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總統府創建年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總統府創建年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總統府創建年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總統府創建年代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原坐落在今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的林安泰古厝,在40年前因敦化南路拓寬而面臨拆遷的命運,於是林氏家族決定把祖厝捐贈給台北市政府,在市府妥善地規劃下,將拆下的一磚一瓦,一一丈量、紀錄、編號,並重新測繪,在1985年以原貌重建於濱江公園內,為台北市現存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古厝。 林安泰古厝原...

總統府創建年代 在 國際內世鏡|Insight Into Issue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55:46

法國總統府艾麗榭宮(Élysée Palace)表示,前總統季斯卡(Valéry Giscard d’Estaing)於昨(2)日逝世,享耆壽94歲。 ⠀⠀⠀⠀⠀⠀⠀⠀⠀⠀⠀ 根據法新社報導,季斯卡於土爾(Tours)家中因COVID-19併發症而去世。他生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去年參加同樣為法國前...

  • 總統府創建年代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1-09 19:33:05
    有 430 人按讚


    原坐落在今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的林安泰古厝,在40年前因敦化南路拓寬而面臨拆遷的命運,於是林氏家族決定把祖厝捐贈給台北市政府,在市府妥善地規劃下,將拆下的一磚一瓦,一一丈量、紀錄、編號,並重新測繪,在1985年以原貌重建於濱江公園內,為台北市現存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古厝。

    林安泰古厝原位於今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1978年6月因敦化南路拓寬而面臨拆遷的命運,於是林氏家族決定將祖厝捐贈給台北市政府,在市府妥善地規劃下,將拆下的一磚一瓦,一一丈量、紀錄、編號,並重新測繪,終於在1985年11月以原貌重建於濱江公園內,並於1986年6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為台北市現存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古厝。濱江公園座落於台北市中山區濱江街5號(新生公園對面),原為一片農田,於1977年闢建為公園,面積約16,360平方公尺。

    林安泰古厝的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四合院兩進五間起造型,整體格局嚴謹大方,主從分明,配置均齊,選料及手工非常精緻,尤其匠師別出新裁,石塊牆基,清水紅磚,石板窗格的疊砌都巧奪天工,門窗的雕刻圖案及技巧上的配合,都是上乘之作,足可以稱為北市古宅做工最精緻的民宅,也由於建材大部分來自福建,更增添了它的歷史價值。古厝整體而言,雖稱不上華麗,但無論是屋頂上的燕尾、窗櫺間的光線、或是梁柱下的石珠,在在都能顯露出它的古樸典雅與令人領略不完的意境;加上內部空間展示舊時的家具、文物等,讓人有如進入時光隧道,習日繁華熱鬧的生活一一浮現在眼前,以重溫往日情懷。院內庭園花叢茂密,可想見昔日大家庭的繁榮景象;前方有座半月形水池,稱為「半月池」,其為開採建造房屋所需土石遺留下來之坑洞,兼具多功能之角色,不僅為美化環境之景觀池,亦具有調節微氣候及緊急防災之用,古人之智慧在此表露無遺。

    濱江公園提供了林安泰古厝一個良好的棲所,讓古厝在此落腳生根,而林安泰古厝以其豐富的藝術、歷史、文化意義,讓濱江公園在一片綠意之中,增添些許的思古情懷。各位朋友在閒暇時可以前往參觀,享受一趟充實的文化、休憩之旅。

    林安泰古厝的歷史:

    今台北市大安區一帶乃由福建泉州安溪移民所開發,該地居民為紀念家鄉安溪,而將居住地命名為「大安」,意指「偉大的安溪」。清乾隆19年(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林堯公)率家人東渡來台,移民至現今台北市大安區,其四子林志能(林回公)善於經商,在台北艋舺創建「榮泰行」,因從事船運與貨物貿易而致富。清乾隆48年(1783年),林志能在今台北市四維路141號處興建四合院住居,取家鄉安溪的「安」與榮泰行的「泰」,將大厝定名為「安泰厝」,後人則稱之為「林安泰古厝」;大厝的正身完工於清乾隆50年(1785年),而其餘左右護龍等建物也於清道光2至3年(1822至1823年)陸續完工,是台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

    林安泰古厝,座落「南蛇環北斗穴,蛇頭向七星」吉地,採「坐東北朝西南」之建築方位,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1978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而遭到拆除的命運,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方得以移至新生公園旁的現址而保存下來。

    原本日治時期所規劃的都市計畫裡,建國南北路及仁愛路被定位為台北市的十字綠軸,負責串聯各大開放空間。但戰後,因為松山機場的緣故,政府決定興建一條通往總統府的國賓大道以彰顯門面,因此,取代建國南北路成為台北市南北綠軸的敦化南北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從松山機場下機後,一路循著敦化北路、敦化南路,然後繞過敦化仁愛圓環,再經仁愛路直通總統府。沿途盡是寬七、八十公尺的林蔭大道,又有氣勢凌人的圓環,外賓看了少有不驚嘆的,主人也做足了面子,賞心又悅目。而建國南北路則被用來興建南北向的快速道路。

    然而當初在開闢敦化南路的時候,並不是那樣的順利,其中包括見證台北市開發史的林安泰古厝就座落在敦化南路上,當時許多人都反對拆除古厝,主張敦化南路應繞道而過,這對當時處於戒嚴狀態的台灣而言,可說是相當罕見;最後市府決定將林安泰古厝遷移至新生公園,而讓敦化南北路從此成為台北市的南北綠軸,雖然其串聯開放空間的功能,並不如日治時期所規劃的建國南北路理想。

    林安泰古厝的拆遷工程由台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負責,經過遷移重建後,林安泰古厝面積遠比原建築少了許多,但內部仍有672平方公尺,基地則達16,360平方公尺。屋內的家具是仿古家具,牆內有鋼筋混凝土補強,木材上塗有防蟻劑防止白蟻蛀蝕;而古厝的磚瓦石材木材多來自中國福建,如防滑且防苔的紅普石,另建築樣式為閩式藍尾尾脊,正廳的神龕雕刻與門廳窗櫺橪等,都呈現其特色。

    2000年5月,林安泰古厝經台北市政府民政局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對外開放參觀,2009年因配合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活動,成為花博展館之一而擴建庭園,2011年在花博結束後,繼續以「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開放給民眾參觀,現為台北市知名觀光景點。

  • 總統府創建年代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2-03-31 00:09:06
    有 16,411 人按讚


    3月29日青年節,我在總統府接見了兩百多位傑出青年代表、包括青年獎章的得主。鋪著紅色地毯的總統府大禮堂,在一雙雙充滿熱情的眼睛、一張張春青活潑的臉龐襯托下,顯得朝氣十足。

    我在致詞時,先問在場的年輕人,101年前的黃花崗之役,跟台灣有什麼關係?沒人回答。我續問是否有人知道有那兩位台灣青年參與了黃花崗之役? 現場馬上有人回答:有一位是羅福星先生。第二位就沒有人知道了。我立刻向大家說明,羅福星是苗栗人,另外一位是台南籍的許贊元先生,他是臺灣文學家許地山(筆名落花生)的哥哥。我同時又問回答出羅福星的同學,怎麼知道這一段歷史?他說是去年此時在總統府聽我說的,現場同學大笑。其實我也是近十年前才知道這段典故。

    我又問大家:「與妻訣別書」的作者是誰?幾乎人人都知道是林覺民。我又問當時林覺民在做什麼工作? 沒人回答,我告訴大家林覺民是留日學生,當時是板橋林家的林熊徵(薇閣)先生資助三千日圓,才能與幾位志士同赴黃花崗。所以我說在日本人統治下的臺灣,黃花崗之役台灣人並沒有缺席,有人出錢、有人出力,也可見那個時代台灣青年對中華民國的創建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我致詞後,救國團的張主任及兩位青年代表致詞。其中一位是破獲了多宗詐騙案、為很多民眾伸張正義、獲得青年獎章的林彥良檢察官。他談到有一次在香港參訪中山先生紀念館的心情,其中有一段話顯示了青年們對承擔國家、社會責任的自我期許:「先烈們留下最後身影的照片中,他們手上銬著手銬,腳上鎖著腳鐐,但他們赴義前的眼神沒有猶疑,勇敢堅定,也彷彿在問我:『中華民國,好嗎?』」,彥良這段話,讓我十分感動。

    五十多年前,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媽媽常常講授革命先烈的故事給我聽,包括革命志士徐錫麟行刺滿清安徽巡撫恩銘被捕,剜心而死、鑑湖女俠秋瑾處斬、慷慨就義等等,在我小小心靈中,留下大大的震動,直到今天我都記得。很感謝媽媽給我的愛國教育,我在去年接見陸皓東的孫女、秋瑾的外孫女時,也說出這段心路歷程。

    現在的「林覺民們」不需要拋頭顱、灑熱血了。我們的上一代已經用他們的青春甚至生命為我們清除了建國的障礙。現在的優秀青年可以致力於各自的學業與事業,並展現傑出的成就與貢獻。台灣有這麼多優秀年輕人,一代又一代傳承黃花崗的香火,他們可以很自信的回答那些從容赴死的革命先烈:「先烈們,請安息吧!你們創建的中華民國,一百年來越來越好,越來越進步,在國際間也越來越受尊敬。」

  • 總統府創建年代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2-03-31 00:09:06
    有 16,387 人按讚

    3月29日青年節,我在總統府接見了兩百多位傑出青年代表、包括青年獎章的得主。鋪著紅色地毯的總統府大禮堂,在一雙雙充滿熱情的眼睛、一張張春青活潑的臉龐襯托下,顯得朝氣十足。

    我在致詞時,先問在場的年輕人,101年前的黃花崗之役,跟台灣有什麼關係?沒人回答。我續問是否有人知道有那兩位台灣青年參與了黃花崗之役? 現場馬上有人回答:有一位是羅福星先生。第二位就沒有人知道了。我立刻向大家說明,羅福星是苗栗人,另外一位是台南籍的許贊元先生,他是臺灣文學家許地山(筆名落花生)的哥哥。我同時又問回答出羅福星的同學,怎麼知道這一段歷史?他說是去年此時在總統府聽我說的,現場同學大笑。其實我也是近十年前才知道這段典故。

    我又問大家:「與妻訣別書」的作者是誰?幾乎人人都知道是林覺民。我又問當時林覺民在做什麼工作? 沒人回答,我告訴大家林覺民是留日學生,當時是板橋林家的林熊徵(薇閣)先生資助三千日圓,才能與幾位志士同赴黃花崗。所以我說在日本人統治下的臺灣,黃花崗之役台灣人並沒有缺席,有人出錢、有人出力,也可見那個時代台灣青年對中華民國的創建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我致詞後,救國團的張主任及兩位青年代表致詞。其中一位是破獲了多宗詐騙案、為很多民眾伸張正義、獲得青年獎章的林彥良檢察官。他談到有一次在香港參訪中山先生紀念館的心情,其中有一段話顯示了青年們對承擔國家、社會責任的自我期許:「先烈們留下最後身影的照片中,他們手上銬著手銬,腳上鎖著腳鐐,但他們赴義前的眼神沒有猶疑,勇敢堅定,也彷彿在問我:『中華民國,好嗎?』」,彥良這段話,讓我十分感動。

    五十多年前,我還在念小學的時候,媽媽常常講授革命先烈的故事給我聽,包括革命志士徐錫麟行刺滿清安徽巡撫恩銘被捕,剜心而死、鑑湖女俠秋瑾處斬、慷慨就義等等,在我小小心靈中,留下大大的震動,直到今天我都記得。很感謝媽媽給我的愛國教育,我在去年接見陸皓東的孫女、秋瑾的外孫女時,也說出這段心路歷程。

    現在的「林覺民們」不需要拋頭顱、灑熱血了。我們的上一代已經用他們的青春甚至生命為我們清除了建國的障礙。現在的優秀青年可以致力於各自的學業與事業,並展現傑出的成就與貢獻。台灣有這麼多優秀年輕人,一代又一代傳承黃花崗的香火,他們可以很自信的回答那些從容赴死的革命先烈:「先烈們,請安息吧!你們創建的中華民國,一百年來越來越好,越來越進步,在國際間也越來越受尊敬。」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