 用簡單的遊戲就可以輕鬆訓練 重點是寶貝們都玩得很開心! 大家快來玩玩看吧🤍 - ▶ 本集重點 00:12 訓練感覺統合的好處 00:47 本體覺訓練遊戲 00:55 爬樓梯訓練 01:13 推薦遊戲 - 撈球球 01:48 觸覺訓練遊戲 02:01 推薦遊戲 - 自製黏土 02...
「繪本我媽媽」的推薦目錄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Villa & Lydi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繪本帶我去旅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饒昉昀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育茶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Q力伊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繪本我媽媽 在 香草c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繪本我媽媽 在 ?Villa & Lydi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21:53
🎉🎉華碩文化書團今天開團啦!🎉🎉之後會介紹幾本買來之後Lydia點閱率最高的書 其中就是今天要來介紹英國暢銷翻翻書—歡樂總動員系列📖 Lydia從小就最喜歡看英國的翻翻書,知道華碩有這一系列當然要馬上下單啊!#機場動起來 #工程變變變 #農場好好玩 每一本都很精彩 ✈️Lydia最喜歡的是 #機...
繪本我媽媽 在 ⭐️繪本帶我去旅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4:15:18
- 冷藏魔法書 - 👩:幫我把這三本書放在冰箱 👦:蛤? 這是一套魔法書籍,前提是你家要先有冰箱能存放。 - #Who’s there 用這本拿來開頭最好了。使用說明清清楚楚,而且不只一種玩法: 1.Who’s there 2.How many animals 3.What animals are ...
繪本我媽媽 在 饒昉昀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34:27
⋆𓈒𓏸໒꒱ 跟藝術品一樣的兒童繪本 ꔛ 這本完全是媽媽自己要收藏的可愛 ᥫ᭡ ५✍︎ ͓ ͓ 抱歉了錢錢 •̛̣̣꒶̯•̛̣̣ 我真的很需要這個酷東西...
-
繪本我媽媽 在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25 19:00:07感覺統合發展很重要~
用簡單的遊戲就可以輕鬆訓練
重點是寶貝們都玩得很開心!
大家快來玩玩看吧🤍
-
▶ 本集重點
00:12 訓練感覺統合的好處
00:47 本體覺訓練遊戲
00:55 爬樓梯訓練
01:13 推薦遊戲 - 撈球球
01:48 觸覺訓練遊戲
02:01 推薦遊戲 - 自製黏土
02:31 推薦遊戲 - 帳篷尋寶
03:17 前庭覺訓練遊戲
03:29 推薦遊戲 - 魔法飛毯
04:16 推薦遊戲 - 人體造飛機
04:51 親子共讀繪本書單推薦
07:55 Q&A時間
-
▶ 寶寶照顧資訊 影片推薦
零到三個月:https://mama.mummy.com.tw/50at7
四到六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zAUDU
七到九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2lNLg
十到十二個月 寶寶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PLn1d
一到兩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boJG2
三到四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ClrPG
五到六歲 兒童照顧資訊:https://mama.mummy.com.tw/Rwh74
▶ 想看更多懷孕/育兒資訊 手刀訂閱 Youtube 👉 https://mama.mummy.com.tw/kv7bn
▶ 創業系媽媽婉翎 個人粉絲專頁👉 https://mama.mummy.com.tw/TIBIP
#感覺統合 #發展訓練遊戲 #育兒教養經
-
💌合作邀約請寄信至:comi520520@gmail.com
別忘了訂閱我們這個頻道喔!^^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粉絲頁▶ https://mama.mummy.com.tw/xXqq4
媽咪~爸比~快樂孕兒、育兒教養經網站▶ https://mama.mummy.com.tw/4lFYJ
🥣加入副食品 親子料理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1zWQt
📔加入親子共讀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FpHde
🤰加入媽媽手冊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LosfE
🙆♀加入快樂孕兒育兒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WRkw6
👨 加入親子旅遊分享區👧 : https://mama.mummy.com.tw/ZfBF0
🛍加入嬰幼兒 媽咪寶貝二手 買賣中心🛍:https://mama.mummy.com.tw/Zyht9
托嬰中心 保母 保姆 討論交流分享區:https://mama.mummy.com.tw/R2T8A
媽咪來炫肚 愛現寶寶分享社團:https://mama.mummy.com.tw/G4h9k -
繪本我媽媽 在 Q力伊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21:00:12#伊萊 #伊菲
「英文輕鬆學起來」
前陣子媽媽我接觸到一款蠻值得推薦的英語APP👌
它是來自英國授權知名卡通 #海底小縱隊
✅直接跟母語系老師進行線上AI一對一的學習😉
✅還有英文版的《兒童情商課程》讓孩子能藉由動畫去學會如何
幫辛苦的媽媽們整理家裡!(妹妹不要搗亂我就心滿意足了)🤣
雖然說兄妹倆已經擁有母語系家庭的優勢☺️
但平常媽媽想要休息
阿爸也不在的時候
孩子們也還是能能在玩樂的狀態下維持自身的英語能力或是獲得更多學習的機會
這時不論是用手機或是IPAD來操作都非常方便
像是APP中的3D繪本課程
哥就常帶著妹妹一起閱讀外
他們也超喜歡錄製成的自己版本的繪本聲音😆
App裡還有《遊戲測評課》
用孩子們喜歡的遊戲方式
選擇喜愛的動畫人物進行比賽,邊玩邊學習👌
他們在使用app的時間
媽媽就可以在旁邊放空啦🤪
當然有空也可以在app裡的《手工藝術課》這個單元跟孩子們一起做做有趣美工
可以跟孩子一起練習聽力跟增進親子互動喔❤️
裡面有非常多的教學可以參考,
線上AI老師也可以帶著一起做
伊萊媽我大力推薦你們下載體驗看看
✅現在加入可獲得5天免費體驗課程
✅購買課程還有額外贈品
課程報名連結這裡去
https://bit.ly/3u5F9PD
也可以掃描影片的QRCODE或
手機瀏覽器貼上連結 https://line.me/R/ti/g/Qm0ZxzyHTx
來加入我們的『Q力伊萊&海底小縱隊 專屬好康團』喔 -
繪本我媽媽 在 香草cp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6:52:21喜歡果果森巴請多多支持我們!購買繪本給我們加油加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1041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香蕉哥哥
陪伴孩子快樂長大的好朋友
個人經歷
主持兒童節目超過二十年
45屆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
塗抹孩子微笑的神奇人物
創造兒童歡樂的夢想家
Facebook : 香蕉哥哥
Instagram : banana585858
Youtube : 香草CP
妙蒜小農
台灣原創團隊「妙蒜小農」成員本身都是媽媽、爸爸、阿姨,我們聚在一起,希望打造新型態故事繪本,傳遞正面價值並創造親子笑哈哈的共讀時光。暢銷作品包括《布朗克》系列、《幫幫忙聯盟》系列、《家人一起說秘密》系列、《我的媽媽・我的寶貝》等。
Facebook:garliccrushstudios
Instagram:garlic.crush
Line@:妙蒜工作室
YouTube:妙蒜工作室
繪者簡介
Mr.FF薯條先生
時時刻刻都保持最單純的心
個人經歷
Mr.FF studio插畫家
兒童美術老師
平面設計師
網站 www.mrff.tw
Facebook : Mr.FF薯條先生
Instagram : mrff.tw
Youtube : Mr.FF薯條先生
Vimeo : m
繪本我媽媽 在 育茶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親子繪本:我媽媽變成了大暴龍】
文、圖:育茶手記
獻給每個在抗疫時期的家長小朋友❤️#youarenotalone
經過幾個月時間,多番修改,終於完成了這本居家抗疫時期的親子繪本《我媽媽變成了大暴龍》❤️
簡介:本繪本集搞笑、想像、現實、創意、懸念於一身。新型冠狀病毒的襲來,讓主角茶茶眼中的媽媽出現了巨大的身體突變。茶茶為了讓媽媽恢復原狀,與妹妹一起想出辦法對付病毒,最後病毒的下場會是如何......
媽媽的序:
由於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家長、小朋友都長時間居家「困獸鬥」,父母的壓力四方八面而來,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小朋友眼中的「大暴龍」。小朋友不能外出,每天都在家,他們渴望上學、出去跑跑跳跳、與同學朋友仔見面。
這繪本以抗疫期間媽媽的感想,結合小朋友的創意而成,將病毒以擬人手法繪畫描寫,提升小朋友的無限想像與創意。最後的結局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明,是希望留給小朋友去發揮想像,沒有對與錯,只在乎想像。
備註:最後一頁只限父母閱讀,請注意!
因為不知大家有無興趣,所以沒有直接把繪本貼出來,希望想要的家長們可以Like&Follow我們專頁,然後留言「#我媽媽變成了大暴龍」,我會很快pm PDF檔給大家。
😘與小朋友閱畢後,歡迎及希望大家可以給我們意見喔🥰
#感激朋友們意見 #繪本畫左幾個月時間 #希望呈現最好 #親子繪本 #推薦給大家 #自畫 #readingtime #storytime #看了好多次的茶兄妹 #第一次 #圖為封面
繪本我媽媽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蔚昀的繪本專欄:「給大人與小孩的1001夜」
第二夜:媽媽是千面女郎
自從當了媽媽,我覺得自己化身為《玻璃假面》(在我那個年代叫《千面女郎》)裡的北島瑪雅,有許多張臉,經常扮演各種角色。一下子,我是和孩子一起玩耍、讓他們在我身上跳上跳下的大龍貓,一下子,我是保護他們不被老鷹吃掉的母雞。有時候,我成了安徒生童話裡那個冷酷的冰雪女王,或是拿著毒蘋果的巫婆。過沒多久,我又變成拯救他們的仙子、好心人,或是和他們一起探索奇妙世界的彼得潘……
川劇有「變臉」的絕招。演員轉個身,翻個觔斗,就換了一張臉。我也覺得我三不五時在變臉,本來我和孩子有說有笑,只不過提醒他一句:「去喝水。去穿件衣服。」孩子突然就不高興了,開始鬧情緒,我的情緒也被牽動,如果剛好壓力大,就會火山爆發。
可是,我不像孩子,生完氣就忘。我的情緒通常會持續很久,讓我在轉換到下一個角色時卡卡的。於是,我演的龍貓也是湯婆婆,我的彼得潘也是虎克船長。有時候我明明知道:「現在要像個負責成熟的大人,不能跟小孩子計較。」卻口出惡言,對孩子大吼大叫,像是個委屈的小孩。或者,其實應該是輕鬆開玩笑的時刻,我卻板起面孔對孩子說教,把氣氛弄僵。
可能因為常常暴走吧,我最喜歡的繪本之一就是《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尤塔‧鮑爾用可愛的線條和隱喻的手法,誠實地描繪出一個媽媽們的日常處境:吼完小孩後,小孩四分五裂,頭飛向外太空,身體飛到大海中,嘴巴跑到山頂……而企鵝媽媽則跟在小企鵝身後,把牠的身體一塊一塊撿回來、縫起來,雖然不能完好如初,至少沒有七零八落。
身為媽媽,我覺得這繪本超療癒的。光是讓媽媽知道「嘿,妳不孤單噢,還有許多企鵝像妳這樣。」就夠暖心了。但是,我兒子討厭這本書。我一廂情願地念給他聽,想藉此給他打預防針(你看不只你媽會暴走),他卻說:「這故事好可怕。」「裂了怎麼可能縫回來啊。」
雖然有點受打擊,但也必須承認,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對他來說,理想中的媽媽應該像宮西達也《最喜歡媽媽了!》裡面那個媽媽,雖然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耐煩,最後還是會說:「對不起,謝謝你喜歡像我這樣的媽媽。」我兒子還蠻喜歡這本繪本的,然而在我看來,裡面充滿了小男孩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媽媽能在我賴床時溫柔地說早安、如果媽媽在我玩得髒兮兮時能哈哈哈說「玩得很高興吧,真是太棒了」),而那不斷出現的「如果這樣子……我就更喜歡媽媽了」更是讓人一整個惱火啊。(媽媽這樣對小孩說,一定會被人罵:「怎麼可以,應該要給小孩無條件的愛呀!」)
話雖如此,但我在當媽媽之前,也是活在象牙塔中,不知人間疾苦,也常挑剔母愛的品質,覺得「我要少糖少冰,妳為何給我無糖去冰?」那時候,我覺得「做自己」是理所當然的,就像回到家就有飯吃,壓根沒想過菜也是要買的、飯也是要有人做的。我能夠「做自己」,其實是因為,媽媽放棄了一部分的自己。我沒看到媽媽的犧牲,反而覺得她都不陪我,一直在學校工作,不然就是去開同學會,有種被拋棄的寂寞。
可是,我童年的寂寞是真的,就像我成年後的疲累與無能為力也是真的。我不想當了媽媽後就用一句「養兒方知父母恩」否定童年的自己,也不想繼續抱著孩童的眼光審判成年的我「對啦大人都很自私」。那,怎麼辦呢?我想,同時看見、同理童年及成年的傷痛,是一條出路。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史帝芬.塞凡文,艾曼紐.伍達赫圖)就是一本這樣的書,繪者用月亮、暴風雨、母狼、長滿刺的花園、雌狐貍來表現母親可能帶給小孩的傷害以及她追求自我的欲望,但也用指北針和油燈暗示,母親即使離開小孩身邊,讓小孩感到恐懼焦慮,她依然不會忘記小孩,總是會找到回家的方向,給予小孩安定的力量。(不過,這搞不好也是母親的一廂情願?小孩真的會相信嗎?)
和企鵝媽媽的命運一樣,我兒子對《有時母親,有時自己》也興趣缺缺(但我超愛,如果是女兒不知是否會比較有感?)。但是,他還蠻喜歡另一本講母子關係的繪本《我媽媽變成了印第安人》(Ulf Stark文,Mati Lepp圖)。這本書的畫風輕鬆隨興,故事也平易近人。小男孩找不到別人跟他玩,爸爸、爺爺、奶奶都各有各的事做(挖石頭、玩填字遊戲、抽菸看海),於是,他把自己扮成印地安人,還把因家事而焦頭爛額的媽媽從廚房中解放出來,讓媽媽也變成了印地安人,母子兩人快快樂樂去無人的湖泊游泳、釣魚、烤魚。
我猜,兒子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故事中的小男孩很有主見和行動力,可以給自己找樂子,同時也幫助媽媽。而我喜歡這個故事,因為它和我的生活很相似。許多時候,我沒辦法一個人出門,於是帶兒子們一起出去散步,在外面手忙腳亂,至少比悶在家裡手忙腳亂來得好。有時候,我可以和大兒子單獨出去,那時候我們的小旅行就真的很像一場冒險,我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空間,好好陪伴大兒子,他也可以獨享媽媽的陪伴,不必一直擔心弟弟來搶。
演戲的時候,留白和停頓可以讓情緒不會太滿。在一齣戲與另一齣戲、一個角色和下一個角色之間,留白和休息則能讓演員充電。如果我的生活中有更多餘裕,那我一定更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可以像《媽媽買綠豆》(曾陽晴文,萬華國圖)裡面的媽媽,邊做飯給孩子吃邊煮綠豆湯,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種綠豆。或者,當孩子說:「我找不到作業!我找不到衣服!」的時候,我可以像《媽媽變魔術》(童嘉文/圖)裡面的媽媽一樣念咒語:「你放在哪裡,就在那裡!」而不是馬上發火:「誰叫你不收啊!快去給我整理房間!」
如果,如果,我在各個角色之間能更自在地游走,更接受自己的每一個面相,不必隱藏某一張臉,或許我當起媽媽,就不會那麼累。如果我可以把自己的許多張臉攤開來、曬在陽光下,就像劉智娟《媽媽的畫像》中,櫃子上同時擺著媽媽和美英(其實都是同一人)的畫像,我也就更能接受孩子的許多張臉,不因爲他們變臉而驚慌地趕緊跟著變臉。
不過,北島瑪雅為了演《紅天女》,經歷了許多艱苦的試煉,才成為一個成熟的演員(而且連載超過四十年,她還沒演到紅天女!)。我想,我要成為一個成熟的母親,也還有許多路要走吧!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18年5月號)
繪本我媽媽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蔚昀的母親節碎碎念]
昨天去高雄做了兩場關於柯札克《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的講座,同時也講了兩本關於兒童權利和人權的繪本。因為母親節快到了(就是今天),所以也講了一本關於母親權利的瑞典繪本《我媽媽變成了印地安人》(Ulf Stark作,Mati Lepp繪)。
為什麼要在兒童權利的場合講母親的權利?因為我越來越覺得,這兩者是必須同時存在的。當然,兩者之間必然有衝突(就讓我們不要否認吧,當母親,就是在「母親」和「女人」的身分之間拉扯),為了照顧孩子,母親一定會有所犧牲(犧牲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空間),犧牲也一定會帶來傷痛的感覺。
與其避談這些傷痛,或是用獲得抵銷傷痛(比如告訴母親「當了媽媽妳也得到很多呀像是孩子的愛」,彷彿她不知道這件事),或是說「當媽媽本來就這樣」,或是要求媽媽要「多愛自己一點」、「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孩子」、「不要把事情都攬到自己身上,要教老公小孩做家事」(每次聽到這些話我都覺得當媽媽真的好累,要做這麼多事)…我覺得不如面對傷痛,面對衝突,把這些事談開來,反而會讓母親比較好過,比較不會因為「自己」被孩子吃乾抹淨了,就去討厭孩子 ── 或者說,可以接受自己對孩子的愛和討厭是同時存在的,討厭是正常的,而且愛大過於討厭。
另外一個把兒童人權和母親的權利放在一起談的理由是:兒童和母親都是社會中的相對弱勢,他們的關係可能會是弱弱相殘,但是也可以是互相協助。《我媽媽變成了印地安人》就是一個互相協助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覺得很無聊,其他家人又不想跟他玩,於是他打扮成印地安人去找媽媽,把她從油膩的廚房中解放出來,母子倆丟下其他家人,跑到湖裡游泳釣魚,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我媽媽變成了印地安人》是一個「不乖」的媽媽的故事。有些人看到我用「乖」形容媽媽,可能會驚訝或憤怒:媽媽為什麼要乖?是啊,我也不覺得媽媽要乖,可是在我們的社會中,不管我們喜不喜觀,媽媽就是被很多規定規範、要求著。媽媽要溫柔堅定,賞罰分明,媽媽要傾聽小孩,和小孩溝通,媽媽要不打不罵,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媽媽要為小孩想、為爸爸想、為長輩想、為老師想、為社會大眾想…媽媽要當一個好媽媽。
老實說,「好」本身沒有什麼不好,只是當「好」成了一種必須達成的目標,當「好」之中不能有「不好」,「好」就變成了「乖」。其實,「乖」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太乖,就變成了壓抑自我,就像在挪威繪本創作者Gro Dahle和Svein Nyhus的繪本《乖小孩》中那個因為太乖,而失去自我,被一面牆所吞沒的小女孩,沒有人聽得到她,沒有人看得到她…
如何能擺脫「乖」和「好」的魔咒?我沒有宇宙皆準的答案,目前我給自己的提醒是:盡可能的,放輕鬆一點,很多事都沒有關係。家裡亂一點,沒關係。孩子兩天沒洗澡,但基本上身體還算乾淨,沒關係。工作進度落後一點,沒關係。對孩子大吼,和老公吵架,但之後和好,沒關係。沒辦法放輕鬆,很緊繃,也沒關係,我不要因為自己無法放鬆而責備自己,我的壓力已經夠多了,沒必要再多一項。
然後,我試著當我自己。試著讓我自己相信,像我這樣隨便、隨興、常對孩子大呼小叫、沒耐心講什麼大道理、唸故事只想唸字少的、不太喜歡做菜的媽媽也是媽媽。就像《有時母親,有時自己》(Stéphane Servant作,Emmanuelle Houdart繪,周伶芝譯,字畝文化出版)裡面那個心裡「有一匹母狼盤踞」,有時會想要拋夫棄子,去黑暗的森林裡唱歌跳舞,讓小孩擔心她永遠不會回來的媽媽,也是媽媽。我相信我是夠好的媽媽,我相信《有時母親,有時自己》裡面的媽媽也是。
如果父母可以允許小孩不好、不乖、不方便,可以允許小孩叛逆、野性、不按牌理出牌,那麼父母是否也可以允許自己不好、不乖、不方便呢?這些特質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或者說,「好」或「不好」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有好有壞,只是看我們怎麼看待它們、面對它們?
雖然母親節快過了,雖然不是每個母親都喜歡母親節,還是在這裡說一聲:祝母親們母親節快樂。「母親」一詞可以每個人自己去定義(沒有小孩的人,也可以是母親),就像「快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