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縱容名人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縱容名人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縱容名人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縱容名人例子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Pazu 薯伯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帖外交 文:薯伯伯 話說新華社聲稱,「多國人士認為香港推遲立法會選舉是高度負責選擇 」,而在一眾「多國人士」當中,除了典型的巴勒斯坦、肯雅等,還有法國。 有些香港讀者很疑惑,法國人怎麼會認同「香港推遲立法會選舉是高度負責選擇 」? 報道中原文是這樣寫:「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佈雷斯萊表示...

  • 縱容名人例子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04 08:10:55
    有 168 人按讚

    請帖外交

    文:薯伯伯

    話說新華社聲稱,「多國人士認為香港推遲立法會選舉是高度負責選擇 」,而在一眾「多國人士」當中,除了典型的巴勒斯坦、肯雅等,還有法國。

    有些香港讀者很疑惑,法國人怎麼會認同「香港推遲立法會選舉是高度負責選擇 」?

    報道中原文是這樣寫:「法國中國問題專家索尼婭·佈雷斯萊表示,推遲香港特區立法會選舉反映了特區政府面對疫情的務實精神,即以保障人民福祉作為首要任務,避免廣大市民冒著被病毒感染風險而參加選舉。」(https://bit.ly/2EHOKWZ)

    這個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在 2007 年她寫了《穿越西藏》,聲稱要讓西方瞭解「真正的西藏」。在2015年又出版了《新疆——絲綢之路的一千零一個奇跡》,說「我在新疆感受到各民族對這個國家的熱愛」。

    類似的西方人,遠道而來唱好共產政權,在共產政權甚為普遍。我在這裡節錄一段《北韓迷宮》的章節,讓大家看看在被稱為「兄弟邦」的北韓,到底如何玩得出神入化。

    * * *

    節錄自《北韓迷宮》第十章〈南北分界線〉(薯伯伯著,香港天窗出版,2020年增訂版):

    北韓人似乎真心相信主體思想就是世界最前衛的政治及哲學論述,對外國人「熱衷學習」這個似是而非的理論,絲毫不起疑心,不覺奇怪。我隨便翻開朝鮮勞動黨的機關報《勞動新聞》[1],置頂版位是最高領袖金正恩的指導和視察活動,其餘20則新聞,居然有18條都是跟外國有關,倒顯得極具國際視野。當中13條是外國團體如何仰慕朝鮮,2條是金永南[2]祝賀外國成就,另外3條則是批評聯合國及美國的對朝政策。

    我把那15條所謂外國團體對北韓歌功頌德的新聞標題列出來,讓大家感受一下朝鮮的國際觀是怎樣煉成的:

    * 瑞士團體贊揚金日成同志的業績
    * 英國團體網站刊載金正恩同志著作
    * 南非團體網站介紹金日成主席簡歷
    * 德國成立2017年白頭山偉人稱頌大會籌委會
    * 斯洛文尼亞成立2017年白頭山偉人稱頌大會籌委會
    * 慶祝太陽節[3]籌委會在納米比亞成立
    * 摩爾多瓦團體成立慶祝太陽節暨朝鮮勞動黨七大籌委會
    * 哈薩克斯坦成立慶祝太陽節籌委會
    * 慶祝太陽節津巴布韋籌委會成立
    * 一些國家(羅馬尼亞、奧地利、幾內亞和尼日利亞)研究和普及金日成主席回憶錄和著作
    * 一些國家(德國、波蘭和孟加拉國)舉辦金日成主席業績討論會
    * 一些國家(巴基斯坦、埃及和墨西哥)舉行慶祝太陽節討論會
    * 德國成立朝鮮文化研究小組

    那些仰慕金日成理論或朝鮮政體的組織,分佈於歐美各國,連尼泊爾也有,起名大多是甚麼主體思想研究小組、先軍政治研究協會或金日成金正日主義研究會等[4]。尼泊爾的組織名叫記者協會[5],只有小貓三四隻,卻多次前往平壤朝聖。前蘇聯陣營國家或是今天的朝鮮,最愛這種國際上的「老朋友」,經常包飲包食邀請對方來朝,好收國際及國內宣傳輿論之效。不過這個尼泊爾記協也不是白來的,他們在2008年就曾給金正日頒發「尼泊爾國際和平獎」。

    你敢想像嗎?金正日真的得過國際和平獎啊!只是這個獎狀的設計,頗像是在加德滿都買到的廉價乾果上面那張包裝貼紙而已。

    ***

    北韓一向自視甚高,非常在意來訪的外國官員及訪客人數和級別。自從金日成那個年代起,就一直有所謂的「請帖外交」,歡迎外國名人前來平壤。受邀者除了政界人士,也有影視藝員。聽洪永城說,他在2015年為香港無綫電視在北韓拍攝節目,回到香港之後,居然收到北韓電影節主辦機構的邀請,想他出席這個朝鮮娛樂盛事,但洪永城對這個國家始終有點戒心,只好婉拒。

    在1970年代,就有至少4位外國高級官員到來朝鮮訪問,分別來自東德、南斯拉夫、柬埔寨,當然也少不了中國共產黨的代表,他們一來,全受到金日成以宮廷的駕勢和排場的親切接待。

    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被單獨安排在宮殿的住處,東德領導昂納克則受到了他「有生以來最隆重的歡迎」,而代表中方出席北韓1978年9月9日舉行的建國30周年大典,是當時中共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6]。小平同志訪問北韓五天,給足金日成面子,金主席非常高興,慶典期間,一直陪在鄧小平身邊[7]。

    我跟中國民族問題專家王力雄談到「請帖外交」這一現象,他聯想到文革期間,中國也豢養了一堆西方的思想政黨,組織往往不到十人。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荷蘭馬克思列寧主義黨,打著馬列旗號,到處招搖撞騙,該黨的總書記化名彼德森,跑到中國25次,踩著紅地氈過來,不單獲盛宴招待,還拿了不少紅包,更受到《人民日報》的祝福。這個荷蘭馬列黨的所謂總書記,其實只是一名數學老師,而更有甚者,如此耐人尋味的國際行騙計劃,居然是由美荷兩國的情報機關聯手炮製,用以刺探北京情況。北京由金主搖身一變,成了冤大頭[8]。

    北韓的思想教育,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在大搞金家個人崇拜的造神運動外,再提升朝鮮民族主義。從所謂的大同江古文明,到現代的主體思想,均體現了外人難以理解的民族優越感。在妙香山設立的國際友誼展覽館,放置了老朋友送來讓人啼笑皆非的紀念品,其目的就是營造萬邦來朝的假象。王力雄說:「極端孤立的政權,下面的人為了向獨裁者表現工作成就,故意縱容這些山寨組織。」

    古代中國跟現在朝鮮的情況雖然差異頗大,但倒有一個相似的賞貢心態。王力雄在其著作《天葬:西藏的命運》也有提到中國歷史裡的朝貢和賞賜現象[9]。按天朝的邏輯,前來上貢,即表臣服,自古以來,中國皇帝都把周邊的「蠻夷」上貢視為統領萬方的象徵,以此滿足天子心態。貢品多屬不值錢之物,但朝貢者一入中原,即派兵護送,沿途開銷全包,並厚往薄來,回賜甚豐。貢賜明顯有利可圖,上貢就成了合算的生意。

    現代朝鮮所做的,其實就是中華思想[10]的平行時空,有著唯我獨尊、宇宙最強的共同心態。香港學者沈旭暉說,北韓的政治宣傳,也許就是恰如其分地混和著儒家哲學、民族主義[11]及一丁點的馬列思想。雖然在外人看來有點荒誕,但對朝鮮人而言,卻變成民族驕傲。

    在行程當中,我經常會對小韓的講解內容充滿疑惑,但有一點我是非常肯定,就是她對主體思想是宇宙最中心的理論,真心堅信不移。小韓從來沒有向我們主動推銷主體思想,但只有團友問起,她總會非常積極地回答,聽到有遊客背得出一兩句,是由衷地欣喜兼欣賞。去到紀念品書店,她也會善意地提醒店裡的主體思想叢書,均有中文及其他語文的版本。

    我總覺得,小韓跟我們聊起主體思想時,語氣不再是導遊,倒有點像是傳教士,對沒有受過主體思想感化的地球人民宣揚主體思想,就是她的神聖責任。

    * * *

    注釋:

    [1] 我打開的那份《勞動新聞》,是2016年4月6日的中文版,這份官媒的網址為,http://www.rodong.rep.kp/cn/
    [2] 金永南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地位僅次於金正恩,在2019年正式退休。
    [3] 太陽節即是金日成的誕辰紀念日(4月15日),是北朝鲜最重要的全國節假日。從1968年起金日成生日成了北韓節日,到了1997年此節日正名為太陽日。
    [4] 黃長燁,《黃長燁回憶錄》,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第7章提到,世界各地開始對主體思想感興趣,先是第三世界的學者,後來是歐美各國,而東京在北朝鮮的支持下成立了主體思想國際研究所,但黃長燁跟那位日本人的理事長見過面,覺得他並沒有理解主體思想。
    [5] 此記者協會的英文名為Nepal Journalists Association,網頁設計頗為「山寨」,http://www.nja.org.np/ 。在尼泊爾有另一個較為正式的記者協會,即Federation of Nepali Journalists,兩者應該沒有關係。
    [6]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開幕,正式確立了鄧小平實際最高領導者的地位。
    [7] 傅高義(Vogel, Ezra F.),《鄧小平時代》,香港:中文大學,2012,第241至243頁。
    [8] 更詳細的資料,可參看《華爾街日報》的文章〈In From the Cold: He Was a Communist For Dutch Intelligence〉,http://pazu.com/nk/nl
    [9] 王力雄,《天葬:西藏的命運》,台北:大塊文化,2009,第一章〈主權問題出現以前的中藏關係〉。
    [10] 在朝鮮半島上,還曾出現所謂的「小中華思想」,朝鮮的儒學家認為,朝鮮取得中華文明,以「小中華」自居,視他者為夷狄。參看,http://pazu.com/nk/huayi
    [11] 這個觀點,在Lim, Jae-Cheon,《Kim Jong Il’s Leadership of North Korea》,倫敦: Routledge,2009,第7頁及57頁有更詳細的描述。當中寫道:「金正日在儒家思想及民族主義的社會環境成長……北韓媒體把他塑造成個忠誠孝子。」

    * * *

    《北韓迷宮》增訂版
    作者:薯伯伯
    出版:香港天窗
    年份:2020年增訂版

    在旺角序言、北角森記及各大書店,均有發售。

  • 縱容名人例子 在 賴叔閱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13 08:00:00
    有 187 人按讚


    香港人,香港事,全文畢錄如下。不過 Medium 有 link 又有圖,好睇啲架。

    https://link.medium.com/nlqnnjtZWZ

    //

    中秋節正日,對香港人嚟講,最大單嘅新聞唔係星期日冇得合法集會或遊行;亦唔係港交所求購倫交所觸礁 (雖然花生味都好濃郁) ;更加唔係大家聯群結隊上獅子山或太平山砌人鏈 (最多咪又係畫面好靚?) 。

    我認為,係,我認為,最大單新聞有兩單。第一單呢,係路透社引述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召開會議,要求大陸國企喺香港增加投資、加強對企業嘅控制,務求盡快穩住香港嘅局勢。

    - - -

    點解呢單嘢重要?因為中共經過三個月之後,發覺即使警察施展催淚彈、布包彈同警棍放題都好,香港人都毫無退卻、退讓嘅跡象,仍然追求緊「五大追求,缺一不可」、進行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嘅運動。

    雖然警隊、藍絲以至白衣人認定示威者係「曱甴」,但係多次嘅民意調查已經反映,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嘅受訪者,往往越支持呢場大型抗爭,甚至身體力行落場對抗暴政。換句話講,抗爭嘅人,唔係純粹因為冇屋住、冇車上,更加唔係因為窮或者冇得去旅行。

    正所謂「解決問題嘅最好方法,就係解決提出問題嘅人」 (大誤) ,特區政府無法用屠殺或者拘禁嘅方式「止暴制亂」,中央政府就話,從呢班抗爭者嘅財源著手,斷絕佢哋嘅糧草,「亂局」自然平息。

    呢單新聞嘅訊息係有幾重嘅:

    第一,由國企出手,喺重要行業如房地產同旅遊業方面投資更多,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咁樣業界人士固之然會感謝黨嘅恩典,從業員收歸國企旗下,個人資料鉅細無遺,日後要監察輿論或者選舉配票亦都方便啲。

    第二:國企除咗要持股,仲要奪得企業嘅控制權,可以作出決策。最好嘅例子,莫過於畀中國捏住春袋 (Sorry 有啲粗鄙,但真係太精準) 嘅國泰航空。民航局一話啲員工唔聽話,威脅唔畀飛越中國領空,國泰馬上,係馬上,跪低。 CEO 同主席先後下台,內部亦全面整頓,鼓勵「篤灰」,將講「香港人加油」嘅飛機師炒魷,其他喺社交網絡貼圖反政府或反警暴嘅員工亦一律革職。如果大家樂都係由國企持有,我諗招牌底色由黃變藍都仲得。咩呀藍撞紅唔得呀?

    第三,有國企高層話香港嘅商界精英肯肯定做得唔夠,佢哋根本唔撚係自己人 (not one of us) 。呢一點先至大鑊:你班港商以為當年捐過錢畀國家,肯歸邊、做個人大或者政協,就叫立下投名狀,國家信你忠心耿耿?錯喇,喺香港風雨飄搖嘅時候,夠膽好似何君堯、陳曼琪呢啲「愛國份子」公開批判同嚴正譴責示威者,甚至鼓勵學校舉報參與抗爭嘅師生,先至係根正苗紅嘅愛國者、護旗手。

    - - -

    語音剛落,今日第二單要聞就可以出場喇:中央政法委喺官方微博上批評李嘉誠「縱容犯罪」,矛頭直指佢日前喺慈山寺出席活動時,建議特區政府向年輕人網開一面嘅言論。政法委甚至質疑,香港嘅年輕人向政府發洩怒氣,係咪搞錯咗對象,係咪應該針對「囤對圈錢」嘅地產商呢? (微博篇文我就唔連過去喇,想睇可以自己 Google)

    雖然政法委篇文主旨係支持特區政府利用《收回土地條例》去覓地建屋,解決年輕人難上車嘅問題,但係李嘉誠假假地都係香港首富,以前中央領導人 (講緊係江澤民) 訪港定必下榻佢嘅企業王國旗下嘅酒店,甚至會同李嘉誠共晉早餐。有返咁上下江湖地位嘅政經名人,唔會立亂畀人撰文攻擊卦?

    換句話講,中共已經唔多在乎李嘉誠點諗,甚至覺得佢對國家唔夠忠心 (咁又係,減少投資、賣出資產、班師回朝,真係唔夠其他漏夜趕科場嘅商家愛國) 。香港嘅地產商以前就話叱吒風雲,而家中資「內房」企業都收晒指示要落嚟投資,未來出現港資企業 (啲新鴻基、新世界都幾高危) 被紅色資金收購、入主真係不足為奇。

    又 loop 返去上面嘅第二點:一旦國企操控咗香港主要企業,就可以對員工嘅操守以至政治立場進行審查同箝制。到時冇得話立場模糊,做個樣登下報紙反暴力咁小事,隨時要公司交報告交人,說明公司僱員同街頭嘅抗爭者概無關係,切切實實咁「割蓆」。而員工睇在飯碗份上,輕則改動社交網絡名字甚至關閉戶口,重則遠離街頭戰場,自製寒蟬效應。

    我諗以上都唔係危言聳聽。一旦香港喺呢場持續三個月以上嘅抗爭之中落敗、示威者退場、國際社會唔再關注,中國國企大舉進場,或狙擊港資企業股份,或迫使香港大家族徹底投誠,總之要小市民噤聲。第時仲想唱《願榮光歸香港》?唱《歌唱祖國》啦。

  • 縱容名人例子 在 羽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6-18 11:42:07
    有 330 人按讚

    《社會對外遇的偏見,女人不得不的選擇》

    看到某些平台討論外遇新聞的方式,還有許多的網友留言,有很多的想法實在是不吐不快。

    有人說這就是男人一再外遇的理由,因為有這樣為愛痴狂的傻女人,一次偷吃演推翻不了他平日全部的好,接著就會有兩次、三次,反正他平日的好總是比較重要。

    也有人很快把自己的經驗帶入,嘆氣說這真的不是好選擇,因為自己小時候就是在媽媽隱忍著丈夫外遇的環境下長大,比起眼看父母夫妻失和,卻還是為了給孩子「完整家庭」而不分開不離婚,孩子也跟著過的緊張壓抑,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我覺得他們還是離婚比較好…」

    也有些平台是分享兩性專家的文章或書摘,用犀利或者是「警世」的口吻在告訴讀者觀眾,「女人要看重自己,千萬別用隱忍、賢慧來縱容男人!」「勇敢追求單身的幸福,不要害怕一個人!」

    看到後來我真的頭痛了(但是又忍不住看實在是手賤),不是說這些想法都不對,而是說全部對一點點的想法湊在一起,也不是完整的真實。

    可能是念社會學的關係吧,我覺得這件事情,大家討論和呈現的方式,真的展現出人對於社會制度、社會壓力對個人行為和想法的影響,真的是不知不覺…

    一個女人為什麼要原諒丈夫的外遇,為什麼要大器、為什麼要賢慧,因為她傻嗎?她不懂得追求個人的幸福嗎?完全是因為膽小,害怕恢復單身過一個人的生活嗎?還是愛情真的有那麼偉大,偉大到女人總是為其奮不顧身,一旦愛上了就死心踏地,完全失去了判斷力,寧可跟無法信任的人一再重新來過,承受可能再度遭遇背叛的風險嗎?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的。但是對於有小孩的媽媽來說,賢慧和隱忍,不一定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或者說,「不完全是」。

    社會制度的影響是非常龐大的,它造成的不只是個人心理上的壓力,還有更現實、更血淋淋的,是生存壓力。

    ***
    母親一旦恢復單身,不只是自己,連孩子也會遭遇歧視和困難

    我們時常在談托育制度、談高工時、低工資,談職場的性別歧視,討論的方式好像「那只跟職業婦女有關」,但實際上並不是,它會影響到所有的人,男人女人,工作或家管,還有,各種牽涉到婚姻和家庭關係的選擇。

    如果我今天生在北歐的福利國家,政府重視孩子的人權和受教權遠超過其他,孩子是國家政府養到十八歲,無論我跟孩子的生父處於甚麼關係,結婚、離婚、分居、同居、我都不用擔心會不會突然沒錢給孩子吃飯、突然沒錢念好的幼稚園,我在職場上也有可以盡情使用的育嬰假、家庭照顧假、可以在有需要時就選擇在家工作,單身也可以好好的照顧小孩。

    那麼當婚姻裡發生了外遇這種事情,或者是其他像是家暴、個性不和、精神出軌,總之就是影響兩人能否繼續共同生活下去的事件,我就可以單純的只考慮我跟這個人的感情、這項選擇可以只是我個人感情觀的實踐,還有我認為對方是否值得信任、可不可以再給一次機會去修補關係。

    我可以不用那麼賢慧、不想隱忍就不用隱忍,因為我知道,無論我做甚麼選擇,不只是我,更重要的,是不會影響到我孩子現在的生活。

    他會念一樣的幼稚園、一樣的學校、平常一樣有人接送、生病一樣可以有我在家照顧。

    如果這個社會不是對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是有著歧視,就像那些單親爸爸、單親媽媽,每到父親節或母親節就得面臨學校教育僵化的節日安排,一定要寫張卡片給爸爸或媽媽,讓單親的孩子總是在煩惱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好像爸媽離婚就表示自己沒有「健全家庭」,被同學甚至是老師說是沒有爸爸/媽媽的孩子,那麼,就算父母因為無法維持婚姻而選擇離婚,這個決定也不會蔓延到孩子身上,我不用擔心他會受到歧視、承受不公平的待遇。

    回到「女人要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這個命題,還是一樣,如果我無論到了甚麼年紀,只要我覺得和這個人已經無法再維持伴侶關係了,我恢復單身而且有著小孩,可以像單身男人一樣,還有充分的機會可以再和另一個人建立伴侶關係,可以再組一個家庭,我不是除了容忍眼前這個有裂痕的家庭以外少有其他選擇,換言之,我不需要害怕離婚以後,這個社會對恢單女的歧視和偏見,會讓我從此再也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庭。

    補充一下:娘家會是女兒永遠的依靠嗎?很難說,我想舉個例子就很容易明白。如果是媳婦外遇,公婆絕對支持自己兒子離婚,會說小孩的媽可以「再找一個」,但是如果是女婿外遇呢?娘家爸媽絕對會說「妳就忍一忍吧」、「哪個男人不是這樣」,因為害怕女兒會從此一個人,也沒有把握能夠幫忙帶孫子孫女。只有人力財力俱足、也不那麼重男輕女的娘家能夠真正做到支持和鼓勵女兒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因為對女人就是要有「歸宿」的強大成見,說真的,即使是有充分的能力支援女兒的娘家,也未必會支持女兒做出重返單身的決定。

    更不要說這個社會對血緣關係的重視,單身母親還要擔心自己的子女很難能夠得到繼父同等的愛和重視,自己的愛情已經被丈夫踐踏過一遍,但孩子無辜,在華人社會裡,有多少男人可以愛妻子與前夫的孩子一如生父?(我知道不是沒有,但是不會很多吧。)

    如果不隱忍、如果不勉強賢慧,如果不用愛情催眠自己「這是真愛、這是親情、我可以的、我可以的」孩子的一輩子和自己的一輩子,都很難再是自己原本規畫和嚮往的那個樣子了。

    夫妻信任產生裂痕的家庭,就像一張被撕破的畫,那畫上原本都是自己對幸福家庭的夢想,和伴侶、和孩子一起,快快樂樂的,而且非常安全。現在卻被另一半狠心撕破了,可是如果不把它縫補起來,不接受這張在某處其實無法縫補,也有可能只是虛有其表的圖畫,等待著自己的可能不是「更好的可能」,而是甚麼都沒有了。

    ***
    錢很重要,卻也不是萬能

    有人說所以女人就是要會賺錢,沒有錯,錢多少是個保障,但是有錢一定能給孩子安全的成長環境嗎?那麼多雙薪家庭把孩子交給托嬰機構,被保母虐待傷害甚至致死,他們有少給托育費嗎?

    沒錢萬萬不能,但錢也不是萬能,照顧孩子需要的是人,以現在的托育環境來說,沒有比自己的伴侶、公婆家或自己娘家這些家人,更能夠信賴託付孩子了。職業婦女自己再怎麼會賺錢,也需要有這樣的人能在自己工作時代為照顧,或者上學幫忙接送一下,不管丈夫再怎麼傷害自己的心,只要他還是個好爸爸,如果跟他離婚,等於這些人力就少一半了。

    女人自己可以吃苦,反正不過是重返單身,但是帶著孩子重返單身等於是讓孩子一起吃苦,說選擇隱忍和賢慧的女人真傻,這選擇其實一點也不傻,是非常理智,是因為理智和理性,所以知道輕易選擇分開,不只是自己要面對社會對女性的單身歧視、年齡歧視,更重大的是孩子的損失。

    只要孩子的父親還算是個不錯的父親,公婆家也是個正常愛孫的公婆,那麼自己一離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因此少掉多少人的關心和照顧,換言之,這個選擇不是只有自己要擁有什麼家庭的選擇,還包括代替孩子選擇並且為之負責。

    虛有其表的幸福家庭可能會讓孩子心理蒙受陰影,是啊沒有錯,但除了精神層面以外現實面也全部都存在,沒有平行時空可以讓媽媽充滿信心的知道,孩子離婚後跟著我,我單身,孩子單親,我們雖然窮雖然忙,但是「還是非常幸福」。

    窮跟忙對親子關係的影響是什麼,最基本的就是照顧品質,孩子從好幾個人可以分攤照顧,變成只有自己一個人在照顧,可能他的生活,馬上就會從下午四點半就能離開幼稚園快樂回家,變成一個人在幼稚園等到七點半天都黑了,才看見媽媽下班匆忙趕來的身影。

    小孩大了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到了那時候,其實自己也知道,不再年輕的恢單女子,要再遇到一個良人,重新建立一個家庭的可能性就更低了。但不管怎樣眼前的難關要過,在伴侶關係中對方不負責任,自己就有雙倍、甚至是三倍的責任要負。

    ***
    犯錯的一方,總是知道可以規避懲罰才去犯錯的

    講到這裡真的覺得很難開心起來。我覺得這麼多的社會後果,讓自己的妻子面對這麼困難的抉擇,而且幾乎是別無選擇,除了努力做到賢慧、隱忍、感覺沒了愛情還得相信愛情以外,她也沒有太多空間去選擇別的,做出這種事情的人還要說自己深愛妻子,偷吃只是一時糊塗,我其實不是很相信。

    我總覺得人在內心深處,對社會長久下來處理各種事情的方式,對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是優勢還是弱勢,都是知道,而且非常清楚知道的。

    如果這個社會有了顛覆性的改變,是男人如果偷吃外遇,就幾乎都會妻離子散,從此一無所有、孤老終身,那麼我相信男人也可以做到克制自己,因為人有理智,知道後果無法承擔的時候,就會知道要克制自己。

    打個比方就像你知道對方有性病,那麼再怎麼火熱的慾望也會瞬間冷卻吧,這可是攸關性命的問題。

    所以之所以敢玩、敢這樣踐踏伴侶的尊嚴,就是知道自己身為男人在這件事情上有絕對優勢,就算一時被評為渣男,風頭過了,「後果自會有人承擔」,自己「什麼都不會失去」。

    對方太弱勢了,是經濟上的弱勢,也是性別角色上的弱勢、更是家庭中的弱勢,對方根本沒有籌碼跟自己談「不愛了就離婚、傷害我就離婚」,所以可以盡情地去做不愛對方、傷害對方、純粹自我滿足的事情,反正最後會得到對方不得不的勇敢和包容。

    既不會失去孩子,也不會失去家庭、也不會失去伴侶,甚至社會地位,因為這個社會對「偷吃是男人天性」有一種近乎信仰的確信,那麼自己不過是做了男人都會做的事,不會像女人搞不倫那樣,總會搞到整個社會的人都拿石頭丟她的下場。

    就從名人外遇,妻子總是選擇公開原諒開始,輿論的壓力就已經全部轉到受害者身上,討論她這麼做該或不該、是不是短視近利、是不是傳統作祟、是不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和價值感,才會用隱忍和賢慧來「留住男人」…突然間好像她還犯了比另一半更多該被批判的錯誤,「渣男就是被這種聖母寵出來的!」我同為女人,看到這種無意識的把錯誤又推回女人身上的言論,實在是不忍到快要哭了。

    完全忽略社會制度和社會壓力對個人行為和意志的箝制,把一切都化約成當事人「自己的選擇」,偏見基本上就是這樣形成和被強化的。被外遇的女人特別是母親,因為社會結構性的不公平,不得不做的顧全大局的選擇,被反過來說就是她自己傻、是女人不夠勇敢、是女人害怕孤單(話說害怕孤單有什麼不對嗎)、就因為這些而「自己選擇」受苦…

    這些說法都是變相的支持了原本的結構性不平等,因為只要說這是她個人的謬誤,就不會有人發現背後的體制,原本就在支持這個犯錯卻不用受罰、十二道天雷全打到女人身上的男人。

    ***
    愛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愛則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知道自己擁有絕對的優勢可以做偷雞摸狗的事情,可以充分享受偷情的快樂,回來之後還是什麼都不會失去,即使如此,還是會克制自己不會去做,這才是對另一半的愛情。

    因為不忍看見另一半因為自己,受到各種心理和社會上的壓力和痛苦。做任何事之前,內心都會浮現「另一半會不會因此受苦」的考量,以此作為能不能這麼做的判準,這樣才算對另一半有真實的尊重、對關係有責任,尊重與責任加在一起,才有資格說是真實。

    至於表面上懺悔的痛哭流涕,實際上也是知道自己「玩得起」就去玩了的人,可以知道他所謂的愛不過如此,雖然未必不是個好爸爸,也可能回頭了會做個好丈夫,但是只要自己擁有絕對優勢,就可能會踐踏另一半。而最令人悲傷的是,對這個社會的女人來說,這不是可以只考慮「我想不想給他一個機會」、「想不想再嘗試信任一次」的問題…

    當網友討論、媒體平台,都紛紛的借用當事人的公開原諒,來評論這就是傳統、聖母養渣男、完美正宮、女人的盲點、呼籲女人要勇敢、或者看似眼光長遠的在討論「硬撐對孩子的影響」時,我覺得她作為妻子、感情上真正遭受背叛的人,現在還好像代為吸收了各種的負能量,矛頭都指向她了。

    各種事情都不能忽略社會結構就是因為這樣,談外遇,我一直覺得要把眼光放在結果也是這樣,因為這個社會一直用同一套方式來解釋外遇的原因和結果,說外遇是因為女人沒有讓男人得到滿足,而外遇一再發生是因為女人的包容,可以說全都歸咎於女人自己做的不夠或腦袋不清楚的這種討論方式,其實是在強化男人犯錯、女人負責的偏見。

    在旁邊看著的女人都會覺得可怕,為了不在這種時候被迫扛起好幾人份的責任(不負責任的老公和年幼不能為自己負責的孩子),真的不想婚也不敢生了。

    #說不想談外遇議題還是談了orz
    #因為我真的覺得沒有看到一篇指出我覺得重要的…
    #可以分享
    #但是我真的不是兩性專家
    #只是看了覺得心裡難過...

    如果是我就算不得不如此選擇,也會希望有人理解,而不是說媽寶就是我寵出來的吧😩。拜託挖這種坑給老婆跳的人是誰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